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北极快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影响北极快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一、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楠[1](2021)在《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议题合作的新方向》文中研究说明俄罗斯于2021—2023年担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为中俄两国深化北极合作,特别是在北极"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当前,中俄两国在北极"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合作现状主要表现为:官方主导多,地方合作少;在北极科考领域的合作发展成熟,但在生态环保、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中俄在北极"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还面临着来自内外部和偶发性因素的制约,如俄罗斯在北极生态环保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北极地区的军事化趋势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两国在北极"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合作深度。虽然国际社会时常诟病中俄合作缺乏内在动力,但放眼全球,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市场需求,中国始终是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俄罗斯最关键的合作伙伴。

徐曼[2](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蔡沈林[3](2021)在《CMIP6不同增暖情景中极地增暖放大效应的变化及其机制分析》文中指出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地区的气候经历了明显的变暖放大,使得南北两极的海冰急剧融化,对周边生态系统和中低纬度大气环流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都有影响。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将CMIP6模式的三种增暖情景(SSP1-2.6、SSP2-4.5和SSP5-8.5)和历史时期作对比,对极地放大效应对各个反馈机制(包括普朗克反馈、温度垂直递减率反馈、云反馈、水汽反馈、反照率反馈、CO2辐射强迫、海洋热吸收和大气热传输过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时间推移,地表温度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北极地区,南极增温稍较不显着,但是相较于热带地区依然比较明显,我们可以将其合称为极地放大效应。(2)北极放大效应的最主要因子是温度垂直递减率反馈,其次为反照率反馈、普朗克反馈以及较弱的大气热传输过程;南极放大的最主导因子也为温度垂直递减率反馈,其次为反照率反馈、大气热传输过程以及普朗克反馈。无论在北极还是南极地区,冬季增暖要强于夏季增暖,这主要是由海洋热吸收过程主导,其次重要的机制为温度垂直递减率反馈。(3)北极放大要强于南极放大效应,主要是由温度垂直递减率反馈主导,其次是普朗克反馈和反照率反馈;不管在冬季还是夏季,北极放大均强于南极放大,在冬季,温度垂直递减率反馈占最重要作用,其次为海洋热吸收和CO2辐射强迫作用;在夏季,云反馈占最主要作用,其次为普朗克反馈和反照率反馈。(4)北极放大效应随地表增暖而减小的趋势相对显着,其中主导的反馈机制为普朗克反馈、温度垂直递减率反馈以及反照率反馈;南极放大效应的变化很小不作讨论。北极放大增暖贡献的模式差异性主要由温度垂直递减率反馈、普朗克反馈和反照率反馈控制,有利于减小模式间差异。

侯典芹,侯胜一[4](2021)在《从“结构性外交”视角看欧盟的北极政策》文中研究指明自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环境发生变化,北极地区重新进入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在北极地缘政治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欧盟也加快制定实施北极政策。但是,欧盟作为一个特殊的国际行为体,在北极地区仍被看作一种外在的国际力量。所以,欧盟的北极政策属于其外交政策的范畴。纵观近十余年来欧盟发布的有关北极地区的政策文件,不难发现欧盟的北极政策具有的突出特点就是所谓的"结构性外交"特征。也就是说,欧盟的北极政策着眼于长远的持续性目标,致力于"结构性"的战略政策。

李萌,袁文,袁武,牛方曲,李汉青,胡段牧[5](2021)在《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大面积消融,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同时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显着提升。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地区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的北极政策有直接影响。全面实时地分析北极地区地缘关系及其变化特征,对中国制定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海量全球实时开放数据库的出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GDELT新闻事件数据库提供了覆盖全世界的源于各国主要媒体服务平台的新闻数据,为地缘关系实时监控及分析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GDELT数据库,引入labeledLDA主题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挖掘了2013—2019年北极圈内8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关键要素,构建了国家(地区)交互网络,发现了北极地区国家(地区)之间关系的演变格局。主要结论为:(1)北极地区热点新闻主题聚焦于气候变化/冰盖融化,冰盖融化是北极地缘关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2)冰盖融化新闻热度与海冰监测数据变化存在极强的相关性;(3)随着冰盖融化,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军事活动激增,其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总体呈现出俄罗斯、加拿大主导的格局。

