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代理协商集成交互框架

为代理协商集成交互框架

一、Integrating Interaction Framework for Agent Negotiation(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明[1](2021)在《基于语义的多代理动态交互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

李着[2](2020)在《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分布式群组决策模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考虑到不同地区发展及资源分布的差异化,在实际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快从各地运输救援物资到灾区。而往往在救援工作中,救援物资的调配和运输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本文研究多代理系统在分布式群组决策过程中的应用正是为了解决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因此本文就解决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工作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结合多代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存储、群组决策理论建立了可应用于突发事件背景下应急救援工作的多代理系统群组决策模型,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突发事件中救援物资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流程及潜在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借助分布式数据库搭建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对分散数据的统一管理、基于多代理系统建立分布式群组决策模型、搭建供应链协同管理框架和信息平台、对应急救援行为中物资的调配及运输路径问题进行群组决策,并输出决策建议。(2)针对当前2019-n Co V肺炎疫情中的物资运输路径决策为例进行了模拟测试,输出决策建议供参考,证明模型的可行性、通用性,表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封装成决策知识,并定义各级参与决策的组织为智能化Agent,结合Agent在分布式环境中的自主、协商、协作的优势来部署应急救援工作决策环境,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通过Agent间的交互,以协调、协作、协商的方式共同完成应急救援工作中物资的调配与运输问题。

刘涛[3](2020)在《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以个性化教学理论为理论指导,结合教学设计思想,借鉴基于Agent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实现企业系统应用个性化培训为研究点,提出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详细说明模型的设计过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例化验证。首先,构建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深入分析Agent技术在教学领域作为教学代理的研究现状,对典型教学代理模型进行分析,为模型设计提供参考;在研究课堂教学环节与企业培训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设计思想,确定模型构建原则,进行模型流程分析,构建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并介绍了模型结构组成和模型设计的优势,为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其次,设计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系统。以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为理论支撑,进行系统设计;从知识表示方式选择、知识获取和知识库设计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模型知识中心的设计过程;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培训需求,为学习者分配进行个性化培训的“导师团队”,设计虚拟导师工厂模式,实现对于基础代理的生产、教学职能赋值、各职能教学代理的发布;并介绍了学习特征分析机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定制机制和培训效果评估方式。最后,进行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系统应用效果分析。将设计的虚拟导师培训系统,应用于某采油厂三元复合驱清防垢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的实际培训中,实现对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培训,并从系统性能、培训过程、培训结果和系统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对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设计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传统人类教师开展个性化培训,满足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个性化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龙政强[4](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生产安全监控存证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除尘管道在化工,纺织,木料加工等领域的工业生产的安全管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火星火花与管道中的粉尘接触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随着工业厂房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安监部门对生产安全监管的日益重视,实现基于物联网监控设备的在线预警和监控记录存证服务逐渐成为了管道生产安全监控业务的需求痛点。本文介绍了面向除尘管道火花检测的生产安全监控存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依靠部署在厂房的物联网设备进行实时的除尘管道火花监控,并联动告警和排险装置进行本地的预警和除险;同时,设备还会将采集到的监控隐患信息上报到系统后台,作为供安全监管、事故排查和责任追踪用途的存证记录和线上预警调度的数据警报。系统后台主要面向安监部门人员和厂房管理人员,提供两类服务,一是具有公信力的安全隐患告警存证记录的数据调取查阅服务,另一个是满足快速消息传递和响应,以及与监控预警业务相关的数据管理服务。系统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其一是物联网监控设备模块,其二是面向生产安全监管的监控记录存证平台模块,最后则是面向厂房,协助预警排险的监控预警业务系统模块。系统服务整体以Web服务形式呈现,采用Netty+Spring Cloud的微服务架构方案作为系统与设备用户的交互服务层实现,在存储侧则采用区块链技术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存储记录存证数据和预警业务数据。在存证业务上,系统提供了面向物联网设备和安监场景的区块链存证方案。首先,系统在区块链开发框架Hyperledger Fabric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安监部门,生产单位,服务提供方共同记账的分布式节点分配策略,以及三方共同认证交易的动态背书策略,以此保障数据事务执行时的公正性,凭借相对较少的节点总数保证了数据在存证平台写入后的不可篡改和不可抵赖特性;其次,为了保障存证数据从设备产生到写入区块链这一过程同样做到不可篡改,设备端在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和CA认证的基础上,采用烧录固件的方式密封身份证书和程序源码等敏感数据文件,以应对身份凭证的窃取;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结合的双重加密信道和两层代理通信服务,防范在网络链路中针对身份信息和业务数据发的套取和篡改行为;最后通过增设额外传感器,制定冗余备份监控等组合策略共同应对物理环境对监控采集活动的阻碍和干扰。切实保证了存证记录数据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后台写入全过程的如实记录,将系统存证平台的公信力从区块链网络本身拓展到设备节点。

