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胜于传统——翁萨满谈书法创作

书法胜于传统——翁萨满谈书法创作

一、书法还是传统的好——沙曼翁谈书法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林[1](2021)在《苏州书坛概述》文中提出在苏州这块沃土上,书法艺术根深叶茂。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英才,并形成名闻遐迩的"吴门书派"。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二十世纪末,"人间天堂"独有的优越环境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当代书法的复兴提供了足够充分的滋养。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苏州书坛前辈蒋吟秋、祝嘉、费新我、张寒月、蔡谨士等即筹建"苏州市书法印章研究组",大力弘扬书法篆刻艺术,积极培养中青年骨干,在全国领风气之先。

顾工[2](2021)在《苏州书坛篆隶书现象浅析》文中研究表明一苏州地区古代篆隶书资源很少,明代有文徵明的隶书和赵宧光的草篆,清代有钱坫的小篆,虽称名家,但影响有限。到了晚清,在碑学风气的推动下,苏州的金石收藏家和篆隶书家密集出现,二者时有交集,互相滋养。十九世纪后期,杨沂孙、杨岘、俞樾、吴大澂四位擅长篆隶的书家,此后成为吴门书家学习篆隶书仰望或避让的标杆,与二十世纪苏州书法的走向有直接的关联。

杨天[3](2021)在《沙曼翁的书法美学研究》文中认为沙曼翁之书法诸体皆备,尤精研甲骨、籀篆,受江南地域文化和其师萧蜕庵的影响,创作上以"不向曲中寻,但往直中求"的实践,能够师古求新,从历代风格迥然的书家作品中汲取出"书道三味"去充裕其书法美学思想,呈现出"兴与境谐,神合气完"的妙境。沙曼翁的"正入与变出",主要秉持"师古人"和"师造化"的治学精神,其晚年所作篆、隶,技道两进,自成一家,不仅在书路中确立"得古法出新意"的书学思想,更为解决"当代书法创作实践中「与时俱进」"的时代课题积累了更多普适性经验。

张文飞[4](2021)在《《祀三公山碑》对清代以来书法创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受宋代金石学发展的影响,清代的金石研究在乾嘉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文人学者和书家商贾均投入到了寻碑访碑的行列,当时寻访到了大量前人未见之碑刻,这些碑刻或保存一时风俗,或可以纠正史书记载之得失,或影响书法创作。在此风气的影响下,位于河北省元氏县的《祀三公山碑》被金石学家黄易寻访,并记录在册。自黄易访得《祀三公山碑》以后,此碑在金石研究与书法创作方面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书法创作方面,该碑具有极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它的拓本为清代至当代书家在书法创作中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新的创作思路,也极大的丰富了当代篆书创作模式与体验。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清代以来书家对《祀三公山碑》的接受情况研究。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元氏汉碑入手,叙述《祀三公山碑》的艺术风格价值。此碑具有变化中的整齐美,夸大其一局部以求动态之美,行距相等而字距不等,大小穿插,长短不一,随意放达,自由豪放。第二章,以清代书家邓石如、徐三庚、赵之谦,近现代书家吴昌硕、齐白石等对此碑的探索实践为例,分别分析了不同书家对此碑的接受情况,包括融合篆隶、追求碑帖融合、忠实原碑等方面,当代书法家沙曼翁等人对《祀三公山碑》的学习,他们的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第三章,是分析和总结前人取法经验之后的启发,即学习《祀三公山碑》新方向的探索。包括《祀三公山碑》与隶书、汉印、简帛书相结合的三种创作方向。最后是总结及毕业创作部分,清代至当代以后的取法接受为笔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梳理和多种取法的可能性,同时以《祀三公山碑》为代表的汉代篆书正是当代书坛所倡导的正大气象书风。

