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海洋意识与广东文化省建设

邓小平海洋意识与广东文化省建设

一、邓小平的海洋意识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庞坤缺[1](2021)在《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开放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要素,体现了一个国家致力于自身发展和不断走向世界的发展诉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器,其中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历史雄辩地证明,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开放”“怎样扩大开放”“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新倡议,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遵循,同时,为探寻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本文围绕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这个主题,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再探讨其理论特征、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辩证逻辑关系,接着深入梳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包括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现实依据等,再对其主要内容以及主要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论述,接着从思想维度和实践维度,探析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最后从理论创新、实践意义、世界影响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论文共分六个章节展开具体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把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述评、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等问题,梳理介绍清楚,为整个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是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首先对开放、对外开放、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等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再具体分析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最后在改革开放的框架内分析了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辩证关系。本章是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理清了一些基本概念,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第三章重点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主要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现实依据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全面阐释。概而观之,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有着深刻必然的依据。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开放思想为理论基础,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对外交往理念、对外开放理论,成为其形成的宝贵思想资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等,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现实根基。第四章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本章从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并从根本理念、战略布局、重要支撑、价值目标、重要保障等方面,剖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之间所具有的严密内在逻辑关系。这一章是本文研究的逻辑中心,为后两章的研究做好铺垫、打下基础。第五章针对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展开剖析,本章从思想维度和实践维度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具体来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统一、坚持民族情怀和全球视野相统一是其在思想维度的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是其在实践维度的方法论。在新时代境遇下,科学把握、系统剖析其方法论,对于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的理解和实践方略的践行,指导新时代对外开放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六章归纳总结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本章是论文研究的逻辑终点,在前几章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本章从理论创新、实践意义和世界影响三个方面,集中揭示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具体来看,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开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总结了其理论贡献;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助力中国话语体系传播等方面剖析了其实践意义;从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探索国际合作新机制、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探讨了其世界影响。

宋雪[2](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战略是主体基于客观现实,对全局和未来进行的长远谋划。准确判断历史方位,认清时代的内涵和使命,及时制定和部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国家战略历来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成功之要。中国共产党在无产阶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准确把握现实,制定与国情、世情、党情相符的国家战略,带领着全体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抉择,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路。新时代,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途光明,挑战不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布大局,谋发展,迎挑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是对不断变化着的国情、世情、党情的新考量,是对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将引领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论文除绪论外,分三章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实践基础,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形成条件。第二章,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本章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战略思想、新发展理念战略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与能力,同时归纳概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基本特征,这也是论文的核心内容。第三章,分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时代价值。战略是根据世界大环境和具体国家的发展实际制定的,不同的时代,战略的价值也不尽相同。理论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实践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加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指标更加完整,更加体系化,为推进“四个伟大”提供了战略指引,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战略支撑。

