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环状断裂东缘金银成矿条件分析及目标区优化

兴国环状断裂东缘金银成矿条件分析及目标区优化

一、兴国环形断裂东缘金银成矿条件分析及靶区优选(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然[1](2021)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显生宙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柴达木周缘位于青藏高原的北缘,中央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东昆仑和祁连两大造山带。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环境、频繁的岩浆活动及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记录了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造山旋回过程,不仅造就了区内异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揭秘大陆岩石圈时空结构及不同圈层相互作用和显生宙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理想试验地。论文选取了柴达木周缘近年来新发现的产在陆相火山岩区的具有代表性的6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强调野外实际调研地质现象,结合详细的室内观察分析,系统的总结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准确厘定矿床成因类型。对矿区内的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开展岩石学、锆石LA-ICP-MS、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结合矿相学、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等一系列实验方法,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柴北缘造山带内牦牛山组酸性火山岩结晶年龄为407Ma、378Ma、377Ma,结合该时期前人的研究资料,系统的总结了加里东期-华力西期陆陆碰撞-后碰撞的动力学演化事件,~410Ma的时间点为重要的同碰撞到后碰撞的构造体制转换时间,此时柴北缘地区发生板片断离事件,整体从挤压造山环境转为伸展环境,标志着正式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随着地壳持续增厚在~380Ma发生岩石圈拆沉,大量的幔源岩浆上涌。本文获取的柴北缘晚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结晶年龄为240Ma、232Ma、230Ma,加里东期造山运动结束后,柴达木地块已经与祁连地块拼贴完成,本文研究认为该时期并未裂解出新的洋盆,而是与东昆仑造山带一同受巴颜喀拉洋北向俯冲作用影响。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岩详细研究发现具有明显岩性差异、时代差异和构造背景差异的两期火山岩事件,而非前人认为的均为鄂拉山组,基于上述地质事实,本文建议将鄂拉山组解体,并建立夏河组,与传统的鄂拉山组火山岩相区分。夏河组成岩年龄为印支早期,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其源区来源于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形成的富集地幔与熔融的镁铁质地壳形成的混合岩浆,形成于巴颜喀拉洋北向俯冲于柴达木陆块之下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传统的鄂拉山组火山岩,其成岩年龄为印支晚期,源区具有强烈壳-幔混合岩浆特征,形成于陆陆碰撞之后的后碰撞伸展-强烈的岩石圈拆沉背景。由此可见,柴周缘显生宙存在三期陆相火山岩,而非前人认为的两期。本文对选取的六个典型矿床进行了细致的野外和室内工作,研究认为:柴北缘达达肯乌拉山多金属矿为热液脉型矿床,非VMS型矿床。孔雀沟-哈布其格钼(铜)多金属矿床具有典型的面型蚀变特征为斑岩型矿床,虽然目前研究程度较低,但是展现出巨大的找矿潜力。东昆仑造山带夏河铜多金属矿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鄂拉山口铅锌矿、哈日扎银多金属矿和那更康切尔银多金属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液脉矿床。其中夏河,鄂拉山口和哈日扎均非前人认为的斑岩型矿床。鄂拉山口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属于H2O-Na Cl-CO2体系,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水的混合,硫同位素显示具有多元性,受酸性岩浆和地层共同影响。夏河铜多金属矿床以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为主,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深源性,演化到晚期大量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硫同位素来源于中酸性岩浆活动。哈日扎和那更康切尔矿床流体包裹体以CO2三相和气液两相为主,C-H-O-S-Pb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幔源初生水特征,铅来源于幔源和地壳的混合,硫同位素显示具有幔源硫的特征,此外首次在那更康切尔矿区发现碲化物的存在,种种迹象体现了深部地质作用对银多金属矿床的控制作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区域成矿作用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耦合关系,东昆仑造山带在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巴颜喀拉洋北向俯冲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水和金属硫、亲流体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卤素以及其他组分输送到上地幔中,为形成富含Ag、Au成矿物质的幔源C-H-O流体相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区域性大断裂、大型剪切带及次一级的褶皱和断裂控矿构造,该时期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混合岩浆沿断裂上侵携带了成矿物质,在上升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金属硫化物沉积形成如本文鄂拉山口和夏河矿床。演化到印支晚期洋盆闭合之后,区域经历强烈的构造体制转换,储存在上地幔的大量富含Ag、Au等金属元素的幔源C-H-O流体沿深大断裂运移至浅部地壳,成矿流体运移的过程中,也同样不断萃取围岩的成矿元素,在运移至浅部时,在大气降水的参与下,最终沉淀形成银多金属矿床。明确了产在柴周缘陆相火山岩区的矿床的找矿方向,既寻找形成深度较浅的矿床类型,如斑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部分热液脉型矿床。由于中生代柴北缘远离俯冲带,因此东昆仑造山带成矿作用明显强于柴北缘地区。由于陆相火山岩区剥蚀深度较浅,本文认为陆相火山岩区是接下寻找此类Ag多金属矿床的重点靶区。本文以新的视角,内容涵盖丰富,将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部分前瞻性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规律。进一步厘清了柴达木盆地周缘成矿作用与地球动力学的耦合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观点、方法、阐述过程及结论方面不足之处,承蒙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杨敏[2](2021)在《基于模型降维和子空间方法提高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效率的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重力勘探具有轻便、快捷和投入少的特点,能快速获取大面积高精度重力数据,广泛用于寻找与围岩有密度差的隐伏目标体。随着勘探隐伏目标体的难度增加,2维或2.5维重力反演和解释已经难以满足要求,所以急需要研究重力三维反演和解释方法,确定隐伏目标体在地下半空间的展布。通常隐伏目标体物性分布不均匀或变化较大,且形状较为复杂,因此选用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方法进行研究。而三维反演工作由于维度(已知重力异常数据点个数或物性体个数)过大,会造成反演效率低下,影响推广使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反演效率的方法。本文研究了一套针对提高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效率的方法,通过模型降维和引入子空间方法提高反演效率,经过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检验了提高反演效率策略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主要成果如下:(1)模型水平降维技术。基于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边缘识别技术和归一化解析信号振幅垂向导数(NVDR-ASA)中心位置识别技术,提出了靶区平面优选水平降维技术,仅在靶区范围即重点研究区进行反演,其他研究区不参与反演,保证在满足反演精度情况下,减少了未知数个数,提高了反演效率。模型剖分数量影响核函数矩阵的规模以及方程中未知量的数量。在网格单元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全区反演效率和靶区反演效率,网格数目较少的时候,核函数矩阵规模相应较小,构建核函数效率就会提高,与此同时加快求解最优化问题的速度,综合两者仅在靶区进行反演的时候,能够有效提高反演效率。(2)模型垂向降维技术。基于数据垂向识别能力提出了非结构化网格垂向降维技术。对地下半空间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剖分,减少网格数量以提高反演效率。重力数据识别地质目标体埋深增大,识别能力逐渐减弱,即当地质目标体规模小于可识别的规模时,则重力数据无法识别该异常体,因此在深部精细网格造成计算冗余。