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

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

一、浅论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翟[1](2020)在《我国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现状调查 ——以山东省聋校教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聋校教学语言一直是聋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更是聋教育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在多年实施以口语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聋校课堂教学语言仍以口语为主,手语为辅。近些年来受到国外一些相关理念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聋教育过往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客观意识到自然手语在聋人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对于手语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自然手语在聋校教学中的作用越发得到关注和认同。我国多数聋校比较重视教师的手语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提倡教师使用“文法手语”,并采用《中国手语》作为教师手语考核的主要参考。2018年,历时七年研究、规范与方案试点的《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于7月1日正式颁布,并开始对以聋校教师为主的各行业专业人员进行国家通用手语培训。《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的颁布代表着我国以后聋校教学语言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其中根本的变革和进步在于改变以往由听人遵循汉语表达规则“编制”词汇的历史,开始尊重聋人手语的语言学特征,纳入更多聋人自然手语词汇。正确使用国家推行的手语进行教学,不仅是聋校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国家通用手语在聋校的推广现状,不仅关系着聋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对我国聋校教学语言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手语翻译服务等方面相关工作的专业化进程。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化及双语教育为理论视角,调查和分析国家通用手语在聋校教师中推广现状,为代表着尊重聋人手语语言学事实的现行国家通用手语在聋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认同和使用提出建议。本研究中的调查表明:聋校教师国家通用手语学习现状整体较好;部分教师国家通用手语实际沟通能力有待加强;聋校教师对于国家通用手语具有一定客观认知;聋校教师目前仍欠缺系统的手语语法知识学习;口语教学目标下手语依然作为口语教学的辅助而存在。结合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已经成为聋校教师主要的手语学习工具书;2.自然手语在聋校教学中的应然作用还缺乏基础;3.我国聋校教学语言的变革之路依然漫长;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相应建议:客观反思唯口语的聋校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自然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增加聋人教师的聘用比例,为听人教师和聋生提供语言学习榜样;加强对聋校教师职后培训,提高教师手语实际沟通能力;重视自然手语语法知识的普及,促进自然手语在聋校中的推广;在聋校中开设手语课程,提升听人教师和聋人学生的手语认同度。

