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l合金与42CrMo扩散钎焊的界面组织及形成机理

TiAl合金与42CrMo扩散钎焊的界面组织及形成机理

一、TiAl合金与42CrMo扩散钎焊的界面组织及形成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巍[1](2021)在《原位自生TiB晶须增强γ-TiAl合金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提出TiAl基合金具有高比强度、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良好以及密度低和优异的高温性能等优点,是替代传统镍基合金及耐热钢的理想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叶片方面得到广泛使用。与传统的Al基和Ag基钎料相比,Ti基钎料在TiAl基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高温性能。钎焊由于操作性强,经济实惠和较低连接压力要求等优点,广泛用于连接TiAl基合金。本课题主要是研制适用于Ti-47Al-2Nb-2Cr-0.15B(at.%)合金钎焊连接的可以原位自生Ti B晶须的新型Ti基复合钎料。通过研究新型Ti基复合钎料的熔化特性及相应钎焊工艺参数和钎料成分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钎焊接头界面产物的形成机理,揭示原位自生Ti B晶须的复合钎料对钎焊缝界面形态的影响规律。制备了(TiH2-66Ni)1-x(TiB2)x(x=0~16.86 wt.%)复合粉末钎料,对应原位自生Ti B晶须的理想体积分数为0~40 vol.%。运用SEM、EDS、XRD和DSC等对钎料的显微组织和熔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较短球磨时间内制备的复合粉末钎料成分分布均匀且无新相生成,复合粉末钎料熔化温度区间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变宽。根据Kissinger方程计算出复合粉末钎料各特征温度点的吉布斯激活能,从激活能角度验证了TiB2含量为7.47 wt.%(即生成的Ti B晶须体积分数为20 vol.%)的复合粉末钎料具有相对较低的能量壁垒。该成分下复合钎料的润湿铺展面积均随着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润湿铺展率则先增加后减小,拐点出现在钎焊温度1230℃保温10 min处。钎焊温度1230℃保温10 min时,对(TiH2-66Ni)92.53(TiB2)7.47(wt.%)钎料钎焊连接TiAl基合金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可知,钎焊接头焊缝层主要由TiAl母材溶解形成的界面反应层Ⅰ、靠近母材侧的界面反应层Ⅱ和残余钎料层Ⅲ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界面反应层Ⅰ的物相主要是层片状的α2-Ti3Al相和少量的Al3NiTi2相,界面反应层Ⅱ由Al3NiTi2相和少量的α2-Ti3Al相组成以及残余钎料层Ⅲ主要的物相是rich-Ti+α2-Ti3Al、Al3NiTi2和Ti B晶须等。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主要影响着TiAl母材向液态钎料中的溶解速率和Al元素在钎焊缝中的扩散和分布以及液态钎料中Ti、Ni和B等元素在钎焊缝中的分布。保温时间10 min时,随着钎焊温度由1190℃增加1250℃,界面反应层Ⅰ的宽度不断变宽而界面反应层Ⅱ逐渐变窄,同时界面反应层Ⅲ中分布着较多的Ti B晶须。在钎焊温度1230℃,随着保温时间从0 min延长至20 min,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形貌逐渐均质化且焊缝界面反应层Ⅰ宽度逐渐变宽,而Al3NiTi2金属间化合物始终以块状相分布在接头界面反应层Ⅱ中,较长保温时间后易导致层Ⅱ出产生裂纹并扩展到层Ⅰ中。钎焊温度1230℃保温10 min时不同钎料成分对应的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研究可知,随着TiB2含量的增加,在界面反应层Ⅲ中Al3NiTi2相晶粒尺寸先细化后粗化,主要是由于原位自生高含量的Ti B晶须易发生团聚而降低其细化晶粒的作用。通过TiAl母材和钎料元素间的扩散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的界面产物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揭示钎焊缝中原位生成Ti B晶须对钎焊接头强化机理。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随着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和复合钎料中TiB2含量的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复合钎料中TiB2含量为7.47 wt.%时,钎焊温度1230℃和保温10 min对应的钎焊接头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为332.87±6.2 MPa。经抗剪试验后所有钎焊接头的断裂主要起始于富集Al3NiTi2金属间化合物层Ⅱ中,并逐渐扩展到界面反应层Ⅰ中,接头断裂表面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

