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树鼩的实验室驯化

中缅树鼩的实验室驯化

一、中缅树鼩的实验室驯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娟[1](2021)在《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冷驯化下中缅树鼩褐色脂肪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文中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对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机制的研究一直都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在寒冷环境中,动物可以通过激活与抗寒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来增加非颤抖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NST),协助动物维持体温从而抵御寒冷。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适应性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寒冷环境下哺乳动物NST的主要场所。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与现生灵长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作为人类代谢性疾病动物模型,其分布于我国北限,属于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小型哺乳动物,低温可能限制了它的扩散,且在寒冷条件下中缅树鼩的NST占总产热的比例逐渐下降,与北方小型哺乳动物的适应趋势并不相同。为进一步探究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的产热调节机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分别对未冷驯化、冷驯化和脱冷驯化下成年中缅树鼩的BAT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产热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关键基因,从而提供通路及基因功能富集等相关信息,实现对产热基因功能的解析。本研究重点分析对照组与冷驯化组的差异,具体结果如下:(1)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冷驯化组较对照组,log2FC≥2的基因共有2879个,其中就有1181个基因在冷驯化组上调,1698个基因下调,对照组与脱冷驯化组间基因表达无显着差异,表明寒冷环境下中缅树鼩BAT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显着变化,脱驯化后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对照组与冷驯化组间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分别显着富集到24、28和55条term,显着富集的前10个条目中“生物学过程”中有5个代谢过程,“细胞组分”中有2个与突出和神经元相关,“分子功能”中有3个与催化活性相关,表明中缅树鼩的冷适应机制主要与代谢过程相关、也受酶活性的调节、神经调节;(3)对照组与冷驯化组间KEGG分析中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到20条pathways,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在与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相关的氧化磷酸化、类固醇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代谢通路上,表明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主要通过调控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来适应寒冷环境;筛选到的关键基因有ND3、ND4、ND5、ND6、ND4L、CYTB、ATP8和ATP6,在氧化磷酸化通路中显着上调,促进了能量消耗;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大多表达受抑制,包括SQLE、LSS、DHCR7、DHCR24、CYP51A1、ACACA、SCD、SCSL4、ELOVL6、ACACA、HSD17B12、GPD2、LPGAT1和SELENOI等,这些基因通过影响能量生成、产热、膜的流动性等来应对寒冷环境。此外,中缅树鼩BAT中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中PDPK1、AKT2、ACACA、SLC2A4、和THRB等基因表达下调,从而响应糖脂合成、细胞增殖分化来应对寒冷环境。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上揭示了中缅树鼩的冷适应机制,挖掘出多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关键基因,为深入研究东洋界小型哺乳动物冷适应机理和人类代谢疾病提供参考。

陈思梦,贾婷,朱万龙,王政昆[2](2021)在《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脂肪组织代谢产物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的差异代谢物变化,本研究采集对照组和冷驯化28天组中缅树鼩的WAT和BAT,采用非靶向代谢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分析其差异代谢物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冷驯化组较对照组WAT中有7种差异代谢物显着上调;BAT中有2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3种差异代谢物显着上调,2种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主要参与三羧酸循环、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等。以上结果说明中缅树鼩通过利用脂肪组织的不同差异代谢物来抵御低温环境,提高生存率。

