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台湾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遥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台湾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一、遥测与地理信息系统于台湾土地利用管理之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思航[1](2020)在《北京市丰台区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及优化建议研究》文中提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情况是研究自然景观交替演变的参考,通过分析变化结果可以宏观掌握景观变化,以便进行调控。土地利用结构和类型的变迁,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城乡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帮助研究人员制定合理的土地应用规划,促使土地的良性可持续利用性。本研究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数据基础,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丰台区2012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为目的,掌握景观动态变化规律的同时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配置方案,对促进城市的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价值。本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查清了丰台区2012、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对2012年的快鸟(Quick Bird)和2018年高分二号(GF-2)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分类的精确度为78%,ISODATA方法分类的精度为74.6%,将丰台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林地、农业用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2018年的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较于2012年出现减少的现象,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的幅度最大,为371.85hm2;其他三种地类面积相较于2012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林地面积净增加310.42hm2。(2)掌握了2012、2018年土地景观动态变化规律。从景观变化特征来看,在2012年到2018年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景观有所增加,转入量分别为645.56 hm2、484.80 hm2和28.56 hm2,净增加面积别为310.42 hm2、48.78 hm2和16.35 hm2。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景观有所减少,转出量分别为371.85 hm2和15.23hm2,净减少面积分别为371.85hm2和3.70hm2。各个景观类型分布面积均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并且主要分布于0-5°的坡度范围内。景观变化最激烈的是农业用地景观,变化剧烈的区域总体呈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部不同景观交替的边缘处。从这6年的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各景观类型的连通性有所加强,区域景观流的运行所受阻力减小,丰台区当前的景观格局特征对维护城市生态稳定性有所贡献,但是仍然需要合理配置和进一步的优化。(3)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引导性建议。通过分析丰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数量特征,可知2018年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为0.57,各种利用类型的土地分布的均匀性极差,多样化指数偏低,各类型间的比例差值较大,其中林地和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较大,未利用地较少,土地利用不均衡,土地利用结构简单。提出了落实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引导性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人口和土地管理、推进土地生态建设、挖掘建设用地的潜力并加强管理、科学利用土地等。

吴佳冰[2](2020)在《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露天矿山监测研究 ——以重庆市露天矿山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多且储量大,部分矿种储量在世界上属于前列。矿产资源相对较为分散,不利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监督管理。因此,有必要运用矿山动态监测系统,遏制非法开采,规范开采行为。目前我国的矿山动态监测方法,主要是传统的逐级动态巡查统计上报送数据,群众举报社会监督以及运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辅助技术。虽有遥感卫星提供影像资料,但也有分辨率低、难以准确的获取矿区的实际情况,对重点区域难以高精度、高频度监测和管理。而无人机遥感技术以高分辨率、数据快速处理、自主性强、快速响应等优势,被广泛应用。本论文结合重庆市大中型露天矿山无人机监管执法项目,基于前人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无人机数据快速获取和处理技术,探讨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如何有效开展矿山遥感调查和监测工作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无人机遥感系统组成和其特点进行了总结,梳理了低空无人机遥感数据获取流程及如何快速处理数据的方法,分析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验证了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体系中的运用的可行性。在数据获取中,主要通过飞行任务明确、空域审批、航线确定、飞行参数设定,从而获得相应地航拍影像图。通过实验利用Context Capture软件与Pix4d Mapper软件对同一试验区进行内业数据处理,总结了利用软件生产实景三维模型、DOM、DSM等产品的工作流程,对比分析出两个软件的差异,软件各自特点及其差异。采用遥感影像人工目视解译,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结合矿山相关资料分析出监测区域中的矿区违法开采情况,基于两期DOM数据并对非法开采程度进行量化分析。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可对露天矿山矿区建设情况进行识别,掌握绿色建设情况,为保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维护矿业秩序及综合整治矿区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撑及决策依据。与传统的监测方式相比,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是一种更为高效精确的技术方法,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着,在露天矿山监测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搭载传感器是CCD数码相机,获取的数据信息较为单一;对成果数据中出现的局部误差如何进行修补未开展详细研究;就三维模型精度的评价,如何提高三维模型精度等方面未进行探究。

