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角度”和“距离”的向量解

空间中“角度”和“距离”的向量解

一、空间“角”与“距离”的向量解法(论文文献综述)

林胜德[1](2021)在《重视立体几何综合解法 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以2020年高考立体几何空间角的考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近年高考立体几何的考查情况,以2020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为例,阐述利用综合法解立体几何空间角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及推理论证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李建国[2](2021)在《赏析高考试题 探寻备考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2020年新高考数学试题与往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试题紧扣"四层"目标和内容,围绕"四翼"考查要求,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本文通过对高考数学山东卷的一道立体几何试题的分析与解答,赏析高考命题丰富的立意,探寻高考备考的有效方法。

张露露[3](2021)在《中国中学三角函数内容设置变迁研究(1950-2019)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初、高中阶段数学的重点学习内容,三角函数不仅锻炼学生的函数思维,而且也是将数与形相结合的典范。1950-2019近70年来,伴随着8次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了29套数学教科书(初中12套,高中17套)。现今,三角函数课程已逐渐系统化,内容编排亦较为完善,而发展是连续的,没有以往教科书的编写经验,就没有之后教科书的改进与优化。因此,本文对1950-2019年“人教版”初、高中数学教科书中三角函数内容的设置变迁进行梳理,研究其变迁特点,以期为今后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本文以1950年以来“人教社”出版的29套初、高中数学教科书中三角函数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29套教科书中三角函数内容的变迁进行分析,分别从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诱导公式、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应用(正、余弦定理、例题和习题)以及三角函数章节数学史融入六个方面对1950-2019年间人教版29套中学数学教科书(初中12套,高中17套)中三角函数的变迁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在占有丰富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科书中三角函数内容的演变过程,更好地掌握三角函数内容,为他人学习和研究数学教科书中的三角函数内容提供参考,并以期为中国数学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在三角函数宏观研究上,得出结论:(1)教学目标逐渐具体优化;(2)三角函数所属领域反复变化;(3)课程内容削枝强干。在三角函数微观研究上,得出结论:在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的内容设置变迁方面:(1)注重内容的完整性;(2)强调教学内容的简洁性。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内容设置变迁方面:(1)内容设置从被动接受逐渐转向自主探究;(2)强调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主体地位倾向。在诱导公式内容设置变迁方面:(1)从“分散”到“集中”;(2)公式的证明由直观感知逐渐偏向于逻辑论证。在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内容设置变迁方面:(1)由记忆应用到推理运用;(2)探究证明过程中思维的经济化倾向。在初、高中例题与习题变迁方面:(1)例题、习题设置呈现多类型、多方式编排;(2)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时代变化设置;(3)以简单符号运算为主,注重运算能力的考查。在三角函数章节中数学史融入变迁方面:(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2)编排位置由开篇到节末;(3)内容由总括到具体;(4)由爱国主义过渡到多元文化。

高艳飞[4](2021)在《基于总体最小二乘平差的若干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时,假设函数模型系数阵中没有误差,仅考虑观测向量含有的偶然误差,然而实际的函数模型中系数矩阵也可能是由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而观测数据本身含有随机误差,由误差传播率可知系数矩阵中也含有偶然误差,理论分析可知最小二乘法求取的参数不再是统计意义上的最优解,针对函数模型系数矩阵误差问题在数学领域中采用EIV模型的总体最小二乘法平差解算,EIV模型可同时顾及系数矩阵和观测向量中含有偶然误差的问题。近年来总体最小二乘法在数学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应用总体最小二乘法处理测量数据时还存在问题,实际平差解算中既有别于数学中的纯理论又与之有一定的联系,应结合应用领域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因此本文着重对顾及系数矩阵误差的总体最小二乘法问题研究,结合测量实例将总体最小二乘法纯数学理论归入到测量数据处理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经典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与求解参数的方法做了介绍,分析了该法在测量数据处理中没有考虑系数矩阵误差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引出基于EIV模型的总体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的概念,对总体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平差准则、解算方法、精度评定做了详细阐述,阐述了总体最小二乘法的迭代和矩阵分解三种不同求解参数的解算方法和精度评定公式,分析了各种解法的特点及其优势所在,最后对总体最小二乘法的拓展理论做了分析,研究混合总体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总体配置法等拓展理论,对拓展理论的解算公式做了总结;2、结合实例讨论总体最小二乘算法在形变监测、高程异常、坐标转换、后方交会等方面中的应用,在形变监测中通过比较预报误差值可知总体最小二乘法相较于最小二乘法精度提高了18%左右,在基准转换实例应用中对比分析最小二乘法、总体最小二乘法和混合总体最小二乘解法的结果,结果也表明总体最小二乘法解算精度优于最小二乘法,通过模拟算例对比两种配置算法,可得出总体最小二乘配置法精度优于最小二乘法,在后方交会、形变监测、标靶球定位等实例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算例中顾及系数矩阵和观测向量误差的总体最小二乘法参数解算精度优于传统最小二乘法解算精度。

