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后癫痫68例临床分析

老年脑卒中后癫痫68例临床分析

一、老年脑卒中后癫痫6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玉倩[1](2020)在《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此课题旨在观察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病的选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03月03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部的62例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设计方案,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拟定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口服丙戊酸钠片0.2g/次,t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服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方,疗程为8w。评估拟定患者在治疗后的癫痫控制疗效,记录经治前后癫痫发作频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表现、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item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n Epilepsy,QLOIE-31)评分的改变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该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癫痫整体控制疗效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以90%的癫痫整体控制有效率优出有效率为83%的对照组(P<0.05);(2)主要疗效指标-癫痫发作频数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减少癫痫发作频数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3)主要疗效指标-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4)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以90%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优出有效率为80%的对照组(P<0.05);(5)次要疗效指标-QLOIE-31量表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QLOIE-31量表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6)临床安全性评估:治疗组以1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的对照组(P>0.05),因此,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无明显差异,且柴胡疏肝汤加减并不增加丙戊酸钠片的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可以减少患者的癫痫发作频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其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脑电图表现和QOLIE-31评分等情况,在控制了癫痫发作频数、改善癫痫症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

汪顺贵[2](2020)在《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临床疗效及细胞炎性因子水平,以探讨该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患者共62例。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治疗组予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及记录发作频次、发作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电图、不良反应情况,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脑电图及安全指标和不良反应,评定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符合的60例患者均完成了试验,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程、癫痫类型、脑电图方面经统计分析,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治疗组发作控制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8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脑电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临床疗效显着,安全可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郎长博[3](2019)在《定痫颗粒治疗痰热内扰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定痫颗粒治疗痰热内扰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并运用中医相关理论对该病进行解释和探讨,以冀发现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本课题受试者均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于潍坊市中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病人,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前后顺序采用数字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病人。在整个研究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因个人因素及病情加重脱落2例,对照组因患者病情加重脱落1例。治疗上治疗组选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抗癫痫药物+定痫颗粒治疗,对照组选用神经内科治疗+抗癫痫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于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发作频率的变化、中医证候积分、脑电图积分、(MoCA)评分。得出相应数据后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表明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果:通过对癫痫发作频率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19%;通过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通过脑电图积分比较,治辽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93.55%;通过(MoCA)评分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54.52%。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以上四组数据中,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癫痫发作频率、中医证候、脑电图疗效、认知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在血常规、肝功等实验室指标上无明显变化,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定痫颗粒能显着减少痰热内扰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改善中医症候,改善脑电图,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吴琼[4](2019)在《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及对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血清hs-CRP(hypersensitive C-reative protein,hs-CRP)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患者共67例。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治疗组予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及记录发作频次、发作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血清hs-CRP、脑电图及安全指标和不良反应,评定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发作控制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8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临床疗效显着,安全可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hs-CRP水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5](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张艳丽[6](2012)在《卒中后癫痫发作特点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角度,探讨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期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21例,采集患者相关信息,并对其中继发癫痫发作的10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中西医学临床特点。成果: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5.41%(104/1921),其中出血性卒中发病率10.72%(37/345),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为4.25%(67/1576);发病部位累及皮层者发病率为7.98%(55/689),累及皮层下者发病率为4.63%(70/1511)。首次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2周内首发者占59.68%(37/62),2周后首发者占40.32%(25/62);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全身性发作占62.46%(66/104),单纯部分性发作占17.31%(18/104)。脑卒中中经络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3.81%(63/1655),中脏腑的发病率为15.41%(41/266);脑卒中各证型中元气败脱证、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与阴虚风动证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病率均较高,分别为元气败脱证16.33%(8/49)、痰蒙清窍证16.30%(15/92)、痰热内闭证14.40%(18/125)、阴虚风动证14.29%(16/112),其次为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与风火上扰证。结论:脑卒中患者病变累及皮层者易引起卒中后癫痫发作,其中又以颞叶发病率最高;卒中后癫痫发作首发出现在2周内者较多,其中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者占大部分;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作类型以全身性发作为主。从中医学角度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痰瘀阻络证最多。各证型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不同,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元气败脱证、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与阴虚风动证。

