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委员吴仪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委员吴仪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吴仪国务委员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文献综述)

宋华琳[1](2014)在《国务院在行政规制中的作用——以药品安全领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药品安全领域,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都有可能对行政规制施加影响。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颁布行政规定和行政规划、召开会议等相对制度化的方式,国务院领导也可以通过批示、讲话和调研等相对非制度化的方式,来影响行政规制。国务院会因考虑公众健康、政治稳定及国际形象的缘由,介入药品规制事务。国务院实施一体化控制与行政规制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可谓并行不悖。未来应进一步建构我国的行政组织法规范,将国务院的活动,将国务院与行政规制机构的互动,纳入法治的框架之中。

罗佳佳[2](2013)在《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吴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女副总理,她的从政经历为中国女性参政树立了榜样。本文以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伟大实践及重要意义进行了非常细致地梳理和较为全面地探讨。本文首先从毛泽东的经济外交思想,邓小平的经济外交思想以及江泽民的经济外交思想等方面梳理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理论来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背景系统分析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现实基础,进而详细地重现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萌芽、形成和成熟过程。文章重点梳理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内容:包括重视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吸引外资,改善投资环境;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注重对外经贸体制改革;注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同时,文章还具体概括了吴仪经济外交伟大实践:包括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领导申办上海世博会,“大经贸”战略;“拂袖外交”对日本说不。其次,还分析凝练出了吴仪在经济外交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攻守兼备、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外圆内方的特色。最后,本文阐述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思想,补充了政治、军事外交的不足,促进了中国经济外交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理论意义和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推动对外贸易显着增长,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的现实意义。鉴于吴仪对中国经济外交的贡献,鉴于经济外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可以说,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张大维[3](2010)在《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城市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视角,试图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否形成,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如何?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怎样,主要经验和实践意义何在?论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等研究方法,遵循“发生逻辑(为什么)——理论体系是什么——实践成效怎么样”的分析思路,采用“新情况——新问题——新理论——新实践”的研究框架。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第一,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且已整合成架构合理、指导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二,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奠定了基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由此可见,社区建设和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关注的两大主题。新中国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20年、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10年、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创建5年,农村社区建设从试点走向铺开,城乡社区统筹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我国社区建设的成就巨大,对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形成的新理论与新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当前学术界在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的同时却也出现了一些明显不足:从西方研究范式出发,来阐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的较多,从我们党执政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化道路,并从学理上分析总结我们党城市社区建设新理论和新实践的较少;等等。本文关注实践中的问题,转换研究范式,从实际问题出发梳理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社区建设的四个主题,也即党的理论和实践体现的四条主线:居民自治、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明。本论文阐释围绕着这四条主线展开,使其贯穿于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始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具有独特的发生逻辑。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最初目的,是要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所引发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和实践就是围绕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展开的。总体来看,我国巨大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分工。新情况引发新问题,与之相关联,我国的社会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民稳问题,即单位制解体与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缺失及管理真空问题;民生问题,即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服务或产品供给短缺问题;民主问题,即公民的选择权、自由权、差异性增强与自治渠道、自治制度、自治机制不完善问题;文化问题,即精神文明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党和国家逐步形成了通过社区来整合社会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并指导着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城市社区建设道路以后,逐步展开了理论探索并通过实践试错来完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各次全会的精神、中央领导同志的论述、中央政府报告的概括、中央政策法规的阐述,政界学界理论的成果,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总体来讲,业已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建设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及其内含的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等各要素的意义价值、宗旨目标、内涵外延、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网络体系等的整体性理论体系。其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一是逻辑起点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理论;二是中轴核心理论,即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理论;三是外围结构理论,包括社区居民自治理论、社区管理有序理论、社区服务完善理论、社区文明祥和理论等四大支柱理论。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轴心体系。其中,逻辑起点理论是方法论,中轴核心理论是价值观,外围结构理论是保护带。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由其指导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实践成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道路大致经历了传统旧式社区建设阶段、过渡转型社区建设阶段、现代新型社区建设阶段、和谐社区建设与城乡社区统筹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本文侧重于呈现过渡转型社区建设及其以后阶段的实践发展。在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概括起来便是“五个建立、五个格局”:一是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基层社会有序管理格局;二是社区民主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广泛参与居民自治格局:三是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小社区大服务格局;四是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建格局;五是社区文明氛围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文明祥和格局。实践的巨大成效实际上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创造了理论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体现在:一方面,从时间和内容范畴上看,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实践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及其内含的“一个正确分析、五个紧紧抓住”等具体实践经验,既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也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为最终实现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中心课题组[4](2004)在《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辑要(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发祥[5](2004)在《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文中指出计划生育是当代中国历史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开展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对中国人口的现代化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九章。 导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基本文献资料,交代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渊源。包括中国古代的计划生育思想、近代以来的国内外计划生育思想及活动。 第二至第六章分阶段阐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历程。1949年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大体经历了五个较长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1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提出与论争时期。其中,1949-1953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缺失与提出阶段;1954-1957年,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与初步开展阶段;1958-1961年,计划生育步入发展的歧路阶段。第二阶段(1962-1970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再起与停顿时期。1962-1965年,是计划生育的提出及其在部分市、县的试点阶段;1966-1970年,计划生育陷于停顿阶段。第三阶段(1971-1978年),是计划生育的勃兴与普及时期。以[71]51号文件的发表为标志,中国计划生育进入实质性的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79-1991年),是计划生育的开拓与发展时期。1979-1984年,是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政策调适阶段。1985-1991年,是计划生育规范化与制度化时期。第五阶段(1992年以来),是计划生育的新形势和新探索时期。1992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我国步入体制转型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迎接新的挑战,进行新的调适,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第七章主要阐述了计划生育在运作实践中相关政策、运作机制及实际效果的地方差异,城乡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军事单位与非军事单位之间、涉外婚姻与本土婚姻之间等呈现出多层次特征。我国计划生育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上,这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在本章中,还阐述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法制化道路。包括“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和相关基本法律中,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等。 第八章主要阐述计划生育的推行带来的社会变迁,包括计划生育对妇女、儿童、老人及家庭规模、功能和结构类型的影响,计划生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计划生育与城乡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型生育文化的生长等。 第九章主要阐述计划生育的国际比较、中外交往及国际评价,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与国际环境。 结语主要阐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跨世纪回顾与反思,包括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轨迹、计划生育的特点与影响、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并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律和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趋势进行了战略性前瞻与预测。

