中文报纸网络版广告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文报纸网络版广告现状及发展分析

一、我国报纸网络版广告现状与发展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霞[1](2019)在《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文中研究表明当下国内外传播学研究中空间转向研究已成为一种显现的趋势。其中,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空间转向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为顺应传播学空间转向研究态势,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区域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宁夏新闻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选取宁夏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空间,选取1926年-2018年这近百年的历史时长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时间,重点考察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结构性特征,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以及它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功用。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如何从特殊性入手追求普遍性?如何在强调地方大众传播经验的同时,提炼出地方大众传播网络在推动和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实现对求异之上的求同的理解?本文共五章。整体而言,梳理了 1926-2018年间宁夏主要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呈现了它们发生、发展的脉络,展现了其中部分媒体消失、消亡、断裂发展的场景。采用了历时性、结构性的视角,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以文献为基础,勾勒出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生成与演进的全程、全貌,构建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宁夏四种大众传播网络模型。绪论。此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做了综述,评析了宁夏新闻传播的研究现状。还界定了核心概念,说明了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此部分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命题,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力图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第一章。本章展现了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和这一空间内存在的多民族社会关系。展现了 1926-1949年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提炼出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阐释了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生成的历史意义,并概括指出了制约这一时期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第二章。本章阐明了 1949-1979年间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的缘由和过程,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呈现了这一期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分析了媒体制度、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和制约作用。第三章。本章展现了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认为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形象有着重大的建构作用。同时剖析了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第四章。本章展现了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媒介形态、多元力量混杂交织的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的四个结构性特征。剖析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和中国媒体融合、宁夏媒体融合的现状。剖析了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影响。结论与展望。本文发现,有三种主要因素推动和促动了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的生成与演进。是权力贯穿于大众传播网络演进的始终,并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安排为它的生成与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宁夏大众传播网络不断演进的强劲驱动力。本文还发现,宁夏大众传播网络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以及多民族融合等方面,在反映、形塑和建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象和地方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呈现出以下四个结构性特征。它具有极不稳定-相对不稳定-比较稳定—又开始不稳定的发展特征。同时,它还具有结构上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层级上的汇集性和类别上的分散性特征,以及网络横向间弱连接性等特征。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与演进对当下的启示:未来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必将是不同媒介并立共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媒体融合能够促进传播网络之间的融通和连接。最后,媒体传播网络与政务系统传播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网络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牟俊奕[2](2018)在《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文中提出从世纪之交开始,报业颓势尽显,进入寒冬。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报业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受众加速流失,经营困难者剧增,报纸消亡论愈演愈烈。报业深陷困境,尽管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是商业模式危机。报业危机由来已久,报业一直致力通过商业模式转型进行自救。已有实践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传统商业模式在线延伸、依托主业拓展相关业务和尝试跨行业投资开源拓收然而,大多数报纸自救的尝试收效甚微。一方面在线内容收入微乎其微,在线广告收入远不足以弥补线下广告的下滑,另一方面关联收入的拓展成效甚微,跨行业投资也难如初愿,并不具普遍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报业遭遇多方覆盖竞争,二是报业内容收费存在瓶颈,三是报业广告面临多重竞争。从报业自救的历程看,商业模式的转型最终归于失败。报业未来发展,市场化报纸因商业模式缺失而消亡,少数公益性报纸由政府财政扶持并存留。报业可能消亡,但报业是最为重要的专业内容提供者,报业消亡后,专业内容存在缺口。报业自救的失败,意味着专业内容缺乏商业模式。专业内容的未来商业模式可能在于:内容垂直化且争取内容付费收入,融入新兴媒体依靠生态圈盈利。

郑慧曦[3](2017)在《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泰南洛坤府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泰国华文教育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华文媒体发展华文教育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前国内外对于华文教育以及华文媒体的专项研究较多,而对两者之间联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对两者的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华文媒体的定义,将华文媒体划分为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三种类型,把华文教育者、华文学习者以及华文学习内容都纳入研究调查的范围内,到泰南洛坤府对当地华人进行采访调查,以期对泰国华文教育与华文媒体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通过研究当前泰国社会运用华文媒体发展泰国华文教育的途径,分析其发展前景,然后据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当前对华文教育与华文媒体之间联系的一些研究,以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在泰国南部洛坤府收集到的一些华文媒体资料进行了梳理,对与华文教育相关的华文媒体进行了重点介绍,并介绍了两者在泰国的发展现况。第三章整理了在泰国南部洛坤府采访调查的具体数据资料,分析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第四章是利用华文媒体发展泰国华文教育的建议。最后,第五章为总结全文。

