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问题的归因分析

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家教中母亲的角色定位及问题的归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伍亚萍[1](2016)在《流动人口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失调的实务研究 ——以昆明市C社区为例》文中指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到流动人口大军输入到城市中。流动人口在数量上不断增多的同时,结构上也有所改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分散的“个体流动”逐渐转变为“家庭迁移”,人口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家庭化趋势。伴随这一趋势而来的是跟随父母一起流动的婴幼儿,他们被父母从家乡带到城市中生活,而婴幼儿的早期家庭教育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本研究以昆明市C社区的流动婴幼儿家庭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母亲角色展开研究,对母亲角色失调问题进行了陈述及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个案工作介入流动婴幼儿家庭进行实务探索,并结合自身的服务过程提出反思和建议。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设计这几部分内容。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在总结以往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焦点。第二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从母亲在流动人口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实践来呈现角色失调的问题;第二章,从社会性别理论和角色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母亲角色失调进行原因分析;第三章,在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工作中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对两个个案进行介入,着重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提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互动环境;第四章,首先从价值理念、工作技巧以及理论模式上提出个案工作的介入优势,其次对介入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做出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改善服务的建议,以期对社会工作介入流动人口婴幼儿家庭教育问题有所帮助。

余欣榕[2](2014)在《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下家长育儿观念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家庭的生活方式已呈现出许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其中,农村家长的育儿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以陕西省城固县沙河营镇梁家庵村的8名0--6岁婴幼儿家长作为访谈对象,采用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下家长育儿观念的现状做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对所得访谈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有以下特点:(1)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仍以传统家庭为主;(2)家庭环境舒适化,物质条件充足,精神层面薄弱;(3)家庭关系更加平等、和谐;(4)家庭娱乐方式多元化。通过对8位受访者的访谈及分析发现,现代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下的家长育儿观与传统家庭家长的育儿观相比行为更人性化,表现形式更积极。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均有体现,特别是家长的平等意识和教育择业意识明显增强,并具体贯穿到孩子培养的过程中。现代农村家庭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培养、家庭氛围营造、升学择业等具体行为的表现上更具体、更耐心、更实际。根据以上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建议现代农村家庭家长注意以下问题:(1)对幼儿的教育投入要量力而行,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不偏不废;(2)以儿童为中心,顺应儿童身心发展;(3)加强自身学习进步。并就农村家长的育儿观,期望政府、社会在提高和促进农村幼儿家长育儿观念投入更多精力,提供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教育资源和机制。

白倩[3](2014)在《我国传统女教对现代女性角色的启示 ——基于角色理论视角》文中提出我国传统女教发萌于先秦,经汉、唐、宋的完善,至明清已达至顶峰。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部分,女教的地位一直比较特别。因传统社会男女有别的大环境,针对女性的礼义教化源远流长,女教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材等方面都自成一体。传统女教的内容十分丰富,女教着述教多,方式方法也较为灵活、操作性强,这些都为女教文化的传承性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导在中华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女性,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又由于女性作为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其所接收的教育都是为了了解自身角色的特点、要求,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角色。因此本文研究时采用角色理论为视角,选取角色期待、角色学习、角色冲突等概念,对传统女教在角色塑造方面的内容、方式进行讨论,进而在针对现代女性角色冲突问题的基础上,找寻传统女教的现代启示。本文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中,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价值、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并且对与本课题相关的传统女教、现代女性角色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第二部分基于角色理论视角,梳理传统女教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从角色期待和角色学习两方面挖掘传统女教的内容。从家庭和社会对女子的教化中,从德与貌、工与学、孕与育的学习内容中,分析和整合传统女教中的精华。第三部分则以女性角色的历史嬗变为切入点,分析现代女性的角色期待失衡,其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找出现代女性角色的问题所在,以期探讨传统女教对其的借鉴之处。第四部分为传统女教对现代女性角色的启示。在前两部分内容整合的基础上,针对现代女性角色的问题,从传统女教中得出对现代女性角色的启示,启发家庭、社会环境、学校等多方面有所作为。

