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

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

一、试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候云飞[1](2021)在《城镇化进程影响下黑龙江农村新民居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农村地区一直以简单质朴的风土面貌示人,其民居具有传统北方农村特色。随着时代进步,现代黑龙江农村民居的地域风貌逐渐变化,与城镇化、现代化相适应,产生横向与纵向多维的演进与变化,具体表现在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建构方法、外部形态、生活模式、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以实地调研法、多学科交叉法和文献归纳的综合研究方法对黑龙江农村民居进行调研与论证,梳理影响民居演进的因素和内在机制。以影响农村新民居发展的内外因素为基础构建黑龙江农村新民居发展系统,论述城镇化与农村新民居发展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关系;以建国以来各个城镇化发展阶段为基础,对黑龙江农村民居演进历程进行梳理,经实地调研后阐述黑龙江农村民居在空间布局、建筑技术和外部形态方面产生的变化,并总结当前黑龙江农村新民居现状,提炼目前关于新民居建设仍需解决的相关问题;以新民居发展系统为基础,从影响和制约现代黑龙江农村新民居转型的各项因素入手,分析促使新民居现代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外缘因素,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等影响因素,并对当代农村新民居需求变化进行分析,探索城镇化进程和新民居发展之间的非对称关系。最后对黑龙江农村新民居未来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展望。在新民居发展原则和相宜性设计方法基础上,结合省内、外优秀新民居创作案例,提出符合黑龙江实际的四种禀赋类型农村新民居发展方向,对农村空心化情况给与相应解决办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对黑龙江农村新民居提出可变性持续发展探索,以期促进黑龙江农村新民居良性发展。

谷晓东[2](2020)在《城镇化发展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作为人类采用工程手段所创造的对象性世界,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目的性改造。以城镇为载体的城乡融合发展出现了“绿色转向”和“人文转向”,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指示,强调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城镇化建设的总规划、总部署。绿色在其中的作用极端重要,绿色城镇化是城镇现代化的表现形态。城镇化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融合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回归,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论文选题主要基于三个背景,一是源自对城镇发展问题的关注,针对传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缺乏绿色设计理念所导致的生态危机,进而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意在从设计的角度对城镇现代化问题做本源性研究。二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经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暨“绿色技术范式与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对其进行拓展性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结论表明绿色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势所趋。绿色设计对于产业系统的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态文明等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本人在调研和工作中,发现大多数涉访案事件都与城镇化建设的不当操作有紧密的关联,由于对时空格局的急速强力挤压不仅使得秩序紊乱、生态失衡,也极易造成对人性的扭曲和撕裂,难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绿色设计理念缺失的问题,创新性的分析了绿色设计与城镇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以此视角探寻绿色设计对产业系统、人的生存发展方式以及生态文明构建的正相关关系,进而推动城镇现代化的全面发展。论文按照是“提出--分析--解决”的逻辑结构展开写作,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弊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将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遭遇困境的原因归结于绿色设计理念的缺失。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设计与城镇化的应然互动与实然表现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拓宽了城镇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并将绿色设计的成果应用于推动绿色产业系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领域的实践中。全文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属于论文的提出问题阶段。开篇以历史视角对我国城镇化进程进行梳理,以此展现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并以城镇化进程中表现出的绿色困境和隐忧为切入,提出我国城镇化的绿色设计问题。通过对典型国家城镇化道路的绿色审视,找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分析城市和乡村、绿色设计与绿色城镇化之间应然的相互关系与互动机制,以此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论文第二部分(第三章)进入对绿色城镇化问题的分析。通过分析绿色城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阐释影响城镇现代化形成的意识、工程、科技、文化等要素,在绿色城镇化基本概念内涵辨析及其产生的理论根源上,概括城镇现代化的原则和特征。论文第三部分(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用绿色设计理念解决中国的绿色城镇化问题。着力分析绿色设计的认知结构和城市发展体现,在绿色设计理念的价值关切角度,挖掘剖析了绿色设计与绿色城镇化之间相互融合的正向意义,综合阐述了绿色城镇化道路的丰富时代内涵及其融合路径。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描述推动城镇现代化进程中各产业系统之间互动的本土愿景,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通过全文分析与论证,本文得出三点重要结论:一是绿色设计与城镇的绿色发展存在密切的正相关性;二是绿色设计的介入是对传统城镇化发展理念的超越;三是绿色设计是推进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

王瑾[3](2020)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失地农民群体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现象,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当他们的土地被征收之后,短期之内可以依靠征地补偿款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但有限的经济补偿并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长期发展的需要。从长期来看,只有解决好失地农民群体的就业问题,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强化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群体的就业困境,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丰富失地农民群体的就业政策选择和新型城镇化的进—步发展深化。本文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对R市S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界定了相关概念,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同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对S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运用了问卷调查发和访谈法,对失地农民等相关群体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收集信息,得出S区失地农民群体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岗位少;就业满意度低;求职渠道不畅;失业保险不健全。并从多角度切入,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有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措施:开展系统性的就业培训;增加就业选择;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就业配套政策和设施;合理规划失业保险制度等。