马强子[5](2021)在《王铎书法形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王铎的书法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历程及演进中具有开创意义与研究价值。明清以前的书法作品形制大多表现为案头尺牍、手札或长卷、册篇等,明清以来,受时代变迁、政权更迭、社会文化、官私建筑及书写载体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一批书家以前无古人的大胆探索与实践,生猛演绎了一场书法内核的大变革,其中以王铎较具有代表性。王铎的书法作品不仅在笔法、结构、章法、墨色等方面有大胆而成功的突破,而且在创作形制上也有更全面的演绎与生发。除了大家较多关注的长轴形制外,王铎的手卷、册页、信札、手稿、扇面等形式也丰富多彩,且与书写环境、书体、内容等相得益彰。本文试图对王铎不同的书法形制及相关成因进行阐述。

徐世平[6](2020)在《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金石拓片,在金石学产生、兴盛、发展、复兴的过程中,拓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拓片不仅为金石学研究提供了史料,也是古人临池的范本类型之一。随金石学而兴起的拓片题跋,从最初的卷册形式为主,到清代乾嘉金石学复兴、碑学兴起,整纸拓的题跋、悬挂、欣赏,逐渐成为新的时尚。历来对于金石拓片题跋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史料的价值,兼及书法品评。而以现代的设计角度来观照这一传统的艺术样式,则有许多新的发现。金石拓片的题跋作品中,拓片是主,题跋为宾,围绕拓片展开的题跋,毫无疑问是学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通过对宋、元、明、清、民国以来留下的大量金石拓片题跋作品的分析、研究,在看似不经意的题跋中,却蕴含着诸多的设计因素。由此可知,拓片本身既有金石的设计基因,又有拓片的传拓工艺,还有文人为了题跋而预留空间的设计。至于题跋中的设计因素就更加丰富了,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设计。内容包括题跋文体的选定、叙述的角度、文字的长短等。形式则包括题跋书体与风格、位置与大小都要遵循一定的形式构成规律,不是简单的叠加或填空。对称与平衡、变化与统一、调和与对比、渐变与突变、节奏与韵律、动感与静感、比例与尺度等设计原理均为拓片题跋提供了支持。而世俗的伦理次序,一定程度上支配着题跋位置的前后、高低、左右、上下等,对形式的影响不可忽视。印章从印文拟定、印风印式及钤盖都充满了设计,对于题跋形式是极大的补充和完善,有时会起到点睛的作用,使画面醒豁,神采斐然。题跋纸墨色彩及界格的设计,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式感。题跋空间一般在原拓纸和另纸两层为多,也有和绫纸形成三层空间的题跋,这对于设计的要求就更高了。金石拓片题跋的经典设计案例,结合了配画、临帖、钩摹等手段,经过精心的装潢设计,使拓片题跋的审美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对《兰亭序·兰亭诗》《石鼓文》手卷、《熹平石经》《四欧堂》册页、《西岳华山庙碑》整纸拓,以及全形拓中六舟的《博古清供图》《古砖花供图》《剔灯图》《六舟礼佛图》、吴大澂《愙斋集古图》的拓片题跋解析,进一步印证了设计不可或缺的作用。总而言之,金石拓片题跋综合了金石拓片作为文字和图像载体本身具有的审美,还有传拓过程中产生的传拓工艺之美,最后融合文人艺术家诗文、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之美。而能将这些因素巧妙糅合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没有设计的统摄,将是散乱无序的。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或过于随意或过度设计,不免潦乱繁琐,我们正可引以为戒。如何运用设计把握好度的分寸,妙为布白,留有余地,处理好虚实关系,使拓片与题跋浑然一体,便成为当下现实的关切。

冷嘉雪[7](2020)在《“以简入碑”在汉隶学习中的意义与价值》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汉简、汉碑隶书书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简、汉碑的使用场合、材质、汉碑刻制水平、自然风化以至传拓工艺诸方面的考察,旨在揭示汉隶笔法的本真面目。进而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在隶书学习中将汉简笔法引入汉碑隶书的可行性及其补益作用,探究“以简入碑”对汉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以指导学隶实践为出发点,立足于汉碑的丰富趣味,融入汉简的笔势笔法意蕴,以求从中获得合理的变通与发挥。本研究认为,我们在学习汉碑隶书的过程中应力避对碑刻非书法本体痕迹的简单模仿,而应力求从中透视汉碑书丹的原貌,即其原始的笔法形态。为此,大量汉代简牍帛书作为汉隶笔法的真正面目,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并将之融合于隶书的学习与创作中,使当下隶书学习与创作的路径得到有益的拓展。

