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监管者的作用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监管者的作用

一、浅议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主管的职能(论文文献综述)

周雪丹[1](2021)在《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来,从社会经济大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正向顶层次、细分工、新结构的阶段演化,对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全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使得人民群众对居住、工作环境的需求随之增多,对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物业服务所带来的保值增值关注度空前提高。从现实层面来看,物业服务已成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服务在我国经济新发展阶段已逐渐体现其难以替代的价值。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业行业和物业企业在社会公共功能上发挥出的积极作用,未来将促使整个行业突破城市共生服务边界向多业态服务方向发展。雅佳物业管理公司是一家成立十五年的物业服务和管理企业,服务范围涵盖政策性住房、普通型住宅、商业性房屋等多种类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内部管理不足、服务创新优化不够、基础运营成本大幅攀升、专业技术性人才匮乏、服务对象业主的需求增加和提高、业务范围及盈利空间受限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公司发展处于瓶颈阶段,也影响到了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本文以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PEST分析法、EFE矩阵、IFE矩阵等对物业行业外部环境、本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雅佳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行业有一定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以管理学的战略管理及业务战略管理作为理论基础,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QSPM矩阵等研究工具深入研究雅佳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得出企业可运用自身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规避风险和劣势的差异化业务战略方案。这为雅佳物业管理公司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和保障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冯佩莹[2](2020)在《D大学采购风险及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渐成熟,政府职能不断转变,高校的自主权力增大,高校自主采购处于探索阶段,加上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采购流程的公平性,也造成了公共财政资金的浪费,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健全高校采购管理风险防控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有效促进拒腐防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良好运转的重要手段。所以,高校采购风险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D大学采购管理情况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D大学采购管理基本情况、现行制度和流程,并总结了采购存在的一些风险点。其次,从制度设计、管理人员素质、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引发采购风险的因素。最后,重点针对当前D大学的采购管理风险点提出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加强信息沟通、建立科学的采购风险评估制度和完善监督职能等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发现D大学学校管理制度欠缺完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以及有关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是造成D大学采购风险的主要原因。鉴于此,笔者针对D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规范采购行为有效遏制采购舞弊、腐败现象,提高D大学采购风险防控水平。

杨蔓文[3](2020)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以JX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中最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比超过百分之九十。但同时因其崛起快,规模小的特点,中小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容易被淘汰。中小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减少损失,保障资本运营的安全可靠,更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其中的最重点部分,同时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财务风险与企业的成长总是如影随形,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一直是企业要攻克的难题。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可以对财务风险起到预警作用,如果可以被中小企业广泛采用,企业的寿命也可以大大延长。论文首先从COSO五要素,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进行全面、多层次的剖析,通过对其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分析发现,目前主要存在组织结构不清晰、缺少风险评估机制、控制体系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以及无法保证内部监督有效性等这几个主要问题;然后以JX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其内外部环境,梳理控制活动流程,找出财务风险,为JX公司量身打造一个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最后对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检验,从区块链的角度出发,为中小企业未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优化提供一个方向。最终得出结论:中小企业应对当前的市场风向进行迅速反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管理层要互相牵制;正确对员工职能进行分工、科学对关键岗位进行设置。本文的创新点存在于,引入区块链技术,从区块链平台数据去中心化、信息真实性和信用评级等特征出发,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提出新的思路。

葛雨婷[4](2020)在《基于内控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类型,逐渐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而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要助推力量,其科学良性的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国家政策以及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高新技术行业发展迅猛,高新区的数量以及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国家众多红利的同时,巨大的风险应运而生,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特殊的税务特性,在众多风险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便是税务风险,若不加以严格管理,会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巨大的税收损失。因此,对于微观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的重要地位在不断提高。在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之余,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认定工作也越来越严格,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税收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来管理和应对外界以及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这一问题成为当下高新技术企业走良性发展道路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COSO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对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对S企业案例的研究,结合该企业的财务数据、税款具体缴纳情况和内部控制基本情况,对企业存在的政策性风险和合规性风险进行识别,发现案例企业不仅存在涉税业务操作上的风险,还存在政策利用上巨大的涉税风险,同时还隐藏着涉税管理上的潜在风险点。通过进一步具体分析S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发现案例企业存在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等税务风险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企业出现较大的税务风险,甚至出现严重的税收损失。最后,从S企业的案例分析中总结出一套理论上更加健全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效益,以供高新技术企业参考借鉴。同时期望以此促进税收优惠与创新驱动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丹[5](2019)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化研究 ——以C集团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年来,企业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规模也以迅猛的劲头快速扩张,在企业壮大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这种高速扩充的背后所带来的风险,如过度增设分支机构后,企业财务成本也随之大幅度提升,并且由于财务机构的冗杂,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全面及时的掌握一手信息,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准确的根据自身战略发展作出恰当的财务决策,致使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加剧了企业在经营及其他方面都面临着较大风险的困窘境况。因此,愈来愈多的企业企盼通过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或者改变固有的管理模式,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水平,并由此促进了财务共享中心的诞生。共享中心具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对节约人力资本,提高资源整理质量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同时,借助中心平台的共享资源,也能优化会计信息管理效率,提供更为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的路径。世界众多跨国企业都非常关注财务共享模式,并开展了广泛实践。我国众多企业为了适应自身企业的发展,吸收借鉴了欧美大型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熟经验,以我国国情为出发起点,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技术遍布在各行各业,数据即是价值的大环境下,企业应该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多角度提升财务共享服务效率,提高会计管理地位,发挥管理效益附加值。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财务共享中心的文献资料后,站在“互联网+”的立场下探讨了财务共享的概念、意义,并通过选用案例详细的介绍了共享服务的现状。C集团实施的共享服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总结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中的不足,了解共享服务在C集团财务工作中所具有的职能,可为其它类似企业提供建设经验。为此,以“互联网+”大环境为背景,针对C集团共享服务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

