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

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

一、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论文文献综述)

雷阳[1](2021)在《预期信用损失法对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出台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其中指出企业在进行减值计提时将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法”代替原有“已发生损失法”的确认及计量方式,并规定我国所有企业将于2021年起全面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目前现有文献针对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因此,探究非金融类企业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尽快发现新方法应用中存在问题,减少新方法实施过程中的错配性,促进非金融类企业形成内部完备的会计工作系统,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预期信用损失体系的形成。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出台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基于新准则中相关规定及应用指南引导,并结合预期信用损失法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以环保行业企业ZH公司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作为案例对象展开预期信用损失法的预期影响研究,为ZH公司后续正式执行预期信用损失法计量应收款项减值损失提供一定数据及证据支撑。首先,梳理预期信用损失法相关发展历程、定义以及确认方式,对比预期信用损失法与已发生损失法之间的差异,并总结阐述与影响分析有关的基本理论依据。其次,在回顾ZH公司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及应收款项状况的基础上,从ZH公司现行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的政策选择、减值范围、计提比例以及减值金额状况四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指出ZH公司现行减值方法下应收款项坏账计提中存在问题,包括信用风险揭示不够全面、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弱、缺乏完善的坏账损失管理机制、无法客观反映应收款项价值等。再次,结合参与ZH公司构建拟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专项工作内容,分析ZH公司执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具体思路及参数要点并构建减值计提模型,利用该减值计提模型测算2015-2019年预期信用损失法下ZH公司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数据结果。从次,利用上述计量得到的数据结果与ZH公司原减值方法下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结果对比,分别从减值损失、资产项目与利润情况、财务指标以及财务报告列报等方面进行预期影响分析。研究发现,预期信用损失法能够增强ZH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如实反映ZH公司实际资产质量,充分揭示ZH公司信用风险,同时在落地实施时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ZH公司进一步保障有效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田亭亭[2](2020)在《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着各种盈余管理行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改善信息质量,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大部分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就不得转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上市公司转而寻找其他类型资产的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如利用短期资产的减值比如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可见公司依然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剖析,其次,系统阐述了资产减值有关理论以及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动因,并阐述了现行会计标准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YZ公司为案例,分析了YZ公司2013至2018年财务报表中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的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探究了YZ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和原因,研究表明,YZ公司存在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其动机主要是扭亏为盈、避免退市。最后,从资本市场、会计政策、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四方面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李恒森[3](2020)在《基于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加,盈余管理即如何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对会计报告中有关收益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达到自身主体利益最大化,正不断成为各大公司管理者及相关财务从业人员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起到树立公司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票价格等积极作用。但过度的的盈余管理,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会计报告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还会扰乱经济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及资本市场的运营环境。由于会计准则中存在相关漏洞,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进而屡屡成为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粉饰报表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首选工具。为了有效遏制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来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与限定,其中包括禁止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减值资产的认定,以及如何处理商誉减值等相应措施。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会计问题不断出现,并且监管存在灰色地带,对新问题的解决方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的,因此会计准则仍然有待完善。本文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归纳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与资产减值及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及文献做相关梳理和总结;其次以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展开研究及分析、综合该公司近年来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减值等对利润的影响,以证实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产减值进行过度盈余管理;最后希望以此为案例为典型来建议各大上市公司完善内部管理,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加强自我监控意识;并且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会计制度以促使企业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从而营造一个更加严谨有序的市场环境。

