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技》2004年总目录

《煤炭科技》2004年总目录

一、《煤炭科技》2004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李彬[1](2006)在《如何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文中提出学生写作能力差,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呢?就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学生英文写作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李田玉[2](2020)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科技期刊也因此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在使用和推广之后,因其具有多种传播优势迅速获得各个行业的关注。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还处在成长阶段,科技期刊需要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因此,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反馈理论和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探讨期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编辑实践视角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清博大数据微信传播指数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第一章绪论梳理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详细分析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概况,主要包括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及发展阶段等;第三章借助清博数据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样本调研;第四章将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运用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并分别在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形象识别VI(Visual Identity)和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第五章提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可以通过三方面得到提升。在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方面,可以从定位理念、内容理念和营销理念三个方面提升。在定位理念识别方面通过鲜明的办刊风格、培养用户思维等策略来提升;在内容理念方面通过学术动态的追踪、关注热点等策略来提升;在营销理念方面提供会员制和构建微信社群等策略来运营。在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方面,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要进行一体化的形象设计,包含头像Logo的独特性设计、“菜单栏”实用性兼美观性设计、“自动回复”的功能性设置、“文章版式”的一体化排版及整体的协调配色。在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方面,主要通过对内行为识别策略和对外行为识别策略来提升,包含稳定微信推送时间及频率、加强微信编辑团队的建设、展开线上知识付费建设、进行微店文创经营以及开发微信小程序等。整体而言,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可以系统地提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优化路径从构建微信矩阵,实现集群化发展、加强与用户互动、完善评价体系及塑造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品牌等方面展开。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需要运营微信公众号,而对其提出具体的运营策略及优化路径能够帮助其更快地提升运营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刘云栋[3](2020)在《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柔性多状态开关是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装置,通常用于取代配电网中的联络开关,相比于传统机械开关,柔性多状态开关可以实时、连续的调控其各端的潮流,具有缓解电压骤降、负荷三相不平衡,均衡分配各馈线负荷,提高分布式能源的渗透率,满足高电能质量、高供电可靠性等定制电力需求的优点。柔性多状态开关可以根据各馈线的实时负荷状态主动进行负荷分配,充分挖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熨平各馈线的负荷周期,既能降低重载馈线的运行风险,也能提高轻载馈线的资产利用率和运行的经济性,优化整个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为定量评估柔性多状态开关降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了采用蒙特卡罗法和最优潮流求解相结合以及多场景技术和最优潮流求解相结合的两种模拟计算方法,并以改进的IEEE33节点为算例,对两种模拟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柔性多状态开关在降低电压越限导致的负荷过载风险方面的作用,分析了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变化对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影响。针对模拟法无法保证评估结果精确性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线路参数较小、无功调节手段充裕的含柔性多状态开关配电网过载风险的解析计算方法,该方法忽略了电压越限导致的负荷过载,仅考虑容量约束,通过负荷变量空间划分的方法,建立了配电网过载风险指标与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各馈线负荷特性的解析表达式。以含三端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为例,对本文所提的过载风险解析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分析了影响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因素。最后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评估的解析方法,建立了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通过牛顿—斯蒂芬森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含三端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为例,得到了不同运行场景下柔性多状态开关的最优容量配置,分析了不同的负荷特性对柔性多状态开关最优容量的影响。

吴国平[4](2019)在《胶带输送机布料臂架参数化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胶带输送机是一种利用胶带来运送煤、物料、石块等的运输设备,现已被多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胶带输送机主要由布料系统、上车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上料系统和底盘组成。其中物料系统是胶带输送机最重要的部分。布料系统是由伸缩机构、布料胶带输送系统、布料臂架和变幅油缸等组成,由于布料臂架的工作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众多学者对此做过一定的研究。本

