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弥散功能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弥散功能分析

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弥散功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魏新彦,闫业军[1](2021)在《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洋县中医医院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试验组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aO2、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VC、FEV1/FVC、FEV1%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徐春艳[2](2021)在《定量CT术后肺功能预测值评估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定量CT(QCT)测定功能性肺容积(FLV)并预测术后肺功能,探讨定量CT术后肺功能预测值评估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且术前具有胸部CT薄层图像及肺功能检查(PFT)结果的患者151例,根据有、无术后肺部并发症分为有PPC组、无PPC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指数等)、术前PFT指标,包括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采用定量CT测定术前全肺功能性肺容积(TFLV)、拟切除肺叶功能性肺容积(RFLV)及残余肺功能性肺容积,分别通过QCT法、解剖分段法计算术后肺功能指标预测值。对临床资料、术前PFT指标、术前QCT功能性肺容积(FLV)指标及QCT法、解剖分段法的术后肺功能预测指标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其中有意义的变量及指标为自变量,以有无术后肺部并发症为因变量,分别对QCT法、解剖分段法的术后肺功能预测指标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对QCT法和解剖分段法的术后肺功能预测指标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方法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效能。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有PPC组42例,无PPC组109例。(2)临床资料:有PPC组年龄高于无P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PPC组间性别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PPC组男性多于女性;有PPC组吸烟指数高于无P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PPC组间合并症、治疗组及疾病类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PFT指标:有PPC组TLC大于无P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QCT功能性肺容积指标:有PPC组残余肺功能性肺容积小于无P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QCT全肺功能性肺容积与肺功能指标FVC、TLC、FEV1、DLCO、RV均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FVC、TLC、FEV1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0.47、0.46;有PPC组残余肺功能性肺容积小于无P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肺功能指标预测值:有PPC组QCT法术后肺功能指标预测值FEV1、FEV1%pred小于无P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PPC组解剖分段法术后肺功能指标预测值FEV1、FEV1%pred小于无P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logistics回归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吸烟指数、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下,QCT法的术后肺功能预测值FEV1、FEV1%pred及解剖分段法的术后肺功能指标预测值FEV1%pred是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因素(P<0.05)。(7)ROC曲线分析:QCT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解剖分段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法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能优于解剖分段法。结论:(1)年龄、性别、吸烟指数、术前肺功能指标(TLC)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2)QCT残余肺功能性肺容积及术后肺功能预测值可作为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指标。

钟旭[3](2021)在《成人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测的临床鉴别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肺功能指标,为成人哮喘与慢阻肺的早期鉴别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于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规范行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检查,并记录检查者一般情况(姓名(Name)、性别(Sex)、年龄(Age)、体表面积(BSA)、血红蛋白(HGB)、体质指数(BMI)等);血液学指标;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实测、FEV1实%预;弥散功能指标:TLCO、TLCO/VA等。结果:1、在48例哮喘患者中,女性28例,占58.3%,男性20例,占41.7%,其中年龄最小的49岁,最大的83岁;40例慢阻肺患者中,男性25例,占62.5%,女性15例,占37.5%,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最大的74岁。两组患者中,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及血红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9,Z=-1.825,Z=-0.134,t=-0.954,t=-0.122,P>0.05)。2、在两组患者中,哮喘胸部CT影像主要表现为慢性病灶、气管壁增厚的为20例(占41.7%),慢阻肺影像慢支肺气肿、慢性炎症为表现有27例(67.5%)。临床表现上,以胸闷、咳嗽气喘为主要表现的哮喘患者有33人(68.8%),以干咳为主有10人(20.8%);慢阻肺以反复咳嗽、咳痰者有24人(60%),16人(40%)表现为胸闷咳嗽为主。3、Fe NO指标共收集42份,哮喘患者28人(66.7%),慢阻肺14人(33.3%),两者在气道炎症分类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1,P>0.05);在血液学指标中,统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分析比较后提示在两种疾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95,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两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7,P>0.05)。4、肺用力依赖性肺功能检查指标中,用力呼气容量PEF75%、50%慢阻肺患者低于哮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t=2.924,P<0.05)。5、在肺弥散功能检测指标中,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哮喘组均低于慢阻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3,t=3.225,P<0.05);同样在哮喘患者中,其比弥散量(KCO)、占预计值%显着低于慢阻肺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1,t=-5.932,P<0.001);而在慢阻肺GOLD分级组间比较肺弥散功能无统计学意义(t=0.287,t=-0.99,P>0.05)。结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测定对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可结合患者吸烟史、胸部CT影像、肺弥散功能、呼气流速等指标鉴别诊断成人哮喘和慢阻肺疾病。

