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访问问题分析

平等访问问题分析

一、关于平等接入问题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为勇[1](2021)在《民生视角下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及其法治化保障》文中提出数字技术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催生出了"银发数字鸿沟"。基于民生建设需要,国家应确认老年人享有数字享益权。作为一项新兴权利,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且具有正当性、利益性和法益性基础。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并不是一项单项权利,而是一个表征权利束的统合概念。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应包括数字资源接入特别优待权、使用特别服务权、信息素养提升特别帮助权等权利体系性内容。为有效保障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实现,必须基于"成功老化"理论确立新的保障理念,并借鉴新兴权利生成"三阶段"理论,构建起由案例指导、司法解释、规范立法三部分组成的层次分明的递进式法治化保障机制。

韦路,陈俊鹏[2](2021)在《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现状、归因与弥合路径》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图书馆鸿沟"可被视为不同国家、地区和个体图书馆在网络接入程度和用户线上使用程度方面的差异,本质上是"数字鸿沟"的一种体现。全球宏观数据显示,全球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接入沟"和"使用沟"情况都十分严峻。中国虽然在部分指标上已处于国际前列,但与美俄等国相比,仍然差距悬殊。经济支持力度、国民发展水平、信息基础设施等国家(地区)宏观环境因素是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需从信息基础设施投入、知识共享平台打造、公众信息素养提升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自身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水平,以期建构数字时代更加平等的全球信息秩序和知识体系。

郑嘉璠[3](2021)在《数字鸿沟视角下智能手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的网民数量实现24年以来首次冲破10%,中国老龄化与数字化几乎同步发展,二者不可避免的出现“共振”,引发了新的冲突与挑战。数字鸿沟是指提出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差异,以及信息与知识和利用能力的差距。很显然,老年人在数字化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着更严峻的数字鸿沟问题,而居于更弱势未知的农村老年人尤甚。考虑到现代社会,一般人群在生活中与数字设备或信息的接触方式主要表现在智能手机的拥有和使用方面,本文主要聚焦于讨论农村老年人以智能手机使用为核心的数字鸿沟问题。基于数字鸿沟的精神接入、物质接入、技能接入、使用接入分析框架,关注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以及研究智能手机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以期对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积极老龄化有所裨益。具体来看,本研究运用访谈法获得了北京市城郊Z村19位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的情况。相关研究发现如下:在精神接入方面,学习资源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程度水平有显着的影响,家庭、朋辈、邻居等给予的支持越充分,老年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越多;记忆力疾病等身体健康情况会降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意愿;而随着手机视频、图片的广泛流行,教育程度已经不是影响农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决定性因素了。在物质接入方面,老人虽然在物质上并不匮乏,但智能硬件的购买方面仍然比较保守,主要以使用家人的二手设备或被动赠与情况居多。因此,受老年人价值观、消费观的影响,网费(宽带、路由器、流量等)成为了影响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显着因素。在技能接入方面,农村老年人的使用智能手机的水平处于初级水平,高阶功能匮乏,以通讯、娱乐功能为主,基础性操作技能缺乏是影响老年人使用效果的障碍因素。在使用接入方面,农村社区网络建设基本得到保障,有数字化消费的环境基础,同时也因为农村社区数字化发展处于双轨化包容性阶段,因此老年人日常智能设备的使用需求并不迫切。而在智能手机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方面,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智能手机对老年人数字化消费、娱乐、身心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有非常显着正向的影响。互联网丰富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有助于老年人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在数字化社会中能够获得新角色的成就感与参与感,同时能够接收新的信息与知识,有利于老人继续社会化,智能手机掌握相对较好的老年人在心态上明显积极稳定。但不适当的使用习惯也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弥合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从宏观政策和微观社工实务干预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李婷[4](2021)在《家庭资本对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 ——基于初中生在线学习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