张美金[5](2016)在《基于RS-SVM算法的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诊断及灾害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化矿井产量的不断扩大,井下胶带运输已成为矿井主运输系统的重要方式。尽管,胶带运输已经采用阻燃技术,但矿井胶带火灾时有发生。由于主运输巷道往往布置在进风巷道中,一旦发生火灾,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及烟雾会直接进入采、掘工作面,极易引发次生灾害。因此,开展主运输系统火灾诊断及控制研究,对于控制灾情的蔓延、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及、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和现场调研,建立矿井灾变通风风流分配数学模型,阐述了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灾变特性及致灾机理,同时明确发生灾变时矿井的风流控制技术,并提出相应的基本控风方法;基于矿井胶带火灾特点,通过粗糙集理论与支持向量机算法,综合各自优势,提出了一种连续属性离散化方法,对RBF-NN、SVM、RS-SVM三种预测算法进行分析比对,得出RS-SVM算法在少样本时具备预测准确性更高的优点,文中主运输系统火灾灾变诊断采用的就是RS-SVM算法;在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灾变控制系统设计中,根据主运输系统致灾特性,确定出了相应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最小系统等,依据上位机的网络解算结果,依据灾变机理,结合监测参数对相关风门发送控制指令,达到远程化、智能化防灾救灾的目的。同时,控制系统采用于自我较正自我修复技术,可通过工业试验或搭建模拟巷道火灾风流控制实验装置,模拟井下胶带巷胶带着火后火灾预测控制系统的灾变诊断及自动控制灾情的过程,通过实时测量数据进行反馈校正,结合火灾诊断技术的最优算法和网络解算程序,实现风路风门的最优化控制。文中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南阳坡煤矿,并就对矿井主斜井系统和4煤系统两个灾变区域进行了模拟与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达到了主运输系统火灾准确预判、及时防控的目的,结合矿井通风网络理论,实现了灾变风流的最优化调控,提升了矿井的抗灾变能力。

高健[6](2014)在《新疆方志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方志即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能够持续千年不间断编纂的历史文献。新疆(西域)地处祖国西陲,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自汉代中央政府统一西域以来,西域与内地的交流日益紧密,而方志的编纂正是这种紧密联系的文化纽带。西域的古方志兴起于汉代张骞、班勇等人所纂的西域地记或风土记,这类带有考察性质的文献也正是中国传统方志的源头之一——两汉地记、风土记。新疆方志的兴起与祖国内地方志的兴起是同步的。也正是依靠采择这些早期西域方志材料,《汉书》、《后汉书》等正史史籍中的“西域传”才有了丰富而生动的记述,才最终确立了我国正史史籍中“西域传”的应有地位。因此,新疆方志从一开始就具有备了实地考察和关系国家利益的独特特征。隋唐时期是新疆方志编纂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阶段。这些新疆方志虽然大多亡佚,但从仅存的敦煌图经残卷来看,其种类多而体例严谨,记述内容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改变了两汉西域地记中志怪传闻较多的局面。宋代及元、明是中国方志的定型和繁盛时期,但与之相反,由于多种历史原因,西域孤悬塞外,新疆的方志编纂进入了长期的低潮期,宋、元两朝基本没有,明代仅有几种根据出使或行记改编的准方志。归根结底,新疆方志的盛衰与中央王朝国力的盛衰一脉相承。尽管如此,在屈指可数的这几部准方志中,中原对西域的交流和影响随处可见,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方志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文化传播功能。自清代乾隆朝重新统一西域后,新疆方志的编纂进入了历史上第二个高峰阶段。这个大的高峰阶段不是瞬间的,而是由持续脉冲式的几个高峰所组成。其成就不仅表现在质量高、数量多、种类繁、规模大、体例新等诸多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与西北史地学的完美结合,赋予了方志新内容、新思想,提高了方志的学术地位。这种成就和地位是民国时期乃至今天的新疆方志编纂所难以企及的。本文论题《新疆方志文献研究》将上述自汉代至民国间新疆的方志编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汉、唐、明时期西域古方志文献概况;梳理分析了清代新疆方志文献概况;总结了民国时期新疆新方志的特点。其中重点是围绕方志文献来研究,对清代各个细分阶段的代表方志进行了详细探讨,总结了清代新疆方志文献的编纂体例、类型、特征,并对新疆方志文献中的舆图予以了特别分析。最后对全部新疆方志作了提要解题。本文首次对新疆方志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在分析和论述中,笔者发现并运用了一些新材料,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运用辑佚、考据等传统文献学方法对两汉时期部分西域古方志进行了文献考证,提出了新观点;首次将新疆方志与史学、西北史地学进行了对比研究,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方志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首次系统论述了清代新疆方志的编纂特点;提出了清代新疆方志的分期问题;首次对清代新疆方志舆图进行了总结分析:首次对民国新疆方志作了全面总结,并发现了一批新的民国方志文献。此外对日本所编新疆方志也首次予以了总结分析。新疆方志历史久远,内容独特,编纂和流传特别复杂,还有许多空白需要研究填补。笔者所论所述也难以全面,还很不完善,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赵洱岽[7](2012)在《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日益增多的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下,各国政府积极行动,努力摆脱传统的高碳能源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部门,从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结构上看,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以燃煤发电为主要发电方式的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占燃烧化石能源总碳排放量的比例最大。因此,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电力行业必须承担其重大减排责任。本文将低碳作为关键的因素引入我国电力行业之中展开分析,以此为主线,探究中国电力行业如何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的低碳转型目标。本文在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最新科研资料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相关理论为研究依据,系统开展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研究。本文先后进行了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现状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电源低碳化发展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研究,最后总结了主要结论并提出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对本文研究的国际、国内背景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给全球带来的深刻影响,强调了中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能源的生产和消耗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阐明了电力行业大量消耗化石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比重最大的行业,点出了在现实压力下,中国电力行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低碳化转型的重大意义。在对国内和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研究思路,进而介绍了研究方法,并规划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理论综述。总结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经济和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理论与低碳经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辨析。论证了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指出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特别对低碳电力等新理论观点进行了阐述,界定了低碳电力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低碳电力的发展模式,为后续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的铺垫和方法的准备。第三章为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现状研究。