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块化协调标准的发展与现状

建筑模块化协调标准的发展与现状

一、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发展与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鸿[1](2020)在《装配式木饰面模块化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部品与建筑模数协调显得越发重要。定制木饰面作为室内装饰部品,以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备受人们青睐。现阶段由于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定制木饰面产品规格种类繁多,产品的零部件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尺寸,且企业缺少标准的设计流程和合理的设计方法,导致定制木饰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设计任意性大,严重影响了定制木饰面的生产和装配效率。本文以定制木饰面模块化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实物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进行研究,旨在实现定制木饰面设计模块化,产品尺寸模数化和现场装配化。本文以模块化设计为基础,首先分析得出定制木饰面设计、生产、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对国内外木饰面模块化设计、装配、以及模数进行分析,并根据国内外模块化设计研究,总结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和方法,提出木饰面产品设计和定制设计的标准化流程。在此基础上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木饰面进行设计,根据功能结构不同,将木饰面划分为产品、组件模块和零部件模块三个层级,并提出一套适合木饰面设计生产且与建筑模数相适配的,基本模数为25mm,扩大模数为100mm分模数为5mm的木饰面模数系统。利用该模数系统对木饰面模块进行模数化设计,得到标准的木饰面模块,并提出利用模数网格对模块和空间进行模数协调,总结出模数协调的具体方法。同时,针对木饰面装配中的不足,结合模块化设计原理,设计了一款整体尺寸符合模数且定位方便的装配挂件。并选择客厅空间,运用设计好的模块和装配结构,根据定制设计的标准流程进行设计,证明了木饰面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实际依据。

罗丁豪[2](2020)在《精装住宅空间与柜类家具的协调模数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大力推行住宅精装修产业化的政策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迫切需求适应大规模精装修模式,且住宅柜类家具部品一次性安装成功率高的住宅设计方法与理论。文章以住户居住需求作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国家建筑协调模数标准、标准化理论、模块化理论、人体工程学理论等,探究由家具部品设计推导住宅空间设计的逆推式设计方法。首先阐述了目前我国住宅精装修产业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产业技术背景和政策背景,提出了住宅精装化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现场入户调研发现目前我国住宅空间设计中存在着柜类家具部品设计与住宅空间设计模数不协调的问题,同时存在着大批量柜类家具安装成功率低等问题。然后依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2013》等文件,创新提出了柜类家具设计与住宅空间设计之间的模数协调关系和模数计算方法,论证了依据柜类家具设计逆推住宅空间设计的可行性。推导出了基于协调模数计算方法的柜类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并强调可依据标准化理论和模块化理论,在柜类家具中,提前设计出若干个可组合的、标准化的功能模块。提出了依据柜类家具设计模块推导住宅功能空间布局设计的逻辑方法。这一方法建立在居家需求分析和室内(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理论之上,通过合理排布不同住宅功能空间中的标准化柜类家具设计模块,设计出模数协调的不同住宅功能空间结构,进而将不同住宅功能空间拼组出整体住宅空间结构。最终,依据柜类家具设计与住宅空间设计的模数协调关系,实现住宅空间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为我国精装修住宅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法,为解决住宅与柜类家具部品的设计模数不协调问题提供一个新方法、新思路。

贺澄宇[3](2020)在《装配式内装技术优化老年公寓填充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和当今社会养老转型的压力逐渐使得我国对养老建筑的需求愈发强烈,与这种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目前养老产业的落后。其中养老设施的陈旧以及养老建筑质量低下都成了制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快速且高质量建造老年公寓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今天,将装配式内装应用到老年公寓填充体内,探索出能够既快速又高质量的建造老年公寓填充体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本文基于KSI内装部品理论体系将装配式内装用于老年公寓填充体的建设和改造,以提升填充体品质。通过对老年群体特殊性需求调研的数据分析,了解到对于老年公寓通过提升填充体品质可以较快、较好地满足其需求。本文提出“管线接口标准化+内装集成化+部品模块化+适老化”这一老年公寓填充体建设方案来改善优化老年公寓室内品质。文章从老年公寓一级模块(卫生间、厨房)的整体设计、填充体的集成化一体化设计、设备管线与支撑体和墙体分离的措施对于填充体的优化以及老年公寓填充体家具的适老化设计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策略,对集成化模块的标准化接口展开了研究,创新性提出了一套符合老年公寓的标准化接口。随后分析目前老年公寓明显存在的问题并用上述建设方案予以解决。最后结合调研以及参赛案例,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证实论题的可行性。“管线接口标准化+内装集成化+部品模块化+适老化”这一老年公寓填充体的建设方案,因其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很大程度解决目前市面上老年公寓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尤其是管线接口标准化,能很好完善建筑业与制造业产品协调的问题。若在符合老年人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接口标准化,加上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的模块化与集成化,配合设备家具的适老化设计,相信装配式内装在养老需求激增的大背景下会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莫伊洲[4](2019)在《基于层级分离的东北地区工业化保障性住房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三十年以来,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依然是我国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保障性住房居住质量和寿命开始受到关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注重提升空间的舒适性、应变性有利于体现人性化关怀,促进社会公平、平等意识的潜移默化普及,因此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和大量兴建的保障性住房,其设计和建造正在向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具有提高住宅品质和适应性的潜力,而空间的标准化设计是实现住宅工业化的重要前提。目前,以提高空间适应性为目标,研究保障性住房空间标准化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开放住宅理论为基础,将保障性住房层级分离,探讨对其基本结构进行标准化设计,使其空间更满足人性化需求的设计理论。