应莹[4](2013)在《北京地区幼儿母亲角色扮演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教育的成功不依赖学校单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幼儿,家庭教育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社会角色理论认为,角色观念决定角色行为,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承担角色者对角色的领悟和自我认同。因此,女性对母亲角色的认知应当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我国社会中,随着女性更多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并作为主要劳动力涉入劳动力市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评估标准,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母亲的角色和职场的角色常常相互冲突。在新的环境中,调查、了解处于复杂情境中母亲的角色认同和角色认知,有助于深化女性研究,更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本文以北京地区为例,针对幼儿母亲角色扮演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访谈,在翔实的资料支撑下,介绍了母亲角色的矛盾与超越。了解在大城市中,处于职场和家庭双重约束之下的女性对母亲角色的领悟和认同。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了解在都市丛林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封闭环境中,以母亲为导演,悄悄进行的教育改革。

陈红侠[5](2013)在《亲子依恋理论视角下母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探究 ——以北京市某区少年司法社工的社会工作实践为例》文中指出由于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一场所,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中心环节,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性格形成、价值观念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规范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中,家庭因素往往被看作是影响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最重要因素。2010年至今,笔者在北京市某区SD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做司法社工时发现,在犯罪青少年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来自残缺型家庭,尤其是母爱缺失家庭犯罪青少年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因而,母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问题之间是否具有相关的必然联系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亲子依恋理论认为,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青少年最早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会对青少年犯罪起保护性作用,青少年与父母关系越密切,越有可能依恋和认同父母,也就越不可能出现犯罪行为。于是,笔者选择在亲子依恋理论下,试图探析母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一方面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亲子依恋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希望能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和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的开展找到新的方法探索。本研究尝试从一个少年司法社工的角度出发,在亲子依恋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与反思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系统分析了母爱在青少年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母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社会工作在母爱缺失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介入过程和效果,为社会工作者在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中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意见。

亢云洁[6](2013)在《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 ——一位母亲成长历程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将笔者及笔者的女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呈现一个普通家庭的早期教育经历,呈现一对母女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对笔者本人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儿童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对母亲的影响进而实现母亲对自身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借此对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自我教育有所启示及建议;通过呈现一个母亲自我实现的探寻过程,借此唤起更多女性的母性意识,希望更多的母亲重视并实践母亲文化。