高彦怡[2](2018)在《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偏误研究》文中提出听障生汉语书面语是听障生除了直观认识客观世界以外,认识主流社会最主要的方式。它包含两个方面:有输入特点的汉语书面阅读;有输出特点的汉语书面语表达。听障生的书面语没有自己单独的文字,它借用了汉语书面语的文字,并且以汉语书面语表达的语法规则为依据和表达标准。听障生使用汉语书面语表达主要目的:是通过书面语表达使听障生与健听人有效地沟通,所以听障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听障生的书面语表达水平,落后于同龄健听学生的书面语表达水平4个年级。同时,表达内容存在大量的偏误现象。对这些偏误现象的研究可以了解听障生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语言认知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揭示出导致他们书面语表达中各种偏误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改善他们书面语表达能力低下现状,最终使听障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书面语表达。全文共分八个部分。引言,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起、研究主要问题、研究对象、研究价值、研究思路。同时,介绍了本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语料处理情况。第一章,听障学生书面语相关研究综述与概念阐释。首先,对国内外听障学生书面语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价,并将焦点落在听障生书面语表达偏误研究上。此外,对国内有关听障生使用的手语以及手语研究中使用的相关术语进行阐释。同时对本研究涉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听障学生书面语偏误现象统计分析。本章立足于听障生汉语书面语的实地考察以及调研中取得大量第一手语料,通过对听障学生与教师现场考察、问卷、座谈等调查手段,结合收集的三个年级听障生作文与日记书面语语料进行偏误分析、分类、归类、统计和研究。为下文解释偏误现象成因所需要的偏误现状、偏误类型、偏误比例等做好数据支撑。第三章,听障学生书面语汉字偏误现象研究。听障学生书面语出现汉字偏误的原因在于:中国手语没有自己的书写符号系统,手语向汉语“借用”的情况十分常见,手语向汉语“借音”、“借形”、“复合借用”等表达形式对听障生汉字习得产生了负迁移。另外汉字形声字自身结构特点对听障生汉字习得产生了负迁移。如此一来听障生书写汉字时就会出现偏误现象。第四章,听障学生书面语词汇偏误现象研究。“兼代形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手语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出手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区别于有声语言的地方。手语同词性手势之间兼代形式,导致听障生书面语中出现近义词误用偏误或包含相同语素的词语误用偏误;手语动名同形或动名相互兼代形式,导致听障生书面语中出现名词和动词之间相互误用偏误;手语异词性兼代形式,导致听障生书面语中出现名词和形容词之间相互误用偏误、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相互误用偏误。第五章,听障学生书面语句成分残缺偏误现象研究。自然手语表达中省略、指点、停顿、同时性、手控与非手控特征等,符合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感知规律,它是听障学生使用手语表达时常见的表现方式和语法手段。手语通过这些表现方式表达了汉语句子中不同的成分,也就是说汉语中句法成分和手语中句法成分表达形式上是不同的,手语表达以区别于汉语的形式表现的,两者对应的句子成分只享有语义上的一致。笔者认为手语这些表现形式对听障生书面语表达产生了负迁移,从而导致他们书面语表达中出现了大量的成分缺失、成分残缺偏误。第六章,听障学生书面语语序偏误现象研究。自然手语是独立于汉语的语言系统,语法规则跟汉语不同有自己的语序表达形式。换句话说手语中的手势、动作方向、非手控特征等形式都可以表达语义关系、承担语序的形式,所以手语对语序的要求不像自然语言那样完全线性。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中出现的各种语序偏误,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了他们自然手语语序表达的影响,将手语的语序表达形式迁移到汉语书面语中导致了书面语语序偏误。最后,结语。总结了听障生书面语表达中偏误出现的根本原因,指出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及不足,最后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玉玲,张宝林,陈甜天,卢雪飞[3](2018)在《高中听障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语料库对高中听障学生汉语语法偏误表现与原因进行客观分析。方法对13名母语为手语的高中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料进行搜集、标注与统计,对比其汉语语法偏误与手语语法,分析母语手语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结果高中听障学生虚词增缺远多于实词增缺,尤以助词最为突出;成分残缺远多于成分赘余,句子成分残缺前4位依次为述语残缺、主语残缺、中心语残缺和宾语残缺;语序偏误中最为突出的依次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述语前置和宾语前置。汉语书面语语法偏误与手语语法特征一致。结论母语为手语的高中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法受到手语语法的影响,建议在聋校高中开设专门的汉语语法课程,教授学生手语汉语互译规则,重视听障学生汉语语料库建设及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陈晖[4](2017)在《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言能力现状考查及教学对策 ——以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选取听障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社会对听障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发展重视度不高,学界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在进行这一方面研究,但研究总体发展缓慢,还存在很多值得挖掘和讨论的现象,存在很多研究空白点。目前还没有针对听障学生书面语言的语料库,本论文研究过程中对听障学生语料的收集与分析,能为听障学生书面语语料库的建设做出贡献。本论文通过在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实地考查,收集大量听障学生的周记、作文,结合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与实际观察,设计听障学生书面语言阅读能力测试卷,及影响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原因的考查问卷,对听障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和考查。基于测试结果,将听障学生按不同的书面语言能力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分别分析基本情况、语言态度、学习方式、对教材的态度、手语学习情况及书面语和手语使用情况这几个对不同书面语言能力的听障学生的影响。调查发现听障学生的书面语普遍存在用词不当、断句混乱、语序颠倒等问题。书面语言能力差的听障学生对书面语的学习存在畏难心理,并且课堂参与度不高。大部分的听障学生对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抱有好感,但仍希望能出现专门针对听障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绝大多数听障学生的家庭成员不会手语,即使本人有听力残疾,也不一定能用手语交流。听障学生在学校主要用手语交流,在其他交际场合则更多使用书面语交流。结合调查结果,笔者提出培养听障学生书面语学习的情感、结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建立高效课堂、创造模拟交际课堂、学校组织编写语文教学辅助教材、重视标准规范手语的学习等提高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教学对策。

王正胜[5](2017)在《国外聋人二语习得研究: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二语习得研究理论为基础,回顾国外聋人二语习得的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外聋人二语习得研究在学习者外部因素方面论述了:聋人作为语言少数民族的特点,聋人二语输入侧重于书面语,聋教师与医疗专家、家长合作,共同促进聋人的语言发展;在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聋人二语习得中的普遍语法、迁移以及学习的动机、策略;在学习者语言方面,把聋人写作中的词汇、语篇及阅读流利度与健听人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及问题。国外的研究可为我国在聋人二语习得领域的探索提供参考借鉴:需要多探讨、综合多方力量来完善聋人的二语输入,了解普遍语法的作用,保持聋人二语学习动机,改进学习策略,提高聋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阅读流利度。

童琳[6](2016)在《关于聋人汉语学习性质的思考》文中指出聋人汉语学习性质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不少学者就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讨论。随着语言学逐渐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也不断产生了新的分析视角。论文从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二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认为聋人汉语学习具有学习第一语言与学习第二语言的双重属性。

