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

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

一、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20)在《放牧与舍饲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放牧和舍饲是我国肉牛的两种主要饲养方式,在日粮、饮水、环境、饲养管理与动物福利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传统上,我国西部和北部是肉牛的主产区,以放牧饲养为主;随着农区粮食资源的逐年丰富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舍饲肉牛养殖迅速发展,已在我国肉牛产业中占主导地位。舍饲养殖可根据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为其提供合理的日粮配比,能够有效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缩短育肥时长,增加养殖效益。随着肉牛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肉牛营养代谢病发生率逐年升高,牛肉产品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放牧养殖因其饲养环境天然、绿色、无污染,其牛肉产品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开展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下肉牛的营养代谢、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对比研究,对促进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蒙东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体重400 kg左右,体况相近、健康的西门塔尔公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建立肉牛放牧和舍饲模型,试验期为120天。分别采用HPLC、GCMS、ICP-MS、ICP-OES、ELISA、HE染色和MASSON染色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饲养方式下肉牛的日粮、饮水、管理等差异,及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尿液生化指标、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为优质肉牛饲养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肉牛不同饲养方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肉牛在饲草营养、饮水质量、饲养环境及动物福利等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放牧肉牛新鲜牧草中的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总体含量较为均衡,优于舍饲肉牛的苜蓿、谷草、青干草和玉米秸秆等饲草;放牧肉牛饮水的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色度、浑浊度及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均次于舍饲肉牛饮水(p<0.05);放牧肉牛的给料给水次数、饲养密度、环境噪音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等福利指标均显着优于舍饲肉牛(p<0.05)。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牧肉牛血清ALT、AST、LDH、GGT、ALP含量显着高于舍饲肉牛(p<0.05),提示放牧肉牛生长代谢活动旺盛,蛋白质代谢水平及糖无氧酵解能力优于舍饲肉牛;放牧肉牛血清HP、IL-6、IL-8含量显着高于舍饲肉牛(p<0.05),提示放牧肉牛免疫机能高于舍饲肉牛;舍饲肉牛血清EPI、PTH含量与放牧肉牛差异显着(p<0.05),提示舍饲肉牛可能受环境噪音、饲养密度、人为干预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舍饲肉牛血清BA含量显着高于放牧肉牛(p<0.05),提示舍饲肉牛存在一定程度脂质代谢异常;舍饲肉牛尿液pH值显着低于放牧肉牛(p<0.05),可能与舍饲肉牛能量饲料比例较高、运动量较少有关,提示舍饲肉牛有代谢性酸中毒风险。研究表明,两种饲养方式肉牛血尿代谢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放牧肉牛血尿生化指标优于舍饲肉牛。饲养方式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舍饲肉牛的体增重显着高于放牧肉牛(p<0.05),舍饲肉牛的体高、胸围和后腿围显着高于放牧肉牛(p<0.05),舍饲肉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均显着高于放牧肉牛(p<0.05);研究表明,舍饲肉牛的育肥性能、生长发育性能、胴体性能均优于放牧肉牛。饲养方式对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牧牛肉的蒸煮损失率、熟肉率、肌纤维等肉品质指标显着优于舍饲牛肉(p<0.05);TAA、维生素C、维生素B1、P和K含量均显着高于舍饲牛肉(p<0.05);提示放牧牛肉更具有营养价值。舍饲牛肉的各种脂肪酸含量均显着高于放牧牛肉(p<0.05),可能与舍饲肉牛能量饲料比例较高,运动量过少有关。综上,舍饲肉牛可能存在应激反应、脂质代谢异常、免疫机能较弱、牛肉品质较差等问题,生产中加强舍饲肉牛的饲养管理,提高舍饲肉牛福利,优化舍饲日粮配比,有利于减少舍饲肉牛的应激反应,改善其代谢水平,增强抗病能力,提高舍饲牛肉的品质。放牧肉牛生产性能较低,生产中提高放牧肉牛的饮水质量,在枯草期适当补饲精料,有利于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在蒙东地区青草期放牧,枯草期舍饲是最佳饲养方式。