易文飞[5](2019)在《智能配网环境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能源安全、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但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在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出力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接入电网。针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困境,目前的做法主要是从电力供应侧出发,如加强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改造、安装储能等,这种做法能够改善系统的调节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受到投资成本以及设备灵活性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和能源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依托智能配电网,从需求侧出发,大力开发可控负荷、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等需求侧可控资源,利用需求侧可控资源平衡可再生能源出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做法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需求侧资源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智能配电网环境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多时间尺度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在生能源集成的机理。在查阅国内外关于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光伏、风电等典型可再生能源的出力模型,结合实际运行数据,从分钟级、小时级等多个时间尺度,描述了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和反调峰特性。然后介绍了需求侧资源参与响应的内涵、主要类型,分析了需求侧资源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响应特性,并建立了需求侧响应的出力模型。最后,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分析了多时间尺度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机理。(2)建立了智能配网环境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策略。首先结合需求侧资源的特点,自上而下建立了需求侧资源层、响应代理层和调度中心层三层调度框架。然后在削峰填谷场景下,利用需求侧资源响应特性与可再生能源出力特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匹配性,在日前、日内和实时多个时间尺度下建立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响应,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调度模型。最后以电动汽车参与需求侧响应为例,建立了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度的分层调度框架,验证了电动汽车参与需求侧响应可以有效削峰填谷、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效果。(3)在平衡联络线波动场景下,提出了多形态激励型需求侧响应(Incentive Based Demand Response,IBDR)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的鲁棒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分析了 IBDR和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引入鲁棒优化理论,采用鲁棒区间的形式对IBDR与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然后,分别以配网运行成本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目标,以可再生能源并网波动性约束、需求侧资源响应能力约束和功率平衡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条件下多形态IBDR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采用鲁棒对等转换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并使用非支配集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以实际运行配网为例,对所提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4)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运行模型。首先以典型的冷热电IES为框架,根据能源生产、转换、消费各环节的能量流动关系,建立了 IES的多能量流模型。然后从能量转移的角度出发,定量分析了通过开展综合需求侧响应(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IDR)转移系统能量,提升系统灵活性的潜力。最后以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目标,考虑系统能量平衡和各能源设备的运行约束,建立了考虑IDR的IES运行优化模型,设计了求解算法。并以某IES为例,对所提的方法和模型进行了计算验证。(5)建立了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有效集成的保障机制。从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的商业模式、关键技术和政策支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高效集成的保障机制。在商业模式方面,分析了未来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调度的削峰填谷、参与辅助服务等场景,并提出了促进需求侧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在关键技术方面,针对需求侧资源参与响应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要着重发展智能用电、现代通信、大容量储能以及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从技术实现层面支撑需求侧资源参与响应。在政策保障层面,提出了需求侧资源开发保障政策和需求侧资源参与互动保障政策。

周青骅[6](2018)在《基于MAS的复杂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管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工装备产品建造是我国船舶企业的优先发展产业,建造物资管理是海工装备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船舶行业建造物资管理的水平尚不能满足复杂海工装备的建造需求。为满足海工装备项目生产建造的高质量要求,有必要实现建造物资准确追溯;同时,为提高海工装备项目生产建造效率,有必要实现面向采购、仓储、配送环节的建造物资管理决策自主化。本文从解决复杂海工装备项目建造物资可追溯性差、物资管理决策滞后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海工装备产品建造特性和建造物资管理模式,提出面向海工装备项目建造物资追溯管理的编码体系,引入MAS(Multi-Agent System,多代理系统)技术研究建造物资的信息追溯方法,设计基于Agent协商的建造物资采购、仓储-配送各业务环节管理自主决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构建了面向海工装备项目的建造物资管理系统并在船企示范应用。针对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管理模式需在常规船舶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重构的问题,研究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的管理需求,进行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的业务建模,得到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的业务和追溯数据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MAS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模型。针对海工装备产品项目建造物资缺乏合适追溯编码的问题,结合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的追溯管理需求,提出建造物资编码信息单元(Material-encoding Information Unit,MIU)概念,将建造物资追溯管理编码信息分类,设计面向追溯的MIU属性-关系二元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建造物资追溯的MIU编码规则,构建MIU数据的存储与关联模型,完成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信息体系的设计构建工作。针对海工装备产品项目建造物资追溯准确度要求高、追溯适用范围较窄、追溯数据量较大等问题,采用建造物资追溯编码体系为基础,建立基于MIU的建造物资追溯数学模型,提出基于MIU的建造物资追溯数据分析机制和建造物资信息映射机制,以及基于多Agent协作的建造物资追溯方法。实例验证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建造物资追溯方法较船企原有方法具有追溯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数据处理量较强等优势。针对海工装备产品项目建造物资管理决策滞后、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多Agent协商技术,研究采购和仓储-配送等不同业务环节的决策问题,分别提出用于建造物资采购管理的多Agent贝叶斯自学习协商决策方法,和用于建造物资仓储-配送管理的多Agent模糊评价协商决策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决策方法验证与效率分析。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各类建造物资管理决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行、有效。