何学森[8](2019)在《甲骨文研究的书法学发越》文中研究说明运用文字学、书法史学、文化学等可以更清楚认识甲骨文的书法学属性。甲骨文书法创作与古文字学在目标、原则和方法上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书法具有文学性,文意连贯的书写内容与独特视觉形式形成了审美交叠。文化产品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序列取决于其脱俗性程度。书法鉴赏应该是建立于客观存在的各种真实关联基础上的文化通感。甲骨文的发现与利用增强了中国书法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池现平[9](2018)在《从象形到艺化的蜕变——甲骨文书法创作寻绎》文中认为中国书法原初于契刻,始见于仰韶文化彩陶的刻划符号应为原始书契的萌芽阶段。甲骨文的成熟和龟甲兽骨上卜辞书契的书刻,形成了文字书写过程中不同的风格。康南海先生说"文字何以生也,生于人之智也"(1)。"文字是随着智识而产生,亦随之智识而进步。"(2)从文字功能记录事物,抒写情感,记述思想的角度来看,文字的产生,可以说是一切文化的原始了。一、始于原初汇于源通——象形与书法创作理念的同轨

王伟林[10](2017)在《沙曼翁的艺术人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曼翁,原名沙古痕,别名简闇、曼公、听蕉、苦茶居士、老寐等。1916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因他祖上是满洲爱新觉罗皇族,故先生又名爱新觉罗·曼翁。到他父亲一辈时,家道中落,已为平民百姓,他的父亲以贩布为业。1931年,沙曼翁十五岁时入某耶稣教堂兴办的学校渎书,冈入学时要求学生交一枚自己的名章,先生遂决定自刻。他就地取材,

二、书法还是传统的好——沙曼翁谈书法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书法还是传统的好——沙曼翁谈书法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书坛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书法组织沿革及早期活动
    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 概况
    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至 八十年代 中期
五十年的发展成果
    德艺双馨引 领方向
     精品创作激 发活力
风格多样的楷、行、草书风
吴门书法『志于道』