陶晶晶[4](2020)在《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以福建金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我国农业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而且逐步踏上了国际化道路。同时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生物资产在农业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也在逐渐增加。生物资产在农业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生物资产的独特性使得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都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规范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向好向快发展的关键。因此,对生物资产进行科学准确的会计处理迫在眉睫。现阶段大多数学者对于生物资产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动物或植物这两种范围较大的领域,或者集中在计量模式的选择、信息披露的问题等单一环节,对某一细分行业会计处理关键环节的具体研究较少,比如林木业或者水产养殖业。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基于我国拥有公益性生物资产这一特殊性,以我国会计准则为基础,通过对林木类企业会计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林木类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遵循“理论概述—案例介绍—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完善对策”的基本研究思路,运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选取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金森)作为案例,通过对其2013—2018这5年企业年度报告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分析,分析出了该公司生物资产在会计确认与分类、计量、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生物资产界限模糊,生物资产确认条件不全面,计量模式未考虑自然增值,生物资产折旧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生物资产没有进行减值计提,物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林木类生物资产的独特性增强了分类难度,林木类生物资产缺乏对成熟度的划分,历史计量模式的局限性,生物资产减值情况难以真实客观反映,交易方式特殊导致生物资产造假容易,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选择性披露。最后,本文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完善福建金森以及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对策。在生物资产分类方面,要完善并细化生物资产的分类标准,明确不同种类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对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熟度进行划分。在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方面,推广混合计量模式以符合生物资产自然特征,合理制定生物资产折旧政策,规范生物资产减值与交易方式。在生物资产信息披露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的相关规则和指引,增加信息披露的内容,强化外部审计手段。本文希望通过对案例企业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研究,为其他同类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希望为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提供参考,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丁胜男[5](2020)在《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以獐子岛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一方面,生物资产作为生物资产企业的主要资产,对生物资产企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随着当前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生物资产作为基础生产资料影响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农林牧渔业,而是涉及到各行各业。与此同时,生物资产以不同于一般资产的特性,以及近年来生物资产企业频繁利用生物资产特性发生造假行为,这些都对财务报告关于生物资产披露的准确性、对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生物资产的研究存在更迫切的需求。本文案例公司——獐子岛在2014年、2017年以及2019年这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对生物资产计提了三次大额减值,均使得獐子岛发生业绩“大变脸”。由资产减值的原理可知,资产之所以减值,是因为原来已确认与计量资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不再符合资产的本质属性。所以,判断资产减值是否恰当,其衡量的依据应从资产的本质属性出发。据了解,2018年3月份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对《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重新修订后对资产的本质属性有了新的理解与规定。综合考虑,本文以獐子岛作为切入点,依据资产本质属性的最新规定,考虑生物资产的特殊性,结合现有会计准则的规定来思考生物资产减值应如何处理。通过对獐子岛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处理或如何规范处理。最后针对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确认的证据不明确、计量属性的不恰当、盘点过程的不规范等问题,试图结合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范建议,以期更好的规范獐子岛生物资产处理的相关行为,使利益相关者对其生物资产减值获得更多的了解,进而恢复公众对獐子岛,甚至对农业生物资产企业更多的信心。此外,通过本文的学习研究,若能为准则制定、政府监管等提供借鉴意义,这便是文章更大的意义所在。

程丽[6](2020)在《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研究 ——以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并购活动的频频发生,企业对商誉的确认也越来越多。而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的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准确地确认和计量这一资产对企业向报表使用者真实反映企业的状况十分重要。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只有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才可以确认,而在实务中,由于商誉这种资产无法辨认,对于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学术界仍在积极对商誉确认与计量方法的选择进行探究。