侯耀婕[5](2021)在《数字反哺能弥合数字鸿沟吗 ——数字鸿沟、数字反哺与亲子沟通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在完全的信息技术时代,数字鸿沟不仅横亘在社会上的不同群体之间,在家庭这一微观场域也有着深刻的体现,随之而来的数字反哺行为也普遍存在于家庭之中,给代际间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带来微妙的影响。虽然诸多研究都证明并探讨了家庭中的数字鸿沟和数字反哺现象,但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量化研究的回答。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这一研究方法,收集家庭样本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量化研究的方式探究数字反哺的效果,回答数字反哺能否弥合数字鸿沟这一问题,并讨论亲子沟通在数字反哺和数字鸿沟间起到的作用。本文通过收集了 205份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并对六户家庭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和数字反哺在家庭、代际间普遍存在。亲子两代人在数字接入、使用和知识获取层面都有着显着的鸿沟,且这三道数字鸿沟的宽度依次递增;与之相对的数字反哺虽在家庭中颇有存在感,但比起技能反哺和知识反哺,子代对亲代在接入层面上的反哺要更加频繁和深刻;代际之间的三道数字鸿沟间有着紧密的因果关联,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可以看到使用沟在接入沟和知识沟中间起到了完全中介效应,即接入沟通过影响使用沟,会对知识沟产生正向的影响;数字鸿沟的宽度受到亲代年龄和亲代学历的显着影响,但子代对亲代三个层面的反哺,仅在知识层面产生了显着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数字接入和数字使用层面,子代的反哺并未起到弥合数字鸿沟的作用;但数字反哺这一行为在家庭之中仍与亲子沟通的质量密切相关,二者都对彼此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亲子沟通越良好的家庭,数字反哺越频繁和深刻,同时子代对亲代的数字反哺也能显着提升两代人对亲子沟通的感知。

叶丹楠[6](2021)在《疫情背景下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加拿大疫情期间的应急远程教育为例,从政策、技术等宏观因素及教师、学生、家庭等微观因素出发,对其疫情期间应急远程教育实施过程进行详略得当的分析,特别对教师、学生及家庭等因素进行了重点阐释。具体来说,本研究将通过五个章节,从疫情前加拿大远程教育的发展概况、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已有准备、疫情期间实施应急远程教育时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举措进行描述与梳理,并借助广受认同的、经典的4R危机管理理论对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措施进行再次分析,从中试图归纳加拿大远程教育特点,并试图对“4R”理论提出切合应急远程教育特点的改进建议。最后,结合我国远程教育现状,总结相应建议。在绪论部分,首先阐明本研究的研究缘由、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等。其次,分别对远程教育、应急远程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最后,在研究综述部分,对国内外的应急教育、远程教育、应急远程教育以及“4R”危机管理理论分别进行了文献梳理,为本研究更系统、恰当地分析加拿大疫情期间应急远程教育状况做好理论指导。在第一章节,描述了疫情前加拿大远程教育系统的发展概况。具体包括:加拿大远程教育发展阶段及现状。第二章节,聚焦于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准备,包括:政策方面的准备、技术方面的准备、教师方面的准备、学生方面的准备。第三章节,总结加拿大疫情期间实施应急远程教育的挑战,包括:教师方面的挑战、学生方面的挑战、家庭方面的挑战。第四章节,分别对应上述三个方面的挑战,阐述相应的应对措施。在第五章节,本研究主要借助经典的“4R”危机管理理论对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远程教育实施现状,提出相应建议。具体包括:首先,充足的危机准备、出色的公平意识、注重合作的危机应对、系统的政策支持和持续的后续研究是加拿大实施应急远程教育的独特特点。其次,本研究基于“4R”危机管理四步骤,结合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实践,思考切合应急远程教育特点的危机管理四步骤。最后,通过总结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提出我国在今后应急远程教育中需要改进的方向,包括:高准备的应急远程教育、学习者中心的应急远程教育、应急为先的应急远程教育、合作的应急远程教育。在后疫情时代,远程教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必然补充。加拿大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前期政策保障、基础设施、教师和学生准备、相关人员的培训课程等等的经验和研究,对建立我国的应急远程教育预警机制是有启发意义的。同时,加拿大紧急情况下处理教育公平和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践对我国也有启发意义。我国和加拿大一样都拥有广袤的疆域,都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即使在发达地区如上海也有收入较低的家庭受数字鸿沟影响。本论文阐述的加拿大在应急远程教育期间采取的一系列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对我国类似问题的解决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林晶[7](2021)在《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就业矛盾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就业对“十四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资本和技术变革等理论的基础上,梳理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理论逻辑;在宏观层面,利用统计数据纵向和横向比较,我国数字化进程与就业质量现状;在微观层面,围绕劳动收入、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等四个维度,从技术进步视角出发,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选取省级层面数字基础设施的五个代理指标:移动电话基站数、光缆线路长度、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移动网络流量和域名数,利用MLM多层线性模型,展开数字基础设施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从技能视角出发,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利用OLS和Logit模型,实证测度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在劳动收入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对收入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在工作时间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与工作时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有利于缩减工作时间;在工作稳定性维度上,劳动者工作稳定性的提升,与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不同步;在社会保障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呈负相关关系,但是,随着互联网使用普及程度提高,劳动者受到的社会保障程度在不断完善。进一步根据教育、年龄、户口、婚姻和性别等人口学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劳动收入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低学历样本、50岁及以上样本和农业户口样本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在工作时间维度上,互联网使用对减少高学历样本、男性样本、非农业户口样本和不在婚样本工作时间的促进作用更突出。在工作稳定性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的负效应更集中在低学历样本和不在婚样本。在社会保障维度上,无论是从医疗保险还是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来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与低学历样本、女性样本和不在婚样本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更强的负相关性。相比农业户口样本,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对非农业户口样本的社会保障程度的影响呈现向好趋势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互联网使用;第二,探索灵活用工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驱动就业质量改善;第四,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公共服务平台;第五,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提升就业质量的政策地位;第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第七,完善制度保障,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劳动力市场法制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

