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科技意识的十大表现

江泽民科技意识的十大表现

一、江泽民科技意识的十大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慧[1](2018)在《有科学方法,才能支持实事求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访谈录》文中研究指明汪同三研究员是中国宏观经济模型最早的设计者之一,长期承担总理基金项目,多年担任"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第一执笔人,为中国数量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访谈,汪同三研究员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重点回顾了中国数量经济学发展的历程、宏观经济模型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大的收获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现在我们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距离。中国社会科学院需要焕发当初的朝气,要有辩论,要有讨论,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研究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为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工作服务。

袁腾飞[2](2013)在《中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及治理研究》文中认为上市公司作为一种现代企业体制在我国的形成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从1990年起步时的深市“老五家”、沪市“老八家”,发展到2012年底的2494家,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13大类、涵盖国民经济中各主要行业,成为我国多元化经济体制中的“巨无霸”,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猛增,也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成长,至2012年底,我国A股市场的证券开户达1.6亿户,市值达22.44万亿元,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成果中一道世人瞩目的风景线。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处于资金短缺状况,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建立及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的融资需要,加之我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处于新兴发展时期,这样的客观环境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彻底性较欠缺,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管控也未完全消除计划经济管理的痕迹,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这些客观存在的先天不足与之后规模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适应性冲突。笔者认为,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各种诚信缺失行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这种冲突的反映。这一方面应该看到是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更应看到现代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它的正常运行必须用诚信来维系。各国都将市场主体应信守诚信写入法律之中,并对违反诚信的行为进行程度不一的制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市场参与者的诚信要求,已不仅仅是道德修养层面的一般提倡的软性要求,而是法律层面的必须遵循的刚性要求。当前部分上市公司的失信举动已经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多方面的公共危害,其失信行为已触犯了法律法规,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予以严厉制裁和制约,那很有可能会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停止不前直至全面瘫痪,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存和社会和谐及政权的稳定。因此,对于上市公司失信行为的治理,是政府治理国家,维护人民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要求。再则,市场经济中的一切败德行为,都与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根源的联系,所以,政府对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暴露出的失信行为的治理也是”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失灵,实施政府规制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导致当前上市公司失信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其中,政府行使市场监督和社会管理职能不够有效及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改革不彻底是最主要的外部和内部原因。所以,要解决上市公司失信问题,必须要从改善政府监管和深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这两方面着手努力,强化上市公司对诚信原则遵循的外部和内部约束机制。

曾琼[3](2013)在《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党适应性是政党对环境变迁回应的一种能力,关系着政党和政治体系的稳定,政党适应性理论是解释中国共产党变革的重要概念,被用到政党改革的各个层面。本文系统阐述了政党适应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的研究现状,认为哈默尔和简达(Harmel, Janda)的内源性模型、阿波利顿和瓦德(Appleton, Ward)的外源性模型对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变革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党适应性变革源自外部挑战和内部变化,行为动机是政党适应性变革的动力因素,领导集体是适应性变革的关键变量。中国共产党肩负治党与治国的双重重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在党与环境的频繁互动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在这些挑战中,既有外源性的,也有内源性的。目前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变化主要是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引发的,外部挑战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各有体现,内部变化是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内化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淡化、组织结构变化和政党制度化三大方面。对于这些挑战和变化,要勇于面对、积极回应,增强党的适应性。党的适应性变革是一项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系统性工程,要从价值、组织、制度三大要素入手。要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提升党的凝聚力;夯实堡垒、净化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以党内民主推进党的制度化,提升党的创造力;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治。通过价值、组织、制度三大体系的变革,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党,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敖翔[4](2013)在《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文中认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一个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实质就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目的追求的结果,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以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提升的问题就是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的问题。在此,本文将力图实现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的有机统一,论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内涵、特征、现状与建构途径等,从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作出理论探讨与现实解读。