冯名泽[4](2020)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信访问题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街道的案例》文中认为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促使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不断加快速度建设城镇化,大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以及翻新改造城市项目增加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必然引起拆迁部分农民的房屋、征收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在征地拆迁、农民安置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补偿等问题越来越复杂,使得基层的政府如社区征地拆迁工作有效开展困难重重,不但会引发诸多的主体利益矛盾纠纷,而且会导致征地拆迁爆发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难以协调,频繁出现因征地拆迁引起的上访事件,成为了基层信访的症结问题所在,加大了基层信访局开展工作的难度。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广东省阳江市金华街道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基层信访问题的症结,深入研究分析征地拆迁引起各方利益主体矛盾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优化策略,从而有效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的诸多问题。首先,通过对广东省阳江市金华街道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及征地拆迁信访种类及特征研究,得出其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利益冲突包括:强行征收拆迁引发的冲突、利益补偿引发的冲突、拆迁安置后对新环境不适应引发的冲突、开发商与拆迁户利益对立引起的冲突、社会保障不到位导致冲突和农户不合理的利益诉求导致冲突。其次,得出金华街道征地拆迁信访存在的问题包括:征地拆迁补偿不合理、对地方政府职能缺乏有效监管、拆迁安置过程中的不合规和信访问题化解过程过度求稳。导致征地拆迁信访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农民无法平等参与利益决策、信访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和信访协调监督机制不健全。最后,从加强征地拆迁信访法制化建设、征地拆迁民主政治的突破、创新征地拆迁信访机制和完善征地拆迁信访监督协调机制方面提出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类信访对策。

邓文勇[5](2020)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关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主体,提升其素质,使其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融入发展,是促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作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与能力提升的两种重要教育类型,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化发展中协同共力,不仅迎合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诉求,也为职成教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本研究立足新型城镇化核心主体“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化发展这一目标与要求,主要从协同的视角,对关涉这一目标任务建设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何要进行协同、协同实践中面临什么问题、如何推进协同并实现协同发展等进行探索与研究。研究遵循“问题提出——文献述评——理论解析——现实审视——策略建构——总结展望”的基本逻辑与程序,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研究法,在对前置(基础)性理论问题、主体理论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基础上,深入探究并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障碍,进而探建职成教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措施。研究内容共分为“三大模块,六个章节”。第一大模块为前置性理论问题的扫描与审析,即第一章的“绪论”。通过廓清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理论基础等一些前置性理论问题,明确本研究的价值与重点所在。第二大模块为主体理论问题的厘定与澄明,包含第二章“协同发展的基础:职成教逻辑分殊与耦连”、第三章“新型城镇化:职成教共同聚焦的作用目标”等内容。通过分析职成教的本质内涵及逻辑分殊与耦连,识别可用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协同能力及协同发展关系;同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目标任务与发展现状及与职成教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职成教协同辨明方向。第三大模块为“问题、对策及总结与展望”部分,分为第四章“问题”的考察与分析、第五章“对策”的建构和第六章的“总结与展望”。以文献分析为基础,以调查研究为支撑,依据协同共生理论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的问题进行探析:在“实然”推进职成教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协同单元异化、协同关系失范、协同环境困扰等生态之殇。因此,培育合格协同单元、建构适切协同关系、创建良好协同环境,是职成教在协同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并走向深层次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与措施。

曹亚[6](2018)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斐然成就有目共睹、誉满天下。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提出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农业人口收入的有效途径,更是助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土地是弥足珍贵的资源和宝贵的重要资产,又是最基本、最基础的生活、生产资料,更是宏观调控的对象和手段,在促进社会经济稳、好、快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土地是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基础载体,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围绕土地合理有效利用暴露出来的诸多令人堪忧的矛盾和危如累卵的问题愈来愈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管理好、有序开发、可持续地高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做好宏观调控,这密切关系到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甚至全世界的福祉,是我国当今学术界一项炙手可热且不可规避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进行了细分,以城镇化现阶段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查找梳理、比较经验总结、多学科交叉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恰当使用问题进行了浅析。首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进行了细分并对近些年城镇化发展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及城镇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概括。其次,围绕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土地利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相关土地利用问题的方案和途径。笔者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投砾引珠的作用,引起读者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群策群力,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建言献策。

武文博[7](2017)在《政府、市场与农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维护博弈分析 ——以豫中W村为例》文中指出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第一要素是土地,“土地财政”既推动城镇化,带动一方经济,也带来一系列冲突和矛盾。征地、拆迁、安置过程中政府、市场经济组织和农民展开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博弈。农民在多方利益博弈的格局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维护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博弈论为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地方政府、市场经济组织、失地农民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选取城镇化推进迅猛的豫中W村为实地考察对象,对当地的征地、拆迁、安置组合造成的博弈进行还原,通过分析博弈主体及其博弈力量、博弈信息、博弈策略、博弈均衡等博弈要素剖析案例,多角度探讨农民参与博弈失利原因,并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扶弱”建议与对策。本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梳理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相关概念,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陈述。介绍研究案例的时代背景,明晰了国内外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维护博弈分析现状,界定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维护博弈”的基本涵义,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第二部分为博弈工具介绍。该部分在博弈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博弈要素:博弈主体、博弈信息、博弈策略、博弈均衡、博弈得失,对连续博弈进行介绍,解释了博弈视角的选择,提出研究假设:所有博弈局中人都是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充分利用自身博弈力量、尽可能掌握博弈信息、理性选择博弈策略参与博弈。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主要就豫中W村的征地、拆迁、安置案例用博弈要素进行分析。案例共分两轮博弈:首轮为征地、拆迁的利益分配博弈,该轮博弈又分征地博弈、拆迁博弈两个同时进行的部分;次轮为关于农民安置房中天然气安装利益维护博弈。通过分析案例中各参与博弈的主体及其博弈力量、博弈信息、博弈策略、博弈均衡,结合实证调查还原博弈真相:两轮博弈中,受综合因素影响,W村农民在与政府、市场博弈中利益接连受损。第四部分为问题及原因总结。制度缺陷、市场环境影响、自身定位偏差和贪腐保护搭建了政府在博弈中的利己结构;市场经济组织的性质及本能、对博弈失利的冷漠态度维持其利己结构;农民的被动地位、博弈力量先天不足、不科学博弈等导致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博弈中利益得不到维护。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从四个方面提出城镇化背景下综合维护农民利益的建议。制度建设层面,要注重权益界定清晰化、征地程序合法化、补偿机制合理化、分配机制科学化;政府层面,要努力实现政府职能回归、村集体作用回归和贪腐监督回归;市场层面,要坚持土地市场价值实现与市场经济主体责任意识的统一;农民层面,通过利益渠道保护、自治制度保护和知识文化武装维护自身利益。第六部分为结语。概括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升华本文研究意义。