刘怡,陈玮,李静[4](2015)在《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文中提出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等发展迅速,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传播方式从"被选择"到"主动表达",议程设置从"把关"到自我议题设置,受众的接受习惯从"阅读"转向"浏览",盈利模式从"二次售卖"到"免费+收费"。新媒体环境中,报纸经历了"网络版""电子版"初步试水,报纸官方网站独立运作,报纸媒介向移动终端延伸,报业集团向全媒体转型。杂志经历了电子杂志革新,以适应读者阅读的新趋势;开发多媒体网络杂志,提供新型网络视听享受;扩大机构规模,增强杂志集团化竞争力。新媒体环境中,广播通过跨媒介合作,实现传播方式的全新变革;提升广播的"可移动性",促使节目推送更加精准;增强广播的互动性和关联性,让节目更受听众青睐。电视加强与网络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与网络媒体合作,增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联动效益;通过"三屏融合",积极实现节目的融合共享。

迟强[5](2015)在《数字报纸付费墙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受总体经济增长缓慢、新兴媒体的冲击以及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报纸发行量、广告营收持续萎缩,读者大量流失,多项指标大幅下滑,报纸数字化转型的市场成效微弱,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数字报纸的付费墙战略在广泛市场范围内取得初步成功,为我国数字报纸运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数字化进程中付费墙战略是否适合中国报纸?是否能成为报纸新商业模式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付费墙战略报媒将会产生哪些变革与创新?正所谓知困而学,这些均构成了研究的起点。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围绕付费墙构建的商业模式的研究价值绝不在于简单的模式照搬或技术性搭建,而在于背后整个报媒的市场化、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思维与运作。本文以数字报纸付费墙的构建与运营为主要研究主体,紧密观照、研讨中西方数字报纸的运营实践,将付费墙置于报媒商业模式的系统构建中,按照“理论综述”、“现状表现”、“原因与评价”、“学习借鉴”、“反思与构建”的研究思路进行。具体写作思路与内容遵循以下逻辑结构展开:1.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数字报纸发展与付费墙构建的研究。首先是对我国数字报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包括数字报纸初创期(1993—1998)、新闻网站的兴起(1999—2004)、数字报业与全媒体融合的探索(2005—2012)以及近年来报媒数字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其次,对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主要包括以《温州日报》为代表的地方性报媒的尝试、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报媒修订与调整的付费墙策略、财经类数字报纸付费墙实施情况以及报媒新产品的付费墙情况及运营表现。2.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中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本文认为,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中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五方面,一是网上信息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付费墙条件缺失;二是付费内容缺乏独特性与竞争力,难获读者认同认购;三是将付费墙概念等同于“付费订阅”,实施策略单一;四是数字报纸建构平台老旧,与其他融合性平台配合失误;五是推介手段单一,缺乏有效宣传策略。随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对制约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的发展及对中国报纸的启示。本部分内容首先对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为代表的财经报纸以及《纽约时报》付费墙的尝试与成功。其次,探讨了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最后以“5P”(用户洞察、新闻产品、内容呈现、价格策略、促销推广)为框架分析了对中国报纸的启示。4.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的战略与策略思考。付费墙不应只被视为是数字报纸的收入模型之一,围绕付费墙的适用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必须要有商业模式的整体架构支撑。本部分首先站在商业模式视角分析了数字报纸设置付费墙的战略环境、免费模式或付费模式的战略选择,并提出了构建付费墙的五大战略核心要素。最后,围绕产品和服务、目标用户、收入模型、价值评估和资源型平台这五大战略要素阐述了数字报纸付费墙的构建策略。在政策、市场、技术和资本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呈现诸多走势和变局。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强大的整合功能和扩张性,报业迎来裂变、重组和创新的契机。对数字报纸付费墙的研究,是建立于好的新闻产品应该获得尊重和获取价值这一基本认知之上,旨在为报媒积极探寻基于新闻产品价值之上的多种盈利模式,由此力求带动整体报媒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经营发展的变革性探索,为建立健全报媒准入和退出机制、科学配置报刊资源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报媒竞争力,推动报业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近一步实现功能聚合、跨界整合,以实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的发展目标。

彭董明[6](2015)在《1995-2009中国大陆商业新闻网站的发展及其经营研究》文中指出新媒体的采用和媒介形态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以1995-2009年中国大陆商业新闻网站的发展为例,就经济因素对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介形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一个分析。在社会需求和有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大陆从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大批商业新闻网站,但后续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在我国大陆商业新闻网站的经营中,以网络新闻为主打产品且成功经营的新闻网站屈指可数。其中,新浪网和人民网算是比较成功的。新浪网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新闻网站,在上市后一直坚持做新闻超市。它成功的将网络新闻打造成其核心产品,并以网络新闻所吸引的受众所带来的广告收入为主要的营收来源,实现了网站营利。在我国众多具有传统媒体背景的商业新闻网站中,只有人民网成功上市,实现了营利。除去以网络新闻为主要产品实现营利目标的新浪网和人民网,我国还有更大规模的商业新闻网站以网络新闻作为主打产品却没有坚持下去。它们或者转型寻找其它的盈利途径,或者依靠政府或者母媒体公司的补贴,或者在互联网竞争市场中被淘汰。在1995-2009年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大陆许多商业新闻网站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广告市场容量有限,网络新闻产品受众的广告价值低,以及我国网络新闻产品所受的政策限制。历史的发展证明,网络新闻在中国不足以成为商业网站的市场主打产品。因此,网络新闻应该作为公共产品而不是市场产品存在。以史鉴今,我们认为,通过回溯我国大陆商业新闻网站的发展能为今后的新媒体和新闻网站的发展提供一个观照。