张慧[7](2016)在《聋校教师对自然手语的态度调查 ——以辽宁省某聋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大陆聋校实行“口语为主,手语、书面语为辅”的语言教学理念,聋校教师课堂中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以有声语言为依托的文法手语即手势汉语。语言教学是聋校教学中的重点,设立什么样的语言教学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语言,代表着主流社会对聋生的期望,决定着聋生的未来和发展。自然手语不仅是聋人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聋人身份的象征,加之手语语言学的发展,自然手语仍没有在我国大陆聋校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双语教学理念的推动下,自然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聋校语言教学的改革亟需进行,作为改革聋校教学语言的践行者,聋校教师对自然手语的态度将直接影响聋校语言教学改革的进度和效果。本研究以手语语言学为基础,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确定了自然手语对聋人的作用、自然手语的语言学意义、自然手语在教学中的使用这三个维度,以此编制调查问卷,对辽宁省某聋校教师进行调查,反映聋校教师对自然手语态度。为聋校语言沟通体系的变革提供依据,并对此态度现象进行分析,以引起专家学者和聋教育工作者对自然手语的重视。本研究采用自编聋校教师对自然手语态度调查表,并选取聋校在职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调查和访谈,得到如下结论:自然手语对聋人具有重要意义,在聋校中也表现出语言沟通中的有效性;我国大陆自然手语研究相对落后,自然手语的语言学地位无法得到广泛认同;当下聋校语言教学目标强化了教师对自然手语的消极态度;在聋校中推广自然手语有一定的阻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反思聋校教学目标,正视自然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自然手语的手语语言学研究,建设手语语料库;改革聋校语言沟通体系;对聋校教师进行培训。

王一博[8](2016)在《关于聋人语言教育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聋教育史,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言教育的发展史,因此,聋生的语言教学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我国,一些聋生在汉语使用上存在着问题,有些人把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聋生手语对汉语的影响。国内外对于聋生语言教育均做了不少研究,而且各有侧重点。总体来看,我国在聋人语言教育的研究,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能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尚未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我国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上面。此外,教育大环境也应得以改善。

黄丽娇[9](2014)在《义务教育阶段聋校中的不平等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54年至今,我国大多数聋校都实行以口语为主的教育。这种传统的聋校教育理念与实践,与其说是在努力消除聋人与听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如说它在拉大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本研究以批判“基于临床医学病理模式认为‘聋’是‘残疾’的观点”为逻辑起点质疑当下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育:一方面,将聋人学生隔离在“正常”之外作为“残疾”儿童;另一方面,却生硬地推行以口语为核心、为主导的聋校教育。其诸多努力都致力于让聋人学生成为或接近于“正常人”,却很少关注聋人学生的切实心理感受。这种教育是以表面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语言学研究已经证明: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都会受到第一语言正负迁移的影响。同时,也都有可能会遇到来自不同文化因素的障碍。因此,我国当下聋校中以口语为主的教学语言对于聋人学生而言是第二语言,更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和自我否定,而不是自尊自信和自我肯定。从社会学角度言之,以听人口语为主导的聋校教育,其实质是使不会手语的听人群体受益,而聋校学生并非是真正的受益者。手语作为一种视觉文化是聋人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聋人之间,以及聋人与听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承认手语的合法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认同聋人的文化身份,由此可以形成在观念领域中聋人与听人的社会性平等。因此,从聋人社会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切入聋校教育平等问题研究是本研究基本出发点。本研究从聋校是否将“聋”认定为“残疾”;对聋生学习口语的强制程度等维度,实证学校中不同群体对“聋”的接纳与认同差异。具体选择我国南北方不同城市的公立聋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重点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进行微观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聋学生群体对于“聋”的认知,仍以“残疾”观为主。听人教师群体对于“聋是残疾”的认同,强于聋人学生群体本身。二、聋校听人教师与聋人学生都肯定聋人手语在教学、师生沟通中的作用,但在聋校教育中,仍然缺乏对确立手语语言学地位与意义的认识。三、现阶段聋生群体对以手语为核心的聋人文化的认同,仍处于萌芽阶段。四、多年来以口语教学为主的聋校教学理念与实践,对聋人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造成了“聋人学生群体比听人教师群体更认同聋校口语教学重要性”的现状,折射出传统的聋校教育对聋人学生手语的部分剥夺,强化了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而不是相反。论文揭示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口语为主的教学目标;相对欠缺手语及聋人文化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因口语为主导而受到限制;忽视聋人认知特点的教学物理环境;以及完全以文字为主的考核方式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聋人学生的心理失衡与成长延缓等等教育负面效果。论文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相应提出:建立科学的聋童观、教育观;积极发展聋校中的聋人文化;提升聋校听人教师的手语认知水平,加强教师的手语能力;重视聋人教师在聋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推广聋人双语、双文化教育等对策,以克服和消除这些教育不平等现象。论文指出:在强调人本的当代社会,应该正视聋人的独特属性,尊重聋人文化的客观存在。平等地看待聋人只是不同的人而已,不应该视听人为“正常大”,作为衡量聋人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标准。这种认识本身就意味着对聋人学生的不平等待遇。聋人世界与听人世界同时存在于社会之中,手语与聋人文化对聋人群体而言,是他们初级依附和正常生活的需要,不能因追求主流文化的教育目标而受到任何忽视。因此,明确作为聋人母语的手语在聋人成长及社会性发展过程的作用与意义,重视聋人学生的双语、双文化教育,将是义务教育阶段聋校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的重中之重。