杨莲芳[8](2016)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伴随着农地产权变更与权能重组,由于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农民的弱势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的流失就成为必然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其根源在于法律制度上的缺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法律制度的有力、有效配合。法律制度和谐是社会和谐之根本,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根本所在,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进行法律制度安排,既能使新型城镇化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保障农民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农村土地与农民利益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体,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需要对农村土地进行法制化、发展化、体系化的法律制度安排。首先,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制度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法学理论中的平等生存权与发展权理论、农地发展权和宏观调控理论,以及经济学上的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政府规制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进行阐述,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进行体系化梳理,特别地,将制度中关于农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以及农地征收的规定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逐渐扩展,并能自由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历了制度上的全面禁止到局部放开的变化;征地制度的变化仅在于补偿额度,但始终有补偿上限的限制。总之,农民土地权益完全依附于制度的安排,随制度变化而变化;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民的土地权益在绝对损失过程中相对在增加,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制于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当然遵循城镇化战略。然后,农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农地征收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法律保障的现状进行研究,得出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农地流转、抵押和入股权能受限、“三权分置”的法律化滞后、流转法律程序不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法律规定滞后、宅基地用益物权权能受限;征地目标泛化、征地补偿不合理、征地法律程序不完善等。再次,由于农地流转是现有体制下实现、发展与保障土地权益的最佳选择,重点选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视角进行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实证调研,为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实证剖析农地流转实践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价格生成制度不健全、农地流转用途改变、流转融资难等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确权不确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及合同违约、农地过度集中等影响农民土地权益进而危害土地安全、生态安全、产业安全与社会安全的风险。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与创新。第一方面:首先,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法律化的“三权分设”,流转、抵押和入股的权能复归,农地经营权主体的市场准入,流转价格指导制度、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宅基地用益物权权能复归等;其次,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创新,包括农地流转股权定额保障金制度、农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以及农地流转法律制度可操作性的具体立法选择。第二方面:借鉴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国际经验,进行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严格限制征地权,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注重界定土地征收目的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改革征地补偿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第三方面:健全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配套法律制度,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制度、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农地流转信息规制制度、多元土地纠纷化解制度。

胡月明[9](2016)在《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尤其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传统城镇化因盲目推进土地城镇化造成了大量耕地资源的浪费,形成了地方土地利益链条,严重威胁到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与保障。新型城镇化在传统城镇化的基础之上,改变过去盲目扩张、追求量变的粗狂式发展方式,以“人本”理念为基本导向,采用统筹城乡协同的方式发展。由于现阶段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难免会出现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不适配性问题,探寻具体发展情景下的差异与共性保障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整理了国内外有关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已有研究成果,探寻了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学与经济学理论基础,针对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历史演进、理论与实证现状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就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进行共性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力度明显提升,但利益冲突明显、制度供给不足、运行机制不完善、组织基础薄弱、外部环境不确定。由此,引入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的分析视角,拓展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研究。从城镇化模式差异出发,本研究着重针对就地城镇化、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扩展模式进行差异保障探析。就地城镇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环节在于农地流转,直接式、政府参与式和中介参与式流转方式的不同,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也不同;城中村改造模式下也因集体建设用地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不同新型城镇化模式下,农民土地权益理应根据具体情形进行侧重保障,却也须找寻共性规律,由点及面构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的体系保障。在系统梳理美国、英国、日本和印度四个国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基于倾斜保护、法律与政策适配、村民自治与国家管制契合的原则,本文构筑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的组织化、权责化、市场化、法治化保障制度侧应以及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下的制度侧应,完善了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共享发展机制、纠纷化解机制及风险防范机制。

徐伟[10](2016)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作用路径与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传统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城乡差距逐步加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上。作为新型城镇化着力点之一,土地流转乃大势所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农地流转意味着农民土地权利的部分或全部的让渡,这是个利益得失和权利转移的过程,此过程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土地规模经营风险愈加凸显,有悖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和发展要求,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在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土地流转作用路径,探究土地流转关键风险作用路径和风险因素,并由此提出风险防控建议,是当前研究迫切解决的问题。论文首先在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因素初步识别,同时选用案例研究对初步识别工作提供补充,以全面、高效的对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进行识别,获得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因素清单。其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识别基础上,对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生成机理加以分析,构建农地流转风险作用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问卷收集样本数据对模型适配度检验、修正,得到与实际情况和理论匹配的风险作用路径模型。最后,在对已获得检验的风险作用路径模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作用路径和关键风险因素。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针对得到的作用路径和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土地流转风险防控措施,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及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试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城镇化进程影响下黑龙江农村新民居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民居研究现状