本文以人福医药并购美国Epic Pharma公司为例,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现行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并结合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思路等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为本文的研究方向打好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商誉的相关基础概念和理论依据,是本文撰写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人福医药并购美国Epic Pharma公司的案件进行回顾,简要介绍并购双方公司的情况,并对并购背景、动因、具体方案以及最终的并购效果进行阐述;第四部分结合本文选取的具体案例,对案例公司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后续计量进行具体的分析对比,并提出本文认为较合理的后续计量方法;第五部分就案例公司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并购商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难以确认;二是并购企业的合并成本存在不确定性;三是并购方容易美化被并购方的未来发展;四是并购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观性较强;五是商誉减值测试法计提减值准备存在滞后性;第六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从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准则并加强监督、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优化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这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最后,针对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相关结论并对商誉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征柏麟[7](2020)在《网络时代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研究 ——以KL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财务亦频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近期财务界与媒体讨论度最高的话题当属“乐视事件”。乐视网作为行业内首家IPO上市公司,是影视行业的翘楚。但2016年乐视网爆发了空前危机,导致股价断崖式下降、资产大幅缩水。事件爆发后业内专家学者纷纷探索危机的根源,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影视版权会计处理不规范系根源之一。文章旨在通过对影视行业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发现网络时代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的症结所在。寻求相关解决措施,以期优化我国影视行业影视版权会计处理方法,为相关部委制定适宜网络时代影视版权的会计规范与准则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撰写的亮点在于选题新颖,以乐视事件为切入点,深入探究网络时代影视版权会计处理问题。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通过撰写网络时代影视版权会计处理,为各企业在网络时代建立适宜且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启示。本文首先采取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已有文献的优势与不足。对国内外影视版权会计制度历史发展沿革进行梳理,并整理相关理论为本文分析做指导。其次,采用实地调研法,选取新兴网络视频企业KL进行实地调研,深入探索KL公司影视版权会计处理方式。最后,运用案例研究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企业,深入分析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现状,明确当前影视行业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的不足。通过深度调研,探析KL公司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的“特色”与“待优化项”。以推广其“特色”并改进“待优化项”为影视行业会计处理规范提供建议与启示。

翁建华[8](2020)在《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虽然在2006年新修订的会计准则通过对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现行准则颁布后仍有不少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案例。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严重损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对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损害他们的利益。由于事后监管的处罚并不严重,使得这一现象屡禁不止。基于此,本文将从案例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出发,探究公司是如何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相应的解决对策又有什么?为此,本文深入学习了相关理论与研究,选取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从该公司2014年至2018年间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出发,对其在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资产三个方面的资产减值处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其在2015年勉强盈利后连亏两年又在2018年扭亏为盈的过程中,应用资产减值会计时存在的问题。最终发现:该公司由于管理层变更并为了避免退市,利用现行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过度的盈余管理。公司通过变更会计估计政策、改变应收账款账龄及异常地计提存货跌价、长期资产减值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最后,本文针对案例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时暴露的问题,探究能够广泛适用的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处理行为的对策建议,如完善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健全市场体系,改善内部治理等,希望有助于规范国内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

郑宗芳[9](2020)在《商誉减值测试评估 ——以A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逐渐优化,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向上蓬勃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活跃在资本市场下的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为巩固自身在行业内地位,并购重组成为企业加速升级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公司经营战略。溢价并购是主要的并购方式,并购形成的溢价往往会形成企业合并报表的商誉,当完成重组之后,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未完成承诺业绩等各方压力突增,由并购引起的商誉在企业后续发展中,大额计提减值损失,也给资本市场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既是现下一种趋势,同时也是会计准则和评估准则要求。由于资产评估机构具有第三方的独立性,更有专业技术优势,开展商誉减值测试评估,更能保持客观、公正。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业务的出现是评估与会计很好的衔接之处。由于我国此项业务起步较晚,其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突增大背景下出发,针对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变化进行全面阐述,通过案例实证分析研究商誉减值测试评估。首先对商誉大额计提减值损失的背景下,通过详实的数据整理,为本文研究商誉减值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意义支撑;第二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认为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就会发生减值,另外是对国家政策的变化方面的探讨,政策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同样市场也随政策的变化在变,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第三是对收益法理论的研究,通过收益法四种基本模型的归纳总结,分析其差异,并提出本文研究方法:现金流折现法。第四是对商誉及商誉减值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探讨商誉的入账价值和商誉价值理论,阐述商誉的形成原因与分类结果、商誉减值的原因分析、商誉及商誉减值的确认及计量,商誉减值测试的评估思路与方法。第五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操作程序,验证本文的计算方法—现金流折现法,此方法是在传统模型计算基础上,扣除了企业在基准日之前已经或者在未来预测期内将会体现的投入费用;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含商誉资产组及资产组合的账面值比较大小。在模型的相关系数的计算方面,预测期的确定采用新准则及风险性提示的要求,基准日之后的未来五年以及永续期;折现率则根据国际准则要求通过合理性验证采用税前折现率。最后总结研究结论,提出自己对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建议与展望。商誉特殊性存在,导致不同评估机构在认定其是否减值方面分歧较大,本文通过文献理论方面的梳理,案例实证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评估商誉减值测试实务方面提供思路,改善行业目前对商誉减值测试研究发展的现状,有希望被评估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评估结论。