牛玉莹[6](2021)在《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博弈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时期,全球变暖形势日益严峻,北极冰川以较为迅猛的速度融化。这也促使其资源价值、航道价值以及科学价值更加突出。北极气候的改变显着提高了其战略价值,美国与俄罗斯在此区域制定的战略部署均是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由于大国对抗的烈度升级,国家利益对抗逐渐发展到北极地区。北极问题正成为国际政治当中的一个热门议题。美国和俄罗斯两国作为北极大国,用以保障相关部门在北极地区顺利进行相关活动的有效措施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出新的北极战略,以寻求在这一地区得到较为可观的利益。从本质上而言,美国与俄罗斯在此区域的国家利益,不仅包含了安全利益,而且还关联于资源利益等诸多方面。本文在通过对美俄两国的北极战略梳理以及两国战略博弈的分析,可以看出两国的战略调整都围绕各自的利益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量。在围绕美俄于北极所进行的博弈展开较深入细致剖析后,能够得知北极活动旨在维护国家本身的核心利益,依托于军事手段等,再辅以适当的国际合作,即能够使北极在未来一段时期得以和平发展。美俄两国在军事方面增加军事部署,军事化程度不断加强;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两国在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合作,而在划界以及航道问题上两国展开了争夺;但在某些低政治领域美俄两国开展了合作,例如环境保护。美俄两国彼此间存在的北极关系,并非纯粹为双边关系的范畴,还属于全球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美俄两国都具有世界大国和北极大国的双重身份。北极属于全人类,全球范围内的诸多国家均有一定的合法权益,中国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研究美俄在北极地区博弈,这有助于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参与一系列北极事务之中。

李屹戈[7](2021)在《《“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单向模拟同传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将更为紧密,中俄北极合作互有需求,前景广阔。因此该翻译报告选取了第五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音频作为翻译语料进行模拟同声传译,论坛围绕北极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报告首先介绍了本次口译任务背景,指出会议口译的特点,阐明了同传译员应具备的能力。其次,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对口译案例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进行分析,结合本次翻译工作语言特点,归纳了常用的口译策略。最后总结了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翻译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次翻译报告旨在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口译方法,以期提高翻译水平,希望为今后此类翻译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王晨[8](2021)在《“冰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文中认为随着北极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及航道运输等战略优势的显现,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北极开发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制裁的影响下,俄罗斯逐渐将国家发展重心转向东方。经济迅速发展、资金实力雄厚且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的中国吸引了俄罗斯的注意。俄罗斯北极航行经验丰富,我国外汇储备量大、能源进口需求量大,这些特点将促进中俄两国在推进北极合作时实现优势互补。但在双方深入北极合作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俄罗斯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双重态度,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及航道开发技术等内部限制,还要承受西方国家在北极军事及经济资源方面施加的外部竞争压力。总体看来,“冰上丝绸之路”未来发展趋势良好,有可能在中俄共同推进下实现北极合作“双边”与“多边”相结合以及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刘文浩,郑军卫,赵纪东,杨宗喜[9](2021)在《2013—2019年美国北极研究大科学计划实施进展》文中提出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战略意义重大。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都部署了大科学研究计划,旨在为抢占未来北极地区战略先机奠定基础。掌握重点国家在北极地区的大科学计划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此,以2013年以来美国发布的2个北极5年大科学计划(《2013—2017年北极研究计划》和《2017—2021年北极研究计划》)为例,分析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进展,梳理了未来美国北极科学研究的目标和新兴方向,总结了美国北极研究的主要特征,以期为我国北极地区研究部署提供借鉴。

