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衰竭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多器官衰竭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一、2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常乐[1](2021)在《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证型分布及针刺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脓毒症是由严重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而出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胃肠损伤是该疾病常见脏器损伤之一,不仅严重影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在其诊疗中的优势凸显,但证型分布、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探索。目的:1.探索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了解其发病特点及中医辨证规律。2.通过观察针刺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TP、ALB、WBC、PCT、肠鸣音及胃肠功能评分的影响,评价针刺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针灸治疗在危重症领域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收集8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应用频次描述的方法对症状、体征、舌质、舌苔、脉象进行研究;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证型分布规律。2.进一步筛选出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每日1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登记号、年龄、性别)及整体状况评分(包括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观察患者治疗第一天和治疗第七天的TP、ALB、WBC、PCT、肠鸣音及胃肠功能评分,并记录14天病死率。数据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针刺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1)基线资料:共纳入病例80例,其中男性46人,占比57.5%,女性34人,占比42.5%,平均年龄74.50±11.95岁,平均SOFA评分为6.73±2.79、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1.21±6.83。(2)中医四诊资料:症状体征共58项,发热、便结、腹满硬痛、口渴欲饮及脘腹胀痛出现频次较高,占总样本40%以上;舌质中舌红、舌干少津、舌紫暗、舌有瘀斑、舌淡白出现频次较高;舌苔中苔黄、少苔、苔厚、苔燥出现频次较多;脉象中脉数、脉沉、脉弦、脉涩、脉洪、脉弱出现频次较高。舌质总频次共计135次,舌苔总频次共计96次,脉象总频次共计168次。(3)聚类分析结果:经聚类分析将纳入病例的证型分为5类:肠热腑实证(42.5%)>瘀滞胃肠证(27.5%)>脾胃气虚证(15%)>痰湿蕴脾证(7.5%)=胃热炽盛证(7.5%)。2.针刺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研究(1)基线资料:两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未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指标: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在治疗第七天TP、ALB较治疗第一天升高,治疗第七天WBC、PCT、胃肠功能评分较治疗第一天降低,治疗第七天肠鸣音较治疗第一天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七天TP、ALB、WBC较治疗第一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七天PCT、胃肠功能评分、肠鸣音与治疗第一天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两组PCT治疗第一天(P=0.304)及治疗第七天(P=0.8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鸣音在治疗第一天及治疗第七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ALB、WBC、胃肠功能评分治疗第一天未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七天两组TP、ALB、WBC、胃肠功能评分出现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3)安全性及预后转归: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与针刺相关的不良反应。40例患者中死亡15例,总死亡率37.5%,其中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30%,观察组死亡9例,死亡率45%,两组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结论:1.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临床常见证型分布及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肠热腑实证、瘀滞胃肠证、脾胃气虚证、痰湿蕴脾证、胃热炽盛证。2.针刺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从而有助于控制感染,且有可能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针刺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安全性高,但对患者预后未见明显影响。

张鸿雁[2](2020)在《不同预后及并发症的SFTS重症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应报告的传染病,其特征主要包括发烧、虚弱、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该病原体是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种新型病毒,被命名为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目前,SFTS病例已在中国中部和东部的至少16个省中广泛传播,包括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和辽宁等省。此外,在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发现了该病病例。该疾病在某些流行地区的发病率很高,病死率高达30%,对全球健康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过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SFTS重症与非重症病例间的临床实验室特征比较,但对重症患者不同预后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分析了SFT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重点比较重症不同预后和不同临床并发症重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差异,为早期预测疾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并调查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所有确诊病例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分类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对检验有意义(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和医院来源)。统计分析检验水平α=0.05。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确诊研究对象168例,其中非重症117例,重症51例;重症患者预后好转30例,预后不良21例。