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一、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杨珅玥[1](2021)在《梁启超的孟荀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娟[2](2021)在《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研究 ——以孔、孟、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一个国家要想兴盛离不开道德的力量,每个人修身立世同样也离不开道德。道德不仅要有高追求,还要有底线,底线是道德的重要维度之一。道德自始至终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而先秦儒家之道德思想相较于后世儒家来说,具有开辟性的意义,故研究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底线思想,对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文在综合学界关于“底线”之不同思考的基础上,对“底线”一词进行了较为理性的学术界定,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先秦儒家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并结合人性论、长时段历史观以及轴心时代理论,研究先秦儒家底线思想。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阐述了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形成的背景。经济上,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政治上,社会结构变动,阶级矛盾深化;文化上,天与人的关系变化,礼和乐的地位衰落,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这是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先秦时期儒家的创立以及先秦儒家提倡礼乐秩序、重视道德修养等特色是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形成的学术条件。第二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阐述了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内容,对孔子的底线思想的归纳以宗法关系为维度开展的,个人道德底线要避免思行不正的小人行径,家庭道德底线要抵制轻忽亲情的小人作为,社会公德底线要鄙弃叛君欺友的小人举止。对孟子底线思想的考察是从政治、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开展的。孟子的政治伦理底线重视道德,以为政失德和行为悖德为耻,经济伦理底线重视仁爱民众,任何行为只要扰民、搅民、伤民则止,生态伦理底线重视爱护万物,不可以节制失度、竭泽而渔。对荀子底线思想的分析是以行为制约为依据分析的。在天与人的关系上,人如果盲从于天、率性而为就是逾越底线的行为。在礼制的约束下,轻师、狡辩、唯利、废祀和非乐,这些都是逾越底线的乱为。在“法”的约束下,乱法、违法与抗法,这些都是逾越底线的妄为。第三章分析了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取向与特征。为人需知耻,以耻端其身;施政需依仁,行事因思义;荣辱需辨明,可义不可势,这都是先秦儒家底线思想之取向。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具有重视自觉他律,不可放纵行事;立主见利思义,摒弃见利忘义;偏重人伦色彩,反对悖逆伦常以及反对乱法犯上,偏重理想主义之特征。第四章论述了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价值抉择与历史影响。先秦儒家底线思想要求人们做出社会不可失序,治世不可失德,个人不可失志和行为不可失义的价值抉择。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当时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秩序下,为人们之言行举止划立了一条新的界限,为人们如何修身立德提供了新的依据,还以其鲜明的特色而绽放其独特光芒。先秦儒家对后世儒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儒家学者如何修身提供了行为依据,对后世儒家的思想模式和发展路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后世的儒家学者不断承袭并扩充儒家底线思想,使之获得新的辉煌。第五章是本文的归宿,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教育意义与启示。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加强了我们对底线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效能,提供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方法,深化了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开发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特征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意义,启示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激发主体的自觉意识,建立健全教育的外部惩戒机制,对于先秦儒家底线思想中部分落后于时代的内容要加以改革,以适应时代精神,对其中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内容要纳入现实性因素,使其更具普适性,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将先秦儒家底线思想之内容纳入到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底线思想内容中。

张超[3](2020)在《柏拉图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柏拉图是古代希腊着名的经济思想家,其经济思想受到亚里士多德、斯密、马克思、斯皮格尔等人的重视。学界重视研究柏拉图的理念论、政治、正义等哲学、政治及伦理思想,较少研究其经济思想。本文以《理想国》和《法律篇》为依托,以柏拉图构建理想城邦经济伦理及制度秩序为研究线索,以经济思想内容为截面,考察柏拉图经济思想产生的现实原因和理论渊源,厘清柏拉图对古代雅典经济现状的认知,揭示其构建理想城邦经济思想的本质、规律和特征。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经济学范式对柏拉图的经济思想进行阐述,涵盖正义、分工、所有、流通、消费及城邦、政制,构建柏拉图经济思想研究体系。在经济哲学范式下,对柏拉图构建理想城邦经济秩序的伦理依据、道德规范进行阐释;在古典政治经济学范式下,构建柏氏分工生产、所有制、交换流通、消费福利的思想体系;在新政治经济学范式下,探讨城邦的经济起源,不同城邦政制下的经济秩序,哲学王政制的城邦经济社会治理。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古典中后期的人类理想启蒙对柏拉图经济思想的影响;运用阐述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把柏拉图的经济思想与其它思想家的经济思想进行比较,以把握柏拉图的经济思想的理论实质、特点。本文除绪论之外,共有八章三十三节,第一章主要是介绍柏拉图生平、着作及其经济思想,柏拉图首先是一个哲学家,之所以介绍柏拉图的生平和着作,有助于更加客观理解他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和他整体思想的哲学偏向;为本文从伦理哲学角度阐释他的经济思想做实证材料铺垫。