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电视学会化妆委员会简介

中国电影电视学会化妆委员会简介

一、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姜建伊[1](2021)在《西技东魂: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教法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影视教育教法研究是影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问题,旨在提升影视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学术性。民族志影像是将影像视为书写工具的摄制活动,是影视学和人类学的交叉领域,旨在通过影像,留存少数民族文化,记录社会变迁、反映社会问题的重要学术探究活动。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梳理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的缘起、发展和建立系统教学教法的过程,探究其教育教法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典型教师的教学智慧,从而为影视教育提供具体生动的教学个案,推动云南影视教育和全国影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发展。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导论,提出“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教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如何展开的?”这一核心问题,从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法、民族志影像教育教法研究等方面,梳理相关文献,建构分析框架。第一章,采用口述史研究的“时间、事件、人物”等关键概念,描绘民族志影像在云南的缘起、及其教育实践的发展。第二章,以云南本土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如何将民族志影像的实践经验与民族志影像教育相结合,培养出云南第一代和第二代民族志影像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归纳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教法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智慧。第三章,以外国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如何将英国、德国的民族志影视教育的问题意识、感官训练和合作拍摄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手法,引入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并将其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结合,培养云南本土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归纳外国民族志影像教育教法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智慧。第四章,以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影视人类学”课程为个案,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描述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分析其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模式。第五章,从建构主义的“教育是师生合作,挖掘学生的教育潜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出发,分析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的“合作式影像生产与影片文化共感”的教学智慧和实践教学理念。结语,回到叙事教育有的理论框架,讨论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操作模式和教学系统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为我国影像教育提供学理和现实案例。

陶静蕾[2](2020)在《从田野镜像到媒介镜像 ——双柏彝族三笙文化研究》文中提出彝族三笙文化,即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是以驱邪逐疫为目的、具有傩仪特征的传统彝族仪式活动,在双柏县及至楚雄州都极具代表性。三笙文化内部之间含有相似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无不展示着原始崇拜的神灵信仰、生殖与丰产的渴求及驱邪求吉的愿望。笔者结合2018年、2019年对双柏县三笙文化的田野调查,发现三笙文化之间的传说、组织方式、仪式活动流程等文化节点近乎相同。当前影视人类学界和影视界对非遗文化影像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当地文化品牌的推动,三笙文化以影像的方式被政府、电视台、研究者、当地人、游客等不同媒介主体纪录。本文借助镜像理论,提出“田野镜像”这一概念,通过田野调查与三笙文化影像资料分析,发现三笙文化的内部共性可提炼为田野镜像,成为影像表达的一面镜子,透视出对三笙文化所拥有的文化普适性。三笙文化影像良莠不齐,采取不同媒介主体有代表性地进行选定以便展示出三笙文化的媒介镜像,再从其内容、叙事、媒介主体差异上,发现不同媒介主体在影像中的不同关注点与价值不同。三笙文化从田野镜像到媒介镜像,通过对文化节点、仪式过程与时空背景的连结,事件、人物、民俗的统一等进行意义建构,与视听语言中声音、画面进行影像深描,对三笙文化的仪式性、地方性进行更好地阐释。当然,三笙文化精神的复兴得益于三笙文化影像的传播,但也其影像质量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以双柏彝族三笙文化为例,探讨民间仪式文化与影像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田野镜像可作为一面镜子反观影像表达。透过文化的田野镜像可更好地实现影像表达,有助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传播,为影视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民族文化影像志的创作与解读拓宽思路。