本文以重力数据垂向识别能力为准则,随着埋深增大网格单元规模逐渐变大,以此减少深部网格单元的个数,从而提高构建核函数的效率和加快求解方程的速度。(3)本文引入Krylov子空间广义最小残差法(GMRES)代替传统的共轭梯度法(CG)求解方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反演效率。三维物性反演中,矩阵规模通常比较庞大,导致难以对原函数直接进行计算,Krylov子空间将大型求解逆问题转化为在一个更小维度的子空间寻找满足精度要求的近似解,以便降低大型复杂系统的理论分析难度和减少数据运算量。本文通过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Krylov子空间GMRES法能够以较少迭代次数达到收敛结果,有效减少运算时间,提高了反演效率。(4)将平面靶区优选水平降维技术、非结构网格垂向降维技术和Krylov子空间GMRES法这三个策略应用到处理实际资料,证明能够有效提高实际资料的反演效率。实际资料分别为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重力数据和河南老李湾重力数据,对比反演结果与已知先验信息,该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反演效率,并且能够满足反演精度,验证了提高反演效率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付喜军[3](2020)在《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外围预测》文中认为老牛沟金矿地处华北地台北缘东段,天山-阴山东西构造带东端北缘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张广才领南端东缘交接地带,辉发河断裂构造南东侧,夹皮沟北西向主断裂构造带中部,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标志发育,具有较好找矿潜力。本论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为指导,以“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床详查”项目为依托,在成矿地质背景及已知矿床地质调查基础上,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提取找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标志和信息,圈定成矿预测区,优选找矿靶区,以期为勘查区后续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老牛沟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于夹皮沟北西向韧脆性构造带内,赋存于新太古界夹皮沟岩群老牛沟岩组花岗片麻岩的层间破碎带之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见微量斑铜矿、辉铋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钾化及碳酸盐化、黑云母化等,其中硅化、绢云母化及钾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老牛沟组花岗片麻岩、夹皮沟北西带(北西向断裂构造)及燕山期闪长岩等岩浆作用为主要控矿要素。金矿体产出于老牛沟组花岗片麻岩中,形态、产状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为本矿床的主要导矿构造,其上盘的次级构造为主要储矿构造,构造控矿作用明显。总结了矿区的找矿标志。地质标志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及钾化蚀变;地球化学标志主要是Au及指示元素Bi、W、Pb、Ag、Hg、Cu元素异常,Au Bi WPb、Zn Cd Ag、Sb Hg等组合异常;航磁解译确定的北西向成矿结构面产状变化部位及其与北东向结构面交汇部位、成矿地质体形态产状变化部位等为重要地球物理标志。多种标志的叠加地段是最有利的找矿地段。根据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程度,找矿标志的明显程度,结合已知矿体发育情况,在本区圈定出Ⅰ级预测区3处,Ⅱ级预测远景区1处。

胡凯[4](2020)在《大兴安岭中北段兴安地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兴安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南东缘扎兰屯陆块,东乌旗—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内,中生代属滨太平洋构造域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研究区内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古生界上泥盆统大民山组;中生界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下白垩统龙江组;第四系冲洪积和沼泽沉积物。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以晚石炭世侵入岩为主。区内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变质岩零星出露,主要为基底变质岩系的区域变质岩。区内构造总体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控矿断裂构造主要为东西向和北东向,为矿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存储空间。通过对研究区内已知矿(化)体的地质背景、1:5万物化探综合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研究区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优选金厂沟地区开展重点异常检查工作,主要进行1:1万的地质草测、磁法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土壤测量以及取样等工作。之后开展综合研究,于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碎屑岩内发现钼矿化点2处,均强烈发育褐铁矿化、硅化等,岩石局部呈片理化,较破碎。通过对比研究区的地质和物化探信息,初步建立了找矿模型,将研究区初步划分为2个B类成矿远景预测区。其中光头山成矿远景区(B-1)主攻矿种为钨钼铜多金属;金厂沟-五道沟成矿远景区(B-2)主攻矿种为钼多金属。根据研究区内预测找矿模型,对比区内地质和物化信息圈定了1个Ⅱ级找矿靶区,金厂沟找矿靶区(B-2-Ⅱ1)以Mo、Ag和W为主要成矿元素,靶区内钼矿化点具有进一步工作前景。

黄跃[5](2020)在《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文中认为滇东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陆块康滇基底断隆带与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二个四级构造单元内。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小江深断裂东侧滇东北坳陷盆地南部,展布于SN向小江深断裂带、NW向紫云-垭都深断裂带及NE向弥勒-师宗深断裂带所围成的“三角区”内,毗邻龙门山造山带、南盘江-右江增生弧型冲褶带及哀牢山墨江绿春造山带,因多阶段多期次构造叠加复合强烈、地质环境多变和成矿动力学机制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不仅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而且造就了世界罕见的特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在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具有典型性。本论文通过对前人地质成果资料的归纳、类比,尤其是对近年实施的矿产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所获成果资料的再认识,充分挖掘提取找矿有用信息,并结合典型矿床的现场调查、相关样品的系统分析,阐述了乐马厂矿集区内铅锌银矿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与找矿模式,初步圈定了找矿有利靶区,为目前及今后找矿指出了方向。通过在研究区龙头山幅开展1:50000矿产地质专项调查,充分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典型矿床类比研究,通过重点追索,确定区内铅锌银矿含矿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泥盆系中统曲靖组(D2q),岩性为白云岩建造,其围岩蚀变与典型火德红铅锌矿、茂租铅锌矿相似,具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蚀变;铅锌银矿床产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带旁侧含矿地层中。结合区域铅锌矿产出特点,研究区内铅锌矿受地层、岩性、岩相、构造控制,矿产均分布于含矿地层白云岩层间破碎带中,矿体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或陡倾。通过对区域及区内铅锌银等矿床成矿规律的总结,认为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次叠加改造,铅锌银矿的形成与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关系密切,是多种成矿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区内主要矿产为铅锌、银。铅锌银矿产出层位与区域上一致,且与化探异常吻合较好。根据产出位置及特征,可分三个铅锌(银)矿带,即西部谓姑复式背斜区、中部龙头山背斜、乐马厂断裂带、东部火德红一带。根据前期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和认识综合分析,在龙头山幅范围内初步圈出铅锌找矿远景区4个,即谓姑铅锌银铜找矿远景区、乐马厂银铅锌找矿远景区、火德红铅锌煤找矿远景区、乐红铅锌找矿远景区(Ⅵ),划分出铅锌、铜、银找矿靶区2处,均为B级靶区。即蒋家湾铅锌银找矿靶区(B类)、曹家渡-文家坪银铜多金属找矿靶区(B类)。研究区典型矿床(点)找矿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研究表明,乐马厂铅锌银矿集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基本条件。浅表以寻找构造蚀变破碎岩热液型、陡脉状断裂型为主,深部以寻找中低温热液型、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为主,指明了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和主攻类型。