重症组和非重症组的性别、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重症组中预后好转和预后不良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重症、非重症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指标比较对重症、非重症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发现重症患者和非重症患者入院时的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蛋白(albumin,ALB)、钙(calcium,Ca)、葡萄糖(glucose,GLU)、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form,CK-M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time of partial activation of thrombin,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隐血(occult blood,U-BLD)这些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上述有意义(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和医院来源后),发现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在PLT、ALP、GLU、Cr、LDH、CK、CK-MB、APTT、TT和U-BLD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重症不同预后患者首次和末次实验室指标比较对重症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的首次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预后不良组和预后好转组患者的AST、BUN、LDH、APTT和TT这5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重症不同预后患者出院前的末次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组间的多项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上述有意义(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和医院来源后),发现预后不良组和预后好转组在入院实验室指标AST、BUN、LDH、APTT和T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多项末次实验室指标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4)重症不同预后患者临床症状比较本次研究发现预后不良患者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力衰竭等症状比例高于预后好转的患者(均有P<0.05)。对有意义(P<0.05)的临床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和医院来源后),发现预后不良组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风险高于预后好转组(OR=12.986,95%CI:1.241-135.917,P=0.032)。(5)168例不同临床并发症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比较对不同临床并发症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发现,SFTS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AST、ALP、磷(phosphorus,P)、Cr、LDH、APTT和TT这些指标均高于无心力衰竭患者(均有P<0.05);SFT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ALT、AST、GGT、ALP、CK-MB、LDH、APTT和U-BLD这些指标均高于无呼吸衰竭患者(均有P<0.05);SFTS并发意识障碍患者的ALT、AST、GGT、ALP、GLU、Cr、BUN、CK、CK-MB、LDH、APTT和TT这些指标均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均有P<0.05),而ALB数值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Z=-2.256,P=0.024);SFTS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的WBC、ALT、AST、GGT、ALP、CK、CK-MB、LDH、APTT、TT和U-BLD这些指标均高于无DIC患者(均有P<0.05),而RBC、PLT和FIB这些指标均低于无DIC患者(均有P<0.05);SFTS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ALT、AST、BUN、LDH、APTT、TT和U-BLD这些指标均高于无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P<0.05)。对有意义(P<0.05)的上述实验室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和医院来源后),发现并发心力衰竭组和无心力衰竭组在入院实验室指标AST、ALP、Cr、LDH、APTT和T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并发呼吸衰竭组和无呼吸衰竭组在入院实验室指标LDH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00,95%CI:1.000-1.001,P=0.009);并发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在入院实验室指标AST、CK、CK-MB和APT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并发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在入院实验室指标APTT、TT和U-BL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6)51例重症不同临床并发症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比较对51例重症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重症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CRP、P和LDH这些指标均高于重症无心力衰竭患者(均有P<0.05);重症SFT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和重症无呼吸衰竭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重症SFTS并发意识障碍患者K的数值高于重症无意识障碍患者(Z=-2.057,P=0.040);重症SFTS并发DIC患者的AST、CK、CK-MB、LDH和APTT这些指标均高于重症无DIC患者(均有P<0.05),而RBC、PLT和FIB这些指标均低于无DIC患者(均有P<0.05);重症SFTS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Ca、TT和U-BLD这些指标均高于重症无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P<0.05)。对有意义(P<0.05)的上述实验室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和医院来源后),高水平的TT指标提示SFTS重症患者有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OR=1.037,95%CI:1.008-1.066,P=0.013)。结论通过比较和分析重症不同预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发现多项指标升高或延长,不仅能在患者入院时就预测发生重症的风险,也能提示重症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临床并发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发现多项指标有一定预测价值。此外,预后较差的重症患者的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所占比例要高于预后好转的重症患者。应为可能发生预后不良和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制定差异化的预防和治疗计划。