高松[5](2021)在《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文中认为最优轨迹规划是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有着广泛的应用。运行平稳性和时间最优性是机器人最优轨迹规划问题中最主要的优化目标之二。本文以多轴串联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Levenberg-Marquardt迭代(LM迭代)、B样条插值、凸优化等技术,开展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技术研究。求解逆运动学问题是解决多轴串联机械臂轨迹规划问题的基础,数值解法由于其较好的通用性被广泛应用于求解过程中,但常规的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数值解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和易出现不收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数值解法,改进了LM迭代法中参数因子迭代策略,并额外设置步长因子提高迭代收敛速度。此外,由于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还存在多解情况,在工作空间路径转换为关节空间路径过程中,给定的工作空间路径对应多条关节空间路径,需要从中进行选择。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改进的数值解法,结合多段有向图和最短路径搜索算法,求解了有助于提高轨迹时间最优性的多轴串联机械臂关节空间转角最小路径。确定多轴串联机械臂关节空间转角最小路径后,得到的关节空间路径与给定的工作空间路径之间存在误差。针对这一问题,确定了在使用5次B样条插值的前提下,路径点(插值点)个数与误差中位数之间存在负指数关系,并建立了“确定负指数关系—划分路径点加密区—重新选取路径点”的误差减小策略,能够在关节空间转角最小路径求解过程中指导路径点选取。最后,以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时间最优轨迹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凸优化的多轴串联机械臂高速平稳运动轨迹规划方法。方法中,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寻找最大加/减速度之间的转换点;又基于相邻路径点间做匀加速/匀减速运动的假设,推导了相邻路径点间速度和加速度迭代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将优化问题中非线性的加加速度约束等效转化为线性的加速度约束,保证了优化问题的凸性和计算速度。最后通过在每个路径点处求解凸优化问题,计算满足加加速度约束的最大速度,获得了满足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本文在研究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技术过程中,针对各类问题所形成的求解方法和规划方法均可用于多轴串联机械臂求解器和控制器中,规划满足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时间最优轨迹,有助于推动多轴串联机械臂控制和跟踪领域发展。

郭兴甫[6](2021)在《一道2020年全国高考立体几何题的多解及教学反思》文中指出课本是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是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源头,高考试题的很多解法源于课本中的定理、推论、探究与发现、观察与思考、例题、习题的解法.本文以2020年全国Ⅲ卷理科第19题为例,说明其各种解法与教材的关系.

张晋[7](2020)在《基于一种新型积分法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空核爆电磁脉冲(HEMP,high-altitude nuclear electromagnetic pulse)的脉宽窄,幅值大,影响范围广,其影响范围可达以其爆心正下方为中心数千公里的区域。因此,HEMP对电子设备的杀伤威力巨大,尤其是各类对电磁脉冲敏感的军事以及民用设施。所以,对HEMP的性质以及数值模拟的研究十分重要。对其研究可以为电磁防护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撑。本文首先介绍了HEMP电流源的基本理论以及非自洽的电磁理论模型——Karzas和Latter的模型。随后,本文介绍了一种自洽的电磁理论模型——外向传播场法(OWM,outgoing wave method)。这两种电磁模型的缺陷在于只能计算一维对称空间中的HEMP。由于三维的差分法在计算大空间域问题时的局限性,并且为了研究在非线性非对称环境中HEMP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积分法模拟HEMP,对积分法与外向传播场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到积分法在非对称环境下的良好性能。本文为研究复杂非对称空间中的HEMP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第一,本文提出了对应于多种伽马辐射源情况下的延迟时间域中沉淀区的时空域分解和基函数分解。这种分解不仅是基于空间的分解,还是基于时间的分解,即一种随着时空间移动的分解法。本质上,这种方法是一种用计算机存储空间换取计算时间的方法。在本文提出的低阶和高阶的积分法中使用这种分解法,能够在不影响精确度的情况下,大大减少数值模拟的计算量,加快数值模拟速度,缩短数值模拟时间。第二,本文提出了在伽马辐射源为平面源情况下的简化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解法(零阶方法)。在这一部分,本文介绍了伽马辐射源为平面源情况下的延迟时间域中的时空域以及基函数分解,并给出了数值方程。随后,本文给出了在这种情况下的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电磁脉冲与电流,并且对积分法与外向传播场法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经对比发现,积分法与外向传播场法的结果一致,两种方法等价。本文还对电磁脉冲的性质,包括脉冲幅值、脉冲宽度、饱和效应,以及沉淀区边界条件的设置等进行了讨论。第三,本文提出了相对复杂的在伽马辐射源为球面源情况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解法。