李岩[3](2020)在《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7年以来,东亚社会在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剧烈的转型,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新的创作形式和认同体验,进而使电影创作中的性别观念、性别形象、性别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关键的文化政治的转向。本文紧抓性别政治研究的三大脉络,即男性、女性和性少数,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考察各阶段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生产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受到文化研究、演化心理学、后人类和赛博女性主义等理论的启发,并综合借鉴性别文化研究如男性研究、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性别身份、性别表演等最新成果,对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中的性别气质、性别心理、性别隐喻、性别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认识论层面,性别政治不应简单地被视为一种女性主义运动的文化建构,而是以种族、阶级、地域、年龄等多元文化分析范畴共同形成的、交织性的多元文化视角,这使性别成为一种主体性身份建构的力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在解构和颠覆传统观念对性别乃至人本身之概念的理解,由后人类理论而发展出对传统性别政治观念的挑战。因此,本文在对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现象进行梳理和研究时,将把性别政治现象作为一种生物本能与文化行为的综合性产物,并结合影视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对东亚新电影相关视听表征进行解码。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文选题依据与背景,概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切入点;第一章通过对人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分析,厘清人类社会身份政治内生性矛盾的发生原理;并以赛博女性主义和后人类理论为基础,为性别政治问题的终结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并对后冷战以来,东亚社会中,政治、经济和电影政策历史转型背景和后浪潮下与性别政治相关的东亚新电影作品进行梳理,归纳出东亚新电影的大致格局。第二章以东亚新电影中的父权的主体性危机及其权力结构的消解,对其从弑父到无父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探索男性主体形象建构和变迁以及主体性危机的原因,阐释传统父权叙事的危机和父权关系转化的原理;再从从寻父到崇父,讨论新父权结构再确立的路径。从传统秩序的解体及其话语转向,探索东亚男性权力主体的建构方式,以及男权衰落和男性形象的弱化转型的发生机制。第三章从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的女性电影中的权力置换进行分析,阐释被客体化的和被物化的女性形象,分析东亚和女性双重他者视域下的女性主体叙事;并通过换装与换体电影中的主体身份置换建构,分析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关系从诞生到崩解过程;并以女性作为导演的电影生产与主妇权力战场下的突围相结合,分析东亚新电影中女性受难、荡妇羞辱和女性复仇的镜语表达,突出女性权力话语转换下对主体观视结构的挑战和否定。第四章从政治正确的话语建构范式出发,以“去他者化”的性别语境,回应性少数题材东亚新电影的诞生与崛起的历史原因。并从生物学角度,区分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差异,建构起性少数平权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相关社会环境与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索“LGBTQIA+”群体中真性少数的平权;由社会审美的性少数转向,探索百合、耽美等伪性少数的禁忌趣味,并以其禁忌文本的消解与建构模型,探索性少数文化群体符号学游击战的运行机制,最后,从文本出发,探索不同性别、性向与性认同主体间欲望的共通之处。结论部分分别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层面对本文进行总结,提炼研究创新点,指出性别政治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陈姝璇[4](2019)在《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成立60余年来,基于其有力的师资团队基础和成功的教学模式经验,培养了数量可观的戏剧专业人才,创作了一部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取得了不菲成果,贵州戏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贵州省戏剧专业高等院校的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重点观照了贵州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表演与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本科教育,贵州民族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教育,以及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的表演专业进行现状调查和对比研究。并根据其现状特点进行深入思考。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都不免问题的出现,目前贵州省的戏剧类专业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现状问题。如:戏剧专业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缺乏坚实有力的师资团队基础、有待加强完备的教学设施建设、戏剧专业人才培养未能和区域戏剧艺术格局有机融合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经过走访调查、数据分析、结合贵州戏剧与在其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解决,主要从各大高校积极开展戏剧学科建设,培养戏剧专业教育环境、学校提高对戏剧学科的重视,加强师资建设、完善戏剧专业教育的硬件设施,戏剧相关院校积极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各招生培养单位细化招生要求,提高生源质量、创新戏剧类相关专业教学发展思路等六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贵州省高等院校的戏剧专业的发展,为贵州戏剧更好更快地发展发力。

丁美玲(DINH MY LINH)[5](2019)在《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初,在全球合作共赢大趋势的影响下,各国影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与时俱进提出了“走出去”的影视战略。在此战略的引导下,中国影视从内容和技术形式上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使得海外观众再次被中国影视的魅力所征服。越南作为中国邻邦,且两国关系历来友好,加上越南在新世纪提出了促进“融入国际文化”的策略,使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为中国影视如何“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作为一位越南留学生,对此我感受颇深。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影视投资“精品”制作与搭建网络传播平台,在越南引起了观赏中国影视的新潮流。我们在通过“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接受”的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发现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观看选择模式主要有“发散效应”、“明星效应”、“舆论效应”等几种。相比之下,电视剧比电影的传播与接受效果更明显一些。对此,本文从传播学中的“编码/解码”理论对中国影视的传播与接受实践作了符号学分析。除了绪论和结语,具体分为五章:一是描述21世纪新时代下影视发展的大背景,诸如世界各国影视合作交流共赢、新媒体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二是基于时代的变迁,梳理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全面的艺术革新,包括西方格式化的创作、精品大制作的推进、视觉效应与画面刺激感的加强等。一方面,21世纪中国影视作品更加关注当代人的心理问题和人对命运的主动权问题,但另一面看又多少忽视了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从中反映出21世纪中国影视的一种新追求,从原来的人物心理演绎向特效画面感转移。三是考察发生变革了的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如何被接受。具体从播放形式、影视作品的组成要素以及审美观三大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21世纪初中国影视改变了越南观众对上世纪中国影视的原有印象。四是进一步探索人们在行为层面上的接受,同时揭示这些年越南人在精神文化、经济生活方面的改变,从中描绘出社会文化在新时代变化的全景。五是考察中国影视承载的深层的价值观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效果,按照霍尔“编码/解码”理论分析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解读方式与接受效果,以此推断中国影视业传播与发展的前景。