为了更好地达到本研究的目的和效果,作者这样构建本研究报告主体部分的逻辑框架:一、儿童是成人之父,通过儿童天真无忌的童言让成人跟随儿童的脚步回归生命的原点,找寻生命的力量,重新做个好“人”;二、母亲是女性最美的称谓,以母亲文化为出发点,每一个女性都有实现男女平等、彰显自我价值、成为一个好“女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三、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以母爱为出发点,每一个女人都有成为好“母亲”的潜质;四、让灵魂追上成长的脚步,以伟大的母亲为出发点,每一个母亲都面临在成就儿女的同时成就最好的“自己”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的行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式,由于论文选题和研究者能力的有限性,研究的结论存在一定的狭隘性,研究的主题存在一定的开放性,这也正说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刘玉梅[7](2012)在《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文中指出从时代的发展来看,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民族一样,朝鲜族必然经历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然而,从地域性来看,相对于居住于民族聚居地的群体而言,迁移城市的朝鲜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城市朝鲜族成为本民族文化变迁的代表,同时使得这一群体站在了传统与现代冲突和交融的巅峰,面临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化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状况也集中地体现于城市朝鲜族的家庭教育中。朝鲜族家庭是对民族幼儿实施教育的最小社会单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初场所和重要的途径。城市化、现代化在朝鲜族幼儿家长的观念与行为领域引发了激烈振荡,使得传统的育儿态度、行为和现代的育儿观念、行为并存,引发了一系列的焦虑、困惑乃至于抉择。本文以北京作为田野调查点,对在京朝鲜族父母儿童抚育方式进行了描述。北京是外来朝鲜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选择在京朝鲜族父母进行调查研究,既具有相对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又能更为突出地反映在中国社会变革洪流和文化交融中当代朝鲜族父母育儿特征,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城市朝鲜族家庭教育发展状况及趋势。本文将立足传统,面向现实,运用人类学的主客位研究方法,试图客观地揭示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城市朝鲜族幼儿父母的育儿行为正在或已经发生的变化,同时试图通过对北京朝鲜族父母养育儿童的研究,通过对其现代和传统的对比,挖掘其优秀的教育价值,及其探讨如何传承的问题,考察朝鲜族父母在京育儿过程中遭遇的文化碰撞与冲突及其解决方法,得出能够引导家教实践的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也希望借此推动城市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发展。本文从以下七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从研究的背景、选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及目的几个方面交待了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了解了国内外该项研究分别在人类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交待了本研究所依据的方法论及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北京朝鲜族概况。首先简要介绍中国朝鲜族概况以及朝鲜族人口流动情况;其次描述了北京朝鲜族人口来源、人口分布、从事行业等现象。第三部分对朝鲜族传统家庭教育进行描述。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从生育观、家庭教育传统理念、婴幼儿家庭保育以及教育四大方面描述了传统朝鲜族家庭教育的状况。第四部分是对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现状调查的描述与分析。文章从养(胎教、母乳喂养、断奶、排泄训练、睡眠安排)和育(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两大方面对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进行阐述。第五部分是对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特征的分析。首先,交待了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特征的双重性:即在京朝鲜族父母的育儿观既和传统一脉相承,又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其次,以目前在京朝鲜族父母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为切入点,介绍了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的焦虑与困惑。第六部分是研究建议与反思。依据对北京朝鲜族幼儿家长育儿的访谈调查结果的分析,明确了值得保留并发扬的优秀传统育儿观念,提出进一步完善育儿的观点,并对整个研究进行了反思。第七部分为结语。主要对本研究的一些观点作了进一步阐释,即:育儿方式是根据地方性文化需求对儿童进行抚育,把儿童养育成符合地方性文化的个体;现代养育方式同传统文化处于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冲突的状态中,它吸足了传统文化的乳汁,而传统已无法满足其继续发展的需要,构成了对其发展的限制,从而使得它们相互冲突;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鉴于以上的研究,文章大体上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1.育儿方式是地方性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2.传统与现代性育儿方式相互依赖,相互冲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3.家庭是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段晓璇[8](2011)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母亲作为学前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她承担着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母亲的教育素质及角色扮演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儿童的发展水平,甚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职业女性已成为当今社会工作的主体之一,其家庭——工作角色紧张、冲突也突显出来,日益成为社会性的焦点问题。女性的生育者角色和教育者角色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独一代”作为职业女性群体中的特殊部分,正陆续进入婚育期,她们的孩子亦即通常所称的“独二代”正成为当前幼儿园里的主体,她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或多或少存在着些角色危机。具体而言,本研究分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对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阐述,梳理本研究的几个关键概念,总结述评母亲角色、母亲教育两方面研究的现有成果,最后对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简要说明。第二章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存在的“危机”。通过对典型的学前儿童母亲家庭教育不当案例的剖析,分析论证母亲角色存在的“危机”,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角色意识采择的偏差。二、角色扮演的失误。母亲角色扮演忽略孩子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出现单一定位的偏差;没有随着孩子成长出现的不同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造成角色扮演的不恰当。三、角色学习的不足。第三章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原因探析。从历史、社会及母亲自身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历史的原因即传统的家庭制度、文化价值观影响根深蒂固,社会的原因即社会期望推波助澜,母亲自身的原因包括母亲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自身角色认识的不足;母亲的教育观念(儿童观、教育观)存在偏差。第四章几点理性思考。一、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二、借鉴国外优秀的母亲教育经验。三、增强角色意识。四、增强独立意识,提升母亲自我价值。五、加强自身角色的学习。自我学习可通过自省、参加培训等途径进行。六、父亲角色投入。

