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竞争对手

如何对待竞争对手

一、如何对待竞争对手(论文文献综述)

赫伯特·霍温坎普,兰磊,王也钦[1](2021)在《美国反垄断运动到底发生了什么?》文中研究指明如今美国反垄断法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它追求旨在界定和实施合理经济目标的技术规则,另一方面要求一场新反垄断"运动"的政治呼声日益高涨。"运动型"反垄断倾向于追求反对产业集中、限制大企业的经济或政治力量、矫正财富分配不均、控制高利润、提高工资或保护小企业等替代目标,将不令人满意的反垄断现状归罪于消费者福利标准,并且漠视甚至蔑视低消费价格的重要性。"技术型"反垄断则以保护高产出和低价格作为公开追求的目的,并在反垄断政策制定机构受到各种重大约束的现实框架下,依靠证据和专家发展一种实现这一理想的方法。"技术型"反垄断法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芝加哥学派和哈佛学派的共同推动下确立起来的,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智识基础。这一路径更符合人们对于经济理性、正当程序、可操作性以及联邦主义的关切。然而,"技术型"反垄断也存在几个有待改进的领域,尤其是过去相对宽松的并购执法导致了市场集中度的普遍上涨,以及对劳动力市场上买方垄断势力的处理力度不够。修复当今反垄断法缺陷的方式并非诉诸一系列不受约束的目的,因为它们非但不能提供任何指导,反而会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害。正确的出路在于持续调整反垄断执法的技术规则,以反映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带来的新认识。

贺孝康[2](2021)在《霸权兴衰与战略选择: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行动逻辑》文中研究指明在什么条件下,霸权国倾向于对崛起国使用武力或保持和平?除了战争与和平,霸权国对崛起国还有哪些可用的战略工具?既有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尽管汗牛充栋,但却莫衷一是。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这些存在于学术研究里的问题逐渐浮现于现实政治中。既有研究并不能合理解答上述问题。对于霸权国是否会对崛起国动武的问题,现实主义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在现实主义视野下,霸权国与崛起国的关系被描述为“修昔底德陷阱”;力量的不均衡增长导致的权力转移是战争不可避免的根源;预防性战争则是霸权国消除挑战的最佳选择。然而,这种理论推论却很少得到历史证据支持。除传统的斯巴达对雅典的战争、西班牙对英战略符合预防性战争的预测外,英国对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四个主要崛起国的战略中都没有使用预防性战争;美国对苏联、西欧、日本等国的战略行动也从未实际执行过大规模战争。遭遇预测与现实相矛盾的例子还有霸权和平论。实际上,霸权国的权力优势并不能保证其必然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行事。英国凭借权力优势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美国借助在冷战后初期的权力优势试图同化中国。因此,既有研究尽管能够提供部分的解释,但仍然无法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实力相对变动提出影响霸权国对崛起国战略的三个结构性条件和三个中间变量,并将具体的战略工具分为四种类型。霸权优势、霸权挑战和霸权衰落是三个结构性条件。结构性条件塑造了霸权国的战略环境和目标以及战略选项的范围。在霸权优势条件下,霸权国拥有理想的战略环境,其目标是长期维持既有权力地位,有相当大的战略自由。在霸权挑战条件下,霸权国受到结构性压力,其目标是消除挑战,战争可能会成为霸权国的选择。在霸权衰落条件下,霸权国行动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目标是争取时间以恢复实力,因而往往采取绥靖政策。三个中间变量为霸权国的战略认知、既定关系和第三方因素。中间变量对霸权国的战略选择也有不同的影响。霸权国的战略工具有四种:战争、削弱、同化、绥靖。在结构性条件和中间变量的综合作用下,霸权国最终确定对挑战国的战略。本研究还根据战略类型进行案例研究:西班牙对英国的预防性战争(1585-1598);美国对苏联的削弱战略(1982-1991);美国对华同化战略(1996-2016);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1933-1939)。本研究发现,战争很少被实际使用。面对崛起国的挑战,霸权国最常使用削弱战略。衰落的霸权倾向于缓和与崛起国的关系。2015年之后,美国经济发展有所恢复。在霸权再起背景下的特朗普政府看来,美国以前对中国的让步和妥协变得难以容忍。美国政府重新获得权力优势和对中国修正主义意图的判定促使特朗普将对华战略推向削弱。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对华削弱战略既拥有有利因素,也面临很大的制约。中国与美国和世界发展的密切联系给予了美国削弱中国发展的机会,中国的发展越依赖世界,美国的削弱战略就越容易实施。但同样依赖中国和世界的美国也会从对华削弱中丧失部分收益。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对中国的削弱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选择。