李娜[2](2021)在《TiAl合金的焊接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TiAl合金作为一种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等优点,要想使其得到广泛应用,TiAl自身及TiAl与其它材料的连接技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主要采用的方法为电子束焊、激光焊等熔焊方法和扩散焊、摩擦焊、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焊等固态焊接方法。研究发现,熔焊的缺点较为显着,主要表现为焊接热裂倾向严重,焊缝的裂纹敏感度很高。相比之下,固态焊接能够避免在熔焊过程中出现的与熔化和凝固有关的一些焊接缺陷,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郝晓虎[3](2020)在《TC4钛合金/304不锈钢薄板钨极氩弧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钛合金/不锈钢复合结构具有钛合金比强度高、耐蚀性好和不锈钢价格低廉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制造业结构减重和功能多样化要求的同时兼顾经济性,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发动机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钛/钢异种金属熔化焊研究主要集中于激光焊和电子束焊等高能束焊接领域。然而高能束焊接技术及设备复杂、生产成本高,更适用于高附加值的特定对象的小批量生产。相比之下,钨极氩弧焊接头焊接质量高、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能灵活适应不同的焊接位置和焊接工况,是目前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熔化焊技术之一。因此研究开发钛合金与不锈钢的高质量钨极氩弧焊工艺,有利于促进钛/钢异种金属复合结构的推广和应用。然而钛合金与不锈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大,接头中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焊接残余应力高,焊缝易开裂。本文采用1 mm厚TC4钛合金与304不锈钢薄板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究接头连接模式随焊接工艺的演变规律、焊丝合金元素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种类和形态分布的影响机制、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特点等关键问题,其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厚度的钛合金与钢熔化焊连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首先研究了焊接电流对TC4钛合金/304不锈钢熔化焊接头成形、界面区微观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焊缝中大量生成的TiFe2脆性相导致无填丝TC4钛合金/304不锈钢熔化焊接头难以成形,焊后即开裂。采用纯铜焊丝能够有效抑制焊缝中生成TiFe和TiFe2脆性相,避免接头焊后开裂。随焊接电流增加,TC4钛合金/304不锈钢接头连接模式由小电流焊接工艺下的钎焊模式逐渐转变成部分熔焊和完全熔焊模式。在小电流钎焊模式下,接头中TiFe2脆性相被完全抑制,钛/铜界面生成脆性较低的Ti2Cu、TiCu、AlCu2Ti、TiCu4和Ti2Cu3等金属间化合物,接头抗拉强度达到261 MPa。焊接电流升高时,α-(Fe,Cr)固溶体与铜固溶体在铜/钢界面区犬牙交错产生机械互锁效应,接头抗拉强度达到363 MPa。焊接电流增加至60A以上,TiFe2脆性相在铜/钢界面大量生成并呈网状分布,降低了接头抗拉强度。(2)熔合界面区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和控制是影响TC4钛合金/304不锈钢异种金属熔化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调控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降低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脆性,就成了改善接头组织及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铜合金焊丝焊接钛合金与不锈钢,揭示了铜基焊丝中Si、Al、Ni合金元素对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和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小电流焊接工艺下,Si元素在钛/铜界面区边缘形成带状Ti5Si3相,阻碍了钛/铜界面区和焊缝之间的元素扩散,减少了界面区中的TiCu枝晶相;焊丝中加入Al元素,钛/铜界面区生成AlCu2Ti相,界面区硬度降低。Si、Al元素促进了铜/钢界面处的原子扩散,扩散层厚度显着增加。焊接电流升高时,合金元素的影响被弱化,TiFe2脆性相在界面区中大量生成,成为制约接头抗拉强度提升的主要因素。(3)小电流焊接工艺下Ni元素能促进铜/钢界面形成固溶体,接头抗拉强度随Ni含量增加而升高。熔焊模式下,Ni元素能够细化铜/钢界面区中的TiFe2脆性相。Ni含量增加至30 wt.%时,铜/钢界面区形成富铜γ-(Fe,Ni)固溶体,抑制了 TiFe2脆性相的连续分布,接头抗拉强度达到413 MPa。(4)为进一步揭示TC4钛合金/304不锈钢熔化焊接头界面冶金反应顺序及合金元素对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影响,本文基于Miedema理论,建立了形成焓△H、吉布斯自由能G和化学势μi的预测模型。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Si、Al、Ni元素优先与Ti发生反应,抑制了钛/铜界面区中TiFe和TiFe2脆性相的生成。Si、Al、Ni合金元素在化学势驱动下向不锈钢基体扩散,界面扩散层厚度增加。(5)除界面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之外,较高的残余应力是制约TC4钛合金/304不锈钢熔化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焊接电流和填充金属对TC4钛合金/304不锈钢钨极氩弧焊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填充纯铜焊丝后,相比无填丝焊接头,高应力区转移至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焊缝中纵向残余应力显着降低。焊接电流升高时,细小金属间化合物在焊缝中产生弥散强化,导致焊缝中纵向残余拉应力增加,焊缝横向裂纹增多。采用镍基合金焊丝时,接头中Von-Mises应力显着降低,焊缝中纵向残余应力远低于焊缝金属抗拉强度,有利于抑制焊缝中的横向裂纹。(6)根据残余应力有限元计算结果,设计了 TC4钛合金/304不锈钢熔焊用Cu+Ni复合填充层,获得了 TC4钛合金/Cu包覆层/镍基焊缝/304不锈钢异种金属复合结构,扩大了焊接工艺窗口,抑制了焊缝中的横向裂纹。Cu中间层可以降低钛合金母材的熔化量,减少钛侧界面区中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采用Cu+Ni复合填充层,钛侧界面区生成β-Ti、Ti2Ni、TiNi、TiNi3金属间化合物和(Cr,Mo)固溶体;焊接电流升高,钛侧界面区中形成Ti(Fe,Cr,Ni)2和Ni-Fe-Cr-Ti多元化合物。镍基合金焊缝与不锈钢之间形成FeCrNi固溶体,无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生成。所有接头均断裂于钛侧界面区,接头抗拉强度均值可达432 MPa,单个试样抗拉强度最高可达485 MPa。

