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翻译中的对等与创造性

商标翻译中的对等与创造性

一、商标翻译的对等性与创造性(论文文献综述)

方慧[1](2021)在《晚清中美商约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雄踞东亚,美国横跨美洲,是“贸易的冒险追求”促使美国在立国伊始,便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漫漫征程。在鸦片战争前的60年里,中美贸易虽发展平稳,但亦蕴含着诸多的矛盾与冲突。随着19世纪30年代中英贸易冲突的不断升级和英国缔约通商呼声的日渐高涨,美国也开始寻求与中国缔约通商的机会。通商条约是近代国家秩序下规范国际贸易的法律基础。因其与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又被视为条约中最为重要者。晚清时期,中国国力衰微,饱受西方各国欺凌,不仅被迫签订了关乎割地、赔款的政治性条约,也签订了大量侵损国脉民命的通商条约。在与清政府缔约通商的西方国家中,美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与中国建立通商条约关系的国家,1844年签订的《望厦条约》因更为缜密、更为严谨而成了各国竞相效仿之范本。鸦片战争后,中美贸易虽因商约关系之建立而有据可依,但其矛盾与冲突并没有彻底解决。商约本身之不平等性、美国拓展商权之野心、清政府条约观念之淡薄等原因,致使商约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新的矛盾与冲突再次浮出水面。凭借着十二年修约的条文规定,美国拉开了修约之帷幕。最终在“中立”、“调停”的遮蔽下,美国成功缔结了《天津条约》及其通商章程,为它同中国的通商设计出一种“周到而全面”的制度。因攫取了足够多的通商特权,加之南北战事的影响,美国倡导“合作政策”基本成型,中美贸易关系随之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谐时期。其后的修约谈判,美国从维系中美友好关系的角度出发,缔结了略有克制且彰显对华友善的《蒲安臣条约》。尽管如此,《蒲安臣条约》还是为在华美商获得了“中国政府的保护以及在中国生活和贸易的权利。”《蒲安臣条约》签订后,其执行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特别是70年代中叶美国愈演愈烈的排华风潮,使中美较为和谐的外交和贸易关系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为解决华工问题、保护在华贸易,美国再次要求修约。以解决华工问题为条件,美国应允了中方禁止鸦片等贸易诉求,中美通商关系因1880年《续约附款》之签订又有局部微调。此后伴随着美国国内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初步形成,美国扩大对华商品及资本输出的诉求明显增强,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与矛盾亦愈加凸显。与此同时,日、俄侵华步伐之加剧,令美国甚感在华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利用清末商约谈判,美国与清政府在1903年缔结了《通商行船续订条约》。该约不仅拓展了美国在华商权、为其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而且彰显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与他国竞争的决心。至此,美国在中外商约关系中的地位变得愈加举足轻重。纵观中美商约关系在晚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其缔约过程中充斥着强权政治但被美国披上了对华友善之面纱;其条约内容强调最惠国待遇但又索取了许多有别他国之新的通商权益;其缔约形式有着单方面索取到顾及双方利益的微调过程,但并不足以改变商约不平等之本质。并且,随着中美两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关系之变化,商约中的政治色彩日渐浓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华贸易强烈的进取之心和中国联美制夷之意。总而言之,晚清中美商约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态势,其不平等性是根本,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深受桎梏的重要原因。但是,晚清时期的中美商约关系,在构建、发展的过程中亦有过些许协商、合作、妥协的零星片段。系统梳理晚清时期的中美商约关系,厘清其发展演变中的冲突与矛盾,剖析中美商约的性质、地位与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为当今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走向提供借鉴与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云峰[2](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自2015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合作成果卓着。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各异,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差异明显。同时,中国企业技术要素输出带来的专利海外保护等问题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伴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内在需求。随着合作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转型发展以及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移出催生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一体化需求,然而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缺失、差异化明显,各国规则合作意愿不强严重制约合作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已成当务之急。由此,存在两个需要考量的问题:第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缺失和差异性可能导致的各国收益差异或一定程度的利益失衡是否与当下以TRIPS协定为核心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困境具有同质性;第二,一定程度的利益失衡能否成为阻却“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实施及规则建构的重要因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巨大差异并且缺乏美欧发达国家权力作用因素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建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以及如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写作。首先,在提出问题阶段,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建构不足、差异较大可能引发一定程度利益失衡的现实。其次,本文在分析问题部分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话语权;第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基本矛盾研判;第三,在收益差异的客观情势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依据理性选择仍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最后,本文在解决问题阶段探讨一带一路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建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进路及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的保护。本文除绪论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区域和双边条约的实证分析,进而梳理总结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可能导致的利益失衡问题,这是本文逻辑展开的起点。首先,本部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中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进行了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其次,在前述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不足的背后是利益失衡的实质;并指出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态势已经不能满足各国转型发展和平衡发展需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中也可能存在的收益差异,即利益失衡的问题。第二部分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利益失衡的理论分析,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的建构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引。首先,本部分从话语权理论出发,揭示当今国际知识产权话语权由美欧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且服务于其利益的实质,进而提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话语权建构的问题。其次,本部分运用辩证分析及动态利益平衡理论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基本矛盾是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各国转型发展需求,保护和培养创新能力以及维系创新与传播的相对动态平衡始终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重要功能。最后,本部分运用国家理性选择理论分析指出即使存在收益差异的客观现实,各国也能基于获得绝对收益而积极参与合作;同时,亦强调不应混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客观差异与当今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不公平不合理造成的人为差异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提出基于客观差异性现实不应追求绝对的发展平衡。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首先,本部分在反思现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足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差异性和规则合作缺失的基础上,立足法律内部视角,指出规则建构应当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相对动态利益平衡的正当性基准。其次,就法律规则构建的外部动态视角,应当遵循的路径为,不断挖掘和完善符合沿线国家共同的规则,对于超TRIPS条款可以先设置为任择性规则或概括性规则,再逐渐向强制性规则和具体规则过渡。最后,本部分提出未来我国有可能会遵循高低两个标准的文本路径拓展知识产权协定,但无论哪个版本都应在坚持原有的稳定条款基础上突出核心利益条款和中国知识产权条款文本的建设重点,包括稳定范式、核心条款遴选、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条款的设置、贸易协定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与投资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协调以及商号、商誉和原产地名称若干术语的界定和澄清问题。最后一个部分探讨了在规则建构基础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路径。首先,本部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坐标系的方法将知识产权保护逻辑的各个要素予以呈现,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阐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其次,阐释了中国政府层面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路径,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提出柔性合作模式。最后,阐述中国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中海外知识产权利益的保护问题。

