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水电站边坡位移监测与数据分析

富春江水电站边坡位移监测与数据分析

一、富春江水电站边坡位移监测及资料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煜[1](2021)在《凤凰山石灰岩矿区边坡控制爆破参数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矿山开采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其它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绝大多数的露天矿往往选择控制爆破技术来解决爆破施工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该技术可以较好地完成对围岩预裂效果的控制。在控制爆破中对爆破参数进行调整优化,可以提升矿山开采和生产效率,增强边坡稳定性,切实减少维护边坡等方面的投入,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生产和经济回报。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到工程问题中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文主要结论有:(1)综述预裂、光面爆破的成缝原理;总结了爆破荷载的作用机理;对预裂缝宽度问题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两孔预裂成缝的不同情况;确定了预裂爆破参数的公式,并探讨了主要爆破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预裂、光面爆破质量控制。(2)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成功模拟出了三种形式的爆破漏斗。加强抛掷、标准抛掷和松动爆破漏斗的爆破作用指数n为1.37、0.92和0.7,代入经验公式求得不同爆破漏斗的实际装药量,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施工经验基本相符。因此,本文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参数设置都是正确的,并且验证了岩石破碎的机理。(3)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不耦合系数的工况进行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得预裂缝是由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形成的。以岩石监测点单元的应力曲线确立岩石破坏的两种类型,即由应力波作用、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破坏的两种类型。结合两孔之间成缝的判据,最佳不耦合系数为2.5;通过对比各个孔间距下的岩石应力云图,当药卷直径为35 mm、炮孔直径为88 mm时,结合两孔之间成缝的判据,孔间距a=90-100 cm,预裂缝效果较好;分析了光面爆破岩石破坏的过程。通过岩石单元监测点的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曲线详细分析了离自由面不同距离的岩石抛掷过程。结合两孔之间成缝的判据,光面爆破最佳邻近系数m=1;通过模拟两孔之间不同起爆时差的间隔起爆,模拟结果表明:过大的微差时间两孔之间无法形成预裂缝。(4)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在凤凰山不同平台开展预裂爆破试验,优化爆破施工参数。通过观察边坡壁面情况,统计半孔率和坡面平整度来判定预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预裂爆破不耦合系数k=2.57、a=80 cm时,光面爆破邻近系数m=1,边坡区域未有存在超挖以及欠挖等问题。将优化的参数应用到其他平台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误差较小,从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

包一丁[2](2020)在《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潜在滑坡灾害范围预测 ——以朱家包包排土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排土场被投入使用。但是排土场作为巨型人造地质体,常发生毁灭性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给人民生命物质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排土场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攀枝花朱家包包钒钛磁铁矿排土场为例,以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为基础,以数值分析为主要手段,对朱家包包排土场各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相关潜在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归纳出各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另外对朱矿排土场潜在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了危害范围的预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取的成果如下:首先,以现场调查及实验为基础,对朱家包包钒钛磁铁矿的当前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工程地质概况进行了叙述。着重介绍了朱矿排土场的地形地貌,岩性组成,材料物理力学性质,以及现场调查所发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小型滑坡及拉张裂隙组合,从而对朱矿排土场当前的稳定性有一个宏观定性的认识。其次,在对排土场地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定量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的方法采用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有限元法。在此之前,首先结合遥感影像、DTM数据、地形分析、GIS技术处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创建可用于数值计算三维的排土场实体模型,并在模型建立完成的基础上,赋予各土层参数。然后分析各种荷载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工况包括天然工况(即无额外荷载)、地震工况、降雨工况、坡脚开挖工况及附加荷载工况,得到各种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的认识。再次,使用有限元模型对可能影响边坡稳定性且前人研究较少的重要因素(裂隙深度、位置,降雨强度,土体渗透系数,地震荷载)进行了敏感性的讨论,探讨各影响因子变化下,边坡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分析它们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根据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的结果,结合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自主开发的浅水流软件SFLOW,模拟了道沟第I台阶边坡失稳后可能的灾害范围。同时还模拟了滑坡产生松散物源而发生泥石流的潜在危害范围,及谷坊建立之后对泥石流阻挡的模拟,为滑坡-泥石流灾害,或灾害链潜在范围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一个案例模板。