(2)苏州书坛篆隶书现象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4)《祀三公山碑》对清代以来书法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祀三公山碑》的艺术特色
    1.1 元氏汉碑与《祀三公山碑》
    1.2 《祀三公山碑》书法风格分析
第二章 清代以来书家对《祀三公山碑》的接受
    2.1 清代以来《祀三公山碑》拓本与题跋
        2.1.1 《祀三公山碑》的拓本流传
        2.1.2 《祀三公山碑》题跋与文献着录
    2.2 清代书家对《祀三公山碑》的借鉴
        2.2.1 书印兼善
        2.2.2 个人面目
        2.2.3 平正老实
    2.3 近现代书家对《祀三公山碑》的借鉴
        2.3.1 融合篆隶
        2.3.2 碑帖融合
        2.3.3 平正中和
    2.4 当代书家对《祀三公山碑》的借鉴
第三章 学习《祀三公山碑》的启示
    3.1 取法多元化
        3.1.1 《祀三公山碑》与隶书相结合
        3.1.2 《祀三公山碑》与汉印缪篆相结合
        3.1.3 《祀三公山碑》与简帛相结合
    3.2 审美性追求
结论
参考文献
专业创作部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王铎书法形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书法的形制
    第一节 书法形制的概念
    第二节 书法形制的演变
第二章 王铎书法的形制及数量
    第一节 王铎书法的主要形制
    第二节 王铎书法形制的统计
        一、王铎书法形制总体统计
        二、各类形制的书体统计
        三、各类形制创作内容统计
        四、小结
第三章 王铎不同形制书法艺术风格
    第一节 不同形制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立轴
        二、横卷
        三、册页
        四、扇面
        五、书札
        六、斗方
        七、楹联
    第二节 同一形制作品不同时期艺术风格对比(以长轴为主)
第四章 王铎不同书法面目呈现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时代变迁及心境变化对王铎书法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书写环境对王铎书法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受书人的不同对王铎书法创作的影响
    第四节 书写材料对王铎书法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一、王铎书法面目的丰富性
    二、内外在因素对王铎书法创作及风格形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6)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术语阐释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术语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考证
        (二) 图像分析
        (三) 物质文化
        (四) 数据整理
    三、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现实意义
第一章 拓片与金石学
    第一节 传拓的产生
        一、传拓技艺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二、传拓技艺的产生
    第二节 拓片的传播
        一、石刻拓片
        二、铜器铭文拓片
        三、刻帖拓本
    第三节 以拓片为中心的金石学
        一、史传和遗刻互考
        二、对书法的品评
        三、研究的成果
    第四节 拓片题跋风气的形成
        一、已有的题跋种类
        二、从卷、册到整纸的题跋
第二章 拓片的设计
    第一节 拓片工艺的设计
        一、拓片中的金石工艺设计
        二、传拓法中的设计
    第二节 文人对拓片的设计
        一、精拓
        二、构图形式的设计
第三章 题跋的设计
    第一节 题跋内容的设计
        一、解读拓片是设计的前提
        二、题跋内容的设计
    第二节 题跋形式的设计
        一、书体与风格的设计
        二、形式设计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印章的设计
        一、印风与印式的设计
        二、钤印的设计
    第四节 色彩在题跋中的设计
        一、墨色的设计
        二、纸色的设计
第四章 拓片装潢及三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第一节 拓片装潢形式的设计
        一、诸多设计因素的植入
        二、拓片常见装潢形式的设计
    第二节 三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一、原纸题跋的设计
        二、拓纸以外第二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三、第三层绫纸的空间设计
第五章 拓片题跋经典设计案例解析
    第一节 手卷题跋设计举例
        一、刻帖手卷题跋的设计——以《兰亭序·兰亭诗》卷为例
        二、碑学以后的手卷题跋设计——以《石鼓文》为例
    第二节 从黄易《熹平石经残石》到吴湖帆《四欧堂》册页的设计
        一、黄易《熹平石经残石》册页的设计
        二、吴湖帆《四欧堂》册页的设计
        三、册页设计的全面升华
    第三节 四明本《西岳华山庙碑》整纸拓题跋的设计
        一、题跋人物及年表
        二、世俗伦理观对于题跋形式的影响
        三、视觉形式影响下的题跋设计
    第四节 全形拓题跋设计举例
        一、全形拓常见形式的题跋设计
        二、全形拓与绘画三维空间的设计
结论
尾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图版目录
表格目录
附录
后记

(7)“以简入碑”在汉隶学习中的意义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选题
    二、学术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代隶书的两种面目
    第一节 碑、简书风差异的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二、客观因素
    第二节 碑、简书法在艺术审美上的差异
第二章 汉隶笔法的本真面目
    第一节 对汉隶笔法认识局限性的分析
    第二节 汉隶笔法本真面目的讨论
第三章 “以简入碑”的学隶方法
    第一节 读帖:以汉简笔法透视汉碑
    第二节 临帖:以汉简笔法临写汉碑
        一、以碑融简
        二、以简入碑
    第三节 “以简入碑”的审美意义与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甲骨文研究的书法学发越(论文提纲范文)

四、书法还是传统的好——沙曼翁谈书法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书坛概述[J]. 王伟林. 中国书法, 2021(06)
  • [2]苏州书坛篆隶书现象浅析[J]. 顾工. 中国书法, 2021(06)
  • [3]沙曼翁的书法美学研究[J]. 杨天. 荣宝斋, 2021(05)
  • [4]《祀三公山碑》对清代以来书法创作的影响[D]. 张文飞. 河北大学, 2021(02)
  • [5]王铎书法形制研究[D]. 马强子.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6]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D]. 徐世平. 苏州大学, 2020(06)
  • [7]“以简入碑”在汉隶学习中的意义与价值[D]. 冷嘉雪.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8]甲骨文研究的书法学发越[J]. 何学森. 中国书法, 2019(23)
  • [9]从象形到艺化的蜕变——甲骨文书法创作寻绎[J]. 池现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0]沙曼翁的艺术人生[J]. 王伟林. 苏州杂志, 2017(01)

标签:;  ;  ;  ;  ;  

书法胜于传统——翁萨满谈书法创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