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发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系统(OE-MMS),并在中船集团某企业进行示范应用,评估本文研究在船企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乔英杰[7](2017)在《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建筑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步伐的加快,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以BIM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协作与评估平台将极大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集成化水平,为整个建筑行业变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现阶段政府政策对于BIM、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大大提高了建设主体应用BIM的积极性。但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BIM,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还应从治理层面做出思考。本文主要从合同治理维度和关系治理维度进行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综述BIM、项目治理、项目垂直治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认识到BIM和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研究价值及二者结合的优势互补效果。随着BIM应用的不断成熟与深入,将大幅改善建设项目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缓解和避免委托代理问题的发生,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垂直治理效果。其次,通过分析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核心问题及原因,结合BIM自身的功能特性,更深入地阐述BIM应用于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契机,从合同和关系两个维度设计了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机制。而后,分析了良好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实施的原则及判断标准,从业主角度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框架探讨应用BIM的建设项目对项目采购方式与合同类型的组合优选,进而在合同形成阶段确定了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责权利体系框架与激励效应,并分析了基于BIM应用的合同补偿机制;通过设计和建立BIM信息交互云平台应用框架,从沟通、承诺、信任和合作等方面分析了建设项目垂直治理视角下基于BIM信息平台的关系治理;并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业主层面对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进程下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优化开展提出建议。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所研究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从业主方视角研究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不仅有助于提高以业主为代表的核心利益相关方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建设项目治理水平,而且对于BIM在建筑业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黄河[8](2010)在《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集成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敏捷供应链支持供应链企业的迅速结盟,集成企业间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需求优化供应链组织、管理方式和生产计划,保证动态联盟的平稳解体。它能够在企业间竞争合作的现代制造环境中有效地组合配置松散的资源,迅速地构成响应市场变化的虚拟企业动态联盟,显着地提升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率。因此敏捷供应链成为上世纪末以来供应链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移动技术使得在任何时间和在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中实时地获取信息和监控供应过程成为可能。将移动技术应用于供应链能够突破传统供应链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增强供应链的敏捷性、分布性和可视性,改善供应链各主体间的协调效率,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因此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移动环境的复杂性和资源限制也导致移动环境下供应链运作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生产模式的改变、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和敏捷供应链的特点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网环境对敏捷供应链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模式,进而对移动环境下敏捷供应链的运作提出了供应链集成的技术框架和具体实现方式,并在原型系统中实现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一对一的协商。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了移动环境下敏捷供应链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型,并以3C产品的定制为背景利用移动Agent、分布式和遗留系统封装、柔性工作流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服务和工作流集成的技术架构。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①分析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供应链、移动环境下的供应链和基于移动Agent的供应链研究现状。②研究敏捷供应链的特征,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为敏捷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移动环境下敏捷供应链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模式。③以3C产品的定制为背景,分析移动Agent、分布式和遗留系统封装、柔性工作流等技术手段如何解决移动环境下敏捷供应链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通过这些技术实现敏捷供应链的信息、服务和工作流集成的技术框架。④在信息、服务和工作流层面分别给出集成架构的技术细节和实现手段。⑤结合相关技术手段,实现基于Agent平台的原型系统。本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来自2008年国家863课题“移动环境下的企业集成新技术”(No.2008AA04Z127)

周永利[9](2007)在《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人们可以将各个不同地理位置的异构工业制造硬件和软件资源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制造平台,该领域的研究产生了一个新的体系结构——制造网格。制造网格的目的是使人们可以无缝地集成广域制造资源来合作解决问题,因此,在制造网格环境里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就成为制造网格实施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制造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在地理上是广域分布的,并由不同的生产组织所拥有,因此制造网格资源拥有各自不同的资源管理机制和价格策略,同时制造资源的负载和可用性动态变化,使得制造网格环境下的资源管理和调度十分复杂和具有挑战性。本文的研究主旨在于使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制造网格的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在人类社会,资源的分配往往是通过市场来执行,现代人类社会市场机制的成功促使人们也希望用相似的概念来解决在制造网格系统里的资源分配问题。因此,在制造网格领域,通过资源提供者出售资源、资源需求者购买所需资源的方法来最终实现制造网格中资源分配管理与调度是制造网格发展的必然导向。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章根据制造网格的特点分析了其复杂性来源,讨论了两种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的策略,并针对制造网格的复杂性提出使用以用户为中心的策略来弱化其不平衡性来达到系统的协调发展,论证了研究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的根源和必要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制造网格及其资源的特点,并讨论了制造网格资源管理中涉及的经济学因素与经济模型,定义了制造网格经济学角色,把经济学和系统学分析方法引入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及调度问题的研究中。