冯业枫[3](2018)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高地理教材的学科教育功能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处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以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指引的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地理教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传授地理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服务社会。在即将进行新一轮的地理教材修订之际,本文选取中国大陆人教版、香港特区雅集版和台湾地区南一版高中地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三地教材的地理学科教育功能进行比较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及分析得知,国内外地理教材的内容研究主要侧重于表述层面和内容层面,在教材的比较研究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对于教材的教育功能的研究较少且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相关理论,本文将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高中地理教材进行素材分析,总结出包括3个一级功能、9个二级功能和26个三级功能的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该体系具有动态生成性和层次结构性的。总结归纳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的特点,并运用比较研究法,发掘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异同点,指出中国大陆的人教版教材较港台地区教材存在地理知识实用性和时效性、地理技能培养针对性、生态视角培养和公民教育内容配置上存在不足。三地学科教育功能存在差异与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变化跟学科发展等有关。最后综合三地教材在地理教育功能上的优点,为大陆地理新教材的修订提出几点建议。1.地理知识上,要与时俱进,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完善知识的完整;2.地理技能上,增加针对加强地理技能的学习栏目,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3.地理视角上,联系实际环境捕捉地理视角,加强地理生态视角的培养;4.生命教育上,渗透地理与生命教育联系,加强防御灾害技能的训练;5.公民教育上,立足现实需要,合理配置地理乡情和国际理解内容。

刘芳[4](2016)在《吉林珲春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生境评价与潜在廊道分析》文中提出虎处于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对森林是否健康、生态系统是否良性循环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野生东北虎是我国特有虎,属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当前世界上最濒危野生动物之一吉林省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个国家级的虎豹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虎活动最频繁、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该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波罗斯维克和巴斯维亚虎豹保护区接壤,其地理位置不仅成为了东北虎从俄罗斯、朝鲜向我国境内扩散的种源地,而且也成为了东北虎通往汪清自然保护区、老爷岭、黄泥河等内陆广袤森林的必经之道。因此,本研究以吉林省珲春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参加珲春地区野外东北虎巡护工作等实地调查,并结合3S技术以及生态位模型,借助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与技术手段,对珲春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本研究可为东北虎栖息地的生境适宜性、栖息地保护、恢复和管理等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在林业调查资料、遥感影像资料以及与东北虎出现点等相关资料的支撑下,利用3S技术、层次分析法以及GIS地图代数法对野生东北虎栖息地适宜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中,人为干扰要素最大,权重值达0.493,植被要素次之;综合分析后得出东北虎生存的栖息地适宜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马滴达、杨泡营林站东南部,以及青龙台林场东部、北部,西北沟东南部地区,这些区域均与俄罗斯虎豹保护区相接壤,是东北虎可自由穿行的林区;在保护区外围区域的适宜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珲春的河山林场,解放林场西部、大荒沟林场西北、西部林区以及三道沟、五道沟相交接的林区带,在春化西南部、敬信南部,西南部有少量分布,适宜分布区面积达到了157146.73hm2,占到研究区面积的31.25%;次适宜区分布于珲春大部分地区,且相对集中成片,面积达到了250752.28hm2,占到研究区面积的49.87%;不适宜区主要是城镇、建筑用地、农田大片区域,占研究面积的18.88%。2、利用生态位模型——MaxEnt(最大熵模型)结合3S技术对东北虎潜在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珲春地区,东北虎潜在栖息地主要集中分布于珲春自然保护区东南部及南部范围内;在珲春西南部的密江境内、春化镇境内以及中部的哈达门乡境内均有潜在分布区,这些区域均属于自然保护区外围区域,且这些区域与栖息地适宜分布区地理位置几乎相同,同时对东北虎向我国境内广袤森林迁移起到了重要的廊道作用。3、通过景观生态学、景观连接度理论、最小耗费距离模型、GIS建模以及密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预测东北虎从珲春东北虎国家自然保护区向我国境内的汪清、老爷岭、黄泥河等内陆广袤林区扩散和迁移时的最佳廊道路径的空间地理分布,预测结果显示廊道主要分布于珲春地区春化--青龙岗一带、大荒沟--解放林场一带以及西北沟--五道沟林场一带,通过路径的密度分析预测出廊道集中分布区域与东北虎活动较为频繁区域几乎相一致,说明在该区域内存在建立廊道的条件4、对珲春地区的现状调查了解到,林蛙养殖、林区放牧以及参地开垦种植已经对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虎的日常活动造成了干扰。从保护区内水网的分布现状与林蛙养殖场的地理分布两方面对林蛙养殖进行分析,通过采用缓冲区分析的方法向河流两侧进行500m缓冲,且假设该缓冲区内全部是人为活动地带,则统计出该区域面积占据了保护区的60%以上,加之林蛙场呈分散状分布于保护区内,则推断出林蛙养殖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同时蛙场的家犬捕猎野生动物现象较频繁,粗放散养的放牧方式对林下植被的破坏明显,植被结构发生改变,牲畜与野生食草性动物发生食物竞争,并对野生小动物的活动带来了干扰;参地的开垦改变了森林的结构形态,同时降低了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综上所述,提出几点保护建议:通过减少人类在林区的活动,实行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移民等措施,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完善补偿机制,加强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的巡护工作,及时清理栖息地范围内的猎套等,以此来加强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高鹏[5](2013)在《SL县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提速,在这个过程中,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尤其是城市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成为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然而通过2010年的调查结果发现,仍然有一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因为土地资源是国计民生的基本要素,闲置土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目前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来提高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借助直观的地理图像和高效的数据管理帮助土地管理决策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更有效的进行闲置土地的管理。论文共分成六个部分:在第一章中,通过借鉴土地资源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经验,并根据我国闲置土地资源的现状,对本文要设计的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背景做出阐述,确定了本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技术方案的路线。第二章中,介绍并阐述了选择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以及选取的SQL数据库语言的理由。在第三章中,论文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根据软件工程系统化的方法,确定了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主体,分析了用户需求,并进行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第四章中,论文进行了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并用统一建模语言描述了系统的模型、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和用户的功能用例,并确定了三层客户端/浏览器的结构。同时设计了“SQL Server+ArcGIS”的多源数据库管理解决方案。通过Geodatabase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统一管理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并通过ArcSDE使得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高效的连接。第五章中,本文借助C#.NET平台实现了本文所设计的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并对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本论文讨论了闲置土地管理中的问题和信息化的解决办法,并实现了具有实际意义的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经过验证,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际管理中的信息需求。