王明哲[4](2021)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疗效欠佳。目前对于COPD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需要终身控制疾病的发展。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纲,可以通过“扶正”、“固卫”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从而更好的预防和控制COPD的发生与发展。“固本止咳中药”源于国医大师、中医内科呼吸病专家晁恩祥教授多年诊治COPD的临床经验。晁恩祥教授十分重视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病和病情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出“扶正固卫”理论,因而以经典方剂“玉屏风散”为基础,加减化裁创制固本止咳中药。前期临床研究表明,固本止咳中药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并可通过调控T细胞亚群发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大量的前期动物实验表明,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肺功能情况、呼吸道病理损伤及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并降低肺组织αβT细胞/γδT细胞比例、增加肺组织中KGF,KGFR蛋白和基因表达含量等。因此,进一步开展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模型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损伤修复是在各类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协调有序过程,分为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基质沉积及组织重塑四个时期。呼吸道损伤修复是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贯穿了慢阻肺疾病的全程。本研究从呼吸道的黏膜炎症损伤修复、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及异常的呼吸道损伤修复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固本止咳中药对于COPD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从而更好的阐释中医“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的理论。方法:本研究将100只健康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n=30)、模型COPD组(n=35)和固本止咳中药组(n=35)。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被制成COPD模型。本研究采用被动吸烟加鼻腔滴入LPS的方法进行COPD小鼠造模。治疗组于第61天开始予固本止咳中药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使用蒸馏水以同样方法灌胃,共28天。第一部分:体重监测和肺功能检测明确COPD模型小鼠的模型制备情况和固本止咳中药的药效。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的呼吸道黏膜炎性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研究方面,本研究首先通过抗体芯片法对小鼠呼吸道40种炎性因子进行系统检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抗体芯片结果中COPD组明显变化和固本止咳中药组发挥明显调控作用的炎性因子进行验证。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的调控以及对异常的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方面,本研究通过病理学评判、免疫组化法和透射电镜进行检测,以判断香烟烟雾暴露+LPS滴鼻对小鼠呼吸道结构、肺泡结构、细胞外基质和Ⅱ型上皮细胞的结构损伤情况以及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对相应结构损伤修复及异常的损伤修复的调控情况。第二部分:基于质谱技术,对固本止咳中药的成分分析研究,从固本止咳中药的化学成分入手,探讨其发挥损伤修复作用机制的原理。此外,本研究对各组小鼠肺组织进行label-free蛋白组学检测,明确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模型小鼠的靶点及通路。阐释其对于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控的机制。第三部分:基于western-blot和RT-qPCR技术,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结果富集出现的JAK-STAT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研究,对通路中JAK1,p-JAK1,STAT3,p-STAT3和SOCS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JAK1 mRNA,JAK2mRNA,JAK3mRNA,STAT1 mRNA,STAT3 mRNA,SOCS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体重监测: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2)肺功能检测:COPD 组较空白组 FEV 0.05,FEV0.1,FEV0.2,PEF,Crs,Cst均明显下降(P<0.01);Rrs,Ers,Rn均明显升高(P<0.01);G,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COPD组FEV0.05,FEV0.1,FEV0.2,Crs均明显升高(P<0.05);Rrs,Ers,Rn均明显下降(P<0.05);PEF,G,H,Cs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理形态学:HE染色结果表明,COPD组小鼠病理形态符合COPD的特征,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50-100μm直径气道、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病理形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OPD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出现空泡化,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部分板层小体出现空泡化,线粒体肿胀,但程度与COPD组相比明显减轻。4)抗体芯片检测:在40个炎性因子中,COPD组与空白组相比,共有8个显着升高的炎性因子,分别为 IL-6,GM-CSF,TNF-α,IFN-γ,IL-1β,IL-3,IL-17 和 IL-12p70(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与COPD组相比,共有7个显着降低的因子,分别为IL-6,GM-CSF,TNF-α,IFN-γ,IL-1β,IL-3 和 TCA-3(P<0.05)。5)免疫组化检测:与空白组相比,COPD组IL-6,GM-CSF,TNF-α,IFN-γ,α-SMA,MMP-9,TIMP-1,MMP-9/TIMP-1,HIF-1α 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 COPD 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 IL-6,GM-CSF,TNF-α,IFN-γ,α-SMA,MMP-9,TIMP-1,MMP-9/TIMP-1,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空白组和COPD组,固本止咳中药组与COPD组之间Collegen 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中药成分分析:共鉴定出固本止咳中药的41个成分,其中的多种成分被证明可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气道重塑等参与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7)label-free蛋白组学检测:在COPD组和空白组之间共发现287个差异蛋白,固本止咳中药组和COPD组之间共发现184个差异蛋白。通过对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和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中性粒细胞脱颗粒、补体通路、细胞外基质、JAK-STAT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以及多个参与COP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从整体上参与COPD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8)JAK-STAT信号通路的实验:本研究通过RT-PCR法对各组小鼠肺组织JAK1,JAK2,JAK3,STAT1,STAT3和SOCS3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JAK1 mRNA,JAK2 mRNA,JAK3 mRNA,STAT3 mRNA 和 SOCS3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STAT1 mRNA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OPD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组织中JAK1 mRNA,STAT3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 SOCS3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JAK2mRNA,JAK3 mRNA,STAT1 mRNA与COPD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采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小鼠肺组织JAK1,p-JAK1,STAT3,p-STAT3,SOCS3进行测定。