杨菁[6](2019)在《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公司接二连三的发展起来,同时也有许多公司申请破产,引起其破产的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内部因素最大的就是资金链断裂,影响资金链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没有有效的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评估体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尤其重要,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风险等等。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码头公司找出管理存在的漏洞、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研究体系、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浅析了应收账款的含义和研究背景后,结合国外学者对于应收账款研究的特点,梳理了国内近几年对于公司的研究现状后,引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一个以散杂货为主的综合服务型港口码头企业——S码头公司,对于码头公司的应收账款研究比其他类型的公司少之又少。所以做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S码头公司至今成立不足十年时间,对于应收账款没有行之有效的体系和政策,特别是在过去的2017年,S码头公司长期合作的客户也因为供大于求而出现“有货无钱”的现状,加之周边港口强势竞争,业务开展举步维艰,该公司不得不延长回款周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出现问题,长此以往,会对公司发展有不好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应该从研究应收账款背景意义入手,综合国内国外的学者们所研究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的对象没有以港口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所以在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方案上不能完全照搬,只能合理借鉴。梳理了 S码头公司发展历程及管理现状,从事前信用管理、事中跟踪管理、事后催收制度三个方面找出存在问题,通过建立包括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公司对员工缺乏管理理念的培养、对合作客户信用管理几类的评估体系,对形成这几方面问题的成因进行评估分析,找到问题根源,设计解决方案和对其产生风险提供保障措施。本文提出的几个方面问题也是公司在以后的生产经营管理上要多多注意的:从公司管理着手,提高员工对应收账款的认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工作的联动性,从公司管理层就应该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通过采集信息、梳理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和近几年的财务、业务数据、联动研究等方法,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的系统化研究,可以减少公司运营风险,加强动态监控,避免公司陷于财务危机,使该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有改变,增强核心竞争力,内核强大才能稳步发展。希望也给同类型的其他码头企业带来思考,同时,对于此次研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希望提出指正,共同进步,为公司发展添砖加瓦。

赵红卫[7](2018)在《我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自然延伸和必然要求。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广泛共识和普遍实践。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等先后颁布实施,为我国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奠定了基本的法制基础。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属性、财不露白的保密文化、会计方法的技术壁垒,财务信息集经济性、隐私性和专业性于一体,使财务信息公开成为高校信息公开中的焦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一些新闻媒体、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尤以财务信息公开为甚,影响了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整体推进,影响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两个“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进行专题研究,既很重要,又很迫切,具有鲜明的法制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理论基础、制度源流、现状考察三个维度,从公共物品到信息市场两个视阈,沿着“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制度源流——>实践现状——>比较分析——>基础信息公开——>信息产品市场”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本研究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建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系统模型和知情权利理论等理论基础之上,并从高校财务基础信息公共物品到高校财务信息产品市场两个视阈的转换和推进,尝试构建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的理论逻辑。此外,通过梳理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制度演进,介绍美、英、加、澳四国信息公开的立法进程,阐明财务信息公开是信息公开立法和会计准则制度的双重遵循,是“信息公开”的普遍性与“财务信息”特殊性的统一。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截止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校名单,本研究选择817所国内高校作为研究样本,具体包括:全部中央直属高校118所、全部成人高校284所、全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7所,以及北京、上海、河南、陕西、福建五省(市)所属全部普通高校408所,占2016年全国高校数量的28.4%;其次,为开展国内外比较研究,本研究根据U.S.News&World Report2018年度世界大学排名,选择美、英、加、澳四国前10名的大学,共40所高校为参照;根据《办法》《通知》《清单》相关要求,设置考察栏目,确定赋值规则,实施网站访问考察,进行结果统计。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跨空间、跨时间、跨类别高校财务信息的横向同期、纵向趋势公开现状,以及国外大学财务信息公开现状。最后,本研究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之上,从立法制度和实践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不是为“公开”而“公开”,而是为推进高校财务信息的“使用”而公开,进而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两个“有助于”目标。本研究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区分为高校财务基础信息和高校财务信息产品,研究高校财务信息基础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未来高校财务信息产品的市场取向,形成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的公共物品视阈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信息市场视阈,拓展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的理论逻辑。本研究认为.:当前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中成绩与困难并存,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1.从理论基础看,理论基础薄弱、主观认识不够、指导实践脱节;2.从制度基础看,制度遵循失衡、体系内容粗浅、督查问责虚化;3.从实践现状看,高校个体跨时间财务信息不公开、少公开、晚公开普遍存在;高校整体跨空间、跨类别财务信息公开不充分、不均衡比较突出;4.从基础信息公开看,主体失范、共享不足、流动不畅;5.从信息产品市场看,公开目标弱化、市场化程度不足。当前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面临理论困境、法制困境、底限困境和价值困境,相应提出重构、建设、突破、深化四项对策建议。本研究创新之处:一是阐释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理论逻辑,拓展了作为公共物品的高校财务基础信息到作为信息产品的高校财务增值信息的理论视阈;二是阐释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实践逻辑,提出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多元义务主体和双重制度遵循,纠偏义务主体单一和制度遵循失衡;三是较为全面地实现了跨空间、跨时间、跨类别、跨国别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横向同期、纵向趋势现状考察和比较分析,弥补了以往对国内民办高校和成人高校,以及国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现状考察和个案研究的缺失。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研究样本未能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难免管中窥豹;二是未能开展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绩效评价。