李明阳[2](2019)在《立体多层笼养肉鸭舍夏冬季环境参数与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缓解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肉鸭行业开发了立体多层笼养肉鸭模式进行规模化和高密度养鸭。前期调查研究和试验表明,多层笼养鸭舍内各项环境因子在不同季节有较大差异,可能影响舍内不同空间区域肉鸭的生长性能,从而影响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旨在监测立体多层笼养肉鸭舍夏季和冬季环境参数的变化状况,分析不同季节鸭舍内环境参数的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调控优化肉鸭不同季节的生长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于2018年6-7月(夏季)和11-12月(冬季),在山东新泰的试验鸭舍内不同位置(前、中、后、上、下、南、北)布置7个监测点,监测舍内温度、湿度、风速和空气粉尘、细菌、NH3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所完成的结果如下:夏季舍内空气粉尘、细菌、NH3、CO2和水汽浓度沿鸭舍纵向不断升高且差异显着(P<0.05),而温度在中部最高,呈凸型变化趋势。夏季各层之间NH3、CO2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升高且差异显着(P<0.05),中层温度显着高于上下层(P<0.05)。此外,夏季南部的细菌浓度显着大于北部(P<0.05),其余环境因子在南北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鸭舍在冬季采用侧向小窗进风的通风方式,各环境因子在舍内纵轴方面呈现中间显着高于两端的变化趋势(P<0.05)。在各层鸭笼之间,冬季中层的空气NH3、CO2浓度显着高于上、下层(P<0.05),而下层的温度和空气细菌浓度则显着高于上层和中层(P<0.05),其余各项环境因子在不同层间差异不显着(P>0.05)。冬季舍内南北两侧横向区域,南侧PM10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总细菌浓度显着高于北侧(P<0.05),这提示鸭舍南侧内环境条件比北侧要差。夏季舍内温度、水汽浓度和风速均显着高于冬季(P<0.05),而粉尘、细菌、NH3和CO2浓度则显着低于冬季(P<0.05)。在夏季和冬季,试验鸭舍内不同区域的粉尘浓度与气载菌浓度为显着正相关关系,风速与NH3、CO2浓度显着负相关。对舍内通风气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揭示夏季纵向通风时舍内各处风速较为稳定,在上中下三层鸭笼间风速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冬季采用侧窗通风时以及排风机开启不对称,均造成舍内气流场分布不均匀和较多通风死角。在肉鸭生产性能方面,夏季平均体重在进风口区域显着高于出风口区域(P<0.05),各层之间以及南北两侧体重差异不显着;而冬季在鸭舍中部肉鸭体重显着高于前后部,下层体重显着低于上层和中层,北侧体重显着高于南侧,这与舍内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相吻合。冬季肉鸭体重与NH3、CO2、水汽浓度以及温度显着负相关,说明这些环境因子在冬季污染严重,在空间范畴显着影响肉鸭生长性能。分析多层笼养鸭舍养殖的20批肉鸭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数据,结果揭示夏季肉鸭出栏日龄比冬季延长2天以上,这与夏季热应激降低采食量有关。冬季成活率比夏季低1.99个百分点,这与冬季鸭舍通风不足、有害气体与病菌浓度较高有关。料肉比、单只用药费用在夏冬季之间无显着差异。结论:当前采用的肉鸭多层立体笼养舍的环境控制技术,主要表现为夏季降温不足无法有效避免热应激和促进鸭子生长性能,其次是通风纵轴方向空气质量差异所造成的鸭子生产性能不均匀。冬季舍内通风换气量小且存在死角,造成局部如下层笼的空气污染程度较高,降低了肉鸭的健康和成活率。今后需要采用更为精准的通风降温措施,以降低夏季热应激并提高通风末端的空气质量,提高鸭子生长性能和均匀度;冬季则要进一步调整进风小窗实现精准定位通风,消除通风死角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和有害菌浓度,提高鸭子健康和成活率。

杨霞[3](2017)在《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酵床养鸭,实现了鸭粪便零排放,提高了肉鸭自然免疫力水平,净化了鸭舍空气质量,促进了鸭的生长发育。同时,在解决养殖场粪便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维护生态环境,提高肉鸭养殖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效果也较为显着。该试验旨在研究比较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水泥地面养殖肉鸭,在养殖舍环境、肉鸭生产性能及其免疫力水平的高低的有无显着改观。通过对比不同模式下鸭舍氨气浓度,温度,肉鸭血清IgG浓度,法氏囊、胸腺以及脾脏等脏器指数的差异,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能有效净化鸭舍空气质量,增强肉鸭免疫力水平,促进肉鸭生长发育,是较为理想的畜禽养殖模式,可以在肉鸭养殖中采用发酵床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由于鸭的免疫力水平提升后,鸭群患病几率降低,故畜禽兽药的使用也相应的减少。试验选择1日龄大小无明显差异的健康樱桃谷肉鸭1200羽,公母各半,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混养,即试验组(发酵床饲养模式)与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式),每组设3个重复采用随机分配法,各600只,发酵床养殖模式组600羽(3个重复各200羽);传统养殖模式组600羽(3个重复各200羽),饲养试验周期是6周。对照组的粪便处理按照鸭场原有方式进行。饮水是使用自来水,每天提供23小时光照,采用自然通风换气,并执行常规免疫程序,养殖场鸭舍外常规消毒。结果表明:试验一、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生长环境的影响1、育雏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不显着(P>0.05);生长期间,两种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显着(P<0.05);育肥期,两种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也显着(P<0.05)。除育雏期外,其他两个时期发酵床养殖模式舍内温度均比传统养殖模式高45℃。2、育雏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差异显着(P<0.05);生长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比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降低62.9%(P<0.01);育肥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比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降低65.9%(P<0.01)。3、整个试验期内,肉鸭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模式组的发病率较传统模式组降低了2倍左右。同时,因患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死亡率差异也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死亡率较传统养殖模式死亡率的降低了接近3倍。整个养殖过程中肉鸭死亡率差异显着(P<0.05),发酵床养殖模式的死亡率降低了1.5倍。试验二、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免疫功能的影响1、生长期,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组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着提高,较传统养殖模式组提升了近2倍;育肥期,两种模式组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养殖的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提高超过1.5倍。2、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较,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鸭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胸腺指数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在两种模式下肉鸭的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胸腺指数均随日龄变大而有所降低;除在21日龄时,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肉鸭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外,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脏器指数表现为差异极显着或显着;试验三、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组相比,出栏体重两者间无较大差异,发酵床养殖模式平均每只出栏体重略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整个养殖过程中肉鸭死亡率差异显着(P<0.05),发酵床养殖模式的死亡率较传统养殖模式的死亡率降低了1.5倍;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鸭的采食量低于传统养殖模式18g/d,料重比也比传统养殖模式低0.26。试验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能有效改善鸭的生活环境,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从而增强鸭群免疫力水平,对解决肉鸭养殖过程中粪污污染问题,环节环保压力,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效果显着。

