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的抗焦虑治疗

学习困难学生的抗焦虑治疗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抗焦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杨心宇[1](2021)在《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对焦虑障碍患者症状及改善人格特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首次就诊的焦虑障碍患者共60例,通过掷硬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HAMA量表有效率、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测验(EPQ)评价治疗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HAMA量表总分、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1=112.676,Pa1=0.000,Fa2=52.984,Pa2=0.000,Fa3=5.690,Pa3=0.020),从干预第3周开始研究组HAMA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AMA有效率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HAMD-24量表总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24量表总分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SCL-90量表中的焦虑、抑郁、躯体化、偏执在干预前后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SCL-90量表中的偏执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显着(P<0.05),躯体化因子评分与焦虑障碍患者HAMA评分呈正弱相关(rs=0.397,P<0.05),强迫因子与焦虑障碍患者HAMA评分呈正中等相关(rs=0.413,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EPQ量表中的N(F=43.383,P<0.05)差异显着,研究组EPQ量表中的N在干预前后差异显着(P<0.05)。结论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焦虑障碍患者的精神性焦虑症状,但对其躯体性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无明显疗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躯体化、偏执和强迫有一定改善,但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症状、恐怖、敌对无效。对患者神经质人格特点有一定改善。图0幅;表12个;参165篇。

朱雅静[2](2021)在《健脾化饮汤治疗脾气虚弱、水饮内停证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属于耳鼻喉科相关眩晕疾病中的多发病,在耳鼻喉科门诊十分常见。大部分患者通过耳石手法复位成功后,典型的眩晕及眼震症状可得到缓解,甚至消失。但部分患者复位后1个月内仍会出现头晕、头昏沉感、走路不稳、漂浮感、颈部僵硬或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都是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表现。现代医学目前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前庭抑制剂及抗抑郁药物等,亦或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疗法治疗本病,但类似方法疗效因人而异,易复发,且疗效不稳定。近些年中医药在本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都质量不高,降低了结论的可靠性,亟待设计高质量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结合现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考虑现代人多有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或忧思劳倦过度,或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这些均可致脾胃虚损,健运失司,聚湿成饮,阻遏中焦而致脾阳不振,运化失司,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蒙清窍,发为眩晕。故提出从健脾益气,温阳化饮论治残余症状的观点,自拟健脾化饮汤治疗脾气虚弱,水饮内停证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以期为残余症状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中医临床证候积分、HADS量表等临床指标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健脾化饮汤治疗脾气虚弱,水饮内停证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时顺序编号,并按Excel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健脾化饮汤,对照组给予含有健脾化饮汤的中药安慰剂,疗程共2周。观察并记录DHI评分量表、眩晕中医临床证候量表及HADS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及治疗后2周的评分变化。最后统计所记录的所有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针对性的统计学分析,以评估健脾化饮汤治疗脾气虚弱,水饮内停证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55例患者完成了本次临床研究的全过程,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总脱落率为8.33%。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在性别、年龄、BPPV类型、受累侧别、有无睡眠障碍及疗效性指标方面,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在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3.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情况:治疗后2周试验组总有效率86.2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DHI量表评分情况:①试验组在降低DHI总分分值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在治疗后P、E、F项分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在治疗后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段P、E、F项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及降低HADS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2周两组同时段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周,试验组在改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头痛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健脾化饮汤治疗脾气虚弱,水饮内停证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疗效显着,主要表现在改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头痛症状,及改善患者的躯体、心理、功能方面情况。2.健脾化饮汤治疗脾气虚弱,水饮内停证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于学聪[3](2021)在《基于神经反馈的焦虑状态分类与焦虑状态缓解疗效评估研究》文中指出焦虑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涉及极度的恐惧或担忧,会改变大脑中化学物质的平衡。焦虑状态的变化以及焦虑状态的评估一直伴随着整个焦虑症的治疗过程。本文设计了一个封闭的神经反馈实验,该实验包含三个实验阶段来调整受试者的心理状态。在第一和第三阶段中记录了来自34名受试者的脑电静息状态信号,而在第二阶段中记录了基于正念的脑电信号。