俞璐[3](2020)在《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统计ICU病房MOD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证型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为探讨MODS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病死率之间关系提供参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MO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9月01日至2020年01月31日入住ICU病房、诊断为MODS的患者11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整理MODS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影响因素,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1.116例MOD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7:1;年龄以≥60岁为主,占比82.8%;住ICU病房天数以<7天为主,占比55.2%;既往伴有慢性疾病的MODS患者(65.5%)多于既往体健的MODS患者(34.5%);总病死率为58.6%。2.中医证型分为四型,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32.8%)。在性别、年龄、病因中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和病死率中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性别、住ICU病房天数中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病因、功能障碍器官数、功能障碍器官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中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既往有慢性疾病史、功能障碍器官数和中医证型是影响MO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116例MODS患者总病死率为58.6%,与多数文献报道大致相符。2.中医证型以血癖证所占比例最高,证型的分布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病死率有关。3.患者的病死率与年龄、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病因、功能障碍器官数、功能障碍器官和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有关。4.年龄、既往有慢性疾病史、功能障碍器官数和中医证型是影响MO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吉丹[4](2019)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监测胃肠功能指标、胃肠功能相关评分及炎症指标等,初步探索健脾消胀方脐部贴敷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健脾消胀方贴敷神阙穴,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完善基本信息、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评分)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等,记录入组时及疗后第7日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D-Lactate,D-LAC)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围、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肠鸣音。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础资料对两组入选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是否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疾病、感染灶、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AP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健脾消胀方对各项指标的干预情况2.1腹围、肠鸣音、IAP干预后两组间腹围、肠鸣音、I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腹围、肠鸣音、IAP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腹围缩小、IAP降低、肠鸣音活跃。2.2 IFABP、D-LAC干预后两组间I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前后血清IFABP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间D-L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D-LA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干预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2.4综合疗效干预后治疗组有效患者32例,无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患者22例,无效患者18例,总有效率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中医症候积分与疗效评价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2.5%;治疗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预后两组患者MODS发生率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ICU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患者腹胀腹痛、神疲乏力、大便秘结等气虚腑实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一定程度降低了血清IFABP、D-LAC水平,胃肠屏障功能和缺血缺氧状态得到了改善,增强了胃肠动力。且脐部贴敷在临床的可操作性强、适应症广泛。

王嫣[5](2019)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收治的62例ASOPP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符合ASOPP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HP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治疗前APACHEⅡ评分、胆碱酯酶活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出现并发症情况和死亡率等。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生化指标(胆碱酯酶、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msis factor,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并初步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毒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和中毒药物种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血淀粉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d、5d胆碱酯酶活力均显着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内的TNF-a、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衰竭和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死亡患者年龄、服毒剂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APACHEⅡ评分显着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患者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显着低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UTI联合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不仅能快速清除有毒物质,而且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脏器功能,减少MODS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患者年龄、服毒剂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APACHEⅡ评分、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抢救中应给予重视。

