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市场:银行将大有作为

消费信贷市场:银行将大有作为

一、消费信贷市场:银行将大有作为(论文文献综述)

逯冰清[1](2020)在《P区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创新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用社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三农”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单位之一,农村信用社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因此,面对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大有作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得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面向农村市场投放贷款时,出现信贷产品品种单一、贷款投放流程复杂、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最终导致农村资源无法高效率运作、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缺少充足的资金。尤其在今年疫情严重的这段时间,面对及其严峻的社会现状,某些企业甚至出现“断贷”的现象,这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顺应新型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互联网+”风靡全球的时代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可运用科技技术作支持,根据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特点,以及农村信用社特有的机构特征,有针对性地对“三农”信贷产品进行创新对策研究,利于扩大“三农”贷款的投放规模。出于对农村市场发展缓慢的现状,以及“三农”信贷产品发展相对滞后情况的考虑,“三农”信贷产品的研发已成为各个银行研究的焦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根据P区在经济、农业、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分析总结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做指导,提出相关对策。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检索阅读关于“三农”信贷产品创新方面的相关着作,搜集和分析国内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支小支微”方面的有效举措,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发展现状、客户需求、贷后管理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农村信用社在“三农”金融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待开发空间。再者,运用案例分析法,以B农商银行和L农商银行作为典型案例,通过搜集整理该行在金融信贷产品设计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创新对策。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即:以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从产品品种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创新、产品定价机制创新以及产品投放渠道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信贷产品品种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如:专业化服务模式、农户征信系统、土地经营权担保模式、“三农”信贷+保险业务模式、一体化服务模式)、产品定价机制创新(如:差异化定价机制)、产品投放模式创新(如:手机银行信贷客户端开发、网贷平台与农村信用社机构相融合、众筹、科技网格化投放机制)等有效措施。此外,就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须提升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贷后风险管理能力等。本文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P区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而且为全省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因产品落后、资源配置低、资金投放渠道狭窄、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以便实现“三农”信贷产品种类多样化的发展目标,进而推动“三农”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罗舒文[2](2020)在《C银行对Z公司搬迁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发展等问题还要继续推进解决。一些工业企业仍处在城市包围之中,企业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亟需解决。对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推动工业企业从城区搬到城郊、城市实现“退二进三”发展。Z公司是一个地处中心城区的大型工业企业,公司从城区往城外产业园区搬迁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商业银行对Z公司搬迁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是一个可以让银行、企业、城市三方共赢的选择。在Z公司搬迁发展项目的金融支持中,商业银行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项目所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项目的发展前景。对此,需要通过相应的评估性研究来揭示。如果项目所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项目的发展前景达到银行要求,环境和条件适宜企业发展、项目发展和银行放贷,则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向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这也是项目信贷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与要求。为此,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Z公司近5年财务数据的纵向分析,Z公司和同行业上市公司中金岭南公司、豫光金铅公司的横向比较分析,以及相关的环境和条件分析,揭示了商业银行向Z公司搬迁发展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然后提出一个信贷方案、信贷方案的实施方案及风险管控措施。其中的逻辑顺序为,一是对选题背景进行分析,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揭示论文选题的必要性及价值。二是对Z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揭示公司的偿债能力,从公司的整体偿债能力角度揭示银行为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的可行性及风险。三是运用PEST工具对Z公司搬迁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揭示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公司搬迁发展,是否适宜银行对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运用SWOT工具对Z公司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揭示公司的优势与机遇所在,指出需要应对的不足与威胁,揭示银行为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的可行性及风险。四是对Z公司搬迁发展项目的合理性与前景进行分析,从项目的角度揭示银行为该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的可行性及风险。五是基于前面的分析及可能性和可行性,围绕信贷的形式、额度、期限、利率、回收等,就项目的金融支持提出一个完整、系统、可操作的信贷方案。六是针对信贷方案提出一个完整、系统、针对性突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设计出来的信贷方案获得有效执行,有效地管控风险。七是对Z公司搬迁发展项目金融支持的结论及启示进行分析。

刘亚军[3](2020)在《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李富春为共产党工作50余年,其中将近35年从事财政、工业、计划工作,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他是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计划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经济建设一线的指挥员,又是共产党不可多得的经济理论家。在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各个时期,李富春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正确评价李富春的经济思想,继承他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对于再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过程,丰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丰富和完善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研究,更好地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于总结和吸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入研究,也有一定意义。最重要的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进行记录和总结,纠正认为李富春经济思想独立性较差的错误认识,肯定其历史价值与功劳。本论文研究采取纵横结合的结构,以阐述李富春经济思想形成的四个时期为经,三大主要经济思想的内容和贡献为纬对其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论述。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包括政策措施、理论和哲学理论逻辑三个部分。其经济思想既有其长期深耕经济一线的实践总结与升华,也有对他人经济思想的借鉴与发展,兼容并蓄形成了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为核心与主导,以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和国民经济调整思想为两翼,以及围绕核心与两翼展开的其它经济思想的思想体系。论文写作思路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理论为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理论为其提供依据,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为李富春经济思想提供思想渊源。其次,以纵向思维梳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萌芽、确立、发展与经受考验曲折发展和成熟四大时期的过程,阐述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其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的依据是其主要经济思想和经济思想精髓的发展过程,而其中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是李富春所有经济思想中的主体,这一思想是李富春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二部分以横向思维系统地对三大主要经济思想进行理论阐释和分析,这三大主要经济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和国民经济调整思想。第三部分对李富春经济思想进行综合述评。首先,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特点,其特点在内容上包括: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为核心,以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和国民经济调整思想为两翼。其特点在方法上包括:李富春坚持将农业放在基础地位,注重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重视科技作为生产力的作用,重视实践性,强调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五个方面。其次,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精髓,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精髓包括综合平衡的辩证法,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勤俭节约的方法论。第三,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地位,认为李富春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灵活运用。同时,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局限,即经济理论体系性不强,一些经济思想没有充分展开论述。第四,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认为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经济思想精髓的当代价值,经济思想特点的当代价值,经济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李富春的经济思想之所以具有当代价值,是因为李富春的经济思想中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因而对其经济思想当代价值进行理论思考包括:对立统一辩证法理论,人民群众历史观理论,实事求是唯物论理论,实践基础认识论理论。要正确把握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必须坚持科学态度,贯彻三条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分别是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本论文在研究时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分析与综合方法。