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要求受试者填写视觉模拟量表(VAS)。根据三个实验阶段的VAS评分,将受试者分为三组:非焦虑,中度或重度焦虑组。基于神经反馈正念调节实验,研究包括两部分:(1)焦虑状态分类研究:根据焦虑分组的情况,选择了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非线性特征作为特征提取方法以及支持向量机、KNN和决策树作为分类器,分别从单特征参数和多特征参数两个方面组合特征向量,再把特征向量输入到三种分类器中,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频域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方式得到了所有分类方法中的最高平均准确率77.70±2.49%。进而利用得到的最优特征提取方法与分类器组合对每一名被试的焦虑状态进行分类研究,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使用高斯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的最高分类精度分别为92.48±1.20%和88.60±1.32%。健康受试者的分类准确性最高平均值为95.31±1.97%,而焦虑症受试者的分类准确度平均值为87.18±3.51%。(2)焦虑缓解疗效评估研究:目前临床上对焦虑状态的评估仍基于一些主观问卷,并且还没有客观的标准评估。与其他方法不同,我们的方法侧重于研究神经电生理的变化。对神经反馈正念调节前和后的脑电进行频域分析,使用重复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神经生理信号方面客观评价了我们的实验对焦虑的缓解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被试的大脑左右额叶α节律功率差值明显减小,焦虑被试和健康被试的α、γ和θ功率有很强的激活作用,α和θ节律平均功率的增强表明焦虑的缓解,γ波节律增强代表被试正念能力的提高,正念能力的提高使得α和θ节律增强,间接对焦虑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且这种激活作用在全脑均表现出了显着性,在各个脑区(额叶区、中央区、顶叶区、颞叶区、枕叶区)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显着性,所以我们的实验对焦虑症状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

赵春舫[4](2020)在《加味逍遥散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肝郁脾虚,心血瘀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肝郁脾虚,心血瘀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焦虑程度、生活质量、中医临床证候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观察60例病例,均来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门诊及住院部,年龄在40-75岁之间,符合肝郁脾虚,心血瘀阻证的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诊断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mg每日一次抗焦虑治疗,并予以冠心病基础用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加味逍遥散中药汤剂150ml,日2次,观察4周。比较治疗后两组在焦虑评分、SAQ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上的变化,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GAD-7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SAQ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在5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在PL、AF、TP维度上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AS、DP维度上实验组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别不大(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肝郁脾虚,心血瘀阻证)在改善焦虑、缓解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上均有疗效。

胡祖前[5](2020)在《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 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160例疑诊为VVS患者,男74例(46.3%),女86例(53.8%),中位晕厥次数为3次(四分位数1-4次)。所有患者均行HUTT检查。按照HUTT结果,将患者分为HUTT 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十二导联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QRS波电压、左心室舒张末径、心率变异性及伴高血压、糖尿病对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的影响。其中,临床特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晕厥持续时间、近两年中有无晕厥、晕厥发作次数、晕厥前驱症状及有无诱因。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由患者填写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计算所得。以mV为单位测量患者ECG十二导联QRS波电压,统计十二导联最低QRS波电压(QRSmin),最高QRS波电压(QRSmax),分别计算肢体导联及胸导联QRS波电压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HRV),包括 24h R-R 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average N-N interval,SDANN)和相邻正常 R-R间 期差值的均方根值(The square root of the mean squared differences of successive R-R intervals,rMSSD)。观察该以上临床因素对 HUTT阳性结果的影响。[结 果]1.1本研究共纳入160例患者,男74例(46.3%),女86例(53.7%);HUTT 阳性87例(54.4%),其中混合型48例,血管抑制型38例,心脏抑制型1例,HUTT阴性73例(45.6%)。HUTT 阳性组与阴性组女性与男性患者HUTT阳性率差异比较,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 160例患者中HUTT 阳性组晕厥发作次数≥3次57例(70.4%),HUTT阴性组晕厥发作≥3次患者28例(42.4%),二者比较,HUTT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UTT 阳性组左心室舒张末径44.98±3.80 mm,HUTT阴性组46.66±3.11mm,二者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患者前驱症状的分析160例患者中146例(91.3%)患者有前驱症状,HUTT阳性组81例(93.1%),HUTT阴性组62例(84.9%)。主要表现:胸闷、头晕、心悸、出汗、视物模糊、乏力、恶心、气促、耳鸣、发热、面色苍白、疼痛及无前驱症状等,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前驱症状差异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乏力在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患者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71例(44.4%)患者肢体导联出现单导联QRS波低电压(QRS<0.4mV),36例(50.7%)的患者为aVL导联,其他显示低电压导联Ⅰ(36.5%),Ⅲ导联(5.6%),aVF导联(5.6%),aVR导联(3%)。与HUTT阴性组相比,肢体导联极单导联QRS波低电压HUTT阳性组患者明显高于HUTT阴性组患者,分别为51例(58.6%)和20例(27.4%),与阴性组相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HUTT阳性组QRSmin显着降低,P=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QRSmin<0.4mv 在 HUTT 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患者之间具有区分性,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58%,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579。