李海军[3](2020)在《限食和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白色脂肪组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自然界中,动物所需的食物资源会随生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改变,与此同时,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生存机制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其中小型哺乳动物在应对食物资源短缺时也具有相对应的适应策略。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作为主要的能量储存器官,是动物在面临食物资源短缺条件下的重要能量来源。WAT内线粒体活性较低,线粒体内膜的解耦联蛋白基本不能发生解偶连作用,但冷驯化和激素可刺激WAT褐化,增加解偶联蛋白-1(Ucoupling protein-1,UCP1)表达量。目前,关于低温诱导小型哺乳动物白色脂肪组织产热的研究的报道很多,而关于限食是如何影响小型哺乳动物白色脂肪组织产热变化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以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为研究对象,继续从个体、组织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来探究在限食及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的生理指标和WAT产热的变化情况,为中缅树鼩具有多变的能量稳态机制以适应野外食物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的适应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来系统的展开研究:1、限食和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基础指标的研究限食及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脂肪含量、肺湿重以及消化道中的小肠、盲肠和胃的湿重均会发生表型可塑性。限食28天期间,结果发现中缅树鼩的体重、摄食量和RMR与对照组相显着下降,重喂食28天期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限食28天,中缅树鼩的心、肝、肾及大肠无显着变化,而消化道中的小肠、盲肠和胃湿重显着上调,重喂食28天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中缅树鼩可通过调节基础指标以适应食物资源多变的自然环境。2、限食及重喂食后中缅树鼩腹股沟脂肪组织PET/CT扫描及形态学研究腹股沟脂肪组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 technique,PET/CT)扫描:通过对限食及重喂食后的中缅树鼩腹股沟脂肪组织的PET/CT扫描来探究其在食物资源短缺条件下的生理代谢活性。结果显示:食物限制28天后会导致中缅树鼩的腹股沟WAT吸收18氟-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glucose,18F-FDG)的平均辐射值(Standerdized uptake value,SUV)相比对照组值显着下降,动物重喂食28天后平均辐射值却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中缅树鼩会降低其生理代谢活性以应对食物资源短缺问题进而维持机体稳态平衡。(2)腹股沟脂肪组织形态学研究:腹股沟脂肪组织主要为白色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其形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限食28天后的脂肪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形态明显缩小,但颜色变化不显着,并且没有发现多腔室小脂滴的脂肪细胞。重喂食28天后其形态大小和颜色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中缅树鼩在食物给予的能量不足时会消耗脂肪组织,且消耗过程中可能仅均匀消耗每个脂肪细胞中的一部分,而细胞数量保持不变。3、中缅树鼩在限食和重喂食后腹股沟脂肪组织的流式细胞分析利用UCP1抗体和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抗体标记腹股沟脂肪细胞,探究限食对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室驯化28天后,腹股沟脂肪组织中UCP1和CD137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0.14%和14.45%,食物限制28天后表达量分别下降至13.01%和4.35%,重喂食28天后UCP1和CD137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8.57%和15.8%,出现了一定的恢复现象(P>0.05)。表明中缅树鼩可通过减弱白色脂肪组织褐化以降低限食条件下的能量消耗。4、限食和重喂食后PRDM16、BMP7、COX-2、PPARα和PGC-1α基因的变化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与白色脂肪组织褐变相关的5个调控基因PR结构域蛋白16(PR domain protein 16,PRDM16)、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coactivator 1α,PGC-1α)在限食和重喂食期间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限食28天后的COX-2和BMP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而PRDM16、PPARα和PGC-1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变化(P>0.05)。重喂食28天后,COX-2和BMP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增加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果表明限食可能抑制了中缅树鼩WAT的产热活性,减少不必要的能量产热消耗。综上所述,限食可降低中缅树鼩体重、摄食量和RMR,促使肺、小肠、盲肠和胃的湿重上升,同时降低腹股沟脂肪组织中UCP1和CD137的阳性表达以及COX-2和BMP7的相对表达量,从而抑制中缅树鼩WAT发生褐变。重喂食后以上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本研究证实了在限食及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的生理指标具有表型可塑性,并且限食可降低中缅树鼩WAT的产热活性,为探究中缅树鼩适应食物资源短缺时的能量稳态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生理依据。

