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蔬农药污染及其对策

我国果蔬农药污染及其对策

一、我国果蔬农药污染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秦玉新,梁浩成,史嘉琳[1](2021)在《论建设单位食堂果蔬农残检测实验室的重要性》文中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但有部分商家为了利益,在食品加工中不规范操作,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导致单位工作陷于停滞、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因此,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食材原料有害物质对职工食堂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迫切的需要。本文通过在广西气象局职工食堂建成一个果蔬农药污染残留物快速检测实验室,综合分析了单位食堂的运行现状及食品安全隐患,对食材供货商配送过来的果蔬原料进行农药污染残留物检测,以检验进入职工食堂食材原料是否安全。为职工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增添坚实的保障,减少因食材原料引起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武旭斌[2](2021)在《安徽某草莓基地土壤和草莓中农药残留及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说明

李静[3](2020)在《啶虫脒在南瓜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在农作物种植的各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农药,农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农药的科学与安全使用,对于农作物、环境、使用者和消费者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必须要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采收间隔,指导农民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本论文选择了在我国南北方都普遍种植的南瓜作为样品,主要进行了啶虫脒在南瓜中的消解动态与残留试验。一、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建立了啶虫脒在南瓜上的分析方法。在南瓜空白样品中,采用添加啶虫脒标准溶液的方式来测定回收率,结果显示:啶虫脒在南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102.2%~108.5%,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为5.3%~6.6%,说明此方法的重现度较高。二、在山东省、浙江省两地,分别利用20%啶虫脒可溶粉剂进行了其在南瓜上的消解动态试验,将20%啶虫脒可溶粉剂用于防治南瓜上的蚜虫,南瓜中降解半衰期为8.2~27.7天,这表明啶虫脒在南瓜上属于易降解的农药(T1/2<30d)。三、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五地进行了残留试验,利用20%啶虫脒可溶粉剂,采用喷雾方式,低剂量施药量为有效浓度36克/公顷,施药2~3次;高剂量施药量有效浓度54克/公顷,施药2~3次;分别在最后一次施药后7、10、14天进行采收。经检测,收获南瓜样品中的啶虫脒残留量<0.01~0.321 mg/kg,故而可将收获南瓜的安全间隔期设为7天。

刘金荣[4](2019)在《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文中认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农药使用,完善农药残留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东北部,四季分明,季节温差大,夏秋季节蔬菜供应相对充足,而淡季蔬菜自给率只有55-60%。供应我省的外埠蔬菜主要来自山东、辽宁、河北等省,外埠蔬菜供应品种主要有黄瓜、茄子、西红柿、芹菜等几十个品种。本文主要对2015-2017年间黑龙江省15个市(地)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抽样蔬菜种类为白菜类、葱蒜类、豆类、甘蓝类、瓜类、绿叶菜类、茄果类、薯芋类、芥菜类和根菜类等10类;抽样范围包括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农药检测种类包括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和常规农药共58种。主要结果如下:(1)2015-2017年,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分别为97.91%、97.00%、98.51%,三年平均合格率为97.81%;(2)从三年监测结果的整体情况来看,本省和外省样品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产地为本省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总体高于外省;(3)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三年平均合格率结果显示,芥菜类最高,合格率为100%,白菜类和绿叶菜类最低,合格率分别为95.99%、94.54%;(4)从超标农药的种类来看,禁用农药六六六有超标情况,非禁用农药氧乐果、克百威、毒死蜱等的超标率比较高。分析黑龙江省农药残留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户违规使用农药、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药检测体系不健全和蔬菜生产经营不规范。为控制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本文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对蔬菜种植户使用农药的宣传,对种植户科学使用农药进行培训;(2)加大对蔬菜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完善监测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3)推进蔬菜规范化生产,普及良好农业规范,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本调查通过对以上农药残留结果的统计分析,揭示了黑龙江省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提出了有效控制蔬菜农药残留的对策,为确保黑龙江省蔬菜质量安全,完善蔬菜农药检测体系,加快蔬菜安全化生产提供保障,促进黑龙江省蔬菜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周晨[5](2019)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阙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文中认为历史总是在矛盾中辩证地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等密切关联。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强调了“统筹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着保障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等相关战略的顺利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已然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作为出发点,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来看,第一章是绪论,包含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概述,首先,该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涵盖“自然——人——社会”三者生态要素及其辩证关系、资本逻辑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产主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解等方面;其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既具有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同时也蕴含与时俱进的探索性的发展演变历程;最后,本章还提出了从价值方向、动力来源、实践依据等方面来思考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第三章结合实地调研,从自然资源要素、农业面源污染、废弃物污染、乡镇企业工业污染这四个维度剖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第四章阐述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着重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矛盾、生态治理的理念缺失、农村生态综合整治投入较低、生态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安排不合理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突出的原因所在。第五章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础探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策略,主要从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关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价值观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制度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与启示,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等美好愿景的实现。

