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风和情绪护理

谈中风和情绪护理

一、浅谈中风与情志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宋雯霞[1](2020)在《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临床针对中风偏瘫患者选用中医情志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共68例中风偏瘫患者,研究中共采用两种护理模式,以此为分组依据。观察组(n=34)行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n=34)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8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对照组,护理后上肢与下肢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多伴有严重心理问题,而中医情志护理着重于心理干预方面,对情绪调节意义重大并且能够稳步提升其生活质量。

刘丽安[2](2020)在《首次发作中风患者及其配偶的情志护理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分析首次发作中风患者及配偶的情志分型及心理状况,实施情志护理干预,改善此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方法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首次发作的中风患者及配偶,在入院后第1天、第10天进行情志辨证、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测评,住院期间实施情志护理干预,第10天予情志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第10天,患者及配偶不良情志减少、程度降低,MSSNS评分降低(P<0.05),绝大部分患者及配偶对情志护理满意。结论中医情志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首次发作中风患者及配偶的不良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促进完善家庭支持系统。

冯燕[3](2019)在《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之间收治的7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实验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36%,显着高于对照组78.94%的护理总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39±4.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9.57±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于中风恢复期患者来说,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增强自信心,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马林新[4](2019)在《中医情志护埋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应用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运用,可有效症状改善,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晋溶辰[5](2018)在《明清情志致病医案整理及信息数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自《内经》提出“七情”的雏形以来,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重要影响。明清两朝是中医医案发展的成熟鼎盛期,情志致病理论及相关医案在此期医籍中有着丰富的记载和论述,整理并挖掘这一时期情志致病理论和医案对临床情志病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对明清情志致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对情志致病医案中的证治规律信息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学分析,分析情志致病的对象、特点、影响因素、辨证规律及主要治疗方法,从而丰富中医情志致病学说,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情志病提供理论依据。内容及方法: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传统文献学的方法,考察明清情志致病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此期重要医家关于情志致病的认识及主要观点进行提炼和总结,从唯物历史观角度勾勒出明清背景下医家对情志致病理论的认识。第二部分:收集明清情志致病相关医案,分析和总结此期情志致病医案的撰写特点及成就。第三部分: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情志致病文献数据库,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情志致病相关医案进行频数分析,分析情志致病的对象、特点、影响因素、辨证规律及治疗方法。结果:第一部分:明清情志致病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受到了五方面的历史影响,包括明以前情志致病理论的积淀、哲学思想的交锋、印刷业兴起、政府民间对医书整理的重视以及清朝后期西学东渐的趋势。第二部分:总结了明清情志致病医案在章目、内容、格式、语言方面的特点。在成就上,医案完善了情志病分类体系及命名;从温病学角度探讨了热病所致神志障碍的临床思维;情志之郁由理论到实践并展现了丰富的情志疗法。第三部分:共查阅到90本医案,单列情志病的有10本。最终共收集964条医案。七情总频次为1144次。23.6%的医案记载较全面,写明了姓氏、性别、年龄、症状、辨证和治法。1.医案中明确记录女性608例(63.1%),男性356例(37.0%),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另外中老年人、男性士官阶层易情志致病。2.情志致病医案除了集中于专列的情志门或郁门,还广泛地分散于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近五十种病。其中以郁证为多。情志内伤急性起病者321条,常见于怒、惊、悲。缓慢起病者512条,常见于思、忧。3.365条医案情志致病记载了影响因素。其中来自社会文化因素较多,占31.8%。其次是伴有病理和体质个性的因素。4.病位共出现1121频次,情志致病的脏腑病位依次是肝、脾、心、胃、肾肺、胆、三焦。多种情志或单一情志致病伤肝(胆、脾胃)兼其他脏者占57%以上。5.情志致病医案用脏腑辨证较多,其中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肝郁化火、脾胃气虚、痰火扰心最常见,分别为11.2%,10.7%,8.0%,6.9%,5.6%。从气血津液辨证角度看,气郁类证最多,占24.6%。情志致病多为实证。6.针对情志致病的治疗方法,312条医案单用药物治疗,13条单用情志疗法。超过66%的医案在以中药治疗为主的基础上提出宜怡悦开怀,调畅情志。结论:第一部分:明清历史大舞台深刻影响了情志致病理论的发展。此期医家辨析了情志之郁,从肝胃、心、脾论治了情志致病并在医案中总结了临证经验。第二部分:明清医家立案蔚然成风,情志致病相关医案颇具规模,特点和成就显着。显示出此期医家普遍接受了七情学说。第三部分:1.医案记载中,情志致病的对象以女性、中老年、士、官阶层较多见。2.情志致病特点为多情交织,常因怒引发。急性起病的也多集中于怒。而悲忧、思发病通常较缓。情志致病及其广泛,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危害甚笃,剧烈情志刺激下,可出现气绝、胞络绝等猝死危候。癔病、惊痫、梅核气、癫狂、胸痹、中风、郁证易受情志因素而复发。3.引起情志变化的刺激因素有来自外在的因素,如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也有来自身体内部的因素。来自社会的应激源是最大的情志致病要素。4.情志致病对脏腑的影响错综复杂,其中最易影响到肝。情志致病并非单一情志对应的“五志伤五脏”模式,多种情志交织致病伤肝,继而肝脾同病的概率更大。传病在心,渐及他脏,久病者,多累及于肾。不同情志病伤脏不同。郁证的病位最多为肝,其次为脾,昏扑、惊厥等神志失常多伤心,思虑致病多伤脾、肾。5.在病机上,情志致病少有单一脏腑、单一病机所致,多有脏腑失调、气血津液失和杂而为病。其中肝气郁结、肝火亢盛、肝郁脾虚较多见。6.从总体来看,药物治疗辅以情志调护是明清治疗情志病证的最重要措施。

