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一)

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一)

一、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一)(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20)在《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生着巨变,过去国有汽车集团依靠国有背景、传统工业模式及行业限制性门槛,在中国汽车产业几乎拥有着垄断优势。而在当今,特别在中国全面迈向“中国制造2025”、中美贸易战持续等大背景下,国有汽车集团的生存和发展未来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加上自身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在新兴的汽车产业衍生领域相比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往往很难抓住机遇,错失发展良机,错过一些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并且过去形成的主机厂优势在互联网+汽车的大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累赘。本文以一汽集团为例,对一汽集团的股权投资策略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在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如何选择,在全球产业发展变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制定股权投资策略,为中国汽车集团股权投资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股权投资策略制定的一般步骤。基于对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现状的研究,从当前的环境出发,分析了一汽集团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包括投资结构单一,投资发展与现金流不同步,投资回报慢。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股权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投资局限在汽车制造和技术,融资通道窄;投资管控不完善和内源融资不足。为了帮助一汽集团制定股权投资策略,本文提出了策略制定的一般步骤,策略制定的依据应当从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和一汽集团战略规划出发。选择自主品牌多元化发展、合资合作品牌转型升级、打造新型服务增长极和以财务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为主要投资目标。按照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区分不同的投资形式,具体路径包括加强与大众、丰田等传统汽车集团合作、开拓与新造车势力合作、建立以获取投资收益为核心目标的财务投资体系和布局“一带一路”开拓海外主力市场。同时为了保障实施,本文还提出了三项建议,包括优化资本结构、规范投资管理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孙梦菲[2](2020)在《股比限制政策对上汽集团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1994年,为保护当时尚属稚嫩的中国汽车工业和自主汽车品牌,国务院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设置了汽车行业外资股比不能超50%的限制,从此股比限制政策在中国实行了 24年。2018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分阶段取消中国汽车行业的股比限制。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汽车生产国。股比政策直接影响外资进入中国企业行业的广度和深度,研究股比限制对汽车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对汽车行业如何应对股比开放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具有指导意义。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国内汽车行业中的领头企业,其下属主要整车合资企业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比限制前提下,应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法,结合关键事件法,对上汽集团整体经营绩效和其下属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评价上汽集团下属中外合资企业对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以股权控制的角度分析股比限制对上汽集团经营绩效的影响,站在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龙头的视角下,延伸至外资股比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并在股比逐步开放的政策环境中,基于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发现,股比限制对上汽集团获取高额利润和保护自主品牌的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对自主研发能力的影响是消极的。本研究面向政府、汽车协会及企业提出建议,在相关研究匮乏的现状下,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行业如何应对股比开放具有积极的影响。

王勤,林少霞[3](2019)在《东盟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产业政策与跨国公司的驱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盟国家的汽车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各国制定了各自的汽车产业政策,走上了不同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发展成效也不尽相同。东盟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新兴经济体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有效地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和跨国公司的资本与技术,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之中。随着汽车工业产业链的全球化和跨国重组,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对全球汽车产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全球汽车产业新的竞争格局下,东盟国家开始积极调整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确定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布局汽车产业重点领域,以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洪庆[4](2020)在《中国汽车产业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也是制造强国建设重要的标志性产业,对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快速成长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扩张,导致了产能利用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汽车生产未有一个合理的空间结构,因此本文对中国汽车产业时空演变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了深入研究中国汽车生产时序变化、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首先,论文在对世界汽车产业工业布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世界汽车产业结构中所处位置。其次,论文从全国和省级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汽车产量的变化特征,并使用ESDA方法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时空演变特征,采用Arc GIS软件将汽车生产空间布局可视化,运用Geo Da软件中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验证了中国汽车生产的空间依赖性和分异特征。最后,论文对中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构建了汽车生产时序和空间演变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基于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时序变化影响因素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空间演变影响因素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总结,明确了中国汽车生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我国科学规划汽车产业布局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以往研究,论文创新性地总结了中国汽车生产时空演化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基于VAR和GWR模型的驱动因素分析对未来区域汽车产业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程振彪[5](2016)在《我国应更加重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连载二)》文中提出四、燃料电池汽车近期技术与成本获重大突破(一)总体进步超出预期最近几年,尤其是自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和世界汽车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的时期以来,当我国采取各种措施旨在刺激传统(汽柴油)汽车恢复高增长态势之际,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和跨国汽车公司,却埋头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尽最大努力以创新而驱动汽车产业继续发展,从根本上化解前进道路上遭遇的困难与障碍。进步呈突飞猛进之势,其成果无论从质还是量上来看,均远远超过前十年的。