刘英北[7](2020)在《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脑梗死是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疾病,随着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急性期血管内干预及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使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显着降低,挽救了更多脑梗死患者的生命。癫痫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生活质量及预后,且反复癫痫发作,使患者表现出广泛的神经、生理和心理问题,包括:瘫痪、肌张力增高、失语、构音障碍、单侧忽视、麻木和疼痛、疲劳、认知障碍、抑郁和情绪难以控制等。且缺血性卒中引起癫痫发作的经济负担是巨大的,因此脑卒中后癫痫(Post stroke epilepsy,PSE)是脑卒中幸存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给临床治疗提出了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脑梗死后癫痫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脑梗死后癫痫的发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该患者满足以下标准:纳入标准:(1)《神经病学》中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所制定癫痫诊断标准;(2)均为癫痫早期发作,即癫痫发作在脑梗死后两周内、无既往癫痫病史者;(3)短期内未并发急慢性感染者,无恶性肿瘤疾病者。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和心肝肾功能疾病者;(2)患有糖尿病者;(3)并发神经功能障碍者;(4)存在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等影响研究进程者;(5)由颅脑手术、脑外伤、脑肿瘤等引发癫痫者。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2.病例分组:从中选取50例继发癫痫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未继发癫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病程1.41~10.02个月,平均病程(5.45±1.33)月;观察组患者病程1.38~10.05月,平均病程(5.40±1.29)月。3.病例采集内容: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60岁、≥60岁)、血糖(<11.1mmol/L、﹥11.1 mmol/L)、电解质水平(钾、钠、氯、钙)、梗死部位(皮质、皮质下)、梗死灶(单发、多发)、脑梗死分型(心源性、非心源性)、NIHSS评分(<15、≥1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等。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两组在患者性别、年龄、血糖、电解质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资料在梗死部位、梗死灶、脑梗死分型、NIHSS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清Hcy、NSE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Hcy、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梗死部位为皮质、脑梗死分型心源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以及患者血清Hcy、NSE水平是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2.脑梗死继发癫痫后患者血清Hcy、NSE水平均会显着上升。

雷彬[8](2020)在《五行音乐预防卒中恢复期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卒中后情绪障碍是脑卒中人群常见的并发症,对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降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增加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临床中早期发现识别、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卒中后情绪障碍极其重要。针对卒中后情绪障碍,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具有良好效果,但其副作用无法有效规避;非药物疗法种类繁多,安全性较好,但其疗效尚不确切,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来明确其治疗效果。且关于预防方面的报道研究甚少。目的观察五行音乐对卒中后恢复期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预防作用,评估五行音乐对于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的情绪状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将72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五行音乐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分别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五行音乐和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经过8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是否有差异,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评估两组患者情绪状况(HAMA、HAMD)、中医症候量表,治疗前、4周时和8周时评估神经功能情况(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Brunnstrom评定、简化的Fulg-meyer功能评定),比较两组各时间点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情绪状况:治疗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HAMD评分等级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无抑郁显着多于对照组;HAMA评分等级分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着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密尔焦虑量表评分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显着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无显着下降(P<0.05)。3.日常活动能力:治疗8周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着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着提高(P<0.05)。4.肢体运动功能:治疗8周后,上肢、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Fulg-meyer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肢、下肢Brunnstrom评分、Fulg-meyer评分提高无显着差异(P<0.05)。5.中医症状:组间比较,8周治疗结束后,“悲伤欲哭”、“善太息”、“气短”、“自汗”、“胸闷”、“纳呆”症状,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显着,且具有显着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易生闷气”、“善太息”、“神疲乏力”、“腹胀”症状,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显着改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治疗8周后,五行音乐尚未有效预防卒中恢复期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但五行音乐能够降低卒中患者潜在的抑郁程度以及情绪障碍水平。2.经过8周治疗后,五行音乐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未发生情绪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无显着改善。3.在8周的治疗周期内,五行音乐可能改善卒中后恢复期患者肝郁脾虚症候。