本文将开放住宅理论介入东北地区保障性住房空间设计,尝试将住宅层级分离为基本结构和填充体两部分。基本结构由建筑师和开发商决策和建造,为住户提供一个结构安全,拥有基本市政服务,含通行和公共空间的框架,填充体则由住户决策和组建,包括被围合的私人空间及其实体部分,如户内的隔墙、集成部品和设备等。层级分离后基本结构对填充体子系统具有限制性,但为了使填充体具有住户需要的自由度,又需要从填充体的空间设计出发,进行基本结构的系统设计。研究的第一步,对住宅填充体功能空间进行标准化设计。此步骤是基本结构标准化设计的依据和基础。标准化成果有利于协调发展通用化部品体系,方便住户进行适应性改造。标准化设计以模数协调为重点,通过前期调研住户使用需求,归纳总结出功能空间简化模型并确认如何满足尺度舒适性适用性设计要求,探讨出合理的功能空间优选尺寸和模数,再提出其空间设计和部品建造策略。第二步,对住宅基本结构进行系统设计。为使其具有空间适应性,研究采用开放住宅的SAR方法进行平面分析。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总结东北地区保障性住房标准层区段分布特征并对其平面进行分类。第二步,结合功能空间标准化设计成果对保障性住房填充体模块组合进行尺寸设计。第三步,分析保障人群家庭生命周期及其空间需求,选择某区段分布特征的保障性住房建立平面模数网格,进行基本单元、衍生单元设计,验证基本结构能满足住户的弹性空间需求。第四步,就实现基本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提出应用策略。以上两大部分研究构成基于层级分离方法的工业化保障性住房空间标准化设计研究成果。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理论方面,实现以开放住宅理论划分东北地区保障性住房层级,实现了系统分离,并提出基本结构的设计方法;在实践方面,完成了保障性住房的功能空间与集成部品的模数协调研究,为保障性住房内装工业化提供了依据;在社会层面,提高保障性住房空间适应性,有利于长期满足人群居住需求,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曹恺悦[5](2019)在《基于建筑模数的光伏建材设计与产能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全球正在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在世界各国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利用太阳能的光伏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于建筑中,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方法与建筑形式作为新的设计方式与研究热点逐渐进入了建筑师的视野。但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光伏技术的应用往往滞后于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使得两者并没有同步进行,从而导致光伏产品与建筑材料没有完全集成。为此,论文从建筑师的视角出发,将建筑、技术、美学融为一体,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模数的光伏建筑材料,并对光伏建材的设计与产能特性展开了以下研究。基于光伏建材在建筑中的形式、功能和技术特点,提出了建筑美学、光伏技术、建筑职能和运行维护四项设计原则。根据建筑模数、在建筑中不同集成部位和构造方法,研究提出了光伏建材的设计步骤与方法。针对建筑墙体、建筑屋面和建筑构件三处光伏与建筑集成的部位,提出并设计了光伏窗下墙建材、光伏窗间墙建材、光伏玻璃幕墙建材、光伏栏板建材和光伏屋面瓦建材五类具有建筑模数的光伏建材形式。并以光伏建筑设计竞赛案例为载体,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切入,使上述五种光伏建材融入到完整的建筑中,对其在建筑中如何与其他材料一同构成外围护结构并构建起一个建筑单体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与归纳。根据光伏建材在建筑案例中的应用,采用Pvsyst和Ladybug软件对光伏建材的发电量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针对光伏建材电池面积占比问题,对新型光伏组件较传统光伏组件的变化与改进及其在发电量方面产生的效果进行了阐述,并综合应用案例中的五类光伏建材的面积和年平均发电量,对建筑案例的产能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通过对传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增量和效益增量分析,阐述了在初始投资、运营维护和报废回收三个阶段的成本增量,以及效益增量中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计算方法。进而将其与光伏建材各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得出光伏建材相较于传统BIPV在各项方面优势较为明显,未来的应用市场更为广阔,为新型光伏建材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分析。

张莹莹[6](2019)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预制装配式生产建造技术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信息化可以使项目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极大高预制装配式建造的精确性与效率。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素,准确地追踪和定位预制构件能够更好地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构件追踪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分析和总结各阶段工作需要的构件空间信息,是建立合理追踪定位技术框架的重要前。显然,仅用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便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另外,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及空间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以外的学科,鲜有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地研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而建筑学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中起着“总指挥”的作用,需要汇总、评估、共享各阶段与各专业的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因此,建筑学专业对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构件空间信息的片段化,而且难以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各阶段、协调各专业的工作。基于上述需求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典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构件类型,以及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直至拆除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总结出各阶段所需的构件空间信息以及追踪定位的内容,并根据精度需求将构件追踪定位分为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其中物流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低,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运输和运维管理;建造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装配。其次,详细分析了BIM、GIS等数据库,GNSS、智能化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数字测量技术,以及RFID、二维码、室内定位等识别定位技术的功能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基于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结合多项数据采集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并分别从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对此技术链的应用流程进行了探索。