首先描述了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概况,结合历史有关数据,对比分析了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次,对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和减排结构进行了论证,指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5个主要特点。再次,分析归纳了―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所做的主要工作,重点说明了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约束为:资源型约束、结构性约束、经济性约束、技术性约束和政策性约束。最后,指出了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第四章为中国电力行业电源低碳化发展研究。首先,分析一次发电能源结构对能源经济低碳化的影响,建立了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因素分解模型并展开了实证分析,构建并论证了我国电源结构与碳排放量的弹性关系模型。其次对中国火电产业的低碳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从火电发展规模与水平、火电产业结构优化与碳排放、火力发电的低碳经济性、火电产业低碳化发展政策四个方面展开论证,指出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火电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第三,重点论述了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从产业总体状况、中国发展现状、低碳化发展政策、低碳经济性等几个方面展开科学论证。第五章为中国电力行业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研究。首先对电网低碳化发展进行了必要性分析,指出了电网低碳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了智能电网是电网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后,对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进行了介绍分析,最终论述了国外电网和电力市场低碳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第六章为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在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要研究制定电力低碳发展规划、构建行业减排体系;二要强化清洁低碳电源建设、加速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三要大力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提高清洁发电上网比重;四要推进研发低碳电力技术、推广减排科技示范工程;五要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实施综合资源规划;六要加强低碳电力市场建设、深化电价体制改革。

任静[8](2011)在《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国有着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蕴藏量,第三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第十一位的石油探明储量和世界第十八位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并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增速,能源产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并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能源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同时,中国能源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能源国际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中国能源产业发展问题仍然存在,能源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供应不足,能源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并影响居民健康,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电力产业优势较强,能源产业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强调要把中部地区打造成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八大任务。其中,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是这次建设的重点。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不仅要在现有常规能源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努力扩大规模,增加能源产量,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品种,大力推广能源开采和深加工技术,实施多元化能源发展战略。中部地区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将会使中部崛起驶入发展快车道。加强中部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扭转全国运输、电力紧张的局面,又可以使中部更好的为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顺利实施发挥支撑和纽带作用。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要加强能源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健全政策法规,形成良好制度环境、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能源节约、加强能源环境保护、加快中部地区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替代能源。本论文遵循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研究重点集中于对中部地区煤炭产业、石油天然气产业及电力产业供需现状、企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中部地区新能源发展状况的描述、评价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从中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强度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借鉴国外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提出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首先,论文对能源产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具体包括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理论综述、对能源产业的相关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能源经济学理论的系统分析。其次,论文对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和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中国能源产业的区域分布情况,在分析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特征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分析了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分别研究了中部地区煤炭产业、石油天然气产业及电力产业的供需情况、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研究了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新能源资源禀赋情况、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中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强度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借鉴国外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提出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肖红蓉[9](2010)在《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文中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以下简称GHG ETS)是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种环境经济手段,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从而将环境恶化给人类造成的各种危害降至最低的一种有效的途径。