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修复严重手外伤Ⅱ

皮瓣移植修复严重手外伤Ⅱ

一、皮瓣移植Ⅱ期修复严重手外伤(论文文献综述)

孙慧慧[1](2020)在《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的疼痛、焦虑情况及上肢功能状况的影响,为解决患者疼痛、心理方面的问题及促进康复提供依据,为协同护理模式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践经验。方法1.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以协同护理模式及《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理论基础,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协同护理干预方案;通过2轮德菲尔法专家函询对干预方案进行修订;通过预试验修改干预方案的内容后形成最终版干预方案。2.干预方案的应用:便利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0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手外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6例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以病区为单位通过抽签法将手外科一病区、二病区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组建多学科协同团队,编制手册,分阶段进行个体干预、群体干预及团队协同干预。于带蒂术后1d、2d、3d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于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情况;于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及手功能情况。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干预方案构建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轮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0.859,2轮函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286,0.322,显着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42个。2.干预方案临床应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手功能MHQ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疼痛情况:干预组带蒂术后1d、2d、3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理状况:干预组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SAS评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功能情况:干预组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手功能MH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功能MHQ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与科学性。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程度,促进患者肩肘关节功能及手功能的恢复。

文根[2](2020)在《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以皮下静脉网作为供血系统的特殊类型的组织瓣,具有供区选择范围大,供区损伤小,切取容易等优势。然而也存在静脉淤血、动脉血供不足、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等并发症。为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率,本课题探讨动脉灌注量及灌入位置对其影响,从而指导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第一部分: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取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对照组麻醉后画出皮瓣区域而不进行血管离断处理。实验组36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B/C)。首先,建立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动物模型:腹部正中设计一个10cm×10cm的动脉化静脉皮瓣,近心端边缘恰好低于双侧第一乳头连线的水平,远心端位于双侧腹股沟连线区域;皮瓣尾端掀起,皮瓣平面包括表皮,真皮,肉膜组织,于皮瓣远端分离右侧胸腹静脉后切断;分离右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扭转后用8-0无损伤缝线与右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其次,A、B两组分别以直径1mm、1.5mm血管吻合器限制股动脉直径,以控制动脉血流灌注量,C组不使用血管吻合器。三组均仅保留皮瓣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最后,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二部分: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12只新西兰兔,每只兔子在腹部依前法设计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再沿腹正中线将皮瓣均分为左、右两块皮瓣,每个皮瓣大小为10cm×5cm。分离双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股动脉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使用8-0无损伤缝线将股动脉近端与同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所有皮瓣均保留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将24块皮瓣均分为两组:边缘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边缘)12块(左右各6)和内部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内部4cm)12块(左右各6)。每只动物两块皮瓣分别纳入边缘蒂组和内部蒂组。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三部分: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根据前二部分的实验结果,在动脉化静脉皮瓣设计及受区血管选择方面进行了适当改进,应用于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在不影响受区远端血供的情况下,尽量选取较粗大的动脉血管进行吻合;其二,静脉皮瓣中灌入动脉血的静脉向皮瓣内部适当游离。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血流相对值、皮瓣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乳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通过血管吻合器直径控制血流灌注量,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相比血流量更小,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低、乳酸含量高,两组之间亦有差别。第二部分:皮瓣灌注部位内部蒂与边缘蒂相比,血流量更大,葡萄糖含量更高,水含量及乳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第三部分:12例动脉化静脉皮瓣都完成了重要组织结构的覆盖,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术后随访6-18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满意,无挛缩。结论:通过新西兰兔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增加血管灌注量和内部灌入均能有效提高静脉皮瓣血流量及改善代谢状态,有利于皮瓣的早期成活;将此实验发现应用于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张兴群,姚毅,饶磊,秦振波,张龙春,徐一波,陈莹,姚建民,宋达疆[3](2020)在《游离带感觉神经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缺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9月采用游离带感觉神经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9例手外伤缺损,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8~53岁,平均35.2岁。手背15例,手掌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热压伤5例,绞压伤4例,撕脱伤2例。均为手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全层缺损合并指骨、肌腱、血管神经外露,缺损范围为10.0 cm×7.0 cm~17.0 cm×8.0 cm。其中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7例。皮瓣厚度为10~25 mm,皮瓣切取范围为10.0 cm×7.5 cm~17.0 cm×8.0 cm。皮瓣血管蒂与桡动脉鼻烟窝支(12例)、桡动脉主干(7例)及其伴行静脉吻合,皮瓣内肋间神经皮支与前臂外侧皮神经缝合。供区创面直接闭合(14例)或行中厚皮片移植修复(5例)。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手部受区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未见皮瓣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11 mm,平均8.8 mm。供区直接闭合者术后仅遗留线性瘢痕,供区感觉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带感觉神经肋间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外伤缺损的较好方法。