陈景嵩[8](2018)在《W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型家族企业又是这支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元素。但中小型家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筹资管理过于保守、存货管理混乱等。本文作者曾在W公司工作多年,作为财务人员对W公司的财务管理现状和问题深有体会。本文在大量财务理论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调查研究,清晰认识了W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并且深入剖析了存在的内在问题,并针对现实问题,从财务内控为管理优化出发点,探讨相应的财务管理优化方案,并制定出一套适合W公司财务管理改进的策略。希望对W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可以为国内其他中小型家族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提供参考借鉴。

姚宇华[9](2017)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组织自中世纪产生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模式。随着大学组织不断发展,大学组织逐步由一个封闭性系统成为一个开放性系统。大学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生产机构,知识性或学术性是大学组织的本质属性。因此大学组织模式变革需遵循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其中外部逻辑须通过内部逻辑发挥作用。外部逻辑主要与外部社会环境变迁相关,内部逻辑则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相关。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业社会变迁,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型,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Ⅱ逐步兴起和发展。作为对理论与实践的回应,论文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进行研究。论文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遵循提出问题、构建分析框架、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以及提出政策建议和结论的研究思路。运用文献研究法、理想类型法、历史研究法、组织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与全面的研究。大学组织作为一个开放性系统,需要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动力或原因进行分析。依据知识生产模式理论、知识社会学理论和系统与权变组织理论,论文构建了“知识生产模式—大学组织模式”协同演化的分析框架。就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动力而言,外部社会环境是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外部驱动力,知识生产模式是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内部驱动力。外部环境作为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外部驱动力,须通过知识生产模式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产生影响。因此,大学组织模式变革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内在要求。就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组织模式二者的协同演化方式而言,主要存在自组织的协同演化和他组织的协同演化两种方式。论文以此为分析框架,对国外大学组织模式的历史变迁、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变革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以历史研究法、理想类型法为基本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对西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历程进行了考察。从西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看,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相继产生和形成了教学型大学组织模式(T-u型)、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R-U型)和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E-U型)三种经典的大学组织模式。从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原因或动力看,外部动力表现为西方社会经历了中世纪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价值社会等三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变迁;内部动力表现为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相继产生和发展了知识生产模式0、知识生产模式Ⅰ和知识生产模式Ⅱ等三种知识生产形式。总的来说,在西方社会情境下,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组织模式二者变革是一种自组织的协同演化方式。论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对麻省理工学院(MIT)组织模式变革进行了个案分析。研究表明:MIT自创建以来,在组织模式上先后产生和发展了工程技术学院组织模式、理工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和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等三种组织模式。通过对其变革动力进行的分析表明:外部社会环境变迁是MIT组织模式变革的外部驱动力,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MIT组织模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总的来说,在美国社会情境下,知识生产模式和MIT组织模式二者变革呈现一种自组织的协同演化方式。通过对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历程、特征与当代大学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历史变迁而言,自清末近代大学产生以来,相继经历了近代大学组织模式、现代大学组织模式和当代大学组织模式等发展阶段。就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征而言,主要表现为断裂性和稳定性、移植性和模仿性以及强制性和激进式并重的变革方式等。通过国际和历史比较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组织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组织行动者地位不平等、组织目标外部逻辑彰显、组织技术适切性较为缺乏、组织结构科层化以及组织权力分配不均衡等。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殊性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和知识生产两个层面。在社会层面,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发展形态,主要表现为无序与有序相互交织的社会发展路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知行合一的文化传统以及程度和层次较低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在知识生产层面,在独特社会形态影响下,我国形成了一种政治权力规划的知识生产模式,具有理性主义知识观缺失、知识生产体制化滞后及知识型结构模式失衡等特征。总的来说,在我国独特的社会情境下,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组织模式二者变革呈现一种他组织的协同演化方式。基于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现状和当代大学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综合借鉴西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经验,对于我国大学组织模式未来的变革,论文从策略和模式设计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就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策略而言,应从社会、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组织等层面采取相应策略。同时,在当今知识生产模式由模式I向模式II转型的背景下,论文从组织行动者、组织目标、组织技术、组织结构和组织权力等要素对未来我国大学组织模式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从组织行动者来看,应处理好大学外部行动者和内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应从“政事一体化”走向“政事分开”,改进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水平;制定和落实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提高和保障教师地位及提升学生地位等。从组织目标来看,应加强各种目标之间的融合性、平衡目标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以及提升目标的多样性和个性等。对组织技术而言,应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革新教学方法以及优化管理技术等。在组织结构上,应分别对行政组织结构和学术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对于行政组织结构来说,应建立一种“学校—学院—系”三级的组织结构形式,重点是对学校层次的机构设置进行改革,建立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大学治理委员会作为大学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对于学术组织结构而言,应在对政府层面的学科分类目录进行相应调整的前提下,借鉴西方一流大学学院设置经验,重视学科属性差异性。在学院设置上,建构一种由基础性学科和实用性学科学院组成的学院结构。同时应加大跨学科组织的建设和整合力度。就组织权力而言,应坚持以“善治”为指导的权力分配目标、自治和共治统一的权力分配原则和集权与分权统一的权力分配方式以及建构一种“纵向分权”的权力分配模式。论文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关注了大学组织的“外适应”和“内适应”问题。在大学组织的分析视角上,实现了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的整合。因此对于大学组织模式变革来说,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罗觅嘉[10](2016)在《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协同培养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职业教育复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取向转向“素质本位”的时代境遇下,理论界提出了“职业素质化教育”的观念,即重视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可持续的生涯发展能力。随着人们对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逐渐加深,借助职业学校学生组织的力量提高职业人才的职业综合能力,成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可忽视的路径之一。在职业学校学生组织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形成了两种研究走向,一种是理论研究,即探索职业学校学生组织协同培养职教人才的理论基础,试图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等理论为职业学校学生组织人才培养的合法性找到理论依据。