在这种情况下零阶方法已经不再适用,需要使用二阶方法。本文介绍了这种情况下的时空域分解、基函数分解以及电流拟合等。随后,本文给出了伽马辐射源为球面源情况下数值模拟得到的电磁脉冲与电流,并对积分法与外向传播场法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类似地,经对比发现,积分法与外向传播场法的结果一致,两种方法等价。同时,本文对伽马辐射源为球面源情况下的HEMP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包括脉冲幅值、脉冲宽度、饱和效应等。第四,本文提出了一种五阶的积分法求解非对称情形下的HEMP。为了提高五阶方法的计算效率,在这一部分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求解HEMP的简化的积分解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使用五阶方法来模拟沉淀区内的电流源分布。随后,利用在伽马辐射源为球面源情况下的时空域和基函数分解,推导出了五阶方法的数值计算公式。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并讨论和验证了在HEMP的数值模拟中经常使用到的高频近似。第五,本文给出的实验结果与例子验证了,除了视距上的伽马射线辐射强度以外,视距周围的伽马射线辐射强度分布也会对传播到地面的电磁脉冲产生影响。因此,在非对称情况下,一维方法(OWM)以及低阶的积分法已经不再适用,而高阶积分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唐佳东[8](2020)在《微波电路与散射特性的快速扫频计算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在微波电路设计中,计算电磁学中的有限元数值仿真算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第一步是对仿真器件进行建模并且离散,考虑精度的要求,势必会加密剖分进而构建出大规模的有限元系统;此外,在微波电路分析与设计中,宽频带上的电磁响应是工程师们很关心的方面。在宽频带上逐个频点地求解大规模的有限元线性系统对计算机性能、内存以及算法有效性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随着微波器件结构的复杂化和电尺寸的增加,研究或者改进一种高效的数值算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出发点,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对有限元算法求解电磁场边值问题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有限元方法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SOAR(Second-order Arnoldi)算法的有限元模型降阶法(model order reduction,MOR)阐述其降阶原理和降阶扫频的优势,并介绍有限元模型降阶算法的流程。然后,鉴于传统的模型降阶算法在降阶过程中会对一个与原始有限元系统规模相同的系统进行多次求解,论文研究了利用区域分解技术来提高传统有限元模型降阶法性能。这种方法利用了区域分解法能够将大规模有限元系统的求解转化为数个小型系统的求解的特性,从而达到将大规模复杂模型的降阶“分而治之”的目的。本文详细介绍了区域分解法的基础理论,以及各子域之间边界传值的原理,实现了一种基于区域分解技术的模型降阶算法,大大降低了内存消耗,提高了运算效率。最后,本文研究了利用有限元模型降阶算法来实现金属物体电磁散射特性的分析。详细介绍了有限元法分析电磁散射的基础理论以及求解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的方法。鉴于求解宽频RCS需对每个频点的有限元矩阵进行求解,与利用模型降阶法进行扫频的初衷有相似之处,研究并发明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降阶算法求解目标宽频带RCS的方法,并且利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多个金属目标的RCS,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胡国良[9](2020)在《基于视觉信息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近距离位姿测量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视觉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和航天领域,本文对空间非合作目标近距离高精度位姿测量技术中的关键算法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针对相机标定技术中内外参数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增长更新阻尼系数的非线性优化算法。通过设计多重阈值进行优化判定,解决了传统优化算法迭代次数多的缺点。实验结果证明所提算法用于单、双目相机标定得到的最终结果更加鲁棒且精度更高。针对高精度双目标定技术中结构参数初值求解及非线性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和非线性优化的双目标定算法。首先基于多阈值随机采样算法计算出高精度基础矩阵和本征矩阵。然后通过在范数格式下优化矩阵迹构造出一个新矩阵,通过对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双目相机之间结构参数初值,并设计更加简单的方法剔除错误解。最后利用基于指数增长更新阻尼系数的非线性优化算法对标定初值进行优化,采用简化残差函数降低雅克比矩阵的计算复杂度。最终结果可在测量误差和对极约束误差之间取得平衡,避免了传统标定算法中存在的过拟合问题。实验证明本文的算法比广泛使用的Hartley、Bouguet算法及传统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得出的标定结果更加鲁棒且精度更高。针对非合作目标双目视觉和激光雷达联合测量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立体球型靶标实现激光雷达和双目相机联合标定的算法。把激光雷达假设成一个给定内参的相机,将点云之间的三维配准问题转化为基于奇异值分解和非线性优化的双目标定问题。该算法用于两组测量设备之间点云的融合,可快速得到目标更加稠密的三维信息。与点云配准中的后融合技术相比,本文的算法属于先融合手段,具有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等明显优势。将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用于单目标定,得到的重投影误差小于0.13像素,并实现对道路裂缝宽度高精度测量,平均测量误差小于1.5毫米。相比莱文伯格-马夸特非线性优化算法(L-M),该算法迭代次数减少了33%;相比传统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算法,该算法用于单目标定精度提升了1.96%。本文采用基于特征匹配和像素匹配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非合作目标的远距离位姿估计和近距离高精度位姿测量及稠密三维重建。针对航空航天的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椭圆标志中心亚像素坐标提取方法。测量实验验证了算法的高精度和可行性。通过和高精度旋转台数据对比,本文算法可实现1米处目标长度测量误差小于1毫米;角度测量误差小于0.3度。将本文提出的激光雷达和双目相机标定算法用于两组测量设备之间点云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实现1米处点云融合平均误差小于1厘米,20米处点云融合平均误差小于4.5厘米。