夏月庆[4](2020)在《Ti-Cu基钎料设计及钛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钛合金/不锈钢复合构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减重和低成本等优点,实现二者的可靠连接可以发挥两种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钛和钢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导致钛/钢焊接接头内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并产生较大残余应力,真空钎焊是解决以上难题的有效方法。钛/钢真空钎焊存在钎料设计理论不完善、接头强度低、钎料合金组元与接头微观组织及性能关系不清楚以及界面反应机理不明晰等问题。本文以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异质金属组配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Ti-Cu基钎料合金组元和钎焊工艺参数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揭示钛/钢钎焊机理,旨在提高钎焊接头力学性能,为实现钛/钢钎焊接头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团簇理论”设计了新型Ti-Cu基非晶钎料,围绕钎料合金组元对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开展研究:采用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表征了 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内反应物相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通过压缩剪切和纳米压痕方法研究了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优化了钎料合金成分和钎焊工艺参数;分析了接头内反应层的形成机理和生长行为;结合接头断裂路径、不同反应层界面晶格错配度和纳米压痕测试揭示了接头断裂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钎料团簇式[Ti-Cu6Ti8]Cu3,采用相似元素Ni替换Cu,Zr和V替换Ti,设计了 Ti33.3Zr16.7Cu50-xNix、Ti50-xZrxCu39Ni11 和 Ti38.8-xZr11.2VxCu39Ni11三种 Ti-Cu 基非晶钎料箔带,实现了钎料合金组元的大范围调控,随后分别探讨了 Ni、Zr、V三种合金组元含量对钎料特征温度和对母材润湿铺展性的影响。钎料液相线温度因Ni、Zr、V的替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当Ni和Zr含量分别为11 at.%和16.7 at.%时,Ti33.3Zr16.7Cu50-xNix和Ti50-xZrxCu39Ni11钎料对母材的润湿铺展性均较差;当V添加量为2.8 at.%时,Ti38.8-xZr11.2VxCu39Ni11钎料对钛合金的润湿铺展性最好,添加V对不锈钢的润湿铺展性影响不大。钛合金和不锈钢表面的铺展钎料均由基体相和初生相组成;提高Ni、Zr和V含量均可促进钛合金母材溶解和脱落。(2)通过元素分布、定量分析以及透射选区衍射详细表征了 TC4钛合金/Ti-Cu基钎料/316L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内物相结构和界面组织特征。钎焊接头具有分层界面微观结构:钛合金母材/扩散区/钎缝/界面区/不锈钢母材。扩散区由魏氏体和β-Ti转变区组成,形成于钎料中的Cu扩散进入钛合金母材;钎料组元残留区和FeTi反应层组成了钎缝,其中所有的钎料合金组元均在钎料组元残留区得到保留;Fe2Ti、FeCr和α-Fe三个反应层在界面区内依次形成,主要是由Ti在不锈钢母材中的固相扩散所导致,其中FeCr和α-Fe反应层的形成是由Cr元素上坡扩散引起。在FeTi/Fe2Ti界面附近有亚微米级β-Ti相析出,该亚微米相和FeTi以及Fe2Ti相具有良好的晶粒取向关系,有利于提升钎焊接头强度。(3)详细探讨了钎焊工艺参数和钎料中Ni、Zr和V三种合金组元含量对接头内主要反应区演变规律的影响。随着钎焊温度升高和钎焊时间延长,从钎料中向不锈钢母材中扩散的Ti原子数量增加并实现了远距离扩散,加剧Cr元素上坡扩散和偏聚,导致界面区厚度增加,其中α-Fe反应层增厚最明显;钎焊温度是影响钎缝中FeTi反应层厚度变化的主要钎焊工艺参数,温度升高加剧了钎料和不锈钢之间的冶金反应,FeTi反应层厚度因此增加。Ni含量增加削弱了钎料和不锈钢母材间的相互扩散和反应,FeTi和界面区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钎料中Ti含量因Zr和V的替换而降低,钎料和母材之间的冶金反应因此减弱,进而导致FeTi反应层厚度减小;从钎料中向不锈钢母材中扩散的Ti原子数量减少,界面层因此减薄。(4)基于断裂处的界面晶格结构揭示了钎焊接头断裂行为,并建立了界面组织-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钎焊过程中,FeTi/Fe2Ti界面为固/液界面,具有较大残余应力,且FeTi和Fe2Ti两相难以构成晶粒取向关系,导致该界面成为接头的主要裂纹源。Fe2Ti和FeCr两反应层具有相近的纳米压痕硬度(14.8 GPa/14.9 GPa)和弹性模量(215.8 GPa/222.2 GPa),且它们之间具有较小的晶面错配度(13.92%)和晶向错配度(10.21%),因此裂纹在Fe2Ti和FeCr反应层中的扩展行为相似。FeTi反应层厚度是影响接头强度的主要因素,FeTi反应层增厚有利于提高接头强度。钎料成分优化后,Ni、Zr和V含量分别为11 at.%、16.7 at.%和5.8 at.%。在990℃/10 min钎焊条件下,使用Ti33.3Zr16.7Cu39Ni11非晶钎料可获得最大接头剪切强度318 MPa,该强度值高于公开报道的其它使用Ti基钎料钎焊钛/钢接头强度。