着重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数据库中预制构件分类系统和编码体系,分析二者在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中的作用。最后,以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为例,说明以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为核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实现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本文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对于整合项目各阶段构件空间信息、形成完整信息链、协调各专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些方面是实现预制构件精细化管理、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效率的关键。本文共计约160000字,图片143幅,表格63张

李敏[7](2019)在《工业化住宅部品通用化技术理论及模数协调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资源短缺、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成为必要选择,但是,建筑部品发展中的问题如部品的标准化设计不足,建筑与部品、部品与部品间不协调;部品、部件间的接口大小与形式不统一;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差,部品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是制约建筑工业化前进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展开对部品通用化技术与部品模数协调应用研究。首先,通过以住宅部品为主线,梳理我国与日本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历程并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化住宅及部品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日本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经验借鉴,明确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部品通用化”;基于对我国与日本结构通用体系、部品通用互换方式的研究,展开住宅部品通用化基本理论的探讨;对部品标准化、部品集成化、部品模块化与部品通用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为部品通用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然后,基于对部品通用化的基本理论研究,结合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厂的调研,以及对生产商、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咨询访谈,总结出部品通用必须满足的技术条件:①部品间模数协调;②部品接口统一;③部品性能满足国家认证标准。由于论文研究时间及能力所限,故本文对部品间的模数协调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为部品通用化的后两个技术条件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及研究思路借鉴。通过总结我国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发展的现状问题,并与国际和日本的模数协调标准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模数协调的发展方向。梳理了需要协调的住宅部品,阐释了模数网格协调原则。在模数协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住宅分为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功能空间模数网格、二维装修模数网格三个层级,结合调研及国标对每一层级所涉及的需要协调的住宅部品优选尺寸进行归纳,进而研究各层级模数网格与部品的模数协调方法。最后,在论文得出的模数协调应用方法基础上,运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的部品、部件模数协调的案例,对论文研究内容及模数协调方法进行实践检验,完成理论研究的成果转换,得出部品、部件“少规格、多组合”的工业化住宅设计原则。最后,总结出要想实现建筑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集成化等的发展,促进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必须从整体规划考虑装配式建筑设计,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发展策略共同践行,并充分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来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本文插图74幅,表格53张,参考文献95篇。

吕廷红[8](2019)在《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文中指出山东省总人口数多且农业人口占比较大。与其他省份相比,山东省农业人口转移以就近、就地为主,流向省外的情况较少。农宅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村住宅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长期以来,山东地区的农村住宅呈现出面广量大、相对分散以及多样化的特征,且以自建为主。自建农宅虽多因地制宜,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专业设计及基本抗震考虑,存在着诸多问题。总体来说,当前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建筑质量与居住品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近年来,山东省倡导节约、集约用地,积极鼓励在农宅建设中使用新技术与新材料,着重提高农宅的安全质量与居住品质。提倡农宅进行工业化建造的尝试,以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经验模式。在此形势下,探索一条适用于山东农村地区的,可推广、可持续、高质量且兼具多样性的农宅设计与建造方法十分必要。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可提供一种菜单式的供应机制,使得使用者可以参与到住宅的设计中;模块间具备通用性与互换性,能以少量的基本模块组合为多种产品,可满足当今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模块化农宅在现场只需进行少量的装配工作,工期短、效率高、对环境干扰小,其构件及模块均通过工厂预制,产品质量可得到有效监管;在农宅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随着家庭需求的变化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因而具备可变性。农宅的模块化设计是以标准化与模数化为基础的,具备标准化的基本特征,因而可复制、易推广,符合当下山东地区对农村住宅的设计与建造需求。以山东地区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农宅建设现状的调研,引入模块化设计理论,以模块化的方法对山东地区农村住宅进行设计。首先,模块化理论与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其次,总结了山地区农村住宅的基本特征、空间布局、现存问题、居民居住期望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农宅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再次,通过对山东地区现有农宅功能空间参数的提炼与总结,以建筑的模数化、标准化为基础,参考相关设计规范中对农村住宅及工业化住宅优先尺寸,确定了农宅设计的适宜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以结构模块、功能模块、单元模块与组模块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层次体系;最后,选取了山东地区有代表性的家庭类型,列举了数套适用于不同家庭生活、生产模式的户型组合模式,探讨了模块化设计的可行策略。