张霜梅[9](2020)在《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药治疗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对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持续的负面影响。脑卒中相关的睡眠失调常见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嗜睡、不安腿综合征等多种形式。近年来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与卒中之间的关系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卒中后失眠作为公认的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卒中幸存者的康复治疗,还会降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虽然现代医家对卒中后失眠的治疗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临床经验,但对于其病因病机的总结,体质、症候、常见中医临床症状与卒中后失眠的关系等方面尚未有系统总结。本课题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前瞻性恢复期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性研究、横断面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和卒中后失眠的中西医治疗网状Meta分析,以期完成对卒中后失眠发病因素的初步探索并明确其与常见脑血管危险因素、中医体质症候方面的关系,系统地总结中医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特色和经验,丰富对卒中后失眠研究的中医内容并以此作为中医开展相关研究开端,争取为今后中医研究卒中后并发疾病方面提供方法学经验。方法:本课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梳理国内外对卒中与各种形式睡眠障碍的研究报道完成文献综述,初步从中西医两方面整理卒中与多种睡眠障碍间关系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别通过前瞻性和横断面临床研究收集不同时期卒中患者的中西医相关临床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卒中后失眠的发病因素或常见合并症状的总结;第四部分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中医疗法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Meta分析的方式进行单纯针灸、针药联合、单纯耳穴与单纯西药在有效率、痊愈率、PSQI评分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当代医家在治疗卒中后失眠时的主方中药与穴位选择,为推广使用针灸等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提供疗效依据。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睡眠障碍与卒中发病、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对于患者预后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发现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可能与卒中之间通过多种病理机制相联系,甚至可形成恶性循环而产生不利影响。2.中医经典中无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名和专门论述,但其作为理论来源指导着我国医家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目前对于卒中后合并睡眠障碍尤其是睡眠呼吸暂停、嗜睡、不安腿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主要以个案和临床经验总结为主,且尚未形成对卒中后多种形式睡眠障碍病因病机的系统认识。我国医家对卒中后失眠的治疗进行了大量探索,尤其是多种治疗方法合用,疗效较为显着,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推广。3.通过前瞻性收集275例急性期卒中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恢复期卒中后失眠的发病因素进行了探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西医方面,糖化血红蛋白、年轻老年、失眠、NIHSS评分>10分、抗生素应用、颈动脉硬化、焦虑、脑卒中、抑郁是卒中后3个月失眠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5.92、0.3、4.4、5.33、6.81、2.73、2.92、3.53、2.94。在中医方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40分、不欲饮食、善太息、情绪低落、多愁善感、失眠多梦、血瘀质、肌肤甲错、心悸、痰湿质、湿热质、多痰、脘腹胀满是卒中后3个月失眠的常见要素,其OR值分别为4.29、4.3、5.15、2.6、4.56、17.04、9.99、2.86、3.09、5.55、11.7、13.36、3.5、7.83。4.使用Logistic回归探索恢复期卒中后出现失眠的患者在卒中证型与性别、年龄、临床类型、发病部位、发病数目、发病季节、卒中位置、体质的关系,发现病位在左侧、右侧,年龄大于75岁与卒中后失眠风痰阻络证常同时出现。血瘀质、后循环、男性不常与风痰阻络证同时出现。发病季节在春季,发病时体质为阳虚质常与卒中后失眠的阴虚风动证同时出现,而男性不常与阴虚风动证同时出现。5.通过横断面研究收集后遗症期卒中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的发病因素进行了探索。综合两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西医方面,男性、BMI>24kg/m2、脑干、心脏病史、失眠史、糖尿病、运动习惯、焦虑史皆为卒中后失眠的危险因素。在中医方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胸闷、气虚质、失眠多梦、头痛、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20分、情绪低落、善太息、神疲乏力、头昏、风痰阻络、气短懒言、恶风是卒中后遗症期失眠的常见合并要素。6.使用Logistic回归探索后遗症期卒中后出现失眠的患者在卒中证型与性别、年龄、临床类型、发病部位、发病数目、发病季节、卒中位置、体质的关系,发现卒中后失眠的病人中年龄小于44岁、年龄大于75岁在后遗症期风痰阻络证的卒中后失眠中更常见,而出血性卒中少与后遗症期风痰阻络证卒中后失眠同时出现。发病季节在春季,发病时体质为阳虚质、平和质常与阴虚风动证卒中后失眠同时出现,而出血性卒中不常与阴虚风动证同时出现。7.通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针灸、针药联合、单纯耳穴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在有效率、痊愈率、PSQI评分上,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结论:1.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无论是在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血糖异常、既往有失眠史都是卒中后失眠发病的危险因素。在恢复期,与卒中相关的急性期使用过抗生素治疗、NIHSS评分>10分是恢复期卒中后失眠的危险因素。2.在中医方面,通过临床研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无论是在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平素有善太息、情绪低落、失眠多梦都是卒中后不寐易发的常见合并症;恢复期卒中后不寐的发生更易受体质如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的影响。3.对于无论是在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的风痰阻络证卒中患者,年龄大于75岁都是其常见因素;对于无论是在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的阴虚风动证卒中患者,常与阳虚质、卒中发病季节在春季都是同时出现在卒中后失眠的患者中。4.通过Meta分析显示,中医疗法尤其是针灸疗法对比单纯西药治疗有着不俗的临床疗效,结合本课题组既往的直接Meta部分,针灸可能在改善肢体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上更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但鉴于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不一以及研究间异质性的存在,鼓励未来进一步开展更高质量、规模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国际推广提供试验依据。