为此,本文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追问来谋篇布局而分为如下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探讨“为什么”的问题,即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就论文的研究逻辑结构及研究方法、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说明。第一章,关于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的内涵、结构与特征研究。本章节主要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即采用概念对比入手的方法,以传统国民素质为基础导出国民素质现代性这一核心概念,并讨论了在总和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指导下,对国民素质现代性结构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自然性存在、社会性存在和精神文化性存在作了充分论述,最后从要素、结构、功能和标志四个方面研究了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关于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的批判与借鉴研究。首先对中国传统国民素质中的现代性特质进行是实事求是地挖掘、对其消极成分及其现代改造进行分析;其次在世界视角下对西方社会国民素质现代性的积极内核作了归纳性研究。这样,通过对古今中外国民素质的客观分析,试图探索对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三章,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民素质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加以研究。即,主要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素质存在理论和人的素质发展理论进行梳理,结合中国共产党各个不同时期对国民素质改造的探索及其经验总结,归纳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国民素质思想在主体论、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不同视角的指导意义。第四章,从哲学的角度上论述了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的规律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五大规律: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必须适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政治文明互动性规律、与现代文化互化性规律、与现代教育共进行规律、与环境和谐共生性规律;应遵循的五大原则:文化整合原则、系统合理原则、现实超越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这五大规律和五大原则对进行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第五章,关于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具体途径研究。本章在前面内涵分析、借鉴研究、规律原则探寻的基础上,从国民现代思想观念引领力、现代经济决定力、政治文明整合力、现代文化内化力、环境塑造力五大方面对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建构做了全面研究,是整个论文的落脚点。第二、三、四、五章主要探讨的是“怎么办”的问题,最终和前面几部分形成浑然一体的研究结构。总之,本文根据结构和论证的需要,在不同部分坚持贯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人的发展阶段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人的异化思想、人的解放思想、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等思想作为立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从当代中国转型期的现实出发,对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哲学思考和本质概括,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匡艳群[5](2014)在《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未来的社会栋梁的转型时期大学生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但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严重,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研究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机制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以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机制为研究对象,针对我国转型时期的大学生诚信缺失及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本研究的内容和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学生诚信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大学生知行不一、教育滞后社会发展、重视力度不够、内容缺乏系统性、教育手段单一五大问题,并对问题的形成原因从传统诚信观念、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学校诚信教育的缺失、大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在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造成现状原因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诚信教育应遵循的主体性、实践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与时俱进等六大原则及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过程维度研究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运行机制。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拓展和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途径、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和评价机制、建设大学生自觉践行诚信的实践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机制。

杨志[6](2012)在《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开始显现。新时期,随着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相继提出,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支撑作用。无锡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研究分析科技创新对于无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综合运用文献查阅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法,围绕科技创新对于加快转变无锡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继而对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作了简单阐述。其次,分别从转变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人才战略、社会发展与环境改善、完善公共服务五个方面介绍了无锡科技创新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和实践,并对无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再次,针对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提出了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通过对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构建了SWOT矩阵模式,并结合前文的剖析,分别从理念认识、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社区创意人才、创新文化思维、科技创新体系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叶晖[7](2012)在《效能监察视角下的治庸问责研究 ——以武汉市“治庸计划”实施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效能是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行政效能一直是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政府部门充斥的庸政现象,极大地减低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被胡锦涛总书记认定为“精神上的腐败”。