姚学林,李旭丰,赵宝山[6](2013)在《电子信息化在台湾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众所周知,台湾是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但许多人不知道,将电子信息化应用在现代农业方面,台湾也走在世界前列。台湾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信息化在台湾称为资讯化,其在农业的应用是从遥测技术开始的。上世纪50年代,台湾从美国引进航空测量技术,开展森林资源航测调查。此后,利用美国卫星由航测发展为遥测,从事林业和渔场资源研判。

单玉丽[7](2010)在《台湾农业的信息化管理及启示》文中提出农业信息化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次大的飞跃,它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台湾农业信息化管理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方面,建立了各种资源数据库,构建了较完善的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和农业金融监理资讯系统。借鉴台湾经验,大陆应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以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蔡元芳,洪捷胜[8](2007)在《观光游憩行动导览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置之研究——以淡水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旨在完成一个‘行动导览信息系统’,主要结合淡水镇的游憩资源,以地方性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与‘饮食环境’三方面的信息架构出淡水镇的游憩方向;使用行动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辅助,将各个游憩据点完整的调查与记录,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强大空间模式做相关游憩信息的连结与展现,结合遥测系统(RS)所提供最确切的图片信息;充分运用"3S"架构来展现出完整的‘行动导览信息系统’。本研究从淡水镇游憩相关资料的搜集,来进行资料的分类处理(依游憩型态归类出文化、自然、饮食三类),再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现地调查,以完成外业行动资料的建置;接着将数据转成内业数据库,配合影像声音等相关数据进行编辑,以建置完整的系统数据库;最后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客制化的开发,将遥测图资汇入,完整的进行各项游憩点搜寻功能的开发,以完成整个‘淡水镇游憩行动导览信息系统’。藉以提供到达淡水镇的游客最完整、最实时、最方便的游憩信息。