王琦[5](2020)在《硬质合金盾构刀具钎缝设计及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之重器”的盾构机是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必备的重大装备。盾构刀具是盾构机掘进施工的“牙齿”,由硬质合金同高韧性钢基体通过钎焊技术连接构成。硬质合金由于尺度大钎焊性能差,影响钎焊接头可靠性,服役过程中出现盾构刀头过早开裂、崩刃、掉齿的情况,降低了盾构刀具工作效率,极大影响施工进度。当前盾构刀具的检测、维护时间占整个建设周期的3%~20%,用于更换盾构刀具的相关费用占总施工费用的25%左右。因此,通过钎缝形貌、组织及结构设计,开展盾构刀具硬质合金钎缝可靠性研究,探索提高硬质合金焊接性及钎缝强度的解决方案,对优化国产化刀具性能,延长盾构机工作寿命,降低盾构工程掘进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首先引入钎缝形貌设计概念。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对硬质合金进行表面毛化处理,增强润湿性,并去除表面游离态碳、氧化物等杂质。试验发现,毛化凹坑增大液态钎料在硬质合金表面铺展面积,减小硬质合金表面润湿角,改变了钎缝形貌。以圆柱形凹坑为例,分别根据Wenzel、Cassie、Cassie-Baxter润湿模型,推导确定了润湿角大小与凹坑的分布密度及钎料填充状态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建立毛化凹坑模型,实现了硬质合金比表面积增量计算。结合对钎缝凹坑相受力分析,阐明了激光毛化处理对提高硬质合金/钎缝界面连接强度的作用机制。剪切试验结果显示,断口位置位于钎缝而非硬质合金/钎缝连接界面,表明激光毛化作用显着。其次采用电沉积技术,率先实现硬质合金表面Co-Ni涂层的混合镀敷,进行钎缝结构及组织设计。结合涂层生长过程,记录分析了镀敷时间对涂层形貌、厚度、成分以及镀速的影响。通过观察钎焊接头显微形貌,发现钎缝中固溶强化相α-Cu(s.s)含量增多。结合Daken-Gurry组元交互作用强度理论,揭示分析了涂层元素对钎缝强度、钎缝界面连接强度的强化机理。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涂层厚度制约接头可靠性。镀敷时间超过20min后,涂层过厚诱发内应力,涂层与硬质合金有剥离倾向。最后分别采用片状白铜(CuZnNi)、片状可伐合金(FeNiCo)以及网状304不锈钢材料作为中间层,进行硬质合金钎缝结构及组织优化设计。试验研究了片状中间层厚度及钎焊温度对钎焊接头可靠性影响,分析了中间层元素对钎缝强度及母材/钎缝界面连接强度的强化机理,分析了片状中间层对缓释热应力的作用,阐明了网状中间层与钎缝孔隙相降低钎缝热应力的协同作用机理。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可伐合金与304不锈钢网作中间层可以显着提升接头剪切强度,剪切断口位于钎缝;白铜作中间层对接头剪切强度提升效果不明显,剪切断口位于钎缝/中间层连接界面处。

李娜,杜随更,王松林,王晋伟[6](2020)在《TiAl合金与GH3039高温合金的摩擦焊接》文中研究表明对TiAl合金与GH3039高温合金异种材料进行了摩擦焊接工艺试验.基于接头的拉伸性能,初步优化了焊接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焊接接头组织、焊合区成分变化及接头连接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Al合金与GH3039高温合金两种异种材料摩擦焊接具有可行性,在摩擦焊接过程中热力耦合的作用下,GH3039侧热力影响区塑性变形较大,TiAl合金侧热力影响区变形较小;TiAl合金与GH3039高温合金摩擦焊接连接界面两侧的合金元素发生了扩散,形成了复杂的层状金属间化合物组织结构;断于TiAl合金母材的焊接接头断口属于典型的脆性断口.