刘心[7](2015)在《时尚杂志网络版与纯网络时尚杂志比较研究 ——《瑞丽服饰美容》和《开啦街拍》个案分析》文中提出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全球化数字浪潮席卷而来。新型网络传播媒介得到迅猛发展,媒体传播进入分众传播和数字化传播时代。一方面,数字媒介作为“朝阳产业”,凭借其迅猛、快捷等的传播优势,对纸媒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2014上海传媒蓝皮书》调查表明,2013年我国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四大传统媒体营收总计86.6亿元,同比减少7.2%,而互联网媒体广告的份额由2012年的16.4%上升至2013年的31.5%;另一方面,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公信力依然高于网络新媒体。据央视新闻数据显示:2014年间按比例划分我国阅读渠道人群比重依次为纸质阅读、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一时间,媒介发展趋势问题成为业界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有观点认为:“未来的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也有观点认为:“主流出版人和广告商已经发现在现今飞速增长的互联网世界,纸媒依旧屹立不倒”。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猜测为媒介发展问题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从实际情况看,以网络杂志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的并不顺利——在盛行了几年之后遭遇大规模停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融合了新媒体网络技术和纸媒内容生产的传统杂志网络版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事实表明,媒介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优势融合是发展的制胜之道。本文通过媒介生态学理论关照,以具有相当典型性的新媒体网络杂志《开啦街拍》和新旧媒介融合杂志《瑞丽服饰美容》网络版作为样本,对其在不同媒介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从媒介生态视域看,《瑞丽服饰美容》结合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依附纸媒成熟的媒介生态体系生存;网络杂志作为新兴媒体,存在着内容质量得不到保障、广告资源受约束、受众定位模糊、盈利模式不清晰、法律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态环境气候。通过对本文中两个样本的特性研究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纯网络杂志不能够长期生存发展的原因与新媒体环境下自身媒介生态体系的不成熟有关。根据历史发展规律和长远角度判断,新媒体正在朝着主流媒体发展方向迈进,同时遭受着传统媒体根深蒂固的强大阻遏力量。因此,实现媒介优势资源融合方能达到信息共享、群体认同、文化整合和利益最大化,是当前形势下最有利的媒介形态选择。本文最后一章通过结合传播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当前的媒介融合和健全网络媒介生态系统提出建议和看法。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为新时代的新选题,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开拓了本人的研究视野。希望本文的观点对今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好的融合和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张利平[8](2014)在《《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文中提出媒介融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应对媒体剧变的最炙手可热的战略。报纸是传统媒体的代表,也是21世纪媒体的最大输家,由于互联网竞争者引领新闻商业化、大幅缩减广告成本,曾经定义美国新闻业的大城市日报面临其商业模式的崩溃,报业寒冬中的美国许多报纸媒体组织将“媒介融合”视为应对数字新媒体时代报媒不确定未来的最佳途径。作为世界一流的商业出版物,《华尔街日报》总付费发行量自2007年起迄今保持美国最大,日报在报业颓势明显的互联网时代中的骄人业绩发人深省。新时期的道琼斯公司和《华尔街日报》已经不是单纯的报纸,而是报纸、通讯社、网站、视频、APP应用、新闻信、杂志、专利数据库、会议等等在内的综合体。《华尔街日报》顺应时势,勇于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索报业媒介融合之道的战略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是对《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个案研究,运用传播学、媒介融合、战略管理和现代组织理论等理论资源,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调查研究、历时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的分析、选择和实施进行了系统剖析。首先,文献综述梳理了关于媒介融合的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其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构建媒介融合的理论框架、宏观上分析媒介融合的动因和微观上的融合新闻研究;而媒介融合实践研究的核心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体变革,具体可细分为宏观产业变革的总体性分析、中观产业融合渠道研究和微观媒体变革案例研究三大范畴,总体上国内外媒介融合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融合研究。其次,论文历时梳理了《华尔街日报》创刊125年来媒介融合的发展历程,叙述了日报在前融合时期、克莱伦斯·巴伦时期、伯纳德·基尔格时期、华伦·菲利普时期、彼得·卡恩时期和鲁伯特·默多克时期的主要融合大事和融合特点。随后,论文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外部战略环境,并用VRIO模型剖析日报的内部资源,得出《华尔街日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品牌、内容和受众,并在日报使命构想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愿景目标,即“无处不在的《华尔街日报》”。接下来,论文从新闻融合战略和经济融合战略两方面论述了《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选择,其中新闻融合战略又分内容融合和终端融合,前者包括报道范围的融合拓展、内容多媒体呈现、强势视频战略、定制内容的增值服务、品牌内容的延伸和整合、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式融合、团队报道和融合记者报道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九个方面的内容融合战略,后者包括无处不在的WSJ.com网站、视频终端、社交网络平台、移动终端四个方面的终端融合战略;《华尔街日报》的经济融合战略包括“付费墙”模式与免费模式的融合、全球广告销售网络及融合广告、平台广告销售战略、视频广告战略、原生广告战略、活动营销战略、数据库营销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八个方面。随后,关于《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实施,论文首先论述了日报实施媒介融合战略的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然后从组织制度、资源配置、知识管理和沟通交流四个方面阐述了日报媒介融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最后介绍了《华尔街日报》的融合文化建设,包括责任型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文化、合作型组织文化和开放型组织文化四种文化类型。此外,论文提炼出日报重要的融合理念一—在内容和技术的交叉点创造受众体验、从印刷第一,到数字第一,再到移动第一、数据和内容及经营的融合、融合打造独家新闻和实时新闻,并且运用李奇·高登的经典媒介融合模式和拉里·达利的“融合连续体”框架来检验《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全面性和深入度,得出的结论是日报的融合是全面的,日报的融合程度在逐步加深,但距离达利的“完全融合”仍然存在上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趋势和不足。最后,论文提出了《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对于中国大陆报纸的理念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陆报纸要重构融合型产品平台、重构融合型经营平台及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曾海芳[9](2011)在《美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研究 ——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为考察对象》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报业迄今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期间有辉煌亦有低谷。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报业再次遭遇寒流的考验,究其原因,除了受经济危机与新媒体冲击的双重外因以外,深层原因是受众注意力的缺失引发的报纸产业链的失衡。为此,报纸必须借助与因特网的对接实现数字化转型,为受众提供新的服务从而重新赢得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选取三家知名美国大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作为研究对象,从网络领域、移动领域和应对数字化发展的报业组织嬗变三大方向入手,分五章探讨美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进路和三大报的不同数字化发展特色,以期为中国报业的数字化进程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和启示。