赵玲,滕应,骆永明[6](2017)在《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药长期大量的施用,农药残留及其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涉及的三类主要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施用情况及其农田土壤中残留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农田土壤因农药残留造成的作物抗性危害、生态环境风险以及人类健康潜在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以及菌根修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

雷霁[7](2016)在《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酶的研究》文中指出多菌灵是目前农业上用以防治粮食、蔬菜、水果及蘑菇等农产品真菌病害的一种主要杀菌剂。但是多菌灵大面积的反复施用,导致多菌灵的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多菌灵在自然环境中的残留期较长,且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其大量和连续的使用也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菌灵生物降解研究对改善多菌灵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经过分离筛选得到四株多菌灵降解菌,首先考察了其生长特性及降解特性,分析了其降解产物。其次对其所含多菌灵降解酶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并对纯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巯基封闭及氨基酸突变实验确定了多菌灵降解酶的活性位点和活性基团,阐明了酶降解机制。并进一步对该酶在土壤及蔬菜上的降解应用以及酶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考察。其结果对农药降解工程菌株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多菌灵降解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具体内容包括:1.从多菌灵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多菌灵降解菌,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系统发育地位分析,将四菌株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sp.djl-1B、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jl-5、微细菌Microbacterium sp.djl-6F和农杆菌Agrobacterium sp.djl-8B。四菌株的生长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四菌株在温度25°C到37°C,p H值为6.0-8.0的条件下均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C,最适生长p H均为7.0。djl-6F在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三菌株,而djl-8B在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生长速度最慢。djl-1B和djl-5B在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生长状态相似。1%-2%Na Cl浓度为四菌株生长最佳盐浓度,当Na Cl浓度高于3%时四菌株的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受抑现象,Na Cl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四菌株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菌株对抗生素抗性实验表明四菌株对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马来酸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钠、青霉素钠、头孢噻肟钠、乳酸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十二种抗生素各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由于四菌株种属关系的异同所以表现出对环境适应性以及生长特性的差异。2.四菌株的降解特性及降解产物的检测结果可见,四菌株均可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同时对多菌灵产生降解,其中djl-6F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均高于其它三菌株,表现出明显的降解优势,而djl-8B则整体表现出较弱的降解能力。djl-1B、djl-5B和djl-8B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0°C,djl-6F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5°C,在各温度条件下降解能力最强,最适温度下,96 h时降解率达99.5%。djl-1B和djl-5B的最适降解p H为7.5,djl-6F和djl-8B的最适降解p H为7.0,当p H小于6.5或p H大于8.0均对四菌株的降解活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菌株djl-1B、djl-5B和djl-6F在多菌灵浓度小于150 mg/L时,降解速率较高,当多菌灵浓度大于200 mg/L时,降解明显受抑,而djl-8B对多菌灵浓度最为敏感,在多菌灵浓度大于100 mg/L时,降解速率明显减慢。四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产物中均检测到2-氨基苯并咪唑(2-AB)和2-羟基苯并咪唑(2-HB),其中菌株djl-5B降解产物还检测到了苯并咪唑(BZ),四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过程中均未见邻苯二酚的检测信号。3.降解酶的定域表达结果可知,djl-1B和djl-5B的多菌灵降解酶主要以诱导型胞内酶为主,djl-6F所含降解酶主要是以非诱导型的胞外酶为主,djl-8B所含降解酶主要是非诱导型胞内酶。使用特征引物对多菌灵降解酶基因mheI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分析,经比对,菌株djl-6F成功克隆得到792bp的多菌灵降解酶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 ET-28a(+)载体上,成功在E coli.中得到其融合蛋白的表达,通过钴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纯化蛋白MheI-6F。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MheI-6F水解多菌灵的Km值为6.69±2.1μmol/L,kcat值为160.88±3.3 min-1。