刘坤[7](2020)在《Super-Ni/NiCr叠层材料与钛合金扩散连接界面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Super-Ni/NiCr叠层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耐腐蚀性、抗高温蠕变性能以及较高的韧性储备,在减轻结构重量和防止突发性断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TC4钛合金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断裂韧性,是航空发动机和飞机构架制造的关键材料,实现Super-Ni/NiCr叠层材料与TC4钛合金的可靠连接,在航空关键部件制造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是Super-Ni/NiCr叠层材料因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复层金属受热易于脱离基层,熔焊接头裂纹孔洞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叠层材料与TC4钛合金异质结构的发展和应用。为充分发挥叠层结构优势,推进叠层材料与TC4连接结构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针对叠层材料焊接性较差问题,本文采用真空扩散焊工艺,对叠层材料复层Super-Ni及基层Ni80Cr20与TC4钛合金的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接头叠层结构成形稳定性,优化了真空扩散焊工艺,建立了扩散焊工艺参数、界面组织特征、元素扩散行为与接头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避免高温扩散焊钛合金软化问题,对加热温度进行优化,在焊接温度950℃焊接压力5 MPa,保温30-90 min,采用无中间层、单一Cu箔中间层、Cu箔+Ti粉复合中间层实现了叠层材料与TC4钛合金的扩散连接。扩散焊接头的界面孔洞和裂纹是影响界面结合性能的主要因素,较薄的Super-Ni在高温及冷却过程形成较大残余应力导致裂纹萌生并扩展。Ni80Cr20/TC4复合中间层扩散焊界面,保温时间较短易引起界面开裂,界面处横向微裂纹在界面孔洞处起裂,沿着Ti2Cu+TiCu层向TC4侧扩展,Ti2Cu+TiCu共晶组织的取向变化引起裂纹路径偏转,裂纹止裂于Ti2Cu层。针对叠层材料与TC4钛合金不同中间层扩散焊过渡区组织特征,提出特定划分方案,无中间层接头过渡区形成TiNi3、TiNi和Ti2Ni界面反应层;Cu中间层扩散焊接头过渡区划分为富Cu反应层和富Ti反应层;界面原子充分扩散混合的Cu+Ti复合中间层过渡区划分为富Ti层和Ti-Cu-Ni反应层。Ni80Cr20/TC4过渡区形成Ti2Ni层、TiNi层和Ti(Ni,Cr)3+Crss层。过渡区和反应层宽度与保温时间均满足抛物线规律,Super-Ni/TC4界面TiNi层明显宽于TiNi3层和Ti2Ni层。Ni、Ti元素扩散系数的较大差异(DNi inTi>>DTi in Ni)和后期形成的TiNi层对两侧反应层中Ni、Ti的消耗,导致了Ni80Cr20/TC4界面处贫镍富铬区的形成。从高温界面物质形态转变和原子扩散路径的角度分析了 Ni、Ti非对称扩散机理对元素分布的影响。Ti、Cu原子接触促进原始晶界液化形成过渡液相,晶界和过渡液相共同加剧了 Ti元素扩散,形成Ti、Ni元素非对称扩散,Ti元素可扩散至Super-Ni侧形成Ti-Cu-Ni反应层。保温时间 90 min 时,Super-Ni/Cu+Ti/TC4 和 Ni80Cr20/Cu+Ti/TC4 扩散焊接头获得最大剪切强度,分别为85.4 MPa和72.4 MPa。无中间层、Cu箔、Cu箔+Ti粉中间层得到的叠层材料与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断口形貌分别为规则多面体坑、解离台阶和集中分布的小尺寸多面体坑、块状和细小颗粒状的脆性相。接头剪切断裂机理主要体现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界面附近显微组织内部的晶界发生滑移,形成滑移台阶,产生位错聚集并发展成为裂纹源。Super-Ni与TiNi3反应层之间界面承受剪切应力,Super-Ni具有一定的塑性,沿剪切面可发生小距离的晶粒协调变形但受到变形能力较差的密排六方结构TiNi3限制,当晶体面剪切应力达到界面结合强度时,接头发生剪切断裂。本文从界面微观组织、元素界面扩散及反应、界面结合机理和接头力学性能等方面对叠层材料与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新型航空轻质叠层材料的研制及扩散连接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和理论支持,为推动叠层材料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洪梅,白雪,韩琦,何禹志,仲昭辉[8](2019)在《填加V/Cu复合中间层的TiAl基合金与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激光焊方法连接TiAl基合金与40Cr钢。结果表明,填加V/Cu复合中间层可实现二者的优质连接,接头无裂纹缺陷,焊缝区形成Cu基固溶体相、(Fe,V,Cu)固溶体相及少量富Cu金属间化合物相,显着改善了接头脆性。接头抗拉强度为297 MPa,达到TiAl母材强度的75%以上。接头断裂于TiAl合金侧界面区,主要与界面区形成AlCuTi、AlCu2Ti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有关。

李玉龙,吕明阳,冯吉才,何鹏[9](2014)在《生成相性质及其对TiAl合金/42CrMo钢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钎焊温度1 1231 273 K,保温时间1201 500 s参数范围内对TiAl合金与42CrMo钢进行了真空扩散钎焊.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界面组织进行了分析,用图像分析软件工具测量了反应层厚度;采用纳米压痕仪和显微硬度仪对TiAl合金/42CrMo钢钎焊接头的两种母材和接头界面反应相进行了硬度测试,对结果进行了对比,为了确定接头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扫描电镜原位观察下的接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AlCuTi,Ti3Al,AlCu2Ti和TiC的硬度较高,而银的固溶体硬度较低;纳米压痕的硬度结果比显微硬度值略高;扫描电镜下的原位拉伸试验结果表明,Al-Cu-Ti系反应层在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为接头的薄弱环节.

熊华平,毛建英,陈冰清,王群,吴世彪,李晓红[10](2013)在《航空航天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焊接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这两大类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外焊接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可焊性研究进展、不同焊接方法和不同材料组合焊接接头对应的性能以及焊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指出耐高温焊接材料的研制、两大类轻质高温结构材料与异种材料组合的连接技术以及实际焊接接头的考核应用研究应该是今后本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二、TiAl合金与42CrMo扩散钎焊的界面组织及形成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iAl合金与42CrMo扩散钎焊的界面组织及形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原位自生TiB晶须增强γ-TiAl合金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TiAl基合金的连接方式研究现状
        1.2.1 TiAl基合金摩擦焊连接
        1.2.2 TiAl基合金扩散焊连接
        1.2.3 TiAl基合金熔焊连接
        1.2.4 TiAl基合金钎焊连接
    1.3 钎焊连接TiAl基合金钎料的选择及特性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的制备
    2.3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熔化行为的研究
    2.4 真空钎焊连接
    2.5 显微组织分析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5.2 X-射线衍射分析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2.5.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2.6 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成分设计及钎焊工艺特性研究
    3.1 前言
    3.2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成分的设计
    3.3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3.4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的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3.5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的润湿铺展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研究
    4.1 前言
    4.2 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典型界面显微组织
    4.3 钎焊温度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影响
    4.4 保温时间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影响
    4.5 复合粉末钎料成分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影响
    4.6 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产物形成机理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力学性能的研究
    5.1 前言
    5.2 钎焊温度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
    5.3 保温时间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
    5.4 复合粉末钎料成分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TiAl合金的焊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TiAl合金概述
2 TiAl合金连接研究现状
    2.1 TiAl合金的熔焊
    2.2 TiAl基合金的扩散焊
    2.3 TiAl基合金的钎焊
    2.4 TiAl基合金的摩擦焊
3 结 语