陶洁琼[4](2020)在《冷驯化及脱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白色脂肪组织“褐变可塑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许多小型哺乳动物栖息于季节性变化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能量策略来应对冬季的冷胁迫,脂肪组织在动物的能量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具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WAT中含有大的单房脂质液泡,以脂肪酸的形式储存化学能。而BAT的特征是多房脂质液泡形态、含有大量线粒体和高表达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通过燃烧脂质产生热量,是哺乳动物关键的产热部位,近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可以促进减肥。另一种类型的褐色脂肪样细胞偶见于被长期暴露于寒冷或β-肾上腺素能因子的刺激(所谓的米色或brite细胞)的成年动物的WAT中。这些可诱导的米色细胞具有经典的BAT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包括多房脂滴和UCP1的表达,这个过程被称为WAT的褐变。在适应低温的过程中,白色脂肪细胞向米色细胞转化显着增加。米色脂肪细胞似乎与降低小鼠肥胖或预防糖尿病有关,且很多数据表明白色脂肪组织的褐变可能会降低肥胖。本研究以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为研究对象,从基础生理学、影像学、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基因表达分别对冷驯化及复温下中缅树鼩的WAT变化进行研究,为栖息在季节性变化的环境中的小型哺乳动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分成以下四个部分:(1)冷驯化及复温对体重、摄食量和静止代谢率的影响:适应温度之前,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rest metabolic rate,RMR)均不存在差异。在前4周,与对照组相比,用低温处理后的树鼩体重、摄食量、RMR均显着升高。复温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均显示出稳定的体重下降。在适应过程中实验组均存在差异,对照组在适应过程中差异不显着。中缅树鼩体重随着冷驯化的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冷驯化28天达到最高,而在复温过程中体重降低。体重的这些变化与RMR、食物的摄入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有关。低温环境刺激中缅树鼩能量消耗的增加,中缅树鼩通过增加整体体重、RMR来抵御寒冷,通过大量的食物摄入来弥补由于寒冷而导致的能量消耗,当恢复暖温后,不再需要过多的能量消耗,食物摄入降低,产热降低,中缅树鼩降低其体重来适应暖温环境。(2)冷驯化及复温下PET/CT扫描、WAT重和WAT形态学研究:用18F-FDG标记被麻醉后的中缅树鼩,然后对中缅树鼩腹部进行PET-CT扫描,观察中缅树鼩腹部吸收18F-FDG的分布概况,结果显示:在冷驯化28天中缅树鼩WAT平均吸收辐射最高,复温后平均吸收辐射降低并恢复到对照水平;HE染色切片显示:在冷驯化28天,WAT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多室脂肪细胞,且较多细胞直径变小,它们含有一个大的中央脂滴,周围环绕着几个较小的脂滴,在复温28天后多室脂肪细胞逐渐消失,且较多白色脂肪细胞直径变大并出现较多单室脂肪细胞且基本恢复到初始水平;温度对中缅树鼩的WAT重有显着影响,低温诱导中缅树鼩的WAT重增加,复温后WAT重降低至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冷驯化诱导中缅树鼩腹部热量增加可能与WAT正在发生褐变有关,从形态学看在冷驯化下WAT表现出褐色脂肪的特征,表明冷驯化诱导WAT褐变。在褐变过程中树鼩可能需要增加WAT重来弥补由于适应低温而消耗的能量,复温后均恢复至对照水平反映出WAT褐变的可塑性。(3)冷驯化及复温下基因表达研究:采用Rt-q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环氧化酶-Ⅱ(COXⅡ)、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锌指蛋白(PRDM16)基因在树鼩WAT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冷驯化诱导PPARα、PGC-1α、COXⅡ、BMP7、PRDM16基因表达显着增加,复温后这些基因表达均下降,至对照组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冷驯化诱导白色脂肪组织发生褐变,产生米色细胞。当恢复至暖温后,不需要过多的能量消耗,因此白色脂肪细胞褐变相关的基因表达下降,米色细胞可能向白色细胞转化,表明WAT褐变具有可塑性。(4)冷驯化及复温下中缅树鼩WAT的流式分析:以荧光标记的UCP1和CD137抗体分别对中缅树鼩WAT进行标记,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分析出对照组、冷驯化28天组、复温28天组阳性的白色脂肪细胞。结果发现:WAT中表达UCP1、CD137阳性的白色脂肪细胞百分数,在冷驯化28天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复温28天组均显着低于冷驯化28天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冷驯化诱导中缅树鼩WAT中表达UCP1、CD137的阳性细胞群增加,显示冷驯化能诱导中缅树鼩的WAT发生褐变;复温后表达UCP1、CD137阳性的白色脂肪细胞百分数恢复到对照水平,反映出WAT褐变对冷适应的可塑性。综上所述:从影像学、形态学、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水平上都依次证明了WAT褐变可能具有可塑性。低温刺激能量消耗的增加,树鼩在冷驯化下通过WAT褐变,产生米色细胞来增加产热从而应对冷胁迫,在冷适应过程中白色脂肪细胞可能向米色细胞转化;恢复暖温环境后,不再消耗过多的能量,米色脂肪细胞可能又转化为成熟的白色脂肪细胞。近年来大部分研究均发现增加BAT活性和促进WAT褐变都是对抗肥胖的策略,且日益成为治疗肥胖和相关疾病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