朱德康,何亮,周伟峰[3](2017)在《水电厂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地质灾害致灾时间短,一旦发生,危害极其严重,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应用GNSS变形监测、地表微倾监测、降雨气象监测以及视频图像监控等方法,建立一套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多传感器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得到灾害点内部物理变化趋势,为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魏书婧[4](2018)在《金沙江白鹤滩水坝岩体应力及变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在研究坝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白鹤滩水电站坝肩岩体结构面进行工程地质分级、分类。分析坝区控制性结构面,对岩体结构面的发育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模拟坝肩槽开挖、筑坝和正常蓄水工况,分析各工况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数值模拟结果,研究坝肩岩体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现场调研和对地质资料的分析,掌握白鹤滩水电站坝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地应力等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并简要分析坝区岩体风化和卸荷特征。(2)对坝区岩体结构面进行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探讨结构面的成因及其演化过程,并对构造结构面发育特征作出详细分析。根据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3)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坝肩三维数值模型,按照设计开挖坡比设置坝肩槽九步开挖方案,模拟坝肩槽开挖工况下岩体的受力变形特征。对比分析模拟值与监测数据,其结果基本吻合。据模拟结果表明,坝肩槽开挖过程对坝肩岩体产生—定的扰动影响,但扰动产生的应力及位移值较小,对整个坝肩稳定性影响不大。(4)根据拱坝设计资料建立坝体数值计算模型,模拟筑坝工况下坝肩岩体的应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大坝修筑过程对坝肩岩体的稳定性影响甚微,远不及开挖扰动对坝肩岩体的影响,仅在两岸地形较陡处和软弱结构面发育的局部位置变形稍大,坝肩岩体整体稳定。(5)正常蓄水工况下,拱坝将作用于自身的荷载传递给两岸坝肩岩体,引起坝肩岩体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对坝肩岩体在正常蓄水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表明,正常蓄水工况下,坝肩岩体总位移不大,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尚应关注库水位变化引起的动水压力等对两岸坝肩岩体的影响,重点关注地质构造发育和地形较陡的部位。

孙振锋,刘传新,万晓峰,祁智国,夏鹏飞[5](2017)在《富春江船闸安全监测技术及自动化建设》文中认为富春江船闸在建设期间曾多次遭遇洪水侵袭,给施工安全和结构的稳定带来许多隐患。为评价其工程性能以及对工程安全进行连续评估,采用完善的安全监测技术方案,建立了一套原型观测自动化系统。

陈金明[6](2016)在《黄土填筑高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研究 ——以吕梁机场边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大批机场处于改建、新建当中,其中山区机场涉及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高边坡填筑,填筑体的边坡稳定与沉降为工程关键问题。本文以吕梁机场为工程背景进行深厚黄土斜坡地基上填筑的高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研究,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结合吕梁机场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加筋试验,进行以下研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和考虑分层填筑的数值模拟,研究吕梁机场边坡变形及稳定性,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斜坡地基上填筑的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填筑体几何尺寸、压实度、降雨入渗)对边坡的影响;以加筋三轴试验为基础,结合加筋边坡数值模拟,探讨将加筋三轴试验得到的强度参数直接运用于加筋边坡设计。本文所得重要结论:(1)吕梁机场一次填筑与分层填筑得到的安全系数和潜在滑动面差异较小:一次填筑安全系数平均值为1.305,分层填筑为1.319,二者相差1.08%,表明吕梁机场高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满足规范安全要求,可以用一次填筑或分层填筑分析填方高边坡安全稳定问题。一次填筑与分层填筑得到的填筑体变形结果差异较大,现场监测数据与分层填筑的变形结果较为吻合,建议用分层填筑分析填方高边坡变形问题。(2)高填方体存在引起安全系数及潜在滑动面突变的“临界填筑宽度”:填筑宽度超过某值时,是填筑体与原地基共同作用的稳定问题;填筑宽度不超过某值时,是原地基自身稳定问题。吕梁机场填方工程“临界填筑宽度”为250m,最优填方坡比为1:2.0。(3)高边坡采用土工布加筋时,填料性质越差,对安全系数的增大越明显;加筋长度应当超过潜在滑动面,加筋间距不宜大于1m。(4)本文加筋试验中,加筋一、二、三、四层后强度参数直接运用于高边坡计算等效于数值模拟加筋长度120m,竖向加筋间距分别为4m、2m、1.5m、1m时计算的安全系数;若要满足规范要求(安全系数大于1.3),加筋间距应为0.5m。