另一种是实践研究,主要从挖掘职业学校学生组织本身的问题入手,探索解决组织经费、管理、制度、保障等现存问题的有效路径,并以此作为促进学生组织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使其承担起职业教育第二课堂的相关任务,以配合职业教育第一课堂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的综合发展能力。然而,我国在借助学生组织的力量,进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诸多问题。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CTSOs)在职教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协同职业学校、企业、社区、政府等主体,以提高学生领导力、就业竞争力、生涯发展能力以及学术能力等综合能力为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承担起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的内容,把学生视作自主发展、能够自我规划的个体,摒弃了狭隘的职业技能培训,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将组织活动实践与专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和第一课堂从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紧密衔接,构成缺一不可的生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共同致力于生涯技术教育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生涯与技术教育实践当中,研究者不禁追问,美国CTSOs何以产生、发展?其与相关人才培养主体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协同?在CTSOs与相关主体形成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中,以何为培养目标、培养内容,通过何种方式以及如何进行人才培养于人才培养?而这种学生组织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又产生了何种启示?聚焦于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着眼于ctsos在协同培养美国生涯技术教育人才所形成的机制,以协同培养为核心概念,以文献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为方法手段,着力展开了四个板块,六个部分内容的研究。第一板块:缘何。以“为何要研究ctsos协同培养生涯技术教育人才”为核心主题,第一板块包含绪论部分,用于回答缘何研究以及构建分析框架。由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往对单一、重复的岗位能力的重视转向对综合化、灵活性的生涯发展能力的重视,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学生组织在促进这一培养目标所具备的优越性和特殊经历,再加上我国在应用学生组织进行职业教育人才的素质化培养方面有所欠缺,从而回答选题缘由,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论文的思路。第二版块:是何。以“ctsos是什么,经过了何种历史变迁”为核心主题,第二板块包含第一章“ctsos的发展沿流”,主要是对ctsos再其萌芽、建制、发展以及转型等四个阶段所处的时代背景,发展情状进行梳理,揭示了经济发展、生涯技术教育变革与ctsos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历史阶段ctsos所呈现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ctsos的萌芽阶段,受到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农业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乡村中的少年们因此失去了对农业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在这一经济发展背景下,农业学校的教师建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俱乐部,后来被统称为少年俱乐部,试图唤起学生对农业的兴趣,提升农业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气质,这一类组织成为ctsos的前身。在这一个阶段,少年俱乐部的活动主要是在课后进行农业竞赛、组织学生在图书馆学习以及集会学习,但组织之间零散,目标短浅且活动内容与制度化的学习内容脱节,尚且处于自发阶段。在ctsos的建制阶段,随着农业学校的增多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制度化发展——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少年俱乐部的增长,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组织纵向发展,形成了州层面、甚至联邦层面农业教育学生组织的产生,它更具包容性,替代了少年俱乐部的作用,其组织结构、制度的确立,成为ctsos“联邦—州—地方”三级制度的雏形。在ctsos的规模化增长阶段,随着职业教育新专业产生以及职业教育法案对ctsos地位的认可,经费的支持,ctsos的增长速度达到顶峰,种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随着影响力的增强,ctsos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整体。为了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ctsos积极进行竞赛项目的专业化调整、开发社区服务项目,还表现出国际化发展的倾向,开始从自发走向自觉。在ctsos的内涵化发展阶段,美国制造业进入集约化发展期,职业教育重心上移,呈现出中高职衔接,生涯化发展等趋势,ctsos积极配合这一变革,在联邦、州、地方层面建立了与管理部门齐平的校友部门,为ctsos的经费筹集、资源供给和政策建议提供支持。不仅如此,ctsos还对会员结构、组织目标、项目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第三板块:如何。以“ctsos怎样协同人才培养”为核心主题,第三板块包含第二章“ctsos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逻辑及其协同基础”,第三章“ctsos参与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第四章“ctsos参与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特点”等三个部分的内容,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ctsos与相关主体之间基于何种基础,形成了怎样的人才培养关系机制;ctsos怎样协同其它主体进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及ctsos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为何。在ctsos的实践当中,与学校、企业、社区、政府之间发生着协作的关系,形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体,以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实施着人才培养活动的策划、操作和评估工作。为了探明ctsos与各个主体之间到底发生着何种关系,弄清在关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规律特征,揭示ctsos协同各主体进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基于何种动力机制、怎样运作以及获得了怎样的保障,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探析,发现: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ctsos与学校、企业、政府、社区之间的协同关系经历了一个由浅及深,由疏远到紧密的过程。这一过程背后隐藏着主体之间协同关系形成的规律,具体表现为它们产生了共同的培养价值观,即“人本主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经历了对不同主体利益需求的调和过程以及在主体间形成了培养责任的共同分担机制。其次,ctsos与各主体协同培养机制的形成受到了社会经济、职业教育以及哲学思潮等方面的驱动,就社会经济的动因而言,ctsos协同培养机制的形成与了产业革命、产业结构的调整息息相关;就职业教育的动因而言,ctsos协同培养机制的形成深受“职业教育公平”理念的影响;就哲学思潮的动因而言,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潮推动着ctsos协同培养机制的形成。在这些动力的推进作用下,ctsos以涵盖“个人能力、职场能力、技术能力”等三级金字塔形人才培养目标框架为导向,开发了竞赛项目、社区服务项目、专业发展项目以及就业准备项目等培养内容模块,以“经验学习圈”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以及“服务学习”理论为人才培养基础,形成了包括模块化课程、参与项目开发、实践学习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并构建了包括规章制度、经费投入以及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的保障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生涯技术教育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术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第三,ctsos与各主体进行人才培养所形成的协同机制中,表现出自组织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其与职业学校、企业、社区、政府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服务于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内容作为培养内容的人才培养系统。该系统表现出自组织的特征,具体而言呈现出三大特点,即整体性,揭示的是CTSOs协同培养系统与系统内部要素(或部分)之间的关系;非线性性,揭示的是CTSOs协同培养系统内部,部分与部分,或者说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开放性,揭示的是CTSOs协同培养系统与其它外部系统,例如社会经济系统、生涯技术教育系统等系统之间的关系。第四板块,何向。以“我国可以从CTSOs协同培养中获取何种经验”为研究主题,第四版块包含一个部分,即第五章“CTSOs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协同培养的启示”。在职业教育素质化发展的浪潮中,如何发挥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组织的作用,以辅助职业教育第一课堂培养职业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国情的不同,尽管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组织与CTSOs具有相近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但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组织存在“与普通学校学生组织的人才培养同质化”、“尚未形成包括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系统”以及“缺乏学生组织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建构意识”等问题表征,究其背后的社会机理,主要受到了“高职院校扩张弊病下的历史渊源”和“非盈利组织‘官民二重性’的社会根源”的影响,导致我国职校学生组织和CTSOs在人才培养的主体、内容、方式、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基于这些区别,再加上前文中对CTSOs协同培养机制的充分研究,研究者认为,我国应该立足自身国情,从构建“学、校、企、社、政”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入手,构建培养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充分吸取CTSOs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为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组织协同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提供较为系统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案。