张筌豇[6](2020)在《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指出世界首例碲独立矿床—大水沟碲矿床打破了碲元素不能形成独立矿床的传统认识。Te在某些条件下,不仅能形成伴生矿床,还能形成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独立碲矿床。大水沟碲矿床从偶然发现至今,一直受到众多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并展开多角度研究。先后对其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及矿床成因等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相应的研究成果。但在大水沟碲矿床之外的邻区还有没有可能存在类似碲矿床?值得我们深入展开碲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尤其是区域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目前,在大水沟碲矿床之外的邻区,类似碲矿床找矿方面的研究尚未开展,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理论与方法。本文在碲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大水沟碲矿区及整个石棉地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各时代地层与侵入岩碲及其共生元素的演化规律、划分出石棉地区地球化学子区,以及解析了元素与断裂构造关系。从众多碲共生元素中遴选出碲矿的水系沉积物找矿指示元素,运用指示元素比值提取出碲矿异常信息,同时建立碲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式。通过碲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建立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由此形成了一套碲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理论,为类似大水沟碲矿床的找矿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石棉地区处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上。区域地质背景较为复杂,既有深部岩浆的多期次侵入活动,也有区域性深大断裂的继承性活动,断裂构造广泛发育。热事件与变质事件作用强烈,地层均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在地球物理学特征上,石棉地区处于主要环状剩余重力正异常区内部,航空磁测正负异常过渡区域,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发育,具有极好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石棉地区主要富集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铁元素Co、Cr、Cu、Ni、Fe。Te、Bi成矿元素的整体含量不高,Te为背景-强分异型元素,Bi为低背景-极强分异型元素。Te在二叠系、志留系通化岩组、奥陶系大河边组、震旦系及二叠纪-三叠纪侵入岩中有较好的局部富集和成矿潜力。将石棉地区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子区,各子区具有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足富—七龙洞地球化学子区是石棉地区寻找碲矿的最主要区域,具有潜在的碲矿找矿前景。(3)大水沟碲矿床处,水系沉积物Te、Bi、Au、Ag的含量均不高,Te、Bi、Au大致呈低缓正异常,Ag大致呈低缓的负异常。在通化岩组一段变基性火山岩地层中,Bi-Te含量较高,有可能为碲矿床的矿源层。事实上,大水沟碲矿床并没有产在Te-Bi较高背景值的地球化学区域,而是产于背景值或低背景值的地球化学区域,大面积Te、Bi含量趋于背景或低背景,局部富集成矿,并且Te、Bi主成矿元素均存在较明显的后期叠加富集。也就是说,碲矿床的形成是在后期发生成矿作用Te-Bi富集而成的。(4)水系沉积物As、Sb、Hg组合能指示断裂构造的空间位置。Co、Cr、Ni、Fe2O3组合反映断裂构造提供的成矿流体热液运移通道,是成矿流体沉淀富集的有利场所与部位。主成矿元素Te、Bi、Au、Ag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5)碲矿石、矿物(磁黄铁矿、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主要为异常铅,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硫同位素的δ34S值大多为较小的正值,变化范围小,具有明显的岩浆硫同位素组成的特征,硫来源于深部,主要属于幔源硫,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同位素显示碲与硫、碳等矿化剂可能同源,均来自于深部。(6)从水系沉积物元素中遴选出主成矿元素(Te、Bi)、伴生元素(Ag、Au)及中高温热液元素(Cd、Cu、Pb、Sn、W、Zn)作为大水沟式碲矿的指示元素,石棉地区的碲矿更趋向形成于中偏高温的热液环境。累乘元素比值(w(Te×Bi)/w(Pb×Zn))可初步判断碲矿异常强弱信息。以累加元素比值(w(Te+Bi)/w(Au+Ag))作为碲矿化异常的直接指示信息,能有效地凸显Te、Bi矿致异常,提取碲矿化异常信息,为碲矿的找矿预测提供新的地球化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7)根据石棉地区及碲矿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碲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式等地、物、化综合信息,建立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筛选出了大水沟、七龙洞东北、庙坪、七龙洞、江官山及江官山西北最具潜力的碲找矿靶区,部分靶区发现有碲矿体与矿化。

司明[7](2019)在《辽宁省宽甸县步达远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文中指出宽甸县步达远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宽甸段、营口-宽甸显生宙隆起与太子河-浑江坳陷衔接部位;处于北东向鸭绿江与太平哨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北西向次一级构造带中,是重要铅、锌、铜、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区内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较低,为进一步查明研究区内矿产资源,扩大找矿远景,本文通过提取区域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信息,对研究区地质、化探、物探、矿化等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优选出优质的成矿远景区,为步达远地区今后找矿工作指明方向。研究区内地层有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古生界寒武系及中生界白垩系小岭组。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铜、铅、锌、金成矿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寒武系又是区域上重要的铜、铅、锌的含矿层位,其中铜、铅、锌高于地壳克拉克值48倍,这种双层“矿源”为本区成矿提供大量物质来源。研究区内发育有步达远岩体,北部发育有坦甸子岩体,南部发育有石柱子岩体,为Cu、Pb、Zn矿的形成提供了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热动力,同时也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研究区内的褶皱构造为关门砬子-黄家街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北西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互相切割交错,为Pb、Zn、Cu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铜、铅、锌矿床的空间展布。对研究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及1:1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分析及研究,按照地质环境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结合区域上分散流异常特征,在区内共圈分出7个综合异常带和4个呈面状展布的异常集中区。这些异常区是寻找Pb、Zn、Cu矿的有利地段。通过对研究区内及其附近岩石的物性参数的测定与分析,确定区内的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物探异常为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区域已有的地质、物化探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同时对研究区内的地质条件、地球化学条件、地球物理条件及矿产综合信息的提取及分析,本文共圈出4个Pb、Zn、Cu成矿远景区,其中1个Ⅰ级成矿远景区,2个Ⅱ级成矿远景区及1个Ⅲ级成矿远景区。结合远景区找矿潜力的评价,最终优选出岔条沟铅锌找矿靶区。

