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感

一、怎样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感受力(论文文献综述)

金丹[1](2021)在《工科类设计专业色彩课程设置研究与教学方法探讨》文中指出色彩是视觉感受力的重要传达要素,色彩课程是设计专业一年级的必修课。聚焦工业设计专业工科生的色彩教学实践,提出激发学生的"感受力"是课程设置的重点。分析工科生与艺术生在认知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并提出三条建议:注重提升学生的兴趣;注重色彩知识传达的系统性与渐进性;注重课题研究和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在教学进程中应遵循认知结构的三个阶段:认知色彩、感受色彩和设计色彩,打破学生对色彩设计感性与理性二元对立的困惑,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联想和符号语义,从而激发个体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力,提高工科生对色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吕明阳[2](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项重大判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工作都起到了全局性、战略性、历史性的影响。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着我国的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具体工作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与前进方向,也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路径,为各方面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由此,聚焦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式下,迫切需要改革创新,在继续夯实其思想性、理论性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强其亲和力与针对性。另一方面,随着新时代人们对精神需求的不断扩大,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也不断提升,并且这种作为有着现实性基础的人情感的本质需求和能力,也能动地反映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人的社会实践中。基于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艺术进行跨界融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可以说是一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新思路。即通过审美和艺术的角度进行切入,把握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理论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满足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与审美期待,激发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充分发挥好美育工作,在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集气聚力、凝神铸魂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本研究是基于习近平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空背景下,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协同育人的新角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如何满足人情感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直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新挑战的创新之举。本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概念辨析和内涵探究切入,以“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何以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什么”→“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得怎么样”→“怎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逻辑结构展开,把研究主题与相关内容总共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研究依据与研究现状出发,明确选题的问题意识与创新价值,其次对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相关范畴进行了界定与辨析,奠定了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第三是充分挖掘了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并梳理了古今中外思想史中与本研究联系最为紧密的思想资源,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铺垫和思想资源。其主要内容对应在论文的第一章、第二章中。第二部分,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界定;其次,从探究其审美价值的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性结构要素进行了层层展开,探讨了各要素的审美意蕴;再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内生动力和运行机制的进行了阐释和解读;最后,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向着实践维度进行了转向,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目的与原则,为更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对应在论文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中。第三部分,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现状的问题展开。首先,回顾了建党与建国以来思政审美力实践探索的发展历程;其次,深入总结了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最后,重点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一方面的具体呈现和影响,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教育内容、载体与过程等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集中梳理和聚焦,进一步从观念美、内容美和形式美等角度探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的关键要素,回应思政审美力“何以可为、何以能为”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对应在论文的第六章中。第四部分(第七章),围绕着应当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具体创新举措这一问题展开,是论文的落脚点。此部分从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出发,里面对当前的现实困境和难题,首先明确要树立“审美心理协同”“以学生思政审美需求为中心”、“思政审美力大格局”的实践理念,然后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载体、管理与环境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对策创新,坚持以满足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才需要为导向,最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从立意伊始就直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时代性挑战与前沿性问题,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现实问题,拓展学科研究范围、提升育人实效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王爽爽[3](2020)在《美术高考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美术高考现象的持续火热,高中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应试的背景下,美术高考教学也存在着不少急功近利的现象。当前的美术高考课堂往往过分强调绘画技法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启发,缺乏对审美素养的关注和培养。这种应试的速成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违背了美术教育的本质要求。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考察等方法了解当前美术高考教学的现状,分析美术高考课堂中存在的审美教育缺失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将审美素养融入美术高考教学的重要意义,它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创新探究意识有重要意义。它对于更新美术教育的理念,调整美术高考应试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有推动作用。同时,本研究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究,分别从调整课程设置、开发拓展课程以及利用身边丰富资源三个层面提出了在高考美术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几个策略,并据此开展了三个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希望调整高考美术课堂应试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为相关学校班级开展并推广相关的高考美术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同时也为充实美术高考教学和审美素养培养的相关研究成果提供资料参考。