二、浅议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主管的职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主管的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1)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工具及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1.1 战略管理理论
        2.1.2 业务战略理论
    2.2 物业管理与物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2.1 物业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2.2.2 物业管理的涵义
        2.2.3 物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第三章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物业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3.2.1 行业现状分析
        3.2.2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2.3 物业市场分析
        3.2.4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2.5 目标市场分析
第四章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资源分析
        4.1.1 有形资源
        4.1.2 无形资源
        4.1.3 人力资源
    4.2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能力分析
        4.2.1 运营管理能力
        4.2.2 物业服务费收缴能力
        4.2.3 人力资源配置能力
        4.2.4 物业服务质量管理能力
        4.2.5 服务业主需求能力
    4.3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4.3.1 财务状况分析
        4.3.2 业务状况分析
        4.3.3 服务质量分析
        4.3.4 管理模式分析
    4.4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分析
        4.4.1 公司企业文化内容
        4.4.2 公司企业文化分析
第五章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的制定与决策
    5.1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企业目标体系构成
        5.1.1 公司使命
        5.1.2 公司愿景
        5.1.3 战略目标
        5.1.4 业务战略目标
    5.2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的制定
        5.2.1 公司总体战略
        5.2.2 外部因素评价
        5.2.3 内部因素评价
        5.2.4 SWOT矩阵
    5.3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的决策
第六章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6.1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的实施路径
    6.2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的实施措施
        6.2.1 品牌打造差异化
        6.2.2 业务组合差异化
        6.2.3 资源配置差异化
        6.2.4 服务体系差异化
    6.3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的实施保障
        6.3.1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6.3.2 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6.3.3 重视人力资源保障
        6.3.4 建立完善信息化建设
    6.4 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实施控制
        6.4.1 风险防控
        6.4.2 经营成本控制
        6.4.3 优化绩效评价
        6.4.4 内部审计控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CPM矩阵专家评分样表
附录 B 雅佳物业员工调查问卷样表
附录 C 雅佳物业业主满意度调查问卷样表
附录 D EFE矩阵专家评分样表
附录 E IFE矩阵专家评分样表
致谢

(2)D大学采购风险及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2 D大学采购管理现状
    2.1 D大学基本情况
    2.2 D大学采购机构及审批权限设置
    2.3 学校采购方式、评审方法及评审专家管理
    2.4 D大学采购情况和特点
3 D大学采购风险分析
    3.1 D大学采购风险表现
    3.2 采购风险防范现状
    3.3 D大学采购风险评估
4 D大学采购风险成因分析
    4.1 采购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4.2 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
    4.3 制度、流程设计不足
    4.4 信息化程度偏低以致监管不力
    4.5 采购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4.6 供应商道德风险
    4.7 缺乏风险评估
5 D大学采购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5.1 建章立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5.2 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制度
    5.3 注重培养人员专业素养
    5.4 加强信息与沟通
    5.5 强化监督职能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访谈人员名单
    附录 B 采购风险访谈问题提纲
致谢

(3)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以JX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控制环境有关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1.3.2 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有关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1.3.3 信息与监督有关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和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2 关键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关键概念
        2.1.1 中小企业
        2.1.2 内部会计控制
        2.1.3 区块链
    2.2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舞弊GONE理论
3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控制环境方面
        3.1.1 企业缺乏长期发展战略
        3.1.2 组织结构不合理,权责分配不清晰
        3.1.3 管理者重视程度不足
        3.1.4 人力资源建设力度不够
    3.2 风险评估方面
        3.2.1 筹资风险增加项目开发难度
        3.2.2 投资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3.2.3 回收风险使资金回流存在问题
        3.2.4 收益风险带来收益不确定性
    3.3 控制活动方面
        3.3.1 缺乏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3.3.2 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不适应
        3.3.3 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存在缺陷
    3.4 信息与沟通方面
        3.4.1 内部沟通重视程度不够
        3.4.2 外部沟通不畅影响企业发展
    3.5 内部监督方面
        3.5.1 无法保证内部监督有效性
        3.5.2 缺乏缺陷报告制度
4 JX公司案例分析
    4.1 JX公司基本情况
        4.1.1 JX公司概况
        4.1.2 JX公司现状分析
        4.1.3 JX公司组织结构
        4.1.4 内部会计控制流程
        4.1.5 财务风险分析
    4.2 JX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4.2.1 控制环境不完善
        4.2.2 风险评估机制较弱
        4.2.3 控制活动问题突出
        4.2.4 信息沟通不畅
        4.2.5 监督机制不完善
    4.3 JX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会计控制意识薄弱
        4.3.2 会计制度不健全
        4.3.3 财务部的建设与发展滞后
    4.4 JX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整改措施
        4.4.1 建立有效的控制环境
        4.4.2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
        4.4.3 完善控制活动
        4.4.4 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的集成应用
        4.4.5 实现内部监督职能
5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优化建议
    5.1 控制环境方面
        5.1.1 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组织结构
        5.1.2 夯实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5.2 风险评估方面
        5.2.1 利用区块链准确识别风险因素
        5.2.2 制定风险识别与分析机制
    5.3 控制活动方面
        5.3.1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资金运转效率
        5.3.2 通过区块链平台降低采购和销售风险
    5.4 信息与沟通方面
        5.4.1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4.2 建立财务共享机制
    5.5 建立内部监督系统
        5.5.1 在线审计解决内控评价问题
        5.5.2 匿名操作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内控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内控视角下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一、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管理
    第二节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二、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三、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原则