余航[10](2020)在《超宽带/GNSS/SINS融合定位模型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组合能够在室外环境或卫星信号短暂失锁的条件下提供连续、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但是针对室内空间或是室内外过渡区域,由于卫星信号长时间被遮挡或严重缺失,此时可靠的定位服务将难以维持。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系统以其可提供厘米级的理论测距精度且布设简单的优势,可为室内或室内外无GNSS信号或弱GNSS信号区域提供有效的测距信息,满足该区域的定位需求。本文围绕室内外导航定位应用中相关模型与方法开展研究,以车载实验平台为例,内容涵盖UWB/SINS融合定位模型与方法、GNSS/SINS融合定位模型与方法和UWB/GNSS/SINS融合定位模型与方法三部分。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在UWB/SINS融合定位中,UWB基站坐标通常是通过事先测量确定,其不可避免的与理论真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针对UWB/SINS融合的问题,给出了动态EIV(Errors-in-Variables)模型,将UWB基站坐标误差纳入观测方程加以考虑;推导了处理动态EIV模型的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给出了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的状态量验后估值与真值的理论偏差公式,分析了UWB基站坐标误差对状态量验后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应用中考虑UWB基准站坐标的误差并不一定就能提高UWB/SINS融合定位的精度,其受到UWB基站网形布设范围、基站布设精度及惯导器件水平的综合影响;就推导的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而言,室内无人车应用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UWB/SINS融合模型通常为非线性的情况,给出了非线性动态EIV模型的表达形式,并采用Gauss-Newton法推导了针对非线性动态EIV模型的广义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分析了采用该方法的计算复杂度。结果表明:广义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能够处理非线性情况下的动态EIV模型,其计算复杂度略高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的计算复杂度。(3)在非线性动态EIV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无须求Jacobi矩阵的无迹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由于采用该方法需要生成大量的采样点(sigma点),对各sigma点进行非线性变换增大了运算量,提出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减小计算量:1)条件线性变换结合边际无迹转换:将原状态空间模型表达成与部分状态量呈非线性相关,而与其余变量呈线性相关的形式,进而根据边际无迹转换,仅针对非线性相关的状态量生成对应的sigma点,减少了sigma点的个数;2)并行运算处理:将sigma点同时分配给多个CPU内核以并行处理的方式进行sigma点的非线性变换,根据计算机CPU实际可用核的个数成倍减少运行时间,达到实时解算的目的。(4)室外环境下GNSS/SINS组合导航应用中,由于路况的影响以及惯性器件并未与载体很好的固连等原因,当载体发生颠簸时,惯导的陀螺和加速度计实际输出值容易出现跳变的现象,从而影响连续、可靠的模糊度固定结果;提出给GNSS/SINS组合模型引入位置多项式拟合约束,用以辅助模糊度固定。位置多项式拟合约束通过时间窗口内的位置信息和预设的模型阶数预测下一历元的位置,其预测值与历元间的异常运动状态无关。从模型概率和模糊度固定状态综合判断惯导是否存在异常输出,若存在且影响了模糊度固定结果,则触发位置多项式拟合约束用于辅助模糊度固定以及更新GNSS/SINS的状态量验后估值。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弥补由于惯导瞬时异常输出而导致的模糊度无法连续固定的问题;发现结合部分模糊度固定策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5)融合UWB测距信息的GNSS/SINS组合模型将有助于提高定位的可靠性与精度。将UWB测距观测值作为等式约束,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挖掘系统的内/外隐含信息,可建立等式与不等式约束的UWB/GNSS/SINS融合定位模型。由于不等式约束信息的存在,通常须借助搜索的方式获得状态量的非显式估计值(无解析解),因而计算效率低且无法对状态量估值进行精度评定。提出将凝聚函数法应用于不等式约束卡尔曼滤波;凝聚函数法可将所有的不等式约束方程转化为一个单一且光滑的非线性等式约束方程,可直接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计算状态量的估计值和精度评定工作(有解析解),从而无需采用耗时的搜索方法,更适合实时导航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方法能够获得与搜索方法(以序列二次规划法为例)相近的结果,但计算耗时相较于SQP方法降低了近10倍。该论文有图44幅,表13个,参考文献221篇。

二、空间“角”与“距离”的向量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间“角”与“距离”的向量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1)重视立体几何综合解法 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以2020年高考立体几何空间角的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体几何主要考查素养分析
二、探索综合法对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
    (一)关注垂直关系,从概念想象作出空间角