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回顾了此次美国报业危机的起源和影响,指出美国传统报纸正濒临生死存亡的边缘,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其不得不走上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以期能找到挽救报业的新途径。与此同时,资本对经济利益追逐的本性也决定了美国报业集团会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最大程度地迎合受众需求从而获取利润的最大化。第二章从社会学和媒介经济学的视角解读了在新媒介环境下美国报业危机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新媒介形式给美国报业带来的新闻范式、记者工作方式以及人才结构和文化等方面的嬗变,认为引发目前美国报业寒流的深层原因是受众注意力的缺失引发的报纸产业链的失衡,对此报纸应当大胆进入新媒体领域,利用其优势与自身的特点的结合寻找新的赢利模式和竞争优势。第三章试图运用创新-扩散理论分析网络报纸在美国报界的创新扩散过程,以及美国三大报纸作为“早期的大多数”的采纳者的角色及其原因。循着这视角,本章还分析了美国三大报在再创新中的各自特色和网络运营模式,试图发现其与报纸自身定位与特点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从受众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手机作为移动媒体的代表对报纸、广播、电视乃至因特网等媒介的改进与补偿,以及移动服务的三个层次——通讯、移动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与受众需求的关系。此外,本章还探讨了三大报纸在移动领域的各自发展进路与特点,考察了移动平台的传-受模式变迁,认为新模式具有去中心化、凸显受众地位和内容多元来源的特点。第五章从管理学权变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报业组织的特点,以及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报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内因和外因,认为在当前报纸的数字化转型中,美国三大报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帮助确立“数字化发展为核心”的理念。结语部分总结了三大报纸在数字化发展道路中的五个关键词:定位转型、编辑室整合、创新、社交化路线和全能型报业人才,指出报纸与新媒介的融合既是当前中国与西方报业的生存需要,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美国三大报的数字化发展均涉及到上述五个方面,但在具体操作和实践过程中三家报纸却因其定位不同而各有侧重,同理,中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体制进行变通和创新。

杨娟[10](2011)在《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媒介融合是当前全球传媒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全球信息化大的产业背景下,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和终端等环节加速融合。在内容生产领域,新旧媒体互为补充、相互借力,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形式不断涌现,令人应接不暇。“全媒体”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命题在生产领域萌发,并迅速扩散到传媒运营的各个环节。以全媒体生产为路径探索的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其价值不仅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传播变革,更是为日显困顿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为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论文定位于实现一个问题式的理论架构,在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探讨。文章以传播学、经济学、媒介经营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紧扣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脉搏,在诸多生产现场搜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较为系统的论证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及发展路径等要点,提出建设性的生产思路,展开问题式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的依据问题。在我国三网融合新的产业政策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高速发展的强大驱动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生产融合显得合理而必要。在媒介现实的生产中,传统媒体基于媒体之间传播特性的互补优势、受众和市场的现实需求、全媒体整合营销策略的优势、品牌延伸利益的最大化、价值链的优化等角度考量,日趋加速与新媒体在生产上融合渗透的步伐。本文的研究为媒介生产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在国内外媒介生产融合的发展现状研究中,论文提出,鉴于各国传媒的发展背景不同,各个国家的媒介在生产领域的融合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中国现阶段媒介生产融合的主要特点为:空间区域上的多样性和差异化融合;时间上的渐进式动态发展、螺旋上升式融合;形态上的有限融合。在传统媒体实践的微观层面,我国的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生产融合先后经历了传统媒体网络版、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生产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融合,目前正处在两者之间生产深度融合的品牌建立阶段。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广泛的定量调查基础上,了解中国传统媒体生产现状,掌握传媒集团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方面的具体生产情况,为在中国大框架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宏观视野和战略发展路径分析。在对中国媒介生产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误区分析中,结合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融合的实践,通过大量的定量和定性调查研究,论文指出:由于中国传媒旧有体制的存在和监管机制不完善、传统媒体固有成见及新媒体自身生产不成熟,带来了中国媒介生产融合中的诸多问题和传媒从业人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论文指出,传统媒体转型要观念先行,转变生产思路与理念比转换生产方式更重要;体制机制改革是传媒转型的关键因素;新媒体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决定融合力强弱的重要一环。在对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的发展路径探析中,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全媒体构想下中国媒介全景化的生产格局及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格局。接着,文章从微观角度对中国现阶段传统媒体全媒体实践的路径选择进行归类分析。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其影响力、资金、技术、资源储备因素不同,“全媒体生产”路径也不尽相同,但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全媒体”生产实践必定要在一个全国性的大框架下发展。论文进一步指出全媒体实践诸多环节的实现,在传媒内部是一个想象力、思考力、决策力、执行力、凝聚力五力合力变奏的过程,这种合力构成了媒介的融合力,是传媒生产力能否提高的关键。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选取中央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为考察单位,进行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融合情况典型案例调查。深入剖析了三类主要发展路径:第一类在中央级别和极具品牌影响力的传媒中存在,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将品牌在新媒体业务中无限延伸和扩散;第二类在省级层面传媒中出现,以上海电视台为例:全媒体集群式的发展路径。第三类以地市级传媒集团为主,以烟台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新闻生产流程再造的发展路径。论文结合调查数据和调研情况,以新闻生产作为切入点,对以上三大传媒生产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并对创建新闻中心之后的新闻生产进行深入思考。论文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开放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人员技能、素质、观念的全面提高,是解决传媒生产现实问题的关键。