GHG ETS的原理是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这一环境容量资源的产权进行界定,将环境容量资源的外部性内在化,利用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配置效率。本文基于GHG ETS理论研究的需要,较为全面地论述了GHG ETS的理论渊源,理论框架,国际GHG ETS的发展演化,国际和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交易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国内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以及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纲要,并提出构建国内GHG ETS的原则和设计方案。全文共分为七章,各章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探讨了GHG ETS产生的理论渊源。本章首先指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属于环境容量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接着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指出制定该资源的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配置目标和手段的必要性。接着本章运用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理论深入剖析了环境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论证了市场与政府这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必要性。最后本章比较了包括市场和政府两类环境资源配置手段的利弊,得出GHG ETS是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途径。第二章通过对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权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理论的阐述,为从经济学视角研究GHG ETS建立一个基本的理论研究框架。除了对温室气体的作用、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做简单的介绍以外,本章依据排污权交易理论与《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地界定,从商品价值论、许可证理论和产权理论的不同视角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章最后则介绍了“京都机制”下,构成GHG ETS的国家信息通报制度、减排机制、资金机制和遵约机制的内容和特点。第三章评述了国际GHG ETS形成的全球环境背景、政治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以下分别简称《公约》和《议定书》)的缔结过程和主要规则,还对《公约》和《议定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对《议定书》生效后的国际气候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本章最后对当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欧盟等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态度与政策选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四章较为全面地分析了GHG ETS在全球的运行情况,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国际市场规模、主要交易类型、交易平台、市场特征、发展趋势等,旨在介绍我国GHG ETS运行的国际市场环境。第五章的目的是介绍我国建立和完善GHG ETS的社会经济背景,其中包括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导致中国能源消费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等。第六章介绍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其中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以及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分析了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第七章就如何构建和完善中国的GHG ETS,实现国内与国际制度的接轨,充分利用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最优配置,继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展开论述。其中评述了中国建立GHG ETS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应遵循的六个基本原则,并结合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成功的欧盟ETS的实践,分析了中国在构建排放权交易制度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则通过对GHG ETS的四个主要制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GHG ETS的具体方案。

周玉龙[10](2005)在《现代煤炭企业物资联合库存战略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在供应链环境下,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是一种合作博弈关系,需要共同降低缺货、积压的库存风险,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煤炭企业的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是从单一企业的库存角度来考虑的,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没有解决库存的本质问题——企业之间的库存合作和协调问题。联合库存管理(JMI)可体现战略供应商联盟基础之上的企业库存战略管理,解决传统库存管理存在的不足。

二、《煤炭科技》2004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炭科技》2004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2)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研究
        二 我国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三 我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研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 企业识别系统CIS
        二 信息反馈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概况
    第一节 科技期刊及微信公众号概述
        一 科技期刊的概述
        二 微信公众号的概述
    第二节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阶段
        一 起步阶段
        二 成长阶段
    第三节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
        一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优势
        二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困境
第三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样本调研
    第一节 调研对象样本选取
        一 样本选取的原则
        二 样本选取的数据来源
    第二节 样本WCI指数情况
        一 清博大数据WCI
        二 样本WCI指数
    第三节 样本数据分析
        一 样本类型分析
        二 推送频次分析
        三 文章内容分析