    (二)关注点面距离,想象转化求解空间角
三、重视立体几何综合解法,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

(3)中国中学三角函数内容设置变迁研究(1950-2019)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三角函数内容编排概述
    2.1 三角函数发展史简述
        2.1.1 三角函数的起源与发展
        2.1.2 中国古代的三角学
    2.2 中国教科书中三角函数的名词术语
        2.2.1 八线
        2.2.2 三角比、三角比率
        2.2.3 圆函数
    2.3 学习苏联——编写统一教科书(1950-1957)
        2.3.1 编排背景
        2.3.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3.3 特点分析
    2.4 自力更生——独立编写通用教科书(1958-1965)
        2.4.1 编排背景
        2.4.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4.3 特点分析
    2.5 拨乱反正——编写实用性教科书(1977-1985)
        2.5.1 编排背景
        2.5.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5.3 特点分析
    2.6 一纲多本——编写多样化教科书(1986-1995)
        2.6.1 编排背景
        2.6.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6.3 特点分析
    2.7 全面改革——编写新时代教科书(1996-2019)
        2.7.1 编排背景
        2.7.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7.3 特点分析
    2.8 小结
第3章 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的内容设置之变迁
    3.1 初中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3.2 高中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3.2.1 高中三角函数定义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3.2.2 高中弧度制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3.2.3 高中其他相关概念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第4章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内容设置之变迁
    4.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内容结构设置变迁及特点
    4.2 三角函数图象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4.3 三角函数性质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4.4 反三角函数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4.5 小结
第5章 诱导公式内容设置之变迁
    5.1 诱导公式内容结构设置变迁及特点
    5.2 小结
第6章 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内容设置之变迁
    6.1 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内容结构设置变迁及特点
    6.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6.3 两角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6.4 小结
第7章 三角函数应用的设置与数学史融入之变迁
    7.1 正、余弦定理设置之变迁及特点
    7.2 例题设置之变迁
        7.2.1 初中例题数量编排变迁及特点
        7.2.2 初中例题运算难度编排变迁及特点
        7.2.3 高中例题数量编排变迁及特点
        7.2.4 高中例题运算难度编排变迁及特点
    7.3 习题设置之变迁
        7.3.1 初中习题题型编排变迁及特点
        7.3.2 初中综合型习题编排变迁及特点
        7.3.3 高中习题题型编排变迁及特点
        7.3.4 高中综合型习题编排变迁及特点
    7.4 小结
    7.5 三角函数章节中数学史融入变迁及特点
        7.5.1 初中教科书三角函数章节中数学史融入变迁及特点
        7.5.2 高中教科书三角函数章节中数学史融入变迁及特点
        7.5.3 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启示与借鉴
    8.3 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基于总体最小二乘平差的若干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总体最小二乘法基本平差理论
    2.1 概述
    2.2 最小二乘法平差原理
    2.3 总体最小二乘法原理及解法
        2.3.1 总体最小二乘法原理
        2.3.2 总体最小二乘法SVD解法
        2.3.3 总体最小二乘法最小奇异值解法
        2.3.4 总体最小二乘法的Euler-Lagrange逼近解法
    2.4 总体最小二乘误差分析
        2.4.1 模型误差
        2.4.2 观测误差
        2.4.3 截断误差
        2.4.4 舍入误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最小二乘拓展模型及解算
    3.1 概述
    3.2 混合总体最小二乘方法
        3.2.1 混合总体最小二乘矩阵分解解法
        3.2.2 混合总体最小二乘最小奇异值解法
        3.2.3 混合总体最小二乘迭代解法
    3.3 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方法
        3.3.1 观测值不等精度下的加权总体最小二乘
        3.3.2 系数矩阵不等精度下的加权总体最小二乘
    3.4 总体最小二乘配置方法
        3.4.1 最小二乘配置法
        3.4.2 总体最小二乘配置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体最小二乘平差在测量中的若干应用
    4.1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法的形变监测