4 HUTT 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心率变异指标比较HUTT 阳性组SDNN、rMSSD均比HUTT阴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TT阳性组SDANN与阴性组相比(132.69±29.51vs111.63±38.7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5 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比较160例患者HUTT 阳性组焦虑程度秩均值与阴性组相比(93.36 vs 65.1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UTT 阳性组抑郁程度秩均值与阴性组相比(95.10 vs 63.7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t检验结果,选取对HUTT阳性率有明显影响的指标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倾斜试验结果有显着影响的因素依次为焦虑、SDANN、晕厥次数≥3次、性别、恶心、乏力、肢体导联单导联QRS波低电压(<0.4mV)。[结 论]1性别、晕厥次数≥3次、恶心、乏力、心电图肢体导联QRSmin及单导联QRS<0.4mV、SDANN、左心室舒张末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有预测价值。2焦虑、SDANN、晕厥次数≥3次、性别、恶心、乏力、心电图肢导联单导联QRS波电压<0.4mV可作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独立预测因素。3心电图肢体导联单导联QRS波低电压<0.4mV可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及早诊治及对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起到重要作用。

朱非凡[6](2020)在《内观疗法对学习困难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学习及抑郁、焦虑水平的现状,探讨分散内观疗法对学习困难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的干预效果,揭示分散内观疗法对学习困难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的影响机制,据此构建与学习困难大学生内观前期、后期体验相关的动态模型,以证明内观疗法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改善学习困难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研究一通过使用人口学信息采集表(包括了解学习困难的信息)、《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江苏省某高校1007名在校大学生施测,调查大学生学习及抑郁、焦虑水平的现状。研究二从研究一被试中选取30名抑郁、焦虑水平高于常模的学习困难大学生,其中15名作为干预组进行分散内观干预,另外15名作为对照组。研究二采用深度访谈法和个人实物分析法收集干预组被试的原始资料并进行转录,在干预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被试施测。采取扎根理论编码思路,运用Nvivo11.0对转录资料进行分析编码,构建了学习困难大学生内观前期动态体验模型、内观后期动态体验模型,同时运用SPSS20.0对被试的量表结果进行前后测对比。研究一结果表明:(1)有33.7%的被试存在学习困难,有44.8%的被试抑郁水平高于常模,有23.1%的被试焦虑水平高于常模;(2)学习困难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显着高于非学习困难大学生;(3)大学生抑郁水平、焦虑水平及挂科学分与上学期学业绩点显着负相关(p<.001),大学生焦虑水平与挂课学分显着正相关(p<.05),大学生抑郁水平与焦虑水平显着正相关(p<.001);(4)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对上学期学业绩点具有预测作用。研究二结果表明:(1)在经过分散内观干预后,学习困难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显着降低,学习困难大学生的绩点显着提升;(2)通过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质性分析,构建了学习困难大学生内观前期动态体验模型、内观后期动态体验模型,有效地揭示了分散内观疗法在重构学习困难大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体系的作用机制。

梁启放[7](2020)在《电针联合坦索罗辛影响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联合坦索罗辛与单纯坦索罗辛胶囊对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CP)在症状、生理、心理、疾病负担以及成本-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和类似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遵随机对照原则,入选符合标准的湿热瘀滞型CP病例70人,依计算机编码随机分为针药组(35例)、药物组(35例)两组。药物组口服坦索罗辛胶囊;针药组加用电针关元、三阴交(双)、阴陵泉(双)等穴联合施治。完成3个月治疗,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指数(NIH-CPSI)、前列腺液检验相关客观指标评分、汉密顿焦虑、汉密顿抑郁评分、疾病经济负担、效果与成本的相关性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单纯坦索罗辛组(药物组)30例、电针联合坦索罗辛组(针药组)31例。1、疗效比较:针药组有治愈9例(29.03%)、总有效率29例(90.32%)大于坦索罗辛组治愈率6例(20.00%)、总有效率24例(80.00%)。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与药物组相比,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有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NIH-CP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较药物组在NIH-CPSI总分、疼痛症状评分及生活影响评分方面存在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客观量化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前列腺液常规等客观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较药物组的量化评分下降有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心理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较药物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有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疾病经济负担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疾病经济负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成本-效果比较:治疗后,药物组、针药组的成本与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治疗后针药组比药物组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可。