范亚丽[8](2019)在《内蒙古突泉—科右中旗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突泉县、科右中旗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结合带——索伦—西拉木伦古生代结合带东部。本次论文利用1:5万矿调原始地质资料对地层和侵入岩进行了梳理,建立了研究区地层格架和侵入岩序列,重点剖析了研究区内铜多金属矿典型矿床3处,分别是突泉县闹牛山铜银矿床、突泉县莲花山铜银矿床、科尔沁右翼中旗布敦化铜矿床,对其地质特征、矿田构造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典型矿床模型。利用1:5万化探原始数据进行综合整理成图后圈定化探综合异常14处,其中以Cu为主要成矿元素的异常有9处,以PbZnAg为主成矿元素有5处。利用1:5万航磁原始数据重新编制了研究区航磁异常图件,整理、校对、统计航磁异常共200处;分析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和化学异常特征,还有矿化蚀变等方面的信息,联合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矿床模型,进行找矿预测,在区内共圈定4个铜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对其中的部分远景区进行野外矿产检查后,进一步选定了一处A类重点找矿靶区和一处B类找矿靶区。本论文的研究为突泉—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的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同类矿床的找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彭琳琳[9](2019)在《江西会昌锡坑迳矿田锡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江西会昌锡坑迳矿田位于华南武夷山成矿带南段,处于石城-寻乌北北东向断裂带与会昌环状构造复合部位的西侧。区内构造变形强烈,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并伴随大规模的锡多金属矿化。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区内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尤其是锡矿找矿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已发现的锡矿有岩背、淘锡坝、凤凰岽和苦竹岽等大中型锡矿床。这些锡矿床围绕密坑山破火山口环状构造分布。前人对该区的火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锡矿床的蚀变特征和矿床成因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坑迳矿田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和成矿规律还缺乏系统研究,成矿环境、形成机制以及各个矿床之间存在何种成因关系,区内找矿方向不明。本次研究选取区内岩背锡矿床和淘锡坝锡矿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系统调查了锡坑迳矿田锡矿床地质特征,开展了矿床地质、岩石学以及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研究,总结了成矿规律,建立了锡坑迳矿田锡矿“多位一体”的区域成矿模式,提出密坑山破火山构造的内外带锡矿床具“多位一体”特征,即岩背式斑岩型锡矿、苦竹岽式云英岩型锡矿、凤凰岽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和淘锡坝式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锡矿共生。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密坑山岩体成岩时代为136.1±1.6~138.6±1.9 Ma,岩背岩体为136.3±0.88Ma,闪长玢岩脉为109.9±1.1 Ma。首次获得岩背锡矿Ⅰ号矿体矿石的锡石LA ICPMSU-Pb年龄为128.15±0.88 Ma,成矿时代与岩体形成时代基本一致。本次研究选取区内岩背锡矿床和淘锡坝锡矿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系统调查了锡坑迳矿田锡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以及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研究工作。建立了锡坑迳矿田锡矿“多位一体”的区域成矿模式,提出密坑山破火山构造的内外带锡矿床具“多位一体”特征,即岩背式斑岩型锡矿、苦竹岽式云英岩型锡矿、凤凰岽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和淘锡坝式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锡矿共生。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密坑山岩体成岩时代为136.1±1.6~138.6±1.9 Ma,岩背岩体为136.3±0.88Ma,闪长玢岩脉为109.9±1.1 Ma。首次获得岩背锡矿Ⅰ号矿体矿石的锡石LA ICPMSU-Pb年龄为128.15±0.88 Ma,成矿时代与岩体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建立了找矿标志:(1)矿田内各矿床、矿点皆位于多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带相交的“结点”部位,尤其是火山一次火山岩喷发或侵入的通道附近;(2)成矿岩体与围岩(火山岩)的接触带产状由陡变缓或走向发生转折的部位,尤其是缓倾、内凹、复杂的接触面部位更有利于形成富矿、大矿;(3)黄玉石英岩化、强绿泥石化和硫化物矿化与成矿密切相关,是找矿的重要标志;(4)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对寻找隐伏或半隐伏矿床有指示意义,尤其是Sn、Cu、Ag、F异常;(5)棕红色、蜂窝状铁帽是寻找矿体的地表标志。利用矿产资源MRAS评价系统,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类预测方法,圈定预测区7处(A类2处、B类5处),预测500m以浅锡矿资源量80.73万吨。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圈定了会昌松岽、安远石头坳和会昌公婆坑锡或锡多金属矿找矿靶区等3处。优选了会昌松岽锡多金属矿找矿靶区进行钻孔验证,ZK1803揭露12层锡矿(化)体,累计视厚27.94m,其中工业矿体5层,累计视厚10.33m。

吾克依拉·吾铁朴[10](2019)在《吉林省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夹皮沟成矿区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境内,是滨太平洋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与中亚造山带东段之间的北西向拼贴带内,夹皮沟-大石砬子NW向构造带控制金矿带内金矿床、矿(化)点的分布。区内目前已发现二道沟、小北沟、八家子、三道岔、四道岔、下戏台和板庙子等一批大中小型矿床和数几十余处矿(化)点。伴随矿山开采对已探明资源储量的不断消耗,找寻接替资源任务紧迫,同时由于前人对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主要预测要素(标志)、成矿富集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制约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缓解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源危机,中金集团设立了“夹皮沟金成矿区多元信息找矿预测”科研项目。作者依托该项目研究,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和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收集、分析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典型矿床(二道沟金矿、小北沟金矿和八家子金矿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研究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夹皮沟成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成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根据野外观察结合对已有航磁、重力、化探数据以及本项目实施的高磁、土壤测量成果的综合信息解译,确定金矿的预测要素;最后,以基于GIS平台的区域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RAS)为基础,以证据权法为手段,提取夹皮沟金成矿区的地质(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矿产(矿床、矿点及矿化点)等成矿信息及重力、航磁、化探等预测信息(标志),对区域金矿找矿潜力进行评价,圈出找矿靶区,并对各找矿靶区潜在资源量进行估算,为矿山企业开展后续勘查工作提供选区及科学依据。论文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以典型矿床研究为手段,总结了夹皮沟成矿区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夹皮沟金矿区的金矿化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其次是蚀变岩型,赋矿围岩均为夹皮沟群三道沟组,岩性以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特征,矿体严格受北西向夹皮沟断裂及其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综合控制,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及次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期包括石英(I)、石英-黄铁矿(II)、金矿化-石英-多金属硫化物(III)和晚期石英-方解石(IV)等四个矿化蚀变阶段。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金矿的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中低盐度共存的NaCl-H2O-CO2不混溶体系,主要来源于具有幔源流体特征的岩浆水,成矿晚阶段演化为成分相对简单的均一NaCl-H2O体系;矿石硫同位素组成显示区内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以深源为主,成矿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从围岩中萃取了少量成矿物质。