2004年底,浙江省率先建立“庸官问责制”,打击庸政现象,在全省范围内问责近3000名公务员,开启治庸问责的先河。随后,深圳、江苏、河北、广东、山西等省市先后加入治庸问责的队伍,向庸政现象宣战。2011年4月,为打造最优城市软实力,改善投资环境,武汉市高调宣布开展“治庸计划”,在全市范围掀起“治庸风暴”,剑指庸政现象,力图改善行政效能。“治庸计划”分为思想动员阶段、自查整改阶段、检查追责阶段、建立机制阶段,最终建立治庸问责的长效机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效能监察理论和行政问责理论,以武汉市的“治庸计划”实施为例,结合治庸问责的相关经验,探讨建立治庸问责的长效机制。本文分为引言和三个主体部分:引言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部分是理论阐述。阐述效能监察理论和行政问责的理论及实践,并介绍治庸问责行动及意义。第二部分是治庸问责:以武汉市的“治庸计划”实施为例。详细介绍了武汉市“治庸计划”的出台背景和实施阶段,分析实施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得出治庸问责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第三部门是完善治庸问责的长效机制。从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夯实治庸问责的基础;细化治庸问责的内容,保障治庸问责的落实两大方面入手,完善治庸问责的长效机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效能监察的视角出发,研究治庸问责,是新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具有时效性,还首次系统的研究治庸问责,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杨娇[8](2012)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文中研究指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成才进程。本文对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从多学科角度对人格、健全人格概念进行了界定。剖析了健全人格构成的三大要素及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心理人格是基础,法律人格是保障,道德人格是升华。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只有综合考量,多方兼顾,做到心理人格、道德人格、法律人格相互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其次,探讨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理论上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它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同时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实践层面,从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格特点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为出发点,结合大学生自身、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五个方面综合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心理人格、法律人格、道德人格方面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阻力,并分析了受阻的原因,从而弄清“治疗”的方向,做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最后,本文论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原则和路径。本部分确立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心理人格、法律人格、道德人格三者相互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

徐艳丽[9](2011)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要求社会公民按照道德规则进行交往处事。大学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渗透到了大学校园这片净土之上,而且广泛地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内心并表现在行为之上。大学生是知识精英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是社会良好风气能否形成的关键之所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诚信问题在今天看来显得是那么的迫切而紧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深入理解,科学分析诚信缺失的各种因素,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机制,不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社会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辩证关系。重点分析了诚信的涵义和本质,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系,简要概括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等。第二部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界定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诚信现状的特点、归纳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第三部分: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结果深度剖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和外因。第四部分: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对高校、家庭、社会等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应起到的作用,以及自身应如何树立和培养的诚信意识养成诚信习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赵伯润[10](2011)在《《金婚》的家庭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的热播剧《金婚》表现了佟志、文丽这对伉俪夫妻携手走过50年的人生历程。本文从家庭伦理剧《金婚》的伦理思想及基本特征;对当前构建和谐家庭的现实意义;局限性与原因及它给我国当前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第一章中,笔者对《金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及研究的创新之处做了陈述。在第二章,对《金婚》的剧情及剧中的夫妇之道、孝道、悌道伦理思想和世俗人生常态、婚姻家庭伦理、家国一体的伦理特征及剧中家庭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推动、阻碍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第三章中,探讨了和谐家庭应具备的温馨充满爱、平等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热爱公益的特征;分析了违法婚姻、婚外情等家庭问题产生的物质、文化、法制方面的原因;论述了《金婚》对和谐家庭伦理建设、解决家庭伦理问题、化解家庭矛盾的现实意义。第四章分析了《金婚》的道德理想主义、道德虚无主义、和谐婚姻文本不足的局限性以及伦理观念、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在第五章中,以该剧的不足为视角,探讨了《金婚》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传统婚姻家庭伦理观和树立新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处理协调好家庭内外部人际关系及家庭成员心理和谐的重要启示;分析了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中的文化全球化、非意识形态化、恶性娱乐化等问题;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艺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提高文化创造力;增强社会主义观念;恢复高校马克思主义文艺课;挖掘中华民族优秀家庭伦理观素材;继承、弘扬优秀家庭伦理思想等,推出高质量的电视剧作品等建议。

二、江泽民科技意识的十大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泽民科技意识的十大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有科学方法,才能支持实事求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人经历
    (一) 从事经济研究并非最初的理想
    (二) 父亲给我最重要的帮助就是他让我学英语
二、中国数量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 相当一部分数量经济学来自马克思
    (二) 孙冶方最早奠定了中国数量经济学的基础
    (三) 数量经济学领域不缺钱学森式的人物
    (四) “黄埔一期”——颐和园讲习班
三、建立中国经济模型服务中国经济建设
    (一) 建立中国的经济模型
    (二) 承担总理基金项目和蓝皮书
    (三) 市场经济下预测很重要
四、社科院需要焕发朝气