洪翔[3](2020)在《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建设海洋强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总结,在不断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略海洋的道路中逐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思想、新论断与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一方面结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海洋思想及其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中国迎来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机遇期而形成,历史与现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形成。其海洋战略基本经历了从地市层面的“发展海洋经济”到省域层面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再到国家层面的“建设海洋强国”三个发展阶段,其海洋战略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完善,高度不断提升。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大方面内容:主要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军体系、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以及建设海上丝路,对其海洋理论进行系统总结,海洋部署进行细化分析。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洋理论,二是引领了海洋强国的顶层设计,三是推进了海洋战略的总体布局,其海洋理论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理论。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有四条路径:一是要提升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地位,二是要加速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三是要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队伍,四是要加强培育国民的海洋意识,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色具体分析了如何共同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完善与部署。

李羽[4](2020)在《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新的时代条件出发,就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做了重要讲话和系统论述。从对海洋重要性的科学论断到建设海洋强国的具体内容、要求、原则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方方面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独具特色的海洋强国理论。认真梳理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同时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强国的建设,积极应对海洋权益争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拓展蓝色海洋战略空间,促进国家海洋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形成历程三个角度阐述习近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提出的基础。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阐述其形成的时代背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海洋观以及历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海洋思想,阐述其形成的理论渊源;通过总结沿海地方工作时期和党中央任职期间推进海洋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阐述其形成历程。第三部分:系统阐明了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主要从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创新海洋科技、维护海洋权益四个方面来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系统总结了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作用对象。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的鲜明理论特色。即人民性、辩证性、全球性、务实性和创新性。第五部分:从理论发展、实践指导两个方面分析这一论述的重大意义。理论上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创新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强国创新发展;同时实践上促进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全面发展,建构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前瞻性地指导了我国有关沿海省份海洋强省示范区的创建,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有助于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宋建欣[5](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海争端”主要是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文莱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存在的争议与分歧。改革开放后,针对南海声索国对南海岛礁的大肆侵占以及美、日等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频繁干预,中国共产党主要从外交、经济、军事、法律等多个层面着手,坚定地维护中国南海主权权益,为解决南海争端、维护南海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与勇气。本研究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坚持问题导向,搜集和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献、报刊文本、国外相关文献等资料,运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以及交叉研究等方法,从宏观透视和微观探究的双向逻辑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具体策略与实践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并在总结经验与反思不足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尝试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对策及启示。具体来讲,本论文主要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与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之处与不足。这部分内容系统地回答了为何开展本研究、如何开展本研究等问题,为本文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第二章是南海争端的相关概述。南海争端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介绍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是开展本研究的逻辑前提。这一部分主要从产生根源、基本内涵与现实状况三个层面来介绍南海争端的基本方面。首先,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缘因素以及法律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南海争端产生的根源。其次,从岛礁主权问题、海域划界问题、海洋资源问题以及“航行自由”问题四个层面论述了南海争端的基本内涵。最后,概括了南海争端的现状,即域外大国继续干预,域内国家磋商合作,整体局势依然严峻。第三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及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从历史依据、法理依据、理论基础以及现实基础四个维度来阐释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与基础。中国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与命名、持续开发与管制,国际社会对中国南海主权的承认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历史依据。适用于处理主权争端的国际法原则、与南海问题有关的具有法律性的国际条约以及相关中国法律为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中国共产党维护海洋主权权益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理论依据。晚清政府、国民政府以及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海的维权实践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有效维护南海主权权益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南海局势的发展态势,在不同历史阶段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政策,并将其落实为了具体实践。本部分主要从坚持中国南海立场不动摇、努力提升南海防御能力、积极推动南海区域建设、运用和平方式处理争端四个向度梳理与概括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内容。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本章与第四章共同构成了全文的核心部分,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内容。本章主要从贯彻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强化对南海的管控与开发、深化与南海各国的伙伴关系、应对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干预四个方面爬梳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所作的大量工作。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经验与启示。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即有效控制南沙部分岛礁、顺利完成北部湾划界、岛礁建设取得显着成果以及南海和平稳定得以维持。本文在系统梳理与分析中国共产党南海维权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始终坚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基本立场、始终坚持以协商谈判和平处理南海争端、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始终坚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与执法力量这四个方面。最后,本文从南海问题的现状出发,并结合过去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较具针对性地提出了此后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四点启示:全面深化同域外大国及东盟的友好关系、加速推进与南海声索国的共同开发进程、继续强化人民海军的远海防御能力建设、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南海争端。