朱亿凡[3](2019)在《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化妆品品牌的翻译》文中认为在跨文化的营销活动中,品牌命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商品的竞争力。本文试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分析化妆品品牌名称的命名,一则希望帮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影响中西化妆品命名不同的根本原因,二则希望对化妆品厂家和商家给自己的产品命名提供一些启示,使其化妆品能吸引目标受众者的眼球并刺激其消费欲望。

王政[4](2019)在《《第一选择权与游戏许可协议》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随着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外商务活动和贸易往来日益增多,起草、签订各种国际商务合同屡见不鲜,这给翻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会与挑战。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近年来,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翻译商务合同备受关注。本篇实践报告基于Rovio公司和北京某公司签署的许可合同《第一选择权与游戏许可协议》,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SDL Trados 2017进行英汉翻译实践。笔者构建了与本商务文本匹配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进行译后编辑,并评析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本次翻译任务中的优势和不足。由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本身的局限性,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笔者从古体词、法律特点词汇、复杂长句、被动语态四个方面进行实例剖析,得出如下总结:古体词的“译与不译”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境灵活应对;对于法律特点词汇,译者应该采用固定译法;对于复杂长句,译者应该采用直译法和拆分法;对于被动语态,译者应该采用转态译法。

李康[5](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商标翻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功能对等是指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这一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提出。本文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中英商标翻译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商标翻译中应遵循的理论和影响其翻译的因素。