赵飞[10](2020)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一些金融机构及学者,认为已发生损失模型已经不能真实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由此提出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产占比比较高的企业,新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实施对其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目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虽然已经开始逐步在商业银行实施,但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小,且历史数据的完善程度以及信息系统等硬件设施都远远不及规模较大的其他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城市商业银行提出的要求更为严格,城市商业银行更需提前做好准备以平稳过渡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转换期。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从而对其他未实施新减值模型的城商行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提供建议。本文釆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上市时间和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依据,选取城市商业银行中的“领头羊”——南京银行进行研究,分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对其经营及财务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提供参考。首先,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传统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应用会导致利息收入的“悬崖效应”、银行经营管理的“顺周期性”和财务报告信息反映不及时等问题,提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然后,以城市商业银行中已经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南京银行为例,分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南京银行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下问题的合理性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影响,最后,根据对南京银行的案例分析,对我国目前未实施新减值模型的城市商业银行提供相关对策建议,从而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广泛实施做好准备。本文研究发现:(1)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下银行利息收入产生的“悬崖效应”、银行经营管理的顺周期性和财务报告不及时等问题。(2)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南京银行的资本管理能力、盈余管理能力、信用风险能力、信息系统开发与数据库建设和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提出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广泛实施的相应保障措施,从而使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能在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转换中平稳过渡。

二、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论文提纲范文)

(1)预期信用损失法对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内涵
        2.1.1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发展历程
        2.1.2 预期信用损失的定义
        2.1.3 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方法
    2.2 预期信用损失法与已发生损失法的对比分析
        2.2.1 已发生损失法的定义
        2.2.2 已发生损失法的缺陷
        2.2.3 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2.3 应收款项减值的相关理论依据
        2.3.1 会计目标理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会计信息质量理论——可靠性和相关性
        2.3.4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动机
        2.3.5 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ZH公司概况
        3.1.1 ZH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3.1.2 ZH公司生产经营现状
    3.2 ZH公司应收款项基本情况
        3.2.1 应收款项整体规模
        3.2.2 应收款项的特点
        3.2.3 应收款项账龄分析
    3.3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现状
        3.3.1 ZH公司现行减值政策的选择
        3.3.2 ZH公司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范围
        3.3.3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的计提比例
        3.3.4 ZH公司近5 年应收款项减值金额统计
    3.4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存在的问题
        3.4.1 信用风险揭示不够全面
        3.4.2 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弱
        3.4.3 缺乏完善的坏账损失管理机制
        3.4.4 无法客观反映应收款项价值
第四章 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模型构建
    4.1 ZH公司构建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模型的可研究性说明
    4.2 应收款项减值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选择
        4.2.1 划分简易方法及一般方法的会计政策
        4.2.2 划分单项和组合计提的会计政策
        4.2.3 一般方法下减值计提相关判定标准的会计政策
        4.2.4 预期信用损失率计量基础的会计估计
    4.3 ZH公司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基本思路
        4.3.1 减值政策及减值计提方法
        4.3.2 单项和组合计提形式
        4.3.3 一般方法下三阶段的划分
    4.4 ZH公司应收款项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计算过程
        4.4.1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前瞻性调整
        4.4.2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算过程
        4.4.3 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计算过程
    4.5 ZH公司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减值计提的测算结果
第五章 ZH公司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预期影响及保障措施