        1.4.1 国外民居研究现状
        1.4.2 国内民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城镇化进程与新民居发展互动机理及影响关系
    2.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民居发展系统构建
        2.1.1 新民居的内涵
        2.1.2 新民居发展内核系统
        2.1.3 新民居发展外缘系统
    2.2 新型城镇化内涵与城乡关系解读
        2.2.1 新型城镇化内涵
        2.2.2 “双向运动”的城乡关系
        2.2.3 城乡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
    2.3 城镇化进程与新民居发展交互作用与影响关系
        2.3.1 城镇化与新民居发展的交互作用
        2.3.2 城镇化进程与民居发展影响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城镇化进程中黑龙江农村民居的联动演化
    3.1 建国以来城乡发展阶段与民居的联动演进
        3.1.1 (1949-1978)村镇建设探索阶段的民居演进
        3.1.2 (1979-2011)村镇建设规范化阶段的民居演进
        3.1.3 (2012-今)新型城镇化阶段的民居演进
        3.1.4 当前黑龙江农村新民居风貌
    3.2 民居空间布局的演进
        3.2.1 建筑平面布局
        3.2.2 院落平面布局
        3.2.3 空间功能关系
        3.2.4 建筑空间特性
    3.3 民居建筑技术的演进
        3.3.1 建筑材料的更新
        3.3.2 建构手段
        3.3.3 建筑热工性能
        3.3.4 资源利用方式
    3.4 民居建筑外部形态的演进
        3.4.1 屋顶形态
        3.4.2 外立面形态
        3.4.3 院落形态
        3.4.4 宅边空间形态
    3.5 新民居建设中待优化的要素
        3.5.1 空间闲置与功能不足
        3.5.2 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3.5.3 外部形态缺少地域性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农村新民居演进驱动因素分析
    4.1 新民居现代转型的内生动力分析
        4.1.1 人地关系是内在机理
        4.1.2 地方政府是演进的统筹力量
        4.1.3 村级自治组织是演进的引导力量
        4.1.4 村民的多层次需求是演进的主导力量
        4.1.5 乡贤精英是演进的助推力量
    4.2 新民居现代转型的外缘因素分析
        4.2.1 现代转型的自然子因素
        4.2.2 现代转型的社会子因素
        4.2.3 现代转型的经济子因素
    4.3 黑龙江农村新民居需求变化分析
        4.3.1 主体系统能动下的需求分析
        4.3.2 客体系统引导下的需求分析
        4.3.3 新民居需求动态变化特点
    4.4 城镇化与乡村收缩动力因素
        4.4.1 城镇化率发展变化
        4.4.2 农村人口结构变化
        4.4.3 农村就业结构变化
        4.4.4 农村民居面积变化
    4.5 城镇化与新民居发展非对称关系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农村新民居发展探索和展望
    5.1 新民居创作发展原则
        5.1.1 自然环境主导下的和谐共生
        5.1.2 地域文化因素影响下的继承与创新
        5.1.3 经济技术因素制约下的融合与整合
    5.2 新民居创作发展相宜性设计
        5.2.1 遵循黑龙江农村居住特性
        5.2.2 新民居创作价值取向
        5.2.3 既有民居改造与农村现代化的形塑
    5.3 城乡融合趋势下新民居创作要点
        5.3.1 满足使用功能的民居平面布局
        5.3.2 适宜性建筑技术
        5.3.3 农村地域性禀赋传承
    5.4 城乡融合趋势下农村新民居空心化发展路径
        5.4.1 农村闲置宅基地入市
        5.4.2 农村土地增减挂钩
        5.4.3 合村并居
    5.5 城乡融合趋势下不同禀赋类型的乡村新民居发展方向探索
        5.5.1 特色小镇发展型
        5.5.2 旅游发展带动型
        5.5.3 农业发展型
        5.5.4 新兴乡村电子商务型
    5.6 新民居可变性持续发展探索
        5.6.1 可变性设计方法探索
        5.6.2 可持续发展设计探索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城镇化发展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五、不足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镇化的绿色困境与绿色设计问题的提出
    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发展演变
        (一) 1949--1957年,城镇化发展的萌芽阶段
        (二) 1958--1978年,城镇化发展的停滞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 1979--1992年,城镇化道路的恢复阶段
        (二) 1992--2007年,城镇化道路的壮大阶段
    三、绿色缺失导致我国城镇化出现隐忧
        (一) 城镇化进程中的安全风险
        (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失衡
        (三)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的异化
第二章 国外城镇化发展道路及其绿色审视
    一、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 英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绿色启示
        (二) 法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设计控制
        (三) 德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均衡理念
        (四) 美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新城市主义
    二、欠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 巴西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城乡分裂
        (二) 阿根廷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结构失衡
        (三) 墨西哥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过度城镇化
    三、国外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一) 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二) 需要引以为戒的教训
第三章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问题:形成、内涵与特征
    一、绿色城镇化的形成背景
        (一)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觉醒
        (二) 工程生态设计下的反思
        (三) 科学技术生产力的推动
        (四) 绿色设计理念勃兴发展
    二、绿色城镇化内涵辨析
        (一) 绿色城镇化相关概念
        (二) 绿色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三、绿色城镇化的特征原则
        (一) 绿色城镇化呈现的主要特征
        (二) 绿色城镇化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绿色设计理念的认知结构与城市体现
    一、绿色城镇化中的设计理念
        (一) 以人为本
        (二) 协调发展
        (三) 绿色低碳
        (四) 紧缩集约
        (五) 全面保护
        (六) 绿色生活
    二、绿色设计对传统城镇化设计的超越
        (一) 传统城镇化发展设计理念回溯
        (二) 传统城镇化道路设计中的困境
        (三) 绿色设计对绿色城镇化的指引
    三、绿色设计理念的城市体现
        (一) 生态城市
        (二) 低碳城市
        (三) 美丽乡村
第五章 绿色设计理念的价值关切与发展融入
    一、绿色设计的价值关切
        (一) 绿色设计的价值依托
        (二) 绿色设计的价值理念
    二、绿色设计理念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正向意义
        (一) 绿色城镇化发展的价值观需求
        (二) 绿色设计对绿色城镇化的满足
    三、绿色设计与绿色城镇化的融合
        (一) 绿色设计在实践中遵循的原则
        (二) 绿色设计对绿色城镇的重塑
第六章 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路径与本土愿景
    一、绿色设计对产业系统的推进
        (一) 绿色设计与产业系统的交互
        (二) 绿色设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
    二、绿色设计对人的自我价值的提升
        (一) 绿色城镇化中的人的问题
        (二) 绿色设计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绿色设计与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 绿色城镇化中的生态系统
        (二) 生态文明制度的绿色设计诉求