第二章阐释了柏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在厘清前柏拉图学者对柏拉图正义理论影响的基础上,论证了柏拉图批判当时流行的功利正义观点,阐释了他构建理想城邦经济秩序的伦理依据、正义规范及实现途径。在阐释经济伦理思想的基础上,阐释柏拉图构建理想城邦经济社会秩序,重点分析和总结分工思想、所有制思想、交换思想、消费思想及治理理念。第三章讨论了柏拉图分工思想,重点阐释理想城邦的分工形态。论述了柏拉图分工思想的内涵,排斥完全自给自足的自然分工和绝对商品交换的经济分工,倡导有限的自然分工和商品经济分工,就分工与社会结构关系予以阐释。第四章研究了柏拉图所有制思想,重点论述理想城邦所有制的设计。柏拉图批判了绝对的私有财产制度和阶级分配制度,倡导财产共有制和实行共妻共子制,笔者通过“公民均分土地的”财产所有方案揭示其所有制思想的实质。第五章研究了柏拉图交换流通思想,探讨了理想城邦商品经济秩序的设计。阐明了柏拉图的商业起源理念,论述了他批判不公正的、绝对的商品交换理念及行为,探讨了理想城邦的货币安排、市场秩序和限制商业等商品经济秩序。第六章研究了柏拉图消费福利思想,探讨正义引导下生活理念与秩序。柏拉图提出纯粹正义生活理念,倡导过节制的生活;论述柏拉图对理想城邦民众物质文化生活及民生福利的看法和要求,有公餐、文体、宗教、尊老养孤等。第七章研究了柏拉图城邦起源及经济社会治理思想,重点探讨城邦、政制与经济关系,阐释柏拉图城邦的经济起源论及其形态显现,讨论了城邦政制演变下的经济秩序演变,阐明了理想城邦王政下的经济社会治理理念。第八章阐明柏拉图经济思想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马克思经济学说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民国学者传播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和新中国学者研究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寻找对解决中国面临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启示进行阐述。本文研究结论,柏拉图是一位伦理经济学家,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以思辨理性为思维范式,构建他理想城邦的伦理秩序和经济秩序,进而形成了他的经济思想体系。正义伦理是柏拉图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他批判传统经济观念及经济秩序的标准,亦是构建理想城邦经济秩序的目标。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关注人的灵魂和谐,通过灵魂中品行规范实现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是一种德性正义观。在正义理论引导下,柏拉图探讨了城邦分工、交换、分配、消费和治理议题。柏拉图的分工经济思想重视哲学王、护卫者和生产者之间分工,是一种社会分工理论;其所有制思想强调在劳动者阶层实现有限制的私有制度、统治阶层实现共有财产制度,是一种等级社会的混合所有制思想;其交换思想探讨了货币媒介安排、强制市场秩序和限制商业的商品经济秩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交换思想;其消费思想倡导过节制的生活和摒弃私人生活,是一种集体消费思想;福利理念主张城邦全面提供福利服务,是一种绝对的城邦福利理念;治理思想极力强调城邦立法与法治,是一种高度管控的经济社会治理理念。本文通过探索,在理论上揭示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思想文化传统,挖掘柏拉图经济思想的有益成分,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参考;在实践上,通过分析柏拉图推进经济改革实践的失败,揭示违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潮流的经济改革方案是有局限的,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张楠楠[4](2020)在《共享的伦理思考》文中认为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共享是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的价值回应。笔者对共享进行的伦理思考,非一般道德理论层面的思考,而是基于伦理的现实性、必然性的思考,是对当前以共享经济、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文化等为代表的共享相关具体领域的伦理学意义上的总结。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共享是基于外在的经济物质条件,不同主体在内在的主体性自由行为的交往、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伦理关系,它以共享主体的交互性、共享内容的整体性及共享伦理的边界性为伦理特征,有着充分的伦理正当性。在个人发展维度,共享是“人”的发现和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之后,实现个人基本权利、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增强个人获得感的内在需要;在社会发展维度,共享是关注民生保障、实现全面小康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求;在国际发展维度,国家间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都对共享提出了迫切需求,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呼唤。共享的产生和兴盛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未来的产品经济的经济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形态下,共享才有实现的可能。在“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下,共享的存在和发展遵循着对立统一规律,也蕴含在我国历代领导人共享的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我国在阶段提出共享,是因为具备了共享实现的经济形态、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当然,共享是指向未来的战略性举措,我国共享所遵循的伦理实现原则主要有以人民为本原则、分配正义原则和责任担当原则,所采用的伦理实现路径主要有不断夯实生产力基础、构建合理的分配方式、培育向善的社会风尚,均符合共享实现的要求,是合理而可能的。