李轶群[6](2003)在《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再创工商工作新局面——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侧记》文中研究说明

吴仪[7](2003)在《吴仪国务委员在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文中认为2002年12月18日至20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02年的工作,部署了2003年的任务。会议期间,吴仪国务委员与参加会议的部分代表座谈,并作重要指示。本刊现将吴仪国务委员的讲话和王众孚局长的工作报告予以刊发,供大家学习贯彻。

叶尤刚[8](2002)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胜利闭幕》文中研究说明本报讯(记者叶尤刚)12月20日,为期3天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众孚在会议结束时指出,此次会议期间,全国各地工商局长聚集一堂,认真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研讨了明年的工作思路。他要求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

王众孚[9](2002)在《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这次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全系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队伍建设的情况,交流工作经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和朱镕基总理等领导同志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对下半年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与人事部联合追授宁夏灵武市工商局磁窑堡工商所胡学勤同志“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学习宣传胡学勤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王众孚[10](2002)在《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吴仪国务委员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吴仪国务委员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1)国务院在行政规制中的作用——以药品安全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务院为何要影响行政规制机构
    (一)立法机关及其局限性
    (二)司法机关及其局限性
    (三)行政自我规制及其局限性
    (四)国务院影响行政规制机构的可能性
三、行政规制组织体系中的国务院
    (一)国务院
    (二)国务院办公厅
    (三)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四、国务院影响行政规制的方式
    (一)制度化的方式
        1.制定行政法规
        2.颁布行政规定
        3.颁布行政规划
        4.召开会议
    (二)非制度化的方式
        1.批示
        2.讲话
        3.调研
五、结语与讨论
    (一)国务院介入行政规制事务时的考量
    (二)国务院的一体化控制与行政规制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三)拓展行政组织法的制度空间