高立红[4](2016)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提出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类发展指数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越高。城镇化所产生的规模效应使得推进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最重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中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信贷资金的支持,而更重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则意味着对更多信贷资金的需求。从世界范围和中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来看,金融支持对于城镇化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中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依然很慢,对于金融资金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在金融支持方式和方向上需要扶持和调整。当前,金融体系对城镇化的支持,首要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通过存贷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机制将社会各方面暂时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转移给相关实体经济部门的工业企业使用,以此支持来推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其次是通过金融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城镇化发展所需资金和服务需要,当前,主要的是银行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未来金融支持城镇化的途径也会多样化。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也在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断增强。本文详细分析了金融业、占国家体量较大的银行业对于城镇化的支持状况,阐述了金融业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业对城镇化的支持、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转型和改革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并借鉴国外城镇化的发展和金融业支持经验,提出金融业支持城镇化的思路和一些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在当前中国现行金融体制下,金融支持城镇化可以从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着手改善金融生态,更有效率地推动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方式虽然可以很多,但目前最根本最大量的支持还是银行的信贷支持,财政支持、土地融资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支持都是有限的,当然,未来可以使用的方式很多,由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更多地依靠市场化融资方式,从资本市场多途径获取资金,当然,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我国当前的国情环境,论文最后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论文可能的创新点:1、采用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从金融业角度看,提出从经济货币化和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发展指数进行考虑;从银行业实证看,实证了银行信贷对城镇化支持的正向推动作用,以及银行长短期信贷在不同经济区域对城镇化促进的不同效果。2、在分析金融银行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时,也考虑了城镇化对金融(银行)业的促进作用,以此促进金融(银行)业改革和转型。

王艺凝[5](2016)在《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汽车金融)隶属于一汽集团,是为一汽集团授权车辆品牌提供金融衍生服务的一家专业汽车金融公司,其主要经营范围为汽车信贷业务,包含消费信贷及经营性贷款两大类业务品种。公司于2012年正式成立,并已快速成长并稳步发展为国内十大汽车金融公司之一。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汽车产业也不容乐观,国内汽车销量增速进一步下滑。对于汽车产业衍生服务领域来说,“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行业竞争越发激烈。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增加,格局更加复杂,金融行业面临洗牌格局。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以一汽汽车金融的消费信贷业务为研究对象,以营销策略为研究的领域和切入点,围绕一汽汽车金融的业务现状、营销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开展研究。通过复盘、回顾关键营销要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方式,定位当前一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业务在营销方面主要存在标准化产品的定价过高、产品的趋同性较高、对厂家的依赖性过高、对渠道中介(经销商)依赖程度较高、线上渠道能力较弱、与集团内汽车保险业务的交叉销售效果不显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一步对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宏观微观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借助SWOT分析方法,明确整体营销环境和约束条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利用STP分析方法细分客户群体,明确公司的市场定位,并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过程、有形展示等方面提出合理、可行的营销策略建议。主要营销策略建议包括:针对不同细分客户群体开展风险定价、开发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打造拳头产品、塑造品牌效应、积极利用汽车信贷、汽车保险两个业务领域开展协同营销、增强渠道客户管理能力等。

黄聪英[6](2014)在《论实体经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保证。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世界各国曾经十分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积累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宝贵经验。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21世纪以来,欧美不少发达国家逐渐忽视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断萎缩,虚拟经济日益膨胀,最终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洗礼之后,世界各国重新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苗头初显,引起了中国政府、学术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关注。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重振实体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实体经济的范畴,总结了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中国、德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这些国家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和复苏成效,探讨了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研究了中国省域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产业和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状况,最后系统论述了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赵秀池[7](2013)在《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居民购房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住房信贷的发放一方面加速了房改进程,促进了商品房销售;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商品房建设,搞活了房地产市场;同时也引导了居民消费,使居民的住房水平大大提高;对经济增长也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与之配套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却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目前的住房信贷保险状况与住房信贷的发展极不适应,没有起到应有的保驾护航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日本各“住专”的不良债权率达70%-85%。自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大量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次贷的违约而倒闭,住房信贷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风险隐患是巨大的。因此,如何针对我国目前国情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以分散、化解住房信贷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与完善我国住房信贷体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疏理了国内外关于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相关文献,阐述了与住房信贷风险和保险相关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住房信贷市场及其担保的现状,接着对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海外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模式框架与政策建议。全文的主要观点有: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在城市化完成之前,我国居民的住房供求矛盾仍然很大。因此对住房信贷的需求仍然会非常旺盛。为住房信贷保驾护航的住房信贷保险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才能有效的分散、转移住房信贷风险。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应该由商业性住房信贷保险与政策性住房信贷保险体系构成。为此,亟需建立政策性住房信贷保险机构。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发育不良的原因很多,有居民的保险意识较差、各城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冲击等原因,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的产品、服务没有做到位,为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力度开发适合居民购房需求的信贷保险。只要从消费者、银行、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角度去设计住房信贷品种,住房信贷保险市场就一定能够做起来,并持续下去。由于各城市置业担保公司的存在,我国的住房信贷保险必须与其实现错位发展。尤其要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才能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建议保险公司设计一些能让购房者增加贷款额度的保险品种,尝试适合老年人的反抵押贷款保险等。我国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建立与健全与住房信贷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参与住房信贷保险的意识;外树形象、内练硬功;创新保险营销模式;不断聚集人才,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等。