于静[8](2021)在《皖北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研究 ——以安徽省C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媒体作为科技发展进步的一种重要产物,在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的接触和融入程度也影响着社会数字化进程,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当下发展的趋势,这些在便利年轻人生活的同时,却不经意间给老年群体设置了障碍,对农村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网络环境较差,网络的“最后一公里”延伸不足,老年人新媒体意识薄弱,同时农村老年人受到经济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新媒体以及智能设备的接入量较低。在智能时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相对传统,由此导致老年群体落后于时代,老年群体与社会间的数字鸿沟不断加深。但是数字化和老龄化并不互相矛盾,在此双重背景下,探索缩小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皖北地区农村老年人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为研究内容,运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长时间深入的交流与访谈,研究农村老年人对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程度,以及其在老年生活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同时探究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形成路径,以求厘清影响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复杂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数字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新媒体接触现状,以及传统的媒介环境对老人新媒体使用的影响。二、通过观察、访谈分析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中所呈现的特征。三、对村中接入以及未接入新媒体的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探究新媒体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影响,同时,分析影响阻碍农村老年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的深层因素,探讨老年人在新媒体使用中具体遇到的困难。四、结合农村实际网络环境和老年人使用中的困难,以及农村老年人生活环境特点,探寻清除老年人数字融入障碍的举措。通过对乡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的日常观察和访谈发现,新媒体进入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对新媒体的使用受到传统媒介使用习惯的影响,接受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年人在新媒体使用中呈现出认识狭隘、信任度低、媒介使用的停留于浅层等特点,同时老年人网络信息甄别和评判能力较低,使用时间碎片化,但是另一方面,老年群体也肯定新媒体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在日常使用中,新媒体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逐渐显现,新媒体能够增强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间的联系,维系亲密关系,促进家庭内部和谐,也能丰富和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升老人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老人继续社会化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影响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的因素除了客观物质和身体条件外,老年人传统思维观念也是阻碍接入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低也使得老人在面对不熟悉的新事物时容易产生怯懦和自卑心理,在进一步接触中存在技能障碍。积极帮助老年人顺利融入数字时代,走出“数字难民”的困境,需要从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努力,也要清除农村老年人的接入障碍,这种障碍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