林勇[4](2017)在《不同饲养模式对鸭生产性能及环境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文中认为养鸭产业是我国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自本世纪初以来,肉鸭普遍采用简易大棚结合网上或垫料平养方式进行饲养,蛋鸭饲养则习惯沿用水域放牧方式。以上饲养模式落后与粗放,因缺乏有效的粪污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设施,已对我国水资源与土壤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此外,因饲养环境差常导致疫病多发,药物使用频繁而直接威胁食品质量安全。发酵床饲养模式与蛋鸭笼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在探索解决水禽规模饲养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问题、公共食品质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发酵床饲养模式两个主要问题:发酵床饲养模式对肉鸭、蛋鸭生产性能与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传统与新养鸭模式间细菌耐药等微生物安全特性的差异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改善发酵床养鸭与蛋鸭笼养模式条件下的配套设施、饲养管理技术、生物安全性,以及为建立复杂饲养环境下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为以下5个部分:1发酵床饲养对肉鸭、蛋鸭生产性能影响与环境经济学分析本试验均以依水圈养为参照,系统研究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与饲养密度条件下(2.7、3.6、4.4只/m2)发酵床饲养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表现,以及发酵床旱养对苏邮1号蛋鸭生产性能、蛋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依水圈养组相比,全年各季节发酵床肉鸭平均成活率达97.04%、出栏重为2.76kg,分别显着提高1.29%与1.85%(P<0.05),饲料报酬为2.18,显着下降2.24%(P<0.05);夏季两饲养模式肉鸭总成活率、出栏重与采食量均为最低,秋季肉鸭总成活率、出栏重与总料重比为最优;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发酵床可显着提高肉鸭成活率和料重比(P<0.05),且生产性能随饲养密度降低而提高。此外,冬季发酵床旱养蛋鸭5%与50%产蛋率日龄分别为106日龄、133日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着提前12天(P<0.01)和10天(P<0.05),鸭蛋平均蛋重显着提高(P<0.05),腿肌亮度值显着下降(P<0.05),腿肌红度值显着提高(P<0.05),胸肌剪切力显着提高(P<0.05),胸肌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着降低(P<0.05),腿肌滴水损失显着提高(P<0.05)。研究结果揭示不同季节和饲养密度条件下,发酵床均可改善肉鸭成活率与料重比;肉鸭生产性能随饲养密度降低而改善;发酵床旱养不影响苏邮1号蛋鸭产蛋性能,未对鲜蛋与咸蛋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发酵床可适度提高肉鸭与蛋鸭饲养经济收益,有效解决规模养鸭的环境污染问题。2抗菌药、重金属累积对肉鸭发酵床内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特定试验条件下,系统了解发酵床饲养肉鸭过程中抗菌药、饲料源重金属累积特性,以及细菌耐受抗菌物质能力演变特性,评估发酵床使用年限。本试验选取刚制作完成发酵床鸭舍(0批次),饲养4批次、8批次肉鸭时的鸭舍进行垫料采样,检测发酵床内已使用抗菌药与饲料源重金属含量,可培养细菌耐药数量,借助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系统发育与 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sequencePCR)分型技术,研究以上各阶段大肠杆菌菌群对抗菌物质与重金属的耐受特性。结果显示:抗菌药与饲料源重金属于发酵床内持续累积。发酵床内耐受16mg/L,100mg/L强力霉素三种可培养细菌数与比例至饲养8批次肉鸭时均为显着上升,耐受8 mg/L,50 mg/L氧氟沙星三种可培养细菌数至饲养4批次肉鸭时均为显着上升。各阶段发酵床共分离得到147株大肠杆菌,耐受氨苄西林、四环素与强力霉素比例均已达到极高水平;耐受头孢噻呋、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与庆大霉素比例于8批次时均有上升。另外,与0批次大肠杆菌分离株相比,4与8批次菌株耐受Zn、Cu与Cd水平,以及B2型菌株检测比例均有上升,且各阶段大肠杆菌分离株系统进化分型主要为共生型。8批次较4批次同Eric-PCR分子分型菌株耐药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批次不同鸭舍间同Eric-PCR分子分型菌株耐受抗菌物图谱存在差异。本试验揭示发酵床重复饲养多批次肉鸭后,若不采取相应措施处置床体内抗菌药与饲料源重金属的持续累积,将适于细菌耐药性进化。3不同饲养模式鸭场环境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与分子分型比较新养鸭模式与传统依水圈养模式相比在饲养环境、设施与管理上存在一定差异,对重要致病菌耐药性进化与基因分型是否存在显着影响缺乏系统研究。本试验于2013年至2015年期间,分别选择特定试验条件下的肉鸭发酵床养殖场、蛋鸭笼养养殖场与肉鸭传统依水圈养养殖场进行比较试验,每饲养模式鸭场采样6批次,分别进行发酵床垫料、蛋笼污物、传统塑料与池塘水中的各型细菌数量检测,并尽量分离大量不同基因分型的大肠杆菌,将获得的大肠杆菌纯菌株进行8类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系统进化与Eric-PCR分子分型。蛋鸭笼养养殖场总菌数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高于其余鸭场。发酵床垫料、蛋鸭笼污物、传统垫料与池塘水分离大肠杆菌数分别为116,38,59与29株,其中发酵床源大肠杆菌耐受各类受试抗菌药的比例均为最高。各饲养模式鸭场环境大肠杆菌优势进化分型均为A型,并且耐受头孢噻呋,恩诺沙星与氧氟沙星的水平要高于其余各型;发酵床饲养模式鸭场环境B2型菌株分离率为12.9%,高于其余饲养模式鸭场。依水圈养模式鸭场垫料、池塘分别分离到与蛋鸭笼养养殖场同系统进化与Eric-PCR分型的大肠杆菌菌株,其中一对菌株耐药表型一致。本试验所有B2型菌株耐受四环素,其中8/15发酵床源菌株耐受恩诺沙星或氧氟沙星,4株其它饲养模式环境来源的B2菌株均为敏感。本试验肉鸭发酵床大肠杆菌菌群耐药性与致病性要强于其它养鸭模式。4不同饲养模式鸭场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PMQR基因检测及分析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饲养模式鸭场环境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特点及相互差异。选择肉鸭发酵床养殖场(87株)、蛋鸭笼养养殖场(10株)与肉鸭依水圈养养殖场(14株)已分离的氟喹诺酮耐受大肠杆菌菌株进行PMQR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cr、qepA和oqxAB)检测,并结合6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与系统发育分型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饲养模式鸭场氟喹诺酮耐受大肠杆菌菌株耐受氨苄西林、四环素、氟苯尼考水平极高(80-100%);肉鸭发酵床氟喹诺酮耐药菌株oqxAB、qnrS与aac(6’)lb基因检测率最高,肉鸭依水圈养养殖场qnrS与aac(6’)lb基因最为常见,而蛋鸭笼养养殖场仅发现qnrS基因;肉鸭发酵床养殖场、肉鸭依水圈养养殖场氟喹诺酮耐药菌株携带2种或2种以上PMQR基因比例分别为42.5%与28.6%;相比于其它系统发育分型,A型菌株检测PMQR基因种类(6种)与多PMQR基因组合方式均为最多(7种)。此外,qnr基因阳性菌株整体耐受恩诺沙星水平要低于qnr阴性菌株。本试验揭示了三类饲养模式鸭场氟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中qnr最为流行,其中肉鸭发酵床养殖场PMQR基因流行种类与携带多PMQR因子的菌株比例均为最高。