汪丽丽[8](2013)在《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提出30余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史奇迹,其中民营经济对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则,民营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并不足以说明其在正规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其中企业数量占比为99%的中小企业,占GDP比重为55.16%,占全国新增产值比重为74.17%,占社会销售额比重为58.19%,占税收比重为46.12%,占出口总额比重为62.13%,占城镇就业岗位比重为75%左右。1但只有极小数的中小企业可以从正规银行类金融机构获取所需资金,如同Kellee S. Tsai所言,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却缺失正规信贷,民营企业并没有直接受益于国有银行的信贷配置。2同时,证券市场的门槛又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在无法从正规金融系统融入资金的情况下,多数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产能扩张期或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选择了非正式金融。与此同时,中国广大农村出现了资金逆向流出现象,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的存款,不断地输入到城市,如果农村信用社全部改制成商业银行,成为与大型商业银行类似的运营模式,可能会随着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的萎缩而逐渐缩容。面对此格局,在农村长期的金融体系中,非正式金融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民营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非正式金融,又如何陷入风波之中?非正式金融是否比正规金融体系更加脆弱,更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否则政府何以将绝大多数非正式金融视为非法,予以取缔而快之?基于一系列疑惑以及近年来民间借贷风波的发生,本文试图对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中国现有非正式金融法律规范进行疏理,并采取历史、经济、比较以及实证的分析方式探究我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现状,及我国民间借贷纠纷大规模发生、非法集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非金融企业间借贷不断地变相发展的制度动因,同时通过对境外有关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实践经验进行疏理与比较,最终对我国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规制路径进行思考。基于这一思路,全文的研究分为五章层层展开。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论根基,从非正式金融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着手,通过非正式金融生成逻辑的多维分析以及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分析,为后文的法律规制确定理论基石。有关非正式金融内涵的界定是仁者见仁,但关键在于其是否受到监管、是否纳入政府金融监管体系,处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各种金融组织及各种资金融通活动统称为非正式金融。换言之,非正式金融是指不受政府对于资本金、储备金和流动性、存贷利率限制、强制性信贷目标以及审计报告等要求约束的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的总和。基于这一内涵的界定,非正式金融区别于民营金融、非法金融等,同时具体的非正式金融活动包括民间借贷、企业内部集资、非金融企业间借贷(文章并不赞成将其排除在民间借贷范围之外)、通过私人钱庄与合会进行的金融活动、钱中与银背等中介组织进行的金融活动、P2P网络信贷以及各类非法集资行为、影子银行的行为等等,只要满足其内涵均可以确定为非正式金融范畴。对于非正式金融的生成逻辑,文章从二元金融结构与政府的“父爱主义”入手提出非正式金融在当代中国生成的特殊环境,并且对于我国长期存在的金融抑制政策加以分析,同时对非正式金融生成的制度动因进行深入阐述,非正式金融的变迁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更是地方政府、中央金融权威机构与非正式金融参与者三方之间博弈的一种金融制度创新,最后通过经济学上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为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经济学基础。文章一方面强调非正式金融生成的逻辑机理,另一方面对非正式金融长期隐蔽运营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以及金融本身的脆弱性进行论证,从而为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规制提供基石。依照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一旦不具备偿还债务能力的组织或者个人,只是通过不断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时,随着这种非正式金融主体的增加,非正式金融将处于不稳定状态,即极易发生危机,而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的发生即有此等因素的作用。与此同时,金融市场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外部性及垄断问题,通过政府公权力的介入,初步是可以解决的,但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监管被俘获的问题,故而如何将这种公权力的介入控制在一定边界内,即对非正式金融的监管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适度地监管成为各界所关注的问题。作为外在制度的金融法律制度,是否具有普适性、是否与内生演化而来的规则互补、金融法律制度的供给是否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系列问题亦成为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必要前提。第二章就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现状加以阐释。通过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的简要论述,引出中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发展历程,此后对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寻找出如此管制强度之下,民间借贷纠纷泛滥、非法集资行为范围不断扩张的制度原因,进而为变非正式金融“管制”为“法律规制”提供法律制度上的现实原因,也为后文“契约治理”与适度监管的规制路径的提出提供法律制度基础。一国的金融法律制度一般都会基于金融稳定、安全的考量,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确定具体的金融法律制度。为此,从1949年至今,我国对于非正式金融的法律态度前后有所变化,从建国初期的提倡私人借贷到此后一段时间的绝对禁止,形成了非正式金融一度基本消失的状态。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而言,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赶超目标基本是不可能的,计划经济也就成为当时恢复经济的首要选择,这种强制性积累机制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政府对非正式金融的管制也有所松动,故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的投资过热现象,以及诸如沈太福、邓斌事件的发生,和1993年-1995年期间大量金融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又适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促成了新一轮金融严管政策。故而,在20世纪90年逐步形成了行政取缔与刑事制裁非法集资行为的规制模式,各种非正式金融组织亦成为非法金融组织。2005年,相关法律制度开始松动,中央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36条,同时促进了民间资本向金融领域的发展,而2010年有关民间资本36条的出台,更是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决定性的法律基础,从而对非正式金融的管制有所松动。现有规制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规范多集中于金融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性文件,效力位阶比较低,甚至与其他基本法律相抵触。这种将民间借贷限制于自然人间、自然人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借贷,排除非金融企业间借贷行为的规定,以及民间借贷利率四倍以上不受法律保护,同时又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规章将其确定为“高利贷”行为,却无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等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憱就了非正式金融管制的低绩效。文章通过规范分析方法阐述了非正式金融现有法律规制的低绩效与严管制的现状,为第四章论述私人契约治理与适度监管路径提供逻辑基础。第三章围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关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实践与经验,为后文的论证提供比较分析的基础。本章分为两部分,即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有关非正式金融发展的经验,尤其是法律规制的经验,并且将对中国非正式金融发展的启示融合于其中;发展中国家则以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经验、南非《国家信贷法》的规制实践以及亚洲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成功发展为例,为我国小型金融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而南非《国家信贷法》的简要阐述为我国民间职业放贷人的规范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抑或是发展中国家的非洲诸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对于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规制,既重视非正式金融固有的契约治理模式,同时考虑差异化监管,并且非正式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法制的先行。第四章围绕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理念的重新树立、契约治理与适度监管的论证展开。金融监管强调安全、稳健、有效等理念,然而在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过程中,过分强调“管制”,造成自由与效率价值的忽视,甚至是公平的丧失,并不符合非正式金融规制现实需求,更不利于非正式金融的规范化健康运作,必须重新树立理念价值,客观地认识非正式金融与正规金融法律规制的区别。强调效率理念:非正式金融的私人契约治理机制的有效利用;自由理念:赋予公民、企业一定的融资自由权,即民间自治权的发挥;公平价值:公平信贷权理念的树立;保障安全价值:需要适度监管;最终实现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的弥合、非正式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联结。非正式金融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得以发展,除了具有多维度的生存空间,在缺乏有效的法律机制保护情况下,其特有的私人治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非正式金融的隐性担保机制(缘约文化)、基于长期合作与重复博弈形成的声誉执行机制,抑或是团体贷款中的连带责任(同行压力),都是以社会资本和声誉价值为基础,其运作机理的关键在于交易者声誉信息的传递,以及对不良声誉惩罚的可置信性。但其受限于特定的社区范围内,无法应对规模化运营,对于超出血缘、地缘、亲缘关系的非正式金融,这种私人治理机制的效用不断弱化。同时,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不确定性问题依然会困扰非正式金融的正常发展,再加上长期在法律体系之外运营,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组织化程度较低的非正式金融而言,缺乏有效的风控机制,这些都对非正式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不利,为此,需要来自于第三方的法律治理机制来弥补这些治理空隙,并矫正这些私人治理机制失效的领域。法律治理机制对于私人治理机制的弥合,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政府公权力的介入,需要有一定的边界,换言之,需要设定非正式金融监管供给与需求边界,为非正式金融的私人治理与政府监管提供一个可行的平衡点。对于监管模式的选择上,文中并不赞成在目前的中国实行自律性监管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而是仍以政府监管为主,充分重视自律性监管及非正式金融领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通过立法上一定程度地赋予非正式金融法律身份,从而为监管制度的具体构建提供法律基础,否则市场准入、退出及交易活动等监管制度的设计皆为惘然。第五章探讨司法对非正式金融的保障。尤其是在现有法律规定不加以改变的前提下,对于体制外运营的非正式金融而言,在自身私人治理机制无法解决契约纠纷时,或者已经获取一定的法律身份的前提下,发生纠纷,司法机制也是其最后的保障,同时,司法能动性是回应非正式金融创新的最可行路径。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不仅有助于金融监管目标的实现、解决非正式金融纠纷持续走高问题,同时也可以弥合现有法律制度的粗疏与滞后性以及监管不足的现象。然则,完全依赖于司法规制并不是法律规制的应然之路,非正式金融阳光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尊重其自身固有的特性,更需要立法上予以承认其法律身份,并且需要行政监管部门的适时护航、司法部门的最后保障,即形成全方位的规制体系。