严萍昌[6](2019)在《邓小平海洋经济思想及其时代意蕴》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海洋经济思想主要包括:打开海门让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沿海先行使先富地区带后富地区;搁置争议同周边国家来共同开发。其时代意蕴有四个方面:从政治角度看待海洋经济建设问题;坚持海洋为基点推进梯度开放;善于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智慧;整体推动和持久保障海洋经济建设。

潘男[7](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文中研究指明国家核心利益随着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决策者主观认识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决策的出发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家安全防卫、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等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调整国家海洋战略,先后经历了以“国防安全”为重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当下的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的海洋战略重点变化。在近70年的海洋战略布防历史中,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发生以下演变:由以国防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传统的陆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陆海统筹发展模式;海军作为战略性军种受到重视并逐渐从“建立强大的海军”转向“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呈现出“近岸防御-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走向;性质由“防御”转向“积极防御”;始终遵循“和平崛起”的目标,由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转向提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海洋开发与管理日臻全面和成熟等等。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决策者主观认识与国家核心利益的关系及其对国家海洋战略的影响是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演进逻辑。这为新时期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陈晶莹[8](2018)在《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步入新时代,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建设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是相较于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文化的发展仍相对缓慢。从世界的文化格局来看,依然是西强我弱,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存在。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文化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通过对习近平成长历程的回溯,可以发现喜爱读书的好习惯,浓厚的文化情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让习近平具备了形成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扎实的理论功力。知青岁月的磨砺,让习近平对人民群众有了深切的了解,促就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理念。融入血脉的革命基因,让习近平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极具改革与创新意识。习式家风的熏陶,是习近平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探其渊薮,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资源。它深入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建设思想的精髓,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在任总书记之前,习近平在福建和浙江的文化探索与实践,也为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从历史中凝聚而来,在新时代里开疆拓土。它的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本文在追本溯源的基础上,从战略原则、战略布局、战略举措三个方面建构了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理论体系,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创新为动力,以开放为取向,以人才为根本”是习近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六大战略原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构成了习近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战略布局;“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着力培养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习近平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坚定执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指南与行动纲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谢安[9](2017)在《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属于海洋的世纪,是以海洋发展为主题的全新竞争时代,海洋实力的强大与否,关系到一个沿海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沿海大国,也及时认识到了发展海洋的重要性,自“十八大”以来,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海洋实力的发展和强大,不仅需要海洋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支撑,更需要海洋文化软实力的导向和引领。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相互融合的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突破海洋经济发展资源瓶颈的重要战略性支撑产业。珠三角地区地理区位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最早开始改革开放的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素有“南海明珠”之称。同时还是广府文化、古越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海上贸易历史、频繁的对外交流形成了特色的海洋文化。具备了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本研究通过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介绍珠三角地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着重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以推动该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与方法,研究创新与不足等内容。第二部分,基本概念界定。主要概括了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文化观、海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理清相互作用关系,明确珠三角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着重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人才教育层面发现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有选择性的研究当今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分析其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上的成功经验,为珠三角地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借鉴意义。第五部分,提出有利对策建议。针对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相应的从政府、地区发展模式、政企联合以及人才教育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研究,认识不足之处,阐述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林巧仙[10](2015)在《海洋文化助推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海洋作为我们人类的发源地,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家园。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1世纪,海洋文化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海洋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和未来发展。强国必先强海,也成为各个沿海国家的共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地区的陆地发展,空间越来越有限,在这种压力之下,人们就更加依赖海洋,海洋成为第二块阵地。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海洋文化的研究也掀起了持久不消退的热潮,也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洋,以海富国,以海强国①。习近平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海洋开发大背景下,不同国家民族、区域之间的海洋文化也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这样就方便为本地区的海洋文化的发展繁荣寻找新的起点和突破口,促进海洋文化的共同发展。