朱璐[5](2012)在《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模式的意愿研究 ——以中、东部地区六省肉鸭养殖户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饮食中肉类消费大幅提高,其中水禽类制品的消费量也不断增加。水禽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水禽产业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禽产业起步晚,相比其它产业,水禽产业生产方式仍然相当落后。国家水禽产业体系的建设为水禽健康养殖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水禽产业养殖模式存在各种问题。部分水禽养殖仍以家庭分散饲养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饲养条件简陋,防疫措施不全,滥用添加剂和兽药,畜禽粪便的肆意排放等现象普遍存在。养殖户的健康养殖观念淡薄,只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水禽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严重的阻碍了水禽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严峻的现实决定了水禽养殖模式的健康发展是迫切的和必要的。本文以养殖户为研究对象,在建设国家水禽产业体系的大背景下,综合运用畜牧学、经济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调查研究、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肉鸭养殖户的调查分析,探究不同的养殖模式下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水禽健康养殖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的因素,并针对具体的因素,提出促进水禽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探讨水禽健康养殖的理论基础。对水禽、养殖业、健康养殖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健康养殖的深刻内涵,在吸收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意愿的研究。(2)分析水禽养殖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从各省区资源环境、水禽养殖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对现有的几种养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各种养殖模式的优缺点,指出需要改进和继续保持的方面。(3)对所调研省区的养殖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分析养殖户的基本概况、养殖情况、参与健康养殖的相关情况。(4)对养殖绩效和养殖户参与健康养殖模式意愿进行定量分析。应用多元统计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养殖户的养殖绩效和养殖户参与健康养殖模式的意愿,并得出影响农户参与健康养殖模式的因素。作者认为水禽养殖模式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养殖设备、养殖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从技术条件上支持健康养殖的发展;而且需要政府的支持力量,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和水禽产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农民参与健康养殖的意愿。(5)基于前文对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模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意愿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水禽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体现在:第一,本文分析水禽养殖模式的现状,比较各种不同养殖模式,对健康养殖模式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填补了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模式意愿研究方面的空缺,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新意。第二,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和logistic测算方法,分析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