成彦[10](2014)在《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快,随着《残疾人保障法》、《劳动合同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制定实施,法治环境初步建立。政府部门对残疾人事业的管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特殊教育和就业做出了重大部署。继去年八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意见》,今年元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又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预示着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时期。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聋人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聋人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之后,面临着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挑战。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如何?遇到哪些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是本论文关注的重点。国内外关于群体社会适应的研究很丰富,但国内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研究在社会学、人类学、特殊教育学界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学术成果极其少见,特别是就此命题的质性研究尚属空白。有鉴于此,本文拟针对这一群体社会适应研究课题加以尝试。作者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基于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描述了十名聋人大学毕业生在经济、生活、心理、文化等四个领域的社会适应状况,并运用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中观、外观、宏观、历史五个层面探讨分析了影响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成因要素。本文对受访者社会适应现状及成因研究有如下发现:一是素质好、双语水平高、见识广,有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擅于以此优势强化沟通能力主动适应主流社会。心理素质好有自信,具有一定的抗逆力,面对求职就业歧视及困难不气馁,对专业不对口和低端工作愿接受。具有一定的工作专长和能力,可胜任所从事的职场工作,有的还取得了职业成就,职业忠诚度较高。有经济意识懂理财,独立生活能力强。婚恋观念正确,相处和谐。人际关系虽存在交流难度,但喜欢交朋友并与听人友好相处。对自身身份有正确认识,能主动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认可聋文化并参与交流,善于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功能学习知识、交流信息。二是有四位聋人大学毕业生和听人交流存在语言、思维方式差异易形成沟通不畅,融入主流社会难度大、社交渠道受限。专业不对口工作能力难以发挥。经济收入普遍不高,精神生活单调。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尚不完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聋校教育封闭造成经历世面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信息量欠缺形成对事物认知度的局限。传统污名化陈旧观念的存在造成歧视现象等。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对策建议,即以强化沟通能力为重点建立新型家庭教育模式;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完善创新本土社会支持系统。

二、浅论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现状调查 ——以山东省聋校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
        (一)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
        1.自然手语
        2.文法手语
        (二)国家通用手语
        (三)《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
        (四)聋校教师
    四、研究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化理论
        (二)双语教育理论
第二部分 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手语在聋校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一)关于手语在聋生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研究
        (二)关于手语在聋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二、关于我国聋校课堂教学及其教师专业化现状的研究
        (一)关于我国聋校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
        (二)关于我国聋校教师专业化现状的研究
    三、关于手语在聋校中推广情况的研究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法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一)《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二)《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现状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背景信息
    二、聋校教师国家通用手语学习和掌握现状调查
        (一)聋校教师国家通用手语学习途径
        (二)聋校教师《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学习和掌握现状
    三、聋校教师国家通用手语使用现状调查
        (一)聋校教师不同场合国家通用手语使用现状调查
        (二)聋校教师国家通用手语使用能力现状调查
    四、聋校教师对国家通用手语认知现状调查
    五、聋校教师手语学习和使用困难现状调查
第五部分 讨论
    一、聋校教师国家通用手语学习现状整体较好
    二、部分教师国家通用手语实际沟通能力有待加强
    三、聋校教师对于国家通用手语具有一定客观认知
    四、聋校教师目前仍欠缺系统的手语语法知识学习
    五、口语教学目标下手语依然作为口语教学的辅助而存在
第六部分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已经成为聋校教师主要的手语学习工具书
        (二)自然手语在聋校教学中的应然作用还缺乏基础
        (三)我国聋校教学语言的变革之路依然漫长
    二、建议
        (一)客观反思唯口语的聋校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自然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增加聋人教师的聘用比例,为听人教师和聋生提供语言学习榜样
        (三)加强对聋校教师职后培训,提高教师手语实际沟通能力
        (四)重视自然手语语法知识的普及,促进自然手语在聋校中的推广
        (五)在聋校中开设手语课程,提升听人教师和聋人学生的手语认同度
第七部分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二 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三 教师A访谈实录
    附录四 教师B访谈实录
    附录五 教师C访谈实录
    附录六 教师D访谈实录
    附录七 教师E访谈实录
致谢