与空白组相比,COPD 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p-JAK1,p-STAT3,p-JAK1/JAK1,p-STAT3/STAT3 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SOCS3与空白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OPD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组织中p-JAK1,p-STAT3,p-STAT3/STAT3明显降低(P<0.05),SOCS3 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P-JAK1/JAK1 与 COPD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减少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发挥调控呼吸道黏膜炎症损伤修复的作用;并通过改善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结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损伤,发挥调控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和减少异常的呼吸道损伤修复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的理论。2)固本止咳中药在COPD损伤修复机制的整体调控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3)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下调JAK1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上调SOCS3的表达从而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是固本止咳中药基于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理论调控呼吸道损伤修复在机制上的具体体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5](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梁剑晨[6](2021)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评价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等效性,为今后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亳州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界首市中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且明确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例100例(包含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三种证型),随机分为颗粒剂组50例,饮片组50例,颗粒剂组和饮片组在西医治疗常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CA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指标(hs-CRP、SAA),其中60例患者(颗粒剂组30例,饮片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2.动物实验研究: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颗粒剂组、饮片组,每组8只。除了正常组正常饲养,其他各组均采用气管内滴入LPS加烟熏法构建COPD大鼠模型。造模第15天开始灌胃,按照成人体重70kg,人和大鼠间的换算系数6.3计算给药剂量,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ml/kg/d灌胃;颗粒剂组给予六味补气颗粒剂0.5g/kg/d灌胃,饮片组给予六味补气汤剂0.5g/kg/d灌胃,连续灌胃14天。结果:1.临床研究:纳入患者100例,脱落4例,有效病例总计96例,其中颗粒剂组46例,饮片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程、中医证型分布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CAT评分均有好转,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两组CAT评分指标改善程度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好转,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指标好转程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SA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hs-CRP、SAA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s-CRP及SAA水平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0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肺功能检测(颗粒剂组30例,饮片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L)、FVC(L)、FEV1/FV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FEV1(L)、FVC(L)、FEV1/FVC(%)均有上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FEV1(L)、FVC(L)、FEV1/FV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动物实验研究:造模周期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与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肺脏病理状态、肺功能、一般生理状态均具有显着差异,提示造模成功。给予灌胃治疗后,正常组大鼠肺组织管壁及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和肺泡结构完整,肺泡腔内无渗出物,肺泡间隔无破坏。COPD模型组大鼠气管粘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可见大量炎细胞渗出及纤维化,肺泡间隔断裂扩张、融合、呈肺大疱型肺气肿。颗粒剂组和饮片组大鼠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少量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轻度破坏;模型组大鼠FEV0.3、FVC、FEV0.3/FVC水平显着下降(P<0.01),使用中药颗粒剂和饮片干预后,大鼠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两组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IL-23及TNF-α水平显着上升(P<0.01),IL-4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颗粒剂组和饮片组IFN-γ、IL-23、TNF-α显着下降(P<0.01),IL-4显着上升(P<0.01);颗粒剂组和饮片组各指标水平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均可缓解COPD患者症状体征,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两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2、在COPD模型大鼠的应用中,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均能减轻气道损伤,改善肺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及Th17/Treg平衡有关。3、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效果相当,鉴于中药配方颗粒服用及携带更加便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张小玲[7](2020)在《以FVC定义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反复发作的咳喘、憋气等为特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能遏制病情的进展,患者最终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而威胁生命。由于大气污染、人群吸烟率居高不下及人口年龄老化加重等问题的影响,近年来COPD的患病率明显上升。2012年王辰院士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为13.7%,较10年之前上升了 67%,COPD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病。各大COPD诊治指南中明确推荐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70%作为诊断标准,即COPD的确诊必须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既往认为支气管舒张阳性是哮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符合支气管舒张阳性标准的COPD患者也不在少数,有研究指出,即使在严格排除了有哮喘病史的COPD患者中,其舒张阳性率也与哮喘相当,甚至在某些判断标准下还高于哮喘。