黄毅[9](2007)在《贵阳市GIS的研究及应用 ——防洪决策支持及公众服务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激增,同时信息量急剧膨胀,社会管理日益复杂,对城市管理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空间信息在数字城市中的独特地位,数字城市建设中UGIS无疑将扮演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本文探讨了贵阳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情况,把GYGIS总的体系结构分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系统、宏观决策支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论述。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包括基础网络、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库、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建设四部分。GIS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立足于在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模式下。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库是基础平台建设的核心。数据交换中心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和数据交换共享环境,同时又是一个高速的海量数据交换枢纽,为各个应用系统提供高速的数据访问服务。GIS平台管理的数据对象划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数据库、专业共享数据库、办公数据库。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公共平台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它为各行业与综合运行系统提供基础的共享数据。本文侧重研究的是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和公众服务系统建设。其中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GIS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有空间数据管理、预报及风险规划、灾情评估、救灾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等,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框架可分为3个层次:支撑层、GIS平台层和应用层。公众服务系统中,主要是探索地理信息系统如何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方便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问题,这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目的和需要,也是贵阳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之一。总之,本文以贵阳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背景,从贵阳市实际情况出发,以贵阳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一期建设内容为线索,探讨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相关技术,并以防洪决策和公众服务的应用为重点,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建设和如何将新型技术融合到实际应用建设中并做出一定的改进和发展。

钟玉龙,吕明伦[10](2006)在《冲击指标应用于保安林地人为冲击之研究》文中指出保安林分布遍及全台湾省,但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迁下,民众对土地资源需求日益迫切,区外保安林常遭非法使用,因此如何有效地订定经营决策,为经营者应注视之问题。本研究以垦丁公园辖区之区外保安林为研究范围,利用1993与2001年SPOT卫星遥测影像为材料,并用监督性分类法中之最大概似法进行影像分类,建立都市、森林、农耕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结果提供监测1993至2001年间保安林之土地变迁。此外保安林地受人为之冲击评估乃采用分类之结果与地理信息系统之空间分析技术,配合保安林地之开发地成长率、农耕地开垦率及保安林地受人为潜在开发率等冲击指标,评估垦丁公园境内各编号保安林所受到的人为冲击。研究结果显示,共有8处保安林所受之冲击最为严重,值得管理者加以重视。

二、遥测与地理信息系统于台湾土地利用管理之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遥测与地理信息系统于台湾土地利用管理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丰台区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及优化建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1.2.2 土地利用类型变迁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植被与森林资源概况
    2.2 研究区数据资料
        2.2.1 遥感影像数据
        2.2.2 DEM数据
        2.2.3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2.2.4 统计年鉴数据
        2.2.5 矢量数据
    2.3 数据预处理
        2.3.1 遥感数据预处理
        2.3.2 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预处理
        2.3.3 DEM数据预处理
3.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
    3.1 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
        3.1.1 监督分类
        3.1.2 非监督分类
    3.2 土地利用分类
        3.2.1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3.2.2 精度评价
    3.3 结果比较
4.丰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1 丰台区土地利用现状
    4.2 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2.1 景观转移特征分析
        4.2.2 景观分布高程特征分析
        4.2.3 景观分布坡度特征分析
    4.3 景观格局动态度变化分析
    4.4 景观格局变化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4.5 景观格局重心转移变化分析
    4.6 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4.7 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
5.丰台区土地利用情况与优化建议
    5.1 丰台区土地利用
        5.1.1 土地利用类型分析
        5.1.2 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分析
    5.2 丰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5.2.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5.2.2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
    5.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引导性建议
        5.3.1 加强人口和土地管理
        5.3.2 推进土地生态建设
        5.3.3 挖掘建设用地的潜力并加强管理
        5.3.4 科学利用土地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2)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露天矿山监测研究 ——以重庆市露天矿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数据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矿山开采情况
第三章 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
    3.1 无人机遥感系统概况
    3.2 无人机遥感操作流程
    3.3 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特征
    3.4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格与要求
第四章 低空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
    4.1 无人机数据预处理
    4.2 空三加密处理
    4.3 三维建模
    4.4 数据质量检查
    4.5 遥感解译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数据与数据采集
    5.2 基于Context Capture软件内业数据处理
    5.3 基于Pix4Dmapper软件内业数据处理
    5.4 效果评价
第六章 矿山监测应用分析
    6.1 矿山开采秩序分析
    6.2 资源动用量分析
    6.3 绿色矿山建设调查分析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高地理教材的学科教育功能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现状
        1.3.1 地理教材研究现状
        1.3.2 地理教育功能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的构建
    2.1 高中地理教学科教育功能体系构建的依据
        2.1.1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3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2.2 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构建的操作过程
        2.2.1 提取高中地理教材的素材
        2.2.2 判断教材素材的教育功能
        2.2.3 教育功能判断的信度测量
    2.3 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的内涵
        2.3.1 认知教育功能
        2.3.2 个人教育功能
        2.3.3 社会教育功能
    2.4 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的特点
        2.4.1 动态生成性
        2.4.2 层次结构性
    2.5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体系
        2.5.1 中国大陆高中地理教材的地理学科教育功能体系
        2.5.2 中国香港高中地理教材的地理学科教育功能体系
        2.5.3 中国台湾高中地理教材的地理学科教育功能体系
第三章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特征
    3.1 中国大陆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特征
        3.1.1 认知教育功能特征
        3.1.2 个人教育功能特征
        3.1.3 社会教育功能特征
    3.2 中国香港高中地理教材的学科教育功能特征
        3.2.1 认知教育功能特征
        3.2.2 个人教育功能特征
        3.2.3 社会教育功能特征
    3.3 中国台湾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特征
        3.3.1 认知教育功能特征
        3.3.2 个人教育功能特征
        3.3.3 社会教育功能特征
第四章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异同性
    4.1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特征的比较分析
        4.1.1 认知教育功能比较分析
        4.1.2 个人(生命)教育功能比较分析
        4.1.3 社会(公民)教育功能比较分析
    4.2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不同点
    4.3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相同点
第五章 影响地理学科教育功能形成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
    5.1 三地高中地理教材学科教育功能的形成原因
        5.1.1 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影响地理教材编写
        5.1.2 全球变化和学科发展不断扩展地理学科教育功能
        5.1.3 体现当地人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个人身心发展规律
        5.1.4 初中地理基础与选修课程设计的影响
    5.2 基于地理学科教育功能的中国大陆高中地理教材改进建议
        5.2.1 地理知识上,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5.2.2 地理技能上,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5.2.3 地理视角上,加强地理生态视角的培养
        5.2.4 生命教育上,加强防御灾害技能的训练
        5.2.5 公民教育上,合理配置地理乡情和国际理解的内容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教育功能素材梳理
    附录二 雅集版高中地理教材教育功能素材梳理
    附录三 南一版高中地理教材教育功能素材梳理
    附录四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章节分布
    附录五 雅集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章节分布
    附录六 南一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章节分布

