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和ATM技术的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熊少辉,邹会祥[1](2021)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建筑设施,对连接与沟通世界各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如今,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之下,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对高速公路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对高速公路的各项情况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督搜集相关数据,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传递与准确的分析,对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进行进一步优化。基于此,本文从分析目前常见的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形式与发展现状入手,有针对性的探究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景。
肖家好[2](2021)在《浅谈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文中认为高速公路作为国家基建的重要形式,在连通各地区域和活跃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路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下,伴随着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联网技术不断走向智能化、集群化。文章结合当前高速公路实践,梳理与分析几类常用的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在此基础上展望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和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旨在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弥晶[3](2020)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时期在受到信息科技发展进步方面影响之下,作为交通重要部分的高速公路需要逐步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得到实现,所以对于高速公路的通信体系还有联网工艺进行建设与发展便变成了当前时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本文是围绕着高速公路的通信体系与联网工艺,对于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其中讲到了一些较为常见通信网络工艺,最后对于通信科技发展的方向进行相应分析,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借鉴。
潘成胜,贾亚茹,蔡睿妍,杨力[4](2019)在《基于MPLS的空间信息网络路由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中卫星链路组网时延长、IP技术与ATM技术体制难以融合与互通的问题,基于卫星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组网方案,提出一种空间信息网络路由策略。将IP数据包和ATM信元采用统一的MPLS格式进行封装,融合IP与ATM 2种技术体制,在融合过程中为合理选择传输路径,提出一种基于跳数和带宽利用率的路径选择算法。通过OPNET仿真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OSPF卫星网络路由策略相比,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网络的传输时延。
杜文洁[5](2018)在《IP和ATM结合技术及在智能大厦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单纯的IP技术、ATM技术应用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高标准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分析IP技术、ATM技术的同时,细化分析智能大厦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不同通信业务类型,提出运用MPLS实现各通信业务的方法,以期为智能大厦通信系统的优化提供良好的理论参照。
陈晓红[6](2012)在《ATM与IP结合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IP技术与ATM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两种技术的发展趋势——ATM与IP结合技术及应用。
薛倩倩[7](2012)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络带宽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必将成为未来卫星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ATM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核心交换和复用技术,具有灵活分配带宽、提供有保证的通信服务质量、保证低时延及高安全性等优势,与卫星通信覆盖面广、可提供宽带连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卫星通信组网和在广域范围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而要实现并推广基于星上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就必须解决如何将地面Internet中应用广泛的IP网络接入卫星ATM交换网络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对卫星ATM网络信令系统的分析以及对IP/ATM融合技术的研究,同时结合ATM永久虚连接(PVC)方式的特点,重点对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进行设计与实现,从而达到IP网接入卫星ATM网络进行多媒体业务通信的目的。