张晶,孟星辰[9](2010)在《关于母亲角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母亲角色不仅体现个人责任,同时承担着社会责任。在孩子的人生中同样起着"导师"作用,研究母亲角色的意义,构建健康的母亲角色观,加强母亲角色本土化研究很有必要。

陈喆[10](2009)在《音乐亲子活动中母亲的身份意识及其作用 ——对郑州A亲子园参与音乐亲子活动母亲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斯宾塞曾有句名言说:“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先教育母亲。”母亲是关乎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母亲这一身份应该成为婴幼儿早期音乐教育中最应被关注的对象。然而,在实施早期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音乐亲子活动中母亲这一身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母亲身份意识的缺失使得母亲在亲子活动中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在孩子的早期音乐教育中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母亲身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母亲身份的理论梳理及对郑州A亲子园参加音乐亲子活动的母亲的跟踪调查,来探讨在音乐亲子活动中母亲的身份意识及其作用。本文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方法及意义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第一章对母亲身份理论进行了分析整理,探析了母亲身份的内涵,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从早期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谈音乐亲子活动的兴起和开展以及母亲在音乐亲子活动中所处的地位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三章是本文的调查部分,主要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跟踪描述、现场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郑州A亲子园参与音乐亲子活动的母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此来探析音乐亲子活动中母亲的身份意识及其作用。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通过对A亲子园参与音乐亲子活动的母亲的调查情况来探讨母亲的身份意识及其作用,并提出建议与展望。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唤醒母亲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母亲身份意识的关注,使其能更好的作用于音乐亲子活动中,进一步优化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为音乐亲子活动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家教中母亲的角色定位及问题的归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教中母亲的角色定位及问题的归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流动人口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失调的实务研究 ——以昆明市C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1. 人口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家庭化趋势
        2. 婴幼儿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3. 流动人口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现实困境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研究
        (二) 婴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
        (三) 母亲角色的研究
        (四) 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的研究
        (五) 现有研究简评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
        1. 流动家庭
        2. 家庭教育
        3. 角色
        4. 角色失调
        (二) 理论基础
        1. 社会性别理论
        2. 角色理论
        3. 增能理论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流动人口婴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C社区背景简介
    二、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失调
        (一) 角色距离
        (二) 角色紧张
        (三) 角色冲突
第二章 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失调的原因分析
    一、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
    二、传统社会性别“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
    三、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
第三章 个案工作介入母亲角色失调的流动家庭
    一、个案工作介入模式
        (一) 结构家庭治疗法
        1. 理论观点
        2. 基本概念与假设
        3. 方法与技巧
    二、案例分析
        (一) 个案一
        1. 家庭情况介绍
        2. 家庭结构分析
        3. 问题评估
        4. 优势分析
        5. 介入计划
        6. 服务过程
        7. 服务评估
        8. 服务总结
        (二) 个案二