MheI-6F在10°C到45°C的范围内酶活比较稳定,相对酶活可保持在80%以上,对多菌灵的最适降解温度为45°C。当温度升至70°C时,MheI-6F仅剩40.17%的酶活。MheI-6F在p H 5.0到p H 8.0的范围较稳定,相对酶活在80%以上,稳定性和降解活性均在p H 7.0时达到最高。MheI-6F在偏酸性介质(4.07.0)中比偏碱性介质中(8.010.0)稳定性更强。体系中添加1 mmol/L的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均对MheI-6F的酶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金属离子中Fe3+影响最大,添加后的相对酶活为77.66%,而添加K+、Mg2+、Zn2+、Li+、Mn2+和Ca2+后MheI-6F的相对酶活均在80%以上。β-巯基乙醇、吐温-20、EDTA对多菌灵水解酶MheI-6F的酶活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SDS则对MheI-6F的酶活抑制作用较强,添加后的相对酶活仅剩余46.21%,叠氮钠和甘油对酶活几乎没有影响。MheI-6F对多菌灵的降解产物中仅检测到了m/z为134[M+H]+的碎片峰,说明MheI-6F是将多菌灵水解为2-氨基苯并咪唑(2-AB)的关键酶。巯基封闭实验结果表明,MheI-6F所含巯基经过封闭以后完全失活。Cys突变结果表明,MheI-6F中16位点和222位点Cys突变后其水解酶活性分别降为45.06%和64.51%,而62位点、140位点和165位点Cys突变后其水解酶活性几乎没有变化。16位点和222位点Cys双突变后,MheI-6F完全失去水解活性。由此可确定,位于16位和222位的半胱氨酸是MheI-6F在水解多菌灵的过程中产生主要贡献的活性氨基酸残基,水解活性基团为巯基。该结果为农药降解工程菌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4.多菌灵降解酶对三种土壤及蔬菜多菌灵污染的降解实验结果可见外源添加降解酶MheI-6F后农田土壤、果园土壤和大棚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从8.15 d、8.93d和7.52 d,骤然缩短为56.80 min、63.58 min和50.22 min。在喷施MheI-6F降解酶后,芹菜、菠菜和油菜中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从5.06 d、4.41 d和4.26 d骤然缩短为40.76min、36.86 min和31.50 min。充分说明降解酶MheI-6F在对土壤农药残留污染及果蔬采摘后农药残留的降解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5.采用海藻酸钠和Ca Cl2对降解酶MheI-6F进行了固定化,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考察,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用3%海藻酸钠、4%Ca Cl2溶液固定化4h的多菌灵固定化酶酶活力最高,正交试验表明这三个因素中固定化时间对酶活影响最大。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活比较显示经固定化后多菌灵降解酶的最适温度增加了5°C,而最适p H向碱性方向偏移了1.0,酶的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都比游离酶有明显的提高。这一系列结果对固定化多菌灵降解酶MheI-6F的实地修复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朱春雨,杨峻,刘西莉,李健强[8](2014)在《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农药污染危害与控制途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链条,其中蔬菜的生产在这个链条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安全生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效益持续稳定的根本保障,生态健康也对蔬菜安全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蔬菜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包括产地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污染,其中又以作为重要的农业投入品的农药引起的污染为主。农药是蔬菜安全生产中减少病虫草等危害损失、保障蔬菜产量的重要核心因素,但如果农药使用不科学就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蔬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作物药害或导致人们中毒,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国外为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随之相继出现了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HACCP)等生产管理和控制体系。我国对农药污染控制技术手段比较薄弱,为缓解我国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污染之间的矛盾,必须对农药的使用进行全程调控。

王帅[9](2012)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中日果蔬贸易的问题与启示》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福利的提高,与此同时,它也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像来自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日本是对我国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期望以“中日果蔬贸易”为视角分析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理论和日本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制度进行阐释,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绿色贸易壁垒体系的认识,对我国学者研究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二,分析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果蔬出口的不利影响和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应对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建议,这不仅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而且对进一步促进我国果蔬行业发展和中日果蔬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创新运用了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并且在研究角度上也有所创新。