    (一) 社科院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 学术研究要有争论

(2)中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及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 选题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关于诚信涵义的综述
        二、 关于政府规制涵义的综述
        三、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观点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一、 理论阐述法
        二、 表现归纳法
        三、 实例论证法
        四、 分析、比较和借鉴法
    第四节 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及可延伸之处
        一、 本文的创新尝试
        二、 本文的可延伸之处
第二章 理论概述
    第一节 诚信和关系管理理论
        一、 诚信的基本定义
        二、 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
        三、 关系经济理论诠释了诚信为本的内涵
    第二节 市场失灵理论
        一、 市场失灵含义
        二、 市场失灵表现
    第三节 政府规制理论
        一、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 政府失灵理论
        三、 寻租理论
    第四节 公司治理理论
        一、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恶化功能
        二、 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理论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诚信缺失表现、危害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上市公司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
    第二节 上市公司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一、 对整体经济环境的危害表现
        二、 对人民生活的危害表现
        三、 对会安定、和谐及政府公信力的危害表现
    第三节 上市公司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政府规制层面
        二、 公司治理结构层面
        三、 社会中介监督层面
第四章 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第一节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特征的国际比较
        一、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二、 英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三、 德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四、 启发
    第二节 美、德国家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
        一、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
        二、 德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体系
        三、 启示
    第三节 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信息监管的改革
        一、 美国在信息监管方面的改革
        二、 英国在信息监管方面的改革
        三、 日本在信息监管方面的改革
        四、 启发
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
        一、 打造一个政府监管与自律组织监督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监管体系
        二、 健全法规建设,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环境
        三、 完善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机制,确保政府市场监管宗旨的实现
        四、 健全信息披露监督体系,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
        五、 建立上市公司诚信考核和评价体系,使诚信考评制度化,常态化
    第二节 深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一、 深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革,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功能
        二、 强化董、监两会的独立性,发挥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制衡功能
        三、 完善对公司经理人的报酬激励机制
    第三节 优化上市公司诚信建设的社会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政党适应性理论
        1.2.2 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研究现状
    1.3 适应性变革分析框架
        1.3.1 哈默尔和简达模型
        1.3.2 阿波利顿和瓦德模型
        1.3.3 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外部挑战:适应性变革的社会环境
    2.1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2.1.1 全球化对经济调控的冲击
        2.1.2 文化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冲击
        2.1.3 全球化带来的政治难题
        2.1.4 全球化对社会的挑战
    2.2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
        2.2.1 经济体制变迁
        2.2.2 经济发展与政党认同
    2.3 社会改变的挑战
        2.3.1 社会结构变迁
        2.3.2 社会问题
    2.4 无可回避的政治改革
    2.5 信任危机
第3章 内部变化:适应性变革的结构前提
    3.1 意识形态淡化
    3.2 组织结构变化
        3.2.1 领导集体履新
        3.2.2 党员结构变化
        3.2.3 基层组织结构变化
    3.3 不良作风败坏政党形象
    3.4 制度化不足
第4章 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
    4.1 增强意识形态的适应性,提升党的凝聚力
    4.2 夯实堡垒,增强党的战斗力
    4.3 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治
    4.4 以党内民主推进党的制度化,提升党的创造力
        4.4.1 党内民主是政党制度化的动力
        4.4.2 党内民主的实现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4)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三) 研究的视角
    二、 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关于社会转型问题
        (二) 关于国民素质问题
        (三) 关于现代性问题
        (四) 关于人的现代化问题
    三、 研究的逻辑结构及方法
        (一) 逻辑结构
        (二)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难点
第一章 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现代化与现代性
        一、 传统与现代
        二、 现代化与现代性
    第二节 国民素质与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内涵
        一、 国民素质
        二、 传统国民素质与国民素质现代性
    第三节 国民素质现代性的结构
        一、 国民素质现代性结构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 国民素质现代性结构的历史依据与现实依据
        三、 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内在层次性结构
    第四节 国民素质现代性的特征
        一、 要素特征
        二、 结构特征
        三、 功能特征
        四、 标志特征
第二章 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历史借鉴
    第一节 中国传统国民素质及其现代性转换
        一、 中国传统国民素质中的现代性特质
        二、 中国传统国民素质中的消极成分及其现代性改造
        三、 中国近代国民素质改造的探索及其价值
    第二节 西方现代国民素质的批判性借鉴
        一、 人格素质
        二、 精神素质
        三、 道德素质
        四、 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