孙佳靖[3](2021)在《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当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昂。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活动成为企业不断前进的必要选择,创新导向战略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和选择。新产品开发项目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更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新产品开发项目模糊前端阶段(FFE)在新产品开发全过程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多关注。战略选择是企业发展之路的指南针,模糊前端位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初始阶段,对项目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竞争优势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研究。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项目管理理论和组织文化理论等基础理论,本文选择对创新导向、新产品开发项目模糊前端活动、企业竞争优势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四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搜集并大量阅读了国内外的相关学术成果,经梳理和整合,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和相关假设。本研究将新产品开发项目模糊前端活动分成机会识别、创意筛选、概念开发和初始规划四个维度,环境不确定性分成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两个维度。其次,参考文献中的成熟量表,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对题项进行修改和提炼,得到正式的调查问卷,调查范围主要选择在东北地区。通过为期2周的问卷发放和收集,最终得到213份有效数据。最后,运用SPSS22.0软件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导向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创新导向对模糊前端活动的四个维度均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模糊前端活动的四个维度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模糊前端活动的四个维度在创新导向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在创新导向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到不同程度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在理论上完善了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和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研究,在实际中为企业战略选择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提供了指导。未来的研究可以综合考虑地域差异、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等因素,并扩展数据来源的渠道,对三者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马百亮[4](2021)在《乔治·格罗特雅典民主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国的古希腊史学家乔治·格罗特是希腊史学史上分水岭式的人物。作为功利主义思想在史学领域的代表,他在政治、教育、哲学和历史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尤其是在希腊史研究方面。12卷本的《希腊史》以实证主义的科学和严谨,在批判式地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希腊史上的几乎每一个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新的阐释,一举确立了雅典在希腊政治、文化和社会史上不容置疑的主导地位,系统而彻底地洗刷了长期以来对雅典民主的污名,为后世的希腊史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树立了新的标准、注入了新的动力。直至今天,人们对希腊史的研究依然绕不过他的作品。本文主要聚焦于格罗特为雅典民主所做的辩护,将其研究置于他所处的政治、历史和思想传统之中,从接受史的角度梳理了他和古代以及近代的史学家和思想家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此阐明他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阐明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史料基础。正文分为四章,摘要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格罗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社会背景,重点阐述了格罗特的人生经历和交游,展示了他在不同人生阶段在各个领域富有成效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教育、政治和学术研究这几个领域的贡献。第二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前格罗特时期希腊史的书写和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考察,包括米特福德、瑟尔沃尔和布尔沃-利顿的希腊史研究,尤其着眼于他们对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认识和考察,同时介绍了格罗特《希腊史》的主要内容和编纂思想,既将其置于希腊史学传统之内,也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做了铺垫。第三章通过分析陶片放逐法、米太亚德的命运、对阿吉纽西战役将领和苏格拉底的审判,为雅典民主正名。在传统的希腊史中,这些都是雅典民主最显着也最严重的罪证,格罗特像一位高明的律师,利用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在充分尊重并重新解读各方面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陶片放逐法和雅典民主历史上几个重大事件或案件的分析,逐一驳斥了对雅典民主的各项指控,表明了陶片放逐法在维护新生的雅典民主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表明雅典民众并非传统上所诟病的那样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暴政。第四章探讨的是精英与民主的关系,摘掉了分别贴在民众领袖和智术师身上的“蛊惑家”和“诡辩家”的标签,还原了他们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真实角色。

李红云[5](2020)在《R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和“坚持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快速增长,许多跨国公司扩大在华投资和经营规模,进行本地化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有价值的客户能够给企业带来生存和发展,优质的客户关系能帮助企业稳定而长期的盈利。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中,从“产品为中心”转化为“客户为中心”,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认同。有价值的客户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争取更多优质新客户,保留忠诚老客户已经成为企业日常重要的工作。高价值的客户,则是企业必须要重视和发展对象。企业如果要想获得高价值的客户,就必须知道如何和高价值的客户建立持久且稳定的客户关系。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立体分析客户的需求,最终提升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液压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R公司也开始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R公司期望通过改进客户关系管理来获得和保留更多的优质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本文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对企业的普遍意义,结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理论以及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展示R公司与各种客户的关系现状和各种客户的相关要求,通过对R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R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观点和知识对这些问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其中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转变、优化客户分类方法、销售业务流程改善、改善新客户开发效率和老客户维护成本及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指导思想层面、制度保障层面、信息技术支持层面这三个层面对R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优化,以保证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方案的顺利进行。同时期望这样的优化意见能够对处于液压行业的R公司和该行业有足够的借鉴意义,在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上能有所改进,优化企业的管理,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付子晴[6](2020)在《发达国家及地区电信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中认为我国电信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变革,在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进步,积累了及其丰富的经验。但美中不足在于,我国当前缺少一部内容完备、体系健全、具备权威性的电信立法,现有的《电信条例》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电信监管、电信行政垄断、电信市场准入、电信普遍服务、电信互联互通、电信消费者保护等重要电信制度的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归纳和阐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行业立法现状及电信法律基本制度,包括该地区电信行业立法的历史发展进程、该地区电信行业的法律文件概况、该地区电信行业重要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该地区当前电信立法存在的问题等;并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电信行业立法现状进行对比和分析,思考对我国电信法立法的启示,提出我国电信行业相关立法的完善建议,并对我国电信行业立法的未来进行展望。