刘燕[10](2020)在《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工具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后癫痫(post-ischemic stroke epilepsy,PISE)发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SeLECT量表与PSEiCARe量表预测PISE的发生的价值进行评价及对比,确定更适合该类患者的预测量表,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PISE的早期识别能力,以便合理及高效管理卒中患者。方法:对卒中登记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调取出院后1年的随访资料,将明确诊断为PISE患者98例纳入PISE组,同时选取同期性别匹配,随访期间未发生癫痫的首次IS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即NPISE组(non-Post-ischemic stroke Epilepsy,NPISE),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临床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归纳和分析影响PISE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Se LECT评分与PSEi CARe评分,单独分析各量表的最佳临界值与真实性指标;通过联合R软件绘制两种量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ROC),进一步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预测IS后1年内PISE发生风险及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两者对PISE的预测价值。结果:1.PISE的首次癫痫发作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3,54.1%)较局灶性发作(45,45.9%)多见,其中局灶性发作以局灶继发双侧全面强直阵挛19例(19,19.4%)比例高;2.以65岁为界,将PISE组分为青中年组(55,56.1%)与老年组(43,43.9%),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均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其占比分别为54.5%(30/55)、53.5%(23/43),且青中年组癫痫持续状态比例较老年组高,其占比分别为10.9%(6/55)、2.3%(1/43);3.对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出合并早发性痫性发作(ES)、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NIHSS评分、累及皮层、皮层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面积与PISE有关;4.多个自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病灶累及皮层、合并早发性痫性发作、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是影响PI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PSEiCARe及SeLECT评分预测IS患者PISE发生风险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480,0.980(界值=5)及0.786,0.837(界值=3.5);ROC曲线显示PSEiCARe与SeLECT评分的AUC值分别为0.753和0.859,经过Z检验比较其面积,Z值为-2.9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皮层病灶、合并早发痫性发作、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与PISE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2.PSEiCARe与SeLECT评分对脑梗死发病后1年内PISE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而且SeLECT评分对脑梗死患者1年内预测癫痫发作风险的价值优于PSEiCARe评分。

二、老年脑卒中后癫痫6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脑卒中后癫痫6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概述
    1 西医文献概述
        1.1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相关述要
        1.2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
        1.4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脑电图表现
        1.5 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防治
    2 中医文献概述
        2.1 中医对卒中后癫痫的病名认识
        2.2 痫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3 中医对“气滞、瘀血致痫”理论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情况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基线资料
        3.2 主要疗效指标
        3.3 次要疗效指标
    4 不良反应
    5 统计学处理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主要疗效指标比较
        6.3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6.4 临床安全性评价
    7 讨论
        7.1 导师对“气滞、瘀血致痫”理论和“理气化瘀”治则的认识
        7.2 本研究选方用药的依据及组方分析
        7.3 现代药理分析
        7.4 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分析
        7.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从肝论治癫痫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1.1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定义和诊断
        1.2 流行病学研究
        1.3 危险因素
        1.4 发作类型
        1.5 发病机制
        1.6 脑电图表现
        1.7 血清炎性因子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关系
        1.8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方药治疗
        2.3 针刺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内容
        3.4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疗效性指标的比较分析
        4.3 安全性指标
    5 讨论
        5.1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的理论基础
        5.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的研究
        5.3 醒脑静组方的方义解析及单药药理研究
        5.4 疗效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5.5 初步探讨醒脑静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的作用机制
        5.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略缩词表
综述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定痫颗粒治疗痰热内扰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结果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分析
讨论
    1.定痫颗粒对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发作频率的影响
    2.定痫颗粒对痰热内扰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的影响
        2.1 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病因病机
        2.2 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原则
        2.3 定痫颗粒的药物组成
        2.4 定痫颗粒的组方依据
        2.5 定痫颗粒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2.6 研究结果
    3.定痫颗粒对患者脑电图影响
    4.定痫颗粒对患者认知功能疗效影响
    5.安全性指标分析
    6.创新与不足
    7.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浅谈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脑电图异常程度分级计分表
附录 3 Moca量表及评判标准
致谢