罗雨[6](2019)在《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日影像志的创作与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由国家和个人发起各种影像志,名目繁多。《中国节日志》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规划执行,内容包括《中国节日志》(文本)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中国节日文化数据库”项目三部分。《中国节日影像志》是我国首次系统地对传统节日拍摄记录的重大研究项目,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国家级影像文献工程之一。论文采用文化整体观的理论,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旨在通过完整地记录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日影像志拍摄、后期制作、传播的实践过程,比较全面地探讨用影像志的方式去记录节日文化的艺术规律,以及创作完成后的传播问题,尝试为节日影像志的创作与传播提供新的可能。论文分为五章进行研究。第一章提出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缘起,对选题中的概念进行界定,梳理选题涉及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到相应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思路,设定研究框架,分析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首先总结、归纳节日影像志拍摄前的策划与筹备,分享节日影像志的节日对象选择和筹备过程,接着阐明节日影像志的拍摄原则,然后分析节日影像志的拍摄元素,总结节日影像志的镜头和录音的规律,最后总结出节日影像志的拍摄方法——深描。第三章首先阐明节日影像志的后期制作原则,然后分析节日影像志的后期制作流程,总结节日影像志的影片结构、表述方式和同期声翻译的规律,最后总结出节日影像志的制作方法——白描。第四章首先分析、总结节日影像志的传播现状,然后阐明节日影像志的传播原则,最后提出节日影像志的传播方法——影像圈。第五章对节日影像志的拍摄、后期制作、传播进行总结,并分析研究不足与展望之后的研究。节日影像志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具有显着的开创新与示范性。《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在拍摄和后期制作方面一直在不断探讨,但对项目成果的传播还没有成熟的设计,论文提出的“影像圈”传播方法,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方式。

严有朋[7](2019)在《HNGD影视剧制作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影视产业作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的影视产业近10年来呈现“井喷式”发展,已进入到网络媒体、通信、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共同发展的信息传播时代。但在如此背景下,2018年影视剧行业经历了资本退潮、税务整改、发行限价等,受市场及政策调控的影响,2018年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影视寒冬”。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电视台及各大影视制作公司能否有效的控制影视作品在拍摄生产过程中的制作成本,成为国产影视剧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打响成本战的关键。影视剧项目作为文化产业项目,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具有其独特性。国内影视剧项目生产制作管理基本依靠个人经验,而经验管理是项目管理方法中明显具有更大的不可靠性最低级的管理行为,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视剧的生产效率和制作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所以我们应加强将项目管理中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引入到国内的影视剧生产制作中来。在事前根据项目的现有资料,制定成本管理计划、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在事中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事后成本分析考核等的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影视行业特点来制定规范化的相关行业管理制度,明确影视剧制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其质量要求。本文结合在HNGD的工作经验及参与制作的部分影视剧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对其国内影视剧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从项目成本控制的内涵及特点、流程出发,简单的阐释基础理论及成本控制的相关方法。其次由影视剧项目生产管理的相关概念,结合影视剧项目的特点及制作成本周期,以HNGD影视剧YDQC为相关案例,分析该影视剧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原因。最后提出应对影视剧制作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为未来影视剧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制作成本,更完善的发展提供可参考、可持续的建议。

李青[8](2017)在《我国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的探析研究 ——以2016年学历制教育现状为节点》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以及对外在形象气质的不断重视,化妆美容专业的服务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影视、主持、戏剧等行业,被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所接受,逐渐成为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人们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表现。然而面对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化妆美容专业在获得更多舞台的同时也被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与文化修养的技术型人才成为化妆美容行业发展提升的紧急需求,他们既要懂得化妆美容基本理论,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就我国化妆美容专业教育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不能紧跟时代精神、缺乏创新意识,在各个层次学历制教育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欠合理;在实践上,学校只是仅仅停留于形式,而不能科学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紧跟市场的需求;在实习上,缺乏统一管理,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完全脱离于老师的指导,不能很快得到提升,甚至实习方向与专业结合不密切,实习流于表面,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强,最终无法完成更高的任务要求。本文通过广泛的收集相关资料并详细阅读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对不同学历层次院校信息的调研,对我国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结构上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对化妆美容与学历制教育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特征进行了简单阐述;第三章,通过具体的调研案例对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开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归纳了一些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为我国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的发展提供崭新的思路。