(2)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的主要问题
        0.2.1 研究内容
        0.2.2 .研究难点
    0.3 研究价值
    0.4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0.4.1 基本思路
        0.4.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与概念阐释
    1.1 国内研究现状
        1.1.1 听障生书面语语法研究
        1.1.2 听障生书面语习得研究
        1.1.3 听障生书面语教学研究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阐释
        1.3.1 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
        1.3.2 汉语手指字母与手指语
        1.3.3 中国手语
        1.3.4 主手手势与辅手手势
        1.3.5 手语的手控特征与非手控特征
        1.3.6 手语的非线性与手语的同时性
        1.3.7 手语的类标记
        1.3.8 听障学生的母语、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1.3.9 听障学生的汉语书面语
第二章 听障学生书面语偏误现象统计分析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2.1 语料收集与筛选
        2.2.2 收集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
        2.2.3 语料样本的编码与统计
    2.3 调查结果
        2.3.1 总偏误分析
        2.3.2 分类偏误分析
第三章 听障学生汉字偏误现象研究
    3.1 汉字偏误类型
        3.1.1 相同读音或相似读音的手势写成相同汉字
        3.1.2 汉字左右结构书写颠倒或书写时丢失偏旁部首
        3.1.3 形声字书写错误
    3.2 汉字偏误产生的原因
        3.2.1 “借音”导致的书面语汉字偏误
        3.2.2 “借形”导致的书面语汉字偏误
        3.2.3 形声字对听障生汉字习得过程产生的负迁移
    3.3 小结
第四章 听障学生书面语词汇偏误现象研究
    4.1 书面语词汇偏误类型
        4.1.1 近义词或包含相同语素词的误用偏误
        4.1.2 意义相关的名词和动词误用偏误
        4.1.3 意义相关的名词和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误用偏误
        4.1.4 量词误用偏误
    4.2 书面语词汇偏误产生的原因
        4.2.1 手语同词性手势兼代形式导致书面语近义词误用
        4.2.2 手语动名兼代形式导致书面语动名误用
        4.2.3 手语异词性兼代形式导致书面语名形误用、动形误用
        4.2.4 手势汉语导致书面语量词误用
    4.3 小结
第五章 听障学生书面语句成分残缺偏误现象研究
    5.1 书面语句成分残缺偏误类型
        5.1.1 主语残缺
        5.1.2 谓语残缺
        5.1.3 宾语残缺
        5.1.4 补语残缺
        5.1.5 修饰语成分残缺
        5.1.6 状语残缺
        5.1.7 虚词偏误
    5.2 书面语句成分残缺偏误产生的原因
        5.2.1 自然手语空间指点表达形式导致书面语成分残缺偏误
        5.2.2 自然手语谓语表达形式导致书面语谓语残缺
        5.2.3 手语同时性表达形式导致书面语宾语残缺
        5.2.4 自然手语趋向动词表达形式导致书面语补语残缺
        5.2.5 自然手语数量表达形式导致书面语修饰语残缺
        5.2.6 手语非手控特征表达形式导致书面语状语残缺
        5.2.7 手语表达虚词方式对书面语表达产生负迁移
    5.3 小结
第六章 听障学生书面语语序偏误现象研究
    6.1 书面语语序偏误类型
        6.1.1 宾语语序偏误
        6.1.2 修饰语语序偏误
        6.1.3 否定的后置
    6.2 书面语语序偏误产生的原因
        6.2.1 自然手语宾述表达方式导致的书面语宾语语序偏误
        6.2.2 自然手语修饰语语序表达方式导致的书面语语序偏误
        6.2.3 自然手语否定的表达方式导致的书面语否定的语序偏误
        6.2.4 自然手语表达方式导致的书面语标点使用偏误
        6.2.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附录

(3)高中听障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虚词偏误表现
    3.2 语序偏误表现
    3.3 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偏误表现
4 讨论
    4.1 高中听障学生书面汉语语法偏误比例与手语使用频率一致
    4.2 高中听障学生汉语语序偏误与自然手语语序特殊表达一致
    4.3 自然手语视觉空间语言向汉语听觉线性语言转化中易产生偏误
5 建议
    5.1 在聋校开设汉语语法专题课程
    5.2 教授听障学生手语汉语互译规则
    5.3 重视听障学生汉语语料库建设及相关研究