李磊[9](2019)在《从模数制到模块化 ——香山帮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当代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建筑模数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工具,在建筑设计有着不言而喻的指导作用。从模数关系便可一探木构建筑的构成与其背后蕴含的哲理。不同于其他流派的建筑模式,由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构成的特殊性,建筑营造对模数的依赖远远高于其他建筑体系,这种依赖不仅是模数的工具属性,更是从木构件组合成建筑的重要依据。因此,模数制便伴随着木构建筑体系的发展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通过对模数关系的解读,有利于剖析木构建筑的构成方式并了解其成因。在当今工业化、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越来越迅猛的今天,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代营建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建筑形式背后的古老智慧也随之淘汰。本文通过对香山帮木构营造技艺中的模数制的分析,探索传统建筑模数关系背后的逻辑成因及其绿色智慧。并以此为基点,探索传统营造智慧对当代营建模式的启示。“模数”一词,是强调数字的关系,在图式中反映的是线性的、一元的简单逻辑关系。“模块”一词,则是强调体块的关系,在图式中反映的是块状的、多元的复杂逻辑关系。当一件事物其中所含的体系内容逐渐增多,简单的以“数”为单位的表达已无法完整反映其特征,那么“体”的出现便可作为新的构成单位。通过对木构建筑模数与模块的分析与梳理,本文试图用当代的模块化策略重新唤起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中绿色智慧的价值,将香山帮模块体系按类型分为:基本模块、附加模块及适应模块,并对模块的衔接做了一定的释义。其中的解析与策略有助于建筑师理解形式生成机制背后的技术成因,从而对当代建筑的文脉传承有所启示。全文约58000字、图幅140余幅

姜琪[10](2019)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斗拱模数化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斗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缩影和精粹汇聚了古今匠人的智慧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装饰要素。同时斗拱作为中国传承至今的建筑木构造,蕴含了大量结构理法和数字规律,这与当今社会现代数字信息化的发展不谋而合,斗拱中的模数制度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模数化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和匹配度。本文以中国古代斗拱为研究的参考对象,以模数化手法作为设计原则,将两者结合,斗拱为骨骼,模数化为血肉,探究斗拱与模数化的结合在现代室内空间中新的运用手法和表现形式。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实践法等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阅读大量的文献和实地走访归纳出斗拱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斗拱的种类、形态和文化内涵等各个要素。通过深入探究学习中国斗拱的起源和发展,从斗拱本身出发剖析斗拱的各个要素,研究得出何为模数化;并对模数化进行概念界定和分析,将模数化思维的应用原则落到斗拱之上,总结出斗拱拆分解构、推演重组以及形式美的的现代模数化思维以及在模数化过程中的设计原则;其次将斗拱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方式和手法进行总结,剖析斗拱模数化的转化方式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把握,推导出斗拱的模数化思维与现代室内空间装饰艺术的融合的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论证斗拱模数化在室内空间中的可行性,探索出斗拱模数化在室内空间中的创新点。最后在本文终章的设计案例实践中将斗拱模数化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转化方式运用在笔者的餐吧设计中,从而体现出斗拱模数化的实际意义与可行性,并激发斗拱模数化对未来设计的理论指导。

二、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发展与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发展与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木饰面模块化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定制木饰面行业现状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模块化的研究及其在木饰面中的应用
        1.3.2 关于模数的研究
        1.3.3 关于木饰面装配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模块化设计理论
    2.1 模块和模块化概念
        2.1.1 模块
        2.1.2 模块化
    2.2 模块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2.1 模块化设计的原理
        2.2.2 模块化设计的方法
    2.3 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和优势
    2.4 模块化设计模式
    2.5 本章小结
3 木饰面模块化设计
    3.1 木饰面定义
    3.2 木饰面的分类
    3.3 影响木饰面模块化设计的因素
    3.4 木饰面系统分解
    3.5 木饰面模块化设计标准流程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模数的木饰面设计
    4.1 模数的制定
        4.1.1 木饰面模数制定的依据
        4.1.2 木饰面模数制定的合理性分析
        4.1.3 木饰面模数的适用范围
    4.2 木饰面模数协调
        4.2.1 模数协调应实现的目标
        4.2.2 模数网格
        4.2.3 木饰面部件定位原则
        4.2.4 木饰面模块与建筑空间协调
    4.3 基于模数的木饰面模块标准化设计
        4.3.1 线条模块的标准化设计
        4.3.2 芯板模块的标准化设计
        4.3.3 罗马柱模块的设计
        4.3.4 基础结构模块的标准化设计
        4.3.5 模块接口标准化设计
        4.3.6 组件模块的标准化设计
        4.3.7 收口的设计
        4.3.8 木饰面装配结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木饰面模块化设计实际运用—以客厅空间为例
    5.1 实践案例验证
    5.2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精装住宅空间与柜类家具的协调模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总结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3.3 内容框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标准化和模块化理论的概述
    2.2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概述
    2.3 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概述
    2.4 小结
3 住宅空间规划中的现存问题
    3.1 住宅功能空间现存问题的分析方法
        3.1.1 用户访谈法的应用分析
        3.1.2 人物角色法的应用分析
    3.2 住宅功能空间规划中的模数协调问题
    3.3 小结
4 住宅空间与柜类家具协调模数的推导
    4.1 基于模数协调标准的住宅内装部品类别
    4.2 由家具部品排布结果确定住宅空间的面积
    4.3 住宅空间与柜类家具部品的协调模数