    第三节 企业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一、企业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二、税务风险内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第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概况以及政策梳理
    第一节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概况
        一、高新技术行业基本情况
        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基本情况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梳理
第四章 内控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案例分析—S企业为例
    第一节 S企业涉税概况
        一、S企业简介
        二、S企业财务状况
        三、S企业税收基本情况
    第二节 S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一、政策性风险识别
        二、合规性风险识别
    第三节 S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视角下S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内控视角下S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节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环境
        一、健全企业财税部门内控组织体系
        二、加强企业税务专业人才的储备
        三、提高管理层以及职员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意识
    第二节 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机制
        一、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识别与成因分析
        二、强化对税务风险的评估工作
        三、对不同的税务风险制定具体应对措施
    第三节 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活动
        一、优化涉税工作流程
        二、加强企业对研发要素的管理
        三、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持续管理
    第四节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信息沟通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涉税信息管理系统
        二、加强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沟通
        三、加强企业与外部机关的信息沟通
    第五节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有效监督机制
        一、强化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自我监督
        二、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的长效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化研究 ——以C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概念
        2.2.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2.2.2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2.2.3 “互联网+”与财务共享服务理念的融合
    2.3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基础
        2.3.1 共享服务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规模经济理论
        2.3.4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3 C集团简介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况
    3.1 C集团介绍
    3.2 C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动因分析
        3.2.1 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
        3.2.2 财务机构冗余造成组织结构分散化
        3.2.3 子公司财务标准不统一导致存在管理风险
        3.2.4 财务机构垂直化致使人员成本居高不下
    3.3 C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
        3.3.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定位
        3.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情况
        3.3.3 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3.3.4 业务流程的建设情况
        3.3.5 人力资源建设情况
4 C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4.1 财务共享服务的职能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2 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2.1 共享财务制度缺乏统筹规划致使业务效率低
        4.2.2 业财分离导致报销流程存在争议
        4.2.3 应收及应付账款流程时效性过低影响客户体验
    4.3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3.1 财务共享服务存在战略定位风险
        4.3.2 财务共享服务存在管理风险
        4.3.3 财务共享服务存在技术风险
    4.4 财务共享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4.1 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
        4.4.2 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5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C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化和改进
    5.1 财务共享服务的职能定位方面的优化对策
        5.1.1 引入MPP数据库进行精细化服务
        5.1.2 建立Hadoop数据平台进行财务分析进而扩展财务分析范围
    5.2 财务共享服务流程管理方面的优化对策
        5.2.1 实施流程再造建立统一共享财务制度
        5.2.2 建立财务共享移动报销APP
        5.2.3 引入众包模式对业务界面进行切分优化流程处理效率
    5.3 财务共享服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化对策
        5.3.1 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战略定位应对战略风险
        5.3.2 将集权和分权理念相结合应对管理风险
        5.3.3 建立自有财务共享服务云和管理员工作平台应对技术风险
    5.4 财务共享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化对策
        5.4.1 提升员工职业技能进而改善客户接触体验
        5.4.2 根据业务流程进行人员梯队化分层管理
        5.4.3 激励财务共享中心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2.1 码头公司应收账款概述
        2.1.1 应收账款含义
        2.1.2 应收账款风险特点
    2.2 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2.2.1 应收账款管理内容与流程
        2.2.2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2.2.3 应收账款管理策略
    2.3 本章小结
3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S码头公司基本概况
        3.1.1 S码头公司发展历程
        3.1.2 S码头公司经营现状
    3.2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3.2.1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架构和职能
        3.2.2 S码头公司客户信用管理现状
        3.2.3 S码头公司赊销日常管理现状
        3.2.4 S码头公司催账管理现状
    3.3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财务指标现状分析
        3.3.1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分析
        3.3.2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分析
        3.3.3 应收账款周转能力分析
        3.3.4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客户分析
    3.4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
        3.4.1 事前信用管理薄弱
        3.4.2 事中跟踪管理不明确
        3.4.3 事后催收制度不健全
    3.5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5.1 外部原因
        3.5.2 内部原因
    3.6 本章小结
4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策略
    4.1 总体解决思路
    4.2 国内外港口应收账款管理经验借鉴
    4.3 优化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环节
        4.3.1 严格控制应收账款高风险业务
        4.3.2 完善业务流程及应收款管理制度
        4.3.3 健全客户授信管理制度
        4.3.4 完善客户动态管理机制
    4.4 优化应收账款的事中跟踪环节
        4.4.1 定期发送应收账款进度报告
        4.4.2 密切留意客户的经营状况
        4.4.3 与客户建立对账制度
        4.4.4 加强对港口码头公司的指导
        4.4.5 加强港口码头公司间的联系
        4.4.6 加强应收账款的动态监控
    4.5 优化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环节
        4.5.1 完善应收账款催收机制
        4.5.2 制定应收账款责任中心
        4.5.3 完善应收账款债权保障机制
    4.6 本章小结
5 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策略保障措施
    5.1 S码头公司确立管理职能
        5.1.1 组建独立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
        5.1.2 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5.1.3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
    5.2 培育由上而下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
        5.2.1 提升高层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5.2.2 端正员工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态度