罗廷锦[9](2020)在《数字鸿沟与中国欠发达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 ——以云南为例》文中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贫困治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消除贫困,经济学界的先贤们不断探索致贫原因,并提出了诸多反贫困战略和对策,形成了众多反贫困理论。然而,很多反贫困理论和对策主要是基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贫困,把贫困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仅从单一的经济维度来探讨贫困形成的原因及反贫困战略。其实,贫困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形成贫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进入21世纪,学术界掀起了从多维视角研究贫困问题的热潮,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反贫困理论,而且还对反贫困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着力于数字鸿沟视角,应用解剖麻雀的研究方法,以点带面,问题为导向,以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为例,理论联系实践,深入研究数字鸿沟与贫困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科学全面的分析数字鸿沟与贫困之间存在的静态、动态和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缩小数字鸿沟措施的减贫效应,探讨数字鸿沟对贫困的作用与影响,基于缩小数字鸿沟,提出相应的反贫困对策建议。现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1.梳理中国反贫困历程与国际组织反贫困计划。建国以来,中国通过6个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即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脱贫攻坚工作的结束并不是扶贫的终点,而是一个新征程的开始,是如何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起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国际组织的反贫困计划,拓展扶贫思路,探索扶贫开发的新途径。在信息化社会,由于数字鸿沟拉大贫富差距,加深贫困,要消除贫困就必须首先消除横亘于前的数字鸿沟。2.以典型欠发达地区云南为例,通过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对数字鸿沟与贫困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资本匮乏和基础设施落后已不是主要的致贫原因,虽然资金匮乏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进行扶贫资金投入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贡献率尤为重要。在信息社会,信息革命带来数字红利,助力反贫困工作的同时,贫困人口信息技术能力的匮乏已成为致贫的主要因素。3.使用FGLS和PAVR模型,检验和分析数字鸿沟与贫困的静态和动态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数字鸿沟与贫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数字鸿沟与贫困的综合指数。总体上,数字鸿沟与贫困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缩小,但各地区缩小幅度不同,造成地区间差距在扩大,说明地区间数字鸿沟和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拉大。FGLS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鸿沟与贫困存在显着性正相关关系。PAVR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鸿沟与贫困不仅对自身产生正向冲击,贫困加深贫困,数字鸿沟加大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与贫困相互间也会产生正向冲击,数字鸿沟直接作用于贫困,加深贫困;贫困也同样作用于数字鸿沟,加大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与贫困不仅对各自当期产生影响,还会对相互间的滞后期产生作用。从FEVD检验结果来看,贫困对自身产生较大影响,并持续较长时间,说明治理贫困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贫困也对数字鸿沟产生较大、且持续较长时间的影响,加大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并对贫困产生较长时间的影响;数字鸿沟也会对自身产生较大影响,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贫困加大数字鸿沟,数字鸿沟进一步加深贫困,形成循环积累因果关系。4.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缩小数字鸿沟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在信息化社会,缩小数字鸿沟对贫困产生显着性影响,缩小数字鸿沟能明显降低贫困程度,数字鸿沟变得越小,贫困程度也会变得越轻;随着时间的推移,缩小数字鸿沟的减贫效应逐渐增大;基础设施条件好、相对越富裕的地区,减贫效应越大。因此,缩小贫困地区的数字鸿沟,也是一条重要的减贫措施。5.使用Moran模型检验数字鸿沟与贫困的自相关性。结果显示,数字鸿沟与贫困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聚集度成正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鸿沟与贫困的空间聚集度在逐步减弱,不过贫困聚集度减小的速度慢于数字鸿沟,说明贫困的治理难度大于缩小数字鸿沟。同时,由于数字鸿沟与贫困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使得较为贫困的地区如迪庆州、怒江州、昭通市等地的贫困得到进一步强化,较为富裕的地区如昆明市、玉溪市等地的贫困得到进一步减缓;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如怒江州、迪庆州等地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而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昆明市、玉溪市等地的数字鸿沟得到进一步缩小。所以,数字鸿沟与贫困同经济发展一样,区域间会形成“回波效应”,中心地带的发展会弱化属于从属地位的边缘地带和边远农村落后地区的发展,强化处于起支配地位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拉大二者间的信息差距和贫富差距。6.从空间计量的角度,加入空间权重,使用空间SDM模型对数字鸿沟与贫困的空间依存与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分布上,数字鸿沟与贫困呈显着性正相关关系,数字鸿沟不仅显着性影响本地区的贫困,还通过溢出效应显着性影响邻近地区的贫困,贫困程度越深的地区,数字鸿沟对贫困的影响越大。收入水平和数字鸿沟一样,也对贫困具有显着性影响。数字鸿沟二级指标与贫困的SD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用和信息环境对贫困具有显着性影响,而信息意识对贫困的影响不显着。因此,需要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居民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力,缩小数字鸿沟,加速农村地区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经济发展,让身处中心地带的发达地区的发展通过“扩散效应”惠及广大边远农村地区,缩小贫富差距,减小贫困地区数字鸿沟和贫困的外溢性。7.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前面的分析,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缩小数字鸿沟的反贫困对策建议,旨在为新时期脱贫攻坚,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减缓相对贫困建言献策。

徐芳,马丽[10](2020)在《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数字鸿沟研究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系统梳理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文献,旨在为我国学者了解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对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采用综合、归纳、比较等方法,对数字鸿沟的概念与类型,以及数字鸿沟研究的问题论域,包括影响因素、测量指标、评价模型、弥合举措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然后,对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有待加强;第三道数字鸿沟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鸿沟的分类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数字鸿沟的弥合举措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及数字鸿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数字包容等。