建立了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经济模型和体系结构,以及制造网格资源管理经济模型和体系结构。提出了MGeQoS的经济模型类型属性扩展,并使用WSDL来表达MGeQoS属性,同时使用了匹配服务协商机制和Internet商业协商交互协议来实现经济模型的匹配和资源管理,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持多经济模型的制造网格经济模型及体系结构。建立了采用单元组织管理技术的、基于代理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的经济模型及体系结构,单元组织内采用了基于封装的域内资源管理系统。探讨和研究了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分配和管理方法有关关键技术、构架、数学模型以及算法求解。在制造资源分配模型方面使用了基于Agent的制造资源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益最大化的资源分配算法。在多资源提供者的资源预留问题上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与拍卖模型的制造网格资源预留方法用以解决制造网格的多用户提供者的资源预留问题。在制造网格资源交易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议价模型的制造网格交易方法,并提出了有关的管理算法。本文还论述了效益和QoS的关系,提出了建立服务定价与合同契约的解决方法。研究了制造网格的资源发现和资源调度的过程,着重研究了基于局部性原理和蚂蚁算法的制造网格资源搜索算法,并基于此探讨了有关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cache局部性优化策略方法,对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调度策略做了深入的分析、讨论和解决方案的研究。整篇文章系统和深入地从经济学、系统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制造学等多角度出发,探讨和分析了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研究的有关社会环境、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提出了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系统构架、数学模型及策略方法等等,并做了实例研究。用基于效益驱动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分配方法来调度制造网格里的资源,建立制造网格的经济模型来剖析制造网格中的资源所有者和资源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如何提高制造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平衡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问题,以适合跨管理域的异构性和复杂性的制造资源管理,从而给制造网格更快地走向市场铺平道路。

王晓峰[10](2007)在《制造网格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制造网格是网格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基于广域网络的分布式异构平台,由于它具有分布性、异构性、共享性、协同性等特点,与以往的网络应用环境以及网络化制造系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它对信息安全也有新的要求。制造网格不仅会遇到通常Internet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可否认性、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同时由于制造系统自身具有多主体性、协同性、共同性、灵活性等特点,要保持这些特点与保证安全性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制造网格中安全信任模型,基于分布式、异构的、动态变化的实体间的密钥协商方法,以及适用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数字签名方案。本文分析了制造网格系统的安全特征和安全需求,综合应用现代密码理论和信息安全技术,对制造网格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分析了制造网格节点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所涉及到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制造网格安全信任模型,把信任的概念建立在网格节点的身份信任和行为信任、计算能力、单元服务开销、先前的工作成功率、入侵检测和入侵抵抗能力的基础上;基于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了制造网格节点信任度综合评估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比较全面地定量评估制造网格节点的信任度,从而建立节点间的信任关系。研究了分布式、异构、动态变化的实体间的密钥协商问题。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提出了两种适于制造网格环境的密钥协商协议。协议一是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认证多方密钥的协商协议,不仅支持不同信任域之间的交互认证,而且不需要特殊的Hash函数,解决了一般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中必须具有公共可信PKG和特殊Hash函数的问题;协议二采用共享口令进化认证机制,每次密钥协商生成一个一次性的新口令,达到了既能减轻节点的计算量和存储负担,又能实现密钥认证的功能。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协同设计信息交换内容摘录签名方案和一种基于身份的广义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基于二次剩余困难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制造网格环境的多重数字签名方案。这些方案既能满足制造网格的共享性、协同性和开放性,又能满足协同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既能满足实体参与的灵活性,又能满足实体身份的真实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要求,为制造网格环境中的消息认证和信息源认证,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困难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证书的代理数字签名方案和基于身份的代理数字签名方案,为制造网格节点进行安全授权委托,保证单点登录的安全性提供了解决方案。以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为背景,构造了关中区域制造网格体系结构框架和安全结构模型,为关中区域制造网格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安全服务解决方案。

二、Integrating Interaction Framework for Agent Negoti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grating Interaction Framework for Agent Negotiation(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分布式群组决策模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突发事件救援物资调配和运输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突发事件救援物资的调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突发事件救援物资的运输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2.1 多Agent系统相关技术
        2.1.1 Agent概念
        2.1.2 Multi-Agent系统
    2.2 BDI-Agent模型
        2.2.1 集群中行为规则的定义
        2.2.2 集群中Agent的分类定义
        2.2.3 群体压力下的Agent的愿望更新
        2.2.4 Agent在信息源因素作用下的愿望更新
        2.2.5 Agent在个体预期作用下的愿望更新
    2.3 分布式体系结构分析
        2.3.1 数据网络分布计算模式
        2.3.2 多主体控制部件
        2.3.3 分布式问题中的多库管理
        2.3.4 分布式问题求解中的群组决策
        2.3.5 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分布式群组决策模型设计
    3.1 应急救援供应链分析
        3.1.1 突发事件救援工作中的供应链思维
        3.1.2 应急救援供应链流程中的潜在需求
    3.2 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分布式群组决策模型逻辑架构
    3.3 应急救援供应链协同管理框架与信息平台
        3.3.1 突发事件供应链协同管理框架
        3.3.2 突发事件供应链协同管理信息平台
    3.4 需求任务的提交
    3.5 突发事件下供应链任务决策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分布式群组决策模型建立
    4.1 数据与决策支持映射框架
    4.2 分布式数据库
        4.2.1 数据的分片
        4.2.2 数据的分布
    4.3 信息互联平台框架
    4.4 决策知识中心的搭建
    4.5 供应链运输路径规划数据传输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型在疫情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应用
