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务管理创新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创新

一、浅议高校教务管理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赵莹[1](2021)在《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胡瑜[2](2021)在《普通本科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研究 ——以N大学为例》文中提出

林鸿凌[3](2021)在《刍议如何提升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水平》文中研究说明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属于高校内部规范日常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和应该具备的素质,重点分析了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水平。

许允为[4](2021)在《企业大学移动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校是培养新型领导干部的重要平台,作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员培训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移动数字化校园系统是企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国内很多党校和企业大学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有从开发商处购买的基于全日制高校管理模式开发的系统,也有自己开发的单机式的系统,摆脱了手工方式的管理,但是并没有很好的适应企业大学和党校的教务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大学与全日制高校在组织规模、人员分布、教学方式及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相应的差异,系统功能和实际管理方式不相符;另一方面就是只实现数据存储,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也就没有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企业大学移动数字化校园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本人所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校(管理培训中心)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大学移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功能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学员管理、培训评估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和培训计划管理五个主要功能模块。最后对系统做了相关的测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实用性和高效性。本系统采用B/S架构进行开发设计,基于Visual Studio 2010平台进行开发,结合C#编程语言、SQL Server等技术和工具开发和完善系统。本文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用UML图描述系统模型。企业大学移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启用,必将极大地减少培训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使培训管理变得人性化和智能化,使培训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进行培训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创新。

徐鑫[5](2021)在《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也将取决于更多优秀人才的推动。因此,用人单位对于选人和用人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和苛刻,对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基于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群或者是即将步入职场的青年人逐渐意识到参加培训和继续学习的重要性,这也进一步催生出了更多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剧了这一细分市场领域的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保持和发展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制定和实施适合企业自身的营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学慧教育兰州分校为研究对象,从学慧教育兰州分校的营销现状出发,首先对学慧教育、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进行了介绍。学慧教育是一家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兰州分校作为学慧教育的分校之一,主要承担了甘肃地区的招生培训业绩。本研究在分析的过程中以STP目标市场战略理论、7Ps营销组合策略理论为基础和依据,结合深入访谈法、焦点小组访谈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发现和分析出了学慧教育兰州分校的主要营销问题。随后,通过运用PEST分析法总结了内外部营销环境对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运营和发展的影响,利用SWOT分析法对学慧教育兰州分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后,确定了学慧教育兰州分校的目标市场,并最终制定出学慧教育兰州分校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人员策略、有形展示策略和过程策略,最后提出了针对营销策略的保障实施措施。本研究认为,学慧教育兰州分校的主要营销问题是较为明显和突出的,即仅依赖总校线上推广的单一方式进行本地市场的营销,并无主动探索和开发针对分校所在地的区域进行营销,而学慧教育其他分校营销模式也与兰州分校相一致。因此,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使学慧教育兰州分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学慧教育各地分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杨蕴希[6](2020)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以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主导的“三权并行”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用以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地方、学校及学生需求的适切性。地方和学校在国家意志的授权下获得了相对的课程自主权,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开展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组织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课程相关活动,这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课程知识融入地方课程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地区、特定民族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沿袭而来的无形、活态流变的文化资源,是唯一的、活态的、流动的文化记忆与历史见证,其内容涵盖大量极具地方特色的知识内容,是地方课程的重要知识来源和开发素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课程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开发研究,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教育传承与保护的有效探索,还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完善地方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地方教育的全面发展,对地方人才培养、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有鉴于此,本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结合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案例,运用文献、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循着“在这里”“去那里”“回到这里”,亦即“田野前”的“应然”、“田野中”的“实然”、“田野后”的“使然”和“诚然”综合的研究思路,同时注重人类学中“自我”与“他者”,社会学中身份自觉与社会认同,文化学中文化多元与文化交往等学科理论视角的引入与运用,意在逐步解答“何以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地方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及其开发对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地方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何以可行且必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何以优化”等问题。为此,围绕主题从绪论(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意义、概念澄清)、理论阐释、学科视角、研究对象与方法、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实践评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优化对策、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等方面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力图呈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综合研究特征。本研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问题意识的切入及其概念的阐释,并将之与主题密切紧扣,以突出研究旨趣,彰显研究目的。其中,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实证对象——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中丰富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及其开发的形式与内容,展示了流域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高度认知、自觉以及取得的一系列实践成效;同时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尚存在着课程资源不够、课程目标缺失、文化环境蜕变、主体效能较低、评价反馈不足等“实践困境”,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情感价值剥落、课程开发功利趋向明显、课程生态失衡等“困境归因”。在此基础上,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高度,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目标的多维建构、课程内容的多重优选、课程主体的多效赋能、课程实施的多类统整、课程评价的多元交互等内容,就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对策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在其中展示出了一定的学术见解。