沈静,杨彦龙,余鸿慧,徐兰玉[7](2015)在《富春江水电站水库安全应急预案及溃坝计算》文中研究表明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中"一案三制"的重点,对提高应对水库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减小对下游和库区造成的灾害或不利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富春江大坝实际,就应急预案的关键内容,如突发事件险情预测及后果分析、溃坝洪水计算、险情分级与处置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工程编制应急预案参考。

王自高[8](2015)在《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四纪大型松散堆积体是一种成因多样、组分复杂、结构无序、土石混杂堆积的特殊地质体,与岩(土)体相比,构成堆积体的物质成分变异性很大,且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其衍生地质灾害具有多发性、复发性和随机性特点,受到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新的重要研究对象。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山区河谷地带地质灾害发育,大型堆积体分布广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水利水电资源开发、矿山开采、交通建设等)越来越强烈,其强度已超过国内、外其他地区,与堆积体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是工程开发建设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对西南地区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稳定性及其成灾特点与防治措施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具有探索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探索西南山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问题及其预防治理措施,作者先后参与了20几个涉及大型堆积体问题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及堆积体稳定性专题研究工作,参与了野外地质调查、现场试验、成果审核、处理方案评审及堆积体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同时,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大型堆积体分类研究。结合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征对堆积体进行系统分类。(2)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结合西南地区河谷堆积体发育分布特征,对堆积体的成因机制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3)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研究。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对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实验手段与方法、以及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与分析。(4)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包括堆积体界面形态、物质构成、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强度特征等。(5)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包括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失稳模式及堆积体变形的时空效应等。(6)大型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研究。包括堆积体稳定性特征、堆积体工程边坡稳定、库岸再造稳定、地基稳定分析评价及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等。研究紧密结合西南地质环境特征及深切河谷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实际,以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为基础,以工程地质勘察及试验研究为手段,以大型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为核心,以大型堆积体稳定问题分析为主线,依托已建、在建或正在进行前期勘测设计的大型水电工程,对20几个典型的大型堆积体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来研究大型堆积体在工程建设活动(如工程开挖、地基处理、水库蓄水等)条件下的变形稳定性、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及及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30余项西南河谷地带大型堆积体专题研究资料、150余项技术文献资料和相关规程规范及学术交流资料的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分析、勘察技术方法、工程地质特性、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近年来西南地区水电工程(包括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及水库工程)典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处理措施及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提出了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建议。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取得了具有一定理论创新,并能指导大型堆积体工程勘察与试验、变形稳定性分析及进行有效工程处理的经验方法和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堆积体地质特征,按堆积体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粒度组成、结构特征及空间形态特征等进行的工程地质分类,并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简明实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首次提出了河谷型大型堆积体三级分类及基于稳定性评价为基础的工程地质综合分类方案。(2)结合对西南地区河谷堆积体空间发育分布规律及动力地质作用的分析与总结,首次提出了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灾变成因、多期成因及混合成因机理与时空演化特征。(3)基于对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与试验的实例总结与分析,提出了水电工程不同设计阶段及不同成因大型堆积体勘察技术要求,以及“3S”等新技术为指导,地质测绘为基础,工程物探为辅助,工程勘探为重点,试验研究为支撑、各种手段相互验证”的综合勘察技术方法。(4)对不同成因大型堆积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及渗透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堆积体物质成分多样性、结构特征不均一性、力学性质差异性及材料介质非连续性等土石混合堆积物特点,提出了堆积体物理力参数选取的综合比较分析方法及典型堆积体抗剪参数参考值,并分析和探讨了堆积体强度特征。(5)在总结不同成因的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开挖牵引型、加载推移型、库水作用型、暴雨渗透型、地震促发型、洪水冲刷型及综合诱导型”等七种大型堆积体诱发变形失稳的基本模式,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提出了堆积体变形空间效应与时间效应。(6)对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因数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堆积体具有天然稳定性、潜在不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及空间稳定性特征;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堆积体工程边坡、库岸再造及地基稳定的安全控制标准及分析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探讨了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对西南山区河谷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矿山工程建设中大型堆积体的勘察、设计、治理与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西北乃至东南亚目前正在开发或即将开工建设的大量类似工程也具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更具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