(3)TC4钛合金/304不锈钢薄板钨极氩弧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钛合金/钢异种金属焊接性分析
    1.3 钛合金与钢异种金属连接研究现状
        1.3.1 爆炸焊
        1.3.2 摩擦焊
        1.3.3 扩散焊
        1.3.4 钎焊
        1.3.5 高能束焊
        1.3.6 电弧焊
    1.4 合金元素对异种金属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1.5 异种金属接头残余应力研究现状
    1.6 问题提出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母材
    2.2 焊接材料的选取
    2.3 试验设备和工艺方法
    2.4 焊接接头性能测试分析
        2.4.1 微观组织分析
        2.4.2 力学性能评价
    2.5 TC4/304SS异种金属接头温度场及应力场模拟计算
        2.5.1 有限元模型构建与网格划分
        2.5.2 材料热物理性能
        2.5.3 有限元计算验证
3 填充纯铜焊丝的TC4/304SS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3.1 引言
    3.2 无填丝TC4/304SS钨极氩弧焊接头成形分析
    3.3 填充纯铜焊丝的TC4/304SS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演变
        3.3.1 接头成形及宏观形貌
        3.3.2 微观组织
        3.3.3 显微硬度分布
        3.3.4 抗拉性能及断裂分析
    3.4 填充纯铜焊丝的TC4/304SS接头连接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焊丝合金成分对TC4/304SS接头组织及性能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Si元素对TC4/304SS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2.1 Si元素对TC4/304SS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4.2.2 Si元素对TC4/304SS接头显微硬度分布的影响
        4.2.3 Si元素对TC4/304SS接头抗拉性能的影响
    4.3 Al元素对TC4/304SS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3.1 Al元素对TC4/304SS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4.3.2 Al元素对TC4/304SS接头显微硬度分布的影响
        4.3.3 Al元素对TC4/304SS接头抗拉性能的影响
    4.4 Ni元素对TC4/304SS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4.1 Ni元素对TC4/304SS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4.4.2 Ni元素对TC4/304SS接头显微硬度分布的影响
        4.4.3 Ni元素对TC4/304SS接头抗拉性能的影响
    4.5 基于Miedema模型的TC4/304SS接头冶金反应热力学分析
        4.5.1 形成焓和吉布斯自由能预测模型
        4.5.2 TC4/304SS熔焊接头冶金反应热力学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TC4/304SS钨极氩弧焊接头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TC4/304SS钨极氩弧焊接头开裂分析
    5.3 焊接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5.3.1 焊接热传导分析理论
        5.3.2 热弹塑性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5.3.3 焊接应力场计算平衡方程
    5.4 无填丝焊TC4/304SS接头温度场及应力场计算
        5.4.1 温度场计算
        5.4.2 应力场计算
    5.5 填充纯铜焊丝TC4/304SS接头应力场分布
        5.5.1 温度场计算
        5.5.2 应力场计算
    5.6 焊缝金属强化对TC4/304SS接头应力的影响
    5.7 镍基合金中间层对TC4/304SS接头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6 TC4/304SS异种金属熔焊接头复合填充层设计
    6.1 引言
    6.2 TC4/304SS异种金属接头Cu+Ni复合填充层
        6.2.1 复合填充层设计思想
        6.2.2 界面区微观组织演变
        6.2.3 界面区显微硬度分布
        6.2.4 抗拉强度及断裂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Ti-Cu基钎料设计及钛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焊接性分析
    1.3 钛合金与不锈钢焊接研究进展
        1.3.1 熔焊
        1.3.2 固相焊
        1.3.3 钎焊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2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母材
        2.1.2 钎料设计及制备
    2.2 试验过程
        2.2.1 钎料润湿性试验
        2.2.2 钎焊试验
    2.3 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表征
        2.3.1 接头微观组织表征
        2.3.2 接头力学性能表征
3 TC4钛合金/Ti_(33.3)Zr_(16.7)Cu_(50-x)Ni_x/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研究
    3.1 钎料晶体结构表征和差热分析
    3.2 钎料对母材的润湿铺展性研究
        3.2.1 铺展面积分析
        3.2.2 铺展试样微观组织
    3.3 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分析
        3.3.1 接头元素分布
        3.3.2 反应物相分析
    3.4 接头微观组织和剪切性能演变
        3.4.1 接头组织演变
        3.4.2 反应区形成机理
        3.4.3 Cu和Ni扩散行为分析
        3.4.4 接头剪切强度
    3.5 接头断裂分析
        3.5.1 接头断裂路径
        3.5.2 接头断口分析
        3.5.3 接头断裂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TC4钛合金/Ti_(50-x)Zr_xCu_(39)Ni_(11)/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研究