        (三)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绿色设计融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内容及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新型城镇化
        2.1.2 失地农民
        2.1.3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
3 R市S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分析
    3.1 S区情况背景介绍
        3.1.1 S区自然区位情况
        3.1.2 S区新型城镇化情况背景
    3.2 S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现状的调研方法与数据收集
        3.2.1 调研方法与有效性分析
        3.2.2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过程
    3.3 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情况调研数据分析
        3.3.1 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情况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 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
    4.1 就业稳定性差
    4.2 就业岗位少
        4.2.1 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少
        4.2.2 自主创业创造岗位少
    4.3 就业满意度低
        4.3.1 对工作地点不满意
        4.3.2 对工作内容不满意
    4.4 求职渠道不畅
    4.5 失业保险资金筹措压力大
5 导致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专业技能层次低
    5.2 政府就业安置措施不到位
    5.3 产业发展不合理
        5.3.1 产业布局不合理
        5.3.2 产业发展滞后
    5.4 就业配套不完善
        5.4.1 设施配套不完善
        5.4.2 政策配套不完善
    5.5 就业中间环节缺失
    5.6 失业保险不健全
6 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对策分析
    6.1 开展系统性的就业培训
    6.2 增加就业选择
    6.3 以产业促就业
    6.4 完善就业配套政策和设施
    6.5 建立健全职业中介机构
    6.6 科学合理规划失业保险制度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信访问题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街道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城镇化
        2.1.2 快速城镇化
        2.1.3 土地征收
        2.1.4 征地拆迁
        2.1.5 征地拆迁信访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利益诉求理论
        2.2.2 博弈理论
        2.2.3 冲突理论
第三章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信访现状及利益诉求分析
    3.1 快速城镇化下征地拆迁信访概况
    3.2 快速城镇化下征地拆迁信访的特性
        3.2.1 信访人群体性高、组织性强
        3.2.2 信访方式极端
        3.2.3 信访诉求“善变”
        3.2.4 信访内容繁杂
    3.3 快速城镇化下征地拆迁信访利益诉求分析
        3.3.1 经济及情感类因素引发的农民上访
        3.3.2 对征迁过程不满引发的农民上访
        3.3.3 社会保障不力引发的农民上访
第四章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金华街道征地拆迁信访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金华街道快速城镇化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种类及特点
        4.1.1 金华街道快速城镇化进程概况
        4.1.2 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种类
        4.1.3 征地拆迁信访的特点
    4.2 征地拆迁信访问题引发的利益冲突分析
        4.2.1 强行征收拆迁引发的冲突
        4.2.2 利益补偿引发的冲突
        4.2.3 拆迁安置后对新环境不适应引发的冲突
        4.2.4 开发商与拆迁户利益对立引起的冲突
        4.2.5 社会保障不到位导致冲突
        4.2.6 农户不合理的利益诉求导致冲突
    4.3 征地拆迁信访存在的问题
        4.3.1 征地拆迁补偿不合理
        4.3.2 对地方政府职能缺乏有效监管
        4.3.3 拆迁安置过程中的不合规
        4.3.4 信访问题化解过程过度求稳
    4.4 征地拆迁信访存在问题的原因
        4.4.1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
        4.4.2 农民无法平等参与利益决策
        4.4.3 信访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4.4.4 信访协调监督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类信访对策
    5.1 加强征地拆迁信访法制化建设
        5.1.1 建立完善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
        5.1.2 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补偿制度
        5.1.3 完善征地拆迁信访法律法规
    5.2 征地拆迁民主政治的突破
        5.2.1 提高征地拆迁农民的民主参与
        5.2.2 畅通征地拆迁农民的诉求渠道
        5.2.3 建立征地拆迁良好的沟通平台
    5.3 创新征地拆迁信访机制
        5.3.1 强化征地拆迁案件的源头治理防范
        5.3.2 积极推行征地拆迁“阳光信访”
        5.3.3 拓宽征地拆迁信访工作渠道
        5.3.4 建设素质精良的信访干部队伍
    5.4 完善征地拆迁信访监督协调机制
        5.4.1 健全征地拆迁信访工作领导负责制
        5.4.2 健全征地拆迁信访工作领导接待制
        5.4.3 健全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
        5.4.4 健全征地拆迁信访工作监督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时代境域:新型城镇化对职成教协同的实然诉求
        二、协同发展:关乎职成教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三、研究现状:丰富职成教发展相关理论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新型城镇化与职成教发展的研究
        四、对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述评与反思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新型城镇化
        二、职业教育
        三、成人教育
        四、协同发展
    第五节 理论基础阐释
        一、协同共生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第六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二章 协同发展的基础:职成教逻辑分殊与耦连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本质内涵
        一、职业教育本质内涵的特异性解析
        二、成人教育本质内涵的特异性解析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逻辑分殊
        一、内涵特质的差异
        二、外延边界的不同
        三、实践运行的区别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逻辑耦连
        一、职业性内容:职成教历史发展的逻辑交织
        二、职后教育域:职成教实践范畴的逻辑交叠
        三、教育性使命:职成教追求的本真价值选择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职成教共同聚焦的作用目标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渊源与内涵解读
        一、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渊源简述
        二、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内涵
        三、教育学视域中的新型城镇化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发展现状
        一、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任务及发展现状
        二、核心主体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发展现状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职成教间的关系探析
        一、新型城镇化对职成教的影响分析
        二、职成教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审视
        三、新型城镇化与职成教的关系逻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的问题
    第一节 协同单元异化:职成教角色的迷失与错位
        一、协同单元异化之职业教育维度
        二、协同单元异化之成人教育维度
    第二节 协同关系失范:职成教间协同欠缺与不足
        一、职成教协同合作意识不强
        二、职成教协同内在机制欠缺
        三、职成教协同育人平台不足
    第三节 协同环境困扰:职成教协同保障环境缺失
        一、物质基础薄弱,“硬性”环境亟待改善
        二、政策制度缺失,“软性”环境保障不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的推进
    第一节 培育合格协同单元:明确职成教的角色与定位
        一、职业教育需巩固“技术培育”之价值基础
        二、成人教育需强化“生命关怀”之价值立场
    第二节 建构适切协同关系:推进职成教间的互通对接
        一、理念支撑:树立协同的思想观念
        二、机制联接:构建协同的内在机制
        三、载体助力:搭建协同的育人平台
    第三节 创建良好协同环境:营建“软硬性”保障环境
        一、营建“硬性”保障环境:加强物力与财力资本源保障
        二、营建“软性”保障环境:强化体制、治理与质量建设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非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人员”访谈卷