郭建光[9](2009)在《考虑土体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量工程研究及实践经验表明,边坡变形及破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必要针对考虑土体蠕变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赣龙铁路工程背景,在考虑土体蠕变变形的基础上,由实测数据反演蠕变本构模型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考虑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本文调查了铁路边坡存在的问题及边坡工程的研究动向,通过文献调研、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铁路边坡变形的时效性,指出了铁路边坡工程中考虑蠕变的重要意义。研究了边坡蠕变机理及蠕变本构模型,分析了确定流变本构模型参数的改进最小二乘法,建议采用Burgers流变模型作为考虑蠕变的数值计算本构方程。在大量的文献调研及国内外工程实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安全系数K≥1.30作为考虑蠕变的铁路边坡安全系数。结合赣龙铁路K65+731高边坡工程,设置变形及应力观测元件,对土体蠕变变形进行了长期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深层土体位移蠕变曲线特征反应了初始蠕变阶段和稳定蠕变阶段变形特征。依据位于边坡顶面的ZK01监测点X方向边坡位移蠕变监测数据,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曲线拟合得到了Burgers流变模型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K65+731铁路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K65+731边坡经过2年的变形发展,土体蠕变变形已经逐渐收敛,锚索拉力已经趋于稳定,安全系数逐步稳定在1.39。综合各方面指标显示K65+731边坡已经基本稳定,安全系数达到使用要求。工程研究及理论分析表明,铁路边坡工程中有必要考虑土体蠕变,边坡安全评估时需要引入蠕变因素。

王正军,范志勇,封志勇[10](2008)在《岩石高边坡岩体变形测量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龙滩水电站左岸蠕变岩石滑坡体变形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变化情况进行了测量,测量项目包括地下水位、深部岩体水平变形、岩体分层变形和坡面表面测点水平位移.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蠕变体B区岩体主要变形发生在570 m高程附近,并受地下水位影响明显;大坝蓄水时,对蠕变体稳定不利.

二、富春江水电站边坡位移监测及资料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春江水电站边坡位移监测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凤凰山石灰岩矿区边坡控制爆破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爆破漏斗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2 边坡控制爆破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预裂、光面爆破参数确定
    2.1 预裂成缝机理分析
        2.1.1 应力波的传播规律
        2.1.2 不耦合装药时爆生气体压力
        2.1.3 裂纹尖端应力场
        2.1.4 爆生气体作用下裂纹开裂条件
        2.1.5 预裂缝宽度
        2.1.6 两孔之间预裂成缝情况分析
    2.2 爆破参数的确定
        2.2.1 不耦合系数的确定
        2.2.2 线装药量计算
        2.2.3 炮孔间距的确定
    2.3 预裂爆破参数之间的关系
        2.3.1 装药量与岩体强度之间的关系
        2.3.2 装药量和炮孔直径之间的关系
        2.3.3 炮孔间距与装药量的关系
        2.3.4 炮孔间距与炮孔直径的关系
        2.3.5 炸药特性对于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
        2.3.6 工程地质条件对预裂爆破的效果影响
    2.4 预裂、光面爆破质量控制
        2.4.1 预裂爆破对岩体的破坏和振动影响
        2.4.2 质量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爆破漏斗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方法及参数设置
        3.1.1 ANSYS/LS-DYNA简介
        3.1.2 材料模型参数及状态方程
        3.1.3 模型计算参数设置
        3.1.4 前、后处理及求解步骤
    3.2 集中药包爆破漏斗基本理论
        3.2.1 几何参数
        3.2.2 基本形式
        3.2.3 药量计算
    3.3 集中药包爆破漏斗数值模拟
        3.3.1 数值计算模型的参数
        3.3.2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预裂、光面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1 预裂爆破参数数值模拟研究
        4.1.1 最佳不耦合系数研究
        4.1.2 最佳孔间距研究
    4.2 光面爆破最佳邻近系数研究
        4.2.1 数值计算模型的参数
        4.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起爆时差对预裂成缝的影响
        4.3.1 数值计算模型的参数
        4.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边坡控制爆破现场试验
    5.1 工程概况
        5.1.1 施工范围
        5.1.2 岩石性质
        5.1.3 气候特点
        5.1.4 主要设计原则
    5.2 参数设计和施工工艺
        5.2.1 参数设计
        5.2.2 预裂、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5.3 预裂爆破试验
        5.3.1 预裂爆破试验一
        5.3.2 预裂爆破试验二
        5.3.3 预裂爆破试验三
        5.3.4 预裂爆破试验四
        5.3.5 成果验收
    5.4 优化参数应用
        5.4.1 预裂爆破参数优化应用
        5.4.2 光面爆破参数优化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潜在滑坡灾害范围预测 ——以朱家包包排土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排土场边坡破坏机制
        1.2.2 排土场边坡破坏模式
        1.2.3 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1.2.4 排土场边坡潜在滑坡灾害范围预测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地质构造特征
    2.4 地层岩性
    2.5 地震
    2.6 气象
    2.7 植被
    2.8 物理地质现象
第3章 朱矿排土场工程地质特征
    3.1 排土场地形地貌特征
    3.2 排土场台阶崩滑特征
    3.3 排土场区域内裂隙特征
        3.3.1 1#裂隙组合
        3.3.2 2#裂隙组合
        3.3.3 3#裂隙组合
    3.4 排土场材料物理力学参数
        3.4.1 弃渣体物理力学参数
        3.4.2 残坡积层物理力学参数
        3.4.3 基岩性质
    3.5 小结
第4章 边坡稳定性评价
    4.1 模型建立及预设置
        4.1.1 三维排土场边坡模型的建立
        4.1.2 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有限单元法
        4.1.3 排土场裂隙模拟
        4.1.4 其他设置
    4.2 边坡稳定性计算
        4.2.1 天然工况下边坡稳定性计算
        4.2.2 地震工况边坡稳定性计算
        4.2.3 降雨工况下边坡稳定性计算
        4.2.4 开挖坡脚边坡稳定性计算
        4.2.5 附加荷载边坡稳定性计算
    4.3 小结
第5章 边坡稳定性敏感性分析
    5.1 拉张裂隙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2 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3 地震动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滑坡的潜在灾害范围预测
    6.1 SFLOW基本理论
    6.2 排土场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模拟
        6.2.1 滑坡灾害模拟
        6.2.2 泥石流灾害模拟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水电厂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灾害示范区概况
2 水电厂边坡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要求
    2.2 系统架构
    2.3 功能设计
3 系统应用结果及分析
    3.1 气象监测
    3.2 GNSS变形监测
    3.3 地表微倾监测
    3.4 视频监控
4 结语