    4.2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法的坐标转换
        4.2.1 基于四参数函数模型的总体最小二乘法转换
        4.2.2 基于七参数函数模型的总体最小二乘法转换
        4.2.3 基于四参数模型总体最小二乘配置法转换
    4.3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法的高程拟合
    4.4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法的空间后方交会
    4.5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法的标靶球定位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5)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求解研究现状
        1.2.2 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求解方法改进
    2.1 多轴串联机械臂数学模型建立及正运动学问题分析
        2.1.1 基于改进的DH参数法建立多轴串联机械臂数学模型
        2.1.2 多轴串联机械臂数学模型正运动学问题分析
    2.2 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求解方法改进
        2.2.1 解析法求解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
        2.2.2 常规数值法求解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
        2.2.3 改进数值法求解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
    2.3 实验验证基于LM迭代的多轴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问题求解方法
        2.3.1 实验对象
        2.3.2 实验内容
        2.3.3 实验结论
    2.4 本章小结
3 多轴串联机械臂关节空间转角最小路径求解方法
    3.1 求解多轴串联机械臂单个位姿对应的逆运动学全部解
    3.2 基于多段有向图搜索求解多轴串联机械臂关节空间转角最小路径
        3.2.1 关节空间转角最小路径求解简化为多段有向图最短路径搜索
        3.2.2 基于多段有向图最短路径搜索方法求解关节空间转角最小路径
    3.3 多轴串联机械臂关节空间转角最小路径求取方法实验验证
        3.3.1 仿真验证
        3.3.2 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多轴串联机械臂关节空间高质量运动路径生成方法
    4.1 路径点个数对多轴串联机械臂关节空间运动路径质量影响
    4.2 基于B样条插值的机械臂关节空间高质量运动路径生成方法
        4.2.1 确定路径点个数与误差中位数间负指数关系
        4.2.2 确定路径点加密区
        4.2.3 重新选取路径点
    4.3 多轴串联机械臂关节空间高质量运动路径生成方法实验验证
        4.3.1 实验对象
        4.3.2 实验内容
        4.3.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多轴串联机械臂高速平稳运动轨迹规划方法
    5.1 机械臂高速平稳运动轨迹规划问题概述
    5.2 寻找最大加速与最大减速之间的转换点
    5.3 将非线性加加速度约束转换为线性加速度约束
    5.4 基于凸优化计算多轴串联机械臂高速平稳运动轨迹
        5.4.1 正向计算满足加加速度约束的时间最优轨迹
        5.4.2 反向计算满足加加速度约束的时间最优轨迹
        5.4.3 计算多轴串联机械臂高速平稳运动轨迹
    5.5 实验验证多轴串联机械臂高速平稳运动轨迹
        5.5.1 仿真验证
        5.5.2 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一道2020年全国高考立体几何题的多解及教学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题目呈现
2 题目解析
    2.1 第(1)问解析
    2.2 第(2)问解析
3 各种解题方法与教材的联系
4 教学反思
    4.1 夯实基础,回归教材
    4.2 重视教材中拓展栏目的研究
    4.3 重视一题多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7)基于一种新型积分法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的电磁理论研究现状
        1.2.2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的电子运动理论研究现状
        1.2.3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的耦合及波形标准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与本文创新点
    1.5 本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电子产生及运动模型
    2.1 伽马射线散射的基本理论
        2.1.1 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2.1.2 康普顿散射
        2.1.3 康普顿散射的碰撞截面
    2.2 康普顿电子的多重散射和倾斜因子模型
        2.2.1 康普顿电子的运动损耗
        2.2.2 倾斜因子模型
        2.2.3 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以及散射角分布
    2.3 修正的倾斜因子法
        2.3.1 玻尔兹曼方程
        2.3.2 玻尔兹曼方程在多重散射模型中的应用
        2.3.3 库伦散射
    2.4 修正的倾斜因子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基本模型
    3.1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机理概述
    3.2 电流与电子数密度
        3.2.1 伽马射线的运输
        3.2.2 康普顿电流、康普顿电子数密度以及次级电子数密度
        3.2.3 地磁场偏转下的康普顿电子运动、康普顿电流以及次级传导电流
    3.3 高空核爆的电磁脉冲方程
        3.3.1 延迟时间域中的电磁场方程
        3.3.2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的一维近似积分解
    3.4 计算能量损失情况下的康普顿电流模型