王光艳[9](2016)在《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形式,纪录片担负着诸多重要功能:第一,它真实记录人类社会的历史,用直观的影像为社会的变迁留存一份珍贵的档案;第二,它通过影像传递某种思想,进而影响受众;第三,它通过文化传播,促进不同地域人们的相互了解;第四,它属于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第五,纪录历史与现实,最终目的是启迪未来。作为地方纪录片的代表,湖北纪录片创作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标本”价值。一、起步较早。早在1905年,湖北人谭鑫培就参与了中国第一部舞台纪录片《定军山》的拍摄。1911年,朱连奎在武汉拍摄了辛亥革命。二、水平较高。湖北创作的纪录片屡屡斩获国内、国际大奖。三、思想活跃。湖北纪录片导演的创作思想十分活跃,既有坚持传统的一面,也有部分思想引起诸多的争议。四、产业待兴。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湖北纪录片的振兴尚待时日。因此,研究湖北当代纪录片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认识湖北地区在纪录片创作中的成就,也有利于我们“解剖麻雀”,充分认识地方纪录片创作中的巨大能量。本文着力研究的是湖北当代纪录片,力图通过纵、横两条脉络来揭示湖北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和创作特点。整篇论文分为“绪论”、“上篇”、“下篇”、“结语”等四个部分,主干是“上篇”和“下篇”。绪论部分是全文的总体说明,也是全文逻辑思路的集中表述,说明了选题的由来、研究现状、研究方案与学术创新、有关概念的界定等问题。论文的“上篇”是湖北纪录片发展史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湖北当代纪录片创作的“前史”,介绍从纪录电影的传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湖北纪录片创作的情况。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是“十七年”、“文革”期间、新时期、多元化时期的湖北纪录片创作。按照拉斯韦尔的5w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纪录片的“谁拍摄/放映”、“放映/拍摄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谁观看”、“产生什么效果”的考察和研究,结合世界及中国影视的发展状况横向比较,构建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湖北纪录片发展史。这是历史纵向的湖北纪录片梳理。论文的“下篇”是湖北纪录片创作研究,也分为五章。依据纪录片的主题、内容倾向等把纪录片分成五大类,即:新闻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文献纪录片、自然科学纪录片、人文社会纪录片等,从第六章到第十章按照纪录片的类型分别论述。在具体每章论述中,分成本类型纪录片创作概貌、创作特点、个案研究、本章小结等几个方面,力图建构一个从历史到现实、从面到点的研究模式。从整体来看,“下篇”是横向的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结语部分是对湖北纪录片的若干思考,包括纪录片影像介入历史的意义、地域影像纪录与社会发展、湖北纪录片创作的启迪、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关于后续研究的思考等。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竭尽所能地将有代表性的、主流的湖北纪录片基本上都搜集在文中。但是,由于湖北纪录片在不同的年代,由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拍摄,数量很大,不计其数,很难收全。因此,难免有遗漏,后续的研究可弥补其不足。此外,在文末,还附录了《湖北纪录片发展大事记》和《湖北纪录片获奖作品名录(部分)》。通过这种的形式,期望读者可以很便捷地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湖北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郭昕[10](2013)在《中国特效化妆之现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美国真人秀节目《FACEOFF》的热映和接踵而至的爆红,笔者对中国特效化妆的现状陷入深深的沉思。小时候看《西游记》时,笔者对剧里的孙悟空、猪八戒和各种妖魔鬼怪的装扮信以为真,以为是真的猴子、猪在和各路神仙、妖魔鬼怪周旋;长大后,看了《第五元素》《E.T》《星际夜航》《指环王》《剪刀手爱德华》等一系列欧美科幻魔幻大片后,渐渐