尽管肺功能检查指南中明确指出“FEV 1和(或)用力肺活量(FVC)用药后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则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但目前临床上仍主要以扩张支气管后FEV1的改变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判断标准。然而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除FEV1得到改善外,FVC也可有明显的改变。在一些严重程度较高的COPD患者中,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VC的变化常常比FEV1更加明显。目前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这种FEV1与FVC改变的特点及其差别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在评价COPD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时,更多的是仅关注FEV1的变化,而忽视FVC的改变。COPD患者由于气道阻塞,气体陷闭,肺通气功能检查除常见的FEV1、FEV1/FVC下降外,FVC降低也是常见的表现之一。肺通气功能检查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受试者是否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如果有肺通气功能障碍,是何种类型的障碍?限制性、阻塞性抑或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FVC降低,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VC升至正常范围(我们称之为假性FVC受限)。说明这部分患者并不存在限制性肺病变,其肺活量降低可能是由于气体陷闭,残气容积增大所致,从而在肺功能学上可以诊断为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排除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过程中当遇到肺活量降低时,传统上是通过肺总量(TLC)测定来鉴别这种降低是由阻塞性肺病变抑或限制性肺病变引起。然而肺容量检查(如体积描记法、氮冲洗法等)通常需要单独的测试和设备,检查过程耗时耗力,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若能通过这种简单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帮助医师和患者做出正确的肺功能诊断,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节约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没有体描箱等大型肺功能检测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简单、经济、安全、方便的方法给患者做出正确的肺功能诊断,协助临床医师的诊治。目前,关于支气管舒张试验在COPD患者肺功能学上的这种鉴别诊断作用的研究尚少。我国肺功能检查指南中指出,FVC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LLN)则为异常,但由于根据预计值方程计算LLN的方法较为繁琐,临床上为了方便,FVC直接以预计值的80%为LLN。与气流受限一样,肺的过度充气也是COPD患者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两者互为因果,共同作用导致COP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下降。此外,研究表明肺过度充气还可用于评价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预测患者急性加重的概率和死亡的风险,评估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等,可见肺的过度充气对COPD患者有重要的意义。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病学会(ATS/ERS)肺功能检查标准中指出,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残总比(RV/TLC)超过正常值上限提示患者存在肺过度充气,并可反映其严重程度。由于正常值上限计算繁琐,我国肺功能检查指南中以RV/TLC%预计值超过120%提示患者存在肺的过度充气。肺总量等于肺活量与残气容积之和,在肺总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肺活量升高意味着残气容积的减少。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出现FVC的明显提升,推测与吸入支气管扩张后肺过度充气得到改善,残气容积减少有关。那么是否意味着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改善明显的COPD患者的肺过度充气更严重呢?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改变与RV/TLC的关系如何呢?COPD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FEV1值相近的患者,其症状、生活质量、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等等均会不同。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表型研究来对COPD患者的这种复杂性进行分析。COPD表型反映了不同患者间的差异,能根据某些特征将患者分成不同的组别,可为临床大夫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来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传统上,COPD被认为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为主的疾病,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以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为主的COPD可能是一种重要的COPD表型,拥有该表型的患者气道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增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检测手段的不断成熟,FeNO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协助哮喘诊断和鉴别诊断,预测糖皮质激素的效果等。ATS指南推荐(成人):当FeNO水平<25ppb时,可以初步排除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当FeNO水平>50 ppb时,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可能性大;当FeNO水平25-50 ppb时,应考虑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可能是哮喘的重要表型,舒张试验阳性的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显着高于舒张阴性患者。然而,对于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是否与任何特定的表型特征相关尚不清楚,FVC舒张反应阳性的COPD患者的FeNO水平会不会像哮喘患者那样也高于舒张阴性患者也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旨在分析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和FVC改变的特点,比较FVC舒张阳性和阴性COPD患者间的肺功能特点及FeNO水平,并进一步研究舒张后FVC的改变与RV/TLC及FeNO水平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支气管舒张试验在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解析中的鉴别诊断作用,以期更好的了解支气管舒张试验在COPD患者管理中的作用。下面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和FVC改变的特点目的探讨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反应的特点及差别。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肺功能室行肺功能检查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稳定期COPD患者共1081例,其中男702例,女379例;年龄(43~86)岁,平均(62.5±9.3)岁。所有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分析比较FEV1和FVC改变值和改变率的差别。FEV1改变值(△FEV1)=舒张后的FEV1值-舒张前的FEV1值,FEV1改变率(△FEV1%baseline)=△FEV1/舒张前的FEV1值×100%,FVC的变化也以类似的方式表达。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和(或)FVC 比吸药前提升≥12%,且绝对值提升≥0.20L,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参照COPD全球防治创议(GOLD)的标准进行COPD的严重程度分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EV1和FVC改变差值的比较采用自身配对秩和检验,各组间肺功能参数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FEV1、FVC均明显增加,FEV1平均从(1.28±0.59)L 增至(1.46±0.64)L;FVC 平均从(2.42±0.79)L 增至(2.80±0.83)L,FVC改变的平均差值(370ml)显着高于FEV1(190ml)(P=0.000)。FEV1舒张阳性率为36.1%,FVC舒张阳性率为56.1%。在691例FEV1舒张阴性的患者中有284例(41.1%)FVC舒张阳性。随着COPD严重程度增加,△FEV1逐渐越少,FEV1舒张阳性率逐渐降低,而FVC阳性率逐渐增高。