对成矿有关岩浆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该区至少存在252Ma和230 Ma213 Ma两期岩浆作用。结合矿体与岩浆岩体(脉)的依存关系,提出夹皮沟成矿区金的成矿作用从晚三叠世一直延续到中侏罗世早期,从早到晚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次,分别对应于区域上的两期构造-岩浆事件:印支晚期(240210Ma)和燕山早期金成矿作用(180160 Ma)。综上所处,确定夹皮沟金矿床为中温岩浆热液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成矿作用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与中亚造山带东缘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中。2.研究确定了夹皮沟成矿区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总结了区域金矿成矿要素。夹皮沟成矿区的金矿床受夹皮沟北西向构造带控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解译结果,提出夹皮沟北西带西侧存在TTG岩浆穹窿,夹皮沟北西带早期为TTG穹窿与夹皮沟群地层接触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继承性发展为区域性北西向韧脆性断裂带,控制区内金矿床总体北西向带状分布;夹皮沟北西带的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构造控制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构成构造控矿要素;太古界夹皮沟群三道沟岩组中的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在空间上为金矿矿体的主要容矿岩石,其金等成矿元素含量及变异系数、浓集系数特征表明其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来源,构成金矿成矿地层岩性要素;印支期、燕山早期区域花岗质岩浆活动,在时间、空间、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动力学特征方面控制矿体的产出及分布,构成成矿岩浆岩条件。夹皮沟成矿区金矿的形成是上述构造、地层岩性、岩浆作用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及航磁、重力综合信息解译结果,确定了夹皮沟成矿区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及控矿构造类型及特征,为后续找矿潜力评价奠定基础。3.根据野外观察,结合地质、航磁、重力、化探综合信息解译,确定了夹皮沟金成矿区的金矿预测要素。对已知矿床研究确定成矿有关的硅化、黄铁矿化、钾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为金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夹皮沟北西向构造及其派生的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成矿有关脉岩集中发育地段也是金矿成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对区域化探数据解译结果表明,夹皮沟成矿区内Au、Ag、Zn、Mo、Sb、Hg、Pb、Cu等为主要成矿元素(变异系数),且Au、Ag、Pb、Zn、As、U、Mo等元素表现出一个主成矿期(阶段),Cu、Bi、W、Sb、Hg、Sn、Th等元素表现出两个或以上成矿期(阶段);成矿元素划分为Ag-Cu-Pb-Zn、Co-Ni-Ti-V、Au-Bi-W、F-Mo-Th、As-B-Sb、Mn-Sn和Hg-U等元素组合,表明区内成矿元素具有多来源、多阶段叠加富集特征,确定Au、Bi、W、Ag、Pb、Zn、Cu、Sb、Mn等元素异常及Au-Bi-W、Ag-Cu-Pb-Zn组合异常(元素组合因子得分值的异常区)为金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对区域航磁、重力数据进行化极、延拓、解析,根据不同上延高度不同方向水一阶导数轴值(极大值或极小值)反映物性变化界面,不同上延高度垂向二阶导数0等值线反映不同物性地质体边界特征,提取了航磁、重力的线性构造信息和环形构造信息,根据金矿床矿体与重磁解译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的空间依存关系,确定重磁解译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物性界面)及其交汇部位,北西向构造与环形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确定其为金矿找矿的地球物理标志。4.根据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床、矿点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控矿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及重磁解译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关系,总结了区域金矿成矿规律。提出区内金矿床(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矿化与集中分布、等间距规律,这主要受夹皮沟群地层岩性、北西向或北东向构造、太古代TTG分布以及中生代花岗岩分布综合控制;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床(点)多产于北西向与北东向线构造交汇复合部位、环形构造(或成矿地质体)产状变化部位、环形构造与线构造交汇地段;金矿成矿作用集中发生于印支燕山早期。5.以基于GIS平台的区域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RAS)为基础,以证据权法为模型,提取夹皮沟金成矿区的地质(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矿产(矿床、矿点及矿化点)等成矿信息及重力、航磁、化探等预测信息(标志),开展1:5万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共圈定A级成矿预测区5处,B级成矿预测区8处,C级成矿预测区11处,并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各成矿预测区进行资源量估算,获得金矿预测资源量总计348t,为研究区开展后续金矿勘查提供选区及科学依据。

二、兴国环形断裂东缘金银成矿条件分析及靶区优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兴国环形断裂东缘金银成矿条件分析及靶区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显生宙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论文选题及意义
        0.1.1 项目依托及选题来源
        0.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0.2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0.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0.3.1 陆相火山岩区矿床研究现状
        0.3.2 研究区区域地质和矿产研究工作
        0.3.3 存在问题
    0.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0.5 主要工作量
    0.6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1.1.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1.2 区域地层
        1.2.1 柴周缘东昆仑造山带
        1.2.2 柴北缘造山带
    1.3 区域构造
        1.3.1 昆南断裂
        1.3.2 昆中断裂
        1.3.3 昆北断裂
        1.3.4 柴达木南缘隐伏断裂
        1.3.5 柴达木北缘隐伏断裂
        1.3.6 丁字口-乌兰断裂
        1.3.7 宗务隆山南断裂
        1.3.8 宗务隆-青海南山断裂
        1.3.9 阿尔金断裂
        1.3.10 哇洪山-温泉断裂
    1.4 区域岩浆岩
        1.4.1 东昆仑地区
        1.4.2 柴北缘地区
第2章 柴周缘陆相火山岩及动力学演化研究
    2.1 前加里东期柴周缘构造演化
    2.2 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柴周缘构造演化
        2.2.1 柴南缘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期强烈构造体制转化和构造迁移
        2.2.2 柴北缘造山带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构造演化新认识
    2.3 华力西期-印支期柴周缘构造演化
        2.3.1 华力西-印支期东昆仑造山带安第斯型造山运动
        2.3.2 华力西期-印支期柴北缘构造演化新认识
        2.3.3 柴周缘中生代相邻板块时空演化关系
    2.4 关于中生代火山岩问题
        2.4.1 印支早期夏河组火山岩
        2.4.2 印支晚期鄂拉山组火山岩
        2.4.3 夏河组和鄂拉山组火山岩差异性对比
第3章 典型矿床研究
    3.1 柴周缘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区典型矿床
        3.1.1 鄂拉山口铅锌矿床
        3.1.2 夏河铜多金属矿床
        3.1.3 哈日扎银铜多金属矿床
        3.1.4 那更康切尔银矿床
    3.2 柴周缘古生代陆相火山岩区典型矿床
        3.2.1 达达肯乌拉山铜铅锌矿床
        3.2.2 孔雀沟-哈布其格钼(铜)金多金属矿床
第4章 区域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
    4.1 柴周缘成矿带的时空结构
    4.2 火山岩与成矿关系解析
    4.3 柴周缘印支早期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成矿作用
    4.4 柴周缘印支晚期陆相火山岩区银多金属成矿作用
        4.4.1 幔源C-H-O流体与银、金元素的关系
        4.4.2 成矿深源性问题探讨