杨志鹏[6](2008)在《基于物质流方法的中国畜牧业氨排放估算及区域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大气中的氨对酸沉降、能见度、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等各个圈层的诸多问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据估算,全球大气中氨的排放量已经大大超过其去除量,人为源氨排放主要来自农业,而农业氨排放中贡献率最大的是畜牧业,由于畜牧业多分布在农村或城市近郊,畜牧业的氨排放以及其他农业污染源与城市中工业源、生活源排放的污染物共同作用,会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所以研究畜牧业的氨排放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物质流方法为指导,从分析氮元素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转化迁移过程入手,根据我国家畜粪便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和植物营养学等相关研究的大量基础数据,核定了符合我国畜牧生产实践的畜禽氮排泄量;然后利用粪、尿进入粪肥管理过程(圈养、放牧、储存、还田四个阶段)后的不同氮挥发率,修正了畜禽的氨排放因子(以NH3-N计);以畜牧和农村统计数据作为活动水平的输入参数,编制了2005年全国、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不同空间精度的氨排放清单,并估算了19982006年中国畜牧业氨排放变化情况。2005年中国畜牧业氨排放量为820.40万吨NH3-N,主要动物的贡献率为:黄牛25.6%,肉猪19%,山羊9.9%,绵羊8.9%,蛋鸡8%,主要排放源的地区构成与畜禽的产业带分布高度吻合。河南省的排放贡献率最大,占9.73%,其次是山东、河北、四川等省。单位国土面积的氨排放密度为0.855t NH3-N /km2,其中天津市的排放密度最大,达5.308 t NH3-N /km2,其次是山东、河南、河北、上海、北京等省市,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19982006年中国畜牧业氨排放的平均增长率为3.41%,并且在20002005年增加比较明显,主要排放源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黄牛、肉猪、蛋鸡、山羊、绵羊。各种畜禽的贡献率年际变化主要与畜牧业结构调整政策实施有关。广东省畜牧业氨排放清单中根据畜牧实践调整了活动水平划分,2005年广东氨排放量为23.60万吨NH3-N,按同一口径计算,占全国的2.38%。排放量空间分布体现出“西多东少、山多海少”的趋势。茂名、湛江、肇庆是全省排放量最大的城市,共占全省排放总量的34%。全省氨平均排放密度1.32 t NH3-N /km2,空间分布主要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趋势。排放密度最大的城市是佛山,3.21t NH3-N/km2。生猪是广东省饲养规模最大的牲畜,其排放贡献率达38.97%;黄牛、肉鸡的排放也占比例较大,分别占15.17%、14.16%。各种主要排放畜禽的养殖地区也集中在粤西,尤其是茂名、湛江。2005年珠三角地区畜牧业的氨排放量为7.13万吨NH3-N,占广东省当年氨排放量的30.2%,占全国氨排放的0.86%。东莞的氨排放量最大,达0.61万吨NH3-N,其次是四会、高要。珠三角地区氨排放密度为1.71t NH3-N/km2,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排放密度。排放密度明显呈现出“西高东低”,且向西北方向加强的分布。惠城区的氨排放密度高居珠三角第一,达9.73t NH3-N/km2,其次为鼎湖区、端州区。按珠三角地区的三个层级划分,“内缘”地带除东莞外其他行政区的氨负荷较小,第二层级排放比较集中,“外缘”地带的氨负荷有加强趋势。肉猪、肉鸡、鹅三种畜禽的氨排放占据了珠三角总排放量的73.2%。与同类经济区相比,珠三角的氨排放密度与台湾水平相当,高于长三角,而低于京津冀;珠三角两个核心城市中,广州的氨排放密度低于除重庆外的所有直辖市,而深圳低于所有直辖市。结合粪肥管理不同阶段的排放因子贡献率,本研究提出了养殖场(户)尺度氨减排的具体措施建议;根据对全国、广东省、珠三角清单中的区域比较和排放源比较,提出了政策层面的减排建议。

马得[7](2005)在《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孟宪生[8](2004)在《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陈银钦,耿耿[9](2003)在《冬季圈养肉鸭强化育肥新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陈银钦[10](2002)在《冬季圈养鸭强化育肥新技术》文中提出 寒冬季节饲养商品肉鸭,如果要饲养时间短、见效快、投资少、效益高,就必须实行科学饲养,改善圈养强化育肥技术。现将有关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种鸭种蛋的选择 寒冬季节饲养商品肉鸭,可供选用的品种有樱桃谷鸭、狄高鸭、瘤头鸭、北京鸭、天津杂交鸭、本地杂交鸭等。这些品种都具有耐寒性强、生长快的良好特性,适于严冬季节饲养。种蛋要选用80~100g的

二、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放牧与舍饲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我国肉牛饲养现状分析
        1.1 肉牛生产概况及饲养方式分析
        1.1.1 肉牛品种与分布
        1.1.2 牛肉产品市场需求变化
        1.1.3 饲养方式分析
        1.2 牧区与农区肉牛饲养特点分析
        1.2.1 牧区
        1.2.2 农区
    第2章 肉牛代谢研究进展
        2.1 肉牛营养物质代谢及常见代谢病
        2.1.1 肉牛营养物质代谢
        2.1.1.1 糖代谢
        2.1.1.2 蛋白质代谢
        2.1.1.3 脂代谢
        2.1.1.4 矿物质代谢
        2.1.2 肉牛常见营养代谢病
        2.1.2.1 脂肪肝(fatty liver)
        2.1.2.2 蹄叶炎(laminitis)
        2.1.2.3 尿结石(urinary calculus)
        2.1.2.4 瘤胃酸中毒(rumen acidosis)
        2.1.2.5 瘤胃碱中毒(rumen alkalosis)
        2.2 血液和尿液代谢监测指标
        2.2.1 血液监测指标
        2.2.1.1 血液代谢指标
        2.2.1.2 血液酶指标
        2.2.1.3 血液激素指标
        2.2.1.4 血液免疫学指标
        2.2.2 尿液监测指标
    第3章 肉牛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因素
        3.1 生产性能评定指标及影响因素
        3.1.1 生长发育性能
        3.1.2 育肥性能
        3.1.3 胴体性能
        3.2 牛肉品质评定指标及影响因素
        3.2.1 肉色
        3.2.2 大理石花纹
        3.2.3 系水力
        3.2.4 嫩度
        3.2.5 营养成分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肉牛不同饲养方式差异研究
        1.1 材料
        1.1.1 研究区域
        1.1.2 仪器设备及材料
        1.1.3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1.2.1.1 饲草采集
        1.2.1.2 水采集
        1.2.2 饲草营养成分检测
        1.2.2.1 水分
        1.2.2.2 总能
        1.2.2.3 粗蛋白
        1.2.2.4 粗灰分
        1.2.2.5 粗脂肪
        1.2.2.6 粗纤维
        1.2.2.7 氨基酸
        1.2.2.8 脂肪酸
        1.2.2.9 矿物质
        1.2.2.10 维生素
        1.2.3 水质检测
        1.2.3.1 臭和味
        1.2.3.2 肉眼可见物
        1.2.3.3 pH值
        1.2.3.4 浑浊度
        1.2.3.5 色度
        1.2.3.6 菌落总数
        1.2.4 饲养管理福利检测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1.3 结果
        1.3.1 饲草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1.3.1.1 饲草常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1.3.1.2 饲草脂肪酸含量检测结果
        1.3.1.3 饲草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
        1.3.1.4 饲草维生素含量检测结果
        1.3.1.5 饲草矿物质含量检测结果
        1.3.2 水质检测结果
        1.3.3 饲养管理福利检测结果
        1.4 讨论
        1.4.1 不同饲养方式饲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1.4.2 不同饲养方式水质对比分析
        1.4.3 不同饲养方式肉牛饲养管理福利对比分析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饲养方式对肉牛代谢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
        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1.4 仪器设备及材料
        2.1.5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样本的采集
        2.2.2 样本的检测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
        2.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酶类指标的影响
        2.3.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2.3.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代谢指标的影响
        2.3.4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3.5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尿液指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酶类指标的影响
        2.4.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2.4.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代谢指标的影响
        2.4.4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4.5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尿液指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饲养方式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
        3.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3.1.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3.2 方法
        3.2.1 育肥性能指标的测定
        3.2.2 生长发育性能指标的测定
        3.2.3 胴体性能指标的测定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育肥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
        3.3.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胴体性能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育肥性能的影响
        3.4.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
        3.4.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胴体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饲养方式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
        4.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4.1.2 仪器设备及材料
        4.1.3 主要试剂
        4.2 方法
        4.2.1 样品的采集
        4.2.2 肌肉颜色的测定
        4.2.3 蒸煮损失的测定
        4.2.4 熟肉率的测定
        4.2.5 大理石花纹的测定
        4.2.6 肌纤维的测定
        4.2.6.1 HE染色
        4.2.6.2 MASSON三色染色
        4.2.7 牛肉营养组分的检测
        4.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
        4.3.1 不同饲养方式对牛肉常规品质的影响
        4.3.2 不同饲养方式对牛肉营养组分的影响
        4.4 讨论
        4.4.1 不同饲养方式对牛肉常规品质的影响
        4.4.2 不同饲养方式对牛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发表论文
    申请专利
致谢