在同一 GOLD分级中,△FVC均显着高于 △FEV1(P=0.000)。结论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改变比FEV1更明显,FVC舒张阳性率更高。故在评估COPD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时除了关注FEV1外,要结合FVC的变化综合考虑,可识别出一组被认为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的患者。第二部分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解析中的鉴别诊断作用目的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用力肺活量(FVC)降低,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VC升至正常范围,我们将之称为假性FVC受限。本部分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鉴别COPD患者假性FVC受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肺功能室行肺功能检查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稳定期COPD患者共1081例,其中男702例,女379例;年龄(43~86)岁,平均(62.5±9.3)岁。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参照COPD全球防治创议(GOLD)的标准进行COPD的严重程度分组。根据我国肺功检查指南,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80%则为正常。根据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VC%pred.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三个亚组:(1)FVC不受限组:FVC%pred.舒张前、后均≥80%;(2)FVC假性受限组:FVC%pred.舒张前<80%,而舒张后≥80%;(3)FVC受限组:FVC%pred.舒张前、后均<80%。分析比较各组间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一秒率(FEV1/FVC)、75%、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MEF50、MEF2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FEV1和FVC舒张后的改变值和改变率,以及GOLD分级的分布等。组间肺功能参数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1081例GOLD1-4级COPD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前FVC%pred.小于80%的百分比分别为6.8%、52.6%、92.0%、99.2%;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pred.小于80%的百分比分别为0%、16.5%、55.1%、92.2%。其中365例FVC不受限(33.8%),309例FVC假性受限(28.6%),407例FVC受限(37.6%)。这意味着在716例舒张前FVC降低的患者中有309例舒张后FVC达到正常水平,这43.2%的患者即为假性FVC受限,不用作肺总量测定即可排除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诊断为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从FVC不受限、假性受限到FVC受限亚组,FEV1、FVC、MEF75、MEF50及MMEF依次降低;FVC假性受限亚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及FEV1的改善最为显着;FVC不受限亚组90.7%为轻度和中度患者,FVC假性受限亚组93.5%为中度和重度患者,而FVC受限亚组84.5%为重度和极重度患者。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有效鉴别COPD患者的假性FVC受限,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肺功能诊断,减少不必要的肺总量测定。COPD患者按FVC分组呈现出类似GOLD分级的逐渐加重的特点。第三部分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改变与残总比的关系目的比较用力肺活量(FVC)舒张阳性和阴性COPD患者的肺功能特点,分析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改变与残总比(RV/TL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肺功能室行肺功能检查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稳定期COPD患者共1081例,其中男702例,女379例;年龄(43~86)岁,平均(62.5±9.3)岁。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其中336例同时进行了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改变值(△FEV1)=舒张后的FEV1值-舒张前的FEV1值,FEV1改变率(△FEV1%baseline)=△FEV1/舒张前的FEV1值×100%,FVC的变化也以类似的方式表达。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和(或)FVC 比吸药前提升≥12%,且绝对值提升≥0.20L,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根据我国肺功能检查指南,RV/TLC%预计值>120%提示肺过度充气。参照COPD全球防治创议(GOLD)的标准进行COPD的严重程度分组。根据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变化分别将上述1081例及336例患者分成FVC舒张阳性组和FVC舒张阴性组,分析比较组间的肺功能特点等,并进一步分析RV/TLC、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与FEV1、FVC改变值及改变率的关系。组间肺功能参数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FVC%baselin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肺过度充气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与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反应阴性的COPD患者相比,FVC反应阳性患者舒张前的FEV1、FVC、一秒率(FEV1/FVC)、75%、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FEF50、MEF2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DLCO与肺泡通气量比值(DLCO/VA,比弥散量)更低(P=0.000),RV/TLC更大(P=0.000)。FVC反应阳性患者中GOLD3、4级患者的比例显着高于FVC反应阴性患者(P=0.000)。RV/TLC%预计值与△FVC%baseline、△FVC均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306(P=0.000),0.197(P=0.000);与 △FEV1%baseline 显着相关,相关系数r为0.237(P=0.000),而与△ FEV1不相关,相关系数r为0.051(P=0.356)。△ FVC%baseline 预测 RV/TLC%与预计值>120%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639(P=0.004),根据ROC曲线上各坐标点特异性及敏感性计算约登指数,△FVC%baseline预测RV/TLC%预计值>120%的最佳切点为9.85%,敏感性65.8%,特异性 60.0%。结论与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反应阴性的COPD患者相比,FVC反应阳性患者的气流受限和肺过度充气更严重,肺弥散功能更差,以△FVC%baseline大于9.85%为折点可预测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的发生。FVC的舒张反应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COPD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一定要关注FVC的变化。第四部分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改变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关系目的分析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用力肺活量(FVC)的改变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的关系,探讨其在COPD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共346例,其中男232例,女114例;年龄(40~81)岁,平均(59.6±9.8)岁。参照COPD全球防治创议(GOLD)的标准进行COPD严重程度分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FeNO测定及血常规检查,且每个患者的上述三项检查均在同一天完成。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改变值(△FEV1)=舒张后的FEV1值-舒张前的FEV1值,FEV1改变率(△FEV1%baseline)=△FEV1/舒张前的FEV1值×100%,FVC的变化也以类似的方式表达。