结论:本研究观察比较电针联合坦索罗辛胶囊与坦索罗辛胶囊治疗湿热瘀滞型CP对患者的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心率和血压等生理指标客观量化、焦虑和抑郁等心理评估、成本-效果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1)电针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滞型CP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坦索罗辛胶囊;(2)电针联合坦索罗辛较单纯口服坦索罗辛可明显降低湿热瘀滞型CP患者中医证候评分;(3)电针联合坦索罗辛较单纯口服坦索罗辛可减轻湿热瘀滞型CP患者NIH-CPSI评分;(4)电针联合坦索罗辛较单纯口服坦索罗辛可减轻湿热瘀滞型CP患者前列腺液常规等客观量化评分;(5)电针联合坦索罗辛较单纯口服坦索罗辛可明显改善湿热瘀滞型CP患者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症状;(6)电针联合坦索罗辛或单纯口服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滞型CP患者疾病负担较重,不容忽视;(7)电针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滞型CP患者的成本-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坦索罗辛;(8)电针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滞型CP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可;电针联合坦索罗辛、单纯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滞型CP均有一定疗效,前者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今后研究可从更多个角度深化相关研究,进一步提高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成果做努力,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赵慧慧[8](2020)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拟探索一套高效、安全、便捷的干预方式,为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也为该疗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08例躯体形式障碍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A组(可敏索码熵家棋组n=36)、对照组B组(认知行为组n=36)、对照组C组(支持性治疗组n=36),三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支持性疗法进行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每3天一次,40-60min/次,出院一月后随访。在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时采用躯体形式症状筛查量表(Screening for Somatoform Symptoms-7,SOMS-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定三组患者的躯体症状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收集有效资料108例,三组各36例,无脱落及失访患者。(1)组内比较:三组患者SOMS-7、HAMA及HAMD量表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在干预后及随访时,较干预前均持续降低。(2)组间比较:(1)干预前:三组患者SOMS-7、HAMA及HAMD量表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三组患者SOMS-7总分及症状数、HAMD总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评分最高,B组次之,A组评分最低;HAMA总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评分低于其余两组,且与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三组患者SOMS-7总分及症状数、HAMD总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评分高于其余两组,且与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A总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评分最高,B组次之,A组评分最低。结论:(1)采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缓解躯体症状,对疾病治疗具有良好促进作用。(2)在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干预上,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起效速度优于认知行为疗法及支持性疗法,且远期效果好,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欣[9](2020)在《时辰阴阳调理法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时辰阴阳调理法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慢性失眠障碍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常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慢性失眠障碍诊断且辨证为阴虚火旺证的患者共90例。经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三组,西药组、常规服药组和择时服药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每晚睡前(21:00~22:00)口服艾司唑仑1mg,常规服药组早饭后(07:00~08:00)口服加味百合地黄汤150ml、晚饭后(18:00~19:00)口服安神方150ml,择时服药组酉时(17:00~19:00)口服加味百合地黄汤150ml、亥时(21:00~23:00)口服安神方150ml,三组疗程均为四周。治疗期间观察检验、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将三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目评分、PSQI总评分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评估三种疗法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将三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单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评估三种疗法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将三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评估三种疗法的中医证候疗效的差别。结果:治疗前,将三组PSQI各项目评分、PSQI总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具有可比性(催眠药物为本试验的干预措施,每组患者得分相同,故该项目得分不进行单项比较,只纳入PSQI总评分的比较)。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检验、检查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反应。治疗四周后,三组的PSQI各项目评分、PSQI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将六个项目评分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三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项目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项目评分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缩短入睡时间方面,择时服药组和西药组均优于常规服药组(P<0.05),而择时服药组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择时服药组和常规服药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两者进一步比较显示,择时服药组优于常规服药组(P<0.05):三组PSQI总评分组间两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择时服药组和常规服药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两者进一步比较,择时服药组低于常规服药组(P<0.05):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西药组治疗后主症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次症仅有手足心热和盗汗两项的积分较前降低(P<0.05),其余症状积分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常规服药组和择时服药组主症、次症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主症中,入睡困难的积分比较,择时治疗组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均低于常规服药组(P<0.05),夜寐不安的积分比较,常规服药组与择时服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彻夜不寐的积分比较,三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次症中,在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少津和健忘耳鸣四项积分比较上,常规服药组和择时服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在腰酸梦遗和心悸不安两项积分比较上,常规服药组和择时服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且择时服药组低于常规服药组(P<0.05)。