徐娟娣,刘东红,舒杰,曾楚锋[10](2011)在《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风险控制浅析》文中研究表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对其在生产阶段和加工、包装、储运等采后阶段进行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制定高效、可靠、便捷、低成本的农产品追溯系统显得越来越必要和紧迫。本文就果蔬等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涉及的质量风险问题,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超标、微生物污染等现象的产生原因、指标检测方法和问题解决对策进行综述。

二、我国果蔬农药污染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果蔬农药污染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论建设单位食堂果蔬农残检测实验室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单位食堂的运行现状
2 单位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3 建立果蔬农药残留物实验室的必要性
    3.1 确保本单位食品原材料安全
    3.2 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有助于健全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4 结语

(3)啶虫脒在南瓜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农药概况
        1.1.1 农药基本情况
        1.1.2 农药的种类
        1.1.3 农药的使用
    1.2 农药的环境影响
        1.2.1 农药对土壤影响
        1.2.2 农药对水环境影响
        1.2.3 农药对大气影响
        1.2.4 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
    1.3 农药残留
        1.3.1 农药残留的分类
        1.3.2 农药残留的控制
    1.4 农残检测预处理技术
        1.4.1 固相萃取技术(SPE)
        1.4.2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1.4.3 索氏提取法
        1.4.4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1.4.5 匀浆法
        1.4.6 超声波提取法
        1.4.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CFE)
    1.5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1.5.1 气相色谱法(GC)
        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5.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1.5.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
        1.5.5 农药残留速测技术
    1.6 农药残留分析发展趋势
    1.7 啶虫脒概况
        1.7.1 啶虫脒的理化性质
        1.7.2 啶虫脒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1.7.3 啶虫脒的残留检测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选题的目的与价值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田间试验设计及样品的制备
    3.1 田间试验设计
        3.1.1 实验地点
        3.1.2 试验农药
        3.1.3 试验作物品种
        3.1.4 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
        3.1.5 田间试验设计试验方法
    3.2 样品的采集
        3.2.1 消解动态研究的样品采集
        3.2.2 最终残留测定的样品采集
    3.3 样品的制备与运输
        3.3.1 实验室样品制备与保存
        3.3.2 外地试验点样品的运输
第四章 啶虫脒在南瓜上的残留检测分析及研究
    4.1 检测方法
        4.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1.2 样品的前处理
        4.1.3 仪器的分析条件
        4.1.4 标准曲线
        4.1.5 添加回收率、精密度与最低检测浓度
    4.2 试验结果
        4.2.1 消解动态结果
        4.2.2 最终残留测定结果
    4.3 结果分析
        4.3.1 试验影响因子与残留量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试验结论及合理使用建议
        5.1.1 啶虫脒在南瓜中的消解速率评价
        5.1.2 啶虫脒在南瓜上最终残留结果
        5.1.3 啶虫脒在南瓜上合理使用建议
    5.2 本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黑龙江省蔬菜产业现状
        1.1.2 黑龙江省农药使用现状
        1.1.3 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主要来源
        1.1.4 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现状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2.1 样本收集及分析方法
        2.1.1 样本范围
        2.1.2 监测点布设
        2.1.3 样品检测
        2.1.4 评价标准
        2.1.5 评价方法
    2.2 2015年-2017年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结果及分析
        2.2.1 2015年蔬菜农药残留抽检结果及分析
        2.2.2 2016年蔬菜农药残留抽检结果及分析
        2.2.3 2017年蔬菜农药残留抽检结果及分析
    2.3 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
        2.3.1 违规使用农药
        2.3.2 保护环境意识不强
        2.3.3 检测体系不健全
        2.3.4 蔬菜生产经营不规范
第3章 控制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对策
    3.1 提高蔬菜种植户专业素质
        3.1.1 加强蔬菜种植户的宣传
        3.1.2 加大蔬菜种植户的培训
    3.2 改善蔬菜种植环境
        3.2.1 控制蔬菜用地污染
        3.2.2 调整蔬菜生产布局
    3.3 加大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3.3.1 加强监管力度
        3.3.2 完善监测体系
        3.3.3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3.4 推进蔬菜规范化生产
        3.4.1 普及良好农业规范
        3.4.2 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阙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基本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
        2.1.1 “自然界人类社会”三者生态要素间的辩证关系
        2.1.2 资本逻辑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2.1.3 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4 共产主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解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及当代价值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
        2.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2.3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概念
        2.3.1 农村生态环境
        2.3.2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2.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指导作用
        2.4.1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指明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价值方向
        2.4.2 以人民为主体的基本立场明确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动力来源
        2.4.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供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科学的实践依据
3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3.1 自然资源要素维度
        3.1.1 水资源危机不断加重
        3.1.2 耕地快速短缺与退化现象堪忧
    3.2 农业面源污染维度
        3.2.1 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3.2.2 农用薄膜垃圾迅猛增加
        3.2.3 规模化养殖污染形势严峻
    3.3 废弃物污染维度
        3.3.1 生活垃圾污染
        3.3.2 秸秆处理不当
    3.4 乡镇企业工业污染维度
    3.5 案例村基本状况——基于H村的实地调研
4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4.1.1 环保意识落后
        4.1.2 筹资路径单一
        4.1.3 监管力度有待强化
        4.1.4 科学技术水平亟需提升
    4.2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矛盾
        4.2.2 生态治理的理念缺失
        4.2.3 农村生态综合整治投入较低
        4.2.4 生态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安排不合理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阙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策略建构
    5.1 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关系
        5.1.1 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明确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5.1.2 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5.1.3 转变农村企业发展方式,实现生产生态融合发展
    5.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
        5.2.1 转变传统治理理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5.2.2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5.2.3 拓展生态治理的宣传途径,培育生态公民
    5.3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价值观建设
        5.3.1 基层政府实行绿色政绩观
        5.3.2 农村企业培育绿色生产观
        5.3.3 村民群体普及绿色价值观
    5.4 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制度机制
        5.4.1 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制度
        5.4.2 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融资机制
        5.4.3 健全农村生态治理公众参与和评价机制
        5.4.4 建立生态补偿与生态问责机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农田农药的污染现状
    1.1 除草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1.2 杀虫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1.3 杀菌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2 农田土壤农药残留的风险分析
    2.1 农药施用产生的抗性危害
    2.2 农药对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2.3 农药对土壤酶的影响
    2.4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5 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6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7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3 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
    3.1 微生物修复
    3.2 植物修复
    3.3 菌根修复
4 农药污染农田的综合治理对策
    4.1 加强农田土壤农药残留的调查研究
    4.2 加大危害较大农药的替代技术研发力度
    4.3 调整农艺措施, 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
    4.4 引导农民合理用药和安全施药技术, 提高环保意识
    4.5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