    5.1 新冠病毒肺炎案例介绍
    5.2 模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模拟应用
    5.3 应用于疫情救援的需求任务数据统计库
    5.4 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
        5.4.1 数据的分片设计
        5.4.2 数据的分布设计
    5.5 新冠肺炎疫情供应链需求决策
        5.5.1 供应链运输路线配置
        5.5.2 供应链运输路线规划测试
        5.5.3 供应链并发式决策测试
        5.5.4 供应链群组决策测试小结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3)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智能导师系统现状分析
        1.3.2 教学代理现状分析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研究思路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
    2.1 个性化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个性化教学概念
        2.1.2 个性化教学模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掌握学习理论
        2.2.3 成人学习理论
    2.3 相关技术研究
        2.3.1 Agent技术研究
        2.3.2 多Agent技术研究
        2.3.3 应用Agent技术的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构建
    3.1 模型构建原则
    3.2 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设计
        3.2.1 模型设计思想
        3.2.2 模型培训流程分析
        3.2.3 模型的构建
        3.2.4 模型工作机理描述
    3.3 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组成
        3.3.1 知识中心
        3.3.2 工厂模式
        3.3.3 培训阶段
    3.4 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构建优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系统设计
    4.1 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系统概述
        4.1.1 系统设计路线
        4.1.2 系统应用流程
        4.1.3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配置
        4.1.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虚拟导师知识中心设计
        4.2.1 常见知识表示方式比较
        4.2.2 知识获取
        4.2.3 知识数据库设计
    4.3 工厂模式设计
        4.3.1 工厂结构分析
        4.3.2 代理管理策略研究
        4.3.3 代理制造流程分析
        4.3.4 工厂模式优势
    4.4 学习者特征分析机制
    4.5 个性化培训方案定制机制
    4.6 培训效果评估方式
        4.6.1 形成性评价机制设计
        4.6.2 培训效果评估机制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系统实现与效果分析
    5.1 系统应用场景分析
        5.1.1 复合驱清防垢信息管理平台分析
        5.1.2 平台角色与业务特点分析
        5.1.3 现有培训问题分析
    5.2 系统业务培训资源组织与培训活动设计
        5.2.1 系统业务培训资源组织
        5.2.2 系统业务培训活动设计
    5.3 系统功能实现
        5.3.1 学习者特征分析功能
        5.3.2 个性化培训方案定制功能
        5.3.3 学习者业务培训功能
        5.3.4 培训监督功能
        5.3.5 代理通信功能
    5.4 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系统评价
        5.4.1 系统界面与性能评价
        5.4.2 培训过程评价
        5.4.3 培训结果评价
        5.4.4 系统满意度评价
        5.4.5 系统评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附录
致谢

(4)基于区块链的生产安全监控存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产安全监控相关研究现状
        1.2.2 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电子存证平台的建设现状
    1.3 本论文完成工作
        1.3.1 项目需求分析
        1.3.2 面向安监部门和监控设备的存证平台方案设计
        1.3.3 系统整体设计
        1.3.4 工程实现
        1.3.5 结论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课题需求分析
    2.1 场景描述
    2.2 核心需求
        2.2.1 存证公信力
        2.2.2 设备可信认证
    2.3 系统功能需求
        2.3.1 数据采集
        2.3.2 预警排险
        2.3.3 存证取证
        2.3.4 平台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监控设备的区块链存证平台方案设计
    3.1 Hyperledger Fabric概述
    3.2 Hyperledger Fabric相关机制分析
        3.2.1 数字证书
        3.2.2 Fabric CA
        3.2.3 记账与验证
    3.3 系统端存证方案设计
        3.3.1 三方记账策略
        3.3.2 背书策略
        3.3.3 存证代理
    3.4 设备端的可信认证设计
        3.4.1 针对设备的风险分析
        3.4.2 针对通信链路的风险分析
        3.4.3 监控设备的组合安全策略
        3.4.4 设备与存证代理的安全通信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系统总体设计
    4.1 逻辑架构
    4.2 技术架构
    4.3 系统拓扑
    4.4 总体功能模块
        4.4.1 设备端主控系统
        4.4.2 预警业务模块
        4.4.3 存证平台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数据实体关系定义
        5.1.1 存证数据实体定义
        5.1.2 预警业务数据定义
    5.2 模块构成
        5.2.1 设备主控系统
        5.2.2 存证平台模块
        5.2.3 预警业务模块
    5.3 核心功能实现
        5.3.1 设备证书发放
        5.3.2 设备身份激活
        5.3.3 存证密钥协商
        5.3.4 设备存证
        5.3.5 存证数据事务
        5.3.6 设备预警
        5.3.7 预警系统管理
        5.3.8 存证平台管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部署与运行情况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3 安全性评估
    6.4 系统部署
        6.4.1 部署系统网络
        6.4.2 部署设备
        6.4.3 应用层展示
        6.4.4 性能评估
    6.5 存证数据存储量测算
    6.6 实际运行情况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结论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智能配网环境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架构研究现状
        1.2.2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策略研究现状
        1.2.3 考虑供需双侧不确定性的集成调度策略研究现状
        1.2.4 综合能源系统中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研究现状
        1.2.5 促进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机制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机理分析
    2.1 可再生能源出力多时间尺度特性
        2.1.1 风电出力建模
        2.1.2 光伏出力建模
        2.1.3 可再生能源多时间尺度特性
    2.2 需求侧资源出力多时间尺度特性
        2.2.1 需求侧响应的内涵
        2.2.2 需求侧资源响应特性指标
        2.2.3 需求侧响应出力模型
        2.2.4 需求侧资源多时间尺度响应特性
    2.3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实时能量平衡
        2.3.1 新能源电力系统实时能量平衡要求
        2.3.2 需求侧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削峰填谷场景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策略
    3.1 智能配网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框架