张琛[7](2020)在《考虑市场力抑制的电力市场机制设计和决策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构建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的电力市场机制是本轮电力工业改革的目标。正确的价格信号是充分发挥电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保障,同时也是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体现。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企业的真实成本为非公开信息,市场力的过度使用将掩盖真实成本信息,从而扭曲价格信号、造成系统低效运行。目前我国电力现货试点普遍存在发电侧结构性市场力较大且短期内难以降解的问题,潜在的市场力滥用风险较高。为了抑制市场力,促成本轮电力改革的目标,本文基于电力系统调度理论与经济学理论,设计了可抑制市场力的中短期市场衔接机制和日前市场交易机制,揭示了市场价格信号的变化机理,并基于价格信号体现出的市场环境特征,提出了市场环境下的水电优化决策方法。各部分研究内容构成了从顶层市场设计到底层决策输出的研究体系,能够为市场运营者、系统管理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以及决策支撑。具体内容如下:(1)考虑市场力抑制的中短期市场衔接机制中短期市场衔接机制是指通过分解策略将电量合同分解到现货市场进行结算从而形成的两级市场耦合关系。现有合同分解策略侧重于公平性而忽略了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合同的市场力抑制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合同分解电量的市场力量化评估模型,进而设计了具备市场力抑制作用的月度合同分解策略及其基础上的中短期市场衔接机制。市场力评估模型中,首先基于经济学中的最优价格响应原理推导了合同分解电量与市场均衡状态的关系;然后提出结合Lerner指数的市场力评估模型,量化评估合同分解电量的市场力抑制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优发电计划的月度合同分解策略,并通过理论推理和算例仿真对不同分解策略的市场力抑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分解策略可通过提高合同覆盖度进而有效抑制市场力,基于该分解策略的中短期衔接机制可更好地发挥中长期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2)考虑市场力抑制的通用性日前市场交易机制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基于边际价格的交易机制难以引导发电企业真实报价,从而无法有效地抑制市场力;在交易结算环节引入信息租金可解决由市场力滥用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然而现有考虑信息租金的结算机制的推导方法依赖于对发电企业报价形式为常数的假设,无法适应实际市场中基于可变函数的报价形式。为此,本文首先基于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在保证发电企业真实报价的条件下最大化市场效率,建立了通用电力现货市场机制的设计模型。进而基于所建机制设计模型,借助包络定理推导出针对日前市场的结算机制表达式,由信息租金与表示发电成本的电能费用共同构成。所推导出的信息租金表达式为发电企业报价的积分函数,适用于基于可变函数的报价形式。所设计的机制并未改变现有交易模式,仅通过经济利益分配的方式实现市场力的抑制。算例结果表明:所设计机制能适应多样化的报价形式,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市场力,引导发电企业真实报价,从而发现正确的价格信号。(3)基于包络定理的价格信号表达式推导方法及其应用分析电力市场价格信号的变化机理,对于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和支撑市场环境下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少有效的分析手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包络定理的价格表达式推导方法。针对日前市场单时段出清模型,基于包络定理分析了功率平衡约束的拉格朗日乘子的经济学含义,并分别推导了反映市场需求量影响和发电企业中标电量影响的价格信号表达式。基于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信号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其对应的电力需求曲线(Power Demand Curve,PDC)的数学特征,揭示了市场需求量对价格信号的影响机理;基于发电企业中标电量与市场需求量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其对应的剩余需求曲线(Residual Demand Curve,RDC)的数学特征,揭示了发电企业中标电量对价格信号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IEEE 14、IEEE 30和IEEE 118节点系统构造的电力市场仿真算例,对PDC和RDC的数学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证明所提分析方法的正确性。(4)考虑社会整体效益的日前市场水电发电计划的优化方法电力市场改革过渡期计划电量与市场电量共存于同一系统,当水电为计划属性时,仅计及水电经济效益的水电发电计划的编制方法忽略了日前市场环境下的社会整体效益;同时,水电发电计划的优化方法的建模精度和求解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以社会整体效益最高为目标的日前市场水电计划的优化模型。模型目标考虑日前市场购电费用和水电发电计划经济效益的综合最优,其中日前市场购电费用基于表征价格与市场需求关系的PDC进行计算,水电发电计划经济效益基于考虑穿越振动区损失的水电经济调度模型进行计算;模型约束条件包括水电合同电量限制、系统功率平衡、来水、水位限制以及水电机组运行限制等。针对该非线性模型,提出了两种优化算法,其一为多种群并行进化算法;其二为结合分段线性技术和大M法的混合整数规划算法。算例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制定的水电发电计划可有效提高日前市场环境下的社会整体效益;相比现有算法,所提智能算法具有高效全局收敛特性,混合整数规划算法具有收敛稳定、求解速度快的显着优点。(5)考虑穿越振动区损失和场景削减的日前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方法现有研究考虑了竞争对手报价和系统负荷的随机性,并将其对市场价格和水电中标电量的随机影响用RDC场景描述,因水电报价的时段耦合性产生海量场景的计算问题。另外,由于未计及穿越振动区损失,造成水电报价经济效益的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了考虑穿越振动区损失和场景削减的日前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方法。首先结合RDC的数学特征及其经济学意义构建水电报价问题的RDC场景。针对海量RDC场景,提出了基于改进Wasserstein概率距离的快速前向选择法实现高效削减。进而基于削减后的RDC场景建立以最大化经济收益为目标的日前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模型。模型中,根据RDC场景提供的中标电量与市场价格的关系计算报价收入,基于考虑穿越振动区损失的日前水电经济调度模型计算发电成本,综合考虑来水限制、水位限制以及水电机组运行限制等约束。最后利用分段线性技术和大M法将所建模型转化为可被CPLEX高效求解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制定水电报价决策曲线,同时提高了经济收益。