张美婷[4](2020)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人教版高中语文苏轼作品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内容。苏轼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在教学上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选入七篇,可见苏轼作品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苏轼作品因其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苏轼作品教学价值。在大量阅读语文核心素养相关文献后,对语文核心素养及构成要素进行概述,这是研究苏轼作品的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对苏轼作品进行了研读,提炼出四方面的教学价值,具体包括: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形象辩证的思维特征、多姿多彩的审美境界以及深厚多元的文化底蕴。第二章为高中语文苏轼作品教学现状及问题归因。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苏轼作品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苏轼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如下: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不当、轻视诵读;学生活动相对较少;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部分教师教学模式陈旧、学生文学素养积淀不够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欠缺,使苏轼作品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三章是高中语文苏轼作品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对比阅读,发展思维;平等对话,思维碰撞;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等。最后,笔者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对苏轼作品进行教学设计。

孔繁露[5](2020)在《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加强完善这一要求,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等方面均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指出了相关的教育办法及理念,将传统文化教育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领域。笔者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展开了综合系统的分析。其中包括中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中国画的相关学习、石窟文化、宗教文化、社会生活、民俗民风、建筑雕塑、艺术设计理念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通辽市中小学进行了相关课程调研和调查问卷研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同样需要依赖美术教材这一重要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和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习得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本研究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材和教学情况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为例,对其中18本中小美术教材及相关课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并结合在通辽市相关中小学的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对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本论文将分为绪论、概念界定、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构成分析、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实际应用、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教学建议等五个部分,并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欧阳铃[6](2020)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高尚的审美情趣列为中国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情趣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审美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审美的语文课堂才、情、思、趣和谐统一,学生置身于春风化雨之中,怡情养性,储善求真,享受成长的快乐。古诗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篇目大幅增加,约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有个性化和原创性艺术技巧的古诗,具有持续可读性,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表现形式,古诗有其独特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是快餐读物无法媲美的。古诗教学不能仅满足字词、诗文大意的讲解,更要带领学生领略文学经典的美,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但在小学古诗的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情况并不乐观。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有待进一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本文结合美学、教育学等相关研究,认为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可以从审美兴趣、审美知识、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四个要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情况和古诗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提出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巧设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古诗蕴含的艺术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审美知识;抓住古诗审美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在古诗教学中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与创造力;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养成以及提升教师美育素养。

陈明霞[7](2020)在《生活化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文中提出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得,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断丰富我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我们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材料作为触发美的开关,就像扳机等待被开启的那一刻,不断刺激着我们对美的追求。同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材料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为教学有效地开展、实施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尤其针对小学低段美术社团教学而言,其更加注重生活化、多样化,体现学科的综合性。把生活化材料注入到小学低段美术社团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掘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不仅动手能力有了显着的提升,同时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热情,孕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可以将独具创新的方式引入到社团活动中,使学生在生动化的教学环境中,熏陶热爱生活、节约资源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生活化材料运用到小学低段美术社团教学中,深入分析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多种生活化材料特性,有针对性的开发不同于常规美术课程的综合类美术活动课程,丰富美术课堂。同时,探究在有限的教学背景下,通过发掘现有材料的灵活性、可延展性,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激发学生发掘生活化材料再创造的能力,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认识、接收事物的能力。并以生活化材料为媒介,探究生活化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赋予生活化材料更多的可能性,设计新型教学模式,融合综合性的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享受“玩中学,学中玩”的状态,让生活化材料教学更好的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论文主要以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分析小学低段学生美术教学基本情况、课堂现状,结合生活化材料教学的现实意义,发掘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美术社团的相关课程,探究生活化材料在该阶段美术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以小学低段学生为教学对象,对生活化材料的运用范围、适用价值、现实意义及美育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分析,比较现有美术教具与生活化材料之间的关联性,相互补充、完善,优势互补,在开展材料教学的基础上,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并提供具体、可适用的实施细则,全面推进美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第三部分:开设生活化材料教学的现实操作策略及现实意义。通过对其背景和内容的实际探究,对发现和归纳的典型性问题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实践,包括具体的生活化材料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生活化材料教学成果分析和生活化材料教学的反思与总结以及对小学低段学生对生活化材料教学的感受和收获。