        4.3.1 柜体与住宅空间的模数协调关系
        4.3.2 协调柜体功能模块与住宅空间模数的计算方法
    4.4 小结
5 柜类家具模块和住宅功能空间模块的设计方法
    5.1 柜类家具模块的设计方法
        5.1.1 量物定柜法
        5.1.2 模数协调法
        5.1.3 人体工程学界定法
    5.2 柜类家具模块的设计流程
    5.3 住宅功能空间模块的设计方法
        5.3.1 基于人居需求的设计理念
        5.3.2 基于居家生活动线的设计理念
        5.3.3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装配式内装技术优化老年公寓填充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1.1.2 我国老龄化趋势
        1.1.3 用装配式内装建造老年公寓填充体的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装配式内装研究现状
        1.2.2 老年公寓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意义
        1.3.2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老年人群体生活习惯与需求
    2.1 老年人群体的特殊属性需求
        2.1.1 老年人特殊的室内物理环境需求
        2.1.2 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求
        2.1.3 老年人特殊的行为学需求
    2.2 老年人需求的实地调研报告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填充体装配式内装相关发展及原则
    3.1 装配式内装的发展
    3.2 填充体内装设计原则与方法
        3.2.1 装配式填充体内装设计原则
        3.2.2 模块分级
        3.2.3 模数协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现老年公寓填充体装配式内装的主要手段
    4.1 内装集成化
        4.1.1 集成吊顶
        4.1.2 架空地板
        4.1.3 轻质隔墙
        4.1.4 集成管线
    4.2 部品模块化
        4.2.1 老年公寓填充体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4.2.2 老年公寓填充体卫生间模块化设计
        4.2.3 老年公寓填充体厨房模块化设计
        4.2.4 整体收纳
    4.3 管线接口标准化
        4.3.1 管线接口标准化的必要性
        4.3.2 老年公寓卫生间的标准化接口
        4.3.3 老年公寓厨房的标准化管线
    4.4 用装配式内装解决老年公寓存在的问题
        4.4.1 老年公寓所存在的常见问题
        4.4.2 装配式内装解决老年公寓便捷性问题
        4.4.3 装配式内装解决老年公寓舒适性问题
        4.4.4 装配式内装解决介助介护老人生活问题
        4.4.5 装配式内装解决老年公寓无障碍问题
        4.4.6 装配式内装解决适应性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老年公寓填充体适老化设计
    5.1 老年公寓卫生间适老化设计
        5.1.1 洗面器功能部位的细部设计
        5.1.2 便器功能部位的细部设计
        5.1.3 洗浴器功能部位的细部设计
        5.1.4 卫生间内的安全细节设计
    5.2 老年公寓厨房适老化设计
    5.3 老年公寓卧室适老化设计
        5.3.1 衣柜适老化设计
        5.3.2 储物柜适老化设计
        5.3.3 写字台适老化设计
    5.4 老年公寓家具细部处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2018SDC湖南大学赛队作品
        6.1.1 装配式内装技术的应用
        6.1.2 装配式集成体系的优劣及改进措施
        6.1.3 分析小结
    6.2 岳阳丹枫家园老年公寓
        6.2.1 岳阳丹枫家园养老公寓基本情况介绍
        6.2.2 装配式内装技术的应用
        6.2.3 丹枫家园内装劣势分析及改进措施
        6.2.4 分析小结
    6.3 海门龙信老年公寓(CSI全装修技术)
        6.3.1 海门龙信老年公寓基本情况介绍
        6.3.2 海门龙信老年公寓填充体的装配式内装技术
        6.3.3 海门龙信老年公寓内装的缺点以及改进措施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问卷调查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实际项目
致谢

(4)基于层级分离的东北地区工业化保障性住房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有关概念定义
        1.3.2 研究对象
        1.3.3 课题使用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与设计实践
    2.1 开放住宅理论
        2.1.1 层级理论
        2.1.2 支撑体理论及其实践
        2.1.3 SI住宅理论及其实践
    2.2 保障性住房
        2.2.1 保障性住房的房源
        2.2.2 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2.3 保障性住房的层级分离方法
        2.3.1 保障性住房层级分离的目的
        2.3.2 保障性住房层级体系的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化保障性住房填充体功能空间设计
    3.1 基于实例调研的空间模式分析
        3.1.1 卫生间空间模式
        3.1.2 厨房的空间模式
        3.1.3 住宅其他空间的空间模式
    3.2 基于人体尺度的最小尺寸要求
        3.2.1 卫生间的最小尺寸
        3.2.2 厨房的最小尺寸
        3.2.3 住宅其他空间的最小尺寸
    3.3 基于综合评价的优选尺寸系列
        3.3.1 卫生间的尺寸优选
        3.3.2 厨房的尺寸优选
        3.3.3 住宅其他空间的尺寸优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业化保障性住房基本结构平面空间设计
    4.1 基于区带分布的标准层平面空间分析
        4.1.1 东北地区住宅的区带分布
        4.1.2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户型组合类型
        4.1.3 产权型保障性住房的户型组合类型
    4.2 基于功能需求的标准层空间模块组合设计
        4.2.1 户型功能空间布局的地域性特征
        4.2.2 空间模块组合形成的区段类型
        4.2.3 区段基本单元与衍生单元设计
    4.3 基于尺寸协调的标准层空间组织
        4.3.1 标准层平面模数网格设计
        4.3.2 标准层基本单元设计
        4.3.3 标准层衍生单元设计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基于建筑模数的光伏建材设计与产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能源结构
        1.1.2 光伏建筑一体化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建筑模数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
        1.2.2 光伏电池尺寸发展方向
        1.2.3 光伏组件产能特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基于建筑模数的光伏建材设计
    2.1 光伏建材
    2.2 光伏建材设计原则
        2.2.1 建筑美学原则
        2.2.2 光伏技术原则
        2.2.3 建筑性能原则
        2.2.4 运行维护原则
    2.3 光伏建材设计方法
        2.3.1 建筑模数与新型光伏组件尺寸的匹配
        2.3.2 不同集成部位对应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
        2.3.3 不同集成部位对应不同光伏组件的构造方法
    2.4 光伏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探讨