虎磐[6](2019)在《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指老年人在器官存在老化和罹患各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器官机能减退处于功能不全的临界状态,由某种可能并不严重的诱因激发,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死率极高,是导致老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早期诊断和预测转归并及时进行相关集束化综合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途径。临床上,常用的器官功能不全的评分,如Marshall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但这些评分主要适用于普通成年人,MODSE具有其不同于普通成年人发生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特点,常用的器官功能不全的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和转归的预测存在局限性。鉴于老年重症患者和ICU处置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各种变量的易变性,收录监测全方位、多维度的指标,电子病历(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MR)的创建和发展为这方面研究创造了可能性。目的:1)针对MODSE人群,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MODSE早期死亡相关风险因素;2)利用集成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等构建评估MODSE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法:1)利用公开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大型数据库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 MODSE患者16014人,其中院内死亡2360人(14.73%),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360人)和存活组(13654人),采集人口统计学信息、入ICU第一天的生命体征、临床干预措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等122个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采用XGBoost模型算法进行死亡相关特征重要性排名;2)根据MODSE纳入标准,在MIMIC-Ⅲ数据库、eICU协作研究数据库和解放军总医院重症数据库中生成三个MODSE患者数据集。随机抽取80%作为训练集,剩余20%为测试集,将122个特征作为模型参数,采用集成机器学习模型:SVM(支持向量机模型),KNN(K近邻模型),RF(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模型),XGboost模型于训练集中建立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对MODSE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并与临床现有模型如SOFA、APACHE-Ⅲ、MODS、SAPS等评分的性能进行对比;最后将性能最好的模型于三个数据库中进行交叉验证。结果:1)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GCS均值、年龄均值、心率最大值等升高,BMI、收缩压最小值等下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XGBoost算法特征排名前10的指标为:呼吸频率、APTT、年龄、体温、BMI、收缩压、血小板、血糖、休克指数、白细胞计数;2)XGboost模型预测MODSE患者死亡的性能最好,AUC为0.853,敏感性为0.826,特异性为0.729,准确率为0.874,较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及传统临床评分优异。交叉验证对比中,MIMIC-Ⅲ数据库构建的模型在解放军总医院重症数据库中验证效果最好,AUC为0.882。结论:与传统的评分相比,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更加优越,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陈兰兰[7](2019)在《基于文献挖掘的常见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系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老年疾病的中医状态特点,采取相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医养生的效果。为此,本研究对当前老年疾病的现代中医文献元数据进行系统化整理与分析,以期探索老年疾病的中医状态特点。目的:分析我国老年疾病分类与中医证候分类特点,探索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系统化、规范化分类方法,以及利用该分类方法分析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特点。方法:以老年疾病现代中医临床文献元数据为研究对象,规范主题词、关键词中的病证术语,并进行系统化分类与编码。分析老年疾病、中医证候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本研究构建的中医状态框架,把中医证候名称转换成中医状态名称,系统分析老年疾病的中医状态特点。1、文献元数据分析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4月所发表的老年疾病中医研究文献,导出文献元数据,通过自主开发的数据转换工具,将文献题录文本转换为数据库格式,并导入Access数据库中管理。纳入分析的元数据为主题词或关键词中含疾病或证候内容。2、术语规范化方法:对主题词、关键词进行分词、语义消歧、术语分类标记。包括:(1)中医疾病与证候术语规范: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进行疾病、证候名称规范与编码;(2)西医疾病名称规范:参照ICD 10进行疾病名称规范与编码;(3)中医状态规范与编码:在中医状态分类框架指导下对将中医证候名称转换为中医状态名称,并进行编码,中医状态由态基组成,态基由病位元和邪机元构成。3、统计分析法:采用SAS 9.3软件编程统计。(1)频数统计:中西医疾病、中医证候、中医状态的文献引用频数;(2)关联规则分析:分析疾病与证候以及疾病与态元、态基之间的关联关系。(3)采用proc report过程将结果以Word格式输出。结果:共检索得到8822篇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共有6652篇。1.老年疾病的病证分类频数1.1老年疾病分布频数涉及西医病名共898种,循环系统疾病占27.58%,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占12.88%,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占10.29%。主要西医病名为高血压、痴呆、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分别占比11.00%、9.61%、4.80%、4.68%和3.99%。涉及中医病名110种,内科病占88.48%,骨伤科病占6.99%。内科病频数最多的为心系病类,占41.29%;其次为肝系病类和脾系病类,分别占比14.37%和13.77%。中医病名频数最多的为痴呆病、便秘病、中风病、痹病和骨折病,分别占27.04%、11.06%、7.57%、7.53%和6.46%。1.2老年疾病中医证候分类频数主要为阴阳气血津液痰证候类和脏腑经络证候类,两者分别占47.32%和38.32%。