唐清雄[7](2020)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素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四川省S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时代,国家教育政策调整和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建本科院校为适应整体转型发展需要不得不在学校建设的各方面进行全面革新。在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转型发展大背景下,该类院校在教学质量对教学管理队伍素质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学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岗位,教学秘书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教学秘书业务上接受学校教务处指导,具体工作由二级学院分配和安排,受到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的双重领导。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效果,而且还会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在日常工作中,那些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素质、熟练业务素质以及健康心理素质的教学秘书人员,善于人际沟通、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办事效率较高,并能成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和对学生起到管理育人的作用。优秀的教学秘书人员拥有较好的素质结构,能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初步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的素质现状。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状态(专业)素质、师德师风素质、业务能力素质以及职业情感(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分析,发现当前教学秘书素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师生对教学秘书人员师德师风素质要求高,教学秘书的服务意识不高、业务服务能力不强,教学秘书因个人发展得不到满足,对从事的工作满意度不高等现象,其中尤其以教学秘书人员职业情感素质未能有效改善,造成了教学秘书人员对本职业认同感低,这些都对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在优化教学秘书人员个人素质的制度构建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素质现状,本研究提出了解决策略:提高领导认识,树立建设高素质教学秘书队伍目标;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师德师风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薪酬分配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秘书过程考核力度;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教学秘书岗位的吸引力,减轻职业倦怠感。

黄晓鑫[8](2020)在《浅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安全问题》文中提出从当前教学管理领域的研究来看,教学管理需要面向的领域较多,工作复杂程度高,需要利用教务管理系统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对数据库的调用频率也在不断上升,这也导致oracle数据库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加。文章针对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的管理办法以及工作经验寻找提升数据安全的措施,以推动教务管理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侯锦琴[9](2020)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策略》文中提出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基于管理管理理论改善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水平,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目标管理改善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的基本思路为:拟定目标、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督促落实职责、考核阶段目标、考核期末目标并刷新新学期目标。同时,在实施中要做到坚持二级学院全员师生参与,贯彻目标、责任、职责的一致性,坚持科学评价并持续优化。

李肇阳[10](2020)在《高职院校教务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机构之一,其教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决定了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教务人员必须将自身的素质进行提升,培养自己更优质的能力。本文就对高职院校教务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供参考。

二、浅议高校教务管理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高校教务管理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3)刍议如何提升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职责分析
    (一)教学秘书属于教学管理执行者
    (二)教学秘书属于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三)教学秘书属于师生教和学的服务者
二、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二)具有熟练的办公能力
    (三)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四)具有创新能力和开创能力
    (五)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如何提升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水平
    (一)提升教学秘书的职业素养水平
    (二)完善培训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三)强化教学秘书的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4)企业大学移动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1.4 本文工作
    小结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2.3 功能用例分析
    2.4 性能需求分析
    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计
        3.1.1 总体架构
        3.1.2 功能架构
    3.2 功能模块设计
        3.2.1 学员管理模块
        3.2.2 培训评估管理模块
        3.2.3 教师管理模块
        3.2.4 课程管理模块
        3.2.5 教学计划模块
    3.3 系统类的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4.1 概念结构设计
        3.4.2 逻辑结构设计
    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数据库
    5.2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登录界面
        5.2.2 学员管理模块
        5.2.3 培训评估模块
        5.2.4 教师管理模块
        5.2.5 课程管理模块
        5.2.6 教学计划模块
        5.2.7 培训项目管理模块
        5.2.8 培训预算管理模块
        5.2.9 培训指南管理模块
        5.2.10 报名缴费管理模块
        5.2.11 结班管理模块
    5.3 系统测试
        5.3.1 功能测试
        5.3.2 性能测试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部分模块核心代码