(2)立体多层笼养肉鸭舍夏冬季环境参数与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立体多层笼养肉鸭模式
    1.2 家禽生产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影响
        1.2.1 空气粉尘对禽类的影响
        1.2.2 空气气载菌对禽类的影响
        1.2.3 氨气对禽类的影响
        1.2.4 CO_2对禽类的影响
        1.2.5 水汽对禽类的影响
        1.2.6 温度对禽类的影响
        1.2.7 风速对禽类的影响
        1.2.8 季节对禽类的影响
第二部分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技术路线
        2.2.1 舍内空气粉尘测定
        2.2.2 舍内空气细菌测定
        2.2.3 舍内NH_3、CO_2和水汽测定
        2.2.4 舍内温度测定
        2.2.5 舍内风速测定
        2.2.6 生产性能数据统计分析
    2.3 舍内监测点分布
    2.4 数据处理
第三部分 试验结果和分析
    3.1 不同季节鸭舍内空气粉尘浓度比较
        3.1.1 不同季节鸭舍内PM_(2.5)含量在不同位置的比较
        3.1.2 不同季节鸭舍内PM_(10)含量在不同位置的比较
        3.1.3 不同季节鸭舍内总粉尘含量在不同位置的比较
    3.2 不同季节鸭舍内细菌含量比较
        3.2.1 不同季节鸭舍内总细菌含量在不同位置的比较
        3.2.2 不同季节鸭舍内大肠杆菌含量在不同位置的比较
        3.2.3 不同季节鸭舍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在不同位置的比较
        3.2.4 不同季节鸭舍内沙门氏菌含量在不同位置的比较
    3.3 不同季节鸭舍内NH_3浓度比较
    3.4 不同季节鸭舍内CO_2浓度比较
    3.5 不同季节鸭舍内水汽浓度比较
    3.6 不同季节鸭舍内温度比较
    3.7 舍内风速
        3.7.1 夏季舍内风速变化
        3.7.2 冬季舍内风速变化
    3.8 相关性分析
    3.9 夏、冬季肉鸭生产性能和效益比较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存在问题
    4.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畜禽粪污污染的危害
        1.1.1 畜禽粪污污染现状
        1.1.2 畜禽粪污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1.1.3 粪污污染对养殖环境及动物机体免疫力的危害
    1.2 畜禽粪污常规处理方法
        1.2.1 能源化处理
        1.2.2 制作有机肥
        1.2.3 制成非常规饲料
        1.2.4 蚯蚓养殖综合利用
    1.3 发酵床养鸭模式简介
        1.3.1 发酵床养殖模式概念
        1.3.2 发酵床制作
        1.3.3 微生态制剂
        1.3.4 发酵床养殖模式技术优势
        1.3.5 发酵床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1.4 发酵床肉鸭养殖技术要点
        1.4.1 场址选择
        1.4.2 肉鸭圈舍建造
        1.4.3 防潮防水
        1.4.4 发酵床制作
        1.4.5 发酵床的维护
        1.4.6 育雏期管理
        1.4.7 育肥过渡期饲养管理要点
        1.4.8 育肥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4.9 注意事项
        1.4.10 免疫工作
    1.5 本研究意义及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关键问题、创新点以及有待改进之处
        1.5.1 研究意义及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1.5.4 有待改进之处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饲养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检测指标
        2.4.1 鸭舍环境的测定方法
        2.4.2 生长性能测定方法
        2.4.3 免疫性能的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发酵床养殖对圈舍环境的影响
        3.1.1 发酵床养殖对温度的影响
        3.1.2 发酵床养鸭对氨气浓度的影响
        3.1.3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3.2 发酵床养殖对肉鸭免疫性能的影响
        3.2.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浓度的测定
        3.2.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的测定
    3.3 发酵床养殖对肉鸭成活率、出栏体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
4 讨论
    4.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4.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性能的影响
        4.2.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浓度
        4.2.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4.3 发酵床养殖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作者简历