阴阳气血津液痰证候类主要以痰证类、血证类、气证类为主,分别占中医证候的22.02%、19.75%和19.20%。脏腑经络证候类主要以肾证类、肝证类、脾证类为主,分别占比27.84%、13.10%和11.65%。证候频数中,肾虚证频数最多,占9.42%;其次为血瘀证,占8.46%;再次为虚证,占4.77%。1.3常见老年疾病中医证候频数1.3.1常见老年疾病(西医病名)证候分布频数高血压证候权重值最大的为血瘀证,权重值为22.13;痴呆证候权重值最大的为肾虚证,权重值为35.17;糖尿病证候权重值最大的为肾虚证,权重值为30.45;冠心病证候权重最大的为肾虚证,权重值为40.6;脑卒中证候权重值最大的为血瘀证,权重值为38.28。1.3.2常见老年疾病(中医病名)中医证候频数在当前研究中,痴呆病证候权重值最大的为肾虚证,权重值为37.8;便秘病证候权重值最大的为虚证,权重值为54.56;中风病证候权重值最大的是血瘀证,权重值为43.17;痹病权重值最大的为风寒湿邪证和寒湿痹阻证,权重值16.92;癌病权重值最大的证候为气虚痰湿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权重值均为18.28。2老年疾病的中医状态系统化研究2.1老年疾病中医状态分类频数病位元一级分类频数统计结果中,无特定病位占56.36%,脏腑病位占41.68%。具体病位元中,病位及其占比依次为肾17.91%、肝6.73%、脾6.16%、肺5.46%、心1.75%、胃1.31%。邪机元一级分类频数统计结果中,生命物质不足类占50.55%,运动异常类占40.19%。运动异常类邪机元中,不通(阻滞)占24.38%;不足类邪机元中脏腑经络虚占19.66%。邪机元频数较多的有虚19.76%、阴虚11.07%、气虚10.32%老年疾病中医基本状态频数最多的为血瘀和肾虚,分别占比11.40%、10.00%。2.2常见老年疾病(西医病名)中医状态特点高血压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为血瘀,权重值为26.19;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66,具体病位为肾和肝,权重值分别为19.3和13.92;邪机元主要为阳亢和阴虚,权重值分别为25.14和20.87。痴呆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肾.精亏和血瘀,权重值分别为29.91和26.05;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64.82,具体病位主要在肾,权重值为25.32;主要邪机元为精亏和血瘀,权重值分别为24.7和21.62。冠心病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为血瘀和肾.精亏,权重值分别为37.47和23.13;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85.04,具体病位主要在肾,权重值为12.86,主要邪机元为血瘀和精亏,权重值分别为31.87和19.67。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血瘀、阴虚、气虚,权重值均为19.21;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70.3,具体病位主要在肾,权重值为21.27;主要邪机元为气虚、阴虚,权重值为40.5、26.42。脑卒中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血瘀和气虚,权重值分别为50.15和35.91;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92.09;具体病位主要在肾,权重值为6.38;主要邪机元为血瘀和气虚,权重值分别为45.92、39.13。2.3常见老年疾病(中医病名)中医状态特点痴呆病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为肾.精亏和血瘀,权重值为31.74和26.07;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64.51,具体病位主要在肾,权重值为26.42;主要邪机元为精亏和血瘀,权重值为26.72、22.08。便秘病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为虚、气虚,权重值为31.91和23.96;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83.62,具体病位主要在肾和脾,权重值为9.29和6.65;主要邪机元为气虚、虚,权重值为47.17和21.93。中风病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为血瘀、气虚,权重值为54.77、33.14;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93.91,具体病位主要在肾,权重值为5;主要邪机元为血瘀、气虚,权重值为49.41、39.04。痹病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为血瘀,权重值为14.78;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86,具体病位主要在肾,权重值为10.71;主要邪机元为血瘀、瘀阻、湿阻,权重值均为12.88。癌病的中医基本状态主要为气虚,权重值为53.05;病位以无特定病位为主,权重值为87.77,具体病位主要在肾,权重值为7.89;主要邪机元为气虚,权重值为58.39。结论:1、对老年疾病现代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元数据中的疾病与证候术语进行了全面收集与系统化整理,分析了老年疾病分类与证候分类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老年疾病态元、态基和状态三层次的中医状态分类框架,初步分析了老年疾病总体的中医状态特点以及常见老年疾病的中医状态特点。2、研究构建的老年疾病的中医状态系统命名规则与分类编码体系,有利于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特点的统计分析,可为老年疾病的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制定提供借鉴。

何联义,刘海兰,唐喜宁,黄艳玲,陈思成,雷秋莲[8](2018)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血流动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血流动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10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炎性介质白介素(IL)指标的(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心输出量(CO)、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肺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凝血功能指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4.536,t=6.503,t=3.946,t=5.284;P<0.05);观察组(t=7.304,t=6.482,t=5.896,t=6.928;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6,t=4.351,t=4.127,t=3.472;P<0.05)。观察组治疗后CO、ITBVI及EVLWI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2,t=3.691,t=3.419;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观察组治疗后CO、ITBVI及EVLWI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7,t=3.814,t=3.496;P<0.05)。观察组治疗后PT和APTT明显延长,FIB和D-D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2,t=3.825,t=3.716,t=4.117;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观察组治疗后PT、APTT、FIB及DD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6,t=3.538,t=3.474,t=4.403;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和凝血功能。