二、关于平等接入问题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平等接入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民生视角下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及其法治化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现象与问题
二、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生成的理论证成
    (一)正当性: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生成前提
    (二)利益性: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生成基础
    (三)法益性: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生成核心
三、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主要内容
    (一)数字资源接入特别优待权
    (二)数字资源使用特别服务权
    (三)信息素养提升特别帮助权
四、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法治化保障建议
    (一)基于“成功老化”理论确立老年人数字享益权保障理念
    (二)基于新兴权利生成“三阶段”理论构建法治化保障机制
五、结语

(2)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现状、归因与弥合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现状
    (一)数字图书馆鸿沟的概念界定
    (二)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多维表征
    (三)中国在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中的地位
二、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归因分析
    (一)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潜在影响因素
    (二)基于国家宏观数据的回归分析
三、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弥合路径
四、结语

(3)数字鸿沟视角下智能手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视角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老年人
        2.1.2 数字鸿沟
        2.1.3 老年数字鸿沟
    2.2 文献综述
        2.2.1 数字鸿沟
        2.2.2 老年数字鸿沟
        2.2.3 老年人群体数字鸿沟的实证研究
    2.3 研究框架
        2.3.1 研究思路
        2.3.2 研究方法
第3章 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及数字鸿沟产生因素分析
    3.1 Z村基本情况
    3.2 精神接入
        3.2.1 教育程度
        3.2.2 身体健康
        3.2.3 学习资源
    3.3 物质接入
        3.3.1 网络接入情况
        3.3.2 智能手机拥有情况
    3.4 技能接入
        3.4.1 智能手机掌握程度
    3.5 使用接入
        3.5.1 农村社区环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手机对老年人生活影响探究
    4.1 数字化消费
        4.1.1 移动支付
        4.1.2 网络购物
    4.2 娱乐消遣
    4.3 社会交往
    4.4 身体心理影响
    4.5 疫情影响
    4.6 未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4.7 小结
第5章 社会工作项目设计与政策建议
    5.1 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社会工作项目设计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强政策倡导,实现政策落地具体化
        5.2.2 凝聚多方力量,致力农村老人“数字化脱贫”
        5.2.3 创新开发适老化产品,打造信息无障碍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数字反哺能弥合数字鸿沟吗 ——数字鸿沟、数字反哺与亲子沟通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字鸿沟
        2.1.1 数字鸿沟的概念和维度
        2.1.2 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
        2.1.3 代际间的数字鸿沟
    2.2 数字反哺
        2.2.1 文化反哺和数字反哺
        2.2.2 文化反哺的内容和形式
        2.2.3 数字反哺的影响因素
    2.3 亲子沟通
        2.3.1 亲子沟通的概念
        2.3.2 亲子沟通与代际数字鸿沟、数字反哺的相关关系
第3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1.1 问卷调查法
        4.1.2 深度访谈法
    4.2 数据的收集
        4.2.1 研究对象
        4.2.2 抽样方式
    4.3 变量的测量
        4.3.1 第一道数字鸿沟: 接入沟
        4.3.2 第二道数字鸿沟: 使用沟
        4.3.3 第三道数字鸿沟: 素养沟
        4.3.4 数字反哺程度
        4.3.5 亲子沟通
    4.4 数据分析方法
第5章 描述性分析
    5.1 样本特征
    5.2 数字鸿沟的表现
        5.2.1 接入沟
        5.2.2 使用沟
        5.2.3 知识沟
    5.3 数字反哺情况
    5.4 亲子两代对亲子沟通的感知差异
第6章 实证研究与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
    6.2 数字鸿沟与数字反哺
    6.3 亲子沟通与数字反哺
    6.4 使用沟的完全中介效应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代际间数字鸿沟、数字反哺和亲子沟通的描述性分析
    7.2 代际间数字反哺对数字鸿沟的影响
    7.3 代际间数字反哺和亲子沟通的相互作用
    7.4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子代版问卷
附录2. 亲代版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疫情背景下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新意与不足
    三 概念界定
        (一)远程教育
        (二)应急远程教育
    四 研究综述
        (一)应急教育研究现状
        (二)远程教育研究现状
        (三)应急远程教育研究现状
        (四)“4R”危机管理理论综述
第一章 疫情前加拿大远程教育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 加拿大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
        (一)基于印刷媒体的函授教育阶段
        (二)基于音视频媒体的广播电视教育阶段
        (三)基于网络的在线教育阶段
        (四)远程教育的新趋势——混合学习阶段
    二 加拿大远程教育的现状