        五、 健康素质与审美素质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民素质的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素质的思想
        一、 人的素质存在论
        二、 人的素质发展论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思想
        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国民素质改造的思想
        二、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探索
        三、 邓小平开创了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新时代
        四、 江泽民对国民素质现代性理论的发展
        五、 胡锦涛对国民素质现代性理论的推进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民素质思想对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指导意义
        一、 主体论视角的指导意义
        二、 辩证法视角的指导意义
        三、 认识论视角的指导意义
        四、 方法论视角的指导意义
        五、 价值论视角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规律和原则
    第一节 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规律
        一、 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必须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 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与政治文明互动性规律
        三、 国民素质现代性与现代文化互化性规律
        四、 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与现代教育共进性规律
        五、 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与环境和谐共生性规律
    第二节 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原则
        一、 文化整合原则
        二、 系统合理原则
        三、 现实超越原则
        四、 整体优化原则
        五、 创新开放原则
第五章 当代中国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途径
    第一节 发挥现代观念对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引领作用
        一、 观念现代化是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的灵魂
        二、 观念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三、 以观念现代化推进国民素质现代性建构的途径
    第二节 夯实经济决定力以增进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建构
        一、 挖掘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民素质现代性元素
        二、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又好又快”的幸福经济
        三、 促进经济科学发展,推动整体国民素质提升
    第三节 增强环境塑造力以促进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建构
        一、 加强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核心的社会环境建设
        二、 加强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
    第四节 加强政治整合力以推动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建构
        一、 政治素质及其提高的途径
        二、 国民的法治素质及其提升
    第五节 提升文化内化力以加强国民素质现代性的建构
        一、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提高国民现代文化素质
        二、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和凝聚力以提升国民素质现代性
        三、 传承各种创新思维以积极培育国民现代思维素质
        四、 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以全面提高国民现代思想道德素质
        五、 提升国民的现代科学人文素质和现代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致谢

(5)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比较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概述
    2.1 诚信的内涵分析
        2.1.1 中西方传统诚信的内涵
        2.1.2 现代诚信的内涵
    2.2 大学生诚信教育内涵与特点
        2.2.1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涵义
        2.2.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
    2.3 诚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第3章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及诚信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调查研究
        3.1.1 调查问卷编制
        3.1.2 研究对象确定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2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3.2.1 大学生对诚信的认同度高
        3.2.2 大部分高校建立了部分诚信教育制度
    3.3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知行不一,理想与现实相背离
        3.3.2 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3.3.3 对诚信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3.3.4 诚信教育内容不系统
        3.3.5 诚信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
    3.4 转型期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和诚信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3.4.1 传统诚信观念存在内在缺陷
        3.4.2 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
        3.4.3 大学生自身品德发展的矛盾性
        3.4.4 诚信教育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3.4.5 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和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第4章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运行机制的建构研究
    4.1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
        4.1.1 主体性原则
        4.1.2 实践性原则
        4.1.3 全面系统原则
        4.1.4 循序渐进原则
        4.1.5 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原则
        4.1.6 与时俱进与针对性原则
    4.2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
        4.2.1 宣传诚信
        4.2.2 培养诚信
        4.2.3 践行诚信
        4.2.4 评价诚信
    4.3 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4.3.1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
        4.3.2 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4.3.3 拓展和创新诚信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4.3.4 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和评价机制
        4.3.5 建设大学生自觉践行诚信的实践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问卷调查
致谢

(6)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选题的基本内容
        1.3.1 主要思想
        1.3.2 重点和难点
        1.3.3 创新与特色
    1.4 选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1 科技创新理论
