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治疗现状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现状

一、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近况(论文文献综述)

肖雄[1](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张淞盛[2](2014)在《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疗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在各种急腹症中居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高热及阑尾点压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诊断较困难。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生于结肠部位,早期症状大多不明显,易漏诊、误诊。当结肠癌,尤其是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时,因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较为突出而掩盖了结肠癌的表现易造成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研究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提高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从2003.10-2013.10收入院的29例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或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后,症状不缓解,从下级医院转入我科诊断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次研究的病例,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1±12.7岁。本组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部分行2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病例基本一致。术后5年存活率达54.55%。结论: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并不罕见。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过程中,应提高对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存病,特别是合并结肠肿瘤的警惕性和认识,若急性阑尾炎术后症状持续不缓解,应考虑并存结肠肿瘤的可能;详细病史询问,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做一些必要的结肠镜、钡灌肠等影像学检查是避免漏诊误治的重要环节。如果术中、术后确诊为结肠肿瘤者,立即行根治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腹腔镜技术有助于提高结肠癌术中发现率。肿瘤分期、手术性质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梁留安[3](2012)在《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随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其治疗的效果显着。结论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期要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发生并发症,手术后要注意并发症,通过手术治疗并注意休养病情会得到治愈。

苗云峰[4](2008)在《解毒通腑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解毒通腑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解毒通腑汤治疗,对照组应用青霉素加奥硝唑静滴。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及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情况。若在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转手术治疗。观察各组体温、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百分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的变化,开始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7天各记录1次。结果:1.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7天体温、白细胞、NEUT(%)、TNF-α值均比用药前降低。治疗组体温、白细胞、NEUT(%)、TNF-α值的变化等同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患者口服解毒通腑汤治疗后,腹痛、体温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能明显改善,无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结论:1.解毒通腑汤能缩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腹痛时间。2.解毒通腑汤能促进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体温、白细胞、NEUT(%)、TNF-α值降低。3.解毒通腑汤能促进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和消失。

陈绍礼[5](2002)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近况》文中指出

吉晓瑞,李晓亮,郑学军,张晓丽,雷彩霞,晋秋月[6](2021)在《生肌玉红膏的临床应用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肌玉红膏作为传统外科制剂一直沿用至今,近年在周围血管科、疮疡科、肛肠科及其他开放性手术或感染性疮面中应用广泛。针对不同的疾病,医家提出了不同的用药方式,以提高临床疗效,此文就生肌玉红膏的常见用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兀晶蕊[7](2021)在《阑尾消痈汤治疗热毒血瘀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对比,探讨口服阑尾消痈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热毒血瘀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客观评价阑尾消痈汤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外科住院部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阑尾消痈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体温、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肿块消散情况等,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后果,顺利完成了此次临床试验。(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脓肿直径以及西医各类实验室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着差异。(3)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天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反应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均降至正常。就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方面,治疗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4)脓肿消散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脓肿直径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肿块直径均缩小,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比较: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6.88%,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阑尾消痈汤联合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确切。在促进患者体温恢复,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缩小脓肿范围,促进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方面更具优势。间接说明阑尾消痈汤能够减轻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脓肿的吸收,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欧林燕[8](2021)在《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西医符合SLE诊断,病情处于轻、中度活动且中医证型辨为热毒血瘀证的患者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7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每日0.5mg/kg维持4周,此后每1~2周减原来剂量的10%)及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10mg每周一次和硫酸羟氯喹0.2g每日两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共8周,观察并详细记录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补体C4、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肝功能、肾功能、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疾病的有效率比较:对照组74.07%,治疗组88.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中医症候方面比较,烦躁、口疮、口干、面部红斑、双手红斑症候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较前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SLEDAI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的ESR、CRP炎症指标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ESR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5)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比较,两组补体C3、抗ds-DNA抗体、Ig G均较前改善(P<0.01),且治疗后两组比较中,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4、Ig A、Ig M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激素、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热毒血瘀证活动期SLE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SLE不适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汤勇[9](2021)在《健脾开胃方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脾胃气虚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健脾开胃方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XELOX化疗方案。对照组: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健脾开胃方,连续服用至化疗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毒副反应情况,中医证候评分,卡式评分,肿瘤标记物CEA、CA19-9,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血液系统毒副反应情况,谷丙转氨酶、肌酐等肝肾功能毒副反应情况等指标,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1)以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为用药第1天作为时间基线,选择3个时间点,即D1(用药后第1天)、D9(用药后第9天)、D21(用药后第21天),观察比较两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毒副反应变化情况。D1两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D9两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D21两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2)D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D9、D2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9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1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1两组卡式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D9治疗组的卡式评分改善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1治疗组的卡式评分改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1两组CE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21两组CE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与D2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两组CA19-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21两组CA19-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与D2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D1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D21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D1两组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D21两组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服用健脾开胃方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健脾开胃方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减轻患者痛苦;(2)健脾开胃方可以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提高患者卡式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健脾开胃方不能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记物CEA及CA19-9;(4)健脾开胃方无明显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及肝肾功能毒副反应;(5)健脾开胃方可推广于临床上减轻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