(4)金沙江白鹤滩水坝岩体应力及变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坝区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3.1 断层
        2.3.2 层间错动带
        2.3.3 层内错动带
        2.3.4 裂隙
    2.4 物理化学地质特征
        2.4.1 岩体风化
        2.4.2 岩体卸荷
    2.5 地应力
        2.5.1 地应力释放现象
        2.5.2 地应力场
    2.6 地震作用
3 坝区岩体结构工程地质特征
    3.1 概述
    3.2 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级及分类
        3.2.1 结构面工程分级
        3.2.2 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类
    3.3 岩体结构面成因及演化
        3.3.1 原生结构面的形成及演化
        3.3.2 构造结构面的形成及演化
        3.3.3 表生改造结构面的形成及演化
    3.4 坝区岩体物理力学特征
        3.4.1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3.4.2 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
        3.4.3 岩体的力学性质
        3.4.4 影响岩体质量因素分析
4 坝体及坝肩三维数值模型
    4.1 概述
        4.1.1 软件简介
        4.1.2 模型概化
    4.2 三维地质建模
        4.2.1 模拟思路
        4.2.2 模型范围确定
        4.2.3 三维实体建模
        4.2.4 边界条件
        4.2.5 网格划分
        4.2.6 初始地应力
        4.2.7 Mohr-Coulomb强度理论
5 坝体、坝肩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5.1 坝肩槽开挖阶段
        5.1.1 应力场特征分析
        5.1.2 位移场特征分析
    5.2 筑坝阶段
        5.2.1 应力场特征分析
        5.2.2 位移场特征分析
    5.3 蓄水阶段
        5.3.1 应力场特征分析
        5.3.2 位移场特征分析
    5.4 坝肩受力特征及其变形规律
    5.5 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值比较分析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富春江船闸安全监测技术及自动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监测目的
3 监测技术
    3.1 渗流监测
    3.2 墙后土压力监测
    3.3 钢筋、锚杆应力监测
    3.4 沉降位移观测
    3.5 裂缝及沉降缝观测
4 自动化观测系统
5 结语