王海娜[8](2020)在《多元化教学背景下的色彩表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向前深入推进,当前教育更加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关联性较弱、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性不大、同时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够明显的问题,所以为改变这一重要问题,笔者从初中美术色彩课程角度进行研究培养学生色彩表现的能力,所谓色彩表现能力是通过造型表达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能力,发现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表达情感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绘画创作是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视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因此,在这一培养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发现运用多元化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地教学方法,为此笔者通过对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做具体的调查研究,找出并分析不适合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成因,继而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运用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运用,实证此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是有效的,能够使学生对色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学生个性化色彩表现,实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章节的概要内容分别为:第一章为多元化教学概述。笔者就多元化教学的定义、特点、运用的一般要求进行详细研究。在多元化教学背景下,强调教学多样性,将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入初中美术色彩课堂,拓展色彩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色彩教学多元化课堂内容,建立多元化的色彩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色彩认知,拓宽学生的色彩思维能力。第二章为多元化教学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性。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针对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就色彩表现能力的内涵进行概述。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色彩表现能力进行界定,二是实现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基本知识进行阐述。其次,对培养初中阶段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意义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培养这一能力,能够夯实学生色彩基本造型能力,促进学生掌握色彩丰富的形式语言。最后,深入研究多元化教学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的优势。通过多元化教学的应用,使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的优势进一步显现,促进学生个性化色彩表现,提高色彩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第三章为在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当前色彩课程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情况调查。首先以实习单位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在对调查目的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明确以后,利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等手段,收集整理调查数据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当地初中美术色彩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展开细致分析,从而为之后研究教学策略提供助力。第四章为运用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策略。首先,从教育学角度出发,研究得出两个重要理论依据,分别是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这两者都提倡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开放,展现多样形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探索自身风格特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艺术人才;其次,根据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课程的现状调查分析,详细讲述运用多元化教学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的教学策略:1.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发兴趣;2.多角度感受色彩,提高认知;3.多形式协作探究,加强交流;4.实践创作,促进个性化发展;5.学生为主,教学评价多元化。第五章为多元化教学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教学策略应用到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色彩课程教学案例中的效果分析,将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作描述,向读者展示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使读者得以借鉴和纠正。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首先对多元化教学背景下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教学策略研究及实践进行总结,简要描述该研究策略的有用性和不足之处,并希望对研究者进行补充和改进。其次是对多元化教学背景下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策略进行展望,色彩课程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提高初中色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色彩表达情感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陈倩倩[9](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发以后,“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引起教育工作者较大的关注。研究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课程性质的要求,也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要。鉴于审美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审美教育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调研、思考、观察的数据为现实依据,并以新课标以及美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为理论依据,探索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以及相关评价的实施策略及评价标准,以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效果。现阶段审美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审美教育的内涵、实施、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而研究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的人比较少。究其原因,他们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审美教育的实施效果。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阅读书籍,查阅相关资料,以GS省QA县三所高中的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就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现状及评价机制展开调查,发现当前语文审美教育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审美能力不足、教师审美教育评价知识比较欠缺、审美教育评价实践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对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实施策略,如实施审美教育评价量表、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行评价、引起教师对审美教育评价的高度重视、加强审美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等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量表。语文审美教育评价量表分为教师表与学生表,主要是从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小说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散文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戏剧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非文学类文本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等五个方面制定的。旨在用评价的方式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保证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效果。