(2)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提出及形成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经济外交
        (二) 经济外交思想
    二、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 毛泽东的经济外交思想
        (二) 邓小平的经济外交思想
        (三) 江泽民的经济外交思想
    三、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现实基础
        (一) 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
        (二) 国内背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四、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阶段划分
        (一)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萌芽时期(1988-1991年)
        (二)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时期(1991-1998年)
        (三)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成熟时期(1998-2008年)
第二章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内容与经济外交实践
    一、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内容
        (一) 重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 积极吸收外资,改善投资环境
        (三) 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四) 注重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五) 注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吴仪经济外交伟大实践
        (一)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
        (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
        (三) 领导申办上海世博会
        (四) “大经贸”战略
        (五) “拂袖外交”对日本说不
第三章 吴仪经济外交的特色
    一、攻守兼备
    二、刚柔并济
    三、张弛有度
    四、外圆内方
第四章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 丰富了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思想
        (二) 补充了政治、军事外交的不足
        (三) 促进了中国经济外交向更高阶段发展
    二、现实意义
        (一) 促进了国民经济不断增长
        (二) 推动了对外贸易显着增长
        (三) 扩大了利用外资的规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
        1.研究经历与选题由来
        2.问题意识与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简要述评
        1.现有研究情况与总体把握
        2.现有研究视角与理论范式
        3.现有研究内容与分析范式
        4.简要分析与述评展望
    (三) 研究思路与基本概念
        1.分析思路与研究框架
        2.基本概念
    (四)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研究方法
        2.资料来源
    (五) 创新之处与主要限度
        1.创新之处
        2.主要限度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生逻辑
    (一) 社会转型:党领导社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1.社会分层
        2.社会流动
        3.社会组织
        4.社会分工
    (二) 社会失范:党领导社会建设遇到的新问题
        1.民主问题:公民权生长与自治制度不完善
        2.民稳问题:单位制度解体与管理主体缺失
        3.民生问题: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
        4.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
    (三) 社区建设:党领导社会建设作出的新选择
        1.顶层设计: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社区建设必要性的论述
        2.制度安排:中央政策规章关于社区建设必要性的阐述
        3.变迁轨迹:党对社区建设道路的认识过程与理论趋向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
    (一) 轴心体系:统领的社区建设理论
        1.社区建设轴心体系理论的总体性探索
        2.社区建设轴心体系理论的概念性图式
    (二) 中轴核心: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
        1.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探索
        2.党的各次全会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精神
        3.中央政策规章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阐述
    (三) 外围结构:链接的四大支柱理论
        1.居民自治:社区民主与社区党建理论
        2.管理有序:社区体制与社区治理理论
        3.服务完善:社区民生与服务均等理论
        4.文明祥和:社区文明与和谐文化理论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成效
    (一)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发展阶段的总体把握
        1.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其脉络
        2.学术界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阶段的概括
        3.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和发展阶段的再判断
    (二) 发展基层民主:居民自治理念下的社区民主建设实践
        1.稳步推进:党领导的居民自治发展总态势
        2.民主选举:内生人民民主思想的社区实践
        3.民主决策:渗透协商参与理念的社区探索
        4.民主管理:实现自我治理目标的社区实验
        5.民主监督:颠覆传统官民位序的社区创造
        6.其它各地社区民主与居民自治的实践发展
    (三) 维护社会稳定:管理有序理念下的社区管理建设实践
        1.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
        2.建立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
        3.总体性模式、街道办模式和工作站模式
        4.其它各地社区治理与管理体制创新实践
    (四) 实现民生民本:服务完善理念下的社区服务建设实践
        1.社区服务实践:变迁过程与总体发展状况
        2.社区服务设施:拥有量和覆盖面不断增加
        3.社区服务队伍: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
        4.社区服务机制:多主体参与和多方式供给
        5.社区服务投入:各级财政支撑与分类指导
        6.各地发展社区服务的典型案例与创新实践
    (五) 建设精神文明:文明祥和理念下的社区文明建设实践
        1.创建文明祥和社区实践的总体发展
        2.各地建设文明祥和社区的实践探索
五、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创造的核心价值
    (一) 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1.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已形成且是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
        2.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 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奠定基础
        1.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社区建设经验
        2.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
        3.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5)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资料
    第三节 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计划生育思想