(6)黄土填筑高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研究 ——以吕梁机场边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
        1.2.2 加筋土三轴试验研究现状
        1.2.3 加筋工程研究现状
        1.2.4 填筑高边坡变形稳定性研究现状
        1.2.5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吕梁机场填筑高边坡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2.1 工程背景
        2.1.1 工程概况
        2.1.2 地质条件
        2.1.3 气象、水文条件
    2.2 现场监测简析
        2.2.1 监测简况
        2.2.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3 边坡计算原理
        2.3.1 刚体极限平衡法
        2.3.2 有限元法
    2.4 计算模型
        2.4.1 地质模型
        2.4.2 本构模型
        2.4.3 土体参数
        2.4.4 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2.5 计算结果分析
        2.5.1 变形结果
        2.5.2 稳定结果
    2.6 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
    2.7 小结
3 斜坡地基上填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3.1 填筑体几何尺寸对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1.1 分析模型与土体参数
        3.1.2 原地基坡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1.3 填筑宽度与填筑坡比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2 压实度对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3 降雨入渗对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4 小结
4 探讨加筋土试验参数直接应用于高边坡加固设计
    4.1 吕梁机场边坡加筋数值模拟
        4.1.1 地质模型与材料参数
        4.1.2 筋材模拟方法的选择
        4.1.3 模拟方案
        4.1.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2 加筋土试验强度参数应用于边坡加固设计
        4.2.1 加筋机理
        4.2.2 试验强度参数直接应用于高边坡稳定分析
        4.2.3 加筋土边坡数值模拟
        4.2.4 加筋试验与加筋设计的结合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7)富春江水电站水库安全应急预案及溃坝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突发事件分析
    1.1可能突发事件分析
        1.1.1自然灾害类
        1.1.2生产安全事故类
        1.1.3社会安全事件类
    1.2突发事件后果分析
        1.2.1对电站区影响分析
        1.2.2上游影响分析
        1.2.3下游影响分析
    1.3可能突发事件排序
2险情分级及处置
    2.1险情分级
        2.1.1一般事件
        2.1.2较大事件
        2.1.3重大事件
        2.1.4特别重大事件
        2.1.5等级调整
    2.2应急启动
    2.3应急结束
    2.4应急处置
        2.4.1险情与应急处置情况报告
        2.4.1.1险情上报
        2.4.1.2上下游险情处理
        2.4.1.3电厂险情处理
        2.4.1.4应急处置情况报告
        2.4.2应急抢险
        2.4.2.1生活区应急转移
        2.4.2.2厂房、厂区及大坝应急转移
        2.4.2.3上游应急转移
        2.4.2.4下游应急转移
3应急构成单位及组织机构
4溃坝洪水计算
5结语