方亚飞[9](2012)在《关于金融服务和支持湖北“三农”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中认为本文在对有关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金融在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建设农业强省中大有作为。同时,就当前农村金融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冯立新[10](2011)在《信息广场》文中提出温家宝: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本刊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之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无论是在财税金融政策,还是在准入政策上,中国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一视同仁,

二、消费信贷市场:银行将大有作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费信贷市场:银行将大有作为(论文提纲范文)

(1)P区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创新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1.3.1 基本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对策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三农”的内涵
        2.1.2 “产品”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金融产品创新理论
        2.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3 顾客价值理论
3 P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现状分析
    3.1 P区农村信用社概况
        3.1.1 农村信用社经营特点
        3.1.2 P区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分析
    3.2 P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投放现状
        3.2.1 P区农村信用社贷款规模
        3.2.2 P区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现状分析
4 P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的问卷调查
    4.1 P区农村信用社问卷调查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的发放和收回
        4.1.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P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存在的问题
        4.2.1 产品品种单一
        4.2.2 客户满意程度低
        4.2.3 利率差异化程度小
        4.2.4 渠道创新性偏窄
    4.3 P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外部因素
        4.3.2 内部因素
5 P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创新对策
    5.1 产品品种创新
    5.2 产品服务模式创新
        5.2.1 专业化服务模式
        5.2.2 农户征信系统
        5.2.3 土地经营权担保模式
        5.2.4 “三农”信贷+保险业务模式
        5.2.5 一体化服务模式
    5.3 产品定价机制创新
    5.4 产品投放模式创新
        5.4.1 手机银行
        5.4.2 网贷平台
        5.4.3 众筹
        5.4.4 科技网格化投放机制
6 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创新的风险控制
    6.1 P区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设置权限
    6.2 P区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运行风险控制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P区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调查问卷
致谢