虢中美[10](2020)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比较方法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界定,五大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必然会带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等多方面的改变,这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比较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更是经常出现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课堂之中,通过展开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的对比,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知识与现象。但笔者通过调查及听课发现,比较法在课堂上的应用仍存在比较内容浅显、比较目的不明确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比较法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通过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式,对比较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提出核心素养理念下应用比较法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探索,以期一方面能够深化拓展高中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在实践上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些许思考与建议。本文共包括四个章节,其中绪论部分笔者就论文的研究缘由、目的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章是比较法在鉴赏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别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比较法在一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学生掌握情况及教师理解情况,为接下来论文的撰写提供数据支撑。第二章是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核心素养时代下比较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如何体现的问题。第三章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包括核心概念的提出与比较方法的应用两节内容,其中比较方法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明确比较目的2.解析比较目标3.选择比较对象4.确定比较角度5.预设比较问题6.关注比较过程。第四章是具体的案例实施,笔者结合前面章节所提出的策略与方法,以《中西古典园林》为例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教学案例,以对比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鉴赏比较法与非鉴赏比较法教学的效果。最后对鉴赏比较法教学实践情况的进行总结并提出教学建议。

二、怎样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感受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感受力(论文提纲范文)

(1)工科类设计专业色彩课程设置研究与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二、激发“感受力”是课程设置的重点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1. 注重提升学生的兴趣
    2. 注重色彩知识传达的系统性与渐进性
    3. 注重课题研究和评价体系的开放性
四、结语

(2)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基本概念释义
        1.4.1 美的本质
        1.4.2 审美教育
        1.4.3 审美力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2.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本文研究的理论出发点
        2.1.2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本文研究的理论生长点
        2.1.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文研究的理论落脚点
    2.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的思想资源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审美与道德教育结合的思想演化
        2.2.2 西方思想历史中关于审美与道德教育结合的理论积淀
        2.2.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对其他相关学科理论资源的借鉴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基本内涵与本质属性
    3.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涵义解析
        3.1.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概念界定
        3.1.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概念探析
        3.1.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概念的深度解析
        3.1.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概念的“三维”解析
    3.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本质属性
        3.2.1 教育内容具有渗透性
        3.2.2 表现形式具有审美性
        3.2.3 运用过程具有艺术性
        3.2.4 功能价值具有超越性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4.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主体要素
        4.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审美力的价值之维
        4.1.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审美力内外构成
    4.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客体要素
        4.2.1 审美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象的一种普遍而现实的需要
        4.2.2 审美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象审美力的集中体现
        4.2.3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象审美力的重要意义
    4.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载体要素
        4.3.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载体的关联
        4.3.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载体的构成
    4.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环境要素
        4.4.1 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作用
        4.4.2 硬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影响
        4.4.3 软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影响
    4.5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结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5.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结构要素间的审美关系
        4.5.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结构要素审美关系的特点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内生动力与运行机理
    5.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内生动力系统分析
        5.1.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基本矛盾
        5.1.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具体矛盾
    5.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运行机理诠释
        5.2.1 “以美促知”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运行展示