而当前,在大部分传统媒体的改革以技术改进和平台建设为先导,“伤筋动骨”的体制改革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下,自中央级到地方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大刀阔斧、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传媒改革,无疑从各个层面树立了中国传统传媒发展的标杆。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我国媒介生产融合进行研究。将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置入产业融合大的系统框架内进行阐释和分析,从不同的层面分析了我国媒介生产融合发展现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路径,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支持。2、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传媒从业人员、传媒生产现状和传媒市场进行动态跟踪调研,探索媒介生产融合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全媒体生产路径的阶段化生产模式和具体生产策略。3、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格局的变化,提出改变的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人们对于内容需求的核心并没有改变,而生产融合旨在建立下一代内容的生产优势,下一代内容显示了与新技术具有超强黏性的基本特性。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生产成为今天传媒生产的核心概念。4、提出媒介融合力即生产力。强调传统媒体媒介生产融合的本质是:将生产要素置于更加广阔的坐标系中进行最优化选择,发展传媒生产力。5、首次对不同层级的传统媒体生产现状进行广泛调研,以新闻生产作为切入点,提出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的特点及不同层面传媒的生产融合模式。

二、我国报纸网络版广告现状与发展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报纸网络版广告现状与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选题缘由、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思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报纸传播初占主导地位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26-194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中的宁夏及其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一、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以及初始形成
        二、宁夏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第二节 1926-194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中山日报》《贺兰》等报刊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为期几个月的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报纸传播网络初占主导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呈现
        一、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和构建生成的历史意义
        二、制约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
第二章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49-1979)
    第一节 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一、独特的空间再生产: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第二节 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1949-1979年间宁夏6份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三、电视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剖析
        一、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媒体制度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
        三、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制约与支撑
第三章 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79-2003)
    第一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实践
        一、以党报为首、以其他报纸为补充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宁夏无线广播的新闻传播实践
        三、宁夏无线、有线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
        四、1998-2003年间宁夏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第二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逐层呈现
        一、多元报纸传播网络
        二、无线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广播传播网络
        三、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网络
        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媒体传播网络
    第三节 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分析
        一、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形象的重大建构
        三、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2003-2018)
    第一节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宁夏以党报为首、以都市报为重要支撑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2003-2018年间宁夏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以新闻网站和手机报为代表的宁夏新媒体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二、以媒体微博、媒体微信为代表的宁夏新新媒体的发展及问题
    第三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解析和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
        二、宁夏大众传媒在媒介融合面向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的逐层呈现
        一、宁夏报纸传播网络中都市报的影响力渐次衰退
        二、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不再居于主导位置,影响力不断收缩
        三、新媒体传播网络曾迅速发展,不断扩张,现在又逐渐归于平淡
        四、新新媒体传播网络不断应用新媒介,影响力却始终有限
    第五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全景式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
        一、整体性结构特征
        二、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双重影响
        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冲击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当代启示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第一章 加速恶化的报业危机
    第一节 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
        一、新世纪初开始的初步下滑
        二、次贷危机下的大幅缩减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断崖式下滑
    第二节 受众加速流失
        一、报纸发行总量剧减
        二、年轻受众丧失殆尽
    第三节 报纸倒闭者剧增
        一、西方国家报纸倒闭潮愈演愈烈
        二、国内报纸濒困者与日剧增
第二章 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实践
    第一节 传统商业模式在线延伸
        一、争取在线内容收入
        二、阻断广告收入下滑
    第二节 依托主业拓展相关业务
        一、依靠内容进入图书出版
        二、依托发行发展物流配送
        三、凭借传播开展信息咨询
    第三节 跨行业投资开源拓收
        一、有选择发展垂直电商
        二、借助并购进入文娱业