    5.1 基于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影响分析
        5.1.1 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影响
        5.1.2 对各年当期减值计提情况的影响
        5.1.3 对各年计提坏账准备期末余额的影响
    5.2 基于ZH公司资产项目及利润情况的影响分析
        5.2.1 对ZH公司应收款项质量的影响
        5.2.2 对ZH公司流动资产的影响
        5.2.3 对ZH公司资产总额的影响
        5.2.4 对ZH公司信用减值损失的影响
        5.2.5 对ZH公司利润的影响
    5.3 基于ZH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5.3.1 对ZH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5.3.2 对ZH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5.4 基于ZH公司财务报告列报的影响分析
        5.4.1 对ZH公司财务报表列报的影响
        5.4.2 对ZH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影响
    5.5 有效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保障措施
        5.5.1 完善减值模型的应用方法
        5.5.2 加强企业的内部风险管控
        5.5.3 建立大数据信用管理系统
        5.5.4 实施多方面员工培训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2.1 资产减值基本理论
        2.1.1 资产减值概念及理论基础
        2.1.2 我国资产减值政策的发展过程
    2.2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2.2.1 盈余管理概念
        2.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2.2.3 盈余管理的动机
        2.2.4 盈余管理的方式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互影响
        2.3.1 现行准则给盈余管理留下的施展空间
        2.3.2 准则发展对盈余管理起的抑制作用
        2.3.3 盈余管理促进了资产减值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第3章 YZ公司案例介绍
    3.1 YZ公司简介
    3.2 YZ公司经营状况
    3.3 选择YZ公司的原因
第4章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分析
    4.1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总体状况分析
    4.2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项目分析
        4.2.1 计提坏账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4.2.2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4.2.3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4.2.4 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4.3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4.3.1 夸大亏损,甩掉包袱
        4.3.2 扭亏为盈,避免退市
    4.4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
        4.4.1 实现扭亏和“保壳”
        4.4.2 盈利能力并无实质性改变
    4.5 YZ公司得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4.5.1 资本市场监管缺陷
        4.5.2 会计准则不够完善
        4.5.3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4.5.4 内部治理不够健全
第5章 案例启示
    5.1 改善资本市场监督制度
    5.2 完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
        5.2.1 量化资产减值时间的判定标准
        5.2.2 完善资产减值计提或转回的规定
    5.3 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
    5.4 改善内部治理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基于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关于资产减值的研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关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国内外研究
第三章 基础理论概述
    3.1 资产减值概念
    3.2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3.2.1 资本保全理论
        3.2.2 决策有用观
        3.2.3 会计计量理论
        3.2.4 谨慎性原则
    3.3 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相关披露及会计分录
        3.3.1 资产减值的确认
        3.3.2 资产减值的计量
        3.3.3 资产减值的相关披露
        3.3.4 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
    3.4 盈余管理的概念
    3.5 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3.5.1 筹资动机
        3.5.2 扭亏为盈动机
        3.5.3 管理层利益动机
    3.6 盈余管理的方法
        3.6.1 更改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3.6.2 关联方交易
        3.6.3 改变交易时间
        3.6.4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
        3.6.5 盈余管理的其他方法及手段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嘉陵工业公司简介
        4.1.1 公司大事年纪
        4.1.2 公司经营范围
        4.1.3 股东及持股比例
        4.1.4 选择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因
    4.2 嘉陵工业公司财务状况说明
    4.3 嘉陵工业公司资产减值对利润的影响
        4.3.1 资产减值计提总数对净利润的趋势变化分析
        4.3.2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分析
        4.3.3 坏账准备分析
        4.3.4 固定资产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分析
    4.4 案例小结
        4.4.1 嘉陵以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
        4.4.2 嘉陵以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
        4.4.3 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对策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及建议
        5.2.1 完善会计法规的同时增加其可操作性
        5.2.2 强化资产减值准备的独立审计
        5.2.3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5.2.4 加强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程度
        5.2.5 建立完善经理人市场及其报酬契约
        5.2.6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以福建金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生物资产会计确认及分类的研究
        1.2.2 关于生物资产会计计量的研究
        1.2.3 关于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框架
2 农业类企业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理论概述
    2.1 生物资产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1.1 生物资产的定义
        2.1.2 生物资产的分类