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和(或)FVC比吸药前提升≥12%,且绝对值提升≥0.20L,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根据ATS指南推荐(成人):当FeNO水平25-50 ppb时,考虑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的可能性;当FeNO水平>50 ppb时,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可能性大。根据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变化将患者分成FVC舒张阳性组和FVC舒张阴性组,分析比较组间的肺功能特点、FeNO水平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并进一步分析FeNO水平与FEV1、FVC改变值及改变率的关系。组间肺功能参数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绘制△ FV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FeNO水平升高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与稳定期COPD患者类似,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反应阳性患者舒张前的FEV1、FEV1/FVC、75%、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度(MEF75、FEF50)、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更低(P=0.000~0.023),残总比更大(P=0.000),且FVC反应阳性患者的FeNO浓度显着高于 FVC 反应阴性患者[(60.79±38.88)ppb VS(49.64±29.20)ppb,P=0.022],但两组间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0.30±0.48)109/LVS(0.27±0.45)109/L,P=0.160]。COPD 患者的 FeNO 浓度与 △FVC、△FVC%baseline均显着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51(P=0.001),0.190(P=0.011);而与△FEV1(r=-0.002,P=0.980)及 △FEV1%baseline(r=-0.047,P=0.535)不相关。以△ FVC为检验变量,分别以FeNO≥25ppb、FeNO≥50ppb为状态变量,绘制ROC线并计算AUC。结果显示,△FVC预测FeNO≥25ppb、FeNO≥50ppb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P=0.010),0.623(P=0.005)。根据ROC曲线上各坐标点特异性及敏感性计算约登指数,其中最大点对应值为相应指标的最佳切点,△FVC预测受试人群FeNO≥25ppb的最佳切点为0.165L,敏感性61.8%,特异性86.7%;△FVC预测受试人群FeNO≥50ppb的最佳切点为0.205L,敏感性61.1%,特异性63.9%。结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FVC舒张反应性(△FVC、△ FVC%baseline)与FeNO水平正相关,以△ FVC大于0.165L为折点可预测COPD患者FeNO水平升高。FVC的舒张反应性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 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水平,有助于COPD的分型研究。创新及意义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一种研究呼吸生理的无创性工具,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哮喘、COPD等慢性气道疾病的管理中。尽管肺功能检查指南中明确指出“FEV 1和(或)用力肺活量(FVC)用药后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则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然而在临床实际分析评价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时,往往容易忽视FVC的改变,更多的是习惯性的仅关注FEV1的变化,科学研究中更多的也是关注FEV1的改变。本研究以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改变为关注点,主要研究其与COPD患者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及FeNO水平的关系。本研究证实COPD患者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后FVC反应较FEV1反应更为显着,具体表现为FVC改善值比FEV1更大,符合FVC舒张阳性标准的患者显着多于FEV1,且随着病程严重程度增加,FEV1的改变值逐渐减少,舒张阳性率逐渐降低,而FVC的改变则相反;并且经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反应阴性的COPD患者相比,FVC反应阳性患者的气流受限和肺过度充气更严重,肺弥散功能更差,FeNO水平更高,以△ FVC%baseline大于9.85%为折点可预测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的发生,以△ FVC大于0.165L为折点可预测COPD患者FeNO水平升高;且关注舒张后FVC值可有效鉴别COPD患者假性用力肺活量受限,帮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肺通气功能结果诊断。FVC作为容量指标,其最大优点是测量简单方便,且重复性好,不像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等需要单独的测试和设备(如体积描记法)。本研究根据舒张前后FVC%pred.的大小将COPD患者分为FVC不受限、假性受限及FVC受限三个亚组,发现FVC假性受限亚组舒张后FEV1和FVC的改善最明显,三组的气流受限逐渐加重,病情严重程度呈现出类似GOLD分级的逐渐加重的特点。综上,关注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FVC改变,不仅可以识别出一组被认为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的患者,而且可以借此评估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的情况及FeNO水平。故在评价COPD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时一定要结合FVC的改变综合考虑,其重要性可能比FEV1更大,FVC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患者气道炎症水平,并与患者的病情相关,其在COPD分型研究性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最重要的创新点在于发现了 COPD患者的FeNO水平与FVC舒张反应性间的线性关系,截至目前作者还未见到相关的文献报道。

杨肇权[8](2020)在《定坤丹治疗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临床以咳嗽咳痰和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由于环境污染和吸烟人数的不断增长,慢阻肺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在未来十年间慢阻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这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目前传统西药治疗慢阻肺仅能改善症状,缺乏有效缓解患者肺功能下降的特效药物。中医中药治疗慢阻肺历史悠久,明代《寿世保元·痰喘》言:“寒化为热,必生痰喘,咳逆上气肺胀”,“肺胀喘满,膈高气急,两胁煽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嗄不鸣”,并提出用定喘汤来治疗“喘气急”。诞生于明代的广誉远定坤丹长期作为养生防病用药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病,其具有补益气血,调经舒郁等作用,气滞血瘀是稳定期慢阻肺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因此辨证的将定坤丹用于治疗慢阻肺,能够为本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并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目的:运用广誉远定坤丹治疗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12周后,观察患者的FS-14评分、6MWD、CAT评分、mMR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肺功能(FEV1、FVC、FEV1/FVC)的变化情况,探讨定坤丹对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疲劳程度、活动能力、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为中医治疗慢阻肺提供更多的临床选择。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的受试者共6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采用中医肺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试验组服用定坤丹,对照组服用定坤丹淀粉模拟剂。中医肺康复训练由专职教练指导下在专业场地进行,每位受试者均进行六字诀、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练习。每周3次,每次训练60分钟。定坤丹或模拟剂的服用方法为一日两次,一次一瓶,早晚餐前30分钟温水送服。总共干预12周。观察患者干预前后,FS-14评分、6MWD、CAT评分、mMR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肺功能(FEV1、FVC、FEV1/FVC)的变化情况。