        2.1.1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2.1.2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
    2.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
        2.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2.2.2 科学发展观理论
第三章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现状
    3.1 无锡科技创新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和实践
        3.1.1 转变发展理念
        3.1.2 促进产业升级
        3.1.3 实施人才战略
        3.1.4 社会发展与环境改善
        3.1.5 完善公共服务
    3.2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分析
        3.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概述
        3.2.2 无锡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3.2.3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性小结
第四章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问题
    4.1 “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4.1.1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及表现
        4.1.2 无锡“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具体表现
    4.2 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
        4.2.1 科技创新双主体困境
        4.2.2 科技分享效率不明显
        4.2.3 科技经费使用不规范
第五章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SWOT 分析
    5.1 SWOT 分析法及其应用意义
    5.2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5.2.1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
        5.2.2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劣势
    5.3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会和威胁
        5.3.1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会
        5.3.2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威胁
    5.4 无锡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SWOT 矩阵模式
第六章 坚持科技创新,加快转变无锡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措施
    6.1 把握顶层设计,掌握科学理念
    6.2 推进产业升级,加快结构优化
    6.3 推动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6.4 改善环境治理,发展循环经济
    6.5 构建创新创意社区,形成创新创意阶层
    6.6 营造科技创新文化,培养科技创新思维
    6.7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无锡市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附录二:无锡市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效能监察视角下的治庸问责研究 ——以武汉市“治庸计划”实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学者对于效能监察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2. 国内外对于行政问责理论的研究综述
        3. 关于“治庸”方面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之处
        3. 论文写作框架
一、效能监察与“治庸”问责的概述
    (一) 效能监察的缘起、内容及功效
        1. 效能监察的缘起
        2. 效能监察的内容
        3. 效能监察的功效
    (二) 行政问责的理论与实践概述
        1. 行政问责的理论发展
        2. 行政问责的制度安排及其实践创新
    (三) 各地“治庸”风暴及其意义
        1. 各地“治庸”风暴实施简介
        2. “治庸”行动的类型和特点
        3. 开展“治庸”问责的意义探讨
二、治庸问责:以武汉市“治庸计划”的实施为例
    (一) “治庸计划”的出台背景
        1. 城市软实力和投资环境的客观需求
        2. 公务员“庸懒散”现象的表现形式
    (二) “治庸计划”及其实施
        1. “治庸计划”的内容
        2. 实施的阶段
    (三) “治庸计划”的成效与不足
        1. “治庸计划”的实施成效
        2. “治庸计划”的不足之处
三、完善“治庸问责”的长效机制探讨
    (一) 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夯实问责制的基础
        1. 建设法治政府
        2. 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 细化问责制的内容,保障治庸问责的落实
        1. 开展精细化管理,促进问责的法制化、精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 建构复合监督渠道,保障治庸问责的长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选题的价值
    (二) 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 研究方法
        2. 论文创新点
二、大学生健全人格概述
    (一) 人格的概念界定
    (二) 健全人格的内涵
        1. 健全人格的概念界定
        2.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三层含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分析
        1.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2.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
        3.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推进
        4. 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可行性分析
        1. 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为塑造健全人格提供了前提条件
        2. 当前大学生人格缺失的主要表现
        3. 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受阻的原因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原则、路径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
        1. 矫正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偏差,促使大学生的心理人格保持正常
        2. 培养大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角色期望的法律人格
        3. 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原则
        2. 心理人格、法律人格、道德人格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路径
        1.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
        2. 强化法律教育,夯实大学生法律人格
        3. 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4. 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思路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辩证关系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1.2 诚信的内涵和本质
        1.2.1 中西方传统诚信的内涵
        1.2.2 现代诚信的涵义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系
        1.3.1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含义
        1.3.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客观必然性
        1.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系