三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择时服药组有效率90%和常规服药组有效率76.67%均高于西药组有效率46.67%(P<0.05),且择时服药组有效率90%高于常规服药组有效率76.67%(P<0.05)。结论:加味百合地黄汤和安神方可降低PSQI各项目评分、PSQI总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阴虚火旺症状,疗效确切;依据时辰阴阳调理法择时服药在缩短入睡时间、改善日间功能障碍、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时间服药;加味百合地黄汤和安神方安全性良好。综上可知,时辰阴阳调理法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李欣[10](2020)在《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注意偏向特点及干预》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患者的注意偏向(Attention bias,AB)特点及干预。AD是以难以控制的不必要担心、恐惧及负性认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精神疾病,发生在青少年儿童时期会对青少年生活及学习产生极大影响,甚至会对成年后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伤害。注意偏向可能是焦虑情绪的发生及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注意偏向的干预可能会减轻焦虑症状。在国外已有相关注意偏向干预训练(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 training,ABMT)对AD患者进行治疗,且取得较好结果。目前在我国针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点探测(Dot-probe)范式对AD青少年患者注意偏向特点及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符合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DSM-5)诊断标准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注意偏向训练组(AB组)及无注意偏向训练组(NAB组),并同期收集与前40例入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组40例(下文将先入组的40例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称病例组)。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进行症状评估,对AB组进行注意偏向训练,对NAB组进行无注意偏向训练,采用注意偏向范式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训练前后进行注意偏向测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训练前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注意偏向任务测试中,病例组负性反应时(647.14±94.44)m s低于中性反应时(661.08±112.07)m s,病例组注意偏向值(13.93±33.27)m s高于正常对照组(-0.13±18.49)m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t=2.06,P<0.05)。在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中,SCARED总分与中性准确率成负相关(r=-0.38),分离性焦虑分数与负性准确率成负相关(r=-0.52),社交恐怖障碍分数与负性准确率(r=-0.45)及中性准确率(r=-0.43)呈负相关(均P<0.05),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与注意偏向测试分无显着相关性(P>0.05)。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注意偏向干预训练后,注意偏向训练组训练前后注意偏向值的改变(16.25±8.19)较无注意偏向训练组(-6.56±5.85)改变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偏向训练组训练前后状态焦虑分减低(7.52±5.00)vs.(4.07±5.8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特质焦虑分改变不明显。结论: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更关注负性刺激,对中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注意偏向训练改变和无偏向注意训练均可改变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注意偏向值,注意偏向训练使患者对负性刺激反应时减慢,无注意偏向训练使患者对负性刺激反应时相对中性刺激反应时间增加。注意偏向训练可改变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状态焦虑,对特质焦虑改变不明显。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抗焦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困难学生的抗焦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量表评定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研究组与对照组HAMA量表的比较
        1.2.3 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24量表评分比较
        1.2.4 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量表评分比较
        1.2.5 研究组与对照组EPQ评分的比较
    1.3 讨论
        1.3.1 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疗效
        1.3.2 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
        1.3.3 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的疗效
        1.3.4 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对改善焦虑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疗效
        1.3.5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改良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的研究进展
    2.1 焦虑障碍
        2.1.1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
        2.1.2 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
        2.1.3 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
    2.2 森田疗法