        (一)远程教育普及率高
        (二)各省远程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三)丰富多样的远程教育实践探索
第二章 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准备
    一 应急远程教育的政策准备
        (一)附属于教育法案中的政策
        (二)政策指南
        (三)协议
        (四)谅解备忘录
    二 应急远程教育的技术准备
        (一)实施远程教育的国家背景:国家ICT发展水平
        (二)实施远程教育的系统内准备:远程教育学习管理平台
    三 应急远程教育的教师准备
        (一)教师ICT现状
        (二)为教师提供的专业支持
    四 应急远程教育的学生准备
        (一)学生ICT现状
        (二)学生拥有的与接受远程教育相关的设备现状
第三章 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挑战
    一 教师方面的挑战
        (一)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使用数字工具
        (二)很多教师不了解远程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二 学生方面的挑战
        (一)学生难以适应远程教育
        (二)弱势学生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三 家庭方面的挑战
        (一)家庭远程教育设施短缺
        (二)家庭出现财务问题
第四章 加拿大对应急远程教育挑战的应对
    一 教师挑战的应对
        (一)系统层面的政策与资源保障
        (二)为教师及其领导提供专业学习机会
        (二)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
    二 学生挑战的应对
        (一)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关注弱势学生特殊需要
    三 家庭挑战的应对
        (一)家庭实施远程教育的资源保障
        (二)拨款补助学生和家庭
        (三)提供其他形式的应急远程教育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一 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实践特点
        (一)充足的危机准备
        (二)出色的公平意识
        (三)合作的危机应对
        (四)系统的政策支持
        (五)持续的后续研究
    二 危机管理理论视角的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分析
        (一)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
        (二)从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看“4R”危机管理理论
    三 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启示
        (一)高准备的应急远程教育
        (二)学习者中心的应急远程教育
        (三)应急为先的应急远程教育
        (四)合作的应急远程教育
        (五)恢复导向的应急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7)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基建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充分就业也要就业质量
        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与就业质量紧密相关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一、研究贡献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就业质量的概念与测量
    第二节 就业质量研究的基础理论
        一、就业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就业质量研究的实证基础
    第三节 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理论机制
        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内涵
        二、技术变革理论
        三、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数字化进程与就业质量现状
    第一节 我国数字化进程
        一、数字经济的起源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
        三、数字经济的特征
        四、我国与主要国家的数字化发展经验
    第二节 我国就业质量现状
        一、就业质量的纵向比较
        二、重点群体的就业质量特征
        三、就业质量的区域差异
        四、就业质量的国际比较
第四章 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就业质量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指标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
        三、数据说明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回归分析
    第四节 异质性分析
        一、教育组别
        二、性别组别
        三、年龄组别
        四、户口组别
        五、婚姻组别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构建
        二、数据来源
        三、变量说明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回归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
        二、互联网使用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三、互联网使用对工作稳定性的影响
        四、互联网使用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第四节 人口学变量分组回归分析
        一、教育组别
        二、年龄组别
        三、性别组别
        四、户口组别
        五、婚姻组别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互联网使用
        二、探索灵活用工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三、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驱动就业质量改善
        四、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公共服务平台
        五、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提升就业质量的政策地位
        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七、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A
后记
    第一节 研究展望
    第二节 致谢
在学期间部分学术成果