李琪[5](2020)在《冷驯化下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哺乳动物为了在寒冷条件下保持体温稳定,通常其会激活复杂的多器官代谢反应以增加产热,其中脂肪组织在动物的体温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主要起能量储存的作用,而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非颤抖性产热的主要部位,对于小型哺乳动物抵御低温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对冷驯化(5℃)下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的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进行非靶向代谢组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层次聚类分析、代谢通路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比较WAT和BAT之间生化组成的差异,阐明冷胁迫条件下两种脂肪组织在代谢组学方面是如何应对低温环境,从而阐明中缅树鼩的代谢过程和能量稳态调节机制,深入理解东洋界小型哺乳动物应对环境变化的生存适应机理和进化意义。本论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冷驯化下中缅树鼩WAT的代谢组学研究使用LC-MS技术对冷驯化(5℃)下中缅树鼩的WAT进行非靶向代谢组测定。差异代谢物统计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显示:冷驯化下中缅树鼩WAT差异代谢物有34种,其中有26种差异代谢物的浓度是上调的,8种是下调的。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显示:在冷驯化下中缅树鼩WAT代谢通路中有6个代谢通路的代谢产物在其产热中处于非常重要的衔接位置,其中仅有三羧酸循环(Citrate cycle,TCA循环)通路中的组织极性差异性代谢产物数目对于整个通路覆盖率具有显着性,故在WAT中,中缅树鼩通过增加TCA循环通路的中间产物(柠檬酸、顺乌头酸)、丙酮酸、磷酸烯醇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ic acid,PEP)的浓度来增加中缅树鼩产热能力,以应对冷胁迫。(2)冷驯化下中缅树鼩BAT的代谢组学研究使用LC-MS技术对冷驯化(5℃)下中缅树鼩的BAT进行非靶向代谢组测定。差异代谢物统计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显示:冷驯化下中缅树鼩BAT差异代谢物有59种,其中有45种差异代谢物的浓度是上调的,14种是下调的。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显示:在冷驯化下中缅树鼩BAT代谢通路中有15个代谢通路的代谢产物在其产热中处于非常重要的衔接位置,其中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通路中的组织极性差异性代谢产物数目对于整个通路覆盖率具有显着性,故在BAT中,中缅树鼩通过增加TCA循环通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通路中的代谢物柠檬酸、顺乌头酸、苹果酸、丙酮酸、PEP、甘油酸的浓度来增加中缅树鼩产热能力,以应对冷胁迫。比较WAT和BAT,差异代谢物统计和层次聚类分析显示:冷驯化下中缅树鼩WAT和BAT比较的差异代谢物有20种,其中与冷驯化WAT组相比,冷驯化BAT组中差异代谢物浓度上调的有11种,都是属于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物,有9种是下调的。比较WAT和BAT,差异代谢通路影响因子图和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信息表显示:冷驯化下中缅树鼩BAT的差异代谢通路比冷驯化下中缅树鼩WAT的多。综上所述,WAT和BAT在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通路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且这些差异与两种组织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密切相关。在低温条件下,中缅树鼩通过调整WAT和BAT中多种代谢通路的中间产物浓度来增强产热活性,以应对冷胁迫。此外,冷驯化条件下BAT体内发生的程度远远大于在WAT内发生的,并且与WAT相比,BAT更多是通过调节核苷酸代谢物的浓度来应对冷胁迫。

陶洁琼,贾婷,刘璐,朱万龙,王政昆,张浩[6](2020)在《冷驯化及复温对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和Cd137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应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机制,以荧光标记的Ucp1和Cd137抗体分别对中缅树鼩WAT进行标记,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分析出对照组、冷驯化28 d组、复温28 d组阳性的白色脂肪细胞。结果发现:WAT中表达Ucp1、Cd137阳性的白色脂肪细胞百分数,在冷驯化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复温组均显着低于冷驯化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冷驯化诱导中缅树鼩WAT中表达Ucp1、Cd137的阳性细胞群增加,显示冷驯化能诱导中缅树鼩的WAT发生褐变;复温后表达Ucp1、Cd137阳性的白色脂肪细胞百分数恢复到对照水平,反映出WAT的可塑性。因此,WAT的可塑性调节也是中缅树鼩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重要产热机制。