附录B:“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人员”访谈卷
附录C:“职成教机构管理人员”访谈卷
附录D:“农村转移劳动力”访谈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1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重要性的研究
        1.2.2 城镇化与土地利用二者关系的研究
        1.2.3 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1.2.4 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土地利用问题的诱因研究
        1.2.5 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路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城镇土地利用基本原理
    2.1 城市、城镇、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2.2 土地、土地资源、土地问题与土地利用
    2.3 城镇土地利用基本原理
        2.3.1 土地稀缺理论
        2.3.2 地租理论
        2.3.3 土地产权理论
        2.3.4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
        2.3.5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2.3.6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3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3.1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3.1.1 艰难起步阶段(1840-1949)
        3.1.2 曲折前进阶段(1949-1978)
        3.1.3 改革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3.2 我国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绩
        3.2.1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3.2.2 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性大有改善
        3.2.3 城镇体系日臻完善
        3.2.4 城镇建设成效显着,城乡一体化大有进展
    3.3 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3.3.1 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的辩证关系
        3.3.2 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4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土地利用问题
        4.1.1 城镇化建设与土地供给矛盾突出
        4.1.2 耕地资源大量流失
        4.1.3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4.1.4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4.1.5 土地质量退化
        4.1.6 土地开发利用无序,综合效益欠佳
    4.2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诱因
        4.2.1 相关制度的不健全
        4.2.2 严重滞后的土地市场
        4.2.3 政府管理的非理性
5 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途径
    5.1 国外典型国家及我国台湾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经验
        5.1.1 美国土地利用的经验
        5.1.2 英国土地利用的经验
        5.1.3 日本土地利用的经验
        5.1.4 我国台湾省土地利用的经验
    5.2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原则
    5.3 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对策
        5.3.1 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绩考核制度
        5.3.2 改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5.3.3 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市场
        5.3.4 健全和强化城镇土地规划制度
        5.3.5 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与财税体制的变革
        5.3.6 农地保护与土地集约、可持续利用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政府、市场与农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维护博弈分析 ——以豫中W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关于村民参与利益维护博弈的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1.城镇化
        2.农民利益
    (四) 研究思路
        1.研究思路
        2.研究思路图
        3.研究方法
    (五)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博弈及研究假设
    (一) 博弈及博弈要素
        1.博弈
        2.博弈要素
        3.连续博弈
    (二) 博弈视角的选择与研究假设
        1.博弈视角
        2.研究假设
二、以豫中W村为例的村民利益维护博弈实证分析
    (一) “征地与拆迁”博弈
        1.W村村民被征地与拆迁情况
        2.博弈主体分析
        3.利益诉求分析
        4.博弈过程及博弈策略
        5.博弈结果及影响
    (二) “天然气安装”博弈
        1.W村村民安置房天然气安装情况
        2.博弈主体分析
        3.利益诉求分析
        4.博弈过程及博弈策略
        5.博弈结果及影响
    (三) 本章小结
三、农民利益维护博弈失利原因综合分析
    (一) 政府的博弈利己结构
        1.体制机制问题
        2.政府博弈力量受经济市场环境影响而增强
        3.政府自身定位偏差
    (二) 市场经济组织的利己结构
        1.追求最大利润是经济组织的生存本能
        2.市场对参与博弈的受害者持冷漠态度
    (三) 农民的被动局面、话语权的丧失及村民自治的失败
        1.城镇化背景下的失地农民受制度影响愈发被动
        2.农民博弈力量薄弱
        3.农民参与博弈的信息、策略与均衡分析
        4.农民的“理性”集体行为与村民自治
        5.博弈失败导致后续博弈的农民征地博弈恶性循环
四、城镇化背景下综合维护农民利益建议
    (一) 制度层面
        1.推行土地产权与“公共利益”界定清晰的产权与征用制度
        2.实行合法、合理、合情的征地程序
        3.建立科学、标准、合适的征地补偿机制
        4.土地流转利益分配机制要兼顾公平和效率
    (二) 政府层面
        1.政府回归本职定位,扭正政府利益偏向
        2.发挥村集体应有作用,切实代表农民利益
        3.加强对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的监督
    (三) 市场层面
        1.农村集体土地市场价值回归
        2.加强市场经济主体责任意识
    (四) 农民层面
        1.主动寻找多种自身利益保护渠道
        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3.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转变传统发展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记录
致谢

(8)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源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存在的难点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概述
        2.1.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2.1.2 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内容
    2.2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的关系
    2.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的基础理论
        2.3.1 法学理论
        2.3.2 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历史沿革
    3.1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梳理
        3.1.1 城镇化起步和快速发展时期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梳理(1949-1957年)
        3.1.2 城镇化不稳定发展时期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梳理(1958-1978年)
        3.1.3 城镇化平稳发展时期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梳理(1979-1999年)
        3.1.4 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梳理(2000-2011年)
        3.1.5 新型城镇化时期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梳理(2012年至今)
    3.2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分析
        3.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演变
        3.2.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演变
        3.2.3 农村征地制度的演变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法律保障现状
    4.1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行法律保障
        4.1.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行法律制度分析
        4.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现行法律制度分析