        5.2.2 “以美动情”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运行展示
        5.2.3 “以美强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运行展示
        5.2.4 “以美导行”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运行展示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分析
    6.1 中国共产党创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方法实践
        6.1.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美学方法实践
        6.1.2 新中国成立后思政审美力实践的历史发展
    6.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现有经验
        6.2.1 探索机制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体系
        6.2.2 加强平台搭建,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阵地
        6.2.3 加强产品供给,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内容
    6.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6.3.1 教育者:审美素养和艺术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6.3.2 教育载体:其审美价值与艺术化使用效率有待挖掘与提高
        6.3.3 教育内容:能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审美力实践内容有待丰富
        6.3.4 教育过程:审美力实践互动不足与层次有待进步
    6.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现状的归因分析
        6.4.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已有经验的总结
        6.4.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现存问题的归因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创新发展的新思考
    7.1 创新思政审美力理念,推进协同育人
        7.1.1 树立“审美心理协同”理念
        7.1.2 树立“以学生思政审美需求为中心”理念
        7.1.3 树立“思政审美力大格局”理念
    7.2 明确思政审美力三阶段目标
        7.2.1 首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
        7.2.2 中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7.2.3 长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性丰富完善、素质全面发展
    7.3 强化思政审美力实践原则,规范教育实践导向
        7.3.1 坚持方向性原则
        7.3.2 遵循“美的规律”原则
        7.3.3 体现可操作性原则
        7.3.4 依据创新性原则
    7.4 丰富思政审美力载体,搭建多样化平台
        7.4.1 完善课程载体建设
        7.4.2 提升活动载体建设
        7.4.3 探索网络载体建设
        7.4.4 改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7.5 优化思政审美力管理,提升组织保障水平
        7.5.1 强化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的管理
        7.5.2 加强高校各部门的协同管理
        7.5.3 增进考核评估管理
        7.5.4 推动高校智库管理
    7.6 美化思政审美力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7.6.1 优化社会环境建设,画好先进审美文化发展建设同心圆
        7.6.2 改善学校环境建设,搭建好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主舞台
        7.6.3 强化家庭环境建设,扣紧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第一颗纽扣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美术高考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术高考教学与审美素养文献研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美术高考
        二、审美素养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 美术高考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对美术高考生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对美术教师的访谈及分析
        一、教师访谈基本情况
        二、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高考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分析
        一、高考美术教学的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审美素养的融入在美术高考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节 对美术高考教学的意义
        一、更新美术教育的观念
        二、调整美术高考应试课堂的教学模式
    第二节 对学生的意义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第三节 对美术教师的意义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提升教师的创新探究意识
第四章 美术高考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的策略探究
    第一节 调整课程设置
        一、增加美术史和绘画理论课程
        二、增加美术鉴赏课程
    第二节 开发拓展课程
        一、组织户外写生活动
        二、开展创意体验类课程
        三、开发综合探究型课程
    第三节 利用身边丰富资源
        一、利用班级和学校资源开展项目活动
        二、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场馆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四、结合地域特色资源拓展教学
第五章 美术高考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实践案例
    第一节 美术鉴赏与户外写生教学案例:光影与色彩
        一、教学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成效
    第二节 美术创意拓展教学案例:综合材料创作
        一、教学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成效
    第三节 美术项目活动教学案例:校园环境改造
        一、教学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成效
结章 美术高考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的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本研究的成效与局限
        一、成效及创新
        二、局限和不足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美术高考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人教版高中语文苏轼作品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苏轼作品的教学价值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一、语文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高中语文苏轼作品的教学价值
        一、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
        二、形象辩证的思维特征
        三、多姿多彩的审美境界
        四、深厚多元的文化底蕴
第二章 高中语文苏轼作品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归因
    第一节 苏轼作品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研究
        二、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节 苏轼作品教学成因分析
        一、部分教师教学模式陈旧
        二、学生文学素养积淀不够
        三、学生学习能力欠缺
第三章 高中语文苏轼作品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苏轼作品教学策略
        一、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深化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聚焦审美鉴赏与创造
        四、突显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二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苏轼作品教学设计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二、《定风波》教学设计
        三、《文与可画篑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四、《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五、《新城道中》(其一)教学设计
        六、《游沙湖》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构成分析
    第一节 、人美版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简析
        一、教材结构简析
        二、教材内容简析
        三、教材特点简析
        四、教材功能简析