梅丽[7](2019)在《中缅树鼩脂肪组织季节性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栖息于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动物具有各自的生存适应对策,小型哺乳动物可通过增加产热的方式抵御严寒。NST为小型哺乳动物处于低温环境下的主要产热方式,其发生部位通常被认为是BAT。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刺激下,WAT可诱导产生米色脂肪细胞,该细胞能表达褐色脂肪细胞的产热基因—UCP1。本论文以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组之前的研究基础上,从个体、组织器官、分子层面探究自然环境下中缅树鼩脂肪组织的季节性变化情况,为建立中缅树鼩在不同季节变化环境下能量稳态维持机制及其生存适应模式提供基础材料。本论文主要进行以下四个部分的研究:1.中缅树鼩体重和产热的季节性变化中缅树鼩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NST及UCP1含量均出现显着季节性差异。其中冬季中缅树鼩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UCP1含量极显着高于夏季,春秋差异不显着。冬季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UCP1含量、NST较夏季分别增加了23.67%、36.74%、22.65%、28.69%、44.34%。表明中缅树鼩在冬季通过增加摄食量,从而增加体重,通过增加UCP1的含量促进NST适应寒冷环境。中缅树鼩冬季体重增加可能与其生境有关。中缅树鼩常栖息的热带、亚热带及其高原地区,食物资源也相对充足,即使在冬季,中缅树鼩仍可通过增加食物储存来满足能量消耗,因此中缅树鼩冬季摄食量高于夏季,以增加体重抵御严寒。其冬季体重的增加有一部分可能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增重。2.中缅树鼩PET/CT扫描及脂肪组织形态学的季节性变化研究(1)PET/CT扫描:本研究利用PET/CT对不同季节下的中缅树鼩进行扫描,探究其脂肪组织的代谢活性。结果显示:(1)白色脂肪组织:冬季中缅树鼩腹股沟WAT的18氟—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DG)吸收后,平均辐射值(SUV)最大,夏季SUV最小,春秋两季介于冬夏之间。(2)褐色脂肪组织:冬季中缅树鼩肩胛BAT的18F-FDG吸收后,SUV最大,夏季SUV最小,春秋两季介于两者之间。表明处于冬季的中缅树鼩WAT、BAT的代谢活性均增强。(2)脂肪组织形态学研究(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HE):(1)白色脂肪组织:夏季白色脂肪细胞形态较大,为单腔室脂肪滴,冬季分化出具有小脂滴的多腔室脂肪细胞,细胞间隙增多,且颜色变暗。(2)褐色脂肪组织:夏季细胞直径最大,排列疏松,冬季细胞直径最小,细胞数量最多,排列紧密。结果表明WAT中冬季的脂肪滴较夏季明显变小,冬季的WAT颜色变深,表现出与褐色脂肪组织相似的形态,这可能是线粒体数量增加所致,WAT中出现了细胞分化。BAT在冬季细胞数量增多,脂肪滴变小,表明BAT通过分化增加褐色脂肪数量使脂肪组织增重,从而增加UCP1含量,促进NST。3.中缅树鼩脂肪组织流式分析的季节性变化(1)白色脂肪组织:中缅树鼩WAT进行UCP1抗体标记,夏季白色脂肪细胞UCP1阳性表达最低,为8.98%,冬季UCP1阳性表达最高,为60.91%。进一步利用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抗体CD137对中缅树鼩腹部WAT进行标记,发现其变化趋势与UCP1标记趋势一样:随着气候变冷,CD137阳性表达的细胞增加。(2)褐色脂肪组织:中缅树鼩BAT进行UCP1抗体标记,夏季BAT有22.38%的细胞显示出阳性,冬季有83.78%的细胞出现UCP1阳性表达。结果表明中缅树鼩在冬季,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及CD137阳性表达均增加,诱导WAT“褐变”,可能产生米色脂肪细胞;BAT中UCP1阳性表达增加,表明其产热活性增强。4.中缅树鼩PPARα、COX-2、PGC-1α基因表达量的季节性变化(1)白色脂肪组织:中缅树鼩WAT中COX-2冬季表达量极显着高于春、夏、秋三季;PGC-1α表达量冬季达到最高,显着高于夏季,春秋两季PGC-1α表达量介于冬夏之间;PPARα基因表达量季节变化不显着。(2)褐色脂肪组织:中缅树鼩BAT中COX-2秋季和冬季的表达量极显着高于春、夏两季;PGC-1α基因表达量季节变化不显着;PPARα春季和冬季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夏季。中缅树鼩WAT中COX-2、PGC-1α的表达量均表现为冬季高于夏季,说明WAT发生了“褐变”。中缅树鼩BAT中冬季PPARα、COX-2的表达量均高于夏季,说明冬季中缅树鼩BAT通过促进褐色脂肪细胞分化,增加UCP1含量,提高NST越冬。综上所述,中缅树鼩在冬季,通过诱导WAT发生“褐变”,产生米色脂肪细胞,增加UCP1的表达量,弥补由BAT发生的NST不足;褐色脂肪组织则分化出更多的原生褐色脂肪细胞,使UCP1活性增强,提高NST的方式来抵御严寒。本研究首次证明了中缅树鼩在自然环境的低温条件下WAT也能发生褐变,生成产热细胞,BAT发生分化以增加产热。