二、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西技东魂: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教法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叙事研究: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二、影视教育研究:教学设计的构建与生成
        三、民族志影像及其教育研究:民族文化的呈现与社会问题的探究
    第三节 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云南民族志影像教学的发端、基础和建设
    第一节 发端:“北吴南杨”的社会学与民族学调查
        一、“北吴”的乡村研究
        二、“南杨”的文化历史研究
        三、影像:作为人类学研究工具出现
    第二节 民族志影像的基础:民族学调查与纪录片摄制
        一、“西南学”的跨学科方法实践
        二、民族纪实片的拍摄实践(1957-1981)
        三、影视人类学拍摄实践(1980-)
    第三节 民族志影像教育的实践和发展
        一、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的“星星之火”
        二、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机构的建立
        三、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的师资建设
第二章 云南本土教师“怎么教”
    第一节 从理论中学习
        一、影视人类学的教学积累
        二、影视人类学的教学理念
        三、影视人类学早期教学实践
    第二节 在田野中学习
        一、拍摄目标:影片的文化解释
        二、拍摄实践:长期的田野调查
        三、教学方法:人类学视角的拍摄成果
    第三节 边学边教
        一、教学内容:素材融汇于心
        二、教学方法:重视田野
        三、授课:理论和实践并重
第三章 外国教师“怎么教”
    第一节 保罗·亨利:理论与实践的双线教学
        一、实践经验:印第安本土研究
        二、教学理念:分阶段培养
        三、教学实践:参与式观察
    第二节 芭芭拉·艾菲:感觉人类学的教学实践
        一、实践经验:卡什纳华人田野
        二、教学内容:“主题讨论”教学
        三、教学方法:田野合作法
    第三节 其他教师:快速成片和影像库教学
        一、人类学影片教学
        二、中国台湾地区的影像库教学
        三、菲律宾的一分钟短片法
第四章 云南民族志影像的教学体系
    第一节 教学理念:师徒传承
        一、培养能够实践的人才
        二、人类学视野下影像拍摄的“起点”与“终点”
        三、教师的拍摄反思
    第二节 教学方法:人类学理论与影视学技术的结合
        一、选题探索
        二、拍摄技法
        三、“看作业”的案例讲解
    第三节 实践教学
        一、进入田野
        二、作业反馈
        三、教学分析
第五章 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的经验和智慧
    第一节 教学理念的传承
        一、选题的合作碰撞
        二、拍摄基础:人类学理论的学习
        三、田野调查实践与“四个成片”的拍摄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整合和创新
        一、讲故事的课堂
        二、放在身边的田野实践
        三、教学中的文化视角
    第三节 教育拓展:“乡村之眼”的教学实践
        一、乡村影像的“眼”
        二、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
        三、影像理论的成长
第六章 结语:学习国外到云南经验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2)从田野镜像到媒介镜像 ——双柏彝族三笙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1.田野镜像
        2.媒介镜像
    (三)研究现状
        1.有关影视人类学的发展现状
        2.云南民族影像记录的研究
        3.双柏彝族三笙文化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三笙文化的田野镜像
    (一)三笙文化的概况
        1.三笙文化的简介
        2.三笙文化的命名
    (二)三笙文化的田野镜像
        1.老虎笙
        2.大锣笙
        3.小豹子笙
    (三)三笙文化田野镜像的提炼
        1.田野镜像的共性
        2.田野镜像的文化节点
二、三笙文化的媒介镜像
    (一)三笙文化影像的选定
        1.三笙文化影像的搜集
        2.三笙文化影像的选择原则
        3.三笙文化影像的最终选定
    (二)三笙文化影像的媒介镜像
        1.三笙文化影像的内容呈现
        2.三笙文化影像的叙事手段
        3.三笙文化影像的主体差异
三、从田野镜像到媒介镜像的三笙文化
    (一)三笙文化田野镜像对媒介镜像的意义构建
        1.文化节点、仪式过程与时空背景的连接
        2.事件、人物、民俗的统一
    (二)视听语言对三笙文化田野镜像的深描
        1.画面对三笙文化仪式情境的强调
        2.声音对三笙文化地方性的解读
    (三)三笙文化田野镜像到媒介镜像转化的得失
        1.三笙文化的精神复兴
        2.三笙文化的影像缺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影像民族志《锣笙源》创作阐述

(3)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范围的确定
        (二)研究对象的确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一) 研究思路
        (二)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性别政治下的东亚新电影
    第一节 性别政治的后人类终结
        一、人本主义身份政治的终结
        二、后人类对性别政治的消解
    第二节 东亚新电影的历史图景
        一、东亚新电影的历史转型
        二、后浪潮下的东亚新电影
第二章 父权危机下性别政治影像建构
    第一节 父权的主体性危机及其结构的消解
        一、从弑父到无父:传统父权叙事的危机
        二、从寻父到崇父:新父权结构的再确立
    第二节 从传统秩序的解体到男性弱化转向
        一、东亚男性气质的主体建构
        二、东亚男性形象的弱化转型
第三章 女权崛起下的性别政治身份转型
    第一节 双重他者化下的主体身份异构
        一、他者之他者视域下的女性呈现
        二、换装与换体下的主体身份异构
    第二节 对父权观视结构的挑战和否定
        一、东亚女性导演的崛起
        二、女性受难与女性复仇
第四章 性少数平权下性别政治的消解
    第一节 从误读到日常:可讲述性的获得
        一、从政治正确到去他者
        二、性别取向与性别认同
    第二节 性别想象:社会审美的性少数转向
        一、真性少数的平权
        二、伪性少数的趣味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工作
致谢
附录:与本文相关的主要影片
附表: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东亚电影剧情长片