        1. 家庭情况介绍
        2. 家庭结构分析
        3. 问题评估
        4. 优势分析
        5. 介入计划
        6. 服务过程
        7. 服务评估
        8. 服务总结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母亲角色失调流动家庭的反思及建议
    一、介入优势分析
        (一) 价值理念
        (二) 工作技巧
        (三) 理论模式
    二、局限性
        (一) 早教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二) 服务时间过短
        (三) 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三、建议
        (一) 社会工作与早期教育专业的团队合作
        (二) 服务人员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三) 服务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2)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下家长育儿观念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个案分析法
二、农村家庭家长育儿观念的现状
    (一)农村家庭家长育儿观念的调查
        2.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状况
        3.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下家长育儿观念现状
    (二)农村家庭家长育儿观念个案分析
        1.个案分析一:教子观、人才观
        2.个案分析二:儿童观
三、讨论
    (一)研究结果
        1.访谈调查研究结果
        2.个案分析研究结果
    (二)对现代农村家庭家长育儿观念的建议
    (三)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3)我国传统女教对现代女性角色的启示 ——基于角色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传统女教的研究价值
        1.1.2 现代女性的多重角色期待与角色冲突
        1.1.3 传统女教于现代女性角色问题的借鉴价值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传统女教的相关研究
        1.2.2 现代女性角色问题的相关研究
    1.3 核心概念
        1.3.1 女教
        1.3.2 传统女教
        1.3.3 女性角色
    1.4 理论基础——角色理论
        1.4.1 角色理论
        1.4.2 本文采用的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
2 传统女教研究——基于角色理论视角
    2.1 传统女教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2.2 传统女教中女性角色期待的实现
        2.2.1 家庭的女教
        2.2.2 社会的女性教化
    2.3 传统女教中女性角色学习内容
        2.3.1 德与貌
        2.3.2 工与学
        2.3.3 孕与育
3 现代女性的角色问题
    3.1 女性角色的历史嬗变
    3.2 现代女性的角色期待失衡
    3.3 现代女性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
4 传统女教对现代女性角色的启示
    4.1 调整女性角色期待
        4.1.1 家庭教育中期望的调整
        4.1.2 社会教育环境的调整
    4.2 完善女性角色学习的内容
        4.2.1 传统家庭教育内容的继承
        4.2.2 社会、学校教育内容的完善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北京地区幼儿母亲角色扮演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综述
        (一) 西方母亲角色认知的研究
        (二) 现代社会母亲角色认知的研究
    四、概念界定
        (一) 角色
        (二) 母亲角色
        (三) 角色认知
        (四) 母亲角色扮演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访谈概况
第一章 母亲角色认知的传统与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母亲角色认知
    二、近代母亲角色转变
第二章 母亲角色认知的个案研究
    一、教育者
    二、健康和营养管理者
    三、家庭关系协调者
    四、教育理念普及者
第三章 幼儿母亲的角色认知约束与冲突
    一、角色约束
        (一) 自我期望
        (二) 工作
        (三) 观念
        (四) 家庭结构
    二、角色冲突
        (一) 角色内冲突
        (二) 角色间冲突
        (三) 角色外冲突
第四章 母亲的角色认知调整与重新定位
    一、母亲角色扮演的问题分析
        (一) 个人层面的问题
        (二) 家庭层面的问题
        (三) 社会层面的问题
    二、适应环境的几种策略
        (一) 唤起责任感
        (二) 提高学习意识
        (三) 启发反思意识
    三、新一代母亲角色认知的重新定位与家庭教育的适应
        (一) 母亲的成长需要
        (二) 来自家庭的支持
        (三) 来自社会的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类
    西方类
附录
    访谈记录1
    访谈记录2
    访谈记录3

(5)亲子依恋理论视角下母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探究 ——以北京市某区少年司法社工的社会工作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对象
        1.1.1 研究缘起:母爱缺失家庭犯罪青少年群体突显
        1.1.2 研究对象:SD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部分案主
    1.2 研究意义及创新
        1.2.1 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1.2.2 实践创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参与式观察法
        1.3.3 个案研究法
        1.3.4 行动研究法
    1.4 亲子依恋理论及相关理论基本概述
        1.4.1 亲子依恋理论基本概述
        1.4.2 相关理论概述
第二章 亲子依恋中母亲角色的构建及其重要性
    2.1 传统社会母亲角色向现代社会母亲角色的转变
    2.2 亲子依恋中母亲的重要性
        2.2.1 亲子依恋中母亲的重要角色
        2.2.2 母亲在青少年性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2.3 母亲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母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
    3.1 母爱缺失情况分析
    3.2 母爱缺失对青少年个体的影响
    3.3 母爱缺失对青少年家庭生活的影响
        3.3.1 母爱缺失对青少年家庭结构的影响