    4.2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法律保障现状
        4.2.1 农村土地征收的现行法律制度分析
        4.2.2 农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实证分析: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证考量
    5.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与问题
        5.1.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5.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问题
    5.2 基于流转阶段差异的风险识别
        5.2.1 流转前:农地“确权不确地”风险
        5.2.2 流转中:农地流转的“非农化”、“非粮化”风险
        5.2.3 流转后:流转违约与农地过度集中的风险
    5.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风险的原因剖析
        5.3.1 经营权主体准入制度不健全
        5.3.2 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5.3.3 法律规定的矛盾与滞后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之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完善
    6.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
        6.1.1 农地流转的基础:从政策“三权分置”到法律“三权分设”
        6.1.2 农地流转方式的扩展:抵押和入股的权能复归
        6.1.3 农地流转的主体解困:经营权主体的市场准入
        6.1.4 农地流转的平衡杆:流转价格指导制度
    6.2 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的完善
        6.2.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
        6.2.2 宅基地法律制度的完善:宅基地的流转解禁
    6.3 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创新
        6.3.1 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农地流转股权定额保障金制度
        6.3.2 农地流转的风险防范:农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
        6.3.3 农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具体立法选择
第七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之农地征收法律制度完善
    7.1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国际经验借鉴
        7.1.1 土地征收制度的国际经验
        7.1.2 征地补偿制度的国际经验
        7.1.3 各国征地制度与补偿制度的基本特征与启示
    7.2 完善土地征收制度:严格限制征地权行使
        7.2.1 界定土地征收目的范围:合法又合理
        7.2.2 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公正与透明
    7.3 改革征地补偿制度
第八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配套法律制度完善
    8.1 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制度
    8.2 创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8.3 农地流转信息规制制度
    8.4 多元土地纠纷化解制度
第九章 结语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访谈提纲(一)
附录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访谈提纲(二)
附录4 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成果与获奖情况
附录5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
致谢

(9)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线
        1.4.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
    2.1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概述
        2.1.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2.1.2 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内涵
        2.1.3 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分类及典型代表
        2.1.4 基于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分析
    2.2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学理论基础
        2.2.1 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
        2.2.2 土地发展权理论
        2.2.3 宏观调控理论
        2.2.4 社区发展权理论
    2.3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3.1 产权理论
        2.3.2 制度变迁理论
        2.3.3 规模经济理论
        2.3.4 风险理论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历史考察
    3.1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历史演进
        3.1.1 城镇化曲折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
        3.1.2 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2002年)
        3.1.3 城镇化科学发展时期(2003年-2011年)
        3.1.4 城镇化稳步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3.2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状考察
        3.2.1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总体概况
        3.2.2 基于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状
    3.3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实证分析
        3.3.1 实证研究背景
        3.3.2 实证样本分析
        3.3.3 实证结论分析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共性分析
    4.1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力度明显提升
    4.2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利益冲突明显
    4.3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供给不足
    4.4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4.5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组织基础薄弱
    4.6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外部环境不确定
第五章 就地城镇化模式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5.1 就地城镇化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关键环节:农地流转
    5.2 就地城镇化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状考察
        5.2.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划分及其特征
        5.2.2 直接式流转: 操作不规范引致收益权受损
        5.2.3 政府参与式流转: 行政力量干涉阻碍自主权实现
        5.2.4 中介参与式流转: 组织不完善导致发展权无保障
    5.3 就地城镇化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价值取向
    5.4 就地城镇化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设计
        5.4.1 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5.4.2 规范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监督制度
        5.4.3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
    5.5 就地城镇化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机制完善
        5.5.1 构建政府运作规范化保障机制
        5.5.2 建立经营者经营安全化保障机制
        5.5.3 确立农民权益组织化代表机制
        5.5.4 创建农地流转利益联结机制
第六章 城中村改造模式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6.1 城中村改造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核心环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6.2 城中村改造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状考察
        6.2.1 宅基地改造: 存量与增量利益面临受损
        6.2.2 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成员权行使受限
    6.3 城中村改造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价值取向
    6.4 城中村改造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设计
        6.4.1 架构现代化内涵宅基地制度
        6.4.2 构建经营性建设用地规则制度
    6.5 城中村改造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机制完善
        6.5.1 引入多元竞争,构建城中村改造市场运行机制