范春[9](2018)在《CRRT在MODS中的作用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将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应用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及总结治疗效果和对应护理措施。方法本文开展分析的资料为2015年5月—2017年7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入并实施治疗的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对30例患者均实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并开展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治疗之后的尿素氮检测值、肌酐检测值、二氧化碳结合力检测值、血钾检测值和治疗之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治愈率是96.67%。结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开展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获得较优效果。

黄海燕[10](2014)在《5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病死率极高,治疗费用巨大,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如何减少MODS死亡率是当前危重病医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因素,为防治MODS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所选病例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9年9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诊断为MODS的59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血常规、血生化、入科后24小时内APACHE II评分与Glasgow评分、衰竭器官数目、中医证型等临床资料。59例MODS住院患者分成住院存活组(n=32)和住院死亡组(n=27),先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MODS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将P<0.05的相关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MODS住院患者主要死亡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MODS的死亡率为45.76%,行单因素分析示:氧合指数、乳酸、降钙素原、APACHE Ⅱ评分、Glasgow评分、器官障碍数、厥脱证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器官障碍数(OR=3.876,95%CI:[2.358,8.987])、 APACHE Ⅱ评分(OR=2.129,95%CI:[1.498,7.022]、厥脱证(OR=1.492,95%CI:[0.982,6.873]).所以器官障碍数、APACHE Ⅱ评分、厥脱证是影响MODS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MODS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器官障碍数、APACHE Ⅱ评分、中医厥脱证型,而氧合指数、乳酸、降钙素原、Glasgow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MODS的死亡。

二、2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证型分布及针刺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排标准
        1.4 不良事件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资料收集及研究方法
        2.2 针刺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资料收集及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2.4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分布研究结果
        3.2 针刺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研究结果
讨论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不同预后及并发症的SFTS重症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流行病学特征
    1.2 基因和结构
    1.3 发病机制
    1.4 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研究指标定义
    2.3 资料收集
    2.4 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不同预后的SFTS重症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
    3.2 不同临床并发症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重症、非重症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指标差异提示
    4.2 重症不同预后组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差异提示
    4.3 重症预后不同组的临床症状分析提示
    4.4 常见临床并发症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差异提示
    课题创新之处
    课题不足之处
    下一步研究设想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MODS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命名演变
        1.2 发病机制
        1.3 诊断评分标准
        1.4 临床治疗
        1.5 预后
    2 MODS的祖国医学研究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2.4 相关汤剂研究
        2.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内容
        2.2 治疗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中医证型
        3.3 病死率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中医证型
        4.3 MODS中医发病机制探讨
        4.4 病死率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不良事件监测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资料收集
    2.3 治疗方案
    2.4 观测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3.2 胃肠功能
    3.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
    3.4 预后的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分析与讨论
    4.1 疗效分析
    4.2 健脾消胀方组方分析
    4.3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4.4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治疗进展
    4.5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
    4.6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4.7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文献综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监测指标与评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3 --APACHE II评分表
附录4 --SOFA评分表
附录5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5)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主要仪器试剂和实验室检测指标
    2.3 研究方法