当然,福建海洋文化也不甘落后,在海洋时代这样的大背景下给福建海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烈的机遇。本文致力于深挖福建海洋文化资源的历史内涵与时代精神,为福建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促进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与文化强省战略的现实动力。这些研究对提升福建省文化内涵、经济实力以及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的地位,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文研究是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研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全文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基础。第二部分是对福建海洋文化的相关内容做出相应的探究,其中包括福建海洋文化具体包括什么内容、丰富内涵和福建海洋海洋文化的鲜明特征。在已经确定了福建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相关鲜明特征之后,对福建海洋文化在推动建设强省战略中所具有的优势做进一步的探究,即第三部分对海洋文化在推动福建文化强省战略中的优势进行较为全面地概括。第四部分是研究福建海洋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主要是包括目前福建海洋文化开发所存在的不足。第五部分是论述国内外一些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关于海洋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并且在经验上加以借鉴,从中探索出对福建海洋文化的启示。在有了启示和借鉴之后,我们能够有所思考、有所突破地进一步借海洋文化来促进文化强省的建设。所以,第六部分是针对福建海洋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借鉴国内外海洋文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海洋文化建设的措施。第七部分则是做一个简单地总结。

二、邓小平的海洋意识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邓小平的海洋意识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开放的内涵
        2.1.2 对外开放的内涵
        2.1.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2.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
        2.2.1 宽广的马克思主义视野
        2.2.2 强烈的风险意识
        2.2.3 博大的国际胸怀
        2.2.4 科学的思维方式
        2.2.5 形象的语言风格
    2.3 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关系
        2.3.1 以开放促改革,对外开放为对内改革提供丰富经验
        2.3.2 以改革促开放,对内改革为对外开放提供坚实基础
        2.3.3 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
    3.1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3.1.1 国际背景
        3.1.1.1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
        3.1.1.2 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
        3.1.1.3 国际规则体系面临深刻变革
        3.1.2 国内背景
        3.1.2.1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3.1.2.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3.1.2.3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
    3.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3.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开放的理论
        3.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开放的理论
        3.2.1.2 列宁关于开放的理论
        3.2.2 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开放思想
        3.2.2.1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
        3.2.2.2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3.2.2.3 江泽民的对外开放思想
        3.2.3.4 胡锦涛的对外开放思想
        3.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往和开放的思想资源
        3.2.3.1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3.2.3.2 郑和下西洋,“锐意通四夷”的睦邻友好交往思想
        3.2.3.3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知夷情”“解夷事”“睁眼看世界”等开放思想
        3.2.3.4 康有为、梁启超的开放思想
        3.2.3.5 孙中山的开放主义思想
    3.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3.3.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
        3.3.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时期
        3.3.3 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3.3.4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
4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1 根本理念: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
        4.1.1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4.1.1.1 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4.1.1.2 扩大开放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4.1.2 开放发展新理念的丰富内涵
        4.1.2.1 主动开放
        4.1.2.2 全面开放
        4.1.2.3 共赢开放
        4.1.2.4 双向开放
        4.1.2.5 公平开放
        4.1.3 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4.1.3.1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1.3.2 推动贸易强国建设
        4.1.4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4.1.4.1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特点
        4.1.4.2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更均衡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
    4.2 战略布局:完善对外开放布局
        4.2.1 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4.2.1.1 打造东部沿海开放新高地
        4.2.1.2 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
        4.2.1.3 陆海统筹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4.2.2 完善对外开放贸易布局,推动我国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4.2.2.1 不断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4.2.2.2 推动多边、区域、双边贸易协同发展
        4.2.2.3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4.2.2.4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4.2.3 完善对外开放双向投资布局,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
        4.2.3.1 稳步实施“引进来”
        4.2.3.2 积极推进“走出去”
    4.3 战略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4.3.1 “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历程
        4.3.1.1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
        4.3.1.2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
        4.3.2 “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目标
        4.3.2.1 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
        4.3.2.2 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
        4.3.2.3 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
        4.3.2.4 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4.3.2.5 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4.3.3 “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
        4.3.3.1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
        4.3.3.2 设施联通不断加强
        4.3.3.3 贸易畅通不断提升