李永康[6](2015)在《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中部地区是中国的“腰”,用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是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2006年4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确立了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地位。2012年8月,又进一步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骨干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升级和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引导武汉、长沙、南昌、襄阳、九江、株洲、湘潭、景德镇等地开展汽车产业合作与企业重组,建立汽车产业联盟,共同研发汽车关键技术和节能、环保、安全新产品,构建配套协作、体系完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汽车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的特点。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突破2300万辆,连续六年蝉联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经测算,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约为4.22%,与相关产业的就业比例是1:7,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合计超过2000万。晋、湘、徽、鄂、豫、赣六省在各自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新常态下的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不仅正当其时而且迫在眉睫。论文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对策建议三个层面探讨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首先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介绍了产业发展理论、创新理论、优势理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等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以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为例研究了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论文研究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空间分布、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新常态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特征:从消费需求看,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汽车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汽车消费渐成主流;从投资需求看,传统的汽车产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凸显,但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情况看,过去中国汽车产业以小规模、低水平走出去为主,新常态下要实现大规模“走出去”和“优进优出”并举;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环境已经从供不应求到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汽车产业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产业加速集聚和集群化发展,产业间的跨界与融合,区域间的开放与合作等趋势将不可逆转;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发展汽车产业的要素禀赋丰裕度较高,部分要素具有比较优势,现在的发展要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科技创新所推动的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从市场竞争特点看,汽车产业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区域壁垒和产业进入门槛将进一步破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剧;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发展汽车产业的资源环境回旋余地相对较大,现在随着民众诉求的倒逼和国家政策的收紧,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不断加剧;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产能过剩、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产业安全等过去较少考虑的隐性风险正逐步显现;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市场将成为各种要素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上将更多依靠法治手段。这九大特征是新常态的理论分析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样也适用于中部地区。论文对中国汽车产业结构以及中部六省的汽车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运用GIS方法对中部、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汽车产业的空间结构要素进行了研究。在对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作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为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业大而不强且产能有结构性过剩的风险,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产业集聚度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远不及预期,零部件产业与整车产业的发展不协调。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创新驱动力不足,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产业宏观调控手段,中部地区地方壁垒,重“整”轻“零”思想观念和中部地区汽车企业自身的原因。论文在研究新常态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根据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比较优势,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常态下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六个维度的目标:合理化、高度化、国际化、低碳化、服务化和智能化。在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要推动消费需求结构合理化,要使产业内关系合理化,要使产业间关系合理化。在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要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要实现技术结构高度化,要实现劳动力结构高度化。在实现产业结构国际化方面,要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要优化国际产业要素的引进结构。在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方面,要靠科技创新的力量,在改造传统能源汽车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府要恰当作为,出台合理的政策法规;做好消费观念的引导,树立民众低碳化意识。在实现产业结构服务化方面,要加快汽车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大力发展汽车后市场,鼓励服务类新业态的创新。在实现产业结构智能化方面,要加快中部地区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和核心零部件,推进汽车产业制造过程智能化,加快推动实施智能汽车试点示范运行项目。这六维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提出,不仅契合经济学理论,还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以及“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符合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论文最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就国家层面而言,主要是:第一,要进一步健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要完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管理办法;要在汽车产业领域更严格地执行《反垄断法》;要通过完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来激活汽车市场。第二,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汽车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政府的“减法”换市场的“加法”,这也是新常态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三,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把该管好的管好,恰当作为。要制定合理的汽车产业强国发展战略;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汽车消费金融业;着力改进重点国企的用人机制和考核体系。就产业层面而言,主要是:第一,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这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驱动力,要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性作用;要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改造传统能源汽车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第二,要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的集聚。要在充分认识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聚的急迫性基础上,大力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整合,从而带动新一轮的汽车产业集聚。第三,要理顺零整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要通过建立紧密的双赢战略联盟理顺零整关系,政府要积极引导并加大扶持力度。第四,要站上互联网+、大数据等“风口”,促进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制定促进汽车产业智能化的国家专项规划和政策,积极扶持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推动通信、互联网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五,要发挥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关键作用。要重视汽车产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大校企合作培养的力度;要大力倡导汽车产业的创新教育。就区域层面而言,主要是:第一,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契机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结构国际化。要抓紧机遇实现大规模“走出去”和“优进优出”并举;要加大对海外先进技术的收购力度。第二,加强中部地区与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加强中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产业承接,加强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合作,加大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上这些对策建议是一个措施链,实施的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施策、统筹兼顾的办法。只有这样,方能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推进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助力实现中部地区的战略性崛起。