(4)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1)研究现状综述
        (2)研究意义
        (3)研究方法与目标
    2.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的概念界定
    3.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的发展简史
        (1)萌芽期
        (2)发展期
        (3)成熟期
第一章 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现状
    1.1 开设戏剧类专业的院校现状
        1.1.1 贵州省开办戏剧相关专业院校一览
        1.1.2 贵州省高校开办戏剧相关专业一览
    1.2 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师情况现状
        1.2.1 贵州大学
        1.2.2 贵州民族大学
    1.3 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3.1 研究生教育:戏剧与影视学表演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
        1.3.2 本科生教育: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
    小结
第二章 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取得的成绩
    2.1 人才培养成果
        2.1.1 培养人数
        2.1.2 贵州高校戏剧专业教育培养从事戏剧相关专业人数
        2.1.3 优秀毕业学生代表
    2.2 作品成果
        2.2.1 理论成果
        2.2.2 艺术作品成果
    2.3 成功的教学模式经验
        2.3.1 小班式制度教学
        2.3.2 严谨的教学剧目汇报环节
    2.4 戏剧类专业教育新方式探索
        2.4.1 影视教育在戏剧教育上的拓展
        2.4.2 创作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
    小结
第三章 关于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存在问题的思考
    3.1 戏剧类专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3.1.1 戏剧类专业教育院校数量少
        3.1.2 相关专业有待完善,未能满足当下戏剧发展需求
        3.1.3 戏剧类专业招生考试设置模式合理性的思考
    3.2 戏剧类专业的师资团队基础
    3.3 院校的教学设施建设
    3.4 戏剧专业人才培养未能和区域戏剧艺术格局有机融合
    小结
第四章 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发展前景展望
    4.1 各大高校积极开展戏剧学科建设,培养戏剧专业发展环境
    4.2 学校提高对戏剧学科的重视,加强师资建设
    4.3 完善戏剧专业教育的硬件设施,保障教学支撑
    4.4 戏剧相关院校积极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4.5 明确培养目标,细化招生要求,提高生源质量
    4.6 创新戏剧类相关专业教学发展思路
    小结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贵州戏剧专业教育现状问卷调查(学生)
附表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奖情况