(4)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言能力现状考查及教学对策 ——以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对象
    1.6 研究方法
    1.7 考查设计
        1.7.1 考查设计的理论依据
        1.7.2 考查设计的现实依据
2 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现状考查
    2.1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阅读能力考查
        2.1.1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阅读能力测试卷设计
        2.1.2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阅读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2.1.3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阅读能力现状考查总结
    2.2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考查
        2.2.1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字词使用情况及错误类型
        2.2.2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句子使用情况及错误类型
        2.2.3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考查总结
3 影响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原因分析
    3.1 影响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因素的考查问卷设计
    3.2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与基本情况的关系
    3.3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与语言态度的关系
    3.4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与学习方式的关系
    3.5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与教材态度的关系
    3.6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与手语学习情况的关系
    3.7 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与书面语和手语使用情况的关系
4 基于调查分析提出的提高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对策
    4.1 听障学生书面语学习的情感培养
    4.2 结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建立高效课堂
    4.3 创造模拟交际课堂
    4.4 学校组织编写语文教学辅助教材
    4.5 重视标准规范手语的学习
    4.6 加强对词语及断句教学的研究
5 结语
附录1 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书面语言阅读能力测试问卷
附录2 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考查问卷
附录3 听障学生周记样本
参考文献
致谢

(6)关于聋人汉语学习性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概念界定
    ( 一) 第一语言
    ( 二) 第二语言
三、普通语言学视角
    ( 一) 语言学习建构的一致性
    ( 二) 学习过程和重点的差异
四、心理语言学视角
    ( 一) 大脑机制提供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
    ( 二) 语言学习时间的差异
    ( 三) 语言学习动机的差异
    ( 四) 语言学习思维不同
五、社会语言学视角
    ( 一) 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 二) 语言学习的环境的差异
    ( 三)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六、小结

(7)聋校教师对自然手语的态度调查 ——以辽宁省某聋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以及研究价值
    三、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 相关研究综述
    一、自然手语对聋人作用
    二、自然手语的语言学意义
    三、自然手语在我国聋校教学中的使用
第三部分 研究的理论基础——手语语言学
    一、手语语言学的确立
    二、手语语言学的主要内容
    三、手语语言学的确立对聋人的意义
第四部分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第五部分 结果与分析
    一、聋校教师认同自然手语在聋人中的作用
    二、多数聋校教师认同自然手语是聋人母语,但缺乏对手语语言学特点的了解,对手语语言学意义持否定或不明确态度
    三、聋校教师认同自然手语在教学中沟通有效性,但不愿意学习或使用自然手语
第六部分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聋校教师正视自然手语对聋人的意义,认同自然手语在聋校沟通中表现出显着的有效性
        (二)我国手语研究相对落后,自然手语的语言学地位无法在聋校教师中得到广泛认同
        (三)当下聋校语言教学目标强化了教师对自然手语的消极态度
        (四)在聋校中推广自然手语有一定的阻力
    二、建议
        (一)反思聋校教学目标,正视自然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加强自然手语的语言学研究,建设手语语料库
        (三)正确定位自然手语在聋校中的作用,优化聋校语言沟通方式
        (四)对聋校教师进行培训,改革聋校教师考核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关于聋人语言教育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聋人语言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国外文献研究情况
三、国内文献研究情况
四、文献评价