        2.1.3 生物资产的特征
    2.2 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
        2.2.1 生物资产总体确认情况
        2.2.2 生物资产的确认范围
        2.2.3 生物资产的分类界限
    2.3 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
        2.3.1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2.3.2 生物资产的折旧
        2.3.3 生物资产的减值计提
    2.4 生物资产的会计信息披露
        2.4.1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2.4.2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2.4.3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2.4.4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可比性
3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会计处理案例介绍
    3.1 福建金森公司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财务状况
        3.1.3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的现状
    3.2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现状
        3.2.1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及分类情况
        3.2.2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情况
        3.2.3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和减值计提情况
        3.2.4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的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4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4.1.1 生物资产界限模糊
        4.1.2 生物资产确认条件不全面
        4.1.3 计量模式未考虑自然增值
        4.1.4 生物资产折旧政策不符合实际
        4.1.5 未对生物资产进行减值计提
        4.1.6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全面、不及时
    4.2 福建金森生物资产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林木类生物资产的独特性加大了分类难度
        4.2.2 对林木类生物资产缺乏成熟度的划分
        4.2.3 历史计量模式的局限性
        4.2.4 生物资产减值情况难以真实客观反映
        4.2.5 交易方式特殊导致生物资产造假容易
        4.2.6 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选择性披露
5 完善福建金森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建议
    5.1 对生物资产会计确认及分类的建议
        5.1.1 完善并细化生物资产的分类标准
        5.1.2 明确不同种类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
        5.1.3 对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熟度进行划分
    5.2 对生物资产会计计量的建议
        5.2.1 推广混合计量模式以符合生物资产的自然属性
        5.2.2 完善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
        5.2.3 规范生物资产减值与交易方式
    5.3 完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建议
        5.3.1 健全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规范
        5.3.2 增加林木类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5.3.3 强化外部审计手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以獐子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1.4.1 主要贡献
        1.4.2 研究不足
2 生物资产的相关概述
    2.1 生物资产的界定
    2.2 生物资产的特点
    2.3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理
        2.3.1 确认的一般原理
        2.3.2 计量的一般原理
    2.4 资产减值的一般原理
    2.5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关于资产的最新定义
3 案例公司介绍
    3.1 獐子岛公司概况
        3.1.1 獐子岛公司简介
        3.1.2 獐子岛生物资产构成分析
        3.1.3 獐子岛生物资产特征
    3.2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事件回顾
    3.3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现状
        3.3.1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确认现状
        3.3.2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计量现状
4 案例公司减值事件分析
    4.1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分析
        4.1.1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初始确认分析
        4.1.2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分析
    4.2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的计量分析
        4.2.1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分析
        4.2.2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的计量分析
        4.2.3 獐子岛生物资产计量模式分析
5 完善生物资产减值会计行为的对策
    5.1 明确生物资产减值证据
    5.2 灵活运用盘点方法
    5.3 推进混合计量模式的采用
    5.4 完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制度
    5.5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5.6 加强外部监管约束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研究 ——以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1.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并购商誉相关基础理论
    2.1 商誉的概念及特点
        2.1.1 商誉的概念
        2.1.2 商誉的特点
    2.2 并购商誉的初始计量方法
        2.2.1 直接法
        2.2.2 割差法
    2.3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2.3.1 系统摊销法
        2.3.2 减值测试法
    2.4 现行会计准则对并购商誉核算及披露的规定
        2.4.1 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
        2.4.2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
第3章 人福医药并购美国Epic Pharma公司案件回顾
    3.1 并购双方公司简介
        3.1.1 购买方:人福医药
        3.1.2 被购买方:Epic Pharma公司
    3.2 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公司的背景
    3.3 并购动因分析
        3.3.1 加速获得ANDA批文
        3.3.2 核心业务发展滞缓
2的作用'>3.3.3 发挥1+1>2的作用
    3.4 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公司的具体方案
    3.5 并购效果