(2)C银行对Z公司搬迁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企业发展
        1.2.2 企业搬迁
        1.2.3 金融支持
        1.2.4 企业偿债能力
        1.2.5 风险管理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内研究述评
        1.3.2 国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Z公司财务及偿债能力分析
    2.1 公司的基本概况
    2.2 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
        2.2.1 资产负债变化
        2.2.2 资产结构变化
        2.2.3 负债结构变化
        2.2.4 资产负债率水平
    2.3 公司的盈利能力
        2.3.1 资产的盈利水平
        2.3.2 业务的盈利水平
        2.3.3 销售的盈利水平
    2.4 公司的现金获取能力
    2.5 公司的偿债能力
        2.5.1 短期偿债能力
        2.5.2 长期偿债能力
    2.6 小结
第三章 Z公司搬迁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
    3.1 环境(PEST)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条件(SWOT)分析
        3.2.1 公司的优势
        3.2.2 公司的劣势
        3.2.3 面临的机遇
        3.2.4 面临的威胁
    3.3 小结
第四章 Z公司搬迁发展的合理性及前景分析
    4.1 项目立项与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1.1 项目立项的合理性
        4.1.2 项目建设规模与进程的合理性
    4.2 项目建成后的预估收入
    4.3 项目建成后的新优势
        4.3.1 技术工艺水平超越行业均值
        4.3.2 加工成本明显降低
        4.3.3 主要设备处于行业领先
        4.3.4 劳动生产效率处于行业领先
        4.3.5 环保达标并有前瞻性
    4.4 项目建设用地的区位条件与土地价值
    4.5 小结
第五章 Z公司搬迁发展的金融支持方案设计
    5.1 信贷形式的选择
    5.2 信贷额度的确定
    5.3 偿还期限的确定
    5.4 信贷利率的确定
    5.5 还贷方式的确定
第六章 Z公司搬迁发展金融支持方案的实施及风险管理分析
    6.1 建立项目信贷审贷分离职责制度
    6.2 项目潜在风险的预判和预警管理
    6.3 项目潜在风险的过程管控和化解
    6.4 设置与执行科学的贷款发放条件
    6.5 设置与执行科学的信贷关系存废条件
第七章 结论及启示
    7.1 关于银行资产管理的主要结论及启示
    7.2 关于政府金融管理的主要结论及启示
    7.3 关于工商企业融资的主要结论及启示
    7.4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3)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理论缘起
        (二)实践缘起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际研究现状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思考
    四、研究思路与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结构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方法
        (二)历史分析方法
        (三)比较分析方法
        (四)分析与综合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思想
        (二)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理论依据
        (一)毛泽东经济思想
        (二)党的其他领袖人物的经济思想
        (三)党的经济理论工作者的思想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重视民生的思想
        (二)中国古代重视轻重之术的思想
        (三)中国古代重视义利观的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经济思想的萌芽与确立
        (一)经济思想的萌芽
        (二)经济思想的确立
    二、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一)经济思想的发展
        (二)经济思想的曲折发展
        (三)经济思想的成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李富春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容
        (一)产业发展及相互关系
        (二)“公私合作、公私两利”的方针
        (三)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
        (四)依靠科技发展生产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
        (一)注重市场经济规律
        (二)以农业为基础
        (三)具备前瞻性与战略眼光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群众路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李富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发展思想
        (一)农业生产与建设
        (二)工业建设与布局
        (三)产业之间相互关系
    二、计划工作的思想
        (一)计划工作部门的建设
        (二)计划工作管理制度
        (三)正确认识计划工作中的几大重要关系
        (四)计划工作遵循的方针与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五)李富春对计划经济思想的科学认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李富春国民经济调整思想
    一、李富春国民经济调整思想的来源
        (一)李富春对“大跃进”影响的思考
        (二)李富春对“大跃进”教训的反思
    二、李富春国民经济调整思想的内容
        (一)农业调整思想
        (二)工业调整思想
        (三)商业调整思想
        (四)工作方法调整思想
        (五)计划工作调整思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特点与精髓
    一、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
        (一)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为核心
        (二)以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和国民经济调整思想为两翼
    二、李富春经济思想的方法特点
        (一)坚持将农业放在基础地位
        (二)注重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三)重视科技作为生产力的作用
        (四)极具实践性的经济理论
        (五)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精髓
        (一)综合平衡的辩证法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三)勤俭节约的方法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地位
        (一)李富春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李富春经济思想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灵活运用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局限
    二、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李富春经济思想精髓的当代价值
        (二)李富春经济思想特点的当代价值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当代价值的理论思考
        (一)对立统一辩证法理论基石
        (二)人民群众历史观理论基石
        (三)实事求是唯物论理论基石
        (四)实践基础认识论理论基石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4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2.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2.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2.1.3 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相互作用机制
        2.1.4 金融业支持城镇化
        2.1.5 银行信贷对城镇化的支持及政策建议
        2.1.6 关于城镇化与投融资的关系
        2.1.7 城镇化滞后的其他影响因素
        2.1.8 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劳动力转移等方面
    2.2 文献综述小结
    2.3 基础理论部分
        2.3.1 城镇化的相关理论
        2.3.2 金融发展理论
        2.3.3 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互动机制
        2.3.4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3 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经验借鉴
    3.1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建设
        3.1.1 美国城镇化状况
        3.1.2 美国市场化多元化的融资模式
        3.1.3 美国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2 以德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建设
        3.2.1 德国城镇化和银行业概况
        3.2.2 德国银行业支持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3.2.3 德国银行业管理经验借鉴
    3.3 日本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投融资模式
        3.3.1 日本的城镇化状况
        3.3.2 城镇化融资经验及政府作用
    3.4 韩国的城镇化融资模式
        3.4.1 韩国人口城镇化
        3.4.2 韩国城镇化融资模式经验
        3.4.3 韩国政府角色的重要性
    3.5 国外城镇化及金融支持城镇化经验启示
        3.5.1 髙度重视城市规划和四化协调发展
        3.5.2 注重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
        3.5.3 充分发挥市场多元化融资优势,创新城镇化融资模式
        3.5.4 兼顾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与市场的有效管理
        3.5.5 健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
4 我国城镇化及融资需求
    4.1 我国城镇化发展及新型城镇化提出
        4.1.1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演进历程
        4.1.2 我国新型城镇化提出的背景及战略意义
        4.1.3 中国新旧城镇化的比较
    4.2 新型城镇化的金融需求
        4.2.1 城镇化建设中金融需求的特点
        4.2.2 农村城镇化的金融需求
        4.2.3 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需求
        4.2.4 城镇化资金需求测算
    4.3 城镇化融资特点、方式和资金来源
        4.3.1 城镇化融资的特点
        4.3.2 城镇化融资的方式
        4.3.3 城镇化的资金来源
5 金融业支持城镇化
    5.1 金融业支持城镇化的渠道
        5.1.1 银行业渠道
        5.1.2 保险业渠道
        5.1.3 证券、信托业渠道
    5.2 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现状
        5.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5.2.2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情况
    5.3 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和服务的金融机构
        5.3.1 正规金融机构
        5.3.2 非正规金融机构
    5.4 金融支持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5.4.1 为城镇化提供长期资金的能力不足