闫荣[6](2019)在《对等理论下《Stratasys 3D打印案例研究》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3D打印逐渐肩负起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大使命。在3D打印领域,译介西方国家3D打印案例的需求与日俱增。3D打印案例翻译属于科技翻译范畴,在中西科技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国内从业者借鉴前沿技术,推动国内制造业转型。本文是一篇有关科技类文本汉译英的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材料来源于Stratasys公司《3D打印案例研究》中的20余篇案例。科技文本旨在传播科学技术,用以解决理论或生产实际问题。笔者选取的翻译材料属于科技翻译范畴,原文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作为技术类文本,原文中有大量3D打印领域的专业术语。第二,原文本句式严整,多用长句、复杂句,多采用被动句、名词化结构和非谓语结构。第三,原文本也使用人性化、幽默化的语言,运用典故、拟人等修辞手法,构成文化负载词。原文本语言生动形象,属于通俗科技文本。原文本的以上特征要求笔者在翻译时以严谨准确为原则,力争用自然流畅的语言传达原文信息。因此,笔者决定采用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的对等理论来指导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结合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原则,适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首先,原文本包含众多专业术语,笔者翻译时以原文本为基础,尽可能保留原文文字信息和语言形式。其次,功能对等翻译旨在达到自然顺畅的表达。原文多用名词化结构、非谓语结构、被动句式。翻译时笔者尽量避免翻译腔,确保译文通俗易懂。最后,功能对等要求译者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接受度考虑在内。笔者翻译的目的在于向国内3D打印行业业内人士译介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同时向业外人士宣传3D打印的实际生产用途,挖掘潜在合作客户。因此笔者在翻译时兼顾3D打印行业业内人士与业外人士的接受度,在保证译文专业准确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自然流畅。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翻译任务介绍,主要概述此次翻译任务的意义以及翻译文本特征。第二章是翻译过程描述,简述翻译的具体过程和翻译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是翻译案例分析,笔者将通过列举翻译实例,分析如何在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及技巧,实现忠实顺畅的译文。第四章是翻译实践总结,主要总结此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与反思,以期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些许借鉴。