付丹美[8](2020)在《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形成作用的智能体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品牌的价值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愈发体现出其重要性,对市场中的各家企业来说,制定合适的品牌资产管理计划和策略受到公司经理人的关注。品牌资产已然成为各家企业必争的制胜法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常采用价格促销来获取消费者,比如“打5折”、“省一半”、“满300省150”等打折降价的标语十分容易见到。仅在去年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平台中那一日的总成交额达2684亿元,11月11日零点刚过1分36秒,天猫双11的成交总额就已经突破100亿元(2019年11月12日00:01来源:证券时报网)。可见“双11节日”可以促使顾客或用户在短期内发生十分饱满的出售数量。但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价格促销工具使用不当确实会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降低消费者的质量感知,频繁使用价格促销工具还可能引起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定价的强烈质疑,也就可能将损害公司品牌的价值权益。所以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是十分关键的。价格促销对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品牌资产累积的影响并不只与价格促销本身有关,还会受到竞争反应这一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开始剖析,观察消费者个体的异质性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差异,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价格促销、竞争反应和品牌资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使用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构建消费者受价格促销影响的仿真模型,在Repast平台上做重复的仿真实验,意在探究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怎样推动消费者个体购买意向和感知质量的动态演化以及评估不同价格促销的情境下企业品牌资产的增加或损失。通过对模拟仿真数据的整理,本文最重要的结论是验证了价格促销的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各维度对品牌资产的的影响作用,并且竞争品牌的不同反应对品牌资产的调节作用不亚于价格促销三因素对品牌资产的直接效应。其次,本研究还发现合理的价格促销范围不会降低品牌资产。再者,品牌做低折扣时,竞争反应的调节作用比较微弱;在促销品牌价格幅度接近最优值时,竞争反应激烈反而会更加促进促销品牌的品牌资产提升。文章的探索成果对公司品牌的经理人有帮助,提醒经理人按照市场场景的差异去使用差异化的打折降价的折扣程度、发生次数以及周期长度,让各种公司的受众可以认可品牌产品,能够发挥打折降价的最大效用,增加企业的品牌资产。一般情况下,建议企业选择接近百分之五十的价格促销幅度,这是因为打折程度过深致使顾客或用户有不好的感受。当竞争对手已经在做价格促销活动时,不建议企业跟随,更不建议以更高的价格促销强度去恶意竞争,这对企业自身的品牌资产有不利影响。从企业对品牌资产的管理层面上讲,企业需要体会怎样适当地利用价格促销这支“双刃剑”,根据行业内的发展态势以及品牌的特有属性,确定适度的价格促销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范围。要创建和维护品牌资产,企业当视自身的具体情况,整合涉及的营销活动,并根据营销组合的内容来合理地配置公司内部的资源,使我国企业不只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在全球市场中的品牌竞争处在有利的位置。

张国良[9](2020)在《竞德、逐智、争力 ——尚武的三个维度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尚武贯穿于中国武术的历史发展之中,深深影响武术人的技艺提升、武德修为、人生态度等,是与“崇文”相对的客观性存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尚武不仅是近代中国摆脱羸弱、实现强健的动力源泉,而且也是当下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力量之源。源于前轴心时代到轴心时代的尚武(军事、国家治理),韩非子以“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进行了概括。轴心时代尚武(军事、国家治理)的“德”、“智”、“力”三种文化形态不仅成为后世基本范畴和文化母题,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尚武意识形态和文化实践。基于此,本研究以尚武为对象,运用文化史研究方法,从“竞德”、“争力”、“逐智”三个维度,对应于“武”之“止戈”、“持戈”及其“持/止”张力的智慧化调适,提炼内在逻辑、行为特征和互动关系,梳理其历史经验和文化遗产。以此回应社会尚武认知的单维性,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助力于中国梦的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第一,轴心时代“武”的“德、智、力”文化内涵,蕴含着后世“武”的文化基因。一方面,在文武逻辑辩证的框架中,于学理上将“武”演绎为“武力”的“张”、“弛”而尽显“智慧”,渗透于中国政治、军事实践之中。例如,国家治理的“外儒内法”特征,其“儒”是“德”,其“法”是“力”,其“内”“外”组合体现为“智”。军事实践的“兵儒合流”特征,以“兵”体现“力”,以“儒”彰显“德”,以“合”追求“智”。另一方面,将尚武具体化为文化新系统。“德”对“师出有名”的注重、表现为“象征性打击、有限度打击”等,“智”以“以破求全”而实现胜利成果转化的“代价最小化”、追求“强己弱敌”之效及其优劣强弱态势的转化,“力”则注重“武备”“武风”“武艺”等战备物质基础的建设。第二,尚武具有“竞德、逐智、争力”三个维度的文化结构。尚武(军事、国家治理)的“德、智、力”文化基因,被武术细化为人与人的伦理、技术互动关系后,不仅以“竞德”方向性伦理的规定、“逐智”优化性策略的倡导、“争力”提升性技术的基础,型构了“力技术+德伦理+智策略”三维一体的尚武文化实践新系统,而且还将三维一体的尚武深入到“练以成人”的文化实践之中,形成了由德之竞、技之争、双修之逐智组成的“德技双修”文化特征,交织为“武德与功夫”两大主题,变奏为“武”之“持戈”与“止戈”二元对立的平衡。第三,“竞德”更多是对强者“止戈”的期待。它的内在逻辑既规定了“武”的方向,也从“动作方式、力度、速度、幅度”对武术技术文化进行了多元化规制、在攻防效果上实现由打人而“放人、制人”的转变、在思维方式上确立由打败人到服人的新目标,还将商周敬祖之德改造以祖师信仰而为“武”之方向性提供正当性来源,最终形成了祖师信仰、制度安排、武技践行组成的三维一体的暴力治理文化形态。第四,“逐智”既是弱者智慧也是强者的艺术。它以兵家思维策略和道家智慧生成了“武”的配置优化性和向内求证性逻辑;其技术表征既表现为强者和弱者的方法之“巧”、动作视觉效果的“诈”,也将尚武“逐智”外显为强者和弱者的“指东打西”以及“拳打人不知”和“以小打大”三重技术境界,内隐于暴力冲突情境中“打”与“不打”的适度转换、“打”之良性结果的控制及其“打而不伤”所获得的“象征资本”;其冲突互动是对看似不可调和的“持戈”与“止戈”二元对立进行平衡和调适。第五,“争力”更多是弱者“持戈”的追求。其内在逻辑是实力的提升;其技术文化系统是以劲力训练为主线,内化为提高打击力、追求周身一家的完整性,外化为提高抗击打力、提高对手劲力感知力和敏感性;其冲突互动是身心二元的同时“争力”过程,是在暴力情境“有人/无人”的预设中克服冲突性紧张与恐惧、锻炼“敢打性胆气”和“必胜性胆气”。第六,在“竞德、逐智、争力”中,贯穿其中的主旋律是保持“德/力”的合理张力。尚武的“德/力”张力,一方面形成了武术“力实践、德话语”文化系统,并以“竞德”统一武术拳种流派的“家族相似性”,保持武术文化的统一性、传承性,以不同的“逐智”、“争力”促进武术拳种流派的百花齐放,使武术文化呈现为个体性、多样性。另一方面,“德/力”张力也影响了尚武的方向性规定、优化性配置、实力性提升,决定其强者更为注重“竞德”、弱者更为倾向“争力”、强弱者均有或止戈与持戈智慧性运用的发展方向,对武术人“消费武术”的方式、“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其“练以成人”发挥了助力作用。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如何对待竞争对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对待竞争对手(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反垄断运动到底发生了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甚嚣尘上的运动型反垄断
    (一)运动型反垄断与技术型反垄断的对立传统
    (二)2016年民主党反垄断法纲领是运动型反垄断的高调表达
    (三)运动型反垄断将消费者福利标准作为反垄断法现状的替罪羊
    (四)运动型反垄断漠视消费者价格关切
二、技术型反垄断:含义及非议
    (一)技术型反垄断的含义
    (二)技术型反垄断遭受的各种非议
    (三)技术型反垄断遭受非议的成因
三、技术型反垄断:目标、来源及不足
    (一)掠夺性定价和其他单一企业排斥竞争行为
    (二)纵向品牌内和品牌间限制;封锁效应
    (三)纵向并购和封锁效应
    (四)附属性横向限制与合理原则
    (五)市场结构、进入壁垒与横向并购政策
    (六)反垄断联邦主义:“州行为”法则
    (七)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
四、诊断反垄断法的不足
    (一)需要融贯的和更具可操作性的目标
    (二)市场力量问题
    (三)市场集中度与并购政策
    (四)反垄断法与劳动力市场上的买方垄断问题
五、结语