(5)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3 研究的工具与方法
        1.3.1 研究的工具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STP目标市场战略理论
        2.1.1 市场细分
        2.1.2 选择目标市场
        2.1.3 市场定位
    2.2 7Ps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2.2.1 产品
        2.2.2 价格
        2.2.3 渠道
        2.2.4 促销
        2.2.5 人员管理
        2.2.6 有形展示
        2.2.7 过程管理
    2.3 相关研究现状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学慧教育简介
    3.2 学慧教育兰州分校简介
    3.3 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营销现状简介
    3.4 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营销问题分析
        3.4.1 产品分析
        3.4.2 价格分析
        3.4.3 渠道分析
        3.4.4 促销分析
        3.4.5 人员分析
        3.4.6 有形展示分析
        3.4.7 过程分析
第四章 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营销环境分析
    4.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文化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竞争分析
    4.3 内部环境分析
        4.3.1 经营理念分析
        4.3.2 教学资源分析
        4.3.3 服务文化分析
        4.3.4 教研能力分析
    4.4 学慧教育兰州分校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会分析
        4.4.4 威胁分析
第五章 学慧教育兰州分校市场营销策略
    5.1 STP战略的制定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的选择
        5.1.3 确定市场定位
    5.2 7Ps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人员策略
        5.2.6 有形展示策略
        5.2.7 过程策略
第六章 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6.1 总校认可和支持
    6.2 合理利用绩效考核
    6.3 竭力留住优秀人才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慧教育兰州分校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 B深入访谈对象情况一览表
附录 C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附录 D焦点小组访谈对象情况一览表
致谢
作者简历