2疗程整个试验周期持续12周。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FS-14评分、6MWD、CAT评分、mMRC评分、SAS评分、SDS 评分及肺功能(FEV1、FVC、FEV1/FVC)。结果:1.FS-14评分:试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S-14评分较试验前均明显改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MWD:试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较试验前均明显增加,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六分钟步行距离增加更多,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T评分:试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AT评分较试验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CAT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mMRC评分:试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MRC评分较试验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mMRC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改善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SAS评分:试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较试验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SDS评分:试验后,对照组SDS评分较前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DS评分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SD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肺功能(FEV1、FVC、FEV1/FVC):试验后,对照组的FEV1较前有所增加,FVC、FEV1/FVC较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FEV1、FVC、FEV1/FVC较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定坤丹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疲劳程度(FS-14评分)。2.定坤丹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的活动能力(6MWD)。3.定坤丹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CAT评分、mMRC评分)。4.定坤丹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的心理状况(SAS评分、SDS评分)。5.定坤丹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的肺功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FEV1、FVC、FEV1/FVC)。

蔡雅倩[9](2020)在《COPD患者CT支气管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与各级COPD组间上叶支气管3-6级分支、下叶支气管3-8级分支内腔面积(LA)、管壁截面积占比(WA%)差异性,并分析LA、WA%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F25、MMEF75/25在各级支气管的相关性。比较正常对照组、COPD轻度组CT(-)、COPD中度组CT(-)间CT参数差异及其与肺功能小气道指标FEF25、MMEF75/25的相关性。探讨CT支气管定量参数评估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临床价值及对实现COPD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COP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20例,其中正常对照组及COPD轻、中、重度组各30例,将COPD轻度组、中度组按照CT表现有无肺气肿分为CT(+)组、CT(-)组。对所有入组对象进行严格呼吸训练后,采用联影uCT760于深吸气末进行胸部CT平扫,另在一周内行临床肺功能检查(PFT),记录FEV1、FEVi/FVC、FEF25、MMEF75/25实际值与预测值比值。使用联影后处理工作站的肺气肿分析软件对CT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上叶尖段3-6级支气管LA、WA%及双肺下叶后基底段3-8级支气管LA、WA%。分别比较正常组及COPD轻、中、重度组间各肺叶LA、WA%差异,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有差异的CT参数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比较正常组、COPD轻度组CT(-)、COPD中度组CT(-)CT参数差异,并对有差异的指标与反映小气道的肺功能参数FEF25、MMEF75/25实际值与预测值比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COPD轻、中、重度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COPD轻度组CT(-)、COPD中度组CT(-)间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正常对照组与COPD轻、中、重度组双肺上叶3-4级支气管、右肺下叶3-4级支气管及左肺下叶3-5级支气管LA、W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间双肺上叶5-6级支气管、右肺下叶5-8级支气管及左肺下叶6-8级支气管LA、WA%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正常对照组与COPD轻、中、重度组组间两两比较:COPD中度组与COPD重度组左肺上叶5级支气管LA及右肺下叶5级支气管W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与COPD轻度组左肺上叶6级支气管LA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任意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LA逐渐缩小,WA%逐渐增大。4.正常对照组与COPD轻、中、重度组双肺上叶5-6级支气管及下叶5-8支气管级 LA、WA%与 PFT 参数 FEV1、FEV1/FVC、FEF25、MMEF75/25 均具有相关性,且随着支气管级数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强。5.LA与PFT指标的相关性较WA%与PFT指标相关性好,末梢支气管CT参数与PFT指标的相关性最强,且左肺下叶8级支气管与FEF25的相关系数大于其它肺功能指标。左肺下叶LA与PFT的相关性优于其它肺叶。6.正常对照组、COPD轻度组CT(-)、COPD中度组CT(-)三组间双肺下叶5级支气管LA、WA%及左肺上叶5级支气管WA%无差异(P>0.05),其余双肺上叶5-6级及下叶5-8级支气管LA、WA%三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正常对照组、COPD轻度组CT(-)、COPD中度组CT(-)双肺上叶5、6级支气管、右肺下叶6级支气管及双肺下叶7、8级支气管LA,双肺上、下叶6级支气管WA%及双肺下叶7、8级支气管WA%与FEF25、MMEF75/25具有相关性(P<0.05),且各肺叶随着支气管级数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强。[结论]1.COPD患者与正常人CT支气管定量参数内腔面积(LA)和管壁截面积占比(WA%)有差异,COPD患者的CT小气道的定量指标LA、WA%的改变多发生在5-8级支气管。2.COPD患者CT支气管定量参数LA、WA%与临床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且越靠近末梢相关性越强。LA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优于WA%,左肺下叶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优于其它肺叶。3.CT形态学阴性(无肺气肿)的COPD患者CT支气管定量参数内腔面积(LA)和管壁截面积占比(WA%)5-8级支气管可能存在异常,且LA、WA%(5-8级)与临床肺功能参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表明CT支气管定量分析可弥补常规CT形态学的不足,对部分CT形态学阴性的COPD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韦宜含[10](2019)在《清上补下法对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临床研究以清肺化痰、补肾固气为治疗原则,旨在观察清上补下颗粒对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CPFE)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系统及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六分钟步行试验(6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肺功能的影响,进而阐述清上补下法对轻中度CPFE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评价及作用机理,加强对CPFE的系统认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辟新道路。