    5.3 提高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5.3.1 引入外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专业化人才
        5.3.2 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培训
    5.4 采取合理手段转移应收账款风险
        5.4.1 采用应收票据代替应收账款
        5.4.2 购买应收账款信用保险
        5.4.3 进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5.4.4 应收账款证券化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我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诸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域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综述小结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公开
        二、高等学校
        三、财务信息
        四、公共物品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知情权利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公共管理理论
        四、信息系统模型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思维导图
第二章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源流研究
    第一节 国内制度源流
        一、政务公开制度
        二、校务公开制度
        三、高校信息公开制度
        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
    第二节 国外制度源流
        一、美国信息公开制度
        二、英国信息公开制度
        三、加拿大信息公开制度
        四、澳大利亚信息公开制度
第三章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实践现状研究
    第一节 国内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状
        一、研究样本选择
        二、研究统计设计
        三、中央直属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现状
        四、地方普通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现状
        五、中外合作办学财务信息公开现状
        六、地方成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现状
    第二节 国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状
        一、研究样本选择
        二、研究统计设计
        三、美国大学财务信息公开现状
        四、英国大学财务信息公开现状
        五、加拿大大学财务信息公开现状
        六、澳大利亚大学财务信息公开现状
第四章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比较分析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比较
        一、信息公开立法制度比较
        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实践现状比较
    第二节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开主体单一
        二、公开步调失衡
        三、公开目标弱化
        四、报告体系简单
        五、信息内容粗略
        六、资源投入低效
    第三节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滞后
        二、问责机制虚设
        三、公开进程初始
        四、制度遵循失衡
        五、公开态度消极
        六、绩效评价缺失
第五章 我国高校财务基础信息公开的推进策略
    第一节 保障高校财务基础信息供给
        一、规范信息供给主体
        二、增加信息供给数量
        三、提升信息供给质量
    第二节 深化高校财务基础信息评价
        一、落实财务分析指标
        二、开展经费绩效评价
        三、探索全面绩效评价
    第三节 推进高校财务基础信息公开
        一、统一要求公开日期
        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三、规范公开报告体系
    第四节 强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责任
        一、履行公开督查职责
        二、实施公开评议制度
        三、落实公开问责制度
第六章 未来我国高校财务信息产品的市场化构建
    第一节 加快高校财务信息资源开发
        一、信息资源开发需求
        二、信息资源开发政策
        三、信息资源属性转换
    第二节 构建高校财务信息产品市场
        一、培育信息市场主体
        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三、强化信息市场管理
    第三节 促进高校财务信息产品利用
        一、提升办学资源效益
        二、开展办学质量评价
        三、优化高教资源配置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策略建议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件

(8)W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主要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及模式
        一、财务管理理论
        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三、财务管理模式及内容
    第二节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一、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原则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内容
    第三节 家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第四节 财务管理环境
        一、内部环境
        二、外部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W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W公司简介
    第二节 W公司的财务管理现状
        一、W公司财务人员配置情况
        二、W公司适用的财务软件简述
        三、W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员工对W公司财务管理和内控体系的认知程度
        五、W公司融资和盈利现状
    第三节 W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缺失,资本运作能力差
        二、集权式管理,财务风险增加
        三、内控制度缺失,库存管理控制较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节 内部环境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高管缺乏管理能力,不合理的用人规则
        二、管理者观念陈旧,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三、财务控制力较弱,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
    第二节 外部环境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W公司的政策环境
        二、W公司的经营环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家族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家族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借鉴
        一、美国家族企业模式及借鉴
        二、日本家族企业模式及借鉴
    第二节 国内家族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借鉴
        一、国内家族企业财务管理概况
        二、美的集团财务管理经验及借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W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原则及对策
    第一节 W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二、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原则
        三、明晰股权和控制权原则
    第二节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一、W公司领导应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二、开展财务管理理论学习,强化管理职能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控制和监督
        四、加强信用和风险管理,提高资金运作能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及展望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2.1.1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2.1.2 大学组织模式变革
    2.2 理论基础
        2.2.1 知识生产模式理论
        2.2.2 知识社会学理论
        2.2.3 系统与权变组织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大学组织分析内部和外部视角的整合
        2.3.2 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2.3.3 知识生产模式演变及分析维度
        2.3.4 大学菱形组织模式的构建
        2.3.5 分析框架:“知识生产模式—大学组织模式”协同演化模型
3 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历史考察
    3.1 知识生产模式0与教学型大学组织模式的形成
        3.1.1 中世纪社会的产生与变迁
        3.1.2 知识生产模式0的特征与变革
        3.1.3 教学型大学组织模式的形成与变革(T-U型)
    3.2 知识生产模式Ⅰ与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的构建
        3.2.1 工业社会的产生与变迁
        3.2.2 第一次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模式Ⅰ的形成与发展
        3.2.3 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的构建与变革(R-U型)
    3.3 知识生产模式Ⅰ与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探索
        3.3.1 转变中的景观:知识价值社会的变迁
        3.3.2 第二次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模式Ⅱ的产生与发展
        3.3.3 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的探索(E-U型)
4 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典型案例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