    第四节 调研样本小结
        一 样本在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
        二 样本在运营方面有待提升的空间
第四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
    第一节 理念识别MI策略
        一 独特定位理念,突出专业特色
        二 优质内容策划,体现期刊价值
        三 营销理念革新,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节 视觉识别VI策略
        一 头像设计醒目独特
        二 优化菜单栏和自动回复
        三 文章版式设计简洁新颖
        四 丰富图片表现形式
    第三节 行为识别BI策略
        一 对内行为识别策略
        二 对外行为识别策略
第五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优化路径
    第一节 构建微信矩阵,实现集群化发展
        一 组建差异化子账号
        二 加入微信矩阵联盟
    第二节 增强互动交流,提升用户好感度
        一 运用新技术挖掘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性
        二 跨平台营造作者、刊者、读者、审者学术圈
        三 推广普及科学传播,提升用户科学素养
    第三节 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运营质量
        一 运用微信传播指数WCI
        二 制定合理的KPI考核指标
        三 结合微信运营软指标评价
    第四节 打造微信品牌,助力期刊转型
        一 强化品牌传播意识,反哺科技期刊
        二 提升新媒体素养,加强编辑人员培训
        三 传播期刊价值理念,实现品牌价值延伸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柔性多状态开关研究现状
        1.2.1 两端柔性多状态开关研究现状
        1.2.2 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研究现状
    1.3 配电网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模拟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
        2.2.1 分布式电源及负荷概率模型
        2.2.2 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模型
        2.2.3 含柔性多状态开关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
    2.3 配电网最优潮流求解方法
        2.3.1 二阶锥规划
        2.3.2 最优潮流模型转化
    2.4 配电网过载风险模拟评估方法
        2.4.1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过载风险评估流程
        2.4.2 基于多场景技术的过载风险评估流程
    2.5 算例分析
        2.5.1 算例模型及参数
        2.5.2 蒙特卡罗法和多场景技术过载风险评估方法对比
        2.5.3 不同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配置下的配电网过载风险
    2.6 本章小结
3 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过载风险的解析计算方法
    3.1 引言
    3.2 馈线负荷概率模型及过载风险指标
        3.2.1 馈线负荷概率模型
        3.2.2 馈线过载风险评估指标
    3.3 配电网过载风险解析评估方法
        3.3.1 开环运行交流配电网过载风险指标计算方法
        3.3.2 含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配电网平均过载概率计算方法
        3.3.3 含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配电网期望缺供电量计算方法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模型及参数
        3.4.2 解析计算方法验证
        3.4.3 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容量对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影响
        3.4.4 馈线负荷峰值时间对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影响
        3.4.5 馈线负载率对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
    4.1 引言
    4.2 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4.2.1 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模型
        4.2.2 求解方法
    4.3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胶带输送机布料臂架参数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布料臂架参数化优化
2 优化结果分析
3 结语

(5)基于RS-SVM算法的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诊断及灾害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矿井胶带火灾灾变风流状态研究
        1.3.2 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现状
        1.3.3 矿井火灾监测技术的研究
        1.3.4 煤矿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1.3.5 抗灾风门监控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灾变特性及致灾机理
    2.1 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灾变特性
    2.2 矿井主运输系统致灾机理
        2.2.1 火灾致灾机理
        2.2.2 主运输巷道发火原因
    2.3 矿井灾变通风网络分配理论
        2.3.1 矿井风流状态方程
        2.3.2 通风网络风流分配数学模型
        2.3.3 通风网络风流解算
    2.4 矿井灾变通风系统风流控制技术
        2.4.1 基本控风原则
        2.4.2 旁侧支路逆转原因及应对措施
        2.4.3 上、下行风流发生火灾时风流逆转条件
        2.4.4 下行风风流逆转过程及突变理论分析
        2.4.5 灾变时的基本控风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主运输系统火灾诊断技术算法优选
    3.1 井下胶带燃烧决策表离散化及特征提取
        3.1.1 OPTICS算法思想
        3.1.2 基于粗糙集理论与OPTICS算法的连续属性离散化算法
        3.1.3 运输胶带火灾决策表离散化
        3.1.4 井下胶带火灾信息特征提取
    3.2 基于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胶带火灾的预测
        3.2.1 支持向量机的学习过程
        3.2.2 支持向量机的实现
        3.2.3 主运输系统火灾核函数的选取
        3.2.4 主运输系统火灾算法参数的优化
        3.2.5 其它方法——基于M-RS-SVM方法的胶带火灾的预测
    3.3 预测算法对比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诊断及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单片机最小系统
    4.2 数据采集模块
    4.3 键盘显示及报警模块
        4.3.1 显示模块设计
        4.3.2 键盘、报警电路
    4.4 MAX485通讯模块
    4.5 看门狗电路
    4.6 硬件设计流程图及软件地址分配表
        4.6.1 地址分配表:
        4.6.2 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诊断及控制系统软件流程图
5 灾变风门控制系统设计
    5.1 风门控制模块结构
    5.2 抗灾救灾自动控制风门结构设计
        5.2.1 自动控制风门结构组成
        5.2.2 自动控制风门控制气阀结构设计
    5.3 抗灾救灾自动控制风门工作原理
    5.4 抗灾救灾自动控制风门技术要求
        5.4.1 自动控制风门的类型
        5.4.2 自动控制风门的选型
        5.4.3 水压检测及喷雾功能
    5.5 抗灾救灾风门控制装置设计
        5.5.1 视频服务器设计
    5.6 矿井抗灾及预防监控系统需求