第4章 案例公司并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4.1 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与计量
        4.1.1 美国Epic Pharma公司在合并日的评估价值
        4.1.2 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
        4.1.3 人福医药方确定的合并成本
        4.1.4 并购商誉的初始价值确认
        4.1.5 并购商誉初始价值的合理性分析
    4.2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
        4.2.1 减值测试法
        4.2.2 模拟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4.2.3 三种后续计量方法对比分析
第5章 案例公司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5.1 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5.1.1 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难以确认
        5.1.2 合并企业的合并成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5.1.3 并购方容易美化被并购方的未来发展
    5.2 并购商誉后续计量存在的问题
        5.2.1 并购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观性较强
        5.2.2 商誉减值测试法计提减值准备存在滞后性
第6章 完善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相关建议
    6.1 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准则
        6.1.1 完善对无形资产的确认
        6.1.2 优化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
    6.2 相关部门应加强并购活动的监督
        6.2.1 对企业合并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方法加强监督
        6.2.2 对并购企业加强监督
    6.3 提高并购活动中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6.3.1 提高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
        6.3.2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专业素质
        6.3.3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网络时代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研究 ——以KL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1.2.2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结构
    1.4 创新性与局限性
        1.4.1 创新性
        1.4.2 局限性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规章制度及理论基础
    2.1 影视行业及影视版权相关概念界定
        2.1.1 影视行业范围界定
        2.1.2 版权概念界定
        2.1.3 影视版权范围界定
    2.2 国内外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相关规章
        2.2.1 国内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相关规章
        2.2.2 国外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相关规章
    2.3 理论基础
        2.3.1 制度理论
        2.3.2 经济后果理论
        2.3.3 人本原理
第三章 影视行业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现状及问题
    3.1 行业简介
    3.2 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现状
        3.2.1 影视版权会计确认方式
        3.2.2 影视版权摊销(成本结转)方法
        3.2.3 影视版权减值方法
        3.2.4 影视版权信息披露内容
    3.3 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的问题
        3.3.1 会计确认方法选择有失偏颇
        3.3.2 版权摊销与业务收入不匹配
        3.3.3 版权减值实施颇有难度
        3.3.4 信息披露未能全面详细
第四章 KL公司影视版权会计处理
    4.1 公司及业务简介
        4.1.1 公司简介
        4.1.2 影视版权业务简介
    4.2 KL公司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的独创方法及产因
        4.2.1 双重确认法
        4.2.2 532摊销法
        4.2.3 独创方法的产因
    4.3 KL公司影视版权会计处理可待优化项及原因
        4.3.1 减值处理
        4.3.2 信息披露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议及启示
    5.1 建议
        5.1.1 推广KL公司版权确认与摊销方法
        5.1.2 三方联动改进影视版权减值现状
        5.1.3 加强企业对影视版权的信息披露
    5.2 启示
        5.2.1 微观角度
        5.2.2 宏观角度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论文的特色与不足
        1.3.1 特色
        1.3.2 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
        2.1.1 资产减值的定义
        2.1.2 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
        2.1.3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2.2 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
        2.2.1 概念
        2.2.2 动机
        2.2.3 手段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3.1 准则发展对盈余管理起的抑制作用
        2.3.2 现行准则仍给盈余管理留下的施展空间
    2.4 文献综述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概括性评价
第3章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
    3.1 案例介绍
        3.1.1 案例选择
        3.1.2 我国矿业概况
        3.1.3 金岭矿业概况
        3.1.4 金岭矿业的经营状况
    3.2 金岭矿业应用资产减值的总体分析
    3.3 金岭矿业应用资产减值的具体行为分析
        3.3.1 应收款项方面
        3.3.2 存货方面
        3.3.3 长期资产方面
    3.4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动机分析
        3.4.1 管理层变更动机
        3.4.2 利用准则缺陷的动机
        3.4.3 避免退市动机
    3.5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模拟
        3.5.1 应收账款方面
        3.5.2 存货及长期资产方面
    3.6 案例小结
第4章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对策建议
    4.1 会计准则的完善
        4.1.1 减值现象的界定规范
        4.1.2 对减值选择权进行适当限制
        4.1.3 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规范
        4.1.4 关于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规范
        4.1.5 提升相关信息的披露质量
    4.2 健全市场体系
        4.2.1 信息市场以及价格市场的健全
        4.2.2 健全国内职业经理人市场
        4.2.3 不断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化进程
    4.3 内部治理的改善
        4.3.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4.3.2 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