(5)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中国学者对国产影视作品在国外传播与接受的研究
        二、越南学者对国内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
        三、中越两国对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研究
        四、中越两国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五、概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三、资料来源
第一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的背景
    第一节 影响21世纪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政策
        一、中国提升影视文化软实力的政策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走出去”政策
        三、21世纪越南融入国际经济与文化的政策
        四、越南电影法:规范化电影进口政策
    第二节 中越媒体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评论
        一、中国媒体对越南传播中国影视的评论
        二、越南媒体对中国影视的评论
    第三节 从传播渠道角度考察
        一、21世纪中国电影在越南影院放映情况
        二、21世纪中国电视剧在越南商业化电视频道播映情况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网络传播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变化及在越南的传播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叙事手法的创新
        一、21世纪初中国电影的典型故事与叙事手法
        二、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的典型故事与叙事手法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审美风格的新变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表演风格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摄影风格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布景风格
        四、21世纪初中国影视服装与道具风格
    第三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
        一、21世纪初中国电影在越南传播的类型
        二、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代表作与优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的接受
    第一节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方式的接受度
        一、21世纪初越南观众的观影选择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播放方式及其效果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方式对越南观众观影习惯的影响
    第二节 从传播效果看越南观众接受中国影视的情况
        一、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类型的认知度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受越南观众喜爱的元素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不太受越南观众喜爱的元素
    第三节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审美风格的接受
        一、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演员之美的接受
        二、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美术设计的接受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改变越南观众的影视艺术观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接受看越南大众文化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文化经济的刺激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电影消费经济的影响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引导越南观众的购物新潮流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影响越南人旅游倾向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观众生活习惯的重要影响
        一、上世纪中国影视对越南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社群起到了联结的作用
    第三节 官方舆论与公众舆论对21世纪中国影视的评价
        一、两国官方舆论对越南观众接受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评价
        二、越南观众对于媒体宣传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评价
        三、越南观众对改善中国影视宣传方式的期待与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价值观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前景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价值观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承载的核心价值观
        二、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中个人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三、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中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第二节 从价值观认同看21世纪初中国影视被越南观众接受与排斥的原因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的价值观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被接受的一种符号学分析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进入越南遇到的困难
    第三节 未来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前景的展望
        一、越南人接受中国影视与他国影视的比较
        二、21世纪初越南与中国影视市场的比较
        三、中国影视在越南继续传播与接受的预判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评价调查问卷
    2.访谈提问表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日影像志的创作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缘起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缘起
    1.2 选题的概念界定
        1.2.1 影像志
        1.2.2 节日影像志
        1.2.3 目瑙纵歌
    1.3 选题的研究现状
        1.3.1 影像志研究现状
        1.3.2 节日影像志研究现状
        1.3.3 目瑙纵歌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节日影像志的拍摄
    2.1 策划与筹备
        2.1.1 节日的选择
        2.1.2 拍摄前的筹备
    2.2 拍摄原则
    2.3 拍摄元素
        2.3.1 镜头
        2.3.2 录音
    2.4 拍摄方法——深描
第三章 节日影像志的后期制作
    3.1 制作原则
    3.2 制作流程
        3.2.1 影片结构
        3.2.2 表述方式
        3.2.3 同期声翻译
    3.3 制作方法——白描
        3.3.1 组接镜头之白描
        3.3.2 声音制作之白描
        3.3.3 字幕制作之白描
        3.3.4 特效制作之白描
第四章 节日影像志的传播
    4.1 传播现状
    4.2 传播原则
    4.3 传播方法——影像圈
        4.3.1 第一个影像圈
        4.3.2 第二个影像圈
        4.3.3 第三个影像圈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田野日志
附录 B 访谈记录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HNGD影视剧制作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研究难点
第二章 影视剧项目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
    2.1 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2.1.1 项目成本控制的内涵
        2.1.2 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区别
        2.1.3 影视剧项目成本的构成及特点
    2.2 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及比较
        2.2.1 预算成本控制法
        2.2.2 标准成本控制法
        2.2.3 作业成本控制法
        2.2.4 战略成本控制法
    2.3 影视剧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第三章 HNGD影视剧制作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
    3.1 HNGD影视剧项目发展概况
    3.2 影视剧项目制作流程及组织结构
        3.2.1 影视剧项目制作流程
        3.2.2 影视剧项目组织结构
    3.3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现状
        3.3.1 《YDQC》项目情况
        3.3.2 筹备期中成本控制
        3.3.3 拍摄期中成本控制
        3.3.4 后期制作期中的成本控制
    3.4 影视剧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重点问题
        3.4.1 预算控制不严
        3.4.2 项目要素配置效率不高
        3.4.3 制作周期调整成本过大
第四章 影视剧制作成本控制的对策
    4.1 完善成本内控机制
        4.1.1 确立成本控制原则及方法
        4.1.2 完善成本控制的制度
    4.2 加强项目制作成本预算的硬化
        4.2.1 提高项目制作成本预算的科学性
        4.2.2 强化制作成本预算调整审核
        4.2.3 提升制作成本预算的内控重要性
    4.3 加强制作成本决算的考核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的探析研究 ——以2016年学历制教育现状为节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化妆美容与学历制教育概述
    2.1 化妆的概念
    2.2 学历制教育的概念
    2.3 学历制教育的功能
        2.3.1 个人知识储备标识功能
        2.3.2 个人劳动收益增值功能
        2.3.3 个人文凭法律保护功能
第三章 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开设的现状分析
    3.1 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现状及必要性
    3.2 化妆美容专业中职教育现状分析——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为例
        3.2.1 教学大纲培养方案
        3.2.2 招生方式
        3.2.3 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分析
        3.2.4 化妆美容专业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3.3 化妆美容专业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以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3.1 教学大纲培养方案
        3.3.2 招生方式
        3.3.3 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分析
        3.3.4 化妆美容专业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3.4 化妆美容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分析——以山东艺术学院为例
        3.4.1 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
        3.4.2 招生方式
        3.4.3 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分析
        3.4.4 化妆美容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4.1.1 培养方向与定位不符
        4.1.2 教学设备陈旧
        4.1.3 教学进度缓慢,课程衔接不当
        4.1.4 师资力量薄弱
    4.2 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4.2.1 精简培养方向,突出核心方向
        4.2.2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内涵
        4.2.3 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4.2.4 开设模拟课程,促进专业实践
结语
附录一: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安排
附录二:《2016年上海市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办法》
附录三:《2O16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提前批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附录四: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进程计划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论文发表及作品获奖情况