夏淑萍[7](2018)在《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专利的权利界定是专利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涉及到行政法、诉讼法、证据法及专利法多个部门法领域,涵盖专利权的证明方法、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基本证据学理论。在我国专利法司法实践中,举证难、程序衔接周期长、循环诉讼等问题是当前影响专利保护成效的关键障碍。专利授权确权制度旨在给予技术成果划定清晰合适的产权边界,一方面恰当体现出创新者的创造性劳动以激励创新,另一方面保障充分的技术公开以促进信息传播。各个国家的专利权均是经过行政机构的注册登记或者审查授权而获得权利,从而是具有比较强公权力属性的私权。公权力属性因为其体现了一定的国家意志,同时行政机构的审查和授权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圄于其信息获取限制及其它主客观原因,而会产生权利的错误授予,故专利权为推定有效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可辨驳性。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是处理专利权的产权界定的重要规则设计,在证明专利权是否存在及其范围界定时需要大量的事实证据进行证明,专利权证明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从而将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与证据法中的证明主体、证明责任、证明方法和证明标准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专门上诉审理专利民事和行政上诉案件,并起草有关专利授权确权行政诉讼案件的司法解释,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回应专利确权举证难、司法认定难等现实问题更具有了紧迫意义。本文以此思考进路为起点,从专利法书面上的专利权如何经过一系列程序和实体要件判定,转变为权利人可以据以行使的行动中的专利权这一视角,对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概念、法哲学意义、历史发展进行了考察,考察并分析了当前我国专利授权确权制度运行中面临的困境,实证分析了专利权证明司法实践中推定规则的适用,重点从规范层面对推定规则在专利权效力证明中的适用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分析了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与证明标准结合适用的法律效果,通过对域外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比较和借鉴,探索专利权判定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中应遵循的一般法律规则,提出我国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建构框架,为专利授权确权制度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储备。第一章概述专利权效力推定基本问题,在梳理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基础理论基础上,洞察专利授权确权程序中专利权的效力证明论证范式,萃取出专利权的基本证明方法是推定这一核心判断,分析出专利权效力证明包括了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两个阶段,据此提出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基本概念,指明作为证明方法的专利权效力推定和作为证明标准的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两种语境。第二章主要从历史学视角考察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产生及演变,重点分析了美国由司法确定专利效力的传统历史逐步演变为当前专利确权行政复审程序和效力诉讼程序的双渠道架构,通过专利权效力行政审查和司法判定的历史溯源和案例分析,梳理出美国专利权效力判定制度的演进过程,回顾了专利效力推定规则的沿革脉络,对美国当前专利权效力行政复审和司法审查双渠道的机制设计进行了评析。美国专利权效力判定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无论是专利确权的行政复审渠道的司法审查,还是法院所主导的专利效力民事诉讼程序,均对专利审查机构所作出的专利效力行政决定给予充分的尊重,既充分发挥了专利行政确权渠道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专业优势,又对专利确权进行有效的司法制衡,保证司法公正,形成了行政和司法优势互补并结构稳健的专利授权确权制度体系。第三章对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进行了法哲学思考,从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视角对效力推定规则进行了分析。专利权证明中存在大量的事实认定行为,追求法律真实是专利权效力证明的可行路径。盖然性和概率论是专利权效力能够适用推定方法来证明的方法论基础。价值理性正是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正当性基础,专利权效力推定在保护专利财产权、促进技术信息的公开和传播、保障专利权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专利授权确权程序效率和诉讼便利、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尊重等政策、经济方面展示出其规则价值。第四章对作为证明方法之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适用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从证据法角度归纳了专利权效力证明的基本要素,分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这一抽象推定主体在专利权效力证明事实认定中的核心地位,展示了专利权效力推定的一般过程。其次,论证了专利权效力推定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效力推定规则的法律效果是转移提证责任,而挑战专利权效力的一方当事人始终需要承担证明专利权无效的结果责任或者说服责任而不会转移给对方当事人。再次,细致梳理了推定在专利权归属和发明人资格、新颖性、创造性、权利要求解释、充分公开等重点实体要件事实认定中的适用过程。第五章分析了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与证明标准、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美国专利法改革中降低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之证明标准的思路纷争,阐述了主张改用优势证据标准的废除论、降低论和双重标准论三种观点;废除论即完全废除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降低论即降低法院对专利无效诉讼采取的事实认定标准,用优势证据标准来取代清晰且确信证据标准;双重标准论是指通常情况下适用优势证据标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例如授权专利经历过异议、再审之类的双方行政复审程序,才适用清晰且确信标准。而主张维持清晰且确信证据标准的观点则认为,尊重行政机构的事实认定结果是基于其专业性意见和行政程序的效率,降低证明标准则损害了这种尊重,并且也不会提升专利质量。专利权效力推定是事实裁判者的自由心证,其推定结果法律上会产生证明责任转移的法律效果。第六章考察我国当前专利授权确权制度和效力推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确立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构想。采取数据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专利授权确权制度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以2013年1-2月专利纠纷案件判决书为小片段样本数据,参照黑箱理论,将专利纠纷救济程序视为一个黑箱,通过数据统计表征出该黑箱的诉讼周期、赔偿额、裁判维持率及上诉率等各项指标输出,揭示出三分之二的专利授权确权行政诉讼案件提出了二审上诉,并且四分之三以上的案件维持了一审判决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专利行政案件经历了两审程序。这可能意味着专利权效力判定司法资源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或许更为接近了社会广为诟病的审理周期长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从规范角度分析了专利授权确权制度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的功能实现。统计分析了推定方法在我国专利法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现状,梳理提出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理论及实务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建构设想,提出要在专利法理层面进一步明确推定是专利权效力证明的基本方法,效力推定的过程包括了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两个过程;要明确专利权效力推定权的抽象主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再次,要明确设定专利权效力推定的主张权和反驳权,法律应当将主张适用专利权效力推定的权利赋予案件当事人,当案件当事人面对举证困难或者论证困难时,允许其利用公知常识等主张对案件事实进行推定,来完成对其主张的论证;提出改造专利法第39、40条为专利权效力推定的立法规范,提出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明示条款,并对其赖以适用的制度环境进行了展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为:一是基于权利证明理论,揭示出专利权的证明方法为推定这一核心认识,其推定过程分为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两个阶段。二是系统分析了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适用过程、适用规范、适用效果、适用限制,并阐述了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与相应的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核心证明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了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体系化认知。三是提出我国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构建设想,明确推定是专利权效力证明的基本方法,分析出专利权效力推定权的抽象主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改造专利法第39、40条为专利权效力推定的立法规范,为进一步明确专利授权确权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标准提供基础性依据。