    4.1 钎料晶体结构表征和差热分析
    4.2 钎料对母材的润湿铺展性研究
        4.2.1 铺展面积分析
        4.2.2 铺展试样微观组织
    4.3 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和剪切性能
        4.3.1 钎焊温度和钎料中Zr含量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4.3.2 钎焊时间和钎料中Zr含量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4.3.3 亚微米析出相分析
        4.3.4 Zr和Ti扩散行为分析
        4.3.5 接头剪切强度
    4.4 接头断裂分析
    4.5 界面区热力学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TC4钛合金/Ti_(38.8-x)Zr_(11.2)V_xCu_(39)Ni_(11)/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研究
    5.1 钎料晶体结构表征和差热分析
    5.2 钎料对母材的润湿铺展性研究
        5.2.1 铺展面积分析
        5.2.2 铺展试样组织分析
    5.3 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和剪切性能
        5.3.1 钎焊温度和钎料中V含量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5.3.2 钎焊时间和钎料中V含量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5.3.3 界面区生长行为研究
        5.3.4 V和Ti扩散行为分析
        5.3.5 接头剪切强度
    5.4 接头断裂分析
        5.4.1 接头断裂路径
        5.4.2 裂纹起源分析
        5.4.3 裂纹扩展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硬质合金盾构刀具钎缝设计及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硬质合金钎焊存在的问题
        1.2.1 硬质合金钎焊性能差
        1.2.2 母材热膨胀系数差异大
        1.2.3 钎缝中生成脆性η相
        1.2.4 硬质合金变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硬质合金表面处理
        1.3.2 钎料成分改良
        1.3.3 优化钎焊接头结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测试分析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钎焊母材及钎料选择
        2.1.2 中间层选择
    2.2 试验设备
    2.3 硬质合金激光表面毛化
    2.4 镀敷涂层过程
        2.4.1 镀敷工艺
        2.4.2 镀敷合金元素选择
        2.4.3 镀前预处理工艺
        2.4.4 镀液配方
        2.4.5 电镀过程
    2.5 钎焊试验过程
    2.6 钎料铺展性能测试
    2.7 钎焊接头性能测试
        2.7.1 显微硬度测试
        2.7.2 钎焊接头剪切性能测试
    2.8 微观组织观察分析
第3章 激光表面毛化对硬质合金钎焊接头可靠性提升机制
    3.1 引言
    3.2 激光加工构筑硬质合金表面形貌
        3.2.1 硬质合金表面毛化加工
        3.2.2 毛化形貌产生机理
        3.2.3 激光对硬质合金表面硬度影响
    3.3 表面形貌对钎料润湿角的影响
        3.3.1 钎料铺展性能试验
        3.3.2 润湿角测量
        3.3.3 表面形貌对降低钎料在硬质合金表面润湿角机理分析
    3.4 钎焊接头微观组织
        3.4.1 未毛化硬质合金试样
        3.4.2 毛化硬质合金试样
    3.5 钎焊接头剪切性能试验
    3.6 表面形貌对提高硬质合金/钎缝界面连接性能机理分析
        3.6.1 优化界面α -Cu (s.s)结构
        3.6.2 增大钎焊比表面积
        3.6.3 优化硬质合金/钎缝界面受力状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表面镀敷对硬质合金钎焊接头可靠性提升机制
    4.1 引言
    4.2 电镀时间对Co-Ni涂层影响
        4.2.1 电镀时间对硬质合金表面形貌及表面成分的影响
        4.2.2 电镀时间对涂层沉积速率及涂层沉积厚度的影响
        4.2.3 表面涂层生长过程
    4.3 表面镀敷硬质合金试样钎焊接头显微形貌
    4.4 钎焊接头显微硬度测试
    4.5 钎焊接头性能测试
    4.6 涂层对钎缝强化机理分析
        4.6.1 提高钎缝强度
        4.6.2 提高硬质合金/钎缝界面连接强度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间层对硬质合金钎焊接头可靠性提升机制
    5.1 引言
    5.2 白铜片状中间层对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5.2.1 钎焊试验
        5.2.2 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及元素分布
        5.2.3 钎焊接头显微硬度测试
        5.2.4 钎焊接头性能试验
        5.2.5 中间层厚度对钎焊接头显微形貌及性能影响
        5.2.6 感应电流强度对钎焊接头显微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5.2.7 白铜片状中间层对钎缝性能强化机理分析
    5.3 可伐合金片状中间层对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5.3.1 钎焊试验
        5.3.2 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及元素分布
        5.3.3 钎焊接头显微硬度测试
        5.3.4 钎焊接头性能试验
        5.3.5 中间层厚度对钎焊接头显微形貌及性能影响
        5.3.6 可伐合金片状中间层对钎缝强化机理分析
    5.4 不锈钢网状中间层对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5.4.1 钎焊试验
        5.4.2 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及元素分布
        5.4.3 钎焊接头显微硬度测试
        5.4.4 钎焊接头性能试验
        5.4.5 不锈钢网状中间层强化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6)TiAl合金与GH3039高温合金的摩擦焊接(论文提纲范文)