范传宇[10](2021)在《冰雪反照率反演以及冰雪下垫面下的北极云辐射强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积雪、冰盖以及冰川在地球广泛覆盖,为人类提供宝贵的淡水资源,同时影响着地球的区域气候以及生态环境。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气候变暖对人与大自然均产生巨大影响:水资源变少、物种迁移、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冰川融化、北极快速增温与海冰融化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高温热浪、暴雨洪水、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积雪由于其高反照率的特性,其微小的变化就可以对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形成正反馈作用,进一步加强地球变暖。积雪的时空分布变化以及对于各种关键参数的遥感监测如积雪粒径以及积雪反照率一直是冰雪研究中的重点。人类日趋频繁的活动产生了大量气溶胶,这些气溶胶包括很多吸光性杂质通过长距离的输送,沉降到积雪中对地气系统的反照率以及辐射收支造成大的影响。云在地气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积雪的高反照率与北极地区云的存在使得该地区的辐射收支计算尤为重要。论文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调研了国内外积雪研究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对于遥感反演中常见的辐射传输模型进行了介绍。论文提出新的反演方法反演宽波段积雪反照率,利用反演的积雪反照率计算北极地区云的辐射强迫,具体的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渐进辐射传输理论与离散纵标法相结合的方法反演宽波段积雪反照率,渐进辐射传输理论反演雪粒径,离散纵标法计算宽波段积雪反照率,雪粒的光学参数利用MIE散射程序完成;对于不同卫星数据反演积雪粒径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对于吸光性杂质引起的积雪反照率减小进行了修正。2.利用C++语言,编写了积雪粒径与积雪反照率查询系统,输入经纬度以及时间,可以查询该区域的积雪有无以及积雪粒径的大小,同时该区域的积雪光谱反照率与该时刻北极地区的积雪粒径的空间分布可以被下载保存。3.利用MODIS传感器数据,分析了 2003~2019年的云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云的类型主要是冰云、水云以及不确定相态的云,云参数主要包括云顶高度、云光学厚度、云滴有效粒径以及云相态概率。利用卫星数据获取了北极地区不同月份的平均地表温度以及北极地区不同相态的云的平均概率。4.改进了 SBDART模型的光谱,太阳光谱和常见气体的吸收光谱由MODTRAN4的10cm-1替换成MODTRAN5的1cm-1,模式中的积雪反照率由固定值改变成为反演的积雪反照率输入。5.对北极的各种云参数进行平均,利用SBDART模型计算不同种类型的云的辐射强迫以及云的平均辐射强迫,比较了入射角的不同对积雪反照率造成的影响以及对云辐射强迫的影响,分析了不确定相态的云分别假设为冰云以及水云对于云辐射强迫的影响。

二、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议题合作的新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俄有关北极“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合作进展与现状
    (一)科学研究
        1.在国家官方层面,中俄北极联合科考“常态化”
        2.在科学研究机构层面,中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3.在多边机制层面,中俄共同参与国际极地科考活动
    (二)生态环保
        1.在官方层面,高度重视生态环保议题
        2.在具体合作领域层面,双方就跨界水体监测问题合作积极
        3.在多边/双边机制层面,中俄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
    (三)北极旅游
二、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任期内双方合作的新契机
    (一)北极科研领域:“雪花”国际北极站
    (二)北极生态环保领域: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合作
    (三)北极旅游领域:“俄罗斯公园”项目
三、中俄北极合作新方向面临的挑战
    (一)内部因素:俄罗斯如何平衡北极生态环保与矿产资源开发
    (二)外部因素:北极军事化态势分散俄罗斯发展北极的精力
    (三)偶发性因素: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给中俄北极合作带来限制
结语