(8)皖北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研究 ——以安徽省C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的核心问题
    五、创新之处和写作难点
    六、相关概念阐释
    七、研究方法
    八、调查点概况及选择说明
第一章 复杂与多样:调查点基本情况
    第一节 村庄媒介历史与媒介环境
        一、报纸:作用微小的信息传播
        二、广播:暂未消失的媒介活动
        三、电影:图像传播的初次体验
        四、电视:信息接收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调查点老年人基本状况
        一、老年人的性别与年龄
        二、访谈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状况
        三、新媒体设备接入状况与上网内容
第二章 老年人新媒体使用行为与特点
    第一节 老年人新媒体认知特点
        一、认知范围狭隘信任度低
        二、肯定积极作用认可便利度
    第二节 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特点
        一、日均使用时间短使用频率低
        二、网络参与度低网络信息甄别差
        三、上网目的单纯使用趋于娱乐化
第三章 新媒体接触和使用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 增强家庭成员交流,促进家庭和谐
    第二节 方便和丰富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幸福感
        一、拓宽信息接收渠道,方便日常生活
        二、增添娱乐项目,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第三节 未接入智能设备给老人带来的影响
第四章 影响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思维:传统思维阻碍新媒体使用
    第二节 文化:媒介素养与文化程度影响新媒体使用
    第三节 外界联系:联系频率影响接触及使用
    第四节 经济:收入高低影响设备接入
    第五节 健康:身体健康状况影响深入使用
        一、视力衰退:视觉障碍显着
        二、听力衰退:听觉影响深度使用
        三、认知下降:学习能力减弱
第五章 缩小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对策
    第一节 创造良好的客观物质环境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无线网络覆盖率
        二、研发推广适宜设备
        三、降低网费控制网络接入成本
    第二节 发挥家庭数字反哺作用
        一、帮助老人改善思维方式,克服心里恐惧
        二、加强日常练习,帮助老人提升媒介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数字鸿沟与中国欠发达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 ——以云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点
        1.2.4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反贫困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反贫困
        2.1.3 数字鸿沟
    2.2 反贫困理论的阐释
        2.2.1 促使资本形成的反贫困理论
        2.2.2 促使结构转换的反贫困理论
        2.2.3 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反贫困理论
        2.2.4 综合反贫困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
        2.3.2 国内研究
        2.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章中国反贫困实践及国际组织反贫困计划
    3.1 建国以来中国反贫困实践概述
        3.1.1 “救济式扶贫”(1949-1978)
        3.1.2 体制改革推动扶贫(1978-1985)
        3.1.3 区域大规模开发扶贫(1986-1993)
        3.1.4 整村推进扶贫攻坚(1994-2000)
        3.1.5 综合开发攻坚扶贫(2001-2010)
        3.1.6 精准定点脱贫攻坚(2011-)
    3.2 国际组织反贫困计划:传统扶贫向数字扶贫转变
        3.2.1 世界银行
        3.2.2 联合国
        3.2.3 世界经济论坛
        3.2.4 对中国反贫困的启示
第四章 云南案例: 欠发达地区贫困与数字鸿沟现状分析
    4.1 云南的反贫困历程
    4.2 贫困现状分析
        4.2.1 已脱贫人口收入情况
        4.2.2 贫困人口分布情况
        4.2.3 贫困地区收入与消费情况
        4.2.4 贫困人口的年龄和健康状况
        4.2.5 贫困人口的职业和家庭构成
        4.2.6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及医疗服务状况
    4.3 致贫原因统计分析
        4.3.1 缺少技能和能力已成为致贫的主因素
        4.3.2 教育落后迟滞信息技术发展加剧贫困
        4.3.3 贫困人口主动“丧失”劳动能力
    4.4 贫困地区数字鸿沟现状分析
        4.4.1 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4.4.2 贫困地区信息设备使用效率低
        4.4.3 信息使用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4.5 数字红利与数字鸿沟对贫困的影响
        4.5.1 数字红利加速反贫困
        4.5.2 数字鸿沟加深贫困
第五章 数字鸿沟与贫困的静态与动态关系实证分析
    5.1 贫困的测度与指标构建
        5.1.1 贫困单一测度指标
        5.1.2 多维度贫困指标
        5.1.3 贫困测度指标构建与解释
    5.2 数字鸿沟的测度与指标构建
        5.2.1 数字鸿沟测度指标变化与发展
        5.2.2 数字鸿沟测度指标构建与解释
    5.3 数字鸿沟与贫困指数计算与结果
        5.3.1 数字鸿沟与贫困综合指数的计算
        5.3.2 数字鸿沟与贫困综合指数结果分析
    5.4 数字鸿沟与贫困静态关系实证分析
        5.4.1 静态关系估计选择
        5.4.2 FGLS估计结果及分析
        5.4.3 实证结论
    5.5 数字鸿沟与贫困动态关系实证分析
        5.5.1 PVAR模型及检验步骤
        5.5.2 平稳性检验
        5.5.3 滞后阶数确定
        5.5.4 GMM估计
        5.5.5 脉冲响应分析
        5.5.6 FEVD检验
        5.5.7 实证结论
    5.6 缩小数字鸿沟减贫效应实证分析
        5.6.1 模型的选择
        5.6.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5.6.3 实证结果分析
        5.6.4 实证结论
第六章 数字鸿沟与贫困的空间关系实证分析
    6.1 数字鸿沟与贫困的空间计量研究
        6.1.1 空间数字鸿沟
        6.1.2 空间贫困
    6.2 模型的选择
        6.2.1 空间自相关模型
        6.2.2 SDM模型
        6.2.3 空间权重矩阵
    6.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6.3.1 数据来源
        6.3.2 选择变量说明
    6.4 数字鸿沟与贫困的空间SDM检验与分析
        6.4.1 空间自相关检验
        6.4.2 空间SDM实证结果分析
    6.5 实证结论
第七章 缩小数字鸿沟,防止返贫的对策建议
    7.1 重视缩小数字鸿沟的减贫效应,健全防止返贫的长效保障机制
        7.1.1 减缓贫困需要缩小数字鸿沟
        7.1.2 建立健全缩小数字鸿沟的组织保障长效机制
    7.2 补齐信息技术教育短板,提高贫困地区居民信息素养能力
        7.2.1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
        7.2.2 加大人力资本开发
        7.2.3 着力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7.3 完善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接入鸿沟
        7.3.1 加大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7.3.2 完善农村信息应用服务平台
    7.4 强化信息应用与保护,减小使用鸿沟
        7.4.1 完善信息应用条件
        7.4.2 加强信息监管与保护
    7.5 加快智慧农村、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7.5.1 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7.5.2 构建统一完备的城乡信息服务体系
        7.5.3 完善农村数字化物流集散中心建设
    7.6 强化信息扶贫与其他扶贫措施融合,提高扶贫成效
        7.6.1 信息技术与产业扶贫融合
        7.6.2 信息技术与教育扶贫融合
        7.6.3 信息技术与金融扶贫融合
        7.6.4 信息技术与医疗救助融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78-2020年扶贫标准、全国绝对贫困人口数及贫困发生率
    附录-2 2016-2019年云南省贫困县分布情况
    附录-3 2016-2019年云南省深度贫困县分布情况
    附录-4 2016-2018年云南各地州市贫困村分布变化情况
    附录-5 深度贫困地区怒江州2018年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附录-6 云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布情况
    附录-7 信息扶贫典型案例
    附录-8 农村居民互联网及信息使用现状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导师主持的研究课题