    第二节 、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构成分析
        一、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三、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例及特点分析
    第三节 、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构成分析
        一、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二、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三、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例及特点分析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在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现状
    第一节、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课堂运用现状
        一、通辽市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课堂运用现状
        二、通辽市中学美术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课堂运用现状
    第二节、关于通辽市中小学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二、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运用于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对美术课程及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二、美术教材在教学运用中的局限性
        三、传统文化教育对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出新的考验
第四章 传统文化内容在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学校应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美术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第三节、强化美术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
    第四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积极融入家庭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作者简介

(6)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教育研究
        (二)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素养培养研究
        (三)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四)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情趣培养研究
        (五)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1章 审美情趣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1.1 审美情趣内涵与要素
        1.1.1 审美兴趣
        1.1.2 审美知识
        1.1.3 审美感受力
        1.1.4 审美表达与创造力
    1.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1.2.1 小学语文古诗
        1.2.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1.2.3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培养审美情趣的独特价值
第2章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选文的具体解读
    2.1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选编情况分析
        2.1.1 古诗朝代分析
        2.1.2 古诗作者分析
        2.1.3 古诗体裁分析
        2.1.4 编排形式分析
        2.1.5 古诗数量分布情况
        2.1.6 古诗题材分析
    2.2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的审美特征
        2.2.1 明快悦耳—言美
        2.2.2 栩栩如生—景美
        2.2.3 难舍难分—情美
        2.2.4 赤子之心—人美
        2.2.5 如珠妙语—理美
第3章 小学古诗教学审美情趣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3.1.1 忽视学生审美兴趣激发
        3.1.2 弱化情感体验的审美知识教学方式
        3.1.3 忽略学生审美感受力培养
        3.1.4 缺乏审美表达及创造力的训练
    3.2 小学古诗教学审美情趣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教师审美修养不够
        3.2.2 教学方法单一
        3.2.3 评价方式存在一定误区
        3.2.4 学生审美心理发展限制
第4章 小学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
    4.1 优化教学设计
        4.1.1 巧设导入激发审美兴趣
        4.1.2 改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审美知识
        4.1.3 抓住古诗审美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
        4.1.4 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表达及创造力
    4.2 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养成
        4.2.1 评价语言个性化
        4.2.2 评价内容全面化
    4.3 教师美育修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条件
        4.3.1 加强美育理论的学习
        4.3.2 加强对审美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4.3.3 深化对古诗中的审美特征的认识
        4.3.4 教学手段审美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情况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生活化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研究源起与目的
        1. 课题研究源起
        2. 课题研究目的
    (二) 生活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1. 国内外生活化材料研究现状
        2. 生活化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三) 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
        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一、生活化材料教学与儿童成长的相关性概述
    (一) 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分析
        1. 身心发展水平分析
        2. 美术能力发展分析
    (二) 生活化材料的艺术价值
        1. 尊重学生的生理发展
        2. 凸显资源可持续性原则
        3. 拓宽美术造型的语言
        4. 促进自我创意有效生成
二、生活化材料应用到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中的价值研究
    (一) 常规美术课堂与美术社团课程特征的对比分析
        1. 转化不言教令和言传身教的矛盾
        2. 单一性与综合性的平衡
        3.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 生活化材料应用到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的开发途径
        1. 开发生活化材料应用到美术社团课程的可能性研究
        2. 生活化材料应用到美术社团课程的开发价值
三、生活化材料中的二次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中的案例分析
    (一) “流动的色彩”丙烯颜料的特性探索教学实例
    (二) “你的披萨小铺”瓦楞纸的三维创作教学实例
四、生活化材料中的一次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中的案例分析
    (一) 案例一“感受肌理之盐彩画”盐的创意教学实例
    (二) 案例二“初识别样版画”锡箔纸的艺术创作教学实例
    (三) 生活化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中的研究成果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专着
    (二) 期刊论文
    (三) 硕博论文
    (四) 学报
附录
致谢

(8)多元化教学背景下的色彩表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来源及前人研究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来源
        2.课题前人研究成果
        (1)国外的研究现状
        (2)国内的研究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2.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多元化教学的概述
    (一)多元化教学的定义
    (二)多元化教学特点
    (三)多元化教学运用的一般要求
二、多元化教学培养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性
    (一)色彩表现能力的内涵
    (二)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培养的意义
        1.提高学生色彩的感知能力