梁文勇[4](2018)在《农机具损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基数大,每年因农机具致伤、致残人数众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和负担。目前农机具损伤由于损伤程度严重,治疗紧迫,然而治疗方案存在众多分歧,如何寻找规范有效的治疗方式来降低经济损失和负担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农机具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肢功能,这需要在急诊工作中寻求一条合理、有效、规范的治疗方式。如何规范使用抗生素、寻找创伤后皮肤缺损何时行一期修复及行二期干预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不同手术式之间效果的比较,如何最大限度回复患者功能,是我们在当前临床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初步总结围手术期治疗经验、规范抗生素使用;寻找创伤后皮肤缺损何时行一期修复及行二期干预的手术时机及方式;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之间的治疗效果,找到最佳的手术方式。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岛401医院在2014-2017年手足外科收治的238例农机具损伤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由于农机具伤造成的肢体功能损伤状况、后遗症情况;同时,收集术后12个月患者的随访资料,记录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研究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在这项研究中238例农业机械损伤的患者包括160名男性和78名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50.3岁,受伤部位包含左手38例、右手160例、左足18例、右足22例。2损伤等级情况I级损伤患者共67例包括47例男性和20例女性;II级损伤患者共75例包括男性54例和女性21例;III级损伤患者共68例,其中包括41例男性和27例女性;IV级损伤患者共15例,其中包括10例男性和5例女性;V级损伤患者共13例包括8例男性和5例女性。患者自受伤到手术救治的平均时间为1.8h(范围为13.8h),患者皮肤缺损平均面积为29.76 c㎡(范围为9.8 c㎡76.03 c㎡)。3手术及疗效情况238例患者在均在进行麻醉后行止血带止血,采用局部麻醉后行清创手术、骨折复位内固定,肌腱、软组织修复,负压封闭引流(VSD)安置术;其中行1次VSD安置术的有102例,行2次VSD安置术的有78例,行VSD安置术3次的有58例。共进行两期手术。进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或者取皮植皮术后的达到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分别有119例、101例、18例。4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患者住院时间采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等。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天。5皮瓣修补术联合VSD装置的临床疗效所有238例均在一期手术过程中进行了清创术和VSD安置术,在7天后拆除VSD装置,如果所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无渗液可进行二期扩创、皮瓣修补术,出现皮肤坏死和感染31例,感染率为13%。6患者12个月的随访情况238例农机具损伤中包含45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手部不同程度的僵硬,按照总主动活动度(TAM)的评分标准分别有32例优、8例良、9例中、6例差。研究结论1.根据农机具损伤累及不同程度软组织和骨关节损伤来进行分级,可为临床治疗此损伤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及时合理有效应用抗菌药物和负压吸引可降低了感染,并提供及时有效的修复,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预后及减少致残率。2.损伤程度高的患者VSD装置使用频率明显增加,皮瓣转移修复术或者取皮植皮术联合VSD装置可降低术后感染,提高皮瓣的成活,减少换药和手术次数,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肢体的基本功能。