    1.4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2.1 对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界定
    2.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调查
    2.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2.3.1 思想诚信缺失
        2.3.2 学业诚信缺失
        2.3.3 经济诚信缺失
        2.3.4 交往诚信缺失
        2.3.5 求职诚信缺失
        2.3.6 网络诚信缺失
3 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因素
    3.2 学校因素
    3.3 家庭因素
    3.4 自身因素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4.1 外在途径
        4.1.1 和谐社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保障
        4.1.2 和谐学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
        4.1.3 和谐家庭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示范区
    4.2 内在途径
        4.2.1. 树立诚信的道德意识
        4.2.2. 培养诚信的道德情感
        4.2.3. 锤炼诚信的道德意志
        4.2.4. 形成诚信的行为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金婚》的家庭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1 当前国内外对家庭伦理剧的研究现状
        1.1.2 当前国内外对家庭伦理剧《金婚》的研究现状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金婚》的家庭伦理思想概述
    2.1 剧情介绍
    2.2 剧中的家庭伦理思想及基本特征
        2.2.1 剧中的家庭伦理思想
        2.2.1.1 夫妻婚恋伦理—夫妇之道
        2.2.1.2 父子代际伦理—孝道
        2.2.1.3 兄弟平辈伦理—悌道
        2.2.2 剧中家庭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2.2.2.1 关注了当代社会的世俗人生常态
        2.2.2.2 探讨了家庭伦理及婚姻问题
        2.2.2.3 反映了家国一体伦理思想
    2.3 剧中的家庭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2.3.1 推动作用
        2.3.1.1 对规范个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3.1.2 对正确教育子女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2.3.1.3 对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有积极借鉴意义
        2.3.1.4 对减少家庭暴力有积极地引导作用
        2.3.2 阻碍作用
        2.3.2.1 对确立青少年婚姻恋爱观的消极影响
        2.3.2.2 对树立一夫一妻家庭伦理观的消极影响
        2.3.2.3 对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家庭婚姻观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金婚》对当前构建和谐家庭的现实意义
    3.1 和谐家庭的基本特征
        3.1.1 温馨充满爱
        3.1.2 平等自由团结互助
        3.1.3 健康向上有益孩子成长
        3.1.4 邻里团结热爱公益
    3.2 当前家庭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3.2.1 家庭问题的主要表现
        3.2.1.1 违法婚姻问题
        3.2.1.2 婚外情问题
        3.2.2 家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3.2.2.1 物质根源
        3.2.2.2 思想文化根源
        3.2.2.3 法制根源
    3.3 《金婚》对当前构建和谐家庭的现实意义
        3.3.1 有利于家庭伦理建设
        3.3.2 有利于解决现实家庭中的伦理问题
        3.3.3 有利于化解现实家庭诸多矛盾
第四章 《金婚》中家庭伦理思想的局限性与原因
    4.1 剧中家庭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4.1.1 善的历史局限与道德理想主义
        4.1.2 以丑为美道德虚无主义
        4.1.3 和谐婚姻关系的文本不足
    4.2 剧中家庭伦理思想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4.2.1 创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无条件的颂扬
        4.2.2 中国社会时代经济转型体制所致
第五章 《金婚》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及建议
    5.1 必须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伦理观
        5.1.1 正确认识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5.1.2 正确对待传统婚姻家庭伦理观
        5.1.3 牢固树立新的婚姻家庭伦理观
    5.2 努力营造和谐家庭
        5.2.1 协调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
        5.2.2 处理好家庭外部人际关系
        5.2.3 维护好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谐
    5.3 对未来中国家庭伦理剧创作的几点建议
        5.3.1 正视发展存在的问题
        5.3.1.1 不能把欧美当作"文化全球化"、"走向世界"的标准
        5.3.1.2 "贴近票房、贴近西方、贴近大奖"的现象十分严重
        5.3.1.3 警惕文艺"非意识形态化"倾向
        5.3.1.4 警惕"恶性娱乐化"的病态文艺思潮
        5.3.1.5 "恶性娱乐化"病态文艺思潮在电视剧领域的表现
        5.3.1.6 提高文化安全意识 防范西方文化渗透
        5.3.2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5.3.2.1 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文艺的发展
        5.3.2.2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提高文化创造力
        5.3.2.3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社会主义观念
        5.3.2.4 建议高校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
        5.3.3 不断创新推出高质量的电视剧作品
        5.3.3.1 大力创新挖掘反映中华民族优秀家庭伦理观的素材
        5.3.3.2 在创作中要继承弘扬优秀的家庭伦理思想
结语:充分发挥家庭伦理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江泽民科技意识的十大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有科学方法,才能支持实事求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访谈录[J]. 李雪慧. 财经智库, 2018(05)
  • [2]中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及治理研究[D]. 袁腾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3]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研究[D]. 曾琼.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3(02)
  • [4]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D]. 敖翔.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5]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D]. 匡艳群. 湖南大学, 2014(04)
  • [6]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D]. 杨志. 江南大学, 2012(04)
  • [7]效能监察视角下的治庸问责研究 ——以武汉市“治庸计划”实施为例[D]. 叶晖. 华中师范大学, 2012(04)
  • [8]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D]. 杨娇.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9]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徐艳丽.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1(01)
  • [10]《金婚》的家庭伦理研究[D]. 赵伯润. 西北民族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江泽民科技意识的十大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