    5.7 矿井抗灾及预防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5.8 抗灾风门监控系统的系统具体开发
        5.8.1 主要功能设计
        5.8.2 主要功能实现
        5.8.3 液压风门工作原理
    5.9 本章小结
6 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控制工程实践
    6.1 灾变通风设施安装地点选择
    6.2 灾变通风设施附近传感器的安装
    6.3 主运输系统灾变控制区域划分
        6.3.1 主斜井
        6.3.2 4煤系统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新疆方志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背景概况
    第一节 新疆自然与历史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历史地理环境
    第二节 新疆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一、汉唐至元明新疆行政体制
        二、清代新疆行政管理体制
        三、民国新疆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节 新疆方志概况
        一、新疆方志数量
        二、新疆方志类型
        三、新疆方志名称
        四、新疆方志体例
第二章 西域古方志
    第一节 汉晋西域佚志
        一、《出关志》
        二、班勇《西域风土记》
        三、道安《西域志》
    第二节 隋唐西域图经与地志
        一、隋唐西域佚志
        二、敦煌文献中的西域图经和地志
        三、隋唐西域方志的编纂体例
        四、隋唐西域方志的价值
    第三节 宋元明西域方志
        一、宋元西域方志
        二、明代西域方志
    小结
第三章 清代新疆方志的编撰与发展
    第一节 开端与创新:乾隆年间西域方志编纂的繁荣
        一、《西域图志》的编纂
        二、南疆区域志的编纂
        三、事宜类方志的繁荣
    第二节 发展与融合:方志与西北史地学的交融
        一、和宁及其所编方志
        二、徐松及其所编方志
        三、《大清一统志》与“新疆统部”的编纂
        四、清代新疆方志与西北史地学之关系
    第三节 普及与完善:清末乡土志与《新疆图志》
        一、建省后的首部通志《新疆四道志》
        二、新疆乡土志的编纂与流传
        三、《新疆图志》及其各分志的编纂
        四、新疆乡土志与《新疆图志》文献关系
    小结
第四章 清代新疆方志文献特点
    第一节 清代新疆方志纂修者之特点
        一、满族人士的广泛参与
        二、遣员和流寓文人的参与
        三、纂修者身份分析
    第二节 清代新疆方志编纂特点
        一、体例严谨,体裁多样
        二、事宜类方志独具风采
        三、区域性方志多而州县志少
        四、官修少而私纂多
    第三节 清代新疆方志内容特点
        一、多收御制诗文
        二、门类独特
        三、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并重
    第四节 清代新疆方志版本流传特点
        一、多以稿抄本传世
        二、总志与分志、单行本并行
        三、版本系统复杂
        四、同书异名混乱
    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新疆方志
    第一节 民国新疆方志的变革
        一、传统方志的艰难维系
        二、新方志的兴起
        三、民国新疆兵要地志
    第二节 民国续修新疆通志的理论之争
        一、设局修志未成
        二、续修新疆通志的理论之争
    第三节 民国时期日本所编新疆方志
        一、日本对新疆方志的收集
        二、日本所编新疆方志概述
        三、日本所编新疆方志特点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方志舆图
    第一节 新疆方志舆图概况
        一、中国古代方志舆图概况
        二、新疆方志舆图概况
        三、主要方志舆图介绍
    第二节 新疆方志舆图的内容和类型、特点
        一、新疆方志舆图内容、类型
        二、编纂体例特点
    第三节 新疆方志舆图价值
        一、史料价值
        二、艺术价值
        三、方志学价值
    小结
结语
附录新疆方志提要
    一、西域古方志
    二、清代方志
    三、新疆乡土志
    四、民国方志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次
表目次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内容安排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2.1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2.1.2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
    2.2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
        2.2.2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2.3 技术经济相关理论
        2.3.1 技术经济的核心思想
        2.3.2 技术经济与低碳经济
    2.4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2.4.1 低碳经济的主要思想
        2.4.2 低碳经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选择
        2.4.3 经济全球化推进中国经济低碳转型
        2.4.4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2.4.5 低碳电力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
第3章 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现状
    3.1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述评
        3.1.1 发电侧发展历程与现状
        3.1.2 电网侧发展历程与现状
    3.2 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主要特点
        3.2.1 电力行业排放现状
        3.2.2 电力行业减排结构
        3.2.3 电力行业排放特点
    3.3 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发展约束
        3.3.1 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相关工作
        3.3.2 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约束
    3.4 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
        3.4.1 提高火电发电能效、大力推进清洁煤电发展
        3.4.2 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发电比重
        3.4.3 提高输配电输送效率、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3.4.4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低碳电力科技应用
        3.4.5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促进电力行业低碳发展
第4章 中国电力行业电源低碳化发展
    4.1 一次发电能源结构对能源经济低碳化的影响
        4.1.1 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4.1.2 我国电源结构与碳排放量的弹性关系模型
    4.2 中国火电产业的低碳发展
        4.2.1 火电发展规模与水平
        4.2.2 火电产业结构优化与碳排放
        4.2.3 火力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性分析
        4.2.4 火电产业低碳化发展政策分析
    4.3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4.3.1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与碳排放
        4.3.2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与碳排放
        4.3.3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与碳排放
        4.3.4 中国水电产业发展与碳排放