(2)霸权兴衰与战略选择: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行动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历史中的霸权战略
    二、研究问题:霸权战略的迷思
    三、注定一战?霸权战略的既有研究
    四、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霸权战略及其解释逻辑
    第一节 霸权国与崛起国:定义、测量与经验证据
    第二节 霸权战略:结构条件、中间变量与战略工具
    第三节 案例选择与设计
第二章 战争:西班牙对英国的战略(1585-1598)
    第一节 战争之前:西班牙霸权及其挑战
    第二节 选择战争:西班牙的“英国大业”
    第三节 第三方力量制约:再也无法实施的入侵
第三章 削弱:美国对苏联的战略(1983-1991)
    第一节 占优的霸权:美国在1970-80 年代
    第二节 削弱苏联:“里根主义”的出台与实施
    第三节 美国对苏削弱战略的启示
第四章 “同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1996-2016)
    第一节 霸权优势:美国的“单极时刻”
    第二节 美国对华同化战略
    第三节 美国对华同化战略的延续与失败
第五章 绥靖:英国对德国的战略(1932-1939)
    第一节 霸权衰落:英国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
    第二节 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战略
    第三节 有比绥靖更好(合理)的战略吗?
第六章 霸权战略的历史比较与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华战略转变
    第一节 霸权战略的历史比较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华战略转变
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中国理念与新型大国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