(9)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湖北纪录片研究现状分析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纪录片”及“湖北纪录片”的界定
上篇:湖北纪录片发展史研究
    第一章 晚清民国时期湖北影视纪录(1895—1949)
        第一节 纪录片的传入与萌发
        一、影像生意:纪录片的诞生
        二、西风东渐:纪录片传入中国
        第二节 纪录片在湖北的早期传播
        一、登陆汉口:湖北人初会纪录片
        二、立足武汉:纪录片带来的“欧风美雨”
        第三节 辛亥战火催生的纪录片
        一、巧遇辛亥:武昌首义遭逢“纪录”
        二、辐射各地:纪录片在湖北境内传播
        第四节 抗日烽火中的湖北影视纪录
        一、风云际会:艰苦卓绝的抗战纪录
        二、热血奔涌:基于影像的抗战宣传
        三、管中窥豹:魂牵中国的大师纪录
        第五节 解放战争中的湖北影视纪录
        一、战火洗礼:如影随形的战争纪录
        二、迎接胜利:大军南下的湖北纪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十七年”的湖北纪录片创作(1949—1966)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湖北纪录片(1949—1953)
        一、机构整合:创作机构重新洗牌
        二、欢庆建国: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湖北影像
        三、关注发展:解放初期的湖北影像纪录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纪录片(1956—1966)
        一、发展电影:湖北纪录片创作有了自己的阵地
        二、建立电视:湖北纪录片有了电视舞台
        三、史海拾珠:省外电影厂镜头下的湖北纪录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革”时期湖北纪录片创作(1966-1976)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湖北纪录片(1966-1969)
        一、山雨欲来:创作机构遭遇“夺权”风暴
        二、乱中蓄势:纪录片创作蹒跚起步
        第二节 “文革”中期的湖北纪录片(1969—1973)
        一、风雨飘摇:创作机构乱中求生
        二、艰难跋涉:湖北电影纪录片登上舞台
        第三节 “文革”末期的湖北纪录片(1973—1976)
        一、风潇雨晦:创作机构渐成规模
        二、逆境成长:纪录片创作初显成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期湖北纪录片创作(1976—1992)
        第一节 徘徊期与拨乱反正期湖北纪录片(1977—1982)
        一、调整巩固:地市开始建立电视台
        二、蓄势待发:纪录片创作影、视并进
        第二节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期湖北纪录片(1983—1992)
        一、发展壮大:地市电视台纷纷成立
        二、扬帆起航:纪录片创作影、视双丰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世纪发展期湖北纪录片(1993—今)
        第一节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期湖北纪录片(1993—2002)
        一、合流发展:创作机构初步整合
        二、阔步向前:纪录片创作“影退视进”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的湖北纪录片(2003—)
        一、整合发展:创作机构多次重组
        二、开放多元:纪录片创作接轨市场
        本章小结
下篇:湖北纪录片创作研究
    第六章 现实的写作: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新闻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新闻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深入纪录重大历史事件,及时向外传播
        二、围绕社会热点,注重思想性表达
        三、立足现实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
        第三节 个案分析《三峡移民备忘录》:工程移民的当代画卷
        一、纪实视野下的人文关怀
        二、宏大叙事中面与点的平衡
        三、生存视野下的纵横对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的坐标: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凸显宏大的历史文化观
        二、聚焦荆楚文化的特色
        三、渗透文化担当的思考
        第三节 个案分析《楚国八百年》:荡气回肠的楚国史诗
        一、历史与文化:抽丝剥茧的追问
        二、写实与写意:多维叙事的表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共时与历时的交响: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文献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文献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小投入,大视野
        二、小题材,大文章
        三、小细节,大格局
        第三节 个案分析《情系长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武汉》:用文献还原历史
        一、文献:有温度的历史
        二、遗址:有见证的历史
        三、声音:有回想的历史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生命的平等: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自然科学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用平等的视角关注自然界的生命
        二、从关注单个科学现象发展到关注生态环境
        三、将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第三节 个案分析《麇鹿家园》:人与动物的命运共同体
        一、灭绝与再生:环境变迁中的高歌
        二、觅食与繁殖:四季更替中的轮回
        三、竞争与合作:人与动物的相处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生存的范本: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人文社会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保持平等视角
        二、凸显人文关怀
        三、贯穿理性思考
        第三节 个案分析《舟舟的世界》:生命的尊严
        一、镜子:反观自我
        二、故事:人文关照
        第四节 个案分析《请为我投票》:人性的折光
        一、标本:班级的透视
        二、视角:社会的映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湖北纪录片发展大事记
附录2:湖北纪录片获奖作品名录(部分)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10)中国特效化妆之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目前特效化妆的现状
二、我国特效化妆的困境

四、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技东魂:云南民族志影像教育教法的叙事研究[D]. 姜建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从田野镜像到媒介镜像 ——双柏彝族三笙文化研究[D]. 陶静蕾. 云南艺术学院, 2020(07)
  • [3]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D]. 李岩. 南京大学, 2020(09)
  • [4]贵州省高等院校戏剧类专业现状与思考[D]. 陈姝璇. 贵州大学, 2019(06)
  • [5]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 丁美玲(DINH MY LINH).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6]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日影像志的创作与传播研究[D]. 罗雨.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HNGD影视剧制作成本控制研究[D]. 严有朋.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 [8]我国化妆美容专业学历制教育的探析研究 ——以2016年学历制教育现状为节点[D]. 李青. 山东艺术学院, 2017(02)
  • [9]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D]. 王光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10]中国特效化妆之现状[J]. 郭昕. 艺术教育, 2013(08)

标签:;  ;  ;  ;  ;  

中国电影电视学会化妆委员会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