        2.夯实学生色彩基本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多元化教学培养初中生色彩表现能力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色彩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3.易于促进学生个性化色彩表现
三、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培养色彩表现能力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
        1.调查目的与内容
        2.调查对象及方法
    (二)学生色彩表现能力和课程教学方式调查
    (三)对美术课程授课教师访谈调查
    (四)初中美术色彩课程调查的教学问题综合分析
        1.学生期望教师培养自己色彩表现能力
        2.教师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意识不强
        3.多元化教学培养色彩表现能力的优势没有显现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培养色彩表现能力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二)教学策略
        1.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发兴趣
        2.多角度感受色彩,提高认知
        3.多形式协作探究,加强交流
        4.实践个性化创作,促进发展
        5.学生为主,教学评价多元化
五、多元化教学运用的策略在初中色彩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造型·表现课《色彩的魅力》教学案例
    (二)造型·表现课《春天的畅想》教学案例
    (三)案例效果分析
六、初中美术色彩课程在美术教学中的总结与展望
    (一)取得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初中色彩教学的展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人教版普通初中美术课七年级下册课程一览表
附录二 :初中色彩课程在美术课中的应用的问卷调查(学生)
附录三 :初中色彩课程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访谈(老师)
附录四 :部分教学课件展示
附录五 :实践情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提出
        1.1.2 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要求
        1.1.3 审美教育及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4 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3.4 课堂观察法
        1.3.5 作品分析法
2.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新课标
        2.1.2 语文审美教育
        2.1.3 语文审美教育评价
    2.2 理论依据
        2.2.1 新课标依据
        2.2.2 美学依据
        2.2.3 教育学依据
        2.2.4 心理学依据
3.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及评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2.1 对学生问卷结果的分析
        3.2.2 对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新课标对审美教育及评价论说的模糊性
        3.3.2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不彻底性
        3.3.3 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
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体系
    4.1 评价原则
        4.1.1 科学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4.1.2 激励性与动态性相结合
        4.1.3 发展性与真实性相结合
    4.2 评价方法
        4.2.1 课堂观察法
        4.2.3 作品分析法
    4.3 语文审美教育评价量表
        4.3.1 评价视角
        4.3.2 评价量表
5.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实施策略
    5.1 实施语文审美教育评价量表
        5.1.1 学生审美教育评价视角
        5.1.2 教师审美教育评价视角
    5.2 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行评价
        5.2.1 进行审美能力训练
        5.2.2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5.3 引起教师对审美教育评价的高度重视
        5.3.1 树立教师审美教育评价观念
        5.3.2 加强教师教育评价相关培训
    5.4 加强审美教育评价的客观性
        5.4.1 评价注重核心素养发展
        5.4.2 评价注重多元教学效果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实录
    6.1 教学实录
        6.1.1 教学目标
        6.1.2 教学过程
    6.2 教学评价
        6.2.1 学生评价
        6.2.2 教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二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三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现状访谈提纲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比较方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比较法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节 学生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教师访谈报告
        一、访谈目的与对象
        二、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比较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二章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比较鉴赏教学的应用分析
    第一节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
        一、高中美术鉴赏与五大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美术鉴赏教学设计
    第二节 应用鉴赏比较法的美术教学
        一、鉴赏比较法与美术鉴赏
        二、比较法应用于美术鉴赏教学的依据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比较鉴赏教学
第三章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比较鉴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比较方法的应用
        一、明确比较目的
        二、解析比较目标
        三、选择比较对象
        四、确定比较角度
        五、预设比较问题
        六、关注比较过程
第四章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案例实施
    第一节 比较法教学下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分析与准备
        二、案例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非比较法下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分析与准备
        二、案例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教学实施效果对比分析
    第四节 实践研究总结及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怎样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感受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科类设计专业色彩课程设置研究与教学方法探讨[J]. 金丹. 设计艺术研究, 2021(01)
  • [2]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D]. 吕明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美术高考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D]. 王爽爽.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4]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人教版高中语文苏轼作品教学研究[D]. 张美婷.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5]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学研究[D]. 孔繁露.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6]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D]. 欧阳铃.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生活化材料在小学低段美术社团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D]. 陈明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多元化教学背景下的色彩表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例[D]. 王海娜.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研究[D]. 陈倩倩.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10]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比较方法应用研究[D]. 虢中美.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