        4.3.3 加强内控
        4.3.4 培养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与技能水平
    4.4 加强外部监督
        4.4.1 对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化
        4.4.2 加强对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鉴别
        4.4.3 打通信息使用者的监督质询渠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商誉减值测试评估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第四节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收益法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收益法理论依据
    第二节 收益法评估模型
        一、股利折现模型
        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三、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四、经济利润折现模型
        五、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
    第二节 模型差异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誉及商誉减值理论分析
    第一节 商誉及商誉减值相关理论
        一、商誉的形成与分类
        二、商誉减值的原因
        三、商誉及商誉减值的确认与计量
    第二节 商誉减值的评估思路与方法
        一、评估思路
        二、评估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誉减值测试项目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背景介绍
        一、案例选择原因
        二、案例简介
    第二节 行业市场分析
        一、血制品市场分析
        二、血制品行业分析
    第三节 商誉减值测试计算模型
        一、商誉减值测试流程
        二、评估范围确定
        三、收益期的确定
        四、预测期收益的确定
        五、折现率的确定
        六、案例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减值迹象判断方面
        二、实务操作方面
        三、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四、加强与两师的沟通
        五、评估程序合法性方面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10)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金融资产减值概述
        2.1.1 金融资产减值的界定
        2.1.2 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
    2.2 城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
        2.2.1 会计目标理论
        2.2.2 会计计量理论
        2.2.3 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2.3 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及对比
        2.3.1 已发生损失模型
        2.3.2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2.3.3 已发生损失模型和预期损失模型的对比
第三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现状
        3.1.1 城市商业银行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现行做法
        3.1.2 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现状
        3.1.3 旧减值模型下城商行信用风险状况
    3.2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存在的问题
        3.2.1 容易使贷款利息收入产生“悬崖效应”
        3.2.2 减值计提的“顺周期性”会加剧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3.2.3 减值计提存在滞后性,财务报告不符合会计谨慎性和相关性的要求
    3.3 城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存在问题的根源及出路
第四章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南京银行的应用分析
    4.1 案例选择依据及介绍
        4.1.1 案例选择依据
        4.1.2 案例介绍
    4.2 南京银行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4.2.1 南京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三阶段的划分
        4.2.2 南京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计量及参数确定
        4.2.3 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
    4.3 南京银行准则转换日新旧模型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对比
第五章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对南京银行的影响分析
    5.1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5.2 对资本管理的影响
    5.3 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5.4 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5.5 对信贷管理的影响
    5.6 对信息系统管理的影响
第六章 对城市商业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相关建议
    6.1 调整投资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
    6.2 改善信用评级方法,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6.3 构建匹配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盈余操纵可能性
    6.4 完善信息系统开发,加强数据库建设
    6.5 加强银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
    6.6 强化银行业沟通,加强外部监管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论文参考文献)

  • [1]预期信用损失法对ZH公司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D]. 雷阳.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 田亭亭.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 李恒森. 山西大学, 2020(08)
  • [4]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以福建金森为例[D]. 陶晶晶.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5]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以獐子岛为例[D]. 丁胜男.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6]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研究 ——以人福医药并购Epic Pharma为例[D]. 程丽. 南昌大学, 2020(01)
  • [7]网络时代影视版权会计处理研究 ——以KL公司为例[D]. 征柏麟.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8]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D]. 翁建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9]商誉减值测试评估 ——以A公司为例[D]. 郑宗芳.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10]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 赵飞.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