张岩[8](2018)在《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简称“名医工作室”)是国家2010年开始为了做好名老中医药家学术思想传承,临床经验总结、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与推广的政策措施。此政策培养了一批中医药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精英团队,在过去7、8年产出的知识成果颇丰。研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目的在于促进团队更合法、规范、系统、科学地进行知识传承、创新,促使国家政策效应最大化。本文在分析中医药知识特性、名医工作室知识成果及其知识产权内容、特征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中社会学制度主义中斯科特对“制度”定义的界定框架,以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与创新为绩效,建立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模型。通过调研实证分析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以促进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完善。具体而言,如何突破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符合中医药知识自身特性的补充性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发挥知识产权“资产”性能进行充分运营,达到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这一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考虑团队情境因素对个体隐性知识建构作用后的知识产权人的界定;如何使名医工作室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及争取国际话语权,助力中医药的国际化等问题,本文均探讨性地提出相关创新建议。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并基于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理论,构建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模型,依据模型设计调查问卷,经过专家修订后进行预调查,分析问卷的不足,形成正式问卷,以全国现有的名医工作室团队成员为调查对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的帮助下对全国的国家名医工作室全面展开调查,获取数据,经过硕士研究生双人分别录入、核对和清洗,剔除无效问卷,然后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AMOS21.0软件对模型进行结构方程分析,检验并修正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的合理性。结果:初始模型中的所有17条假设中,除了“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规制正向影响自身绩效”、“规制正向影响比较绩效”、“资源正向影响比较绩效”4个假设经检验不支持外,其余13个假设均未被拒绝。其中“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自身绩效”、“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比较绩效”假设成立且路径影响系数较高,具有显着影响。“规制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制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自身绩效”、“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比较绩效”等假设尽管软件显示接受,但由于路径系数呈负值,故原先假设的单向正向影响尚有商榷空间,这倒也符合了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的阐述,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规制性要素越高、越严格、文化认知越根深蒂固,对资源的影响反而越制约,从而可能显示出负向影响的可能。还得到了资源的中介效应、行为的中介效应、资源和行为的中介效应均比较显着。结论:提升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性要素即名医工作室的内生动力最有利于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资源、知识产权管理的行为的提升。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行为对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绩效的提升有直接明显的作用。资源、行为的中介作用影响到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规制性要素、文化认知性要素有可能提升资源,但要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则会反过来阻碍资源的配备。

韩思羽[9](2017)在《《翻译、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国视角》(第五、九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篇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翻译、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国视角》一书第五章和第九章的翻译过程撰写而成的。该书是一部由西方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翻译研究论着,被称作是将中国翻译研究“介绍给欧洲和西方的第一次尝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本文属于信息类文本,故从读者反应的角度出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作品与作者,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类型;第二章简述了作者的翻译步骤,明确每一步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第三章为介绍本篇翻译报告所依托的理论背景;第四章是案例分析,展示了译者如何采用词性转换、词义引申、意译、调整语序等多种翻译手段,在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四个层面上实现功能对等;第五章总结了此次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对译者的启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参考的价值。

徐翊淇[10](2016)在《论商标的翻译原则以及方法》文中研究表明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良好的商标翻译不经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更能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接下来,本文恩将结合商标的翻译原则,探讨商标的翻译方法以及手段。

二、商标翻译的对等性与创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标翻译的对等性与创造性(论文提纲范文)