        2.4.1 装配式建筑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
        2.4.2 可再生能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基础
        2.4.3 光伏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伏建材形式与应用案例
    3.1 光伏建材形式
        3.1.1 光伏窗下墙建材
        3.1.2 光伏窗间墙建材
        3.1.3 光伏玻璃幕墙建材
        3.1.4 光伏栏板建材
        3.1.5 光伏屋面瓦建材
    3.2 应用案例
        3.2.1 项目概况
        3.2.2 气候条件
    3.3 项目方案表达
        3.3.1 建筑设计与改造
        3.3.2 环保经济建材与被动式低碳节能技术
        3.3.3 融合可再生能源与主动式技术
        3.3.4 建筑与光伏建材构造
    3.4 光伏建材应用与技术体系要点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伏建材产能特性
    4.1 光伏建材发电性能模拟
        4.1.1 模拟软件选择
        4.1.2 项目地区太阳辐射条件
    4.2 光伏建材发电量模拟结果
        4.2.1 光伏窗下墙建材发电量模拟结果
        4.2.2 光伏窗间墙建材发电量模拟结果
        4.2.3 光伏玻璃幕墙建材发电量模拟结果
        4.2.4 光伏栏板建材发电量模拟结果
        4.2.5 光伏屋面瓦建材发电量模拟结果
    4.3 新型光伏建材电池面积占比影响分析
    4.4 新型光伏建材产能特性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伏建材综合效益分析
    5.1 传统BIPV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分析
        5.1.1 传统BIPV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5.1.2 传统BIPV项目全寿命周期效益分析
    5.2 光伏建材与传统BIPV在成本效益方面的差别
        5.2.1 光伏建材与传统BIPV的成本差异分析
        5.2.2 光伏建材与传统BIPV的效益差异分析
    5.3 光伏建材综合效益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
        1.1.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1.1.3 构件追踪定位与空间信息管理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构件空间信息
        1.3.2 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1.3.3 现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的空间信息
    2.1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类型
        2.1.1 装配式结构体系类型
        2.1.2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类型
    2.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
        2.2.1 设计阶段
        2.2.2 生产运输阶段
        2.2.3 施工安装阶段
        2.2.4 运营维护阶段
        2.2.5 拆除回收阶段
    2.3 构件空间信息
        2.3.1 构件空间信息的内容
        2.3.2 构件空间信息的传递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3.1 数据库
        3.1.1 建筑信息模型
        3.1.2 地理信息系统
        3.1.3 BIM与 GIS的特性
        3.1.4 BIM-GIS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契合性分析
    3.2 数字测量技术
        3.2.1 GNSS定位系统
        3.2.2 全站仪测量系统
        3.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3.2.4 摄影测量技术
        3.2.5 施工测量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
        3.3.1 自动识别技术
        3.3.2 追踪定位系统
        3.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流程
    4.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
        4.1.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的基本组成
        4.1.2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中的关键技术
        4.1.3 数据库交互设计
    4.2 建造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4.2.1 基于BIM的构件定位
        4.2.2 设计阶段
        4.2.3 生产阶段
        4.2.4 装配阶段
    4.3 物流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4.3.1 构件生产与运输
        4.3.2 构件施工装配
        4.3.3 运营维护与拆除回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示例
    5.1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定位技术的实现
        5.1.1 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
        5.1.2 预制构件追踪管理技术的实现
    5.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结构构件追踪定位
        5.2.1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概况
        5.2.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设计
        5.2.3 构件生产与运输
        5.2.4 构件装配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各章内容归纳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鸣谢

(7)工业化住宅部品通用化技术理论及模数协调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业向建筑工业化转型
        1.1.2 部品发展是制约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1.3 部品通用化研究匮乏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创新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工业化住宅与住宅部品发展历程及现状
        1.4.1 概念解析
        1.4.2 国内外工业化住宅与部品发展文献研究
        1.4.3 国外发展进程及现状
        1.4.4 我国发展进程及现状
        1.4.5 工业化住宅发展历程对比总结
        1.4.6 住宅部品发展历程对比总结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框架与范围限定
        1.6.1 研究框架
        1.6.2 研究范围限定
2 工业化住宅部品通用化基本理论研究
    2.1 住宅通用体系研究
        2.1.1 住宅通用体系相关概念
        2.1.2 国内外通用体系研究
    2.2 住宅部品通用化技术理论研究
        2.2.1 部品通用化的支持性能
        2.2.2 部品通用化的互换方式
        2.2.3 部品相关理论辨析
    本章小结
3 住宅部品通用化技术理论体系建立
    3.1 部品的模数协调