陈汝文,陈惠玲,黄益军,林红霞,陈群梅,徐燕,蔡恒,洪荣梅[6](2018)在《情志护理路径联合耳穴压贴对中风抑郁患者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中情志护理路径联合耳穴压贴疗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康复疗效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路径联合耳穴压贴疗法。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情况,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HAMD评分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HAMD评分下降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中情志护理路径联合耳穴压贴疗法能够显着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基本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抑郁程度,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储红英[7](2017)在《情志护理联合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病人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情志护理联合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病人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干预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部分对病人的功能进行评价;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人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病人ADL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HAMD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志护理联合系统化康复训练能够显着提高病人的运动能力恢复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

金爱芳[8](2017)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0月郑州市中医院104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行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焦虑(HAMA)、抑郁(HAMD)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AMA、HAMD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HAMA为(10.47±3.67)分、HAMD为(9.43±3.52)分、NIHSS为(10.69±2.25)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12±3.58)分、(15.14±3.11)分和(13.74±2.1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并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

黄艳荣[9](2016)在《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的影响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风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而试验组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中风患者护理后的各个阶段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0.05。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自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心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式在临床治疗中风疾病的护理上都有一定的作用价值,但是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

冯凤,李平,牟善芳,张艳秋,崔霞,孔立[10](2014)在《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采取中风患者情志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中风患者常规心理护理。分别评价各组入院第1、7、14天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结果:干预第7、14天,干预组在改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及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第14天,干预组C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患者抑郁、焦虑为主的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二、浅谈中风与情志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风与情志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值
    2.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2.3 对比两组FM评分
3 讨论

(2)首次发作中风患者及其配偶的情志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法
        1.2.2 研究小组成员培训
        1.2.3 具体干预措施
    1.3 评定方法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及配偶七情背景问卷调查,见表1。
    2.2 患者及配偶七情程度变化表,见表2。
    2.3 患者及配偶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见表3。
    2.4 患者及配偶对情志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见表4。
3 讨论
    3.1 中医情志护理结合心理支持技术能有效改善不良情志
    3.2 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评估工具的选择
    3.3 中医情志评估与测量方法的探索
    3.4 关注和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3.5 提高护士的情志护理能力
4 小结