(3)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述评和理论基础
    2.1 创新导向的相关研究
    2.2 项目模糊前端的相关研究
    2.3 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
    2.4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2.5 理论基础
        2.5.1 资源基础理论
        2.5.2 动态能力理论
        2.5.3 项目管理理论
        2.5.4 组织文化理论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3.1.1 创新导向与项目模糊前端活动的关系
        3.1.2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3.1.3 创新导向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3.1.4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的中介作用
        3.1.5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3.2 理论模型构建
第4章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4.2.1 创新导向的定义与测量
        4.2.2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的定义与测量
        4.2.3 竞争优势的定义与测量
        4.2.4 环境不确定性的定义与测量
    4.3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4.4 信度与效度检验
        4.4.1 信度检验
        4.4.2 效度检验
第5章 统计分析与模型验证
    5.1 相关分析
    5.2 假设检验
        5.2.1 创新导向与项目模糊前端的关系检验
        5.2.2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检验
        5.2.3 创新导向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检验
        5.2.4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的中介作用检验
        5.2.5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检验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理论与实践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企业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和竞争优势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4)乔治·格罗特雅典民主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论文的研究框架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乔治·格罗特与他所处的时代
    第一节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
    第二节 乔治·格罗特其人其事
第二章 《希腊史》及雅典民主制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格罗特时代的希腊史书写
    第二节 格罗特《希腊史》概述
    第三节 前格罗特时代英国学者的雅典民主观
第三章 为雅典民主正名
    第一节 陶片放逐法
    第二节 善变而薄情的雅典人?
    第三节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
第四章 精英与雅典民主
    第一节 是民众领袖还是蛊惑家
    第二节 是智术师还是诡辩家
结语 对乔治·格罗特的再评价
附录一:乔治·格罗特与约翰·密尔
附录二:格罗特年谱
附录三: 文中主要人物肖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5)R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液压产品
        2.1.2 客户关系
        2.1.3 ABC客户分类管理方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理论
        2.2.2 客户价值识别理论
第3章 R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液压行业及R公司简介
    3.2 R公司的产品分析
    3.3 R公司竞争对手分析
    3.4 R公司的客户结构分析
第4章 R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介绍
    4.1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理念
    4.2 R公司客户管理的运行机制
    4.3 R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的CRM信息系统
    4.4 客户的特点、要求和合作关系现状
第5章 R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问题及分析
    5.1 R公司客户分类的问题
        5.1.1 R公司客户分类的标准
        5.1.2 R公司客户分类问题的分析
    5.2 关于开发新客户和维护老客户
    5.3 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5.3.1 问卷调查
        5.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6章 R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优化
    6.1 .全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6.1.1 统一管理理念
        6.1.2 统一流程操作
    6.2 以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来健全业务制度
        6.2.1 培训
        6.2.2 建立相对应周期的销售部门
    6.3 采用ABC客户分类管理方法
        6.3.1 优化A类客户管理方案
        6.3.2 改善B类客户管理模式
        6.3.3 C类客户的分销商管理模式
    6.4 加强销售部门在内部流程体系中的作用
        6.4.1 建立以销售为沟通桥梁的内部流程体系
        6.4.2 建立内部辅助部门的流程内容
    6.5 建立CRM系统及共享客户数据库
        6.5.1 CRM数据收集
        6.5.2 建立数据仓库
        6.5.3 数据库的应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7.3 本文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问卷调查

(6)发达国家及地区电信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电信行业的立法背景
        1.1.1 技术背景
        1.1.2 行业背景
    1.2 我国电信行业的立法现状
        1.2.1 《电信条例》法律层级低,执行难度大
        1.2.2 《电信法》的“难产”
    1.3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 我国当前电信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制度短缺
    2.1 电信市场寡头垄断问题
        2.1.1 电信市场寡头垄断的影响
        2.1.2 电信行业寡头垄断的原因
    2.2 电信监管体系不成熟
        2.2.1 “政监合一”的电信监管模式不成熟
        2.2.2 电信行业缺乏行业自治机制
    2.3 电信普遍服务进展缓慢
        2.3.1 电信普遍服务法律规制不健全
        2.3.2 电信运营商普遍服务积极性低下
    2.4 网间互连互通面临阻碍
        2.4.1 互联互通法律规制有待完善
        2.4.2 我国互连互通存在阻碍的原因
    2.5 电信市场准入门槛过高
        2.5.1 电信许可制度过于严苛
        2.5.2 新兴电信运营商处境艰难
    2.6 电信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2.6.1 电信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2.6.2 电信消费者权利救济困难
第三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信法律制度
    3.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信立法概况
    3.2 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电信市场竞争的举措
    3.3 发达国家和地区电信监管制度
    3.4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信市场准入制度
    3.5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互连互通制度
    3.6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信普遍服务制度
    3.7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信消费者保护制度
第四章 我国电信法律制度改革的现实探究
    4.1 我国电信立法改革的方向和重心
        4.1.1 最大程度上促进电信市场竞争
        4.1.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4.1.3 保障互连互通和普遍服务的顺利进行
    4.2 促进我国电信市场竞争的出路
        4.2.1 拓宽新兴电信运营商进入电信市场的路径
        4.2.2 打击主导电信运营商的反竞争行为
        4.2.3 构建独立、透明、完整的电信行业法律框架
    4.3 我国电信监管制度现状和改进措施
        4.3.1 监管模式的转变:企业自治和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监管为辅
        4.3.2 机构构成的转变:公职人员为主、非官方电信专业人士为辅
        4.3.3 机构职能范围的集中:避免职权分散,避免权力交叉
    4.4 我国电信市场准入制度现状和改进措施
        4.4.1 增值电信业务应转变许可方式
        4.4.2 基础电信业务部分领域应放松许可
        4.4.3 民营企业的电信市场准入
        4.4.4 互联网企业的电信市场准入
    4.5 我国电信行业互连互通的现状和突破口
        4.5.1 电信运营商有权自由互联
        4.5.2 弱势方利益保护
        4.5.3 有权要求以成本价购买所需服务
        4.5.4 设立电信标准服务列表
        4.5.5 设立互连协议签订的前置程序
        4.5.6 设立互联规程模板
        4.5.7 对主导电信运营商账户的监管
        4.5.8 健全互连互通惩罚机制
    4.6 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4.6.1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基金
        4.6.2 确保普遍服务的明确性
        4.6.3 确保普遍服务的高效性
    4.7 我国电信消费者保护制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4.7.1 对电信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的立法保护
        4.7.2 倡导电信行业自律
        4.7.3 明确电信参与人的权利义务
        4.7.4 通过立法明确电信服务合同的条款
        4.7.5 明确手机号码等虚拟财产的属性
参考文献
致谢