        3.1.1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分层调度架构
        3.1.2 分层调度架构特点
        3.1.3 分层调度架构的运行原理
    3.2 削峰填谷场景下需求侧资源调度策略
        3.2.1 多时间尺度滚动调度策略
        3.2.2 日前调度计划策略
        3.2.3 日内调度计划策略
    3.3 算例验证
        3.3.1 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模式
        3.3.2 削峰填谷场景下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衡联络线功率波动场景下的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策略
    4.1 鲁棒优化理论
        4.1.1 不确定集描述
        4.1.2 鲁棒优化一般模型
    4.2 平衡联络线功率波动的需求侧资源鲁棒优化调度策略
        4.2.1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分析
        4.2.2 需求侧资源协同平衡联络线功率波动的多目标鲁棒优化建模
        4.2.3 多目标优化求解算法
    4.3 算例验证
        4.3.1 多形态IBDR协同平衡可联络线波动效果分析
        4.3.2 规划目标选取
        4.3.3 不同鲁棒性下IBDR调度目标对比
        4.3.4 不同鲁棒性下的IBDR出力计划
        4.3.5 与现有鲁棒优化调度方法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能源系统环境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调度策略
    5.1 综合能源系统中需求侧响应机理分析
        5.1.1 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耦合建模
        5.1.2 IDR消纳可再生能源分析
    5.2 考虑IDR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协同运行建模
        5.2.1 考虑IDR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框架
        5.2.2 考虑IDR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
        5.2.3 模型的求解方法
    5.3 算例验证
        5.3.1 系统运行参数介绍
        5.3.2 考虑IDR后系统运行方案
        5.3.3 IDR消纳可再生能源效果分析
        5.3.4 考虑IDR后系统的经济性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保障机制
    6.1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商业模式保障
        6.1.1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业务场景
        6.1.2 促进需求侧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6.1.3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定价机制
    6.2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技术保障
        6.2.1 智能用电技术
        6.2.2 现代通信技术
        6.2.3 大容量储能技术
        6.2.4 电动汽车技术
    6.3 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政策保障
        6.3.1 需求侧资源开发保障政策
        6.3.2 需求侧资源参与互动保障政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MAS的复杂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海工装备项目建造物资追溯
        1.3.2 海工装备项目建造物资管理
        1.3.3 分布式系统及MAS应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模式及其MAS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概述
        2.2.1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特性
        2.2.2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对象
        2.2.3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
    2.3 基于UML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业务模型研究
        2.3.1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角色分析
        2.3.2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业务环节
        2.3.3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业务流及追溯数据流
    2.4 基于MAS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2.4.1 Agent组件结构及通讯
        2.4.2 MAS任务协作模型
        2.4.3 建造物资管理的MAS总体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编码研究
    3.1 引言
    3.2 船舶企业建造物资追溯编码应用概述
    3.3 面向追溯的建造物资编码信息单元(MIU)设计
        3.3.1 建造物资属性MIU
        3.3.2 建造物资关系MIU
    3.4 面向追溯的建造物资数据模型研究
        3.4.1 MIU数据存储模型
        3.4.2 MIU数据关联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MIU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建造物资追溯数学模型
    4.3 建造物资追溯方法
        4.3.1 基于MIU的建造物资追溯数据分析机制
        4.3.2 基于MIU的建造物资追溯信息映射机制
        4.3.3 基于MAS的建造物资追溯方法
    4.4 建造物资追溯实例验证
        4.4.1 建造物资追溯及映射实例
        4.4.2 建造物资追溯数据分析实例
        4.4.3 建造物资追溯方法比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Agent协商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决策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多Agent贝叶斯自学习协商的采购管理决策
        5.2.1 建造物资采购管理决策模型
        5.2.2 建造物资采购管理决策方法
        5.2.3 实例分析
    5.3 基于多Agent模糊评价协商的仓储-配送管理决策
        5.3.1 建造物资仓储-配送管理决策模型
        5.3.2 建造物资仓储-配送管理决策方法
        5.3.3 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追溯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原型系统验证
    6.1 引言
    6.2 船企需求背景
    6.3 系统架构及环境配置
        6.3.1 基于物联网的系统架构
        6.3.2 系统开发环境参数
    6.4 系统实现
        6.4.1 Agent实现
        6.4.2 建造物资追溯MAS实现
        6.4.3 建造物资采购管理MAS实现
        6.4.4 建造物资仓储-配送管理MAS实现
    6.5 系统应用评估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BIM概述
        2.1.1 BIM的定义
        2.1.2 BIM的特征
        2.1.3 BIM在我国的应用与障碍
    2.2 项目治理
        2.2.1 项目治理的内涵
        2.2.2 项目治理与项目管理
        2.2.3 项目治理与项目绩效
    2.3 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定义及其经济学基础
        2.3.1 建设项目垂直治理
        2.3.2 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经济学基础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机制设计
    3.1 信息化进程下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研究的必要性
        3.1.1 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核心问题
        3.1.2 信息化进程下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必要性
    3.2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契机分析
        3.2.1 基于BIM的信息集成与共享
        3.2.2 基于BIM的协同工作平台
        3.2.3 基于BIM的精益建造思想
    3.3 建设项目垂直治理机制设计
        3.3.1 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空间