(2)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3)CMIP6不同增暖情景中极地增暖放大效应的变化及其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北极放大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
        1.2.2 北极放大原因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说明
        2.1.1 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
        2.1.2 模式资料
    2.2 方法介绍
第三章 极地放大效应及其主要驱动机制
    3.1 极地放大效应
    3.2 模式资料对地表增温的预测
    3.3 极地放大的驱动机制讨论
        3.3.1 局地气候反馈机制
        3.3.2 外部强迫与能量输送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北极放大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
    4.1 南北极放大效应及其主导机制
        4.1.1 年平均变化
        4.1.2 季节性变化
    4.2 南北极放大效应的差异及其主导机制
        4.2.1 年平均差异
        4.2.2 季节性差异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极地放大效应随增温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5.1 极地放大效应随增暖的变化
    5.2 北极放大效应增温贡献的变化及其主导机制
        5.2.1 北极放大增温贡献随增暖的变化的模式差异性
        5.2.2 北极放大增温贡献随增暖的变化趋势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LDA与Labeled LDA主题模型
        2.2.2 国家(地区)交互网络
3 北极地区新闻主题分析
4 基于新闻主题的北极地区国家(地区)交互网络时空格局演化
    4.1 北极地区国家(地区)交互网络时序演化特征
    4.2 北极地区国家(地区)交互网络空间分布格局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6)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本课题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四、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五、本课题中的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美俄两国的北极战略
    第一节 美国的北极战略
        一、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二、美国的北极战略
    第二节 俄罗斯的北极战略
        一、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二、俄罗斯的北极战略
    第三节 美俄两国北极战略利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一、美俄两国借助军事优势控制北极地区
        二、美俄两国加强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
        三、美俄两国极力争夺北极地区的资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博弈现状
    第一节 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军事竞争与对话
        一、美俄增加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
        二、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演习增多
        三、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对话
    第二节 美俄在北极资源开发的合作与争夺
        一、美俄在北极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
        二、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划界之争
        三、美俄在北极地区的航道权属之争
    第三节 美俄在环保领域的矛盾与合作
        一、美俄在环保方面的矛盾
        二、美俄在白令海峡环境保护的合作
        三、美俄在治理核污染领域的合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俄在北极地区博弈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节 美俄北极博弈对北极地区的影响
        一、军事冲突可能性增加
        二、资源开发促进科研水平提升
        三、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
    第二节 美俄北极博弈对北极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刺激其他北极国家,加强北极地区军事介入
        二、域外国家对北极地区的关注增加
        三、促使域外国家与域内国家开展合作
    第三节 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博弈发展趋势
        一、美俄将持续进行军事较量
        二、美俄低政治领域的合作更为常态化
        三、美俄在北极对抗持续并可能外溢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单向模拟同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前言
第一章 《“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模拟同传过程概述
    1.1 任务背景
    1.2 译前准备
    1.3 口译任务
    1.4 释意理论简介
        1.4.1 释意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4.2 释意理论和翻译过程
        1.4.3 释意理论对同声传译的指导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模拟同传案例分析
    2.1 释意理论指导下口译案例分析
        2.1.1 准确理解——实现交际意义
        2.1.2 脱离源语外壳——符合译语规范
        2.1.3 重新表达——语句顺畅、表达自然
    2.2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技巧
        2.2.1 基于源语理解的口译策略
        2.2.2 基于脱离语言外壳的口译策略
        2.2.3 基于译语表达的口译策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模拟同传实践总结与收获
    3.1 口译实践难点总结
    3.2 口译过程中的收获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原文/译文

(8)“冰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冰上丝绸之路”视角下中俄北极合作的背景及原因
    第一节 中俄开展北极合作的背景
        一、“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延伸
        二、“冰上丝绸之路”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推动中俄北极合作的原因
        一、推动中俄北极合作的内部因素
        二、推动中俄北极合作的外部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冰上丝绸之路”视角下中俄北极合作的主要领域
    第一节 中俄北极能源合作
        一、中俄北极能源合作的基础
        二、中俄能源合作项目的推进
    第二节 中俄北方海航道合作
        一、北方海航道航行制度建设
        二、北方海航道船舶通行现状
    第三节 中俄北极基础设施合作
        一、北极地区支点港口的建设
        二、北极地区交通设施建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冰上丝绸之路”视角下中俄北极合作的阻碍
    第一节 中俄北极合作的内生阻力
        一、俄方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持双重态度
        二、北极生态环境的制约
        三、北方海航道开发技术限制
    第二节 中俄北极合作的外部压力
        一、西方国家与俄在北极地区的军事竞争
        二、西方国家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制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冰上丝绸之路”视角下中俄北极合作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俄推进北极合作“双边”与“多边”相结合
        一、与北欧国家的合作
        二、与东亚国家的合作
    第二节 中俄北极合作方式多样化发展趋势
        一、加大中俄北极科考合作
        二、推进中俄北极旅游合作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2013—2019年美国北极研究大科学计划实施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五年大科学计划的提出背景
    1.美国北极政策演变
    2.美国北极研究的演变
2大科学计划的主要实施机构
    1.美国跨部门北极研究政策委员会——IARPC
    2.美国北极研究委员会——USARC
    3.北极执行指导委员会——Arctic Executive Steering Committee,AESC
    4.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极地计划办公室——Office of Polar Programs,OPP
3大科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实施进展
    3.1主要研究领域及创新点
    3.2《2017—2021年北极研究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
    3.3实施进展及成果
        3.3.1 2013—2015年期间
        1.良好的合作机制在多项研究中发挥作用
        2.建立了用于观测、数据共享和建模的网络
        3.建设了战略应用网络
        4.发展了国际研究网络
        3.3.2 2016—2017年期间
        1.与利益攸关方和合作者建立合作
        2.健康与福祉取得进展
        3.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不断推进
        4.协调国际北极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研究
        5.观测和建模研究人员加强协作
        6.推动各国达成北极科学合作研究共识
        3.3.3 2018—2019年期间
        1.提高北极居民的福祉
        2.加强对北极环境的管理
        3.加强国家和地区安全
        4.增进对北极作为地球组成部分的了解
4 2019—2021年研究目标及未来新兴方向
    4.1研究目标及建议
        1.推进北极基础设施建设
        2.评估北极自然资源
        3.观测、理解和预测环境变化
        4.改善社区健康和福祉
        5.加强北极地区的国际科学合作
    4.2北极研究新兴方向
5启示
    1.北极地区战略地位提升正在深刻影响北极科学研究未来方向
    2.多机构合作将是未来北极研究的重要方式
    3.多系统、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是美国目前北极研究的主要思路
    4.设计布局面向北极科学问题研究的重大科学计划对我国北极利益有利