康凯,王军雷,杨凯[7](2014)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政策导向》文中研究表明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倍受关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度过产业酝酿期和导入期,2014年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成长期。本文对国内外的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作了详尽的分析。

张英英[8](2014)在《专用汽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专用汽车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向着更加专业化、高速化、重型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专用汽车不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在技术创新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我国运输及物流运输的主力军,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对车辆的特殊化需要。但是,专用汽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的品种不断丰富,但同发达国家还是有着相当的距离,专用车的技术含量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用汽车的底盘专用化率还很低,市场散、乱、差的状况亟待改善。专用汽车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专用汽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制约着专用汽车的发展。影响专用汽车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专用汽车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专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专用汽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专用汽车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为了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以指导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专用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专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助于专用汽车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郑永备[9](2014)在《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汽车产业因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性和极强的波及效应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379.1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2013年我国汽车产量提升到2211.68万辆,继续领先于其他国家。但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不是汽车生产强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还偏低。偏低的产业集中度会造成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绝多数汽车生产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是不利于技术创新。两者都严重影响着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内外汽车产业竞争愈加激烈、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演变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世界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生产集中度的发展趋势,认为极高寡占型的市场结构是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发展方向。在定性分析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年鉴统计分析、协整理论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市场容量增长率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较小;产品差异化程度与产业集中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进入壁垒与产业集中度有着正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根据以上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促使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快行业间的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二是构建有效的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三是继续引进外资,促进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合理化。

葛帮宁[10](2013)在《不能背叛的遗愿》文中指出时光可以流逝,铅华可以淡尽,生命可以消亡,但以饶斌为首的这些中国老汽车人对民族汽车的梦想却愈发清晰地呈现李岚清:三大精神遗产以饶斌为代表的老一代汽车人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精神财富:他的高度事业心和使命感,他的学习精神,他永不自满、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李岚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2013年3月,是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饶斌是我国汽车工业建设杰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第一代汽车人的优秀代表。他直接领导建成了第一

二、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一)(论文提纲范文)

(1)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第2章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的现状和问题
    2.1 一汽集团基本情况简介
    2.2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业务现状
    2.3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第3章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投资领域集中
    3.2 融资渠道窄
    3.3 投资管控不完善
    3.4 内源融资不足
第4章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及实施保障
    4.1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的依据
    4.2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的目标选择
    4.3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的投资形式选择和具体路径
    4.4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实施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股比限制政策对上汽集团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汽车行业的中外合资
        2.1.1 中外合资的动因
        2.1.2 中外合资的历程
        2.1.3 中外合资的影响
    2.2 中国汽车行业股比政策解读
        2.2.1 股比政策的改革历程
        2.2.2 股比开放政策
    2.3 跨国合资与经营绩效
        2.3.1 跨国合资企业的控制权问题
        2.3.2 外资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4 绩效评价方法
        2.4.1 杜邦分析法
        2.4.2 经济增加值
        2.4.3 平衡计分卡
3 上汽集团经营绩效现状
    3.1 上汽集团简介
    3.2 上汽集团合资现状
    3.3 上汽集团的经营绩效
        3.3.1 财务维度
        3.3.2 顾客维度
        3.3.3 内部流程维度
        3.3.4 学习与成长维度
    3.4 经营绩效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4 股比限制对上汽集团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4.1 股比限制在财务维度的影响分析
        4.1.1 财务直接贡献
        4.1.2 财务指标
    4.2 股比限制在顾客维度的影响分析
        4.2.1 销量
        4.2.2 销售满意度
    4.3 股比限制在内部流程维度的影响分析
        4.3.1 产品质量
        4.3.2 产能利用率
    4.4 股比限制在学习与成长维度的影响分析
        4.4.1 研发能力
        4.4.2 员工培养
        4.4.3 企业文化
    4.5 股比限制对市场表现的影响分析
5 股比限制影响的分析结果
    5.1 保证高额利润
    5.2 保护自主品牌
    5.3 限制研发能力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股比开放趋势下的建议
        6.2.1 政府方面的建议
        6.2.2 汽车协会方面的建议
        6.2.3 企业方面的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东盟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产业政策与跨国公司的驱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迅速发展的东盟国家汽车工业
二东盟主要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
    (一)泰国
    (二)马来西亚
    (三)印尼
    (四)越南
三跨国公司与东盟国家汽车产业
    (一)跨国公司在东盟国家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二)跨国公司投资推动东盟国家汽车产业结构升级
    (三)跨国公司促进东盟国家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出口
    (四)跨国公司汽车零部件需求带动东盟国家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
    (五)跨国公司设立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引发技术溢出效应
四东盟国家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一)东盟国家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
五结语