(9)义务教育阶段聋校中的不平等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发现聋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
        (一) 在形式平等的教学场域中聋学生的学习困惑
        (二) 在教育境遇中对聋学生社会初级依附的忽视
        二、在聋校教育研究中产生的问题意识
        (一) 手语与口语之争的焦灼问题
        (二) 手语地位与聋学生认识发展的相关性问题
        (三) 聋人文化研究中有关平等意识的探讨
        三、来自聋校教育的实践体验
        四、研究意义
        (一) 学术价值
        (二) 应用价值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育平等问题研究综述
        一、关于聋文化认同与教育平等相关性的研究
        (一) 关于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争论与教育平等的相关性研究
        (二) 关于聋童双语教学的问题与教育平等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聋校教育不平等问题的研究
        (一) 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二) 特殊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三) 聋校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四、本研究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本研究的视角、假设、方法
        一、研究的视角
        二、研究假设
        (一) 当下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育复制并传递不平等
        (二) 聋校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社会功能限制
        (三) 教师作为重要他人对聋学生平等问题的严重影响
        三、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理论依据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起源
    第一节 基于对“聋”的认知偏差产生的教育不平等
        一、对听力障碍程度与“聋”社会属性的认知偏差
        二、借助听技术使聋人成为“正常人”产生的不平等
        三、照搬普通学校教育造成对聋学生的不平等
    第二节 对聋人手语及文化功能认知偏差造成的教育不平等
        一、无视手语是聋人的母语
        (一) 手语的语言学地位
        (二) 聋校教育中对手语的认知偏差
        二、误导以聋人第二语言学习为主要目标造成的不平等
        (一)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二) 中介语
        (三) 习得与学习
第三章 关于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关于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考察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问卷编制
        一、问卷题目收集
        二、问卷维度
        三、因素分析
        四、因素命名
        五、信度检验
    第三节 关于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将聋生作为“残疾人”的认知偏差
        (一) 教师对“聋”的认知偏差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二) 聋校教师对于聋生特点的认知偏差
        二、对以手语为核心的聋人文化的认知偏差
        (一) 教师与聋生对手语语言学特点了解有限
        (二) 教师群体的聋人文化认同水平低
        (三) 聋学生的聋文化认同水平整体较低
        三、照搬普通学校教育误导聋人学生的聋人身份认同
        四、关于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实证研究的基本结论
第四章 关于聋校中教育不平等现象产生的理论诠释
    第一节 聋校中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一、“聋”作为残疾存在于社会中
        (一) 我国传统的聋童观
        (二) 临床医学角度的“聋”与社会文化视角下的“聋”
        (三) 社会媒体宣传导向强化聋的“残疾”观念
        二、聋人的语言及文化未得到广泛承认
    第二节 聋学生的文化资本分析
        一、家庭中的语言剥夺
        二、学校里的语言剥夺
        三、社会的隔离与疏远
        (一) 与听人社会的隔离
        (二) 与聋人社会的疏远
        四 对聋学生的文化剥夺
        (一) 听人社会文化剥夺
        (二) 聋人社会文化剥夺
        五、聋学生在文化资本积累方面处于劣势
    第三节 不平等现象在聋校中的合理化
        一、聋校教育目标中的不平等现象
        (一) 聋校教育目标
        (二) 以“口语为主”的聋校教育目标凸显社会对聋人的不接纳
        (三) 过于强调口语教学的目标不利聋童形成积极自我认知
        (四) 口语教学目标与聋生利益疏离
        二、课程与教材中的不平等现象
        (一) 教材中的不平等因素
        (二) 课程设置中的不平等因素
        三、教学语言中的不平等
        (一) 聋校教学语言的特殊性
        (二) 聋校教学语言沟通可能性
        (三) 手势汉语与聋人手语的区别
        (四) 以口语为主、手势汉语为辅教学语言中形成的不平等
        (五) 因教学语言产生不平等现象的个案研究
        四、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归因分析
        (一) 不尊重聋生认知特点导致不平等现象的产生
        (二) 学生学业考核方式欠公平
        (三) 师资专业素质的差距造成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第五章 解决聋校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
    第一节 实现聋校教育平等的理论探索
        一、聋文化是以手语为核心的视觉文化
        (一) 视觉文化的定义
        (二) 聋人文化作为视觉文化的特征
        (三) 聋学生对视觉文化的社会诉求
        (四) 手语是聋文化的核心
        二、正视主流语言作为聋人第二语言学习的教育学意义
        (一) 主流社会对于聋人群体及手语的认同程度影响聋人汉语习得水平
        (二) 聋人汉语习得水平与其主流文化适应程度相关
        (三) 汉语习得水平影响聋人个体身份认同
        (四) 语言互动与课堂沟通效果决定聋生学业水平
        (五) 家庭和学校环境影响聋人汉语学习意愿和动机
        三、建立科学的聋童观
        (一) 建立科学的聋童观是聋校教育平等的前提条件
        (二) 文化模式与聋童观
        (三) 尊重聋童母语为第一语言
        四、发挥聋文化在学校中的教育功能
        (一) 积极发展聋校中的聋文化