(1)晚清中美商约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美商约关系的酝酿
    第一节 西力东渐与中国贸易制度的紧缩
    第二节 广州贸易制度下中美贸易的发展与冲突
        一、美国对华贸易的起步与发展
        二、早期中美贸易中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 英国缔约通商的诉求与中英商约关系的建立
        一、英国遣使赴华与缔约通商的挫败
        二、武力侵华与中英商约关系的建立
    第四节 美国打开中国市场的企望和举措
        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缔约通商的实践
        二、在华美人打开中国市场的企盼与活动
        三、美国政府遣使赴华决策的出台及使团的筹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美商约关系的初建及运行中的矛盾
    第一节 中美《望厦条约》及通商章程的签订
        一、使团抵华前美国的诉求与清政府的应对
        二、使团抵华后中美之间的交涉
    第二节 《望厦条约》与中美贸易的发展
        一、《望厦条约》中的商务条款
        二、《望厦条约》签订后中美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 商约关系初建阶段的矛盾与冲突
        一、中美《望厦条约》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二、中美《望厦条约》执行过程中的交涉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缔结新约与中美商约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美国的修约企图
        一、独自提出修约
        二、联合英法共同修约
        三、美国修约失败的原因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美新商约的缔结
        一、美国的中立与利益追求
        二、中美《天津条约》的缔结
    第三节 《天津条约》与中美商约关系的扩展
        一、《天津条约》中的政治性条款与通商贸易的关系
        二、《天津条约》中的商务性条款
    第四节 上海税则谈判与中美商约关系的进一步协商
        一、商民赔偿问题与中美《赔偿美商民损失专约》的签订
        二、中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的签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作政策”与中美商约关系的有限改善
    第一节 “合作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合作政策”下中美贸易纠纷的协商与解决
        一、商人领事问题的交涉
        二、商船救助问题的交涉
        三、贸易违约问题的交涉
    第三节 《蒲安臣条约》与中美商约关系有限改善
        一、《蒲安臣条约》的签订
        二、《蒲安臣条约》对通商事宜之规定
        三、中美商约关系的有限改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工问题与中美商约关系局部调整
    第一节 《蒲安臣条约》的执行情况
        一、中方切实有效的执行条约:对美商予以保护与优待
        二、美方条约执行陷入困境:经济危机的爆发与排华浪潮的兴起
    第二节 1880年的中美修约谈判
        一、《续修条约》的签订与华工问题
        二、《续约附款》的签订与中美贸易问题
    第三节 《续约附款》对中美商约关系的局部调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世纪后期美国拓展对华贸易的诉求及其困难
    第一节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拓展对华贸易的诉求
        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美国拓展对华贸易的诉求
    第二节 美国拓展对华贸易所面临的“障碍”
        一、中国内地关卡林立
        二、地方官员加抽厘金和拒发子口税单
        三、中国河道淤泥堵塞严重
        四、中国商民知识产权观念淡漠
        五、中国禁止外商在华设厂及机器进口
        六、美国商民损失赔付问题延宕多年
    第三节 “瓜分狂潮”下美国对华贸易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20世纪初中美商约关系的重大拓展
    第一节 议和谈判与修约条款的提出
        一、清政府主动提出修改通商条约
        二、公使团对修约条款的讨论
        三、修约条款列入《议和大纲》
    第二节 美国修订通商条约的准备
        一、极力促成和谈
        二、广泛征集修约意见
    第三节 中美商约谈判中的交涉焦点
        一、商务性问题的交涉
        二、非商务性问题的交涉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晚清中美商约关系的基本性质
    二、美国缔约通商的基本诉求与清政府的应对
    三、晚清中美商约关系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2)“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基本框架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现实
    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实证分析
        (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现实考量
        (二)中国双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现实
    二、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不足之表征
        (一)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阙如
        (二)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软性特征
        (三)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差异性
        (四)一带一路沿线个别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不稳定性
    三、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不足背后利益失衡实质
        (一)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阙如与各国发展需求之间失衡
        (二)知识产权保护差异性与平衡发展之间失调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利益失衡的理论分析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话语权建构
        (一)话语的权力本质
        (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话语权实践
        (三)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话语权解析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基本矛盾研判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辩证分析
        (二)基于相对公平正义与动态利益平衡理论之分析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国家理性选择考量
        (一)基于混合博弈理论之国家行为分析
        (二)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之国家行为分析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收益差异性辨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的内部视角
        (一)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的反思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考量要素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外部视角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路径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重点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之中国规则体系化建设
        (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综述
        (二)中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文本评析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中国文本建设的重点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实施路径
    一、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逻辑及其展开
        (一)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基本逻辑
        (二)全球知识产权价值链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
    二、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实施路径
        (一)规则建设层面实施路径
        (二)合作谈判层面实施路径
        (三)合作方式层面实施路径
    三、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保护
        (一)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保护方式
        (二)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三)中国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建议与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化妆品品牌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妆品品牌名称翻译的现状
2 化妆品品牌名称的翻译策略
    2.1 符合汉语特征来吸引中国消费者
    2.2 适应中国文化以实现促销的目的
    2.3 符合基本品牌翻译原则
3 中西化妆品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3.1 音译
    3.2 意译
    3.3 创造性翻译
    3.4 不译
4 总结

(4)《第一选择权与游戏许可协议》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任务描述
    1.1 背景介绍
    1.2 文本介绍
    1.3 计算机辅助翻译简介
        1.3.1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1.3.2 SDL Trados 2017
2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描述
    2.3 译后事项
3 案例分析
    3.1 计算机辅助翻译评介
        3.1.1 Trados软件辅助翻译的优势
        3.1.2 Trados软件辅助翻译的不足
    3.2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难点处理
        3.2.1 古体词的汉译
        3.2.2 法律特点词汇的汉译
        3.2.3 复杂长句的汉译
        3.2.4 被动语态与转态译法
4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原文与译文
附录Ⅱ 术语对照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商标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商标翻译的方向
二、商标翻译原则
三、商标翻译实例分析
四、结语