    2.4 治疗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比较
    3.3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炎症介质比较
    3.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比较
    3.5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3.6 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语词表
致谢

(6)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电子病历数据库的介绍及模型的选择
    1. 数据库介绍及架构分析
        1.1 MIMIC-Ⅲ数据库
        1.2 eICU协作研究数据库
        1.3 解放军总医院重症数据库
    2. 集成机器学习常用模型
        2.1 支持向量机
        2.2 K最近邻算法
        2.3 随机森林
        2.4 梯度提升树
        2.5 XGboost算法
    3. 小结
第二部分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因素分析
    1. MODSE患者数据集定义
        1.1 研究人群
        1.2 纳入排除标准
    2. 纳入特征
    3. 单因素分析
        3.1 基于MIMIC-Ⅲ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构建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预测模型
    1. 数据处理
    2. 构建模型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基于文献挖掘的常见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系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状态研究概况
        1.1 中医状态概念的提出
        1.2 中医状态分类与中医健康状态指标
        1.3 中医状态辨识与辨态论治
        小结
    2 中医学对老年人状态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老年人状态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学对老年人状态的认识
        小结
    3 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老年人健康状况现状
        3.2 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
        小结
第一部分 老年疾病的病证分类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文献检索与纳入
        1.3 数据构建与数据加工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疾病分类频数
        2.2 老年疾病中医证候分类频数
        2.3 常见老年疾病中医证候特点
    3 讨论
        3.1 老年疾病分布特点
        3.2 老年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3 常见老年疾病与中医证候关联特点
    4 小结
第二部分 老年疾病的中医状态系统化研究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研究思路
        1.2 方法
    2 结果
        2.1 老年疾病中医状态分类特点
        2.2 常见老年疾病(西医病名)中医状态特点
        2.3 常见老年疾病(中医病名)中医状态特点
    3 讨论
        3.1 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特点
        3.2 常见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特点
        3.3 证候分类和中医状态分类对比
        3.4 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特点对于老年人养生的提示
    小结
结论
不足与创新之处
    创新点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老年人现代中医临床研究文献西医疾病主题词ICD10分类频数统计表
    附录二 老年人证候名称与中医状态及编码对应表
    附录三 老年人中医态基频数统计结果
        附表3-1 依据病位元分类的老年人态基频数统计
        附表3-2 依据邪机元分类的老年人态基频数统计
作者简历
答辩委员会名单

(8)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血流动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仪器设备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测定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9)CRRT在MODS中的作用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1-3]
    1.3 护理方法
    1.4 指标观察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分析和研究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患者治疗之前和之后的实验室相关指标
    2.2 分析和研究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患者的临床治愈情况
3 讨论

(10)5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概况
    二、影响MODS死亡的单因素研究进展
        (一) 创伤与感染
        (二) 年龄、低体温和基础疾病
        (三) 低血压和低氧血症
        (四) 衰竭器官顺序及数目
        (五) 血乳酸
        (六) 各危重病学评分系统
    三、影响MODS死亡的多因素研究进展
    四、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 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2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证型分布及针刺疗效研究[D]. 常乐.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不同预后及并发症的SFTS重症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D]. 张鸿雁.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3]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及病死率分析[D]. 俞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D]. 张吉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D]. 王嫣. 青岛大学, 2019(02)
  • [6]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D]. 虎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7]基于文献挖掘的常见老年疾病中医状态系统化研究[D]. 陈兰兰.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血流动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 何联义,刘海兰,唐喜宁,黄艳玲,陈思成,雷秋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8(08)
  • [9]CRRT在MODS中的作用及护理[J]. 范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10)
  • [10]5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因分析[D]. 黄海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多器官衰竭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