(7)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农药的生产与使用
    1.2 我国农药污染现状
    1.3 农药残留的危害
        1.3.1 农药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
        1.3.2 农药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1.4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1.4.1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
        1.4.2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途径
        1.4.3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降解酶
        1.4.4 微生物降解农药工程菌的构建
        1.4.5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影响因素
    1.5 农药多菌灵研究进展
        1.5.1 农药多菌灵的使用现状
        1.5.2 多菌灵的环境行为
        1.5.3 农药多菌灵的毒性
        1.5.4 农药多菌灵的微生物降解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1.6.4 创新点
第二章 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分离与鉴定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3.2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分类鉴定
        2.3.3 降解菌生长特性研究
    2.4 实验结果
        2.4.1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与纯化
        2.4.2 降解菌的分类鉴定
        2.4.3 降解菌生长特性研究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多菌灵降解菌降解产物及降解特性的测定
    3.1 供试菌株
    3.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降解菌对多菌灵的降解研究
        3.3.2 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3.3.3 降解菌对多菌灵的降解产物研究
    3.4 实验结果
        3.4.1 四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曲线
        3.4.2 温度对菌株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3.4.3 pH值对菌株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3.4.4 多菌灵初始浓度对四菌株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3.4.5 四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产物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多菌灵降解酶降解机理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多菌灵降解酶的活性检测
        4.3.2 多菌灵降解粗酶的定域表达测定
        4.3.3 多菌灵降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4.3.4 酶学特性分析
        4.3.5 巯基封闭实验
        4.3.6 Cys突变实验
    4.4 试验结果
        4.4.1 多菌灵降解酶的活性检测方法
        4.4.2 多菌灵降解酶的定域表达
        4.4.3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4.4.4 多菌灵降解酶的重组表达
        4.4.5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4.4.6 目标蛋白MheI-6F纯化结果
        4.4.7 酶的动力学参数测定
        4.4.8 酶的降解产物的测定
        4.4.9 酶学特性分析
        4.4.10 巯基封闭实验
        4.4.11 Cys突变实验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多菌灵降解酶对土壤及蔬菜污染降解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供试土壤
        5.1.2 供试蔬菜
    5.2 主要试剂及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多菌灵降解酶对土壤多菌灵的降解测定
        5.3.2 多菌灵降解酶对蔬菜多菌灵的降解测定
    5.4 实验结果
        5.4.1 降解酶MheI-6F对土壤多菌灵的降解测定
        5.4.2 降解酶MheI-6F对蔬菜多菌灵的降解测定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多菌灵降解酶的固定化
    6.1 实验材料
    6.2 主要试剂及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多菌灵降解酶的固定试验
        6.3.2 酶学特性试验
        6.3.3 酶稳定性试验
    6.4 实验结果
        6.4.1 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6.4.2 固定化酶酶学活性分析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农药污染危害与控制途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 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污染与危害分析
4 农药污染控制途径分析