袁伟达[5](2020)在《马克思主义与孟子思想契合性研究》文中指出近现代以来西方各种思潮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伴随着西学东渐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在众多的外来思想中,马克思主义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孟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宋代以后,理学盛行,孟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流传广泛。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孟子思想为例,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孟子思想的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提供路径选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提供新视角。本论文共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契合性,同时概述孟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说明为何以孟子为视角,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性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孟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孟子思想的契合性,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个人、生态文明、理论品质等七个层面进行逐一阐述,具体体现在,政治上重视人民的地位,强调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文化上重视发展教育、教化人民,追求理想社会、开展社会建设,追求人的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追求生态文明,都具有革命性的理论品质等内容。本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三部分,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孟子思想的契合性,本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孟子思想的借鉴吸收,主要包括在群众观、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生态、革命等方面对孟子的民本、重视经济、重视教化、理想社会、注重人、天人合一、承认革命合理等方面内容的借鉴吸收。此部分多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四部分,主要阐释马克主义与孟子思想契合性研究的意义。这主要包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深入发展指明路径,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价值尺度与标准,为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发展文化提供路径选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康健[6](2020)在《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人类出现政治活动开始,政治活动与伦理道德便产生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统治者以道德为基础,规范政治制度,实施政治行为,将政治与伦理相结合,从而维护了古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包含伦理的政治对人类发展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他也将伦理道德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丰富了中国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容。本文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展开六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评述,最后说明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论述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为全文研析其思想提供合适的视角。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相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巩固和提高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为后世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三部分论述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本部分基于孟子的经典着作,梳理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一,从“性善论”出发阐述其成为孟子政治伦理思想根基的原因;其二,从孟子的仁政王道观念出发,阐述其政治主张;其三,阐述以民为本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原则,体现着对人民的重视和人民对执政的影响;其四,德法并重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保障,德与法的优势互补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良好的政治制度能够推广施行;其五,尊贤使能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用人要求,为政者只有真正掌握用人方法,才能达到治国安邦的目标。第四部分基于前文的论述,对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等方面的当代启示,进行简要阐述。第五部分为对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的总结。本文通过对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解读的查阅,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多学科研究法整理、分析和归纳孟子思想中的政治伦理部分,继承和弘扬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精髓,利用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对我国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宝贵资源进行挖掘,深度理解内涵,古为今用。

柴冬霞[7](2017)在《“四书”中的经济思想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有较为完善的经济思想,在经济行为方面影响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四书"作为儒家重要的经典,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如经济伦理论、生态经济论、人力资源论、社会保障论等。对"四书"中的经济思想进行探析能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先秦儒家经济思想,也为解决当前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翟澜杰[8](2017)在《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为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伦理叙事法、价值分析与价值评价法,从周秦时期的文献资料入手,对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以期呈现其关联性和整体性。