        4.4.3 东昆仑富Ag幔源流体向地壳活化运移成矿过程分析
        4.4.4 成矿模式
        4.4.5 矿床的剥蚀保存条件
    4.5 柴周缘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总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模型降维和子空间方法提高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效率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重力三维物性反演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模型构置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重力三维物性反演基本方法及其效率分析
    2.1 基于结构化直立六面体网格的模型构置方法
        2.1.1 结构化直立六面体网格剖分
        2.1.2 基于直立六面体网格的重力异常正演
    2.2 反演目标函数构建方法
    2.3 基于共轭梯度的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2.4 反演效率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平面靶区优选技术的模型水平降维方法
    3.1 基于平面靶区优选的模型水平降维方法
        3.1.1 平面靶区优选问题分析
        3.1.2 平面靶区优选技术与靶区网格剖分实现方法
        3.1.3 平面靶区优选技术适用性分析
    3.2 双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3.2.1 平面靶区优选的靶区网格剖分结果
        3.2.2 靶区网格反演与全区反演结果对比
    3.3 大面积观测复杂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3.3.1 平面靶区优选的靶区网格剖分结果
        3.3.2 优选靶区反演与全区反演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垂向识别能力与非结构化网格的模型垂向降维方法
    4.1 非结构化直立六面体网格剖分
    4.2 基于重力数据垂向识别能力的非结构化网格剖分实现技术
    4.3 非结构化网格条件下光滑模型约束的施加
    4.4 双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4.4.1 结构化网格与非结构化网格剖分结果对比
        4.4.2 结构化网格反演与非结构化网格反演结果对比
    4.5 大面积观测复杂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4.5.1 结构化网格与非结构化网格剖分结果对比
        4.5.2 结构化网格反演与非结构化网格反演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Krylov子空间的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5.1 Krylov子空间定义
    5.2 广义最小残差法(GMRES)方法
    5.3 双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5.4 大面积观测复杂地质体模型测试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资料处理与解释
    6.1 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铜-铀-金-银矿床重力数据三维反演研究
        6.1.1 地质概况
        6.1.2 地球物理特征
        6.1.3 重力三维反演效率展示
    6.2 老李湾隐伏花岗岩重力数据三维反演研究
        6.2.1 地质概况
        6.2.2 地球物理特征
        6.2.3 重力三维反演效率展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外围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质
    2.3 区域地球物理
    2.4 区域地球化学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2 地球物理特征
    3.3 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地质特征
    4.2 矿石特征
    4.3 成矿期与阶段划分
    4.4 围岩蚀变
    4.5 矿床成因
第5章 成矿预测
    5.1 成矿地质条件
    5.2 找矿标志
    5.3 预测区的圈定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大兴安岭中北段兴安地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研究区位置交通与自然地理
    1.4 研究区以往工作概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1.6 完成的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2 区域地球物理
    2.3 区域地球化学
3 研究区成矿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变质岩
    3.4 构造特征
    3.5 地球物理特征
    3.6 地球化学特征
    3.7 遥感异常特征
    3.8 研究区矿产
4 重点工作区检查
    4.1 成矿地质条件
    4.2 1 :1 万土壤测量异常特征
    4.3 1 :1 万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
    4.4 1 :1 万激电中梯异常特征
5 综合信息与找矿模型
    5.1 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5.2 控矿物化探因素分析
    5.3 找矿预测模型
6 矿区找矿前景分析
    6.1 远景区划分及特征
    6.2 B-2-Ⅱ1 找矿靶区特征
    6.3 B-2-Ⅱ1 靶区找矿前景分析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区域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工作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区域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特征
        2.2.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2.3 重砂异常特征
        2.2.4 区域遥感影像特征
    2.3 区域矿产概况
        2.3.1 铅锌矿
        2.3.2 银矿
第三章 研究区地物化遥及典型矿床特征
    3.1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变质岩
        3.1.4 构造
    3.2 研究区岩(矿)石密度、磁性、电性特征
    3.3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3.3.1 地球化学场特征
        3.3.2 化探异常
        3.3.3 异常评序、优选及评价
    3.4 研究区遥感特征
    3.5 研究区典型矿床特征
        3.5.1 本次新发现矿产地特征
        3.5.2 典型矿床特征
第四章 研究区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研究
    4.1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4.1.1 控矿因素
        4.1.2 找矿标志
    4.2 成矿规律
        4.2.1 区域矿产时空特征
        4.2.2 区域成矿构造特征
        4.2.3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4.2.4 区域成矿作用特征
第五章 铅锌银矿床的成因与成矿模式
    5.1 矿床成因
        5.1.1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3 成矿物质来源综述
    5.2 成矿模式
        5.2.1 研究区优势矿种及主要矿床类型
        5.2.2 “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第六章 研究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6.1 矿产预测类型
    6.2 预测资源量
        6.2.1 预测工作流程
        6.2.2 预测工作区的圈定
        6.2.3 最小预测区的优选
        6.2.4 资源量的估算
    6.3 找矿靶区优选及特征
        6.3.1 远景区
        6.3.2 找矿靶区
    6.4 资源潜力评价
        6.4.1 “云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
        6.4.2 “云南乌蒙山区优势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成果
        6.4.3 研究区找矿潜力分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A.1 作者简介
    A.2 参与生产科研项目
    A.3 发表论文

(6)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碲成矿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研究区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变质岩
    2.3 构造
    2.4 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特征
        2.4.1 地球物理场特征
        2.4.2 遥感地质特征
    2.5 大水沟碲矿床地质特征
        2.5.1 大水沟碲矿区地层
        2.5.2 大水沟碲矿区构造
        2.5.3 矿体特征
        2.5.4 矿物和矿石特征