        (二) 增强聋生文化自觉、自信与语言权利
        (三) 聋校中传播主流文化与聋文化的融合
    第二节 实现聋校教育平等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聋校师资整体水平
        (一) 注重教师的专业背景
        (二) 强化听人教师的手语技能
        二、重视聋人教师的作用
        (一) 聋人教师的作用
        (二) 加强聋人教师从师技能
        (三) 减少聋人教师聘任中的障碍
        三、加强并推广聋童双语教学
        (一) 聋童双语教育的主要特点
        (二) 聋童双语教学有助于聋生建立心理与文化归属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10)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聋人
        1.4.2 聋人大学毕业生
        1.4.3 社会适应
        1.4.4 聋文化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社会适应的研究
    2.2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研究
    2.3 聋人社会适应的研究
        2.3.1 国外聋人社会适应研究
        2.3.2 国内聋人社会适应研究
    2.4 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研究
3 研究理论与视角
    3.1 生态系统理论
    3.2 文化冲突视角
4 研究设计与实施
    4.1 研究维度的划分
    4.2 研究方法的选取
    4.3 研究对象的寻找过程与确定
    4.4 研究工具
        4.4.1 研究者本身
        4.4.2 研究工具的选择
    4.5 资料整理与分析
        4.5.1 资料搜集整理
        4.5.2 资料分析
        4.5.3 资料的可信度和效度
    4.6 研究伦理
5 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现状
    5.1 职业适应
        5.1.1 求职艰辛但职场适应较快
        5.1.2 工作单位效益及个人技能水平决定经济收入
        5.1.3 经济收入差异致使消费理财能力各异
    5.2 生活适应
        5.2.1 业余生活丰富喜欢看书学习
        5.2.2 主动融入主流社会但意见难采纳
        5.2.3 适应居住环境邻里沟通少
        5.2.4 有正确的择偶观已婚者幸福
    5.3 心理适应
        5.3.1 以积极心态和主流思维方式面对社会
        5.3.2 体会聋健差异对聋人身份自我认同
        5.3.3 面对挫折主动自我心理调适
    5.4 文化适应
        5.4.1 书面语为主、多元沟通模式适应主流文化
        5.4.2 辨证看待聋文化与聋人社会适应的关系
        5.4.3 以多元化思维方式对接主流思维
        5.4.4 借助媒介平台减少沟通障碍
    5.5 小结
6 社会适应成因环境分析—基于生态系统理论
    6.1 微观系统的影响
        6.1.1 各具特质从小培养阅读爱好是共性
        6.1.2 注重家庭关爱沟通能力培养欠缺
    6.2 中观系统的影响
        6.2.1 小林喜欢结交高素质的朋友
        6.2.2 小庆受益于学校的高标准教育
        6.2.3 小謇对聋教育问题感受颇深
        6.2.4 小薇认为素质教育最关键
        6.2.5 其他三位感悟到的成长因素
    6.3 外观系统的影响
        6.3.1 国家法律政策好但不完善难落实
        6.3.2 残联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6.3.3 社区服务功能尚未顾及
        6.3.4 现代媒介信息使其受益匪浅
    6.4 宏观系统的影响
        6.4.1 经济环境不佳对生存状态很不利
        6.4.2 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使他们如虎添翼
    6.5 时间系统影响(旧观念和污名化导致的负面效果)
    6.6 小结
7 促进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对策与建议
    7.1 建立新型家庭教育模式
        7.1.1 尽早有意识培养沟通能力
        7.1.2 重点抓好基础能力培养
    7.2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方式
        7.2.1 按听障程度因材施教
        7.2.2 创新聋生语言学习环境
        7.2.3 设立实用性及校本课程
        7.2.4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拓展专业学科
        7.2.5 做好聋生就业先期衔接工作
    7.3 创新社会支持系统
        7.3.1 完善法律政策,加大监管力度
        7.3.2 职场支持
        7.3.3 社会组织支持
        7.3.4 传媒舆论支持
    7.4 充分发挥聋人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8 对本研究的反思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聋人大学毕业生参与研究说明书
附录B:受访者基本资料表
附录C:自编访谈大纲
附录D: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浅论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现状调查 ——以山东省聋校教师为例[D]. 周翟.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2]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偏误研究[D]. 高彦怡. 吉林大学, 2018(04)
  • [3]高中听障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王玉玲,张宝林,陈甜天,卢雪飞.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03)
  • [4]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言能力现状考查及教学对策 ——以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为例[D]. 陈晖. 云南大学, 2017(05)
  • [5]国外聋人二语习得研究:回顾与展望[J]. 王正胜. 语言学研究, 2017(01)
  • [6]关于聋人汉语学习性质的思考[J]. 童琳. 现代特殊教育, 2016(10)
  • [7]聋校教师对自然手语的态度调查 ——以辽宁省某聋校为例[D]. 张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8]关于聋人语言教育的理论研究[J]. 王一博. 绥化学院学报, 2016(01)
  • [9]义务教育阶段聋校中的不平等现象研究[D]. 黄丽娇.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5)
  • [10]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研究[D]. 成彦. 重庆师范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