(3)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1.2.2 饮食护理: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
3. 讨论

(4)中医情志护埋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后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
    2.2 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
3 讨论

(5)明清情志致病医案整理及信息数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明清情志致病理论研究与文献概述
    1 明清情志致病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1 明以前医家对情志致病理论的发微与积淀
        1.2 明清思想交锋为情志理论发展提供了营养
        1.3 印刷业勃兴使情志致病理论得以普及和流传
        1.4 医书整理集成受到重视,涵盖情志致病理论的医籍得到集成
        1.5 西学东渐促“脑主神明”说形成
    2 明清代表性医家对情志致病理论的重要阐述
        2.1 张介宾论治“情志之郁”
        2.2 赵献可论治木郁及节欲养生观
        2.3 李中梓论人情及惊悸恐证
        2.4 傅青主辨治妇女情志病及情志养生
        2.5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情志致病思想
        2.6 王清任《医林改错》论情志发端
        2.7 王孟英承景岳的情志致病思想
第二部分 明清情志致病相关医案的特点与成就
    1 明清情志医案特点
        1.1 情志病的诊治专科化程度加深
        1.2 情志医案内容涉略的病种广泛
        1.3 格式规范,理法并举
        1.4 情志医案通俗易懂,文笔流畅
    2 明清情志医案成就
        2.1 完善了情志病分类体系及命名
        2.2 探讨了温热病所致神志障碍的临证思维
        2.3 发展了情志之郁理论
        2.4 展现了丰富的情志疗法
    3 明清情志医案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 明清医案情志致病规律及治疗方法数据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查询情志致病相关医案
        1.2 情志致病病证范围的确立
        1.3 医案纳入、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建立数据库、医案录入
        2.2 数据处理和分析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医案一般资料收集情况
        3.2 情志致病对象分析
        3.3 情志致病特点分析
        3.4 情志致病影响因素分析
        3.5 情志致病病位分析
        3.6 情志致病辨证
        3.7 治疗方法分析
    4 讨论
        4.1 明清医家普遍接受了“七情学说”,医案着述较为详细
        4.2 不同人群对情志易感性有别
        4.3 情志致病的特点
        4.4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4.5 情志所伤,多脏同病
        4.6 情志致病多复合病机
        4.7 疾病治疗身心兼顾,药情相辅
    5 结论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6)情志护理路径联合耳穴压贴对中风抑郁患者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中风诊断标准
        1.2.2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1.2.3 抑郁程度划分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护理及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3.1 中医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
    3.2 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和耳穴贴压法

(7)情志护理联合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病人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护理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3 讨论

(10)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干预组
        1.2.3 护理干预时间
    1.3 测量工具及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程度及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焦虑程度及评分比较见表2。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3。
3 讨论

四、浅谈中风与情志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宋雯霞. 心理月刊, 2020(23)
  • [2]首次发作中风患者及其配偶的情志护理干预研究[J]. 刘丽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2)
  • [3]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冯燕. 人人健康, 2019(10)
  • [4]中医情志护埋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马林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02)
  • [5]明清情志致病医案整理及信息数理分析[D]. 晋溶辰.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6]情志护理路径联合耳穴压贴对中风抑郁患者影响[J]. 陈汝文,陈惠玲,黄益军,林红霞,陈群梅,徐燕,蔡恒,洪荣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18(05)
  • [7]情志护理联合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病人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 储红英. 全科护理, 2017(36)
  • [8]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金爱芳. 慢性病学杂志, 2017(01)
  • [9]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的影响评价[J]. 黄艳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19)
  • [10]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冯凤,李平,牟善芳,张艳秋,崔霞,孔立. 齐鲁护理杂志, 2014(19)

标签:;  ;  ;  ;  

谈中风和情绪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