(4)中国汽车产业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布局演变研究
        1.2.2 工业布局影响因素概述
        1.2.3 空间分析方法在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和软件平台
        1.5.1 数据来源
        1.5.2 软件平台
第二章 国内外汽车工业布局的发展分析
    2.1 全球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2.1.1 全球汽车产量稳步增长
        2.1.2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2.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2.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四大阶段
        2.2.2 中国汽车市场稳步增长
        2.2.3 未来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时序变化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2 中国汽车产量时序变化
        3.2.1 全国尺度上汽车产量变化特征
        3.2.2 省级尺度上汽车产量变化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汽车产业空间演变格局分析
    4.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4.1.1 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
        4.1.2 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
    4.2 空间权重的构建
        4.2.1 空间权重矩阵
        4.2.2 构建原则
    4.3 汽车生产空间分布变化
    4.4 中国汽车产业全局自相关分析
        4.4.1 不同权重矩阵下的全局自相关分析
        4.4.2 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全局自相关分析
    4.5 中国汽车产业局部自相关分析
        4.5.1 Moran散点图
        4.5.2 LISA集聚图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汽车产业时空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5.1 中国汽车产业时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5.1.1 时序变化影响因素选择
        5.1.2 VAR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5.1.3 中国汽车生产时空变化的实证分析
    5.2 中国汽车产业空间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5.2.1 空间变化影响因素选择
        5.2.2 GWR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5.2.3 中国汽车生产空间变化的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我国应更加重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连载二)(论文提纲范文)

四、燃料电池汽车近期技术与成本获重大突破
    (一)总体进步超出预期
    (二)整车技术性能接近传统汽车
    (三)燃料电池材料技术创新成果多多
    (四)车载储氢技术已经成熟
    (五)多种制氢技术可供选择
        1、电解水制氢
        2、光解水制氢
        3、基于“循环经济和废物利用、化害为利”原则的制氢方式
    (六)大智慧谋略致成本和售价更低
五、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渐成世界潮流
    (一)世界总体呈较快发展之势
        1、曲折前行,近期将迎热潮
        2、未来市场与发展前景可期
        3、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二)美国—政策曾有摇摆,但总体领先世界
        1、全国基本情况
        2、加州—零排放汽车应用的特区
        3、行业先锋—通用汽车公司
    (三)欧盟—态度积极,支持力度大
        1、总体基本情况
        2、德国—引领地区发展潮流
        (1)全国基本情况
        (2)持续创新永争世界第一的企业—奔驰
        ①研发攻艰克难,一以贯之
        ②联合各方共建加氢站等基础设施
        (3)大众—“一鸣惊人”
        3、英、荷等国极力创新谋取大发展
        (1)英国—以燃料电池汽车为突破口
        (2)荷兰—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应用
    (四)日本—欲抢占世界市场制高点
        1、全国总体概观
        (1)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是国家创新的“引爆剂”
        (2)政府重视,大力支持
        (3)让标准发挥作用
        (4)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2、矢志于FCV的企业—丰田和本田
        (1)丰田欲借鉴混动经验铸就FCV辉煌
        ①早、中期情况
        ②近期情况
        ③眼光远大,以智慧谋略暖热市场
        (2)本田积极稳健而独特地不断推动FCV技术进步
    (五)韩国——奋力追赶日本
        1、政府强力支持
        2、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敢立潮头