通过对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历史场景的再现,我们可以发现在周人、秦人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文化,这为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人关系、三皇五帝时期的原始崇拜和夏商周三代的天人观,是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周秦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社会基础。“道”的生态依据论、阴阳五行的生成模式、“正己修身”的德性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信仰和“因”的生态治理理念,是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周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以“仁”的概念为起点,将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展到自然万物,追求“参赞化育”的生态境界,强调“以时禁发、取之有度”的生态准则,发展了环境保护的生态政令。周秦法家生态伦理思想则从“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出发,揭露了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提出了“不为物使”的理想人格,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欲望控制在符合道德的范围之内,并提出了“强本、节用、禁末”的生态经济伦理,《田律》的颁布则将生态环境保护从道德层面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二者在人性论、道德修养、政令法律方面都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呈现出早熟性与原创性、共生性与和谐性、自觉性与实践性、启发性与局限性的特征。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还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贺汉魂[9](2017)在《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孟子伦理思想中,经济伦理思想是重要内容。"性善论"是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根本人性预设,孟子视人先天具有的善的本性为调节经济伦理关系的根本基础。保民、养民、教民的王道主张是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以"五伦""四德"为核心的人伦和谐是孟子和谐经济思想的精致表达。崇尚道义,公私兼顾是孟子义利观的基本内容,肯定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重要意义是孟子义利观的鲜明特征。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创见性、预见性和远见性非常鲜明,体现了深刻的伦理关怀精神,对于我国人民重道义、尚气节、克自我、顾大局的经济德性形成和发展,对于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经济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仍足以启迪人的心灵和智慧,值得研究和借鉴。

刘明[10](2016)在《儒家伦理思想视角下市场非均衡现象研究》文中认为儒家思想的经济伦理内容主要体现在"生财有道""节用以礼"等核心内容,在当前经济成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培育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新经济点成为时下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非均衡现象层出不穷,经济活动中的非均衡现象凸显,因此,用儒家伦理思想重塑市场经济秩序,构建新的市场经济伦理,实现新的市场均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2)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研究 ——以孔、孟、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底线是道德的重要维度之一
        2.儒家底线思想对于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3.个人兴趣及导师启发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概念界定
        1.底线
        2.底限
        3.先秦儒家
    (四)理论基础
        1.长时段历史观
        2.轴心时代理论
        3.人性论
    (五)研究综述
        1.底线思想研究
        2.先秦儒家相关着作底线思想研究
        3.耻论、小人论、荣辱观:先秦儒家底线研究的核心内容
        4.研究现状的不足
    (六)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七)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历史研究法
一、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经济背景
        2.政治背景
        3.文化背景
    (二)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形成的学术条件
        1.儒家的创立
        2.先秦儒学之特色
二、先秦儒家底线思想考察——以孔、孟、荀为例
    (一)孔子:以宗法关系为维度
        1.个人道德底线——避免思行不正的小人行径
        2.家庭道德底线——抵制轻忽亲情的小人作为
        3.社会公德底线——鄙弃叛君欺友的小人举止
    (二)孟子:“三位一体”的底线考察
        1.重德的政治伦理底线——以为政失德、行为悖德为耻
        2.仁民的经济伦理底线——扰民、搅民、伤民则止
        3.爱物的生态伦理底线——不可节制失度、竭泽而渔
    (三)荀子:以行为制约为视角的底线分析
        1.“天、人”下的底线行为——盲从于天,率性而为
        2.礼制下的底线乱为——轻师、狡辩、唯利、废祀与非乐
        3.“法”之下的底线妄为——乱法、违法与抗法
三、先秦儒家底线思想之取向与特征
    (一)先秦儒家底线思想之取向
        1.为人需知耻,以耻端其身
        2.施政需依仁,行事应思义
        3.荣辱需辨明,可义不可势
    (二)先秦儒家底线思想之特征
        1.重视自觉他律,不可放纵行事
        2.立主见利思义,摒弃见利忘义
        3.偏重人伦色彩,反对悖逆伦常
        4.反对乱法犯上,偏重理想主义
四、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价值抉择与历史影响
    (一)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价值抉择
        1.社会不可失序
        2.治世不可失德
        3.个人不可失志
        4.行为不可失义
    (二)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历史影响
        1.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对当时社会之影响
        2.先秦儒家底线思想对后世儒学之影响
五、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一)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教育意义