(4)不同饲养模式对鸭生产性能及环境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国养鸭产业发展现状
        1 中国鸭产业生产与消费概况
        2 传统养鸭模式存在问题
        3 新养鸭模式发展概况
        3.1 发酵床养鸭模式
        3.2 蛋鸭笼养模式
        4 不同饲养方式对养禽业的影响
        5 不同饲养密度对养禽业的影响
    第二章 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流行
        1 抗生素与耐药性
        1.1 抗生素起源、作用原理与应用
        1.2 耐药基因的起源与进化
        2 耐药细菌流行与抗生素研究困境
        2.1 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2.2 禽大肠杆菌危害与耐药现状
        2.3 抗生素研究现状
    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进化研究进展
        1 细菌耐药性形成诱导因素
        1.1 抗生素的直接诱导
        1.2 抗生素与重金属的共选择
        1.3 重金属在饲料中应用
        2 细菌耐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2.1 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
        2.2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
        3 细菌耐药性形成环境因素
    第四章 畜牧业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1 畜牧业细菌耐药性传播方式
        2 畜牧业副产物与细菌耐药性传播
        3 畜牧业副产物处理现状与困境
    第五章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本研究的必要性
        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部分
    第一章 发酵床饲养对肉鸭、蛋鸭生产性能影响与环境经济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肉鸭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2 蛋鸭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季节发酵床养殖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发酵床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2.3 不同饲养模式对蛋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2.4 不同饲养模式对蛋鸭蛋品质性状的影响
        2.5 不同饲养模式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2.6 发酵床养鸭经济与生态效益
        3 讨论
        3.1 不同季节条件下发酵床养殖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发酵床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发酵床对苏邮1号蛋鸭产蛋率日龄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发酵床对苏邮1号蛋鸭鲜蛋与咸蛋品质的影响
        3.5 不同饲养模式对苏邮1号蛋鸭肉质性状的影响
        3.6 发酵床养鸭经济与生态效益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菌药、重金属累积对肉鸭发酵床内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1.2 材料
        1.3 发酵床抗菌药与金属含量测定
        1.4 发酵床源细菌抗菌药敏感性检测
        1.5 微量元素敏感性检测
        1.6 系统进化分析和Eric-PCR分型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抗菌药的使用与发酵床内抗菌物质累积特性
        2.2 发酵床耐药细菌数量的变化
        2.3 不同饲养阶段发酵床源大肠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变化
        2.4 发酵床使用过程中大肠杆菌金属敏感性的变化
        2.5 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型
        2.6 大肠杆菌Eric-PCR分型
        3 讨论
        3.1 发酵床内饲用抗菌药与重金属累积特性
        3.2 发酵床内耐药细菌数量
        3.3 发酵床源大肠杆菌抗菌物质耐受水平
        3.4 发酵床源大肠杆菌分子分型与耐药表型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饲养模式鸭场环境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与分子分型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1.2 材料
        1.3 细菌计数与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1.4 抗菌药敏感性检测
        1.5 系统进化分析和Eric-PCR分型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各饲养模式鸭场环境细菌数的变化
        2.2 各饲养模式鸭场源大肠杆菌抗菌药敏感性
        2.3 各饲养模式鸭场源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型
        2.4 各饲养模式鸭场源大肠杆菌Eric-PCR分型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饲养模式鸭场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PMQR基因检测及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1.2 材料
        1.3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抗菌药敏感性检测
        1.4 PMQR检测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饲养模式鸭场氟喹诺酮耐受大肠杆菌抗菌药敏感性
        2.2 不同饲养模式鸭场大肠杆菌PMQR检测结果
        2.3 不同饲养模式鸭场大肠杆菌携带多个PMQR检测结果
        2.4 不同系统发育分型大肠杆菌PMQR检测结果
        2.5 大肠杆菌PMQR与恩诺沙星MIC值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体讨论与全文结论
        1 养鸭模式发展
        1.1 传统养鸭模式
        1.2 新养鸭模式
        2 新养鸭模式研究与运用现状
        2.1 发酵床旱养对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2.2 发酵床旱养对蛋鸭产蛋性能与蛋肉品质影响
        2.3 不同养鸭模式环境细菌耐药性研究
        2.4 不同养鸭模式经济与生态效益比较分析
        3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模式的意愿研究 ——以中、东部地区六省肉鸭养殖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关于健康养殖的研究综述
        1.3.2 关于养殖模式的研究综述
        1.3.3 关于农户参与意愿的研究综述
        1.3.4 相关文献的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健康养殖模式的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水禽与肉鸭、蛋鸭、鹅
        2.1.2 养殖业和健康养殖
    2.2 水禽健康养殖的经济学分析
        2.2.1 “理性生态经济人”的假设
        2.2.2 水禽健康养殖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环境极限曲线
    2.3 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2.3.3 农户行为理论
3 水禽养殖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3.1 水禽养殖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 湖北省水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2 河北省水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3 安徽省水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4 浙江省水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5 江苏省水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6 山东省水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7 小结
    3.2 我国现代水禽养殖基本模式
        3.2.1 地面平养模式的概况
        3.2.2 网上平养模式的概况
        3.2.3 生物发酵床模式的概况
        3.2.4 稻鸭共作模式的概况
        3.2.5 季节性“稻田赶鸭”模式的概况
        3.2.6 鱼鸭混养模式的概况
        3.2.7 生态循环模式的概况
        3.2.8 小结
4 养殖户养殖情况及参与健康养殖模式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1 数据说明
    4.2 肉鸭养殖户基本情况
        4.2.1 肉鸭养殖户的基本概况
        4.2.2 养殖户家庭及养殖总体情况
        4.2.3 养殖户具体养殖模式的采用情况
        4.2.4 养殖外部环境情况
    4.3 影响养殖户参与健康养殖模式意愿因素的选取
        4.3.1 养殖户个人因素
        4.3.2 养殖户生产情况对采用健康养殖模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养殖户参与意愿的实证分析
    5.1 养殖绩效的实证研究
        5.1.1 实证研究模型选择
        5.1.2 变量定义与假设
        5.1.3 实证结果分析
    5.2 养殖户参与健康养殖模式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1 实证模型选择
        5.2.2 变量定义与假设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促进水禽健康养殖模式发展与完善
        6.2.2 激励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模式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6)基于物质流方法的中国畜牧业氨排放估算及区域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氨排放的研究意义
        1.1.2 中国畜牧业氨排放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农村现场监测情况
第二章 畜牧业氨排放清单模型
    2.1 畜牧业中氨的来源
        2.1.1 氨的产生过程
        2.1.2 氨排放的影响因素
    2.2 现有模型综述
        2.2.1 阶段排放模型
        2.2.2 物质流模型
    2.3 本研究的清单编制方法
    2.4 清单输入参数——活动水平
        2.4.1 划分原则
        2.4.2 本研究中的活动水平划分
        2.4.3 活动水平参数的确定
    2.5 清单输入参数——排放因子
        2.5.1 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
        2.5.2 排放因子中相关参数的确定
        2.5.3 排放因子的修正结果
    2.6 不确定性分析
第三章 中国畜牧业氨排放清单
    3.1 中国畜牧业概况
        3.1.1 中国畜牧业区域基本分布
        3.1.2 畜禽品种区域化布局
        3.1.3 2005年中国畜牧业生产情况
    3.2 2005年清单输入参数
        3.2.1 部分活动水平的估算
        3.2.2 排放因子
    3.3 清单结果
        3.3.1 排放量空间分布
        3.3.2 排放密度空间分布
        3.3.3 各地区的畜禽构成与各排放源的地区构成
        3.3.4 主要畜牧区的排放情况
    3.4 1998~2006年中国畜牧业氨排放变化趋势
        3.4.1 输入参数
        3.4.2 1998~2006年畜牧业的氨排放
        3.4.3 与现有研究的比较
        3.4.4 氨排放历史趋势与畜牧业结构调整
        3.4.5 畜牧业氨排放对二氧化硫排放的中和潜力估算
第四章 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畜牧业氨排放清单
    4.1 2005年广东省清单
        4.1.1 广东畜牧业概况
        4.1.2 输入参数
        4.1.3 清单结果
    4.2 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清单
        4.2.1 珠江三角洲地区概况
        4.2.2 输入参数
        4.2.3 清单结果
        4.2.4 主要经济区比较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 氨排放的微观控制
        5.1.1 饲料管理
        5.1.2 粪肥管理
    5.2 畜牧业氨排放的宏观管理
        5.2.1 重点控制地区和畜禽种类
        5.2.2 结合氨负荷分布,修订畜牧业发展规划
        5.2.3 推进相关研究,完善控制政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鸭种蛋的选择
2 场地的选择
3 冬养必备设施
    3.1 育雏栏
    3.2 育肥栏
    3.3 保温设施
4 冬季的饲养管理
    4.1 培育雏鸭
    4.2 育肥中期肉鸭喂到3~4周龄时称为中鸭。
    4.3 快速育肥的方法
5 做好病害防治