        3.1.1 我国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发展现状与问题总结
        3.1.2 国内外建筑模数标准发展分析
        3.1.3 模数协调标准的市场应用现状
        3.1.4 住宅建筑部品分类体系
        3.1.5 模数网格协调原则
    3.2 部品接口统一技术
        3.2.1 对接口概念的认识
        3.2.2 接口形式与方法
    3.3 部品性能认证
        3.3.1 部品性能认证认识
        3.3.2 部品性能认证内容与程序
    本章小结
4 住宅部品通用化模数协调技术应用研究
    4.1 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与结构部品模数协调
        4.1.1 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优选尺寸
        4.1.2 结构体部品模数优选尺寸
        4.1.3 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与部品协调研究
    4.2 功能空间模数网格与空间分隔部品模数协调
        4.2.1 空间分隔部品模数优选尺寸
        4.2.2 功能房间模数优选尺寸
        4.2.3 功能空间模数网格与部品协调研究
    4.3 二维装修模数网格与内装、外装部品模数协调
        4.3.1 内外装部品模数优选尺寸
        4.3.2 二维装修模数网格与内装部品协调研究
    本章小结
5 装配式住宅模数协调应用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介绍
    5.2 项目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与结构部品模数协调
        5.2.1 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分析
        5.2.2 结构体部品模数尺寸分析
        5.2.3 结构体空间模数网格与部品模数协调
    5.3 项目功能空间模数网格与空间分隔部品模数协调
        5.3.1 空间分隔部品模数尺寸分析
        5.3.2 功能空间模数尺寸分析
        5.3.3 功能空间模数网格与部品模数协调
    5.4 项目二维装修模数网格与内外装部品模数协调
        5.4.1 内外装部品模数尺寸分析
        5.4.2 二维装修模数网格与内装部品模数协调
    项目应用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问题与不足
    6.3 对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索引
作者简历及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A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背景
        1.1.2 政策与技术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1.4.1 研究内容
        1.4.2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模块化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模块
        2.1.1 模块的概念
        2.1.2 模块的分类
        2.1.3 模块的特性
    2.2 模块化与模块化设计
        2.2.1 模块化的原理
        2.2.2 模块化的定义
        2.2.3 模块化的优势
        2.2.4 模块化及相关概念辨析
        2.2.5 模块化设计
    2.3 住宅模块化设计的基础理论
        2.3.1 模数与建筑模数
        2.3.2 建筑的模数协调
        2.3.3 住宅的模块化设计
        2.3.4 模块化住宅及相关概念辨析
    2.4 本章小结
3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社会结构
        3.2.1 产业结构
        3.2.2 人口结构
        3.2.3 家庭结构
        3.2.4 家庭收入与支出
    3.3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总体特征
        3.3.1 平面形制
        3.3.2 院落格局
        3.3.3 建筑布局
    3.4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
        3.4.1 调研对象
        3.4.2 现有农宅的主要类型
        3.4.3 农宅功能空间的变化情况
        3.4.4 农宅室内外空间的利用情况
        3.4.5 农宅建筑面积、建造与翻修年代
        3.4.6 农宅的结构、材料与造价
        3.4.7 调研小结
    3.5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现状问题
        3.5.1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问题分析
        3.5.2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问题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4.1 政策因素
        4.1.1 农村建设用地基本政策
        4.1.2 农村宅基地政策
    4.2 家庭结构因素
        4.2.1 家庭人口结构对农宅设计的影响
        4.2.2 家庭生产结构对农宅设计的影响
    4.3 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的居住意愿
        4.3.1 住宅形式与层数
        4.3.2 住宅面积与居住舒适性
        4.3.3 房间的数量与面积
        4.3.4 停车空间
    4.4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建设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
        4.4.1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建设需求
        4.4.2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未来发展趋势
    4.5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4.5.1 现有农宅设计方法与模块化设计方法比较
        4.5.2 农宅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4.6 本章小结
5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与研究
    5.1 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的结构选取
    5.2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功能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2.1 大尺度居住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2.2 小尺度居住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2.3 农宅辅助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2.4 农宅生产性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3 农宅结构模块标准单元的确定
        5.3.1 结构模块标准单元的种类
        5.3.2 结构模块标准单元对农宅的功能适应性分析
    5.4 农宅功能模块的确定
        5.4.1 基本模块系列
        5.4.2 辅助模块系列
        5.4.3 扩充模块系列
    5.5 农宅单元模块与组模块
    5.6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的组合模式示范
        5.6.1 建设用地的确定
        5.6.2 设计原则
        5.6.3 农宅模块化设计户型组合模式示范
        5.6.4 农宅模块化设计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5.7 农宅模块化设计的地域性适应策略