(7)考虑市场力抑制的电力市场机制设计和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 市场力评价方法及其抑制措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考虑市场力抑制的机制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2.3 市场环境下水电决策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主要工作
2 考虑市场力抑制的中短期市场衔接机制设计
    2.1 引言
    2.2 月度电量合同分解策略设计
    2.3 合同分解电量的市场力分析方法
        2.3.1 基于RDC的发电企业综合收入函数
        2.3.2 基于最优价格响应原理的市场均衡模型
    2.4 基于Lerner指数的市场力评估方法
    2.5 中短期市场衔接机制的市场力分析方法
    2.6 算例分析
        2.6.1 算例基础数据与仿真条件
        2.6.2 合同分解策略的分解结果对比
        2.6.3 中短期衔接机制的市场力抑制效果对比
        2.6.4 基于某省实际算例系统的仿真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考虑市场力抑制的通用性日前市场交易机制设计
    3.1 引言
    3.2 电力现货市场机制的基本设计原则
    3.3 包络定理介绍及其基本结论
        3.3.1 包络定理的基本概念
        3.3.2 包络定理的重要推论
    3.4 基于包络定理的机制设计方法
        3.4.1 广义机制设计模型
        3.4.2 结算机制推导
        3.4.3 分配机制推导
    3.5 日前市场交易机制设计
        3.5.1 日前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模型
        3.5.2 日前市场结算机制
        3.5.3 日前市场电量分配机制
        3.5.4 中短期衔接机制对日前市场结算环节的影响
        3.5.5 日前市场交易机制的对比与总结
    3.6 算例分析
        3.6.1 算例基础数据与仿真条件
        3.6.2 报价决策与经济收益的关系
        3.6.3 不同机制下市场均衡状态的对比
        3.6.4 中短期衔接机制对所设计机制的影响分析
        3.6.5 基于某省实际算例系统的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包络定理的价格信号表达式推导方法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包络定理的应用说明
    4.3 基于包络定理的价格与市场需求关系的推导分析
        4.3.1 解析关系式的推导
        4.3.2 市场供需特点分析
    4.4 基于包络定理的价格与中标电量关系的推导分析
        4.4.1 解析关系式的推导
        4.4.2 市场成员竞争关系的特征分析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基础数据与仿真条件
        4.5.2 基于PDC的市场供需特点分析
        4.5.3 基于RDC的市场竞争关系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考虑社会整体效益的日前市场水电发电计划的优化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PDC的日前市场购电费用
    5.3 考虑社会整体效益的水电发电计划优化模型
        5.3.1 经典“以电定水”水电经济调度模型
        5.3.2 计及穿越振动区损失的水电经济调度模型
        5.3.3 水电发电计划优化模型
        5.3.4 模型特征分析
    5.4 混合整数规划求解算法
    5.5 自适应多种群并行进化算法
        5.5.1 算法设计理念
        5.5.2 基于K均值聚类的种群分类方法
        5.5.3 进化算子设计
        5.5.4 算法流程
    5.6 算例分析
        5.6.1 算例基础数据与仿真条件
        5.6.2 市场机制对水电发电计划及其社会整体效益的影响
        5.6.3 水电合同电量对水电发电计划及其社会整体效益的影响
        5.6.4 穿越振动区损失对水电经济调度的影响
        5.6.5 算法求解效果的对比
    5.7 本章小结
6 考虑穿越振动区损失和场景削减的日前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方法
    6.1 引言
    6.2 RDC在水电报价决策问题中的应用
    6.3 日前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模型
        6.3.1 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模型的结构介绍
        6.3.2 混合整数规划形式的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模型
        6.3.3 考虑穿越振动区损失的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模型
        6.3.4 考虑合同电量的水电最优报价决策模型
    6.4 RDC场景模拟方法
        6.4.1 RDC典型特征的提取方法
        6.4.2 单阶段RDC场景模拟
        6.4.3 多阶段RDC场景模拟
    6.5 高效多阶段RDC场景削减技术
        6.5.1 Wasserstein概率距离
        6.5.2 改进Wasserstein概率距离
        6.5.3 基于前向选择法的RDC场景削减
    6.6 算例分析
        6.6.1 算例数据及仿真条件
        6.6.2 典型RDC场景的生成
        6.6.3 市场机制对最优报价策略的影响
        6.6.4 穿越振动区损失对最优报价策略的影响
        6.6.5 合同电量对最优报价策略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IEEE 14节点系统数据
    D.IEEE 30节点系统数据
    E.IEEE 118节点系统数据
    F.三峡水电机组工作数据(水头为100m)
    G.三峡上游库水位与库容的关系
    H.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形成作用的智能体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
        2.1.1 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的内涵
        2.1.2 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的概念模型
        2.1.3 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的驱动因素
    2.2 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2.2.1 价格促销
        2.2.2 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的正向影响
        2.2.3 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的负向影响
        2.2.4 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无影响
    2.3 竞争反应对价格促销-品牌资产影响过程的调节作用