(6)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概念
        一、产业与产业结构
        二、汽车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节 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
        一、产业发展理论
        二、创新理论
        三、优势理论
        四、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五、低碳经济理论
第三章 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第一节 美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一、美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和结构优化措施
        二、美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启示
    第二节 德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一、德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和结构优化措施
        二、德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一、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和结构优化措施
        二、日本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启示
    第四节 韩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一、韩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和结构优化措施
        二、韩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现状和特征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地位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现状
    第三节 新常态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汽车消费渐成主流
        二、新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三、大规模“走出去”和“优进优出”并举
        四、产能过剩和产业集聚并存
        五、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新引擎
        六、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七、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不断加剧
        八、各种隐性风险正逐步显现
        九、资源配置模式更多依靠市场和法治
第五章 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 中部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分析
        一、产业集群发展
        二、区域合作发展
        三、龙头企业发展
    第二节 中部六省汽车产业结构的具体分析
        一、湖北省汽车产业结构
        二、安徽省汽车产业结构
        三、湖南省汽车产业结构
        四、河南省汽车产业结构
        五、江西省汽车产业结构
        六、山西省汽车产业结构
    第三节 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聚度比较分析
        一、计量方法与数据说明
        二、计量结果的分区域分析
    第四节 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大而不强且产能有结构性过剩的风险
        二、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
        三、产业集聚度偏低
        四、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五、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
        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远不及预期
        七、零部件产业与整车产业的发展不协调
    第五节 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创新驱动力不足
        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原因
        三、产业宏观调控手段的原因
        四、中部地区地方壁垒
        五、重“整”轻“零”思想观念
        六、中部地区汽车企业自身的原因
第六章 新常态下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第一节 新常态的基本理论
        一、新常态理论的提出
        二、新常态理论的内涵
        三、新常态理论与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节 新常态下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一、合理化
        二、高度化
        三、国际化
        四、低碳化
        五、服务化
        六、智能化
    第三节 各区域汽车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测度
        一、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构建
        二、多目标优化模型的量化分析
第七章 新常态下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法律法规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汽车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
    第二节 产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以科技创新引领汽车产业结构优化
        二、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的集聚
        三、理顺零整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促进产业智能化发展
        五、发挥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节 区域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促进产业结构国际化
        二、加强中部地区与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7)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政策导向(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 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中国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1) 国家级新能源政策发展
    (2) 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相继落地

(8)专用汽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汽车工业概述
        1.2.1 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1.2.2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1.2.3 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3 专用汽车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内容和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结构
2 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2.1 专用汽车的概念
    2.2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历程
    2.3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3.1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的现状
        2.3.2 存在的问题
    2.4 专用汽车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述
3 影响专用汽车发展的因素分析
    3.1 主成分分析法
        3.1.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3.1.2 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3.2 影响专用汽车发展的主成分分析
        3.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2.2 主成分分析
        3.2.3 综合评价分析
    3.4 小结
4 专用汽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分析
    4.1 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概述
        4.1.1 单位根检验
        4.1.2 协整分析
        4.1.3 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的模型和检验步骤
    4.2 专用汽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4.2.1 数据选取及初步处理
        4.2.2 单位根检验
        4.2.3 协整检验
        4.2.4 因果关系检验
        4.2.5 结果分析
    4.3 小结
5 对策及建议
附录 1
参考文献
Abstract

(9)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
    四、可能的创新及贡献
第一章 产业集中度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产业与市场
        二、产业结构与市场结构
        三、产业组织学概论
    第二节 产业集中度
        一、产业集中度的概念
        二、产业集中度的度量
        三、按照产业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划分
    第三节 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集中度偏低
        二、规模经济性不足
        三、自主品牌影响力较弱
        四、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
        二、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特点
        三、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演化历史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世界汽车工业强国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发展方向—极高寡占型的市场结构
第四章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确定与数据选取
        二、回归分析及检验
        三、实证结论
第五章 提高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快行业间兼并重组步伐,扩大企业规模
    第二节 构建有效的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
    第三节 继续引进外资,促进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合理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一)(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研究[D]. 张强. 吉林大学, 2020(01)
  • [2]股比限制政策对上汽集团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 孙梦菲.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东盟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产业政策与跨国公司的驱动[J]. 王勤,林少霞. 云大地区研究, 2019(02)
  • [4]中国汽车产业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李洪庆. 长安大学, 2020(06)
  • [5]我国应更加重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连载二)[J]. 程振彪. 汽车科技, 2016(06)
  • [6]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李永康. 武汉大学, 2015(01)
  • [7]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政策导向[J]. 康凯,王军雷,杨凯. 汽车工业研究, 2014(08)
  • [8]专用汽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 张英英.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9]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郑永备.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
  • [10]不能背叛的遗愿[J]. 葛帮宁.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3(04)

标签:;  ;  ;  ;  ;  

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