第5章 中国电力行业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5.1 电网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5.1.1 电网低碳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5.1.2 智能电网是电网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5.2 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
        5.2.1 英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5.2.2 美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5.3 国外电网和电力市场低碳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5.3.1 要把智能电网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5.3.2 政府主导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
        5.3.3 加强对智能电网的财政投入
        5.3.4 制定完善电网低碳化建设的财税政策支持
        5.3.5 加大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
        5.3.6 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电网企业科技创新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制定电力低碳发展规划、构建行业减排体系
    6.2 强化清洁低碳电源建设、加速电力行业低碳转型
    6.3 大力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提高清洁发电上网比重
    6.4 推进研发低碳电力技术、推广减排科技示范工程
    6.5 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实施综合资源规划
    6.6 加强低碳电力市场建设、深化电价体制改革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8)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次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能源产业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能源产业的内涵与分类
        一、能源的内涵及属性
        二、能源产业的内涵及分类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循环经济理论
    第四节 能源经济学理论
        一、能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能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
        一、中国能源产业发展阶段
        二、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三、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禀赋
        二、中部地区能源产业供需状况
        三、中部地区能源企业经济发展状况
        四、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三章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和问题
    第一节 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能源资源储量
        二、能源利用技术
        三、市场需求
        四、环境因素
        五、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一、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一节 新能源产业
        一、太阳能产业
        二、风能产业
        三、生物质能产业
        四、核能产业
    第二节 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部地区新能源资源禀赋
        二、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产业生产成本较高
        二、新能源产业技术不发达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加强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不畅
        五、新能源产业市场规模偏小
第五章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能源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经济增长促进能源发展
        二、能源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中部地区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
        一、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三、能源消费强度
        四、不同产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
第六章 国外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能源产业发展
        一、美国能源产业概况
        二、美国能源产业政策
    第二节 日本能源产业发展
        一、日本能源产业概况
        二、日本能源产业政策
    第三节 欧盟能源产业发展
        一、欧盟能源产业
        二、欧盟能源政策
    第四节 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
        一、俄罗斯能源产业
        二、俄罗斯能源政策
第七章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第一节 国外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推进国际合作
        二、突出节能
        三、实行环保
        四、技术创新
        五、推动市场
        六、培育节能意识
    第二节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能源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二、健全政策法规以形成良好制度环境
        三、提高能源效率以促进能源节约
        四、加强能源环境保护
        五、加快中部地区能源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2章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渊源
    2.1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1.1 环境容量资源的定义
        2.1.2 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特征
    2.2 环境容量资源的配置问题
        2.2.1 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
        2.2.2 环境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失灵
    2.3 环境经济政策的选择
        2.3.1 环境政策概论
        2.3.2 环境经济政策选择之一;行政管制手段
        2.3.3 环境经济政策选择之二:市场激励手段
第3章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框架
    3.1 温室气体的概述
        3.1.1 温室气体的种类及其作用
        3.1.2 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3.2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3.2.1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相关概念
        3.2.2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法律内涵
        3.2.3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经济学特征
    3.3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内容