邹国平[5](2016)在《多个骨间背侧动脉微型穿支皮瓣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多个骨间背侧动脉微型穿支皮瓣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的临床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07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例手部多发创面患者,采用14块骨间背侧动脉微型穿支皮瓣同时修复。本组7例14指,男4例8指,女3例6指;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26岁。创面部位:指掌侧3指,指背侧6指,指侧方5指。伴骨折肌腱损伤4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为5.50㎝×2.45㎝,最小为1.30㎝×1.05㎝。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6.00㎝×3.00㎝,最小为1.60㎝×1.35㎝。结果:本组7例14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1块远侧皮瓣术后第1天张力较高,出现水疱,表皮油纱覆盖保护,侧切口放血,肝素棉球湿敷,3d后逐渐好转。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皮瓣色泽、外形满意,1例皮瓣稍臃肿,给予二期修整后好转。供区留有线形瘢痕。皮瓣两点辨别觉是610mm,平均为8mm。无一例疼痛过敏,无一例因触痛导致废用。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结论:以多个骨间背侧动脉微型穿支皮瓣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能做到用一个供区同时修复多个创面,是一种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梁运海,董明,刘东,闻梓钧[6](2015)在《足背皮瓣移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率和成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在外伤等因素的影响下,手部皮肤软组织较易出现缺损,临床修复可以采用皮瓣移植的方式。足背皮瓣厚度较薄,且血管走行较为恒定,适合应用于手部皮瓣移植。目的:比较足背皮瓣移植与传统自体前臂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成功率和成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实施传统常规皮肤创面植皮(对照组)和足背皮瓣移植(观察组)。皮瓣移植后随访观察手部外观效果、感染率、知觉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的移植皮瓣均全部成活。且移植皮瓣质地好,色泽红润、血液循环建立,患者均对手部外形以及手功能恢复情况表示满意。皮瓣移植后有1例患者出现供区皮肤部分坏死现象,经换药后瘢痕愈合;另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予以重新血管吻合后成活。观察组的移植皮瓣后手部外观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知觉恢复较好,且并发症较少(P<0.05)。结果表明利用足背皮瓣移植进行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谭耀灵,许球祥,余紫丹[7](2015)在《手部多指或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皮瓣Ⅰ期修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手部多指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皮瓣I期修复的手术方法,为多指或多处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手部多指或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皮瓣I期修复患者处理方法,并随访3月,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疗效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完成组织缺损皮瓣修复。其中:术后感染1例(1.11%),皮瓣浅层部分坏死1例(1.11%),断指缺血性坏死解脱1例(1.11%),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术后3月进行疗效评定,其中:良64例(71.11%),可18例(20.00%),差8例(8.89%)。治疗有效率为91.11%。2例(2.22%)患者因术后皮瓣臃肿,二期行去脂术。结论根据手部多指或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情况采取合适的皮瓣I期修复,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徐岗[8](2014)在《63例开放性手外伤急诊治疗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开放性手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3例开放性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有54例患者经系统治疗后伤口实现Ⅰ期愈合,6例创口出现局部皮肤坏死,3例患者在手术后48 h内出现创面感染,经针对性地减张、抗感染治疗后伤口基本愈合。术后随访功能恢复良好,优良50例,占81.0%。结论开放性手外伤手部功能的恢复,早期彻底清创是基础,尽早完成骨骼的解剖复位神经、血管、肌腱及皮肤的修复是关键。因此,在手外伤的临床治疗上要注意抓住抢救时机,积极施治,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华立[9](2013)在《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有87例,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腹部带蒂皮瓣(22例)、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10例)、锁骨下带蒂皮瓣(14例),手指掌侧推进皮瓣(11例)、V-Y皮瓣(6例)、双三角皮瓣(4例)、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3例)、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4例)、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4例)。结果 87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瓣均已成活,有5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但换药之后即愈合。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有25例,随访半年以上的患者有41例,随访3个月以上的患者有21例。其中76例患者的功能及外形恢复较为满意,另外8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轻度臃肿,有3例患者对皮瓣供区植皮的外形不够满意。结论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具有临床效果缺血,感染率低的优点,同时也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促进手部功能及外形的快速恢复。