    2.4 智能体建模方法与Repast平台
        2.4.1 智能体建模方法概述
        2.4.2 Repast仿真平台
3 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形成作用的概念模型
    3.1 价格促销与品牌资产的关系描述
        3.1.1 价格促销的幅度对品牌资产的驱动效果分析
        3.1.2 价格促销的频率对品牌资产的驱动效果分析
        3.1.3 价格促销的持续时间对品牌资产的驱动效果分析
    3.2 竞争反应的调节作用
    3.3 价格促销和竞争反应对品牌资产形成作用的概念模型
4 Repast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4.1 问题描述
    4.2 基本假设
    4.3 智能体的行为模型
        4.3.1 购买意向增强模型
        4.3.2 感知质量减弱模型
        4.3.3 消费者品牌选择模型
    4.4 Repast仿真模型的框架及变量取值范围
5 仿真结果的讨论
    5.1 价格促销三因素对品牌资产形成作用的仿真结果分析
        5.1.1 价格促销幅度的仿真结果
        5.1.2 价格促销频率的仿真结果
        5.1.3 价格促销持续时间的仿真结果
        5.1.4 价格促销影响作用的小结
    5.2 竞争反应调节作用的仿真结果分析
        5.2.1 促销品牌小幅度情境下的仿真结果
        5.2.2 促销品牌适中幅度情境下的仿真结果
        5.2.3 促销品牌大幅度情境下的仿真结果
        5.2.4 竞争反应调节作用的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竞德、逐智、争力 ——尚武的三个维度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尚武”、“尚武精神”内涵的研究
        1.2.2 “尚武”历史传承脉络的研究
        1.2.3 断代“尚武”研究
        1.2.4 “尚武”其它方面的研究
        1.2.5 武术中涉及“竞德、逐智、争力”的相关研究述评
        1.2.6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基本概念厘定
        1.3.1 尚武
        1.3.2 竞德
        1.3.3 逐智
        1.3.4 争力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之处
2 尚武之“竞德”
    2.1 逻辑生成:“止戈”对方向的规定
        2.1.1 轴心时代“竞德”文化基因的呈现
        2.1.2 以儒家为主的“德”本位王道思想规制
        2.1.3 “武”的方向规定性:尚武“竞德”的内在逻辑
    2.2 技术表征:技击原点旨趣中的“竞德”立场
        2.2.1 “进攻”的多元取径表现“德”之功效
        2.2.2 “防守”的多重表达凸显“德”之意象
        2.2.3 “控制”的境界追求表现“德”之愿景
        2.2.4 “展示”的功力注重寻绎“德”之路径
        2.2.5 器械的“柔化”取向表征“德”之理念
    2.3 冲突互动:尚武“竞德”的暴力规训
        2.3.1 祖师信仰为“竞德”方向规定性提供正当性来源
        2.3.2 制度安排为“竞德”方向规定性奠定合法性基础
        2.3.3 武技践行为“竞德”方向规定性进行实体化建构
3 尚武之“逐智”
    3.1 逻辑生成:“持戈/止戈”二元对立下配置的优化和向内求证
        3.1.1 轴心时代“逐智”文化基因的呈现
        3.1.2 兵家、道家“逐智”思维策略的文化植入
        3.1.3 “武”的配置优化性和向内求证性:尚武“逐智”的内在逻辑
    3.2 技术表征:技法内容特色中的“逐智”呈现
        3.2.1 动作内容设计时的“尚智求巧”
        3.2.2 外在风格特色上的“诡诈迷惑”
        3.2.3 内在劲力处理中的“明暗刚柔”
    3.3 冲突互动:尚武“逐智”的暴力优化
        3.3.1 外显层面:以“打”为价值旨归的“逐智”过程
        3.3.2 内隐层面:积累“象征资本”的“逐智”目标
        3.3.3 向内求证:对“持戈”与“止戈”二元对立的平衡
4 尚武之“争力”
    4.1 逻辑生成:“持戈”对实力的提升
        4.1.1 轴心时代“争力”文化基因的呈现
        4.1.2 墨家、法家尚武文化中“争力”的历史影响
        4.1.3 “武”的实力提升性:尚武“争力”的内在逻辑
    4.2 技术表征:技术目标表现中的“争力”维度
        4.2.1 “争力”表现出由“力量”到“劲力”的探求理路
        4.2.2 “争力”表现出由“敏感”到“迅速”的攻守惯习
        4.2.3 “争力”表现为“击打”与“抗击打”的功力竞逐
    4.3 冲突互动:尚武“争力”的暴力适应
        4.3.1 冲突前:多维度适应暴力互动情境
        4.3.2 冲突中:深度认知暴力互动情境
        4.3.3 冲突后:延续暴力互动情境形成应对“惯习”
5 尚武“竞德、逐智、争力”的内在关系与文化作用
    5.1 尚武“竞德、逐智、争力”的内在关系
        5.1.1 “竞德、逐智、争力”三者一致的根本理路
        5.1.2 “竞德、逐智、争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5.2 尚武“竞德、逐智、争力”的文化作用
        5.2.1 “竞德、逐智、争力”微观上促成武术文化元素特性
        5.2.2 “竞德、逐智、争力”宏观上型塑武术文化共同体
        5.2.3 “竞德、逐智、争力”影响武术人个体生命
6 主要结论
7 主要参考文献
8 附件
主要学习经历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经历
致谢

四、如何对待竞争对手(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反垄断运动到底发生了什么?[J]. 赫伯特·霍温坎普,兰磊,王也钦. 经贸法律评论, 2021(06)
  • [2]霸权兴衰与战略选择: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行动逻辑[D]. 贺孝康. 外交学院, 2021(11)
  • [3]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 孙佳靖. 吉林大学, 2021(01)
  • [4]乔治·格罗特雅典民主观研究[D]. 马百亮.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5]R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D]. 李红云.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6]发达国家及地区电信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付子晴.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6)
  • [7]考虑市场力抑制的电力市场机制设计和决策方法研究[D]. 张琛. 重庆大学, 2020
  • [8]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形成作用的智能体模型研究[D]. 付丹美.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竞德、逐智、争力 ——尚武的三个维度之研究[D]. 张国良.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标签:;  ;  ;  ;  ;  

如何对待竞争对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