    3.5 龙格库塔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的外向传播场法
    4.1 平面近似情形下的外向传播场法
    4.2 球坐标系中的外向传播场法与分解
        4.2.1 球坐标系中的外向传播场法
        4.2.2 内外向传播方程与径向方程组的离散化
        4.2.3 偏微分方程通式的一阶与二阶数值解法
        4.2.4 电磁脉冲方程的二阶数值解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积分法研究高空核爆电磁脉冲
    5.1 平面近似情况下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
        5.1.1 积分法的基本方程
        5.1.2 伽马射线辐射平面近似情况下的时空域分解
    5.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2.1 平面近似情况下传播到地面的电磁脉冲及其性质
        5.2.2 平面近似情况下沉淀区内的电磁脉冲及其性质
    5.3 边界设置以及次级电子迁移率参数
        5.3.1 沉淀区边界的设定
        5.3.2 次级电子迁移率参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二阶积分法研究高空核爆电磁脉冲
    6.1 伽马辐射平面近似的缺陷
    6.2 伽马辐射球面近似情况下的时空分解
    6.3 应用二阶积分法数值模拟高空核爆电磁脉冲
    6.4 电流对空间的偏微分以及坐标转换
        6.4.1 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电流对空间的偏微分
        6.4.2 一种稳定的空间坐标系的转换
    6.5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6.5.1 伽马辐射球面近似情况下的电磁脉冲场
        6.5.2 伽马辐射球面近似情况下的电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应用高阶积分法研究高空核爆电磁脉冲
    7.1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积分法的高频近似
    7.2 使用五阶积分法计算高空核爆电磁脉冲
    7.3 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电流对空间的偏微分
    7.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7.5 几种方法的对比与适用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研究工作
    8.2 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倾斜因子法的验证
附录2 外加电磁场对倾斜因子的影响
    A2.1 外加磁场对倾斜因子的影响
    A2.2 外加电场对倾斜因子的影响
附录3 延迟时间域转换公式的推导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8)微波电路与散射特性的快速扫频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降阶的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有限元方法(FEM)基础理论
        2.2.1 电磁场边值问题
        2.2.2 里兹变分法
        2.2.3 有限元方法步骤
    2.3 模型降阶技术的原理
        2.3.1 有限元模型降阶技术
        2.3.2 基于Krylov子空间的二阶Arnoldi算法
    2.4 基于SOAR算法的有限元降阶技术
        2.4.1 有限元降阶技术原理
        2.4.2 基于SOAR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降阶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区域分解法的有限元模型降阶算法
    3.1 引言
    3.2 区域分解法基础理论
        3.2.1 区域分解法概述
        3.2.2 撕裂对接法算法描述
    3.3 利用区域分解技术实现模型降阶的原理
        3.3.1 区域分解法边界传值原理
        3.3.2 利用区域分解技术构建全局棱边矢量原理
        3.3.3 利用区域分解技术实现模型降阶的算法
        3.3.4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目标宽带RCS的快速有限元扫频计算
    4.1 引言
    4.2 有限元法分析电磁散射理论基础
        4.2.1 变分公式
        4.2.2 金属部分加源
        4.2.3 散射场远场的计算
        4.2.4 雷达散射截面(RCS)概念
    4.3 利用有限元模型降阶法快速计算金属体较宽频带RCS
        4.3.1 方法概述
        4.3.2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致谢

(9)基于视觉信息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近距离位姿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列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主动式测量
        1.1.2 被动式测量
        1.1.3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重建
        1.1.4 激光雷达与双目视觉融合
    1.2 双目视觉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1.3.1 双目视觉技术原理分析
        1.3.2 单目标定技术发展现状
        1.3.3 双目标定技术发展现状
        1.3.4 特征提取技术发展现状
        1.3.5 立体匹配技术的发展现状
        1.3.6 激光雷达与双目融合发展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2章 基于多系数初值求解和非线性优化方法的单目标定
    2.1 引言
    2.2 单目成像与畸变模型
        2.2.1 单目成成像模型
        2.2.2 相机畸变模型
    2.3 张正友初值求解及非线性优化
        2.3.1 单应矩阵的求解
        2.3.2 内外参初值求解
        2.3.3 非线性优化
    2.4 标定板角点检测
        2.4.1 基于模板的角点位置定位
        2.4.2 亚像素角点坐标提取
        2.4.3 非棋盘格角点剔除
    2.5 基于指数增长更新阻尼系数非线性优化算法
        2.5.1 引入倾斜因子和更多畸变系数