        三、投资地产等高利润行业
第三章 报业自救商业模式探索的失败
    第一节 传统商业模式无法在线复制
        一、在线内容收入微乎其微
        二、广告收入下滑趋势加速
    第二节 关联收入拓展收效甚微
        一、关联收入杯水车薪
        二、关联业务竞争激烈
    第三节 跨业投资转型鲜有成效
        一、跨业投资难具普遍性
        二、跨业投资收益难如初愿
第四章 报业商业模式探索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 报业遭遇多方覆盖竞争
        一、社交媒体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二、搜索引擎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三、在线应用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第二节 报业内容收费存在瓶颈
        一、受众存在免费阅读内容的习惯
        二、专注注意力的内容难以收费
        三、报业面临覆盖竞争无法收费
    第三节 报业广告面临多重竞争
        一、在线新闻平台分食广告收入
        二、新媒体生态圈侵吞广告收入
第五章 商业模式缺失下的报业发展前瞻
    第一节 报业发展的两种趋势
        一、市场化报纸或逐步消亡
        二、公益性报纸由财政供给
    第二节 专业内容商业模式待重塑
        一、报业消亡引致专业内容缺口
        二、报业自救失败引致专业内容商业模式缺失
        三、专业内容商业模式重塑的基本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泰南洛坤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1.3.2 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泰国华文媒体的现状分析
    2.1 华文纸质媒体
        2.1.1 泰国本土的华文纸质媒体
        2.1.2 中国对泰的华文纸质媒体
        2.1.3 华文纸质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2.2 华文广播电视媒体
        2.2.1 泰国本土的华文广播电视媒体
        2.2.2 中国对泰的华文广播电视媒体
        2.2.3 华文广播电视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2.3 华文新媒体
        2.3.1 泰国本土的华文新媒体
        2.3.2 中国对泰的华文新媒体
        2.3.3 华文新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2.4 小结
第三章 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影响力的调查分析
    3.1 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者的影响
        3.1.1 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3.1.2 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3.2 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学习者的影响
        3.2.1 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3.2.2 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3.3 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学内容的影响
        3.3.1 对语言教学内容的影响
        3.3.2 对文化教学内容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运用华文媒体促进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建议
    4.1 把华文教育的内容作为华文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
    4.2 把华文教育的对象作为华文媒体传播的首要受众
    4.3 利用华文媒体的传播特点来推动华文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环境中报纸的转型发展
    (一) 报纸“网络版”“电子版”初步试水
    (二) 报纸官方网站独立运作
    (三) 报纸媒介向移动终端延伸
    (四) 报业集团向全媒体转型
二新媒体环境中杂志的转型发展
    (一) 实现电子杂志技术革新, 适应读者的新需求
    (二) 开发多媒体网络杂志, 提供新型网络视听享受
    (三) 扩大机构规模, 增强杂志集团化竞争力
三新媒体环境中广播的转型发展
    (一) 通过跨媒介合作, 实现传播方式的全新变革
    (二) 提升广播的“可移动性”, 促使节目推送更加精准
    (三) 增强广播的互动性和关联性, 让节目更受听众青睐
四新媒体环境中电视的转型发展
    (一) 加强与网络的合作, 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二) 积极与网络媒体合作, 增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联动效益
    (三) 通过“三屏融合”, 积极实现节目的融合共享
五结语

(5)数字报纸付费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数字报纸研究综述
        1.2.2 付费墙研究综述
    1.3 关键概念界定
        1.3.1 数字报纸
        1.3.2 付费墙
        1.3.3 商业模式
    1.4 研究思路、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4.2 理论工具
        1.4.3 研究方法
2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数字报纸发展与付费墙构建
    2.1 我国数字报纸发展历程
        2.1.1 数字报纸初创期(1993—1998)
        2.1.2 新闻网站的兴起(1999—2004)
        2.1.3 数字报业与全媒体融合的探索(2005—2012)
        2.1.4 报媒数字新产品的不断涌现(2012至今)
    2.2 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现状
        2.2.1 温州日报为代表的地方性报媒的尝试
        2.2.2 《人民日报》构建与调整的付费墙策略
        2.2.3 财经类数字报纸付费墙实施情况
        2.2.4 “上海观察”为代表的报媒新产品的付费墙
3 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中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3.1 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中的问题
        3.1.1 网上信息产权意识不强,新闻产品缺少保护
        3.1.2 付费内容缺乏独特性与竞争力,难获读者认同、认购
        3.1.3 将付费墙概念等同于“付费订阅”,实施策略单一
        3.1.4 建构平台老旧,与其他融合性平台配合失误
        3.1.5 推介手段单一,缺乏有效传播策略
    3.2 制约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宏观层次分析:我国传媒制度管理与市场走向
        3.2.2 中观层次分析:报媒与新媒体在新闻消费领域的竞合关系
        3.2.3 微观层次分析:我国报媒具体付费墙策略
4 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报纸的启示
    4.1 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的发展历程
        4.1.1 《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财经报纸率先设立付费墙
        4.1.2 《纽约时报》付费墙的尝试与成功
        4.1.3 其他地方性报纸付费墙的构建
    4.2 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4.2.1 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面临的挑战
        4.2.2 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的发展趋势
    4.3 西方数字报纸付费墙对中国报纸的启示
        4.3.1 基于数据分析的用户洞察(People)
        4.3.2 积极创新有价值的新闻产品(Product)
        4.3.3 多元化平台之上的内容呈现(Presentation)
        4.3.4 自选套餐式的价格策略(Price)
        4.3.5 迎合目标用户体验需求的促销推广(Promotion)
5 我国数字报纸付费墙构建的战略与策略思考
    5.1 商业模式视角下数字报纸构建付费墙的战略思考
        5.1.1 战略环境:传媒规制、版权管理的优化完善
        5.1.2 战略抉择:免费模式还是付费模式
        5.1.3 战略实施:构建付费墙模式核心要素
    5.2 构建付费墙策略之一:优化产品和服务
        5.2.1 理念认知升级:从次级产品到核心产品
        5.2.2 产品形态创新:从数字报纸到报媒新产品
        5.2.3 产品服务拓展:从新闻资讯到综合服务
    5.3 构建付费墙策略之二:打造“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5.3.1 定位目标用户,培养利基市场
        5.3.2 重视用户参与、体验和协同式生产
    5.4 构建付费墙策略之三:制定科学收入模型