朱万龙,叶芳艳,王政昆[8](2019)在《野外、实验室驯化和实验室繁殖中缅树鼩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不同来源(野外、实验室驯化和实验室繁殖)的中缅树鼩的体重、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室驯化种群和实验室繁殖种群胴体湿重差异显着,实验室繁殖种群的心干重、肝脏重、肺湿重、肺干重和肾干重都较其他两个种群明显偏大.实验室驯化种群个体之间的胃含内容物重差异显着,胃长度较其他两组差异极显着,其他消化道形态差异指标均表现为野外个体较小.表明不同来源的中缅树鼩在体重、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等方面已经出现了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和其栖息的环境有关.

叶芳艳,左木林,朱万龙,高文荣,张浩,侯东敏,王政昆[9](2018)在《HS-SPME-GC/MS法分析中缅树鼩尿液的化学成分》文中研究表明尿液是动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在动物的化学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依靠它识别个体,选择高质量的配偶,判断亲缘关系,吸引异性等,以增加个体的适合度(Macdonald and Brown,1985)。各种动物尿液的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类化学信号物质。尿液的化学组成和其功能在许多动物中已进行报道,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刘玉良等,2012)、水獭(Arvicola

朱万龙,章迪,叶芳艳,王政昆[10](2018)在《雌性中缅树鼩不同生理期血液激素和脂类指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阐明雌性中缅树鼩不同生理期血液激素和脂类指标的变化,对其雌二醇(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mine,T3)、瘦素、皮质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乳酸脱氢酶、总胆汁酸、尿酸和总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较野外种群,实验室驯化种群和繁殖种群血清中雌二醇、孕酮显着降低;而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汁酸、乳酸脱氢酶、尿酸含量显着升高;怀孕期血清中睾酮、总蛋白显着降低,雌二醇、孕酮、T3、T4、瘦素、皮质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汁酸、乳酸脱氢酶、尿酸含量显着升高;与未发情期相比,发情期雌性中缅树鼩血液中的雌二醇显着升高,孕酮含量极显着升高。以上结果说明长期驯化的中缅树鼩的动情能力降低,长期圈养同时能降低中缅树鼩的新陈代谢能力。