        1.加强底线教育,提升整体效能
        2.注重道德他律,提升自律水平
        3.深化历史认识,丰富教育资源
    (二)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教育启示
        1.激发主体的自觉意识
        2.建立健全教育的外部惩戒机制
        3.改革部分内容,适应时代精神
        4.纳入现实因素,提升普适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3)柏拉图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通考与述评
        一、文献通考
        二、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柏拉图生平、着作及其经济思想
    第一节 柏拉图生平与着作
        一、柏拉图生平
        二、柏拉图着作
    第二节 《理想国》、《法律篇》及其经济思想
        一、《理想国》与《法律篇》简述
        二、柏拉图经济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经济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第四节 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雅典城邦衰败与苏格拉底之死
        二、古代希腊学者拯救雅典城邦
第二章 正义伦理思想
    第一节 经济伦理核心——正义论
        一、前柏拉图时期的正义思想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基础—善
    第二节 反对功利主义正义观
        一、传统功利主义正义观实质
        二、批判三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第三节 确立折中正义和德性正义
        一、正义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
        二、确立灵魂和谐正义观
        三、构建城邦秩序正义观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分工经济思想
    第一节 希腊分工产生
    第二节 经济分工条件
        一、自然条件
        二、劳动论
        三、技艺观
    第三节 分工内涵与内容
        一、分工本质及成因
        二、批判绝对的自然分工与商品经济分工
        三、倡导有限的自然分工和商品经济分工
        四、经济部门之间分工与内部分工
    第四节 分工与社会结构
        一、生产者、护卫者与哲学王之间社会分工
        二、生产者、护卫者与哲学王之间阶层流动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所有制思想
    第一节 私有制起源理念
    第二节 批判绝对私有财产制度
        一、批判“有债照还”绝对私有财产制度
        二、批判“强者利益”绝对阶级分配观念
    第三节 理想城邦财产所有制度安排
        一、倡导财产公有制度,限制财产私有制度
        二、改革私有家庭制度,实行共妻共子制
    第四节 一项财产所有方案:公民均分土地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交换流通思想
    第一节 商业起源理念
    第二节 批判传统的商品交换
        一、批判不公正的商品交换
        二、批判绝对的商品交换
    第三节 理想城邦商业秩序设计
        一、货币媒介论
        二、规范市场秩序
        三、限制商业拓展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消费福祉思想
    第一节 纯粹生活理念
        一、倡导本真生活
        二、摒弃私人生活
    第二节 理想城邦消费秩序规范
        一、公餐制度与饮酒规范
        二、宗教信仰及社会习俗
    第三节 理想城邦社会福祉供给
        一、医疗与尊老养孤
        二、文体生活与公共教育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城邦起源与经济社会治理
    第一节 城邦起源与形态显现
        一、分工与城邦起源
        二、理想城邦形态显现
    第二节 城邦政制演变及比较
        一、城邦政制演变
        二、不同城邦政制比较
    第三节 城邦经济社会治理
        一、城邦治理缘由及理念
        二、立法、行政及法治
        三、理想城邦经济治理
        四、理想城邦社会治理
    第四结小结
第八章 柏拉图经济思想的影响、特点及启示
    第一节 柏拉图经济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经济思想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影响
        二、经济思想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
        三、经济思想对西方乌托邦经济思想的影响
        四、柏拉图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柏拉图经济思想的特点
        一、德性正义立场
        二、极端城邦理性主义逻辑
        三、转型阶段经济思想融合创新
    第三节 柏拉图经济思想的启示
        一、经济思想的历史启示
        二、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4)共享的伦理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选题来源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共享的伦理内涵及特征
    一、共享的词源学解读
    二、共享的伦理内涵
    三、共享的伦理特征
        (一)共享主体的交互性
        (二)共享结果的整体性
        (三)共享伦理的边界性
第二章 共享的伦理正当性
    一、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实现个人基本权利
        (二)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关注民生保障
        (二)实现全面小康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合作需要共享
        (二)应对全球问题,政治互信需要共享
第三章 共享可能的基础
    一、共享可能的经济基础
        (一)共享可能的经济形态
        (二)资本的促进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客观推动
    二、共享可能的制度基础
        (一)前现代社会制度下的共享是偶然的
        (二)现代社会制度下的共享是可能的
    三、共享可能的思想基础
        (一)共享思想的中西方伦理溯源
        (二)马克思主义共享的思想
第四章 共享的伦理实践原则及路径
    一、共享所遵循的伦理实现原则
        (一)以人民为本原则
        (二)分配正义原则
        (三)主体责任担当原则
    二、共享所采用的伦理实现路径
        (一)夯实共享实现的生产力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分配方式