(4)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及对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缺血性卒中后癫痫认识
        1.1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1.2 中医对痫病的认识
        1.3 中医对中风与痫病关系的认识
        1.4 古代医家对于痰瘀致痫的认识
    2 西医对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
        2.3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
        2.4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脑电图表现
        2.5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机制
        2.6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治疗
    3 血清hs-CRP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关系
        3.1 对血清hs-CRP的认识
        3.2 血清hs-CRP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3.3 血清hs-CRP对癫痫的影响
        3.4 血清hs-CRP对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影响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入组病人病史采集
        2.3 研究指标
        2.4 纳入病人基础疾病治疗
        2.5 纳入病人抗癫痫治疗
        2.6 不良反应
        2.7 疗效评定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临床疗效
    5 讨论
        5.1 导师对“痰瘀生风”理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5.2 组方分析
        5.3 现代药理研究
        5.4 对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hs-CRP影响的探讨
        5.5 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疗效分析
        5.6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略缩词表
综述 定痫丸治疗癫痫的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卒中后癫痫发作特点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操作方法
        (五) 统计学方法
    二、 统计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 基本资料
        (二) 西医统计项
        (三) 中医统计项
讨论
    一、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现代研究
        (一) 发病机制
        (二) 临床特点
    二、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中医学研究
        (一) 中风后痫病的病因病机
        (二) 中风证型与痫病的关系
    三、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治疗与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7)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脑梗死后癫痫组
        1.2 对照组
        1.3 伦理道德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采集病例的相关资料
        2.2 相关实验室指标
        2.3 影像学检查
        2.4 脑电图检查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2 两组患者血清Hcy、NSE水平比较
    3 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8)五行音乐预防卒中恢复期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
        1. 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
        2 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发病机制
        3. 卒中后情绪障碍的治疗进展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音乐疗法和五行音乐疗法的研究进展
        1. 音乐疗法的应用
        2.音乐治疗的机制探讨
        3. 音乐疗法治疗疾病
        4. 五行音乐疗法研究进展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和设计
        1. 研究设计
        2. 研究方案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治疗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卒中后情绪障碍的概况
    2. 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中医认识
    3. 五行音乐的认识
    4. 五行音乐对于卒中患者的作用
    5. 卒中后情绪障碍的预防
    6. 五行音乐疗法存在的问题
    7. 体会
    8.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9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药治疗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卒中与睡眠的中西医认识
        一、中医对中风与不得卧的认识
        二、西医对卒中与睡眠的认识
    第二节 不同睡眠障碍类型与中风
        一、中医对中风与不寐的研究概况
        二、西医对中风与失眠的研究概况
        三、中风与鼾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四、西医对卒中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五、中风与不安腿综合征中医研究概况
        六、中风与不安腿综合征西医研究概况
        七、其他形式睡眠障碍与卒中的西医研究进展
        八、小结
第二章 卒中后失眠发病因素的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
    第一节 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恢复期卒中后失眠前瞻性观察统计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脑卒中3月时失眠影响因素分析
        三、脑卒中后失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卒中后3个月失眠患者中医症候要素资料分布
        五、失眠与非失眠患者中医要素临床相关资料分布
        六、脑卒中后失眠中医要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七、失眠患者证型与性别、年龄、体质、卒中位置和季节的结果分析
第三章 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相关因素的横断面观察研究
    第一节 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横断面观察研究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横断面观察统计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失眠影响因素分析
        三、脑卒中后失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患者中医症候要素资料分布
        五、失眠与非失眠患者中医要素临床相关资料分布
        六、脑卒中后失眠中医要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七、失眠患者证型与性别、年龄、体质、卒中位置和季节的结果分析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网状Meta分析
    一、Meta分析研究设计
    二、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三、网状Meta分析一致性检验
    四、网状Meta证据图
    五、网状Meta结果图
    六、网状Meta分析森林图
    七、网状Meta分析贡献图
    八、网状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验及SUCRA排序
    九、不良反应和远期随访
    十、纳入研究中穴位及中药使用小结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恢复期、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危险因素探讨
        一、脑卒中急性期、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的发病情况
        二、常见因素对卒中后失眠的影响
    第二节 恢复期、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症候、体质探讨
        一、体质与卒中后失眠发病的探讨
        二、常见症状与卒中后失眠发病的探讨
    第三节 中西医治疗卒中后失眠的Meta分析结果探讨
        一、普通Meta分析结果探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网状Meta分析探讨
        三、局限性
        四、现代医家常用针灸穴位、中药总结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详细摘要

(10)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工具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工具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PISE的危险因素分析
    2.2 比较PSEiCARe和 SeLECT评分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3.1 不同年龄组的PISE首次癫痫发作类型
    3.2 危险因素
    3.3 SeLECT与 PSEiCARe量表的优缺点
    3.4 两种量表对预测IS后1 年发生PISE风险的评估及比较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癫痫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四、老年脑卒中后癫痫6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D]. 玉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D]. 汪顺贵.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定痫颗粒治疗痰热内扰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D]. 郎长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及对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D]. 吴琼.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6]卒中后癫痫发作特点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D]. 张艳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7]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D]. 刘英北. 青岛大学, 2020(01)
  • [8]五行音乐预防卒中恢复期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D]. 雷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药治疗的Meta分析[D]. 张霜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工具评估[D]. 刘燕. 海南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老年脑卒中后癫痫6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