二、中缅树鼩的实验室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缅树鼩的实验室驯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冷驯化下中缅树鼩褐色脂肪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研究进展
    1.1 转录组学
        1.1.1 RNA-Seq技术
        1.1.2 RNA-Seq技术的应用
        1.1.3 低温下动物转录组学的研究
    1.2 褐色脂肪组织
        1.2.1 结构、功能和分布
        1.2.2 BAT的发展史
        1.2.3 低温下BAT的产热机制
        1.2.4 低温下BAT转录组学的研究
    1.3 中缅树鼩
    1.4 科学问题
第2章 冷驯化下中缅树鼩褐色脂肪组织转录组学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处理
        2.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3 实验方法
        2.2.3.1 样品采集
        2.2.3.2 转录组测序
        2.2.3.2.1 总RNA的提取
        2.2.3.2.2 c DNA文库的构建及质控
        2.2.3.2.3 上机测序
        2.2.3.3 测序数据基础评估
        2.2.3.3.1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2.2.3.3.2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
        2.2.3.4 基因结构分析
        2.2.3.4.1 SNP分析
        2.2.3.4.2 可变剪接分析
        2.2.3.4.3 基因结构优化和新基因分析
        2.2.3.5 表达水平分析
        2.2.3.5.1 基因表达定量
        2.2.3.5.2 重复相关性评估
        2.2.3.5.3 PCA主成分分析
        2.2.3.6 差异表达分析
        2.2.3.7 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2.2.3.8 差异基因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2.2.3.9 关键基因的筛选
        2.2.3.10 转录组测序可靠性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总RNA质量检测
        2.3.2 测序数据基础评估
        2.3.2.1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2.3.2.2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
        2.3.2.3 转录组文库质量评估
        2.3.3 基因结构分析
        2.3.3.1 SNP分析
        2.3.3.2 可变剪接事件预测
        2.3.3.3 基因结构优化和新基因分析
        2.3.4 表达水平分析
        2.3.4.1 基因表达量统计
        2.3.4.2 重复相关性评估
        2.3.4.3 PCA主成分分析
        2.3.5 差异表达分析
        2.3.6 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2.3.7 差异基因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2.3.8 关键基因的筛选
        2.3.9 RT-PCR定量结果
    2.4 讨论
        2.4.1 冷驯化下BAT中脂质代谢通路调控机制
        2.4.2 冷驯化下BAT中能量代谢通路调控机制
        2.4.3 冷驯化下BAT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调控机制
第3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脂肪组织代谢产物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动物分组及处理
    1.2 制备待测样本
    1.3 LC-MS检测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总离子流色谱图
    2.2 PCA分析
    2.3 PLS-DA分析
    2.4 差异代谢物
3 讨论

(3)限食和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白色脂肪组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动物处理
    2.3 实验方法
        2.3.1 摄食量和体重的测定
        2.3.2 RMR的测定
        2.3.3 PET/CT扫描
        2.3.4 组织形态学观察
        2.3.5 流式细胞分析
        2.3.6 基因表达量分析
    2.4 数据处理
第3章 限食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基础指标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限食及重喂食后中缅树鼩腹股沟脂肪组织PET/CT扫描和形态学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2.1 限食和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脂肪组织PET/CT扫描
        4.2.2 限食和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腹股沟WAT的形态学研究
    4.3 讨论
第5章 中缅树鼩在限食和重喂食后腹股沟脂肪组织的流式分析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6章 限食和重喂食后PRDM16、BMP7、COX-2、PPARα和PGC-1α基因的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2.1 总RNA的提取
        6.2.2 中缅树鼩腹股沟脂肪组织中PRDM16、BMP7、COX-2、PPARα和因的相对表达量
    6.3 讨论
第7章 文献综述
    7.1 表型可塑性
    7.2 限食对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
    7.3 食物限制延长动物寿命的机理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4)冷驯化及脱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白色脂肪组织“褐变可塑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动物处理
        2.2.1冷驯化及复温实验
    2.3 实验方法
        2.3.1 摄食量测定
        2.3.2 RMR测定
        2.3.3 PET/CT扫描
        2.3.4 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制备
        2.3.5 流式样品制备
        2.3.6 基因表达量测定
        2.3.7 2~(-△△Ct)相对定量法
        2.3.8 数据处理
第3章 冷驯化及复温对体重、摄食量和静止代谢率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冷驯化及复温下PET/CT扫描、WAT重和WAT形态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冷驯化及复温下中缅树鼩WAT的流式分析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2.1 白色脂肪组织的流式分析图
        5.2.2 白色脂肪组织UCP1、CD137阳性表达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冷驯化及复温下基因表达研究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第7章 文献综述
    7.1 褐色脂肪组织
    7.2 白色脂肪组织的褐变
    7.3 米色脂肪细胞的来源
    7.4 诱导米色细胞的因素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冷驯化下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动物处理
    2.3 实验处理
    2.4 实验方法
        2.4.1 WAT和 BAT样本收集
        2.4.2 样品代谢物提取
        2.4.3 LC-MS检测
    2.5 数据分析方法
        2.5.1 样品数据预处理
        2.5.2 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3章 冷驯化下中缅树鼩WAT的代谢组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2.1 数据检测
        3.2.2 差异代谢物统计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
        3.2.3 差异代谢物关联分析
        3.2.4 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冷驯化下中缅树鼩BAT的代谢组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2.1 数据检测
        4.2.2 差异代谢物统计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
        4.2.3 差异代谢物关联分析
        4.2.4 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文献综述
    5.1 脂肪组织
        5.1.1 白色脂肪组织
        5.1.2 褐色脂肪组织
    5.2 代谢组学研究
        5.2.1 代谢组学简介
        5.2.2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5.2.3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5.2.4 代谢组学在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致谢