        6.5.2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城中村改造利益分配机制
        6.5.3 创新绿色住房,构筑农民可持续生计机制
第七章 城市扩展模式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7.1 城市扩展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核心环节:土地征收
    7.2 城市扩展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状考察
        7.2.1 农民政治权益: 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缺失
        7.2.2 农民经济权益: 有限补偿和收入流中断影响生存
        7.2.3 农民社会权益: 养老与就业保障不完善
    7.3 城市扩展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价值取向
    7.4 城市扩展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设计
        7.4.1 强化农民程序性权利保障制度
        7.4.2 完善农民实体性权利保障制度
    7.5 城市扩展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机制完善
        7.5.1 准确定位角色,健全村委会权益代表机制
        7.5.2 改进考核方式,重构基层政府诉求回应机制
        7.5.3 削弱行政依附,强化基层法院独立审判机制
第八章 国外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经验借鉴
    8.1 美国城市更新运动: 产权私有、市场主导、农民组织
    8.2 英国工业城镇化: 圈地运动—土地流转集中—土地发展权
    8.3 日本绿色城镇化: 政府管理、制度保障、中介服务
    8.4 印度城镇化: 土地扩张、管理分散、贫富分化
    8.5 国外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经验借鉴
第九章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体系建构
    9.1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
        9.1.1 倾斜保护原则
        9.1.2 法律与政策适配原则
        9.1.3 村民自治与国家管制契合原则
    9.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侧应
        9.2.1 组织化: 建构农村社区制度,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制度
        9.2.2 权责化: 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调整政府管控制度
        9.2.3 市场化: 优化市场配置制度,健全风险防范制度
        9.2.4 法治化: 设定经营主体制度,明确经营运作制度
    9.3 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侧应
        9.3.1 就地城镇化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侧应
        9.3.2 城中村改造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侧应
        9.3.3 城市扩展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侧应
    9.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机制运行
        9.4.1 建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共享发展机制
        9.4.2 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纠纷化解机制
        9.4.3 健全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十章 结语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研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二: 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附录四:参与课题研究情况
致谢

(10)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作用路径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概念
2.1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概念
    2.1.1 我国农村土地的“三权”
    2.1.2 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含义
    2.1.3 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含义
2.2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土地流转
    2.2.1 新型城镇化概念
    2.2.2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3.1 农村土地流转总体概况
    3.1.1 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流转规模呈上升趋势
    3.1.2 农地流转形式以转包租赁为主,向多元化发展
    3.1.3 流转主体呈多元化趋势、规模经营路径多样化
    3.1.4 确权颁证逐步推进,流转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
3.2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农地流转操作不规范,土地流转纠纷频发
    3.2.2 流转过程中“非粮化”、“非农化”现象明显
    3.2.3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及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3.2.4 土地过度集中现象凸显
3.3 本章小结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识别
4.1 风险识别方法选取
    4.1.1 常用识别方法综述
    4.1.2 常用识别方法分析
    4.1.3 识别方法选择
4.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识别
    4.2.1 文献研究法识别风险
    4.2.2 案例研究法识别风险因素
    4.2.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清单
4.3 本章小结 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作用路径构建
5.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生成机理
    5.1.1 风险生成相关理论
    5.1.2 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生成机理
5.2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5.2.1 结构方程模型构成和表示
    5.2.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步骤
    5.2.3 结构方程优势分析
5.3 风险作用路径的结构方程初始模型构建
    5.3.1 测量模型构建
    5.3.2 结构模型构建
    5.3.3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5.4 实证研究
    5.4.1 问卷设计和样本分析
    5.4.2 模型评价
    5.4.3 模型修正
    5.4.4 风险作用路径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建议
6.1 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建议
    6.1.1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建设
    6.1.2 规范流转合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6.1.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
    6.1.4 完善农地流转的配套机制建设
6.2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因素解释
B.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识别案例
C.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调查问卷
D.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试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城镇化进程影响下黑龙江农村新民居发展研究[D]. 候云飞.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2]城镇化发展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研究[D]. 谷晓东. 中共中央党校, 2020
  • [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R市S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 王瑾.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4]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信访问题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街道的案例[D]. 冯名泽.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研究[D]. 邓文勇. 天津大学, 2020(01)
  • [6]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 曹亚. 云南大学, 2018(01)
  • [7]政府、市场与农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维护博弈分析 ——以豫中W村为例[D]. 武文博.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8]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 杨莲芳.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5)
  • [9]新型城镇化不同模式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D]. 胡月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5)
  • [10]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作用路径与防范研究[D]. 徐伟. 重庆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