卓叶雯[10](2021)在《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以“子午流注学说”理论为依据,对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采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干预,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血清皮质醇浓度、疲劳状况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探究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高耳穴贴压技术疗效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要求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9例,进行磁珠耳穴贴压干预,耳穴包括:神门穴、皮质下穴、心穴、交感穴和枕穴。试验组进行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干预,在巳时、午时和酉时这三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磁珠耳穴按压,每次每穴按压10次,每次按压5秒,隔日更换另一侧耳廓,双耳交替,7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进行磁珠耳穴贴压干预,自行选择时间(避开试验组所选的三个时间段)进行磁珠耳穴按压。收集并记录患者睡眠质量情况(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临床疗效、血清皮质醇浓度、疲劳状况(以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以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此类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结束后,试验组完成研究例数37例,对照组37例。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和肢体瘫痪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指标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PSQI评分、FSS评分、NIHSS评分和血清皮质醇浓度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PSQI评分两组患者干预后均较干预前PSQI评分有所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时间的组间比较显示,干预7天、干预14天、干预21天试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7%,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皮质醇浓度组内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有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FSS评分两组患者干预后均较干预前FSS评分有所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时间的组间比较显示,干预7天,两组患者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天、干预21天试验组F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NIHSS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2.择时磁珠耳穴贴压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水平。3.择时磁珠耳穴贴压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疲劳状况。

二、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近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2)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解毒通腑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要约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测指标
        (四) 观测方法
        (五) 疗效判定标准
        (六) 统计方法
    三、一般资料
        (一) 性别分布(见表1)
        (二) 年龄分布(见表2)
    四、研究结果
        (一) 治疗组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的比较(见表3)
        (二)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温比较(见表4)
        (三)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WBC、NEUT(%)比较(见表5)
        (四)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比较(见表6)
        (五)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7)
        (六) 临床总疗效
    五、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阑尾炎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阑尾炎的认识
        (一) 阑尾的生理功能
        (二) 阑尾炎的病因与病理
        (三)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
        (四) 急性阑尾炎的非手术治疗
        (五) 急性阑尾炎与白细胞、TNF-α的关系
    三、方药分析
        (一) 中药溯源
        (二)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四、疗效及机理分析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中医证候评分表
致谢

(5)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
    1.1 分期辨证治疗
    1.2 特殊情况阑尾炎的中西医治疗
    1.3 阑尾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 阑尾手术的技术改进
    2.1 阑尾切除切口感染与肠粘连的预防
    2.2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2.3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6)生肌玉红膏的临床应用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用法
    1.1 膏剂外涂
    1.2 油纱条外敷
    1.3 明胶海绵外用
    1.4 膏剂直肠注射
2 临床应用
    2.1 周围血管科的应用
        2.1.1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
        2.1.2 糖尿病足
    2.2 疮疡科的应用
        2.2.1 压疮
        2.2.2 烧烫伤
        2.2.3 骨髓炎
        2.2.4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2.3 肛肠科的应用
        2.3.1 溃疡性结肠炎
        2.3.2 溃疡性直肠炎
        2.3.3 肛瘘
        2.3.4 肛裂
        2.3.5 肛周脓肿
        2.3.6 痔疮
    2.4 术后创面难愈性疾病的应用
        2.4.1 乳腺癌术后
        2.4.2跟骨骨折术后
        2.4.3 妇产科开腹术后
        2.4.4 宫颈环形或锥形电切术
        2.4.5 阑尾炎切除术后
3 总结及展望