(6)对等理论下《Stratasys 3D打印案例研究》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任务介绍
    1.1 翻译任务意义
    1.2 翻译文本简介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翻译理论支撑
        2.1.1 对等理论概述
        2.1.2 理论适用性
    2.2 翻译具体过程
        2.2.1 译前准备阶段
        2.2.2 翻译实践阶段
        2.2.3 译后审校阶段
第3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的翻译策略
        3.1.1 专业术语的翻译
        3.1.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2 句子层面的翻译策略
        3.2.1 被动句的翻译
        3.2.2 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3.2.3 非谓语结构的翻译
    3.3 语篇层面的翻译策略
        3.3.1 语篇的衔接
        3.3.2 语义的连贯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经验与收获
    4.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体系化建构不足
        一、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国内研究比较鲜见
        二、国外研究重点关注专利权效力司法证明标准上
        三、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尚未体系化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
第一章 专利权效力推定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的理论基础
        一、推定的概念
        二、推定的基本分类
        三、推定的结构与特征
        四、推定的渊源
        五、推定的法律效力
    第二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概念
        一、专利权证明的论证范式
        二、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概念界定
        三、专利权效力推定的性质
    第三节 权利证明视角下的专利权效力推定
第二章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1793年专利法之前立法授权并司法撤销专利特权时期
    第二节 1793至1836年行政注册制下司法审查专利效力时期
    第三节 1836至1982年行政审查推定有效并司法审查时期
        一、判例法实践发展出效力推定的可辩驳性
        二、非显而易见性在可专利性要件的位置更加突出
        三、发明人资格要件在专利权效力判定中的弱化
        四、法院裁判专利从相对无效到绝对无效的变化
    第四节 当前行政复审和司法审查并行的双渠道时期
        一、专利效力行政复审制度的设立和变革
        二、确立专利效力司法判定的清晰且确信证明标准
    第五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沿革
        一、专利权推定效力之证明标准的前期实践
        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统一为清晰且确信证明标准
        三、最高法院通过i4i案确认该清晰且确信证明标准
    第六节 美国专利效力行政复审改革的评介
        一、发挥出纠正错误专利授权的程序功能
        二、提供可行的成本低廉并快捷高效地诉讼替代渠道
        三、赋予专利局依职权启动专利效力审查的自由裁量权
        四、法院对行政复审程序表现出充分尊重
    第七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专利权效力推定概况
        一、德国和欧洲的专利权效力推定
        二、日本的专利权效力推定
        三、其他国家的专利权效力推定
第三章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法哲学考察
    第一节 认识论视角下的专利权效力证明
        一、专利权证明中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
        二、专利权证明中的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
        三、专利权效力中的事实
    第二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的方法论原理
        一、经验法则与专利权效力推定
        二、盖然性与概率论
        三、专利权为盖然性权利
    第三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价值论考察
        一、法律设定推定规则的目的
        二、保护财产权之公共政策价值
        三、技术信息挖掘工具之促进信息传播政策价值
        四、保障专利权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之经济价值
        五、程序效率和诉讼便利之经济价值
        六、司法权对行政权尊重之特有价值
第四章 作为证明方法之专利权效力推定的适用
    第一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的基本要素
        一、推定对象
        二、推定主体
        三、推定过程
        四、推定效力的表达载体
    第二节 推定在专利权效力事实认定中的适用
        一、推定在新颖性之事实认定中的适用
        二、推定在创造性之事实认定中的适用
        三、推定在权利要求解释之事实认定的适用
        四、推定在充分公开之事实认定中的适用
    第三节 推定在专利权归属关系事实认定中的适用
        一、专利权利归属与效力的比较分析
        二、专利权利归属的先申请制和先发明制
        三、推定在专利权归属关系事实认定中的适用
第五章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与证明标准
    第一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与证明标准之争
        一、主张改用优势证据标准的三种观点
        二、主张维持清晰且确信证据标准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与证明责任
        一、专利权效力推定是事实裁判者的自由心证
        二、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在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律效果
    第三节 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适用限制
        一、专利确权行政复审程序不适用效力推定规则
        二、颁发临时禁令程序中不适用效力推定规则
第六章 我国确立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构想
    第一节 我国专利授权确权制度之形成背景
    第二节 我国专利授权确权程序运行现状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专利确权制度之理性反思
    第四节 我国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问题
        一、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尚未体系化
        二、推定方法普遍应用但缺少适用规则
        三、证明责任分配、证明标准适用缺乏规制
    第四节 专利确权制度之理论面向:利益平衡
    第五节 我国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建构
        一、创设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必要性
        二、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的建构设想
        三、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赖以适用的制度变革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
    2.1 中医药知识及其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研究
        2.1.1 中医药知识的基本特征
        2.1.2 中医药知识传承
        2.1.3 中医药知识转移
        2.1.4 中医药知识创新
    2.2 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研究
        2.2.1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
        2.2.2 国内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2.3 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相关研究
        2.3.1 国内研究
        2.3.2 国外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2.4 中医药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2.4.1 国外国际化的研究