        5.4.2 金融发展与产业转型不协调
        5.4.3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对农村城镇化支持不足
        5.4.4 金融业支持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
    5.5 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实证研究
        5.5.1 变量的选择与描述
        5.5.2 计量分析
        5.5.3 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6 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
    6.1 商业银行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6.1.1 银行业改革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历程
        6.1.2 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的概况
        6.1.3 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重点
    6.2 银行信贷支持城镇化实证检验
        6.2.1 银行信贷长短期对城镇化的影响
        6.2.2 银行信贷对不同区域城镇化的差异性
        6.2.3 结论与政策建议
    6.3 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6.3.1 商业银行信贷支持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
        6.3.2 信贷支持政策和贷款主体缺失
        6.3.3 认识不足,服务单一,创新不够
    6.4 城镇化进程中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与监管
        6.4.1 银行业支持城镇化的风险
        6.4.2 加强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管
7 政策性银行支持城镇化
    7.1 政策性银行改革情况
        7.1.1 政策性银行的重新定位
        7.1.2 政策性银行的职责与约束
    7.2 政策性银行支持城镇化实践
        7.2.1 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城镇化
        7.2.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城镇化
        7.2.3 政策性银行支持城镇化的经验
8 结论、启示与政策性建议
    8.1 结论
    8.2 启示
        8.2.1 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公共服务界限
        8.2.2 金融机构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架构
    8.3 政策性建议
        8.3.1 金融业改革和转型要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推进服务
        8.3.2 强化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8.3.3 重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8.3.4 加快构建多元化、规范可持续的城镇化融资机制
        8.3.5 构建城镇化建设资金筹资主体多样化
        8.3.6 未来可采用的城镇化融资途径
研究的未来展望
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5)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第2章 一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概述
    2.2 一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现状
    2.3 一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第3章 一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微观环境分析
    3.3 SWOT分析
第4章 一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业务服务营销组合策略选择
    4.1 一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业务的STP分析
    4.2 一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业务的服务营销组合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论实体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金融危机暴露虚拟经济过度的弊端
        二、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风险
        三、复苏实体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
    第二节 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
        一、实体经济的国外研究动态
        二、实体经济的国内研究动态
    第三节 实体经济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实体经济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
        一、主要创新点
        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
第一章 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三、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一、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二、内生技术变化理论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政府干预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简要评论
第二章 实体经济的范畴界定
    第一节 实体经济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一、实体经济的概念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
        三、实体经济的功能
    第二节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区别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
    第三节 实体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一、第三产业的范畴界定
        二、实体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第三章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道路分析
        一、德国道路
        二、美国道路
        三、日本道路
    第二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注重创新制造技术
        二、培养优质人力资源
        三、拓宽国际销售市场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第三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一、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二、要培育国际高端品牌
        三、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四、要保持健康的产业结构
        五、要科学应对产能过剩
第四章 全球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的回归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德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美中德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一、美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二、中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三、德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美中德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一、美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二、中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三、德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第五章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SWOT分析
    第一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实体经济发展成就辉煌
        二、技术创新体系稳步形成
        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四、产业链成熟劳动力丰富
    第二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劣势分析(Weakness)
        一、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
        二、科技创新体制尚不健全
        三、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四、职业技术教育不够发达
    第三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一、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机遇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机遇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
    第四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挑战分析(Threat)
        一、产业空心化趋势
        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三、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第六章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省域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一、广东省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二、福建省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实体经济产业的实证分析
        一、传统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纺织服装业为例
        二、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
    第三节 实体经济企业的实证分析
        一、国有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上汽集团为例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福耀玻璃为例
第七章 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实力
        一、着力化解产能过剩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节 激发企业活力,坚守实体经济
        一、重振企业家精神
        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三、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四、加大人才建设力度
    第四节 加强宏观调控,服务实体经济
        一、制订发展规划,推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二、优化社会氛围,营造勤劳创业的外部环境
        三、坚持扩大内需,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四、强化楼市调控,坚定不移遏制投机炒作
    第五节 深化体制改革,壮大实体经济
        一、完善科技体制,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化金融改革,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三、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熟练技术工人