本文首先阐述研究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必要性以及IP网接入卫星ATM网络的关键问题;其次,介绍了ATM网络技术与IP/ATM融合技术,并对ATM网络信令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重点介绍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方案——针对IP网络与卫星ATM网络的互联,设计了一套以太网多媒体通信专用信令,并将该信令与ATM-PVC信令形成对应关系,从而保证在网络控制中心(NCC)为用户建立PVC通信连接时,地面IP/ATM适配网关能够完成多媒体通信专用信令与ATM-PVC信令之间的转换,实现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链路的建立与释放;第四,详细叙述了IP/ATM适配网关对PVC信令的收发处理和转换表的动态维护,及终端用户系统和NCC代理机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搭建演示验证系统,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能够实现链路的正常建立、维护和释放,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谭羽茵[8](2011)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信令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带宽资源愈发紧张,人们对于带宽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作为多媒体高级应用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也已成为未来卫星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ATM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核心技术,具有灵活的资源分配能力和很高的服务质量保证,与卫星通信覆盖面广的特点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卫星通信组网和在广域范围支持用户多媒体业务的能力。而要广泛推广卫星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就必须要解决如何将地面Internet网络中应用广泛的IP网络接入卫星ATM交换网络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地面适配器和终端用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介绍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分析了ATM技术与卫星通信系统结合的意义以及IP网络接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后,研究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总体框架,探讨了卫星通信信令系统的设计需求。然后,针对卫星ATM通信系统与IP网络的互联,设计了一套多媒体专用信令和信令交互流程,通过IP/ATM信令/业务适配网关,实现了多媒体卫星通信链路的建立与释放,并详细描述了IP/ATM适配网关上收发信令处理、转换表的动态维护以及终端用户系统的设计开发的关键技术。最后,经过各种测试表明系统能够正常进行多媒体通信,设计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信令系统能够实现链路的正常建立和释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终端用户客户端软件设计正确,可操作性强,性能良好。
赵书萱,刘洪亮[9](2010)在《IP和ATM网络技术的综合发展》文中认为主要介绍了IP和ATM网络技术综合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IP和ATM结合中还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多播、业务综合和路由选择以及它们对网络结构的影响。IP和ATM技术综合是提供多媒体业务的唯一办法,虽然已经有了许多的建议,但离全面解决问题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待于广大的研究人员进行深入地研究。
刘晓莉,张旭[10](2009)在《IPoverATM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着重介绍了ATM技术与IP技术的相关概念,ATM技术和IP技术主要的工作原理,以及这两种数据传输方式的区别与联系,本文最核心的部分是介绍ATM技术与IP技术在现阶段数据通信业务中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对两种技术相结合的工作模型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各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基本上了解现阶段数据通信在甘肃电力信通公司宽带业务中的应用。
二、IP和ATM技术的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P和ATM技术的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概述 |
二、目前常见的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形式与发展现状 |
2.1 SDH技术 |
2.2 ATM技术 |
2.3 IP技术 |
三、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景 |
3.1 SDH技术与ATM技术的紧密结合 |
3.2 IP技术与ATM技术的紧密结合 |
3.3 SDH技术与IP技术的紧密结合 |
3.4 IP技术与WDM技术的紧密结合 |
四、结束语 |
(2)浅谈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基本概述 |
2 当前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的几种形式 |
2.1 SDH技术 |
2.2 ATM技术 |
2.3 IP技术 |
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联网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的思考 |
3.1 ATM技术及SDH技术的交叉融合———ATM over SDH |
3.2 IP技术及ATM技术的交叉融合———IP overATM |
3.3 IP技术及SDH技术的交叉融合———IP over SDH |
3.4 IP技术及WDM技术的交叉融合———IP over WDM |
4 结语 |
(3)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速公路信息通信体系的关键意义 |
2 高速公路的通信网络工艺现状 |
2.1 SDH技术的运用 |
2.2 IP技术的运用 |
2.3 ATM技术的运用 |
3 高速公路的通信体系与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
3.1 SDH技术与ATM技术的结合 |
3.2 ATM技术与IP技术相结合 |
3.3 SDH技术与IP技术相结合 |
3.4 WDM技术与IP技术相结合 |
4 结束语 |
(4)基于MPLS的空间信息网络路由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概述 |
1 基于MPLS的空间信息网络组网方案 |
2 基于路径选择算法的路由策略 |
2.1 带宽约束的数学描述 |
2.2 基于跳数和带宽利用率的路径选择算法 |
3 路径选择算法实现 |
3.1 转发表生成阶段 |
3.2 数据转发阶段 |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1 仿真环境设置 |
4.2 算法性能分析 |
4.2.1 MPLS与NO-MPLS性能比较 |
4.2.2 本文策略与OSPF策略比较 |
5 结束语 |
(5)IP和ATM结合技术及在智能大厦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IP和ATM结合技术 |
1、IP技术。 |
2、ATM技术。 |
二、IP和ATM结合技术在智能大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1、业务方面。 |
2、业务实现方面。 |
三、结论 |
(6)ATM与IP结合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ATM与IP技术简介 |
1. ATM技术的特点。 |
2. IP技术的特点。 |
三、ATM与IP技术的结合 |
1. IPOA技术。 |
2. MPLS技术。 |
四、结语 |
(7)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 |