        4.3.3.4 资金融通不断扩大
        4.3.3.5 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4.3.4 “一带一路”建设对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影响
        4.3.4.1 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4.3.4.2 为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辟广阔空间
    4.4 重要支撑: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4.1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中国定位与角色
        4.4.1.1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定位
        4.4.1.2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
        4.4.2 以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4.2.1 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4.4.2.2 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4.4.3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
        4.4.3.1 在全球政治和安全领域展示中国担当
        4.4.3.2 在经济金融领域提供中国方案
        4.4.3.3 在网络治理新兴发展领域承担中国责任
        4.4.3.4 在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中贡献中国力量
    4.5 价值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5.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4.5.1.1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4.5.1.2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4.5.1.3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4.5.1.4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4.5.1.5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4.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4.5.2.1 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4.5.2.2 安全上坚持共治共处,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4.5.2.3 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4.5.2.4 文化上坚持互鉴共存,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4.5.2.5 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4.6 重要保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4.6.1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4.6.1.1 相互尊重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坚实基础
        4.6.1.2 公平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4.6.1.3 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理念
        4.6.2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外交实践
        4.6.2.1 秉持合作共赢原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4.6.2.2 树立“亲诚惠容”理念,构建新型周边关系
        4.6.2.3 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
5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
    5.1 思想维度
        5.1.1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5.1.2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统一
        5.1.3 坚持民族情怀和全球视野相统一
    5.2 实践维度
        5.2.1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
        5.2.2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
        5.2.3 坚持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相结合
        5.2.4 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
6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6.1 理论创新
        6.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对外开放理论
        6.1.2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
        6.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6.2 实践意义
        6.2.1 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增添新动力
        6.2.2 为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拓展新空间
        6.2.3 为助力中国话语体系传播,提供新平台
    6.3 世界影响
        6.3.1 为世界经济增添新动能,展示了中国力量
        6.3.2 为探索国际合作新机制,提供了中国方案
        6.3.3 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战略思想
        二、十八大以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战略思想
        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战略思想
        四、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战略思想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大局
        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战略思想的新探索
        二、十八来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革命性变化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思想
        二、新发展理念战略观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
        四、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时代性
        二、科学性
        三、系统性
        四、前瞻性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实践价值
        一、加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指标更加完整,更加体系化
        二、为推进“四个伟大”提供战略指引
        三、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战略支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三)研究重点难点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形成基础
    一、建设海洋强国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
        (二)当代中国的海洋实践
    二、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基础
        (一)国内海洋形势面临的机遇
        (二)国际海洋形势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历史脉络
    一、“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提出——地市层面(1985-1999)
        (一)创新“厦门经济”发展方式..担任厦门市副市长时期
        (二)落实“靠海吃海”发展路径..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期
        (三)提出“海上福州”发展战略..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期
    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提出——省级层面(1999-2007)
        (一)部署福建海洋经济工作..担任福建省代省长时期
        (二)发挥浙江海洋资源优势..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期
        (三)突出海洋经济布局地位..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期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国家层面(2007-至今)
        (一)提升海洋强国战略地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时期
        (二)全面指导建设海洋强国..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期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海洋经济
        (一)创新经济增长方式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二、建设海军体系
        (一)加强海军建设
        (二)创新战略部署
    三、维护海洋权益
        (一)增强海洋主权安全意识