        5.4.1 付费墙模式的合作共建
        5.4.2 并行不悖的广告营收新战略
        5.4.3 积极构建多元化收入模型
    5.5 构建付费墙策略之四:完善价值评估
        5.5.1 需升级的出版质量评估
        5.5.2 品牌价值评估
        5.5.3 财务管理与资产价值评估
    5.6 构建付费墙策略之五:打造资源型平台
        5.6.1 复制式平台的升级改造
        5.6.2 新创式资源型平台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记

(6)1995-2009中国大陆商业新闻网站的发展及其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念界定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缘起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文献综述 2
    中国大陆商业新闻网站的兴起与发展 2.1
    发展的推动力 2.2
    网络新闻与商业新闻网站的兴起与发展规模 3
    中国大陆商业新闻网站的经营分析 3.1
    中国大陆商业网站经济效益的盈利来源 3.2
    新浪网和人民网实现了营利目标 3.3
    更大规模的商业新闻网站的经营分析 4
    网络新闻作为市场主打产品不能支撑新闻网站经营原因 4.1
    网络广告市场容量有限 4.2
    新闻网站受众广告价值低 4.3
    新闻产品受到管制 5
    结论和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时尚杂志网络版与纯网络时尚杂志比较研究 ——《瑞丽服饰美容》和《开啦街拍》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现状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目标
    1.3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3.1 关于网络杂志的研究
        1.3.2 关于时尚杂志的研究
        1.3.3 关于《瑞丽服饰美容》和《开啦街拍》的研究
        1.3.4 部分国外研究
        1.3.5 总结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瑞丽服饰美容》与《开啦街拍》概述
    2.1 网络杂志概述
        2.1.1 网络杂志定义
        2.1.2 二者的联系性与差异性
    2.2 网络杂志发展概述
    2.3 样本典型性分析
        2.3.1 样本典型性说明
        2.3.2 《开啦街拍》样本典型性分析
        2.3.3 《瑞丽服饰美容》样本典型性分析
第三章 《瑞丽服饰美容》与《开啦街拍》的媒介生态环境
    3.1 媒介生态学理论阐述
        3.1.1 “媒介生态”概念的提出
        3.1.2 媒介生态学在我国的发展
        3.1.3 媒介生态学理论意义和理论框架
    3.2 《瑞丽服饰美容》与《开啦街拍》生态环境因素的重叠与交错
    3.3 《瑞丽服饰美容》的媒介生态环境
        3.3.1 内部生态环境分析
        3.3.2 外部生态环境分析
    3.4 《开啦街拍》的媒介生态环境
        3.4.1 内部生态环境分析
        3.4.2 外部生态环境分析
第四章 《瑞丽服饰美容》与《开啦街拍》媒介生态环境因素对比分析
    4.1 内部生态环境方面
        4.1.1 符号环境因素:内容生产与编辑实力优势对比
        4.1.2 受众环境因素:自身定位与受众对比
        4.1.3 资源环境因素:媒介资源优劣势对比
    4.2 外部生态环境方面
        4.2.1 技术环境因素:盈利模式、运营模式与技术平台的对比
        4.2.2 竞争环境因素:市场与竞争力的对比分析
        4.2.3 制度环境因素:不健全的法规制度对纯网络杂志发展的制约
    4.3 纯网络杂志未形成成熟的媒介生态环境气候
第五章 新媒体结合传统媒体发展结论及思考
    5.1 新媒介结合传统媒介发展的优势
        5.1.1 利用传统媒体资源,提升内容质量
        5.1.2 通过媒介融合促进渠道扩张,塑造品牌形象立体化
        5.1.3 利用跨媒体出版特性,实现盈利模式多样化
    5.2 健全网络媒介生态系统的发展建议
        5.2.1 强强联合拓展营销渠道,核心瞄准个性化
        5.2.2 关照读者需求,“参与感”运营
        5.2.3 更新出版理念,培养专业人才
        5.2.4 研发和推广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媒介融合
        1.2.2 关于《华尔街日报》和《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
        1.2.3 关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2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发展历程
    2.1 前融合时期(1882-1902年)
    2.2 班克罗夫特家族时代的融合(1902-2007年)
        2.2.1 克莱伦斯·巴伦时期(1902-1941年):专业化的开始
        2.2.2 伯纳德·基尔格时期(1941-1967年):基尔格革命
        2.2.3 华伦·菲利普时期(1967-1988年):菲利普扩张
        2.2.4 彼得·卡恩时期(1989-2007年):数字化融合的发展
    2.3 默多克时代的融合(2007年至今)
        2.3.1 《华尔街日报》的“默多克式进化”
        2.3.2 “无处不在的《华尔街日报》”融合战略
3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战略环境与使命愿景分析
    3.1 《华尔街日报》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华尔街日报》内部战略环境分析
        3.2.1 《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资源构成
        3.2.2 《华尔街日报》资源的VRIO框架分析——日报核心竞争力
    3.3 《华尔街日报》的使命和愿景
        3.3.1 道琼斯和《华尔街日报》的使命构想
        3.3.2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SWOT分析
        3.3.3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愿景目标——“无处不在的《华尔街日报》”
4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选择
    4.1 《华尔街日报》的新闻融合战略
        4.1.1 内容融合战略
        4.1.2 终端融合战略
    4.2 《华尔街日报》的经济融合战略
        4.2.1 “付费墙”模式与免费模式的融合
        4.2.2 全球广告销售网络及融合广告
        4.2.3 平台广告销售战略
        4.2.4 视频广告战略
        4.2.5 原生广告战略
        4.2.6 活动营销战略
        4.2.7 数据库营销战略
        4.2.8 多元化战略
5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实施
    5.1 《华尔街日报》实施媒介融合战略的组织结构
        5.1.1 新闻集团和道琼斯公司组织结构
        5.1.2 《华尔街日报》的编辑部融合历程
        5.1.3 《华尔街日报》的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
    5.2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实施过程
        5.2.1 组织制度
        5.2.2 资源配置
        5.2.3 知识管理
        5.2.4 沟通交流
    5.3 《华尔街日报》融合的组织文化建设
        5.3.1 责任型组织文化
        5.3.2 学习型组织文化
        5.3.3 合作型组织文化
        5.3.4 开放型组织文化
    5.4 《华尔街日报》的融合理念和融合程度
        5.4.1 《华尔街日报》的融合理念
        5.4.2 《华尔街日报》的融合模式和融合程度分析
6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对中国大陆报纸的启示
    6.1 理念的启示
        6.1.1 用户思维融合理念
        6.1.2 平台思维融合理念
        6.1.3 跨界思维融合理念
    6.2 重构融合型产品平台
        6.2.1 《华尔街日报》的融合型产品平台
        6.2.2 融合型产品平台重构机制
    6.3 重构融合型经营平台
        6.3.1 员工平台
        6.3.2 商务经营平台
        6.3.3 受众平台
        6.3.4 融合型经营平台重构机制
    6.4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6.4.1 拥抱媒介融合思维和互联网思维
        6.4.2 构建融合型平台生态圈
        6.4.3 融合构建新型主流媒体
7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9)美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研究 ——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国报业危机与研究缘起
        1. 美国报业危机回顾
        2. 数字化:美国报业危机的转机
    第二节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1. 本文的主要研究视角
        2.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 关于新媒体及其与传统媒体关系的研究