(10)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与类型归纳
    2.1 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
    2.2 数字鸿沟的类型归纳
        2.2.1 全球的数字鸿沟
        2.2.2 国家内部的数字鸿沟
3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问题论域
    3.1 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
        3.1.1 经济因素
        3.1.2 年龄因素
        3.1.3 性别因素
        3.1.4 教育因素
        3.1.5 地理因素
    3.2 数字鸿沟的测量指标
        3.2.1 国际组织的相关测量指标
        3.2.2 多维测量指标
    3.3 数字鸿沟的评价模型
        3.3.1 UTAUT系列模型
        3.3.2 基于数理统计的评价模型
        3.3.3 其他评价模型
    3.4 数字鸿沟的弥合举措
4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现状述评
    4.1 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4.2 研究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有待加强
    4.3 第三道数字鸿沟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4.4 数字鸿沟的分类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5 数字鸿沟的弥合举措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4.6 数字鸿沟研究的发展趋势:数字包容
5 结语

四、关于平等接入问题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民生视角下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及其法治化保障[J]. 刘为勇. 理论月刊, 2021(10)
  • [2]全球数字图书馆鸿沟的现状、归因与弥合路径[J]. 韦路,陈俊鹏. 现代出版, 2021(05)
  • [3]数字鸿沟视角下智能手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影响研究[D]. 郑嘉璠.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2)
  • [4]家庭资本对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 ——基于初中生在线学习的实证研究[D]. 李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数字反哺能弥合数字鸿沟吗 ——数字鸿沟、数字反哺与亲子沟通的相关性分析[D]. 侯耀婕. 山东大学, 2021(02)
  • [6]疫情背景下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研究[D]. 叶丹楠.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D]. 林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8]皖北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研究 ——以安徽省C村为例[D]. 于静. 兰州大学, 2021(02)
  • [9]数字鸿沟与中国欠发达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 ——以云南为例[D]. 罗廷锦.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10]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J]. 徐芳,马丽. 情报学报, 2020(11)

标签:;  ;  ;  ;  

平等访问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