(7)阑尾消痈汤治疗热毒血瘀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药物来源
    2.4 观察指标
    2.5 观测方法
    2.6 疗效评价
    2.7 数据处理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比较及分析
    3.3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4.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4.2 祖国医学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4.3 阑尾消痈汤的方义及药理研究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SLEDAI评分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3.6 不良反应的比较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SLE的认识
    4.2 中医对SLE的认识
    4.3 导师对SLE的诊疗经验
    4.4 清热凉血祛瘀方药探析
    4.5 研究结果分析
5 小结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健脾开胃方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脾胃气虚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传统医学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1.1 结直肠癌的中医病名
        1.2 结直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
        1.3.1 中医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
        1.3.2 中医用于结直肠癌化疗后辅助治疗
    2 西医对结直肠癌的研究概况
        2.1 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2.2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2.3 结直肠癌相关风险因素
        2.3.1 环境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2.3.2 遗传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2.3.3 饮食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2.3.4 相关疾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2.3.5 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关系
        2.4 结直肠癌的西医治疗
        2.4.1 手术治疗
        2.4.2 靶向药物治疗
        2.4.3 放射治疗
        2.4.4 化学治疗
        2.5 XELOX化疗方案的毒副反应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脱落标准
        1.3 受试者权益保护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3.1 一般情况
        2.3.2 主要观察指标
        2.3.3 观察时点
        2.3.4 不良反应观察
    3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基本资料分析
        4.1.1 性别
        4.1.2 年龄
        4.1.3 病程
        4.1.4 发病部位
        4.1.5 病理类型
        4.1.6 病理分期
        4.1.7 卡式评分
        4.2 疗效性指标观察结果
        4.2.1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4.2.2 生活质量比较
        4.2.3 消化道症状比较
        4.2.4 肿瘤标记物
        4.3 安全性指标
        4.3.1 血液系统毒副反应比较
        4.3.2 肝肾功能毒副反应
    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传统医学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1.1 祖国传统医学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认识
        1.2 祖国传统医学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治疗概述
        1.2.1 中药内服治疗化疗后消化道症状
        1.2.2 中医外治治疗化疗后消化道症状
    2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2.1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治疗概述
    3 导师对结直肠癌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认识
    4 对健脾开胃方的组方原则分析
    5 对健脾开胃方的单味药物分析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KPS评分
        6.2 中医证候评分
        6.3 消化道症状
        6.4 肿瘤标记物
        6.5 血液系统毒副反应
        6.6 肝肾功能毒副反应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1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辨证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认识
        2.1 病名认识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
    3 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理论依据
        3.1 磁珠耳穴贴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的理论依据
        3.2 子午流注择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的理论依据
    4 课题假说
    5 课题创新点
    6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和处理原则
        1.6 脱落标准和处理原则
        1.7 终止标准和处理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估计
        2.2 随机分组
        2.3 干预方法
    3 疗效评定标准
        3.1 基线资料
        3.2 疗效性指标
        3.3 安全性观测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质量控制
    6 伦理考虑
    7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基本情况
        1.1 研究完成情况
        1.2 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1.3 临床疗效指标基线资料比较
    2 临床疗效指标干预后比较
        2.1 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2.2 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2.3 血清皮质醇浓度比较
        2.4 疲劳状况比较
        2.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3 安全性观察指标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分析
        2.1 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患者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2.2 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2.3 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患者疲劳状况的影响
        2.4 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耳穴贴压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近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疗策略[D]. 张淞盛. 山东大学, 2014(02)
  • [3]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体会[J]. 梁留安. 中国卫生产业, 2012(05)
  • [4]解毒通腑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D]. 苗云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5]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近况[J]. 陈绍礼. 中国临床医生, 2002(01)
  • [6]生肌玉红膏的临床应用近况[J]. 吉晓瑞,李晓亮,郑学军,张晓丽,雷彩霞,晋秋月. 光明中医, 2021(21)
  • [7]阑尾消痈汤治疗热毒血瘀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兀晶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D]. 欧林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9]健脾开胃方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脾胃气虚证)的影响[D]. 汤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10]子午流注择时磁珠耳穴贴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D]. 卓叶雯.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