        2. 关于报业的转型与变革的研究
        3. 关于报纸数字化的研究
第二章 新媒介与传统报业的博弈
    第一节 新媒介的崛起与传统报业的危机
        1. 技术发展与媒介形态变迁
        2. 新兴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博弈与挑战
        3. 新媒介环境中美国报业的衰退及原因
    第二节 新媒介的冲击与美国报业的嬗变
        1. 新闻范式:从层层把关到民主参与
        2. 记者工作方式:从纸笔报道到全景式报网交叉
        3. 人才结构与文化:从前喻文化到后喻现象
        4. 新闻职业:从传统的职能划分到与数字化相关的新职业的兴起
    第三节 美国报业嬗变的缩影:美国三大报的现状、特点与发展态势
        1. 美国三大报的现状分析
        2. 美国三大报的发展特点与态势
第三章 互联网生态中的报业创新
    第一节 美国网络报纸的创新扩散分析
        1. 报业的调整-渐进性创新
        2. 报业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
        3. 三大报网络报纸的创新与扩散分析
    第二节 美国三大报网络版的再创新
        1. 《纽约时报》:巧妙运用因特网的特性
        2. 《华尔街日报》:充分发挥报网交互的优势
        3. 《今日美国》:大胆彰显个性与报纸特色
    第三节 三大报的网络运营模式
        1. 市场逻辑与网络媒体的运营模式
        2. 不同定位下三大报的网络运营模式分析
第四章 报业网络的移动化发展进路
    第一节 移动媒体兴起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概况
        1. 移动媒体的补偿性优势
        2. 移动服务的层次划分与受众需求
        3. 美国移动市场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三大报移动报纸的发展进路与特点
        1. 《纽约时报》:致力于优化移动应用的技术先锋
        2. 《华尔街日报》:中规中矩的多平台内容提供商
        3. 《今日美国》:充满想象的创新开拓者
    第三节 移动平台的内容生产模式
        1. 内容生产在移动平台面临的挑战
        2. 移动互联网的传-受模式分析
第五章 应对数字化发展的报业组织结构嬗变
    第一节 报业组织结构嬗变的原因探析
        1. 报业组织的特点与权变分析
        2. 报业结构调整的内因和外因
    第二节 基于数字化发展的整合之路
        1. 《纽约时报》:编辑室整合与经营哲学之变
        2. 《华尔街日报》:空间与文化的共同整合
        3. 《今日美国》:定位转型之下的编辑室整合
    第三节 其他的组织结构变迁
        1. 《纽约时报》特色部门的组建
        2. 默多克时代《华尔街日报》的人员变迁
        3. 《今日美国》的拆分式二次重组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动机与背景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第一章 中国媒介生产融合依据分析
    第一节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产业驱动
        一、寓言: 带刺的玫瑰——三网融合
        二、三网融合初步指向——三屏合一
        三、三网融合最终指向——下一代内容
    第二节 数字化背景下的技术驱动
    第三节 媒介生产的现实需求
        一、媒介互补依据分析
        二、媒介受众依据分析
        三、媒介市场依据分析
        四、媒介品牌依据分析
        五、媒介价值链依据分析
第二章 媒介生产融合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外媒介生产融合现状分析
        一、美国——市场主导下的媒介生产融合
        二、英国——受众导向下的媒介生产融合
        三、日本——国家战略下的媒介生产融合
    第二节 国内媒介生产融合现状分析
        一、我国媒介生产融合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媒介生产融合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媒介生产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媒体固有的媒体成见给媒介生产融合带来的障碍
        二、传统媒体条块分割的现状给媒介生产融合带来的障碍
        三、跨地区——内容生产偏离本土化
        四、跨行业——资本运营放大化
        五、跨媒体——内部竞争的消弱
    第二节 媒介生产融合认识上的误区分析
        一、误区一: 新媒体不是媒体,新媒体生产只有资本运营
        二、误区二: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取代关系
        三、误区三: 生产需要融合,经营可以不融合
        四、误区四: 媒介生产"融合"与"专业化"是对立关系
第四章 全媒体愿景下的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第一节 全媒体构想下中国媒介全景化生产格局分析
        一、中国媒介生产的全媒体化运作
        二、中国媒介的全景化生产格局分析
    第二节 全媒体构想下中国传统媒体生产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传统媒体全媒体生产的路径选择
        二、全媒体构想下中国传媒业的合力变奏
    第三节 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导向下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生产
        一、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导向下的多样化生产
        二、中国媒介生产融合导向下的专业化生产
    第四节 中国媒介生产融合案例分析
        一、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新闻生产流程再造模式分析
        二、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全媒体集群式生产分析
        三、中央电视台的传统媒体价值延伸生产模式分析
    第五节 全媒体运作下新闻中心式的新闻生产分析
        一、新闻产品同质化的可能性
        二、新闻产品客观性的损耗
        三、新闻产品关注度的两极化
        四、新闻中心式新闻生产的普适性
        五、新闻中心内部协调成本的增加
        六、传媒内部竞争的消弱
        七、全媒体运营能力的缺失
第五章 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融合状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说明
    二、主要调研数据分析
    三、本次调查的主要结论
第六章 本论文研究结论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限制与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三、结语
附录
    附录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融合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融合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我国报纸网络版广告现状与发展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D]. 张学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2]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D]. 牟俊奕.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5)
  • [3]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泰南洛坤府为例[D]. 郑慧曦.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4]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J]. 刘怡,陈玮,李静. 新媒体与社会, 2015(02)
  • [5]数字报纸付费墙研究[D]. 迟强. 武汉大学, 2015(01)
  • [6]1995-2009中国大陆商业新闻网站的发展及其经营研究[D]. 彭董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
  • [7]时尚杂志网络版与纯网络时尚杂志比较研究 ——《瑞丽服饰美容》和《开啦街拍》个案分析[D]. 刘心.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8]《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D]. 张利平. 武汉大学, 2014(01)
  • [9]美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研究 ——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为考察对象[D]. 曾海芳. 上海大学, 2011(07)
  • [10]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 杨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中文报纸网络版广告现状及发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