(10)冰雪反照率反演以及冰雪下垫面下的北极云辐射强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论文内容与结构
第2章 积雪与云的研究进展
    2.1 积雪时空分布研究现状
    2.2 积雪反照率研究进展
        2.2.1 积雪反照率测量
        2.2.2 卫星反照率反演
        2.2.3 积雪反照率模型
        2.2.4 积雪中杂质对反照率影响
        2.2.5 积雪粒径反演
    2.3 云的研究进展
        2.3.1 云的时空分布
        2.3.2 云辐射强迫
第3章 冰雪粒径以及宽波段光谱反照率反演
    3.1 渐进辐射传输(ART)理论
    3.2 离散纵标法(DISORT)辐射传输模型
    3.3 MODIS与HEPERION数据
    3.4 积雪粒径反演
    3.5 积雪反照率反演
        3.5.1 冰晶复折射率与MIE散射
        3.5.2 积雪反照率性质模拟
        3.5.3 积雪反照率计算及验证
        3.5.4 含杂质积雪反照率修正
    3.6 总结
第4章 北极冰雪粒径与反照率查询系统
    4.1 北极冰雪粒径与反照率反演
    4.2 冰雪粒径与反照率查询系统
    4.3 总结
第5章 积雪时空分布特征
    5.1 冬季积雪空间分布
    5.2 夏季积雪空间分布
    5.3 全年积雪变化特征
    5.4 总结
第6章 云参数的时空分布
    6.1 云顶高度
    6.2 冰云光学厚度
    6.3 冰云有效粒径
    6.4 水云光学厚度
    6.5 水云有效半径
    6.6 云相态分布
    6.7 总结
第7章 下垫面为冰雪的北极云辐射强迫
    7.1 北极地表温度
    7.2 北极地区积雪粒径与反照率
    7.3 SBDART模型及改进
    7.4 北极云辐射计算方法
    7.5 不同相态的云的短波辐射强迫
    7.6 不同相态的云的长波辐射强迫
    7.7 云的平均辐射强迫
    7.8 云相态假设对平均辐射强迫影响
    7.9 总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创新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四、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议题合作的新方向[J]. 杨楠.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3]CMIP6不同增暖情景中极地增暖放大效应的变化及其机制分析[D]. 蔡沈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4]从“结构性外交”视角看欧盟的北极政策[J]. 侯典芹,侯胜一.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1(03)
  • [5]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研究[J]. 李萌,袁文,袁武,牛方曲,李汉青,胡段牧. 地理学报, 2021(05)
  • [6]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博弈研究[D]. 牛玉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7]《“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单向模拟同传翻译报告[D]. 李屹戈.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冰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D]. 王晨.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9]2013—2019年美国北极研究大科学计划实施进展[J]. 刘文浩,郑军卫,赵纪东,杨宗喜. 极地研究, 2021(01)
  • [10]冰雪反照率反演以及冰雪下垫面下的北极云辐射强迫研究[D]. 范传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影响北极快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