(6)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以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六、研究框架与拟创新点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概念阐释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课程融合的立论依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地方课程体系的知识价值
        二、地方课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课程属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课程融合的整体相关性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概念解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的本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的特征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释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概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模式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视角
    第一节 人类学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一、“自我”与“他者”表述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二、“自我”与“他者”整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第二节 社会学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一、社会认同意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二、社会分层结构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第三节 文化学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一、“同化”“多元”博弈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二、多元文化教育影响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第四节 教育学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一、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二、基于教育民族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
第三章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一、研究“田野”的代表性
        二、研究“现象”的合理性
        三、研究“行为”的持续性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使用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经验总结法
    第三节 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研究筹备阶段
        二、行动计划阶段
        三、实地调查阶段
        四、总结反思阶段
    第四节 研究伦理的澄清
        一、研究资料真实有效
        二、研究对象知情合作
        三、研究行为合规合理
第四章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保障条件
        一、政策条件
        二、环境保障
    第二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资源概况
        一、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省地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第三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的培养目标
    第四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学校少数民族专职教师
        三、流域内的相关社会人员
    第五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二、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教材的开发使用
    第六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的评价途径
第五章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实效评析
    第一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实践成效
        一、拓宽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渠道
        二、促进了教师角色研究性转变
        三、打造了整体性实践示范案例
        四、搭建了地方及学校联动平台
    第二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实践困境
        一、条件性资源保障力度不够
        二、课程培养目标结构性缺失
        三、内容原生文化空间的蜕变
        四、主体参与及投入效能低下
        五、实践评价体系的反馈不足
    第三节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实践困境的归因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精神情感价值剥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功利趋向明显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文化空间生态失衡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目标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目标的多维建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目标依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目标分析
    第二节 内容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内容的多样优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内容的选择方式
    第三节 主体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主体的多重效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中“教师”主体的构成及效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学生主体身份的获得及方式
    第四节 实施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实施的多类统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实施的生态取向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生态实施的途径
    第五节 评价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评价的多元交互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评价的基本特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评价的优化策略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以国家文化战略为导向,探讨与分析非遗文化课程开发的应然可能
        二、以地方实践经验为依据,反思与探索地方非遗文化课程的实践路径
        三、以多重理论视角为指导,构建与完善非遗文化地方课程的优化策略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思路如何深化
        二、研究过程如何系统
        三、研究结论如何全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三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素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四川省S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1.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对基层教育管理人才提出的要求
        2.政策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人员素质的优化
        3.所选学校的发展规划及个人研究兴趣为研究提供条件保障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教师素质的相关研究
        2.教学秘书素质的相关研究
        3.简要总结
    (四)概念界定
        1.新建本科院校
        2.教学秘书
        3.教学秘书素质
    (五)理论基础
        1.需要层次理论
        2.人力资本管理理论
        3.人-岗匹配理论
        4.职业倦怠理论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素质应然状态
    (一)师德师风
    (二)知识水平与教育管理能力
    (三)工作技能
    (四)职业认同感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素质的实然状况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统计说明
        1.问卷数据资料来源
        2.问卷数据资料分析方法
        3.问卷数据分析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素质实然状况
        1.教学秘书队伍人员构成不够合理
        2.教学秘书人员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业认同感差距大
        3.教学秘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够强
        4.教学秘书人员心理素质较差,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教学秘书队伍素质困境原因剖析
    (一)来自认识上的偏差
        1.领导层对教学秘书队伍素质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二级学院尚未合理认识并利用教学秘书素质
        3.教学秘书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对自身作用的认识不足
    (二)来自政策上的原因
        1.缺少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
        2.缺少公平合理的激励薪酬管理制度
        3.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合理选聘机制
        4.缺少职业吸引力及发展空间
        5.缺少相应的岗位培训制度
        6.缺少有利的科研环境
四、优化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队伍素质的策略
    (一)提高领导认识,树立建设高素质教学秘书队伍目标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师德师风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三)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薪酬分配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秘书过程考核力度
    (四)促进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发展,提高队伍整体发展水平
    (五)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教学秘书岗位的吸引力,减轻职业倦怠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浅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安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数据隐患
    (一)检索系统易出现安全漏洞
    (二)拒绝服务与SQL注入的攻击安全问题
    (三)管理人员的权限安全问题
    (四)备份数据暴露的安全问题
    (五)身份验证造成的安全问题
二、提升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安全的应用措施
    (一)做好数据库的物理安全工作
    (二)加强数据备份系统建设
    (三)加强系统安全访问建设

(10)高职院校教务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教务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务员职责不够明确
    (二)缺乏教务员的激励机制
二、高职院校教务员应该具备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一)自我调节 疏导不良情绪
    (二)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三)增强自身职业素质与教学能力
    (四)增强服务意识
    (五)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
    (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
    (七)较强的行政素质
三、有效地提高教务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方式
    (一)政治思想的培养
    (二)改善对教务员的激励制度
    (三)加强管理能力的培养
    (四)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
四、结语

四、浅议高校教务管理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优化策略研究[D]. 赵莹. 东华大学, 2021
  • [2]普通本科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研究 ——以N大学为例[D]. 胡瑜. 南昌大学, 2021
  • [3]刍议如何提升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水平[J]. 林鸿凌. 作家天地, 2021(10)
  • [4]企业大学移动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许允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学慧教育兰州分校营销策略研究[D]. 徐鑫. 兰州大学, 2021
  • [6]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以清水江流域贵州民族地区为例[D]. 杨蕴希.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7]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素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四川省S学院为例[D]. 唐清雄. 西南大学, 2020(05)
  • [8]浅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安全问题[J]. 黄晓鑫. 学周刊, 2020(30)
  • [9]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策略[J]. 侯锦琴. 大学教育, 2020(08)
  • [10]高职院校教务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研究[J]. 李肇阳. 才智, 2020(20)

标签:;  ;  ;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