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中挑选出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百令胶囊,治疗组给予百令胶囊联合中药经验方清上补下颗粒(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房配方颗粒)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测清上补下的中药方剂对CPFE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本试验中,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肺功能(FEV1/FVC%,DLCO%)、PCⅢ(Ⅲ型前胶原)、Ⅳ-C(Ⅳ型胶原)治疗组显着好转(P<0.05),LN(层粘连蛋白)、HA(透明质酸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组的好转程度与对照组相当(P>0.05);6MWD、mMRC、SGRQ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好转(P<0.05),说明清上补下颗粒能明显改善CPFE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活动能力。结论:清上补下颗粒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CPFE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系统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显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弥散功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弥散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定量CT术后肺功能预测值评估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定量CT评估肺功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成人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测的临床鉴别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分类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体表面积等
        3.1.2 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等
        3.1.3 FeNO分型及血液指标对比
        3.1.4 哮喘及慢阻肺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
        3.1.5 两组及组间肺弥散功能指标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区分成人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损伤修复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和调控呼吸道损伤修复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组学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机制的整体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基于质谱技术的固本止咳中药成分分析
        材料
        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基于蛋白组学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试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补气法治疗COPD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表

(7)以FVC定义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和FVC改变的特点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解析中的鉴别诊断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改变与残总比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VC的改变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以FVC定义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在GOPD管理中的意义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关外文论文

(8)定坤丹治疗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中英文缩写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1 定义
    2 流行病学资料
    3 危险因素
    4 发病机制
    5 病理学表现
    6 药物治疗
    7 非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传统医学对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1 病名认识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内治法
    5 中医外治法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9)COPD患者CT支气管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定量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清上补下法对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选择及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标准和脱落
        3 治疗方法
        3.1 试验分组
        3.2 试验疗程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评估
        4.2 症状观察评分
        4.3 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系统
        4.4 呼吸困难量表(mMRC)
        4.5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D)
        4.6 肺功能
        4.7 圣乔治呼吸问卷
        4.8 安全性观察
        5 数据管理和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治疗情况比较
        3 不良反应
    讨论
        1 传统医学的论述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2 现代中医学对“上盛下虚”病机的认识
        3 清上补下法的组方依据
        4 CPFE与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5 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弥散功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 魏新彦,闫业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5)
  • [2]定量CT术后肺功能预测值评估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研究[D]. 徐春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成人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测的临床鉴别意义研究[D]. 钟旭. 南昌大学, 2021(01)
  • [4]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D]. 王明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6]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COP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梁剑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以FVC定义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D]. 张小玲. 山东大学, 2020(12)
  • [8]定坤丹治疗稳定期慢阻肺气滞血瘀型患者临床观察[D]. 杨肇权.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9]COPD患者CT支气管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蔡雅倩.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清上补下法对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D]. 韦宜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弥散功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