        (二)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端
    四、保护海洋生态
        (一)加强海洋制度建设
        (二)提升海洋生态意识
    五、建设海上丝路
        (一)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二)打造陆海联动格局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洋理论
        (一)习近平海洋论述指出了海洋的双重战略价值
        (二)习近平海洋论述回答了海洋与国家的辩证关系
        (三)习近平海洋论述揭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条件
    二、引领了海洋强国的顶层设计
        (一)以建设海洋强国为首要目标
        (二)以加强改革创新为基本手段
        (三)以和平发展方式为根本宗旨
    三、推进了海洋战略的总体布局
        (一)海洋经济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海洋政治建设是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前提条件
        (三)海洋文化建设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
        (四)海洋生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保证
第六章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实现路径
    一、提升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地位
        (一)坚定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指导作用
        (二)强化顶层海洋战略规划
        (三)推进落实各级部门海洋建设任务
    二、加速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一)推进涉海法律加入宪法
        (二)加快落实涉海基础法律
        (三)建立健全地方涉海法律
    三、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队伍
        (一)国家重视海洋人才培养
        (二)政府健全人才培育方式
        (三)高校发挥海洋科教优势
    四、加强培育国民的海洋意识
        (一)培育国民正确的海洋观
        (二)普及国民基本海洋知识
        (三)打造亲民海洋文化产业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1 重点、难点
        1.4.2 创新点
2 习近平海洋强国重要论述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与形成历程
    2.1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提出的时代背景
        2.1.1 国际的形势变化
        2.1.2 国内的形势变化
    2.2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海洋的相关论述
        2.2.2 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海洋的主要论述
    2.3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形成历程
        2.3.1 地方工作时期
        2.3.2 党中央工作时期
3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1 发展海洋经济
        3.1.1 重视海洋资源开发
        3.1.2 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3.1.3 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3.1.4 加快沿海港口建设
    3.2 保护海洋生态
        3.2.1 转变海洋开发方式
        3.2.2 加强海陆共管共治
        3.2.3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3.2.4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3 创新海洋科技
        3.3.1 关键海洋科技创新
        3.3.2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3.3.3 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3.4 维护海洋权益
        3.4.1 和平解决海洋争端
        3.4.2 提高海上维权能力
        3.4.3 加强国际海洋合作
4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4.1 自觉的人民性
    4.2 鲜明的辩证性
    4.3 宽广的全球性
    4.4 强烈的务实性
    4.5 高度的创新性
5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5.1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意义
        5.1.1 对马克思主义海洋观的继承与发展
        5.1.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强国战略的丰富和创新
    5.2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意义
        5.2.1 促进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全面发展
        5.2.2 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
        5.2.3 为沿海有关省份创建海洋强省示范区提供前瞻性指导
        5.2.4 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5.2.5 有助于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南海争端的相关概述
    2.1 南海争端的产生根源
        2.1.1 历史因素
        2.1.2 经济因素
        2.1.3 地缘因素
        2.1.4 法律因素
    2.2 南海争端的基本内涵
        2.2.1 岛屿主权问题
        2.2.2 海域划界问题
        2.2.3 海洋资源问题
        2.2.4 “航行自由”问题
    2.3 南海争端的现实状况
        2.3.1 域外国家继续干涉
        2.3.2 域内国家磋商合作
        2.3.3 整体局势依然严峻
第3章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及基础
    3.1 历史依据
        3.1.1 最早发现与命名
        3.1.2 持续开发与管治
        3.1.3 国际社会的承认
    3.2 法理依据
        3.2.1 相关国际法律
        3.2.2 相关中国法律
    3.3 理论基础
        3.3.1 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
        3.3.2 中国共产党维护海洋主权权益理论
    3.4 实践基础
        3.4.1 晚清政府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3.4.2 国民政府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3.4.3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第4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1978-2012)
    4.1 坚持中国南海立场不动摇
        4.1.1 主权宣示与外交抗议
        4.1.2 反对域外大国的干预
    4.2 努力提升南海防御能力
        4.2.1 执行国家海防战略
        4.2.2 发展南海军事力量
        4.2.3 实施军事维权行动
    4.3 积极推动南海区域建设
        4.3.1 开展南海科学考察
        4.3.2 逐步开发南海资源
        4.3.3 修建南海基础设施
    4.4 运用和平方式处理争端
        4.4.1 确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
        4.4.2 与南海各国建立双边对话合作机制
        4.4.3 与东盟建立政治与安全互信机制
        4.4.4 建立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
        4.4.5 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南海主权权益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
    5.1 贯彻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5.1.1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5.1.2 倡导“双轨思路”解决争端
        5.1.3 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
    5.2 强化对南海的管控与开发
        5.2.1 升级南海行政建制
        5.2.2 改革海上执法体制
        5.2.3 推进南海岛礁建设
        5.2.4 加速南海资源开发
    5.3 深化与南海各国的伙伴关系
        5.3.1 与南海各国建立多领域务实合作
        5.3.2 倡导“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5.3.3 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5.4 应对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干预
        5.4.1 警告与拦截擅闯中国南海的美舰美机
        5.4.2 推动中国同域外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6章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经验与启示
    6.1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
        6.1.1 有效控制南沙部分岛礁
        6.1.2 顺利完成北部湾的划界
        6.1.3 岛礁建设取得显着成果
        6.1.4 南海和平稳定得以维持
    6.2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经验
        6.2.1 始终坚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基本立场