        2.5.5 围岩蚀变
第3章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3.1 样品的采集
    3.2 样品的处理
    3.3 样品的分析测试
第4章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4.2 石棉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4.2.1 元素的富集规律
        4.2.2 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4.2.3 三大构造岩片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4 主要地层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5 侵入岩分布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6 元素地球化学分区
    4.3 碲矿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元素的富集规律
        4.3.2 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3 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4.4 元素与断裂构造关系解析
    4.5 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4.5.1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2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3 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5章 碲矿指示元素与异常信息
    5.1 碲矿指示元素
        5.1.1 元素的相关性
        5.1.2 碲矿床的矿床类型
        5.1.3 碲矿指示元素
    5.2 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5.2.1 矿床特征
        5.2.2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2.3 成矿模式
    5.3 碲矿异常分析
        5.3.1 指示元素组合异常分析
        5.3.2 碲矿异常强弱信息初判
        5.3.3 碲矿异常信息提取
第6章 碲矿地球化学模型与找矿预测
    6.1 碲矿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
        6.1.1 模型的建立
        6.1.2 碲矿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
    6.2 找矿预测
        6.2.1 碲异常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
        6.2.2 碲矿找矿靶区与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辽宁省宽甸县步达远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辽东铅锌矿床国内研究现状
    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4.1 区域地质工作
        1.4.2 矿产地质工作
    1.5 实物工作量
    1.6 研究区位置
        1.6.1 研究区位置及范围
        1.6.2 自然经济地理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基底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2.3 褶皱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概况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1 重力场特征
        2.5.2 磁场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1 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2.6.2 断裂带上元素分配特征
        2.6.3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构造
        3.3.1 褶皱构造
        3.3.2 断裂构造
    3.4 地球化学特征
        3.4.1 分散流异常
        3.4.2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3.4.3 地球化学特征
    3.5 地球物理特征
        3.5.1 视极化率特征
        3.5.2 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3.5.3 相关物性参数特征
第4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1 步达远-青山沟矿集区铅锌铜矿床特征
        4.1.1 地质概况
        4.1.2 矿体特征
        4.1.3 矿石特征
        4.1.4 围岩蚀变
        4.1.5 矿床成因分析
    4.2 万宝钼铜多金属矿集区
        4.2.1 地质概况
        4.2.2 矿体特征
        4.2.3 矿石特征
        4.2.4 围岩蚀变
        4.2.5 矿床成因分析
第5章 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5.1 含矿地层
    5.2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
    5.3 构造控矿
    5.4 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5.4.1 成矿规律
        5.4.2 找矿标志
第6章 成矿预测
    6.1 成矿远景区的圈定准则
    6.2 成矿远景区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6.2.1 步达远-岔条沟Pb-ZnⅠ级成矿远景区
        6.2.2 三道阳岔CuⅡ级成矿远景区
        6.2.3 新安CuⅡ级成矿远景区
        6.2.4 新华Zn-CuⅢ级成矿远景区
    6.3 找矿靶区优选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内蒙古突泉—科右中旗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自然经济地理
        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1.1.2 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2 选题目的与依据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地层
        2.1.2 岩浆岩
        2.1.3 构造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2.2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2.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3.1 1 :5 万地球化学特征
        2.3.2 1 :5 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4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2.4.1 区域矿床分布
3 铜多金属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规律
    3.1 铜多金属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1 突泉县闹牛山铜银矿床
        3.1.2 突泉县莲花山铜银矿床
        3.1.3 科尔沁右翼中旗布敦化铜矿
    3.2 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3.2.1 控矿因素分析
        3.2.2 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3.2.3 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类型及特征
4 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评价及找矿靶区预测评价
    4.1 成矿远景区
        4.1.1 突泉县闹牛山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1 号)
        4.1.2 莲花山北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2 号)
        4.1.3 莲花山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3 号)
        4.1.4 布敦化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4 号)
    4.2 找矿靶区预测评价
        4.2.1 莲花山北找矿靶区(B2-1)
        4.2.2 布敦化铜矿外围找矿靶区(A4-1、B4-1、B4-2)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江西会昌锡坑迳矿田锡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锡矿研究现状
        1.2.2 锡坑迳矿田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地质概况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侵入岩
    2.2 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物性特征
        2.2.2 区域△g布格重力异常