    4.1 工程技术学院组织模式产生与变革
        4.1.1 组织行动者
        4.1.2 组织目标
        4.1.3 组织技术
        4.1.4 组织结构
        4.1.5 组织权力
    4.2 理工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形成与变革
        4.2.1 组织行动者
        4.2.2 组织目标
        4.2.3 组织技术
        4.2.4 组织结构
        4.2.5 组织权力
    4.3 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变革与探索
        4.3.1 组织行动者
        4.3.2 组织目标
        4.3.3 组织技术
        4.3.4 组织结构
        4.3.5 组织权力
    4.4 MIT组织模式变革的案例分析
        4.4.1 社会变迁下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4.4.2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MIT组织模式变革的关系
5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特殊性分析
    5.1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历史透视
        5.1.1 近代大学组织模式产生与变革
        5.1.2 现代大学组织模式形成与变革
        5.1.3 当代大学组织模式变革与发展
    5.2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5.2.1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征
        5.2.2 中国当代大学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5.3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殊性的原因分析
        5.3.1 社会层面:独特的社会形态
        5.3.2 知识生产层面:政治权力规划下的知识生产模式
6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审思
    6.1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策略
        6.1.1 社会层面:构建以“善治”为目标的“治理型”社会
        6.1.2 知识生产层面:重构知识生产模式
        6.1.3 大学组织层面:优化变革理念与方式
    6.2 中国未来大学组织模式的具体设计
        6.2.1 组织行动者
        6.2.2 组织目标
        6.2.3 组织技术
        6.2.4 组织结构
        6.2.5 组织权力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协同培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指向美国生涯技术学生组织的协同培养
    一、问题缘起
        (一)时代回应:“素质本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的必然要求
        (二)他山之石:CTSOs在生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典型作用
        (三)实然境况: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消极制约
    二、研究价值
    三、文献梳理及启示
        (一)关于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二)关于学生组织的研究
        (三)关于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的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CTSOs)
        (二)CTSOs人才培养
        (三)CTSOs协同培养
        (四)CTSOs人才培养机制
    五、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及框架
        (四)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CTSOS发展的历史沿流
    一、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学生组织的早期萌芽
        (一)玉米男孩俱乐部(Boys’Corn Clubs)的初现
        (二)少年俱乐部及其目标、内容的确立
        (三)少年俱乐部的滥觞
    二、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的制度建立
        (一)维吉尼亚州职业教育学生组织的产生
        (二)联邦职业教育学生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三)CTSOs“联邦—州—地方”三级制度的确立
    三、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的规模化增长
        (一)CTSOs的勃兴
        (二)CTSOs项目活动的调整
        (三)CTSOs的国际化发展
    四、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的内涵化发展
        (一)CTSOs会员结构的扩展
        (二) CTSOs社区服务活动的升华
        (三)CTSOs对专业项目的调整
第二章 CTSOS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逻辑及其协同基础
    一、CTSOS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逻辑
        (一)CTSOs与职业学校之间的关系
        (二)CTSOs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三)CTSOs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四)CTSOs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二、CTSOS与相关主体的协同基础
        (一)人才协同培养的价值认同
        (二)人才协同培养的利益共享
        (三)人才协同培养的责任共担
第三章 CTSOS参与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一、CTSOS参与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动力源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
        (二)“职业教育公平”的驱动作用
        (三)“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动力作用
    二、CTSOS参与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运作机理
        (一)CTSOs人才培养的目标框架
        (二)CTSOs人才培养的运行过程
        (三)CTSOs的会员评价机制
    三、CTSOS参与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保障基础
        (一)规章制度保障
        (二)经费投入保障
        (三)监督管理保障
第四章 CTSOS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特点
    一、结构的整体性
        (一)整体性的内涵解读
        (二)CTSOs协同培养人才系统的整体性
    二、互动行为的非线性
        (一)非线性的内涵解读
        (二)CTSOs协同培养人才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三、系统的开放性
        (一)开放性的内涵解读
        (二)CTSOs协同参与人才培养系统的开放性
第五章 CTSOS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协同培养的启示
    一、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组织人才培养的现实境况
        (一)与普通学校学生组织的人才培养同质化
        (二)尚未形成包括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系统
        (三)缺乏学生组织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建构意识
    二、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组织人才培养问题的社会机理
        (一)职校学生组织人才培养系统发育不良的历史渊源
        (二)职校学生组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缺陷的社会根源
    三、形成“学、校、企、社、政”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构建职校学生组织、学校、企业、社区、政府间的协同关系
        (二)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
        (三)完善职校学生组织协同参与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结语 寻求美国CTSOS协同培养的新意义
后记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附录
    附录1 受美国教育部认可的生涯技术教育学生组织(CTSOs)列表
    附录2 2015-2016 FBLA 上半年中等职业教育活动日程表
    附录3 CTSOS发展情况一览表
    附录4 联邦 FFA 组织章程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四、浅议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主管的职能(论文参考文献)

  • [1]雅佳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研究[D]. 周雪丹. 兰州大学, 2021(12)
  • [2]D大学采购风险及防控研究[D]. 冯佩莹. 暨南大学, 2020(07)
  • [3]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以JX公司为例[D]. 杨蔓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4]基于内控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 葛雨婷.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5]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化研究 ——以C集团为例[D]. 王丹.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6]S码头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杨菁.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7]我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D]. 赵红卫.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8]W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 陈景嵩. 黑龙江大学, 2018(09)
  • [9]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研究[D]. 姚宇华. 武汉大学, 2017(06)
  • [10]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协同培养机制研究[D]. 罗觅嘉. 西南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监管者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