        2.4.2 国内中医药国际化的研究
    2.5 组织管理制度层面的相关研究
        2.5.1 制度理论的相关研究
        2.5.2 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相关研究
    2.6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6.1 以往研究的肯定之处
        2.6.2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章 名医工作室及其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
    3.1 名医工作室及其发展沿革
        3.1.1 名医工作室及其设立目的
        3.1.2 名医工作室的发展沿革及现状
    3.2 名医工作室知识成果
    3.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及其特征
        3.3.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的界定
        3.3.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内容
        3.3.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特征
    3.4 名医工作室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3.4.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及其现状
        3.4.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存在问题
第四章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改进新思路及其模型构建
    4.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改进新思路
        4.1.1 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
        4.1.2 知识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4.1.3 小结
    4.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概念模型构建
        4.2.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潜变量选取
        4.2.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的构建及变量解释
    4.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4.4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4.1 调查问卷设计
        4.4.2 调查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第5章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模型的回归验证分析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 测量模型
        5.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5.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 结构模型
    5.5 假设检验
    5.6 中介效应检验
        5.6.1 资源的中介效应
        5.6.2 行为的中介效应
        5.6.3 资源、行为的中介效应
    5.7 结果讨论
        5.7.1 得到验证的假设出发
        5.7.2 未得到验证的假设出发
        5.7.3 得到检验的中介效应出发
第六章 推进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措施
    6.1 重点挖掘提高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生动力
        6.1.1 确立名医工作室及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价值观
        6.1.2 规范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技术行为及操作流程
        6.1.3 提高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及水平
    6.2 健全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法规
        6.2.1 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6.2.2 健全中医药知识产权运营的立法
        6.2.3 完善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配套政策
    6.3 构建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文化—认知氛围
    6.4 配给合适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
        6.4.1 配给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6.4.2 配给知识产权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
    6.5 提升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行为
        6.5.1 加强名医工作室对具体知识产权的管理
        6.5.2 提高名医工作室对名老中医隐性知识的管理能力
        6.5.3 提高名医工作室参与国际化标准的能力
第七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冋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翻译、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国视角》(第五、九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itle and Author
1.2 Text Content
1.3 Text Type
1.4 Significance of Text Chapter 2 Procedures
2.1 Pre-translation
2.2 While-translation
2.3 After-translation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Chapter 4 Translation Techniques
4.1 Lexical Level
    4.1.1 Conversion
    4.1.2 Polysemy
    4.1.3 Semantic Extension
    4.1.4 Free Translation
4.2 Syntactic Level
    4.2.1 Passive Voice and Active Voice
    4.2.2 Restructuring
4.3 Discourse Level
4.4 Cultural Level
    4.4.1 Historical Background
    4.4.2 Culture-loaded Word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A Acknowledgements

四、商标翻译的对等性与创造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清中美商约关系研究[D]. 方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D]. 高云峰. 吉林大学, 2020(03)
  • [3]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化妆品品牌的翻译[A]. 朱亿凡.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 2019
  • [4]《第一选择权与游戏许可协议》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报告[D]. 王政.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5]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商标翻译[J]. 李康.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5)
  • [6]对等理论下《Stratasys 3D打印案例研究》翻译实践报告[D]. 闫荣. 天津大学, 2019(06)
  • [7]专利权效力推定规则研究[D]. 夏淑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 [8]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 张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5)
  • [9]《翻译、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国视角》(第五、九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韩思羽. 新疆大学, 2017(01)
  • [10]论商标的翻译原则以及方法[J]. 徐翊淇. 中华少年, 2016(35)

标签:;  ;  ;  ;  ;  

商标翻译中的对等与创造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