(4)吉林珲春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生境评价与潜在廊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东北虎种群演变及分布格局
        1.1.2. 我国东北虎所面临的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野生东北虎研究概况
        1.2.2. 野生东北虎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总体概况
        2.1.1. 地理环境
        2.1.2. 自然条件
        2.1.3. 社会经济与交通概况
        2.1.4. 人虎冲突现状
    2.2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3 研究内容
        2.3.1. 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生境适宜性评价
        2.3.2. 野生东北虎潜在栖息地分布预测
        2.3.3. 野生东北虎潜在廊道预测
        2.3.4. 人为干扰对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2.4 研究方法
        2.4.1. 3S技术与方法
        2.4.2. 层次分析法与GIS地图代数理论
        2.4.3. 生态位模型——MaxEnt(最大熵原理)模型分析方法
        2.4.4.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2.5 技术路线
3. 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生境适宜性评价
    3.1. 栖息地生境适宜性概述
    3.2. 研究方法及过程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预处理
        3.2.3. 评价因子选择与单因子生境分析
        3.2.4. 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生境适宜性GIS综合评价
    3.3. 结果评价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野生东北虎潜在栖息地分布预测
    4.1. 生态位模型概述
    4.2. 研究方法及过程
        4.2.1. 最大熵原理(MaxEnt)模型及检验
        4.2.2. 数据准备与模型应用
    4.3. 模型预测结果检验与分析
        4.3.1. MaxEnt预测结果检验与分析
        4.3.2. MaxEnt预测结果环境变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野生东北虎潜在廊道预测
    5.1. 景观连接度(connectivity)的概述
    5.2.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原理
    5.3. 潜在廊道预测与结果分析
        5.3.1. 数据准备
        5.3.2. 潜在廊道预测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人为干扰对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6.1 概述
    6.2. 林蛙养殖的影响分析
        6.2.1. 林蛙养殖现状
        6.2.2. 数据准备与处理过程
        6.2.3. 水系缓冲区处理与结果分析
    6.3. 放牧对保护区的影响
    6.4. 参地种植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SL县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 GIS 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2.1 地理空间信息及其数学模型
        2.1.1 地理栅格数据结构
        2.1.2 地理矢量数据结构
        2.1.3 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关系
        2.1.4 地理空间的数学模型
        2.1.5 GEODATABASE 空间数据模型
        2.1.6 ARCGIS ENGINE 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2.2 系统软件设计和开发方法
        2.2.1 面向对象程序开发
        2.2.2 统一建模语言
        2.2.3 系统开发技术简介
    2.3 数据库管理技术简介
        2.3.1 SQL 语言
        2.3.2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三章 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用户需求分析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可行性分析
    3.4 环境要求
第四章 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1 系统的平台模式
        4.2.2 系统的模型设计
        4.2.3 系统的架构设计
        4.2.4 系统的组件设计
        4.2.5 系统的安全设计
    4.3 数据库结构设计
第五章 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平台构建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5.3 系统功能的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电子信息化在台湾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台湾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农业产销信息系统建设
农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
    农产品价格查询预警系统
    农产品运销电子商务系统
    农业生产者整合系统和农业金融监理资讯系统
农业遥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电脑农业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电脑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
    电脑畜牧生产自动化控制
    电脑渔业生产自动化控制