        6.2.2 始终坚持以协商谈判和平处理南海争端
        6.2.3 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
        6.2.4 始终坚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与执法力量
    6.3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启示
        6.3.1 全面深化同域外大国及东盟的合作关系
        6.3.2 加速推进与南海声索国的共同开发进程
        6.3.3 继续强化人民海军的远海防御能力建设
        6.3.4 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南海争端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6)邓小平海洋经济思想及其时代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海洋意识的萌发及海洋经济思想生成的渊源
    (一)赴法留学萌发的海洋意识。
    (二)领导革命斗争中初步形塑的海洋经济思想。
    (三)进京肩挑重担逐步发展海洋经济思想。
    (四)主政中央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思想。
二、邓小平海洋经济思想的主体内容
    (一)打开海门让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二)沿海先行使先富地区带后富地区。
    (三)搁置争议同周边国家来共同开发。
三、邓小平海洋经济思想的时代意蕴
    (一)从政治角度看待海洋经济建设问题。
    (二)坚持海洋为基点推进梯度开放。
    (三)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智慧。
    (四)整体推动和全面保障海洋经济建设。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的历史演进与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评价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6 研究方法
2 海洋战略相关概念分析
    2.1 战略
        2.1.1 “战略”的演进
        2.1.2 战略概念的界定
    2.2 海洋战略
        2.2.1 海洋战略的界定
        2.2.2 海洋的战略价值
    2.3 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的界定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的历史演进
    3.1 新中国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
        3.1.1 背景成因:国防前线的变化
        3.1.2 战略设想:“建立强大的海军”
        3.1.3 适用范围:近岸防御
        3.1.4 战略趋势:开启海洋事业
    3.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
        3.2.1 背景成因:发展重心的变化
        3.2.2 根本思路:陆海统筹
        3.2.3 战略构想:“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3.2.4 适用范围: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
        3.2.5 基本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3.2.6 发展趋势:全面开发海洋
    3.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
        3.3.1 客观背景:大国向强国的转向
        3.3.2 主观成因:习近平的海洋实践与相关论述
        3.3.3 战略定位:建设海洋强国
        3.3.4 路径目标:“依海富国、以海强国”
        3.3.5 实现原则:“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4 结论
    4.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演进的逻辑与规律
    4.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前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概念分析法
        1.3.2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3.3 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统一的方法
        1.3.4 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4.1 具体思路概述
        1.4.2 具体思路图示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 何谓文化及文化何以强国
    2.1 文化的内涵指向
        2.1.1 中国语境中的文化意涵
        2.1.2 西方语境中的文化内涵
    2.2 文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2.1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辨析
        2.2.2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概念辨析
    2.3 文化何以强国
        2.3.1 为个人和民族提供精神滋养
        2.3.2 启迪治国理政的智慧
        2.3.3 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渗透交融
        2.3.4 缓和国际关系的“润滑剂”
3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思想资源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建设思想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
        3.1.2 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
    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
        3.2.1 民本思想
        3.2.2 尚贤思想
        3.2.3 非攻思想
    3.3 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3.3.1 爱国主义
        3.3.2 忠诚为民
        3.3.3 艰苦奋斗
        3.3.4 敢闯新路
        3.3.5 信念坚定
        3.3.6 甘于奉献
    3.4 十八大之前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思想
        3.4.1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
        3.4.2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
        3.4.3 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
        3.4.4 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
4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
    4.1 主体条件
        4.1.1 知识积淀
        4.1.2 文化情怀
        4.1.3 专业背景
        4.1.4 知青岁月
    4.2 家庭因素
        4.2.1 革命的基因
        4.2.2 优良的家风
    4.3 环境因素
        4.3.1 时代环境
        4.3.2 媒介环境
        4.3.3 国际环境
        4.3.4 国内环境
5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发展脉络
    5.1 习近平在福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1.1 闽东文化建设
        5.1.2 福州文化建设
    5.2 习近平在浙江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理论思考
        5.2.1 在浙江文化建设的实践
        5.2.2 在浙江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6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6.1 战略原则
        6.1.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6.1.2 以人民为中心
        6.1.3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
        6.1.4 以创新为动力
        6.1.5 以开放为取向
        6.1.6 以人才为根本
    6.2 战略布局
        6.2.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强国之基
        6.2.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文化强国之魂
        6.2.3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掌好文化强国之舵
        6.2.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筑牢文化强国之柱
        6.2.5 坚持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强国之态
        6.2.6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强国之音
    6.3 战略举措
        6.3.1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统领文化强国建设
        6.3.2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时代的充沛活力
        6.3.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凝聚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6.3.4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3.5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7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的指导意义
    7.1 政策导向和战略高度协奏共鸣的文化建设新地位