        四、深化税制改革,切实减轻实体企业负担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国外房地产保险
        1.2.2 关于国外住房抵押贷款制度
        1.2.3 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现状及其问题
        1.2.4 关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1.2.5 关于国内外住房信贷保险研究文献的综述
    1.3 论文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2. 住房信贷保险与风险的相关理论
    2.1 住房信贷保险的界定及其作用
        2.1.1 住房信贷保险的界定
        2.1.2 住房信贷保险的作用
    2.2 保险经营原则
        2.2.1 最大诚信原则
        2.2.2 可保利益原则
        2.2.3 近因原则
        2.2.4 损失赔偿原则
        2.2.5 大数原则
    2.3 银行经营原则与住房信贷风险
        2.3.1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
        2.3.2 住房信贷风险
        2.3.3 住房信贷风险的成因
    2.4 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2.4.1 《新巴塞尔协议》中信贷风险的规定与管理
        2.4.2 我国关于信贷风险的规定与管理
        2.4.3 美国贷款风险的分类
        2.4.4 住房信贷风险的管理手段
    2.5 制度变迁与市场失灵
        2.5.1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2.5.2 不对称信息、委托代理问题与市场失灵理论
3. 我国住房信贷市场与担保发展现状
    3.1 我国住房信贷的种类与特点
        3.1.1 我国住房信贷的种类
        3.1.2 发展住房信贷的意义
        3.1.3 我国住房信贷的特点
    3.2 我国住房信贷的发展
        3.2.1 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在房地产贷款中的占比不断加大
        3.2.2 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不断调整,潜在风险因素在增加
    3.3 目前我国住房信贷的担保现状
        3.3.1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业务
        3.3.2 个人住房商业贷款担保服务
    3.4 目前我国住房信贷担保存在的问题
        3.4.1 住房担保缺乏规范的制度性安排
        3.4.2 住房担保公司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下
        3.4.3 住房担保公司缺少风险分散机制
        3.4.4 抵押物处置较难,增加了担保公司的风险
4.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4.1 住房信贷保险相关的品种
        4.1.1 个人住房抵押房屋保险
        4.1.2 个人贷款抵押房屋综合保险
        4.1.3 住宅质量保证保险
        4.1.4 家庭财产保险
        4.1.5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保险
    4.2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4.3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4.3.1 面临着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强烈竞争
        4.3.2 保险合同在签署中银行和保险公司处于强势
        4.3.3 保险费率偏高,保险金额计算不合理
        4.3.4 保险金额确定和保费缴费方式欠合理
        4.3.5 保险品种单一,消费者缺乏选择权
        4.3.6 保险公司专业人员缺乏,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
        4.3.7 公众缺乏保险意识,对保险业的认可度较差
        4.3.8 法规不健全,缺乏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相应政策支持
5. 海外住房信贷保险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5.1 政府保险与私人保险相结合的北美模式
        5.1.1 美国
        5.1.2 加拿大
        5.1.3 香港
    5.2 抵押贷款与人寿保险相结合的西欧模式
        5.2.1 法国
        5.2.2 荷兰
        5.2.3 英国
    5.3 单一私人保险的澳大利亚模式
        5.3.1 以住房贷款保险公司为主的住房信贷保险主体
        5.3.2 全额保险为主的住房信贷保险品种
    5.4 海外住房信贷保险制度的启示
        5.4.1 国家政策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参与
        5.4.2 保险产品的设计要实现多方共赢,保险市场才有生存的空间
        5.4.3 保险品种灵活多样,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
        5.4.4 各国住房信贷保险制度各具特色
6.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设计
    6.1 构建科学的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意义
        6.1.1 是保民生、促增长的需要
        6.1.2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6.1.3 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6.1.4 是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6.2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
        6.2.1 住房信贷保险调控体系
        6.2.2 住房信贷保险运行体系
        6.2.3 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模式构想
7. 建议与结论
    7.1 完善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7.1.1 建立和健全与住房信贷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
        7.1.2 建立政策性住房信贷保险机构
        7.1.3 与置业担保公司错位发展,适时开展抵押贷款与反抵押保险业务
        7.1.4 创新险种,增强投保人的选择权
        7.1.5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加住房信贷保险的意识
        7.1.6 创新保险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网络保险营销
        7.1.7 不断聚集人才,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
        7.1.8 树立行业形象,取得公众认可
        7.1.9 建立住房信贷的二级市场
    7.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8)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意义
    三、 非正式金融研究文献述评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非正式金融及其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 非正式金融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一、 非正式金融概念的厘清
        二、 非正式金融类型的界定
        三、 非正式金融的特性分析
    第二节 非正式金融生成逻辑分析
        一、 二元金融结构与政府“父爱主义”
        二、 非正式金融:金融抑制政策使然
        三、 非正式金融:制度动因
        四、 非正式金融:交易成本分析
        五、 非正式金融:有利于竞争政策优化
        六、 非正式金融:个人与企业的选择
    第三节 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 政治学基础:公共利益理论
        二、 经济学基础:金融脆弱性理论
        三、 法经济学基础:法律制度的普适性准则和制度的供给需求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现实需求——我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发展历程及其问题
    引子:温州民间借贷风波
    第一节 我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发展历程
        一、 1949-1978 年:从提倡私人借贷到绝对禁止
        二、 1978 年-1995 年:适度宽松,但仍对非正式金融进行抑制的时期
        三、 1995-2004 年:非正式金融的严格管制期
        四、 2005-2010 年:虽有限制但法律开始松动
        五、 2010 年至今:进一步放宽非正式金融管制
    第二节 我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现状
        一、 非正式金融的法律地位
        二、 对非正式金融采取的管制措施与管制主体
        三、 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我国非正式金融现有法律规制的缺陷
        一、 管制强度高、绩效低
        二、 金融管制理念的偏差
        三、 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体系的不健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境外非正式金融发展与法律规制实践及其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非正式金融发展、法律规制实践及其启示
        一、 美国非正式金融向正式金融的成功转型:社区银行
        二、 充分尊重合作制本色的合作金融法制典范:德国
        三、 日本轮转基金组织的成功转型:无尽→联合股份公司→互助银行→一般性商业银行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规制实践与启示
        一、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
        二、 小型银行典范:孟加拉格莱珉银行
        三、 强制替代的代表:20 世纪 50 年代的印度、泰国
        四、 契约治理的典范:台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构想
    第一节 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理念之重树
        一、 效率:非正式金融的私人契约治理机制的有效利用
        二、 自由:赋予公民、企业融资自由权,即民间自治权的发挥
        三、 公平:公平信贷权理念的树立
        四、 安全:适度监管
        五、 合作:正式规范与民间规范的弥合、非正式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联结
    第二节 我国非正式金融的契约治理
        一、 契约自由与契约治理
        二、 非正式金融契约治理机制现状
        三、 非正式金融契约的法律治理机制对私人治理机制的弥补与矫正
    第三节 非正式金融监管边界的分析
        一、 监管理论述评
        二、 非正式金融监管边界设定中的主要假设条件分析
        三、 非正式金融监管成本分析
        四、 非正式金融监管的供给强度边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五、 非正式金融监管的需求边界分析
    第四节 我国非正式金融监管制度设计
        一、 非正式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二、 监管权限的设定
        三、 我国非正式金融监管制度的具体设计
第五章 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 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一、 各地民间借贷纠纷、非法集资案件持续走高
        二、 现行有关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制度的粗疏与滞后
        三、 监管有效与无效论下的司法介入
    第二节 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路径选择——以“先行先试”和司法能动性为视角
        一、 地方司法“试错“的可能性
        二、 能动性下的地方司法
        三、 地方司法与地方行政的良性互动及司法能动性对立法革新的推动
    第三节 地方司法“试错”边界分析
        一、 地方司法“先行先试权”的授权合法性
        二、 地方司法“试错”主体的限定与时间、范围的限制及监督救济
        三、 司法的能动性不能取代立法
        四、 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1
附录 2