        2.2.3 磁场特征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3.1 矿田矿产概况
    3.2 典型矿床特征
        3.2.1 岩背锡矿
        3.2.2 淘锡坝锡矿
        3.2.3 凤凰岽锡矿
        3.2.4 苦竹岽锡矿
    3.3 成岩成矿年代学
        3.3.1 成岩年代学
        3.3.2 成矿年代学
        3.3.3 锡坑迳矿田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
        3.3.4 成矿物质来源
    3.4 成矿规律分析
        3.4.1 构造与成矿
        3.4.2 岩浆岩与成矿
        3.4.3 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产的关系
    3.5 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3.5.1 成矿模式
        3.5.2 找矿标志
第四章 潜力评价与找矿预测
    4.1 潜力评价
        4.1.1 预测要素及预测区的圈定
        4.1.2 预测区地质特征
        4.1.3 预测资源量
    4.2 找矿靶区优选及验证
        4.2.1 找矿靶区优选
        4.2.2 钻孔验证
第五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吉林省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2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主要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5.1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太古界
        2.2.2 元古界
        2.2.3 古生界
        2.2.4 中生界
        2.2.5 新生界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太古宙花岗岩
        2.3.2 中生代花岗岩
        2.3.3 基性岩
        2.3.4 脉岩
    2.4 区域构造
        2.4.1 区域褶皱构造
        2.4.2 区域断裂构造
    2.5 区域矿产
        2.5.1 石英脉型金矿床
        2.5.2 蚀变岩型金矿床
        2.5.3 角砾岩型金矿床
第3章 典型矿床研究
    3.1 二道沟金矿床
        3.1.1 矿区地质
        3.1.2 矿体特征
        3.1.3 围岩蚀变特征
        3.1.4 成矿阶段划分
    3.2 小北沟金矿床
        3.2.1 矿区地质
        3.2.2 矿体特征
        3.2.3 围岩蚀变特征
        3.2.4 成矿阶段划分
    3.3 八家子金矿床
        3.3.1 矿区地质
        3.3.2 矿体特征
        3.3.3 围岩蚀变特征
        3.3.4 成矿阶段划分
第4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4.1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4.1.1 样品和测试方法
        4.1.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
        4.1.3 氢-氧同位素
        4.1.4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4.2 成矿物质来源
        4.2.1 样品和测试方法
        4.2.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3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成岩成矿时代
        4.3.1 样品和测试方法
        4.3.2 成岩时代
        4.3.3 成矿时代
    4.4 矿床成因
        4.4.1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探讨
        4.4.2 矿床成因
    4.5 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成矿模式
        4.5.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4.5.2 区域构造演化
        4.5.3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4.5.4 区域成矿模式
第5章 区域地球化学信息提取
    5.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5.1.1 成矿元素低温组合叠生地球化学场特征
        5.1.2 成矿元素中温组合叠生地球化学场特征
        5.1.3 成矿元素高温组合叠生地球化学场特征
    5.2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1 成矿元素统计参数及特征
        5.2.2 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5.3 成矿元素异常特征
        5.3.1 单元素异常特征
        5.3.2 元素组合异常特征
        5.3.3 因子得分等值线及本区找矿方向
    5.4 区域1:5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5.4.1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4.2 成矿元素异常特征
第6章 区域地球物理解译及信息提取
    6.1 岩矿石物性参数特征
        6.1.1 岩(矿)石重力参数特征
        6.1.2 岩(矿)石磁性参数特征
    6.2 区域重、磁资料数据处理
        6.2.1 重力资料的数据处理
        6.2.2 航磁资料的数据处理
    6.3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及构造解译
        6.3.1 航磁异常特征
        6.3.2 航磁构造解译
        6.3.3 航磁成果对区域构造的认识
    6.4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构造解译
        6.4.1 重力异常特征
        6.4.2 重力构造解译
        6.4.3 重力构造对区域构造和成矿的认识
第7章 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
    7.1 成矿地质条件
        7.1.1 地层与岩性条件
        7.1.2 岩浆岩条件
        7.1.3 构造条件
    7.2 找矿标志
        7.2.1 地质标志
        7.2.2 地球化学标志
        7.2.3 地球物理标志
    7.3 成矿规律
        7.3.1 成矿时间规律
        7.3.2 成矿空间规律
第8章 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
    8.1 基础数据
    8.2 多元地学数据库的建立
    8.3 建模与信息提取
        8.3.1 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建模
        8.3.2 成矿信息特征与提取
    8.4 资源评价的空间定位预测
        8.4.1 地质统计单元划分
        8.4.2 地质变量提取与赋值
        8.4.3 空间定位预测方法简介
        8.4.4 空间定位预测
        8.4.5 成矿预测区优选及评价
    8.5 预测资源量估算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兴国环形断裂东缘金银成矿条件分析及靶区优选(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显生宙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D]. 李浩然.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模型降维和子空间方法提高重力三维物性反演效率的方法研究[D]. 杨敏. 长安大学, 2021(02)
  • [3]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外围预测[D]. 付喜军. 吉林大学, 2020(03)
  • [4]大兴安岭中北段兴安地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胡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1)
  • [5]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黄跃.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6]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D]. 张筌豇.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辽宁省宽甸县步达远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D]. 司明. 吉林大学, 2019(03)
  • [8]内蒙古突泉—科右中旗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评价[D]. 范亚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9]江西会昌锡坑迳矿田锡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D]. 彭琳琳. 南京大学, 2019(12)
  • [10]吉林省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D]. 吾克依拉·吾铁朴. 吉林大学, 2019(10)

标签:;  ;  ;  ;  ;  

兴国环状断裂东缘金银成矿条件分析及目标区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