常宗伟,葛占洲,伍永权[10](201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165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手外伤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65例各类手外伤的病因、伤情特点及诊治关键进行总结。结果开放损伤142例,闭合损伤23例;其中合并其它损伤91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功能恢复优良139例,占84.2%。结论医师要有扎实的骨科基本功和较高手外科诊疗水平,尽可能一期完成皮肤、神经、血管、肌腱的修复及骨骼的复位固定,早期完成手的功能重建,配合中药、理疗、按摩及针灸等中医康复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皮瓣移植Ⅱ期修复严重手外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瓣移植Ⅱ期修复严重手外伤(论文提纲范文)

(1)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成立研究小组
        2 半结构式访谈
        3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4 预试验
        5 统计学分析
        6 质量控制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2 专家函询结果
        3 预试验结果及干预方案的最终确立
    讨论
        1 干预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2 干预方案构建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3 干预方案的可行性
        4 干预方案的内容性分析
第二部分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3 干预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6 伦理原则
        7 质量控制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4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5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6 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7 两组患者手功能情况比较
    讨论
        1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
        2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
        3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功能状况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2)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及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一、手术方法
    二、典型病例
    三、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一 静脉皮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农机具损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
    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手术方法
    3 术后处理
    4 手术疗效评价
    5 随访情况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农机具损伤的具体情况
    2 农机具损伤的随访情况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讨论
    1 农机具损伤的发病特点
    2 手部皮肤损伤缺损的处理方式
    3 预防性抗菌药物的运用的重要性
    4 负压封闭引流术的运用及疗效
    5 VSD联合皮瓣修补、游离植皮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6 VSD联合皮瓣修补、游离植皮治疗的缺点和注意事项
    7 V级患者中合并血运障碍的截指和截趾术的手术方式
    8 研究的创新之处
    9 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多个骨间背侧动脉微型穿支皮瓣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2.4 手功能评定
3 结果
    3.1 皮瓣存活情况
    3.2 手功能评定结果
4 典型病例
    4.1 典型病例一
    4.2 典型病例二
    4.3 典型病例三
5 讨论
    5.1 手部皮肤多发缺损的修复方法
    5.2 骨间背侧动脉的应用解剖
    5.3 本术式的优、缺点
    5.4 本术式适应症的选择
    5.5 注意事项
    5.6 术后康复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综述
    参考文献
9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 致谢

(6)足背皮瓣移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率和成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对象和方法Subjectsandmethods
2结果Results
3讨论Discussion

(7)手部多指或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皮瓣Ⅰ期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修复方法
    1.3 疗效评定[5]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疗效评价
3 讨论
    3.1 多指或多处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基本要求
    3.2 多指或多处缺损修复方法探讨
    3.3注意事项

(8)63例开放性手外伤急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清创
        1.2.2 骨折处理
        1.2.3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处理
        1.2.4 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
        1.2.5 早期康复
2 结果
3 讨论

(9)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165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1.2.2 骨、神经、血管、肌腱的损伤的处理
        1.2.3 术后处理
        1.2.4 术后康复
2 结果
3 讨论
    3.1 清创及抗感染
    3.2 治疗原则
    3.3 感染的原因与防治

四、皮瓣移植Ⅱ期修复严重手外伤(论文参考文献)

  • [1]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孙慧慧. 青岛大学, 2020(01)
  • [2]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D]. 文根. 苏州大学, 2020(06)
  • [3]游离带感觉神经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缺损[J]. 张兴群,姚毅,饶磊,秦振波,张龙春,徐一波,陈莹,姚建民,宋达疆.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04)
  • [4]农机具损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梁文勇. 青岛大学, 2018(02)
  • [5]多个骨间背侧动脉微型穿支皮瓣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D]. 邹国平. 苏州大学, 2016(01)
  • [6]足背皮瓣移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率和成功分析[J]. 梁运海,董明,刘东,闻梓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29)
  • [7]手部多指或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皮瓣Ⅰ期修复[J]. 谭耀灵,许球祥,余紫丹. 中国医药科学, 2015(09)
  • [8]63例开放性手外伤急诊治疗体会[J]. 徐岗. 工企医刊, 2014(05)
  • [9]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J]. 关华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3)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165例[J]. 常宗伟,葛占洲,伍永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06)

标签:;  ;  

皮瓣移植修复严重手外伤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