(8)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堆积体成因与分类
        1.2.2 堆积体综合勘察技术
        1.2.3 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1.2.4 堆积体变形破坏模式
        1.2.5 堆积体稳定性分析
        1.2.6 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
    2.1 西南地质环境特征
    2.2 堆积体要素分类
        2.2.1 规模大小分类
        2.2.2 形成时间分类
        2.2.3 成因类型分类
        2.2.4 结构特征分类
        2.2.5 物质组成分类
        2.2.6 稳定状态分类
        2.2.7 堆积地点分类
        2.2.8 动力成因分类
        2.2.9 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分类
    2.3 工程地质分类
        2.3.1 按粒度组成分类
        2.3.2 按结构特征分类
        2.3.3 按空间形态特征分类
    2.4 工程地质综合分类
第3章 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1 堆积体空间发育分布特征
        3.1.1 河谷堆积
        3.1.2 断裂活动带堆积
        3.1.3 特殊岩性组合堆积
    3.2 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2.1 动力地质作用分析
        3.2.2 大型堆积体综合成因分析
        3.2.3 大型堆积体时空演化特征
    3.3 典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3.1 河流深厚覆盖层(堆积体)
        3.3.2 大型冰水堆积体
        3.3.3 大型混合堆积体
第4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与试验研究
    4.1 地质勘察内容与要求
        4.1.1 不同设计阶段堆积体勘察要求
        4.1.2 不同成因堆积体勘察要求
        4.1.3 不同地点堆积体勘察要求
    4.2 地质勘察技术手段与方法
        4.2.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4.2.2 工程地质勘探
        4.2.3 工程物探
        4.2.4 3S技术
        4.2.5 综合勘察技术
    4.3 大型堆积体试验研究
        4.3.1 试验内容与要求
        4.3.2 工程实例分析
    4.4 大型堆积体工程勘察经验总结
第5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5.1 堆积体界面特征
        5.1.1 堆积体界面形态特征
        5.1.2 堆积体界面结构特征
    5.2 堆积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
        5.2.1 不同成因堆积体
        5.2.2 不同地点堆积体
        5.2.3 典型堆积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
    5.3 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
        5.3.1 物理力学特性参数
        5.3.2 堆积体渗透特性
        5.3.3 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选择
        5.3.4 工程实例分析
    5.4 堆积体强度特征
        5.4.1 堆积体强度影响因数分析
        5.4.2 堆积体剪切强度特征
        5.4.3 堆积体动力强度特征
第6章 大型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研究
    6.1 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6.1.1 堆积体变形特征与失稳模式
        6.1.2 典型堆积体变形特征与诱发机理分析
        6.1.3 大型堆积体变形的时空效应
    6.2 大型堆积体稳定问题分析
        6.2.1 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6.2.2 堆积体稳定性特征
        6.2.3 堆积体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
        6.2.4 堆积体水库岸坡稳定性分析
        6.2.5 堆积体地基稳定性分析
    6.3 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
        6.3.1.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及危害
        6.3.2 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考虑土体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铁路的边坡问题
    1.3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1 边坡工程发展
        1.3.2 稳定性研究发展
    1.4 土体蠕变研究概况
    1.5 考虑蠕变的边坡稳定性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设计安全标准
    2.1 概述
    2.2 定性分析方法
        2.2.1 工程类比法
        2.2.2 图解法
    2.3 定量分析方法
        2.3.1 极限平衡法
        2.3.2 数值计算法
        2.3.3 可靠度方法
    2.4 边坡常用支护结构
        2.4.1 预应力锚索
        2.4.2 抗滑桩
    2.5 安全系数控制标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坡蠕变体本构模型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边坡蠕变破坏机理
    3.3 边坡蠕变元件模型理论
        3.3.1 线性元件蠕变模型
        3.3.2 非线性元件蠕变模型
    3.4 BURGERS蠕变模型分析
    3.5 蠕变模型参数识别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蠕变的边坡稳定性数值计算方法
    4.1 引言
    4.2 有限差分计算原理
    4.3 FLAC程序特点
    4.4 程序计算原理
        4.4.1 计算问题离散
        4.4.2 节点的运动方程与时间差分
    4.5 MOHR-COULOMB准则实现
    4.6 BURGERS模型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蠕变的边坡工程实例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2.1 工程地质概况
        5.2.2 支护参数及工后情况
    5.3 边坡变形监测
        5.3.1 边坡位移测点布置
        5.3.2 蠕变位移观测分析
        5.3.3 蠕变模型参数确定
    5.4 数值计算模型
        5.4.1 模型网格划分
        5.4.3 模型参数确定
    5.5 计算结果分析
        5.5.1 测点水平蠕变位移
        5.5.2 锚索轴力蠕变情况
        5.5.3 边坡安全性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及科研情况

(10)岩石高边坡岩体变形测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测量内容和测点布置
3 测量结果分析
    3.1 地下水位分析
    3.2 边坡岩体水平位移分析
    3.3 岩体内部变形分析
    3.4 坡面测点位移分析
    3.5 蠕变体边坡蠕变参数反演
4 结 论

四、富春江水电站边坡位移监测及资料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凤凰山石灰岩矿区边坡控制爆破参数优化研究[D]. 王正煜.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潜在滑坡灾害范围预测 ——以朱家包包排土场为例[D]. 包一丁. 吉林大学, 2020(08)
  • [3]水电厂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研究[J]. 朱德康,何亮,周伟峰. 水电与新能源, 2017(12)
  • [4]金沙江白鹤滩水坝岩体应力及变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D]. 魏书婧.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5]富春江船闸安全监测技术及自动化建设[J]. 孙振锋,刘传新,万晓峰,祁智国,夏鹏飞. 浙江水利科技, 2017(06)
  • [6]黄土填筑高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研究 ——以吕梁机场边坡为例[D]. 陈金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4)
  • [7]富春江水电站水库安全应急预案及溃坝计算[J]. 沈静,杨彦龙,余鸿慧,徐兰玉. 大坝与安全, 2015(03)
  • [8]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D]. 王自高.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4)
  • [9]考虑土体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 郭建光. 中南大学, 2009(03)
  • [10]岩石高边坡岩体变形测量分析研究[J]. 王正军,范志勇,封志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标签:;  ;  ;  ;  ;  

富春江水电站边坡位移监测与数据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