        2.2.1 森田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2.2.2 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2.2.3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2.2.4 森田疗法的特点
        2.2.5 森田疗法的实施
        2.2.6 森田疗法对焦虑障碍的治疗
        2.2.7 森田疗法治疗用于家庭康复的展望
    2.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B 关于参与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附录C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健脾化饮汤治疗脾气虚弱、水饮内停证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技术路线示意图
    3.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临床病例分布情况
        4.2 相关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4.3 疗效性分析
    5. 讨论与分析
        5.1 一般资料讨论
        5.2 健脾化饮汤疗效分析讨论
        5.3 本课题“从健脾益气,温阳化饮”论治残余症状的理论依据
        5.4 健脾化饮汤的组方依据
        5.5 健脾化饮汤的安全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基于神经反馈的焦虑状态分类与焦虑状态缓解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神经反馈技术研究现状
        1.2.2 正念调节技术研究现状
        1.2.3 焦虑状态分类与焦虑缓解评估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脑电信号电生理与神经反馈
    2.1 脑电信号电生理概述
        2.1.1 脑电信号的产生
        2.1.2 大脑功能区
        2.1.3 脑电信号的特点
        2.1.4 脑电信号节律与精神状态的关系
        2.1.5 脑电信号的采集
        2.1.6 脑电信号伪迹与预处理方法
    2.2 神经反馈
        2.2.1 神经反馈的发展
        2.2.2 神经反馈训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神经反馈实验及数据预处理
    3.1 实验设备
    3.2 实验素材
        3.2.1 神经反馈实验平台搭建
        3.2.2 实验被试
    3.3 实验流程
    3.4 神经反馈脑电信号预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神经反馈的焦虑状态识别
    4.1 焦虑状态模式识别分类器
        4.1.1 支持向量机
        4.1.2 K近邻
        4.1.3 决策树
    4.2 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4.2.1 时域特征
        4.2.2 频域特征
        4.2.3 非线性特征
    4.3 分类结果讨论
        4.3.1 分类结果对比
        4.3.2 健康被试和焦虑被试焦虑状态分类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神经反馈的焦虑缓解疗效评估
    5.1 评价指标和导联的选择
    5.2 额叶部α节律功率差值分析
        5.2.1 焦虑被试额叶左右α节律功率差值分析
        5.2.2 健康被试额叶左右α节律功率差值分析
    5.3 全脑脑电信号变化特征统计结果和分析
        5.3.1 焦虑被试脑电节律特征变化分析
        5.3.2 健康被试脑电节律特征变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加味逍遥散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肝郁脾虚,心血瘀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诊断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案
    2 治疗方案
        2.1 实验药物
        2.2 具体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焦虑程度观察
        3.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
        3.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判定
        3.4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基线情况比较
        1.1 性别
        1.2 年龄
        1.3 病程
        1.4 GAD-7量表评分比较
        1.5 SAQ量表评分
        1.6 中医证候积分
    2 治疗后观察性指标的比较
        2.1 GAD-7评分比较
        2.2 SAQ量表评分的比较
        2.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2.4 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比较
        2.5 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祖国医学关于双心疾病的认识
    3 导师关于双心疾病的认识
        3.1 关于病机的认识
        3.2 形神同治
    4 关于加味逍遥散的认识
        4.1 加味逍遥散的方义
        4.2 逍遥散相关研究
        4.3 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5 疗效分析
        5.1 GAD-7量表评分
        5.2 SAQ量表
        5.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
    6 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西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复发临床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内观疗法对学习困难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学习困难
        2.1.1 学习困难的概念
        2.1.2 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现状
    2.2 抑郁
        2.2.1 抑郁的概念
        2.2.2 抑郁的测量
    2.3 焦虑
        2.3.1 焦虑的概念
        2.3.2 焦虑的测量
    2.4 内观疗法
        2.4.1 内观疗法的概念
        2.4.2 内观疗法的研究现状
    2.5 内观疗法对抑郁、焦虑的干预研究
        2.5.1 内观疗法对抑郁的干预研究
        2.5.2 内观疗法对焦虑的干预研究
    2.6 内观疗法对青少年的干预研究
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3.4 研究设计
4 研究一: 大学生学习状况与抑郁、焦虑水平的调查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工具
    4.3 研究流程图
    4.4 研究结果
        4.4.1 大学生学习成绩、抑郁及焦虑水平的总体情况分析
        4.4.2 基于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学习成绩、抑郁及焦虑水平的分析
        4.4.3 基于大学生学习状况与抑郁及焦虑水平的关系分析
        4.4.4 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对上学期学业绩点的预测作用分析
    4.5 讨论
        4.5.1 大学生学习困难现状
        4.5.2 大学生抑郁、焦虑现状
        4.5.3 大学生学习状况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
5 研究二: 内观疗法对学习困难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的干预研究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2.4 内观干预具体方法