1.1.1 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与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
1.1.2 基于星上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 |
1.2 IP网络可接入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 |
1.2.1 IP网络与基于星上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融合的必要性 |
1.2.2 IP网络接入基于星上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宽带多媒体ATM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基础知识 |
2.1 ATM技术 |
2.1.1 ATM信元结构 |
2.1.2 ATM的逻辑连接机制 |
2.1.3 ATM连接方式 |
2.2 IP与ATM融合技术 |
2.2.1 IP/ATM技术 |
2.2.2 局域网仿真(LANE) |
2.3 卫星ATM网络信令系统 |
2.3.1 ATM信令协议层 |
2.3.2 ATM信令系统原理 |
2.3.3 信令系统的QoS保证技术 |
第三章 IP网络接入的卫星ATM网络中PVC信令的设计 |
3.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概述及总体框架 |
3.2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需求 |
3.3 IP网接入的卫星ATM网络PVC信令设计 |
3.3.1 多媒体通信专用信令 |
3.3.2 卫星ATM-PVC信令 |
3.3.3 IP/ATM转换表 |
3.3.4 终端用户主机状态标识 |
3.4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交互总体流程 |
3.4.1 注册过程信令交互流程 |
3.4.2 PVC连接建立的信令交互流程 |
3.4.3 PVC连接拆除的信令交互流程 |
第四章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实现与验证 |
4.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实现 |
4.1.1 开发环境简介 |
4.1.2 地面终端用户系统与网络控制中心NCC代理机的关键技术和功能模块设计 |
4.1.3 地面IP/ATM适配网关的关键技术和功能模块设计 |
4.2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验证 |
4.2.1 测试环境 |
4.2.2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端到端PVC通信的测试验证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8)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信令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ATM 与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结合的意义 |
1.1.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 |
1.1.2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与 ATM 技术的结合 |
1.2 IP 网络接入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信令系统的理论分析 |
2.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总体框架 |
2.2 IP/ATM 的融合 |
2.1.1 ATM 技术 |
2.1.2 IP 和 ATM 的比较 |
2.1.3 IP/ATM 融合技术 |
2.3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信令系统分析 |
2.3.1 ATM 的逻辑连接机制 |
2.3.2 信令系统原理 |
2.3.3 信令系统的 QoS 保证 |
第三章 IP 接入 ATM 卫星通信信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宽带卫星通信信令系统的设计需求 |
3.2 IP 网络接入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设计 |
3.2.1 多媒体通信专用信令和卫星 ATM 信令 |
3.2.2 IP/ATM 转换表 |
3.2.3 用户状态标识 |
3.3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信令交互总体流程 |
3.3.1 注册过程信令交互流程 |
3.3.2 建立通信链路信令交互流程 |
3.3.3 释放通信链路信令交互流程 |
3.4 宽带卫星通信信令系统的实现 |
3.4.1 开发环境简介 |
3.4.2 终端用户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功能模块设计 |
3.4.3 IP/ATM 适配网关的关键技术和开发模块设计 |
第四章 宽带卫星通信信令系统的测试验证 |
4.1 测试环境 |
4.2 终端用户系统测试验证 |
4.3 地面适配网关测试验证 |
4.4 端到端测试验证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10)IPoverATM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ATM技术原理分析 |
2 IP技术原理分析 |
3 ATM网与IP网的异同 |
4 ATM与IP技术的结合 |
4.1 IP协议分组对ATM AAL5层的封装 |
4.2 ATM网络地址与IP地址之间的地址解释机制 |
4.3 对多点投递服务的支持 |
4.4 IP OA (IP Ove r ATM) 是在ATM-LAN上传送IP数据包的一种技术 |
4.4.1 ATM-LAN中的LIS |
4.4.2 IPOA功能介绍 |
4.4.3 IPOA工作过程 |
5 ATM和IP技术的结合在信息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
四、IP和ATM技术的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分析[J]. 熊少辉,邹会祥. 中国新通信, 2021(13)
- [2]浅谈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J]. 肖家好.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01)
- [3]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研究[J]. 弥晶. 通讯世界, 2020(03)
- [4]基于MPLS的空间信息网络路由策略[J]. 潘成胜,贾亚茹,蔡睿妍,杨力. 计算机工程, 2019(03)
- [5]IP和ATM结合技术及在智能大厦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J]. 杜文洁. 中国新通信, 2018(04)
- [6]ATM与IP结合技术应用研究[J]. 陈晓红. 企业导报, 2012(21)
- [7]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与实现[D]. 薛倩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8]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信令系统设计与实现[D]. 谭羽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9]IP和ATM网络技术的综合发展[J]. 赵书萱,刘洪亮. 甘肃科技, 2010(17)
- [10]IPoverATM技术分析[J]. 刘晓莉,张旭. 甘肃科技纵横,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