(6)冷驯化及复温对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和Cd137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采集
    1.2 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白色脂肪组织的流式分析图
    2.2 白色脂肪组织Ucp1、Cd137阳性表达分析
3 讨论

(7)中缅树鼩脂肪组织季节性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动物处理
    2.3 实验方法
        2.3.1 摄食量的测定
        2.3.2 RMR、NST的测定
        2.3.3 UCP1 的测定
        2.3.4 PET/CT扫描
        2.3.5 组织形态学
        2.3.6 流式分析
        2.3.7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3章 中缅树鼩基础生理学的季节性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中缅树鼩PET/CT扫描及脂肪组织形态学的季节性变化··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2.1 中缅树鼩PET/CT扫描的季节性变化
        4.2.2 中缅树鼩脂肪组织形态学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4.3 讨论
第5章 中缅树鼩脂肪组织季节性变化的流式分析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2.1 白色脂肪细胞的流式分析
        5.2.2 褐色脂肪细胞的流式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中缅树鼩PPARα、COX-2、PGC-1α基因表达量的季节性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2.1 脂肪组织总RNA的提取
        6.2.2 白色脂肪组织PPARα、COX-2、PGC-1α基因表达量的季节性变化
        6.2.3 褐色脂肪组织COX-2、PGC-1α、PPARα基因表达量的季节性变化
    6.3 讨论
第7章 文献综述
    7.1 动物对季节性变化的适应
        7.1.1 体重适应性变化
        7.1.2 能量代谢及产热特征
        7.1.3 UCP1
    7.2 脂肪组织
        7.2.1 褐色脂肪组织
        7.2.2 白色脂肪组织
        7.2.3 米色脂肪组织及褐变
    7.3 PET-CT简述
    7.4 流式细胞分析概述
        7.4.1 流式细胞分析的发展
        7.4.2 流式细胞分析在动物学中的应用
        7.4.3 流式细胞仪在动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7.4.4 小结
    7.5 展望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8)野外、实验室驯化和实验室繁殖中缅树鼩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来源
    1.2 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器官的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3 讨 论

(9)HS-SPME-GC/MS法分析中缅树鼩尿液的化学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装置与仪器
    1.2 动物尿液样品的来源及采集方法
    1.3 样品处理方法
    1.4 气质联用分析
2 结果
    2.1 尿液中的化学成分
3 讨论

(10)雌性中缅树鼩不同生理期血液激素和脂类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
    1.2 动物处理
    1.3 血液指标的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来源的血液指标水平
    2.2 非发情期和怀孕期血液指标水平
    2.3 发情期和未发情期血液雌二醇和孕酮水平
3 讨论

四、中缅树鼩的实验室驯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冷驯化下中缅树鼩褐色脂肪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D]. 王慧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脂肪组织代谢产物的变化[J]. 陈思梦,贾婷,朱万龙,王政昆. 兽类学报, 2021(02)
  • [3]限食和重喂食条件下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白色脂肪组织的研究[D]. 李海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4]冷驯化及脱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白色脂肪组织“褐变可塑性”的研究[D]. 陶洁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5]冷驯化下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代谢组学研究[D]. 李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6]冷驯化及复温对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和Cd137表达的影响[J]. 陶洁琼,贾婷,刘璐,朱万龙,王政昆,张浩. 兽类学报, 2020(02)
  • [7]中缅树鼩脂肪组织季节性变化的研究[D]. 梅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野外、实验室驯化和实验室繁殖中缅树鼩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的比较研究[J]. 朱万龙,叶芳艳,王政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9]HS-SPME-GC/MS法分析中缅树鼩尿液的化学成分[J]. 叶芳艳,左木林,朱万龙,高文荣,张浩,侯东敏,王政昆. 兽类学报, 2018(01)
  • [10]雌性中缅树鼩不同生理期血液激素和脂类指标分析[J]. 朱万龙,章迪,叶芳艳,王政昆.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1)

标签:;  ;  ;  

中缅树鼩的实验室驯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