        3.3.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界定
        3.3.2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主要特征
        3.3.3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
第4章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4.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形成的背景
        4.1.1 政治背景:国际政治力量的博弈和妥协
        4.1.2 社会经济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4.1.3 制度背景——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
    4.2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法律基础
        4.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评价
        4.2.2 《京都议定书》的形成及其作用
    4.3 "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发展
        4.3.1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的缔约方会议成果
        4.3.2 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气候谈判格局
    4.4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
        4.4.1 欧盟的CO_2排放权交易制度
        4.4.2 美国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演变
        4.4.3 日本的排放权交易市场
        4.4.4 澳大利亚的排放配额交易
第5章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市场
    5.1 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因素
        5.1.1 经济因素
        5.1.2 政治因素
        5.1.3 技术因素
        5.1.4 环境资源因素
    5.2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构成
        5.2.1 市场交易主体
        5.2.2 市场交易的主要类型
        5.2.3 市场交易方式
    5.3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现状
        5.3.1 交易规模
        5.3.2 市场特征
第6章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趋势
    6.1 排放历史与现状
        6.1.1 历史累积排放情况
        6.1.2 现实排放状况
    6.2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
        6.2.1 人口因素
        6.2.2 济结构失衡
        6.2.3 收入效应
        6.2.4 城市化进程加快
        6.2.5 能源利用效率低
        6.2.6 政府主导的能源定价机制
    6.3 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测
        6.3.1 SRES情景设定
        6.3.2 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测
第7章 气候变化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7.1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7.1.1 中国观测的气候变化数据
        7.1.2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7.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
        7.2.1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7.2.2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7.2.3 未来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宏观经济影响
第8章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构建与完善
    8.1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构建的前提条件
        8.1.1 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
        8.1.2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着
        8.1.3 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8.1.4 气候变化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成果显着
        8.1.5 排污权交易的实践经验
        8.1.6 与国际接轨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已基本建立
    8.2 排放权交易制度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2.1 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8.2.2 发展权优先的原则
        8.2.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8.2.4 循序渐进原则
        8.2.5 广泛合作的原则
        8.2.6 长效性原则
    8.3 交易制度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8.3.1 排放权免费分配导致能源企业暴利的问题
        8.3.2 排放权的超额分配导致减排动力不足的问题
        8.3.3 交易市场缺乏严格的规范性
    8.4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计方案
        8.4.1 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
        8.4.2 排放权的总量控制制度
        8.4.3 排放权的配额分配与管理制度
        8.4.4 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
        8.4.5 监督与评估制度
附录一:《联合国用大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附件一和附件二
附录二:《京都议定书》附件A和附件B
附录三:《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煤炭科技》2004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J]. 李彬.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06)
  • [2]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D]. 李田玉. 郑州大学, 2020(03)
  • [3]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D]. 刘云栋. 浙江大学, 2020(10)
  • [4]胶带输送机布料臂架参数化优化研究[J]. 吴国平. 矿业装备, 2019(06)
  • [5]基于RS-SVM算法的矿井主运输系统火灾诊断及灾害控制研究[D]. 张美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6(05)
  • [6]新疆方志文献研究[D]. 高健.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1)
  • [7]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研究[D]. 赵洱岽. 武汉大学, 2012(07)
  • [8]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 任静. 武汉大学, 2011(07)
  • [9]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 肖红蓉. 武汉大学, 2010(10)
  • [10]现代煤炭企业物资联合库存战略管理[J]. 周玉龙. 煤炭科技, 2005(04)

标签:;  ;  ;  ;  ;  

《煤炭科技》2004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