        5.7.1 山东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
        5.7.2 农宅模块化设计的地域化表达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表录
附录三 调查问卷

(9)从模数制到模块化 ——香山帮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当代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香山帮当代发展困境
        1.1.2 工业化与绿色建筑带来的机遇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相关概念辨析
        1.4.1 模数
        1.4.2 模块
        1.4.3 香山帮
    1.5 研究现状
        1.5.1 香山帮研究现状
        1.5.2 传统建筑绿色智慧及模数制研究现状
        1.5.3 模块化研究现状
    1.6 研究范围及方法
        1.6.1 研究范围
        1.6.2 论文结构
        1.6.3 研究方法
二、中国传统建筑绿色思想及当代转译
    2.1 传统木构建筑绿色智慧
        2.1.1 环境适应性
        2.1.2 结构适应性
        2.1.3 空间适应性
        2.1.4 物理性能适应性
    2.2 模数思想与设计
        2.2.1 模数制理论
        2.2.2 中国传统建筑模数制起源
        2.2.3 宋式建筑与《营造法式》
        2.2.4 清式建筑与《工程做法》
        2.2.5 传统建筑模数制的自生成体系
    2.3 模块思想与建构
        2.3.1 模块与模块化
        2.3.2 模块化建筑
        2.3.3 绿色建筑模块化应用
    2.4 本章小结
三、香山帮传统木作技艺模数制研究
    3.1 香山帮木作概述
        3.1.1 香山帮建筑模数构成概述
        3.1.2 香山帮建筑木作技术特点
    3.2 整体模数
        3.2.1 大木总例
        3.2.2 建筑比例关系
        3.2.3 建筑布局
        3.2.4 屋面提栈
    3.3 结构模数
        3.3.1 构件尺寸
        3.3.2 牌科(斗拱)
        3.3.3 发戗
    3.4 细部模数
        3.4.1 门
        3.4.2 窗
        3.4.3 栏杆、挂落
    3.5 本章小结
四、香山帮营造体系模块化的当代运用策略
    4.1 由“线”到“体”
        4.1.1 优化传统建筑施工模式
        4.1.2 当代建筑体系衔接
        4.1.3 传统建筑形态的解放
    4.2 “线”的再生
        4.2.1 模数相关
        4.2.2 因材而异
        4.2.3 灵活多变
    4.3 “体”的构成
        4.3.1 基本模块
        4.3.2 附加模块
        4.3.3 适应模块
    4.4 “体”的衔接
        4.4.1 具象的衔接
        4.4.2 抽象的衔接
    4.5 本章小结
五、香山帮传统建筑模块化实践解析
    5.1 抽象模仿—香山技艺展示馆
    5.2 材料置换—苏州园博园小筑春深
    5.3 旧材新用—苏州聚思园
    5.4 同型异构—美国流芳园
    5.5 文脉传承—苏州桃花源别墅
    5.6 工厂预制—建筑构件
        5.6.1 模件制作
        5.6.2 模块组装
    5.7 本章小结
六、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香山帮木作模数制绿色思想的具体呈现
        6.1.2 香山帮营造体系模块化运用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现代室内空间中的斗拱模数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斗拱的历史进程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1 斗拱的起源与发展
        2.1.1 西周至秦汉时期
        2.1.2 魏晋南北朝
        2.1.3 唐宋时期
        2.1.4 明清时期
    2.2 斗拱的类别及特征
        2.2.1 斗拱的分类
        2.2.2 斗拱的构成特点
        2.2.3 斗拱的装饰特点
    2.3 斗拱的功能
        2.3.1 斗拱的结构功能
        2.3.2 斗拱的礼制功能
        2.3.3 斗拱的模数功能
    2.4 斗拱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4.1 建筑空间上的斗拱
        2.4.2 室内空间中的斗拱木结构
    2.5 本章小结
3 模数化解析与斗拱模数化思维
    3.1 模数化的概念
        3.1.1 模件
        3.1.2 模块
        3.1.3 模数
    3.2 模数化的设计
        3.2.1 模数化设计的概念
        3.2.2 模数化设计的特点
        3.2.3 模数化设计的方法
        3.2.4 模数化在室内空间中的体现
    3.3 斗拱模数与现代建筑的关联
        3.3.1 斗拱模数与建筑模数的关联
        3.3.2 斗拱模数对空间尺度的把控
    3.4 斗拱模数化的思维法则
        3.4.1 拆分解构
        3.4.2 推演重组
        3.4.3 形式之美
        3.4.4 意蕴留存
    3.5 斗拱模数化的设计原则
        3.5.1 通用重复原则
        3.5.2 化繁为简原则
        3.5.3 布局多变原则
        3.5.4 形意结合原则
    3.6 本章小结
4 室内空间中斗拱的模数化呈现
    4.1 斗拱的模数化应用方法
        4.1.1 直接应用法
        4.1.2 提炼重构法
        4.1.3 解构异位法
    4.2 斗拱的模数化表现形式
        4.2.1 元件结构式
        4.2.2 单位重复式
        4.2.3 同类叠加式
    4.3 斗拱在室内空间中的材料与模数化技术
        4.3.1 材料的选取
        4.3.2 模数化技术
    4.4 模数化思维与现代空间装饰艺术融合的特征
        4.4.1 取材渠道的多样性
        4.4.2 组装过程的便捷性
        4.4.3 大众互动的情感性
    4.5 现代室内空间斗拱模数化的功能创新
        4.5.1 限定空间
        4.5.2 标识空间引导分流
    4.6 本章小结
5 设计实践
    5.1 设计目的
    5.2 设计构思
        5.2.1 设计思考
        5.2.2 设计方案
    5.3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发展与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木饰面模块化研究与设计[D]. 赵鹏鸿.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2]精装住宅空间与柜类家具的协调模数研究[D]. 罗丁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3]装配式内装技术优化老年公寓填充体研究[D]. 贺澄宇. 湖南大学, 2020(12)
  • [4]基于层级分离的东北地区工业化保障性住房空间设计研究[D]. 莫伊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基于建筑模数的光伏建材设计与产能特性研究[D]. 曹恺悦. 天津大学, 2019(01)
  • [6]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D]. 张莹莹. 东南大学, 2019(01)
  • [7]工业化住宅部品通用化技术理论及模数协调应用研究[D]. 李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D]. 吕廷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9]从模数制到模块化 ——香山帮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当代应用研究[D]. 李磊. 苏州大学, 2019(04)
  • [10]现代室内空间中的斗拱模数化应用研究[D]. 姜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建筑模块化协调标准的发展与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