(7)台湾农业的信息化管理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管理
二、台湾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一) 台湾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二) 农业信息化在台湾的应用
三、评价与启示
    1.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2.把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发展结合起来。
    3.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9)贵阳市GIS的研究及应用 ——防洪决策支持及公众服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1.2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贵阳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概况
    2.1 GYGIS体系结构
    2.2 GIS平台总体逻辑架构
    2.3 系统平台选择
    2.4 网络平台
    2.5 GYGIS建设规划
第三章 GIS基础平台建设
    3.1 建设目标
    3.2 建设原则
    3.3 建设内容
第四章 数据交换中心建设
    4.1 数据交换中心内部逻辑结构图
    4.2 数据交换中心网络设计
    4.3 数据共享软件平台设计
    4.4 GIS软件平台的选择
    4.5 数据交换中心和其它部门交互关系
第五章 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5.1 公共基础数据库设计
    5.2 公共基础数据建库与维护更新
    5.3 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第六章 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
    6.1 GIS在防洪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
    6.2 系统功能分析
    6.3 逻辑结构分析
    6.4 系统综合结构分析
    6.5 应用软件系统
第七章 在公众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7.1 GIS和公众服务应用的关系
    7.2 "贵阳通"公众服务系统
    7.3 数字社区服务系统
    7.4 GIS在公众服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10)冲击指标应用于保安林地人为冲击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述
    2.2 研究材料
        2.2.1 保安林检订及清查成果资料
        2.2.2 卫星影像数据
        2.2.3 地真资料
    2.3 研究方法
        2.3.1 保安林地理数据库之建立
        2.3.2 卫星影像分类
        2.3.3 保安林地资源利用冲击之评估
3 结果
    3.1 保安林地理数据库之建立
    3.2 卫星影像分类
    3.3 保安林地资源利用冲击之评估
        3.3.1 开发地成长率指标
        3.3.2 农耕地开垦率指标
        3.3.3 人为潜在开发率指标
4 讨论
5 结论

四、遥测与地理信息系统于台湾土地利用管理之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丰台区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及优化建议研究[D]. 杨思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2]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露天矿山监测研究 ——以重庆市露天矿山为例[D]. 吴佳冰. 湖北大学, 2020(02)
  • [3]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高地理教材的学科教育功能比较研究[D]. 冯业枫. 广州大学, 2018(02)
  • [4]吉林珲春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生境评价与潜在廊道分析[D]. 刘芳.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8)
  • [5]SL县闲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高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7)
  • [6]电子信息化在台湾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 姚学林,李旭丰,赵宝山.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3(09)
  • [7]台湾农业的信息化管理及启示[J]. 单玉丽.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1)
  • [8]观光游憩行动导览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置之研究——以淡水镇为例[A]. 蔡元芳,洪捷胜. 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 2007
  • [9]贵阳市GIS的研究及应用 ——防洪决策支持及公众服务应用研究[D]. 黄毅. 贵州大学, 2007(04)
  • [10]冲击指标应用于保安林地人为冲击之研究[J]. 钟玉龙,吕明伦. 遥感学报, 2006(04)

标签:;  ;  ;  ;  ;  

遥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台湾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