        2.5.2 基于指数增长更新阻尼系数
    2.6 对比实验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奇异值分解初值求解和非线性优化方法的双目标定
    3.1 引言
    3.2 双目成像模型
    3.3 Bouguet标定算法
    3.4 对极几何
    3.5 Longuet-Higgins的算法
    3.6 Hartley的算法
    3.7 基于奇异值分解和非线性优化双目标定方法
        3.7.1 基于多阈值随机采样算法
        3.7.2 基于奇异值分解求解双目结构参数初值
        3.7.3 结构参数优化
    3.8 双目相机与激光雷达标定
    3.9 双目标定对比实验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合作目标位姿测量与三维重建
    4.1 引言
    4.2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非合作目标位姿解算
    4.3 基于像素匹配非合作目标三维重建
    4.4 三维重建
        4.4.1 畸变矫正
        4.4.2 极线校正
        4.4.3 三维坐标解算
        4.4.4 欧拉角解算
    4.5 三维重建误差分析
    4.6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重建算法
    4.7 双目位姿测量与三维重建实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合作目标测量系统实验
    5.1 引言
    5.2 基于单目标定技术实现道路裂缝测量
        5.2.1 试验概述
        5.2.2 测量原理设计
        5.2.3 相机安装角度分析
        5.2.4 标定试验及结果精度分析
    5.3 激光雷达加可见光多模融合试验
        5.3.1 系统概述与技术指标
        5.3.2 测量原理设计与实验平台
        5.3.3 双目与激光雷达点云融合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超宽带/GNSS/SINS融合定位模型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问题与研究思路
    1.4 本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导航坐标系下捷联惯性导航基础
    2.1 常用坐标系的定义及转换
    2.2 导航坐标系下捷联惯导机械编排
    2.3 导航坐标系下捷联惯导误差方程
    2.4 本章小结
3 UWB/SINS融合的动态EIV模型与方法
    3.1 基于四元数与位置的动力学模型
    3.2 UWB观测模型
    3.3 动态EIV模型及其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
    3.4 动态EIV模型中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3.5 算例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UWB/SINS融合的非线性动态EIV模型与方法
    4.1 UWB/SINS组合导航模型
    4.2 非线性动态EIV模型及其广义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
    4.3 无迹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
    4.4 算例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位置多项式拟合约束的GPS/BDS-RTK/SINS融合定位模型与方法
    5.1 GPS/BDS-RTK/SINS的紧组合模型
    5.2 GPS/BDS-RTK/SINS单频单历元模糊度固定及其导航解
    5.3 位置多项式拟合约束
    5.4 融合位置多项式拟合约束的GPS/BDS-RTK/SINS方法
    5.5 算例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顾及等式与不等式约束信息的UWB/GPS/SINS融合定位模型与方法
    6.1 等式与不等式约束的UWB/GPS/SINS融合定位模型
    6.2 等式与不等式约束的卡尔曼滤波方法
    6.3 等式与不等式约束的凝聚约束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
    6.4 算例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空间“角”与“距离”的向量解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重视立体几何综合解法 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以2020年高考立体几何空间角的考查为例[J]. 林胜德. 广西教育, 2021(38)
  • [2]赏析高考试题 探寻备考方法[J]. 李建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1(16)
  • [3]中国中学三角函数内容设置变迁研究(1950-2019)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D]. 张露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总体最小二乘平差的若干应用研究[D]. 高艳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运行平稳性约束的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规划[D]. 高松.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一道2020年全国高考立体几何题的多解及教学反思[J]. 郭兴甫. 理科考试研究, 2021(01)
  • [7]基于一种新型积分法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研究[D]. 张晋.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8]微波电路与散射特性的快速扫频计算方法[D]. 唐佳东.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9]基于视觉信息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近距离位姿测量技术研究[D]. 胡国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20(06)
  • [10]超宽带/GNSS/SINS融合定位模型与方法研究[D]. 余航.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空间中“角度”和“距离”的向量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