        7.1.1 制度护航文化强国建设
        7.1.2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文化强国
    7.2 不忘本来与开辟未来比肩而立的文化建设新理念
        7.2.1 不忘本来传承民族的文化命脉
        7.2.2 开辟未来在创新中激发活力
    7.3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比翼齐飞的文化建设新维度
        7.3.1 以文化自觉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起点
        7.3.2 以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动力
    7.4 立足中国和放眼世界交流互鉴的文化建设新视角
        7.4.1 立足中国扞卫文化的民族性
        7.4.2 放眼世界实现文化的双向开放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海洋文化产业及相关概述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与文化产业发展
        2.1.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1.3 文化观与文化产业发展相互作用
    2.2 文化产业与海洋文化产业
        2.2.1 文化产业内涵
        2.2.2 海洋文化产业内涵
        2.2.3 海洋文化产业特征
    2.3 珠三角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2.3.1 抢占时代发展先机
        2.3.2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3.3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3 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1 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1.1 滨海文化旅游业
        3.1.2 休闲渔业
        3.1.3 会展博览业
        3.1.4 其他涉海文化产业
    3.2 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政策倾向性不足
        3.2.2 产业发展不均衡
        3.2.3 海洋文化人才缺乏
    3.3 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文化体制改革滞后
        3.3.2 地区发展模式问题
        3.3.3 科研与教育重视不足
4 国内外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4.1.1 美国—市场运作与多元开发
        4.1.2 英国—发掘海洋文化资源
        4.1.3 澳大利亚—昆士兰产业模式
        4.1.4 韩国—主推大众流行文化
    4.2 国内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4.2.1 山东—重视高校教育
        4.2.2 浙江—深入海洋文化研究
        4.2.3 上海—立足于创新型文化
        4.2.4 海南—依托生态旅游与互联网+
5 珠三角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5.1.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5.1.1 合理规划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5.1.2 继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5.1.3 制定产业政策与健全法律体系
        5.1.4 加大文化投入力度与扩展投融资渠道
    5.2 注重海洋文化交流,加强文化产业融合创新
        5.2.1 珠三角九市海洋文化产业合作共赢
        5.2.2“两岸四地”区域间达成产业发展共识
        5.2.3 国际海洋文化产业交流借鉴创新发展
        5.2.4 海洋文化产业融入“互联网+”与物联网战略
    5.3 政府与企业相联合,提升海洋文化产业影响力
        5.3.1 成立海洋文化行业协会组织
        5.3.2 建立海洋文化行业龙头企业
        5.3.3 引导海洋文化企业积极“走出去”
        5.3.4 联手推出海洋文化创意工程与项目
    5.4 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培养文化产业高端人才
        5.4.1 优化海洋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
        5.4.2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作用
        5.4.3 构建区域内海洋人才共享机制
        5.4.4 引进国外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海洋文化助推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述评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立论依据
        1.5.1 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理论
        1.5.2 文化强国战略理论
        1.5.3 海洋强国战略理论
第2章 福建海洋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2.1 福建海洋文化的内容
        2.1.1 海洋商业文化
        2.1.2 海洋信仰文化
        2.1.3 民族独立文化
        2.1.4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2.2 福建海洋文化的特征
        2.2.1 融合中原文化又拓展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特征
        2.2.2 承接民族独立精神又充满恋祖情怀的爱国爱乡特征
        2.2.3 蕴含传统特质又辉映时代气息的敢拼会赢特征
第3章 海洋文化在推动福建文化强省战略中的特殊地位
    3.1 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是推动福建文化强省战略的强大支撑
    3.2 深厚的海洋文化历史是增强福建文化强省战略的坚强后盾
    3.3 广泛的海洋文化影响是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
    3.4 闽台海洋文化融合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第4章 福建海洋文化开发利用有待加强
    4.1 对海洋文化的发掘整理还不够
    4.2 对海洋文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4.3 对海洋文化的产业开发还不够
    4.4 利用福建海洋文化进行闽台交流的力度还不够
第5章 国内外海洋文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海洋文化发展经验
        5.1.1 美国经验
        5.1.2 日本经验
        5.1.3 新加坡经验
    5.2 国内海洋文化发展经验
        5.2.1 广东经验
        5.2.2 浙江经验
        5.2.3 山东经验
    5.3 国内外海洋文化发展经验对福建的启示
        5.3.1 注重海洋文化理念的形成
        5.3.2 注重海洋文化内容的传承
        5.3.3 注重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
        5.3.4 注重海洋文化人才的培养
第6章 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提升福建文化强省软实力
    6.1 加强海洋文化意识理念的培养
        6.1.1 政府注重在海洋文化意识方面做好支持导向
        6.1.2 国民个体注重海洋文化意识教育自我实践
    6.2 加强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6.2.1 加强相关学术研究与影视创作
        6.2.2 规范商业活动的地域范围与经营方式
        6.2.3 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与维修
    6.3 打造福建特色海洋文化品牌
        6.3.1 打造文化名城以增强品牌的辐射效应
        6.3.2 形成文化产业链以增强品牌的科技含量
    6.4 海洋人才的培养
        6.4.1 必须加强海洋文化人才培养
        6.4.2 加大优秀海洋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
    6.5 加强两岸海洋文化交流
        6.5.1 加强台湾海洋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6.5.2 打造两岸海洋文化交流平台
第7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课题研究
致谢

四、邓小平的海洋意识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D]. 庞坤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研究[D]. 宋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3]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究[D]. 洪翔. 集美大学, 2020(08)
  • [4]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D]. 李羽.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D]. 宋建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6]邓小平海洋经济思想及其时代意蕴[J]. 严萍昌. 广西社会科学, 2019(10)
  •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的历史演进与逻辑[D]. 潘男. 海南大学, 2019(07)
  • [8]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思想研究[D]. 陈晶莹. 浙江大学, 2018(04)
  • [9]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谢安. 广东海洋大学, 2017(03)
  • [10]海洋文化助推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研究[D]. 林巧仙.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邓小平海洋意识与广东文化省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