        5.2.5 数据处理
    5.3 研究结果
        5.3.1 内观疗法对学习困难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及上学期平均绩点干预结果的量化分析
        5.3.2 内观疗法对学习困难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及上学期平均绩点干预结果的质性分析
    5.4 讨论
        5.4.1 内观前后期认知变化
        5.4.2 内观前后期情感变化
        5.4.3 内观前后期行为变化
    5.5 结论
6 总讨论与总结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内观疗法的知情同意书
致谢

(7)电针联合坦索罗辛影响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CP的中医进展
        1.1.1 中医认识
        1.1.2 病因病机
        1.1.3 辨证分型
        1.1.4 中医治疗
    1.2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2.1 流行病学
        1.2.2 CP的分类
        1.2.3 发病机制
        1.2.4 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计
        2.2.2 病例分组
        2.2.3 质量控制
        2.2.4 伦理审批
    2.3 干预方法
        2.3.1 针药组
        2.3.2 药物组
        2.3.3 疗程
    2.4 观测指标
    2.5 安全指标
    2.6 疗效标准
    2.7 统计方法
    2.8 研究结果
        2.8.1 病例完成情况
        2.8.2 总疗效比较
        2.8.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8.4 NIH-CPSI评分比较
        2.8.5 IPSS评分比较
        2.8.6 客观检查量化评分比较
        2.8.7 生理指标变化评分比较
        2.8.8 心理指标变化评分比较
        2.8.9 成本-效果比较
        2.8.10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由CP疾病引起的个人和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3.2 针药联合显着改善湿热瘀滞型CP的生理症状分析
    3.3 针药联合显着改善湿热瘀滞型CP的心理症状分析
    3.4 针药联合显着改善湿热瘀滞型CP的成本-效果分析
    3.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1 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假设
第1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原则
    1.5 统计分析
第2章 研究结果
    2.1 三组SD患者临床特征
    2.2 三组SD患者干预前比较
    2.3 三组SD患者干预前后对照性研究
第3章 讨论
    3.1 KSS家棋疗法是对SD心理干预的新探索
    3.2 三组SD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3 三组SD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3.4 KSS家棋能有效改善SD患者躯体症状
    3.5 KSS家棋能有效改善SD患者焦虑情绪
    3.6 KSS家棋能有效改善SD患者抑郁情绪
    3.7 KSS家棋对S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效果分析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性
    3 不足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时辰阴阳调理法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疾病的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治疗
    2. 中医学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中医治疗
    3. 时间医学的研究进展
        3.1 现代时间医学的研究
        3.2 中医时辰医学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与处理
        1.6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观察指标
    3.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基础资料分析
        4.2 三组PSQI各项目评分及总评分的比较
        4.3 三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单项证候积分的比较
        4.4 三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张琪教授对于失眠的认识
    2. 时辰阴阳调理法的理法方药探讨
        2.1 时辰阴阳调理法的立法依据
        2.2 加味百合地黄汤立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2.3 安神方立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2.4 两方组方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3. 结果分析
        3.1 安全性分析
        3.2 PSQI的比较分析
        3.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 结论
    5.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注意偏向特点及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评估及注意偏向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抗焦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家庭病床式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疗效研究[D]. 杨心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健脾化饮汤治疗脾气虚弱、水饮内停证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研究[D]. 朱雅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基于神经反馈的焦虑状态分类与焦虑状态缓解疗效评估研究[D]. 于学聪.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4]加味逍遥散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肝郁脾虚,心血瘀阻)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春舫.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相关因素分析[D]. 胡祖前.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6]内观疗法对学习困难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的干预研究[D]. 朱非凡. 苏州大学, 2020(03)
  • [7]电针联合坦索罗辛影响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D]. 梁启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D]. 赵慧慧.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时辰阴阳调理法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研究[D]. 王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注意偏向特点及干预[D]. 李欣.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学习困难学生的抗焦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