        3.3.2 母爱缺失对青少年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
        3.3.3 母爱缺失对青少年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的影响
    3.4 母爱缺失对青少年学校生活的影响
    3.5 母爱缺失对青少年朋辈交往群体的影响
第四章 母爱缺失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4.1 社会工作介入母爱缺失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的必要性
        4.1.1 社会工作介入的独特性
        4.1.2 少年司法制度逐渐健全的需要
    4.2 社会工作在母爱缺失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中的介入
        4.2.1 对母爱缺失犯罪青少年个体的介入
        4.2.2 对母爱缺失犯罪青少年家庭的介入
        4.2.3 对母爱缺失犯罪青少年学校的介入
        4.2.4 对母爱缺失犯罪青少年司法流程的介入
    4.3 对母爱缺失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4.3.1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4.3.2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4.3.3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 ——一位母亲成长历程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关于研究的种种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的问题及选题的目的
        1、研究的对象和问题
        2、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1、质的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方法
        3、叙事研究方法
    (五) 对叙“自我之事”的辩护
    (六) 研究的局限性
二、 母亲赋予我生命的长度女儿赋予我生命的纯度
    (一) 回归生命的原点
    (二) 寻找生命的力量
三、 母亲赋予我生命的长度女儿赋予我生命的高度
    (一) 女性独具的魅力
    (二) 女性独有的使命
    (三) 女性独享的幸福
四、 母亲赋予我生命的长度女儿赋予我生命的深度
    (一) 通过行为的习育,让妈妈成为母亲
    (二) 通过精神的化育,让母亲成为母育家
五、 母亲赐予我生命的长度,女儿赐予我生命的厚度
    (一) 三十而立
    (二) 做一个迈向伟大的母亲
六、 结语
七、 参考文献
    (一) 书籍类
    (二) 学位论文类
    (三) 期刊类
    (四) 网络文章类
八、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一) 研究背景
        (二) 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一) 有关育儿方式研究概述
        (二) 有关朝鲜族方面的研究
        (三) 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基本概念界定
        (一) 育儿方式
        (二) 朝鲜族
        (三) 在京朝鲜族父母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的、意义与思路
        (二) 研究理论范式以及方法论
    五、研究拟贡献之处
    六、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北京朝鲜族概况
    第一节 中国朝鲜族简况
        一、中国朝鲜族分布
        二、朝鲜族人口流动
    第二节 北京朝鲜族简况
        一、北京的朝鲜族人口来源
        二、北京市朝鲜族从事行业
        三、北京市朝鲜族人口分布
第二章 朝鲜族传统家庭教育概述
    第一节 生育观
        一、“多子多福”生育观
        二、“重男轻女”生育观
    第二节 有关家庭以及家庭教育的传统理念
        一、注重家庭
        二、重视传统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婴幼儿家庭保育
        一、妊娠禁忌
        二、母乳喂养
        三、排泄训练
        四、睡眠
    第四节 家庭教育活动
        一、伦理道德教育
        二、劳动教育
        三、智育
        四、婴幼儿时期仪礼教育
第三章 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在京朝鲜族父母养儿经
        一、胎教
        二、母乳喂养
        三、断奶
        四、排泄训练
        五、睡眠安排
    第二节 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经
        一、教育观念
        二、教育行为
    第三节 父亲参与
        一、与朝鲜族传统父亲角色比较
        二、父亲实际参与活动
第四章 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特征分析
    第一节 与传统一脉相承的养育方式
        一、注重家庭礼仪教育
        二、重视家庭教育
        三、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位居第一
    第二节 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新特点
        一、重男轻女观念悄然弱化
        二、传统歌谣的演唱渐被遗忘
        三、民间故事的讲述不断减少
        四、传统游戏的传习淡出舞台
        五、教育方式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六、教育手段由惩罚向奖赏的转变
        七、父亲已经逐步参与到育儿过程当中,但参与程度不够
        八、儿童观:由等级依附型向民主互动型转向
        九、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德智并重
    第三节 在京朝鲜族父母的育儿焦虑
        一、在京朝鲜族父母的育儿焦虑
        二、在京朝鲜族父母的育儿焦虑现象分析
第五章 研究建议与反思
    第一节 有关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的建议
        一、强化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二、传承朝鲜族家庭传统美德
        三、树立民主、平等的亲子观
        四、提高父亲在育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五、充分发挥家庭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二节 研究反思
    结语:育儿方式的传统与现代性
        一、儿童养育方式即是地方性文化的传承
        二、育儿方式的传统与现代性
        三、家庭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对母亲角色的认识
        (二) 对儿童早期经验重要性的认识
        (三) 现实生活的触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理论基础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三) 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存在的“危机”