(9)关于金融服务和支持湖北“三农”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为全省“三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金融服务和支持“三农”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金融服务和支持全省“三农”发展大有作为
四、关于做好当前农村金融工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10)信息广场(论文提纲范文)

温家宝: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周小川:收紧货币政策还将持续
苗圩: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胡晓义:社保基金处于缩水和贬值状态
易纲:新兴经济体货币应纳入SDR货币篮子
解振华:再制造产业将成“十二五”循环经济新亮点
彭森:不会任由输入性通胀带动国内物价高涨
刘琦:“十二五”期间将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
王保安:中国经济转型离不开CFO的智慧
王元江:产业集中度低阻碍我国议价能力提升
郑宇民:读书学习可改变浙江民企草根基因
辜胜阻:“十二五”最大难题是收入分配改革
罗军:中国劳动力结构提升有利于产业升级
苏伟:“十二五”低碳发展六重点
盛毅:劳动力相对紧张是今后面临的挑战
丁志杰:外贸企业应加强汇率管理
厉以宁: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间
曾晶:优化国有企业投资途径
柳传志:做好企业是最实际的社会贡献
专家提醒:谨防对通货膨胀“超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当心“洋垃圾”
国务院:今年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国税总局:高收入者个税征管将关注非劳动所得
国资委:明年央企全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发改委: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偏紧
工信部:五大国家级专项规划有望上半年出台
人社部:一季度新增就业303万人失业率为4.1%
国务院: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扩大消费机制
商务部:将启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发改委:确定收费工作重点清费治乱保障民生
社科院:中国经济总量2020年将超美
国际航协:今年全球航空业净利润率预计大降
业内预计:今年中国将成世界最大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倡议“善水行动”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提升
中国成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报告显示:香港最吸引奢侈品牌北京跻身前十
201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
今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858.56亿
亚洲竞争力排名:中国第11位韩国榜首
北京西部10年大转型将投2900亿元
上海:再推两项创业扶持新政策
湖南:重拳整治工业产品质量
西安:力争今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过半
河北: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要涨18%
富豪家族传承财富诀窍:保留创业火种

四、消费信贷市场:银行将大有作为(论文参考文献)

  • [1]P区农村信用社“三农”信贷产品创新对策研究[D]. 逯冰清. 河南大学, 2020(06)
  • [2]C银行对Z公司搬迁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罗舒文.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3]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D]. 刘亚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 高立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9)
  • [5]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艺凝. 吉林大学, 2016(03)
  • [6]论实体经济[D]. 黄聪英.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7]我国住房信贷保险体系研究[D]. 赵秀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10)
  • [8]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研究[D]. 汪丽丽. 华东政法大学, 2013(01)
  • [9]关于金融服务和支持湖北“三农”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 方亚飞. 武汉金融, 2012(01)
  • [10]信息广场[J]. 冯立新.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1(05)

标签:;  ;  ;  ;  ;  

消费信贷市场:银行将大有作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