0序言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备及工艺参数
    1.3 接头组织分析方法及设备
    1.4 接头性能测试方法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2.1 焊接接头宏观形貌
    2.2 焊接参数优化
    2.3 焊接接头硬度分布
    2.4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分析
    2.5 焊接接头拉伸断口扫描分析
3 结论

(7)Super-Ni/NiCr叠层材料与钛合金扩散连接界面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叠层材料焊接研究
        1.2.1 叠层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制备
        1.2.2 叠层材料焊接研究现状
    1.3 叠层材料真空扩散连接研究进展
        1.3.1 工艺参数影响规律
        1.3.2 中间合金层调控界面组织性能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母材
        2.1.2 中间层材料
    2.2 连接工艺
        2.2.1 真空扩散焊
        2.2.2 真空钎焊
    2.3 试验设计思路
    2.4 组织成分表征及性能测试方法
        2.4.1 接头试样制备
        2.4.2 界面显微组织分析
        2.4.3 界面物相分析
        2.4.4 接头剪切强度及断裂行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叠层材料/TC4钛合金扩散焊工艺优化及界面成形
    3.1 叠层材料/TC4钛合金扩散焊成形特征
        3.1.1 接头外观成形特征
        3.1.2 接头界面宏观结合特征
    3.2 Super-Ni/TC4界面裂纹行为
        3.2.1 1100 ℃扩散连接Super-Ni/TC4界面裂纹
        3.2.2 950℃扩散连接Super-Ni/TC4界面裂纹
        3.2.3 Super-Ni/TC4钎焊界面裂纹分析
    3.3 Ni80Cr20/TC4界面裂纹行为
        3.3.1 复合中间层Ni80Cr20/TC4界面裂纹分析
        3.3.2 Ni80Cr20/TC4钎焊界面裂纹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叠层材料/TC4钛合金扩散焊界面过渡区微观组织
    4.1 叠层材料/TC4扩散焊界面物相分析
        4.1.1 叠层材料/TC4界面过渡区划分
        4.1.2 叠层材料/TC4界面物相分析
    4.2 Super-Ni/TC4扩散焊界面显微组织
        4.2.1 无中间层界面组织
        4.2.2 Cu中间层界面组织
        4.2.3 复合中间层界面组织
    4.3 Ni80Cr20/TC4界面显微组织
        4.3.1 无中间层界面组织
        4.3.2 Cu中间层界面组织
        4.3.3 复合中间层界面组织
    4.4 叠层材料/TC4扩散焊接头显微硬度分布
        4.4.1 保温时间对显微硬度分布影响
        4.4.2 中间层对显微硬度分布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叠层材料/TC4钛合金扩散焊界面元素扩散及结合机理
    5.1 扩散焊过渡区生长规律
        5.1.1 界面过渡区生长动力学规律
        5.1.2 无中间层界面元素分布
        5.1.3 界面贫镍富铬区形成机理
    5.2 Cu中间层扩散焊过渡区元素界面行为
        5.2.1 Super-Ni/Cu/TC4界面元素分布
        5.2.2 Ni80Cr20/Cu/TC4界面元素分布
        5.2.3 叠层材料/Cu/TC4界面扩散反应机理
    5.3 Cu+Ti复合层扩散焊界面结合机理
        5.3.1 Cu、Ti元素界面分布规律
        5.3.2 TLP扩散焊叠层材料/Cu+Ti/TC4过渡区扩散反应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叠层材料/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剪切强度及断裂机制
    6.1 叠层材料/TC4扩散焊接头剪切强度
        6.1.1 Super-Ni/TC4扩散焊接头剪切强度
        6.1.2 Ni80Cr20/TC4扩散焊接头剪切强度
    6.2 工艺参数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
        6.2.1 保温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6.2.2 中间层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6.3 叠层材料/TC4界面断口形貌及断裂机制
        6.3.1 Super-Ni/TC4界面断口形貌
        6.3.2 Ni80Cr20/TC4界面断口形貌
        6.3.3 叠层材料/TC4扩散焊界面断裂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情况
参与课题情况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填加V/Cu复合中间层的TiAl基合金与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试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复合中间层的设计
    1.3 试验方法及设备
2 结果与讨论
3 结 语

(9)生成相性质及其对TiAl合金/42CrMo钢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序言
1试验方法
    1. 1钎焊试验
    1. 2纳米压痕试验
2试验结果及其讨论
    2. 1各反应相的硬度分析
    2. 2反应相对断裂路径的影响
    2. 3反应相尺寸对接头性能影响
3结论

(10)航空航天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焊接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焊接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1 Ti3Al基合金焊接技术研究
        1.1.1 Ti3Al基合金熔化焊
        1.1.2 Ti3Al基合金钎焊
        1.1.3 Ti3Al基合金扩散焊及摩擦焊
    1.2 TiAl金属间化合物焊接技术研究
        1.2.1 TiAl金属间化合物熔化焊
        1.2.2 TiAl金属间化合物钎焊
        1.2.3 TiAl扩散焊、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焊接与摩擦焊
    1.3 Ti3Al基合金及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2 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2.1 陶瓷/陶瓷连接的主要研究进展
        2.1.1 采用玻璃或陶瓷作为中间层的陶瓷焊接
        2.1.2 陶瓷/陶瓷的扩散焊连接研究
        2.1.3 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钎焊研究
    2.2 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与金属的连接
    2.3 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的应用进展
3 结束语

四、TiAl合金与42CrMo扩散钎焊的界面组织及形成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原位自生TiB晶须增强γ-TiAl合金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D]. 赵巍.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2)
  • [2]TiAl合金的焊接性研究[J]. 李娜. 有色金属设计, 2021(01)
  • [3]TC4钛合金/304不锈钢薄板钨极氩弧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D]. 郝晓虎.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4]Ti-Cu基钎料设计及钛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机理研究[D]. 夏月庆.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5]硬质合金盾构刀具钎缝设计及可靠性研究[D]. 王琦.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0(01)
  • [6]TiAl合金与GH3039高温合金的摩擦焊接[J]. 李娜,杜随更,王松林,王晋伟. 焊接学报, 2020(06)
  • [7]Super-Ni/NiCr叠层材料与钛合金扩散连接界面组织与性能研究[D]. 刘坤. 山东大学, 2020
  • [8]填加V/Cu复合中间层的TiAl基合金与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J]. 李洪梅,白雪,韩琦,何禹志,仲昭辉.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9(05)
  • [9]生成相性质及其对TiAl合金/42CrMo钢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影响[J]. 李玉龙,吕明阳,冯吉才,何鹏. 焊接学报, 2014(01)
  • [10]航空航天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焊接技术研究进展[J]. 熊华平,毛建英,陈冰清,王群,吴世彪,李晓红. 材料工程, 2013(10)

标签:;  ;  ;  ;  ;  

TiAl合金与42CrMo扩散钎焊的界面组织及形成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