        3.3.2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机制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实施
    4.1 良好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原则及判断标准
        4.1.1 建设项目垂直治理实施原则
        4.1.2 建设项目垂直治理效果判断标准——项目绩效
    4.2 垂直治理视角下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合同治理
        4.2.1 合同治理分析框架
        4.2.2 采纳BIM的建设项目采购方式与合同类型的选择
        4.2.3 基于BIM的合同补偿机制
    4.3 垂直治理视角下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关系治理
        4.3.1 BIM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
        4.3.2 BIM信息化平台下的关系治理分析框架
        4.3.3 BIM信息化平台下的关系治理
    4.4 信息化进程下对于优化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的建议
        4.4.1 政府层面:优化建筑市场交易体制
        4.4.2 行业层面:规范和引导BIM发展
        4.4.3 业主层面:加强知识管理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研究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概况
        5.1.2 项目主要特色及BIM应用点
    5.2 项目合同关系及实际问题研究
        5.2.1 项目合同关系研究
        5.2.2 出现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分析
    5.3 治理对策及治理效果
        5.3.1 垂直治理对策及效果
        5.3.2 经验总结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8)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集成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文献检索
        1.2.2 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课题来源
第二章 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结构与运行模式
    2.1 供应链与敏捷供应链
        2.1.1 供应链的组成与发展趋势
        2.1.2 敏捷供应链的概念与特征
    2.2 移动环境下的供应链发展趋势
        2.2.1 移动环境的定义及其网络特征
        2.2.2 移动环境下的供应链发展趋势
    2.3 移动环境下敏捷供应链结构和运行模式
        2.3.1 敏捷供应链应用场景
        2.3.2 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结构
        2.3.3 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运行模式
第三章 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集成技术架构
    3.1 移动环境下敏捷供应链的问题、要求和技术手段分析
        3.1.1 多Agent系统和移动Agent技术
        3.1.2 分布式架构和遗留系统封装技术
        3.1.3 柔性工作流技术
        3.1.4 其它相关技术
    3.2 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集成技术架构
        3.2.1 总体集成技术架构
        3.2.2 信息集成技术架构
        3.2.3 服务集成技术架构
        3.2.4 工作流集成技术架构
第四章 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集成技术研究
    4.1 多AGENT系统与移动AGENT技术研究
        4.1.1 移动Agent标准和平台
        4.1.2 移动Agent的生命周期
        4.1.3 移动Agent的行为活动
        4.1.4 移动Agent的通讯交互
        4.1.5 移动Agent的迁移策略
        4.1.6 移动Agent的发现机制
    4.2 分布式和遗留系统封装技术研究
        4.2.1 遗留系统集成
        4.2.2 移动Web Service技术
        4.2.3 Agent平台与Web Service的结合
    4.3 柔性工作流技术研究
        4.3.1 工作流技术标准
        4.3.2 工作流建模
        4.3.3 工作流模式
        4.3.4 Agent与工作流的结合
第五章 移动环境下敏捷供应链集成技术实现与应用
    5.1 原型系统需求分析
        5.1.1 原型系统业务和模式
        5.1.2 原型系统参与者
        5.1.3 系统流程与协商需求
    5.2 原型系统设计
        5.2.1 原型系统功能设计
        5.2.2 Agent对象设计
        5.2.3 一对一协商的工作流设计
        5.2.4 系统运行环境
    5.3 原型系统实现和应用
        5.3.1 基于多Agent系统的信息集成技术实现
        5.3.2 服务集成技术实现和应用
        5.3.3 工作流集成技术实现和应用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选题依据
        1.1.2 论文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制造网格的相关概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制造网格资源管理的界定
        1.2.4 研究发展趋势
        1.2.5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制造网格及其资源经济学基础理论
    2.1 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的策略
        2.1.1 系统为中心的策略
        2.1.2 用户为中心的策略
        2.1.3 使用用户为中心的策略弱化制造系统的不平衡性
        2.1.4 制造网格资源与调度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2.2 制造网格资源经济学特性分析
        2.2.1 现代制造企业的合作与竞争
        2.2.2 制造网格资源中的经济学角色及属性
        2.2.3 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2.3 网格经济学研究相关理论
        2.3.1 网格经济学模型建立原理
        2.3.2 建立网格经济模型的必须条件
        2.3.3 制造网格中引入经济学模型的优点
    2.4 网格资源分配中常见的经济模型
        2.4.1 商品市场模型
        2.4.2 牌价模型
        2.4.3 议价模型
        2.4.4 招标/契约模型
        2.4.5 拍卖模型
        2.4.6 基于标价的比例资源共享模型
        2.4.7 团体/联合/股份持有模型
        2.4.8 垄断/求大于供模型
        2.4.9 几种经济模型的网格体系实例
    2.5 判断网格经济模型的效能的经济学和计算标准
        2.5.1 帕累托优化(Pareto Optimality)
        2.5.2 社会福利
        2.5.3 个人理性
        2.5.4 稳定性
        2.5.5 计算有效性、分布和通信有效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经济模型研究
    3.1 制造网格经济模型研究
        3.1.1 现有网格经济模型的不足
        3.1.2 制造网格用户的扩展属性MGeQoS
        3.1.3 支持多经济模型的制造网格经济模型及体系结构
    3.2 制造网格资源管理与分配经济模型研究
        3.2.1 资源管理的对象及其特点
        3.2.2 制造网格资源管理经济模型及体系结构
        3.2.3 制造网格资源管理与分配经济模型特点分析
    3.3 保证资源管理运行秩序的几个机制
        3.3.1 信誉度
        3.3.2 价格监管
        3.3.3 公平调度
        3.3.4 市场监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效益驱动的资源分配和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4.1 资源分配模型
        4.1.1 基于Agent的资源分配模型的建立
        4.1.2 一种效益最大化的资源分配算法
        4.1.3 模型特点分析
    4.2 多资源提供者的资源预留问题分析
        4.2.1 多资源提供者离散资源预留问题描述
        4.2.2 基于动态规划与拍卖模型的制造网格资源预留
    4.3 制造网格资源交易管理
        4.3.1 制造网格资源交易经济模型的建立
        4.3.2 制造网格资源交易管理算法
    4.4 效益与QoS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效益驱动的资源调度方法研究
    5.1 资源发现和资源调度
        5.1.1 制造资源调度过程
        5.1.2 制造资源的发现过程
    5.2 制造网格资源调度所采用的局部性原理
    5.3 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搜索方法
        5.3.1 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资源搜索方法原理