(9)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中日果蔬贸易的问题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 绿色贸易壁垒综述
    (一) 绿色贸易壁垒的涵义
        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特点
        2. 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
    (二) 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形成原因
        1. 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
        2. 环境与贸易问题的结合,成为培育“绿色贸易壁垒”的最佳“土壤”
        3. 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法均具有不确定性
        4. 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技术水平、环境标准存在差异
    (三) 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法律依据
        1. 绿色贸易壁垒在 1994GATT/WTO 相关规定中的体现
        2. 绿色贸易壁垒在与贸易有关的多边环境协议中的体现
二、 日本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对日果蔬出口
    (一) 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架构
        1. 名目繁多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
        2. 关于农药残留标准的《肯定列表制度》
        3. 近似于苛刻的检验检疫制度
        4. 严格的标签制度和包装要求
    (二) 对中国果蔬出口日本的不利影响
        1. 中国果蔬在日本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2. 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果蔬出口的总体经济影响
        3. 《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果蔬出口的具体制约
        4. 其他措施对中国果蔬出口日本的限制
    (三) 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之评析
        1. 有悖于国际贸易法的一般原则
        2. 违反现行国际贸易的具体协定
        3. 助长不正当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三、 中国应对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建议
    (一) 中国果蔬出口日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生产加工方式落后,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2.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3. 绿色检验检疫制度不够完善
        4. 果蔬行业协会组建缓慢,信息服务体系相对落后
    (二) 中国果蔬出口应对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建议
        1. 扩大有机果蔬产品的对日出口
        2. 加快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3. 加快果蔬行业协会的组建,建立果蔬产品的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
        4. 签订双边协定,开展中日果蔬产品的互惠贸易
        5. 充分利用 WTO 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日果蔬贸易争端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果蔬农药污染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建设单位食堂果蔬农残检测实验室的重要性[J]. 秦玉新,梁浩成,史嘉琳. 食品安全导刊, 2021(25)
  • [2]安徽某草莓基地土壤和草莓中农药残留及风险评价[D]. 武旭斌.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3]啶虫脒在南瓜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D]. 李静. 山东大学, 2020(12)
  • [4]黑龙江省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D]. 刘金荣.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5]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阙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 周晨.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6]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J]. 赵玲,滕应,骆永明. 土壤, 2017(03)
  • [7]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酶的研究[D]. 雷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8]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农药污染危害与控制途径分析[J]. 朱春雨,杨峻,刘西莉,李健强.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4(02)
  • [9]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中日果蔬贸易的问题与启示[D]. 王帅. 新疆大学, 2012(03)
  • [10]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风险控制浅析[J]. 徐娟娣,刘东红,舒杰,曾楚锋.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10)

标签:;  ;  ;  ;  ;  

我国果蔬农药污染及其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