        一、 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二、 提高人口质量的思想
        三、 重视人口统计的思想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思想
        一、 晚清至五四的人口思想
        二、 欧美节育之风与桑格夫人访华
        三、 五四以后的节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计划生育的提出与论争(1949-1961年)
    第一节 现实与要求:计划生育提出的起点(1949-1953)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计划生育的缺失
        二、 计划生育呼之欲出
    第二节 政策与宣传:计划生育起步的双翼(1954-1957)
        一、 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
        二、 计划生育的初步开展
    第三节 论争与批判:计划生育发展的歧路(1958-1961)
        一、 计划生育指导思想的反复
        二、 计划生育实践的艰难行进
第三章 计划生育的再起与停顿(1962-1970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的再度兴起(1962-1965)
        一、 计划生育工作环境的重启
        二、 计划生育实践的举步
    第二节 计划生育陷于停顿(1966-1970)
        一、 口头上:“要注意计划生育”
        二、 实际上:计划生育陷于停顿
第四章 计划生育的勃兴与普及(1971-1978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体制初成
        一、 生育政策的基本形成
        二、 组织机构的恢复和成立
        三、 计生药具的生产和管理
    第二节 计划生育在城乡的全面推行
        一、 计划生育的全面推行
        二、 人口科学研究的复苏
第五章 计划生育的开拓与发展(1979-1991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开始成为基本国策(1979-1984)
        一、 生育政策的导向与调适
        二、 组织机构的日趋健全
        三、 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
    第二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与制度化(1985-1991)
        一、 计划生育体制走向完备
        二、 制度化运作下计生工作的开展
第六章 计划生育的新形势与新探索(1992年至今)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育政策与体制建设
        一、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二、 计生体制的进一步规范化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探索
        一、 工作新内容:优质服务
        二、 农村:村级自治
        三、 城市:社区计划生育
        四、 发展道路:综合治理
第七章 中国计划生育的地方差异与法制化道路
    第一节 计划生育在运作实践上的差异
        一、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 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
        三、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四、 计划生育的其他差别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法制化道路
        一、 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及相关法律
        二、 计划生育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
        三、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
第八章 计划生育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计划生育与家庭
        一、 计划生育与妇女
        二、 计划生育与儿童
        三、 计划生育与老人
        四、 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展
    第二节 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
        一、 计划生育与经济发展
        二、 计划生育与生态环境
        三、 计划生育与人口发展
    第三节 计划生育与社会心态
        一、 城镇生育观念的变迁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初成
        二、 农村生育观念中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消长
第九章 计划生育的国际比较、中外交往及国际评价
    第一节 各国生育政策及生育现状比较
        一、 生育政策比较
        二、 生育现状比较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中外交往与合作
        一、 与国际组织的交往合作
        二、 双边及多边国际交往与合作
        三、 参与其它国际人口活动
    第三节 中国计划生育的国际评价
        一、 国际舆论
        二、 国际人口奖
结语
    第一节 跨世纪回顾与反思:得失分析
        一、 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轨迹
        二、 计划生育的特点与影响
        三、 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战略性前瞻与预测: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附录1: 1949-2002年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增率、总和生育率、总人口一览表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后记

(9)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方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新的成效。
    (二)继续探索了监管方式、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实现了职能到位。
    (三)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转变队伍作风,大力提高队伍素质。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系统干部的思想和工作。
    (二)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扎扎实实抓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工作。
    (三)转变作风,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

四、吴仪国务委员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务院在行政规制中的作用——以药品安全领域为例[J]. 宋华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01)
  • [2]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D]. 罗佳佳. 广西大学, 2013(03)
  • [3]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大维. 华中师范大学, 2010(12)
  • [4]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辑要(上)[J].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中心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04(33)
  • [5]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 杨发祥. 浙江大学, 2004(03)
  • [6]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再创工商工作新局面——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侧记[J]. 李轶群. 工商行政管理, 2003(Z1)
  • [7]吴仪国务委员在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 吴仪. 工商行政管理, 2003(Z1)
  • [8]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胜利闭幕[N]. 叶尤刚. 中国工商报, 2002
  • [9]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J]. 王众孚.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2(09)
  • [10]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J]. 王众孚. 工商行政管理, 2002(17)

标签:;  ;  ;  ;  ;  

国务委员吴仪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