        5.3.2 局部性原理在Time/Cost优化中的应用
        5.3.3 蚂蚁算法在资源搜索算法中的应用
    5.4 制造网格Cache局部性优化的价值推导
        5.4.1 局部Cache资源代理的层次
        5.4.2 制造资源对象价值标准的推导
        5.4.3 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cache接受策略
    5.5 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调度策略
        5.5.1 现有的经济学网格调度策略分析
        5.5.2 基于效益的网格资源调度器模型的建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例研究
    6.1 实例研究中的负载平衡问题
        6.1.1 动态负载平衡技术
        6.1.2 资源负载平衡策略
    6.2 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实验与仿真
        6.2.1 实验环境
        6.2.2 实验对象
        6.2.3 实验分析
    6.3 应用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7.2 下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制造网格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网络化制造与制造网格
        1.1.1 网格概念
        1.1.2 利用网格促进企业合作
        1.1.3 制造网格概念
        1.1.4 制造网格与网络化制造的关系
    1.2 网格及制造网格研究发展状况
        1.2.1 网格技术的发展及开放网格服务
        1.2.2 网格应用需求背景
        1.2.3 网格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契机
        1.2.4 国内网格和制造网格的研究现状
    1.3 制造网格体系结构与基本特点
        1.3.1 制造服务与Internet 的区别
        1.3.2 制造网格体系结构
        1.3.3 制造网格的基本特点
    1.4 制造网格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4.1 制造网格系统的安全特征和安全需求
        1.4.2 制造网格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技术
    1.5 国内外网格安全研究状况
        1.5.1 网格安全架构的GSI 解决方案
        1.5.2 GSI 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在制造网格环境中的不足之处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1.6.1 研究目标
        1.6.2 具体研究内容
    1.7 课题意义与课题来源
        1.7.1 课题意义
        1.7.2 课题来源
    1.8 论文结构
2 信息安全理论基础
    2.1 密码学概念
        2.1.1 数据加密
        2.1.2 Hash 函数
        2.1.3 密钥协商
        2.1.4 数字签名
        2.1.5 认证
    2.2 数学困难问题及密码学假设
        2.2.1 整数因子分解问题
        2.2.2 二次剩余问题
        2.2.3 有限域中的离散对数问题
        2.2.4 椭圆曲线及相关密码学假设
    2.3 小结
3 制造网格系统中的信任计算与综合信任评估
    3.1 引言
    3.2 制造网格环境下信任的定义
    3.3 网格节点之间行为信任度的评估算法
        3.3.1 符号定义
        3.3.2 直接信任值的计算
        3.3.3 推荐信任值的计算
        3.3.4 行为信任值评估算法
    3.4 网格节点之间信任度的模糊综合评判算法
    3.5 小结
4 制造网格系统中基于身份的可认证多方密钥协商协议
    4.1 引言
    4.2 协议模型及安全性要求
        4.2.1 协议模型
        4.2.2 安全性要求
    4.3 一种基于身份的制造网格可认证多方密钥协商协议
        4.3.1 协议构造
        4.3.2 协议分析
    4.4 小结
5 制造网格系统中基于口令认证的多方密钥协商协议
    5.1 无可信任第三方环境下制造网格密钥协商模型及其安全要求
        5.1.1 无可信任第三方环境下制造网格密钥协商模型
        5.1.2 安全要求
    5.2 一种基于口令认证的制造网格多方密钥协商协议
        5.2.1 协议构造
        5.2.2 协议分析
    5.3 小结
6 制造网格系统中具有特殊性质的数字签名方案研究
    6.1 引言
    6.2 一种面向分布式协同设计的基于身份的广义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
        6.2.1 ID-UDVS 的定义及安全性要求
        6.2.2 无可信PKG 的基于身份的广义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
        6.2.3 方案的不可伪造性
        6.2.4 秘密性
    6.3 一种分布式协同设计内容摘录签名方案
        6.3.1 ECCES 方案的定义和安全模型
        6.3.2 基于椭圆曲线的内容摘录签名(ECCES)方案
        6.3.3 ECCES 方案的安全性
        6.3.4 ECCES 方案的评价
    6.4 多重数字签名及其在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6.4.1 协同设计环境中多重数字签名方案的定义和安全模型
        6.4.2 一种协同设计系统中的多重数字签名方案
        6.4.3 安全性分析
        6.4.4 效率分析
    6.5 小结
7 制造网格系统中的代理数字签名方案研究
    7.1 引言
    7.2 制造网格系统代理签名方案的一般定义
        7.2.1 一般定义
        7.2.2 性质和安全性要求
    7.3 一种制造网格系统基于证书授权的代理签名方案
    7.4 一种制造网格系统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
    7.5 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分析
    7.6 小结
8 制造网格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实例
    8.1 引言
    8.2 关中区域制造网格体系结构
    8.3 关中区域制造网格系统安全需求与安全策略
    8.4 关中区域制造网格安全体系结构
        8.4.1 系统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8.4.2 系统提供的安全服务
    8.5 关中区域制造网格系统安全问题解决方案
        8.5.1 用户身份认证
        8.5.2 交互鉴别和授权
        8.5.3 通信加密
        8.5.4 安全信任委托和单点登录
        8.5.5 反病毒系统
        8.5.6 入侵检测系统
        8.5.7 系统备份与数据安全
        8.5.8 网格安全服务环境配置
    8.6 关中区域制造网格门户开发
        8.6.1 网格门户概述
        8.6.2 网格门户功能设计
        8.6.3 网格门户结构设计
    8.7 小结
9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四、Integrating Interaction Framework for Agent Negoti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义的多代理动态交互模型的研究[D]. 陈思明.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分布式群组决策模型应用研究[D]. 李着.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3]基于Agent的虚拟导师培训模型研究与实践[D]. 刘涛.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4]基于区块链的生产安全监控存证系统[D]. 龙政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智能配网环境下需求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集成方法研究[D]. 易文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6]基于MAS的复杂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管理方法研究[D]. 周青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7]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垂直治理研究[D]. 乔英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8]移动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集成技术研究与实现[D]. 黄河. 复旦大学, 2010(03)
  • [9]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研究[D]. 周永利.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10]制造网格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究[D]. 王晓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为代理协商集成交互框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