(8)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种鸭种蛋的选择
(二)场地的选择
(三)冬养必备设施
(四)冬季的饲养管理
    1. 培育雏鸭。
    2. 育肥中期。
    3. 快速育肥的方法。
(五)做好病害防治

四、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放牧与舍饲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D]. 王敏. 吉林大学, 2020(08)
  • [2]立体多层笼养肉鸭舍夏冬季环境参数与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D]. 李明阳.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D]. 杨霞.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4]不同饲养模式对鸭生产性能及环境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D]. 林勇.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5]养殖户参与水禽健康养殖模式的意愿研究 ——以中、东部地区六省肉鸭养殖户为例[D]. 朱璐.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2)
  • [6]基于物质流方法的中国畜牧业氨排放估算及区域比较研究[D]. 杨志鹏. 北京大学, 2008(08)
  • [7]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J]. 马得. 河南畜牧兽医, 2005(04)
  • [8]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J]. 孟宪生. 农村养殖技术, 2004(01)
  • [9]冬季圈养肉鸭强化育肥新技术[J]. 陈银钦,耿耿. 江西饲料, 2003(06)
  • [10]冬季圈养鸭强化育肥新技术[J]. 陈银钦.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2(09)

标签:;  ;  ;  ;  ;  

冬季圈养肉鸭快速育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