    第一节
        (一) 案例呈现
        (二) 分析论证
    第二节
        (一) 案例呈现
        (二) 分析论证
    第三节
        (一) 案例呈现
        (二) 分析论证
第三章 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原因探析
    一、传统的家庭制度、文化价值观影响根深蒂固
        (一) 传统角色期待
        (二) 双重评判标准
    二、社会期望推波助澜
        (一) 社会对母亲角色的普遍漠视
        (二) 应试教育加剧了母亲角色“危机”的形成
    三、母亲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 母亲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二) 自身角色认识的不足
        (三) 母亲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第四章 几点理性思考
    一、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
    二、借鉴国外优秀的母亲教育经验
    三、增强角色意识
        (一) 提高全社会对母亲角色的正确认识
        (二) “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四、增强独立意识,提升母亲自我价值
    五、加强自身角色的学习
        (一) 生育者角色——珍惜做母亲的权利
        (二) 抚育者角色——抚育孩子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六、父亲角色投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关于母亲角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母亲角色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加强母亲角色本土化的研究
三、探索母亲角色的跨文化研究

(10)音乐亲子活动中母亲的身份意识及其作用 ——对郑州A亲子园参与音乐亲子活动母亲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音乐亲子活动相关文献梳理
        二、母亲身份研究相关文献梳理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母亲身份的理论解析
    第一节 什么是身份
        一、身份的定义
        二、身份与角色
        三、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不同观点
    第二节 多维视角下的身份
        一、政治、法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
        二、文学、文化视角下的身份研究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
    第三节 母亲身份的内涵
        一、母爱—母亲身份的本质
        二、教育职责—缔造母亲多重身份
第二章 从早期音乐教育的视角看音乐亲子活动的开展
    第一节 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音乐亲子活动—实施早期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母亲—音乐亲子活动最应关注的角色
        一、母亲是亲子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二、母亲是音乐环境的创建者
第三章 郑州 A亲子园参与音乐亲子活动母亲的调查情况
    第一节 A亲子园概况
        一、教学理念
        二、课程设置与班级开设
        三、师资情况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一) 母亲的基本情况
        (二) 亲子园音乐亲子活动基本情况
        (三) 家庭音乐亲子活动基本情况
        (四) 分析
    第三节 母亲参与音乐亲子活动课堂描述及访谈情况
        一、课堂描述及分析
        (一) 课例1
        (二) 课例2
        (三) 课例3
        (四) 课例4
        二、母亲与教师访谈情况及分析
        (一) 母亲访谈
        (二) 任课教师访谈与分析
        三、小结
第四章 以上述调查为例看音乐亲子活动中母亲的身份意识及其作用
    第一节 音乐亲子活动中母亲的身份意识
        一、积极的参与者
        二、消极的旁观者
        三、学习者身份的缺失
    第二节 母亲身份意识的作用
        一、母亲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母亲的消极旁观使得音乐亲子活动丧失其原本意义
        三、母亲学习者身份的缺失影响家庭音乐亲子活动的开展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一、通过母爱建立良好的母亲身份
        二、成立专业的母亲音乐教育指导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家教中母亲的角色定位及问题的归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流动人口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失调的实务研究 ——以昆明市C社区为例[D]. 伍亚萍. 云南大学, 2016(02)
  • [2]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下家长育儿观念现状研究[D]. 余欣榕.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 [3]我国传统女教对现代女性角色的启示 ——基于角色理论视角[D]. 白倩. 重庆师范大学, 2014(01)
  • [4]北京地区幼儿母亲角色扮演的个案研究[D]. 应莹. 首都师范大学, 2013(01)
  • [5]亲子依恋理论视角下母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探究 ——以北京市某区少年司法社工的社会工作实践为例[D]. 陈红侠. 首都师范大学, 2013(02)
  • [6]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 ——一位母亲成长历程的叙事研究[D]. 亢云洁.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7]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 刘玉梅.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8]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研究[D]. 段晓璇.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1)
  • [9]关于母亲角色的研究[J]. 张晶,孟星辰.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0(06)
  • [10]音乐亲子活动中母亲的身份意识及其作用 ——对郑州A亲子园参与音乐亲子活动母亲的调查研究[D]. 陈喆. 河南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问题的归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