        (三)培育向善的社会风尚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5)马克思主义与孟子思想契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2.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
        1.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
        2.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源泉
    (三)孟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孟子思想的契合性
    (一)政治上重视人民的地位
        1.将人民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
        2.承认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3.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力
    (二)强调经济的基础性地位
        1.对经济问题的思考源于对人民生活困难现状的反思
        2.经济对于政治、文化的决定作用
        3.主张保障人们的经济利益
    (三)文化上重视发展教育,教化人民
        1.教育受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影响
        2.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四)构建理想社会
        1.强调物质富足
        2.追求精神境界提高
        3.注重社会保障作用
    (五)追求人的发展
        1.承认外部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价值
        3.主张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六)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
        1.尊重自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七)都具有革命性的理论品质
        1.社会矛盾是革命的根源
        2.承认暴力革命的合法性
三、基于契合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孟子思想的借鉴吸收
    (一)群众观对孟子民本思想的借鉴吸收
        1.强调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
        2.积极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力
    (二)强调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对孟子经济思想的借鉴吸收
        1.发挥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2.保障人民的经济利益
    (三)文化上对孟子教化思想的借鉴吸收
        1.教育是发展文化的重要方式
        2.发挥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推动作用
    (四)社会建设理论对孟子理想社会的借鉴吸收
        1.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
    (五)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孟子人学思想的借鉴吸收
        1.发挥个人发展对社会的作用
        2.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
    (六)生态思想对孟子思想的借鉴吸收
        1.尊重自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追求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七)革命性层面对孟子思想的借鉴吸收
四、马克思主义与孟子思想契合性研究的意义
    (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深入发展指明路径
        1.继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2.坚持经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3.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人民满意教育
        4.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保障公平正义
        5.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7.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二)为孟子思想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价值尺度与标准
        1.转变孟子思想中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部分
        2.转变孟子思想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
        3.充分挖掘孟子思想合理内核
        4.在实践与创新中推动孟子思想发展
    (三)为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发展文化提供路径选择
        1.把握具体国情,发展文化
        2.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结构,发展文化
    (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1.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
    (一)社会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的常年战争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二)文化背景
        1.家风文化影响
        2.继承邹鲁文化
        3.对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性善论”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根基
        1.人性之源
        2.人禽之辩
        3.人的本性
        4.四端说
        5.政德之基
    (二)仁政王道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
        1.施行仁政统治
        2.解决和保障百姓的温饱
        3.施行王道
    (三)以民为本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原则
        1.贵民观
        2.民心观
        3.重民观
    (四)德法互补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保障
        1.法治得以治标
        2.德治得以治本
    (五)尊贤使能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用人要求
        1.贤能者处治国之位
        2.怀才者行治国之策
        3.仁德者适为政之位
四、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有助于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基础
    (二)有助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三)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有助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实施
    (五)有助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进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7)“四书”中的经济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伦理论
    (一) 德本财末论
    (二) 义利之辨
二、生态经济论
三、人力资源论
四、社会保障论
五、结语

(8)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课题来源
        (二) 研究背景
        (三) 研究意义
    二、研究情况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周秦
        (二) 儒法
        (三) 生态
        (四) 生态伦理
    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五、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 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历史场景
        一、周人的起源及其朴素的生态文化
        二、秦人的起源及其朴素的生态文化
    第二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
        一、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人关系
        二、三皇五帝时期的原始崇拜
        三、夏商周三代的天人观
    第三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社会基础
        一、周秦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
        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道”的生态依据论
        一、“道”的哲学本体论
        二、儒家的“天道”与“人道
        三、法家的“道”与“理
    第二节 阴阳五行的生成模式
        一、原始的阴阳五行学说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
    第三节 “正己修身”的德性伦理
        一、德性伦理的产生
        二、周秦儒家对德性伦理的发展
        三、周秦法家对德性伦理的认可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生态信仰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第五节 “因”的生态治理理念
        一、“因”的生态治理理念的形成
        二、“因”的生态治理理念的发展
第三章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异同
    第一节 周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天人一体”的道德共同体
        二、“参赞化育”的生态境界
        三、“以时禁发”的生态准则
        四、保护环境的生态政令
    第二节 周秦法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二、“不为物使”的理想人格
        三、强本、禁末、节用的生态经济伦理
        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颁布
    第三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比较及其特征
        一、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之比较
        二、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特征
第四章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学术价值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模式
        二、“推己及物”的环境道德考量
        三、独具特色的生态研究范式
        四、超越与整合西方环境伦理学的重要路径
    第二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生生不息”与绿色发展
        二、“节俭节用”与生态消费
        三、德法兼备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文化自信与生态文化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民为本:孟子王道经济思想的根本精神
二、伦常之道:孟子和谐经济思想的内在准则
三、以义制利:孟子经济价值观的根本主张

(10)儒家伦理思想视角下市场非均衡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1. 孔子德性伦理思想
    2. 孟子伦理思想
    3. 荀子伦理思想
二、当前市场非均衡现象
    1. 道德成本内化和收益外溢问题
    2. 经济转型中伦理道德缺失问题
三、依托儒家伦理思想构建市场经济伦理
    1. 构建义利统一价值取向
    2. 兼顾效率与公平

四、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梁启超的孟荀关系研究[D]. 杨珅玥. 西北大学, 2021
  • [2]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研究 ——以孔、孟、荀为例[D]. 王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柏拉图经济思想研究[D]. 张超. 深圳大学, 2020(11)
  • [4]共享的伦理思考[D]. 张楠楠.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5]马克思主义与孟子思想契合性研究[D]. 袁伟达. 渤海大学, 2020(05)
  • [6]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 康健.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7]“四书”中的经济思想探析[J]. 柴冬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 [8]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 翟澜杰. 宁夏大学, 2017(02)
  • [9]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J]. 贺汉魂. 船山学刊, 2017(01)
  • [10]儒家伦理思想视角下市场非均衡现象研究[J]. 刘明. 黑河学院学报, 2016(03)

标签:;  ;  ;  ;  ;  

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