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抽象状态机的网格系统设计与分析

基于抽象状态机的网格系统设计与分析

一、基于抽象状态机的网格系统设计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翔[1](2015)在《基于抽象状态自动机和π演算的UML动态语义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的硬件性能在近二十年内迅速提高。硬件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人们对软件技术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改进软件的质量,提高开发效率成为软件产业的重要研究工作。自90年代面向对象的概念提出以来,由于其可视化、可重用、贴近需求等优点获得了广泛认可,模型也成为沟通用户需求和最终实现的重要桥梁。UML统一并扩展了众多的建模语言,采用丰富的图形作为建模元素。UML的强可读性适用于软件开发的初级阶段,但由于缺乏精确的语义元素,所以在分析、设计和实现时难以建立完整、无二义性的模型,也缺乏必要的精化和验证工具。形式化方法基于严格的数学和逻辑技术,可以对软件系统进行规约、设计和验证,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形式化的目的是在系统开发的早期阶段发现并消除不一致、不明确或不完整现象。逻辑精确的语义使开发者与用户形成对需求的一致理解,消除了模糊、不一致;语义的验证自动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然而,由于对设计者提出了数学和逻辑的要求,所以形式化方法在应用领域上存在局限性,很难普及。理想的软件开发是对可视化建模技术和形式化方法的结合。本文研究UML的动态语义,在保证易读性的基础上,增添必要的语义元素,保证模型的无歧义和可验证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使用抽象状态自动机对UML活动图进行语义规约。首先定义了活动图的静态语义,分别对动作节点(原子节点)、分支节点、并发节点和活动节点分别给出了语义规约,并递归产生了抽象自动机活动图的规约。随后通过规则对活动图的动态行为,如分支、汇合以及触发捕获事件等行为给出了相应的语义规约。在工作流的循环鉴别器模型中,采用这种方法更为清晰地规约了语义。(2)使用抽象状态自动机对UML状态图进行语义规约。作为UML中描述行为的重要图形,状态图涵盖了对象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全部转换形态。本文首先给出了状态图的静态语义,规约了迁移及状态的语义,然后在UML状态图的基础上,给出了扩展的抽象状态自动机模型,提出了基于扩展模型的状态图行为语义。(3)使用抽象状态自动机对UML顺序图进行语义规约。定义了顺序图中消息和对象的语义规约,随后,针对图形中消息传送条件不明确,时序不清晰的问题,为顺序图的消息传送行为进行了规约。根据前面给出的状态图和顺序图的语义规约,对电梯实例的UML动态模型进行了语义归约和规则验证,消除了在递归调用中可能出现的死锁和不一致。(4)提出了UML动态图的π增量精化体系。先给出了π演算对UML动态图的语义规约,将动态图中的各个元素分别映射到π演算的进程和通道;然后规约了动态图的各种动态要素,如状态的不同转换模式、各种消息的传送行为等的语义规约。最后利用弱互模拟关系,定义了顺序图和状态图的行为等价性判别标准;提出了最大弱互模拟集、替换规则,并藉此给出了在精化模型上进行增量一致性检测的方法,电话系统的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验证的效率。

樊程[2](2013)在《基于SOA的服务动态扩展机制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SOA系统服务动态扩展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动态扩展机制,并对该机制进行系统建模和原型实现。服务动态扩展机制丰富了SOA系统的服务模式,让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不再受系统现有服务资源的限制,可以通过动态扩展的方式向系统外服务资源进行查找和扩展。同时服务动态扩展机制让服务发现和查找更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从而让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本文首先介绍基于SOA的服务动态扩展机制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实现SOA服务动态扩展机制系统建模和原型实现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同时对服务动态扩展相关概念给出了形式化的定义,并借助于抽象状态机和抽象状态机语言对服务动态扩展规则进行定义和系统建模,然后对模型进行仿真测试。在通过仿真测试验证模型正确性和可行性之后,将服务动态扩展机制应用在原型系统上。介绍了系统实现平台以及系统开发环境,根据系统设计需求,详细阐述系统服务器等相关平台的设计实现。在系统设计和实现方而,按照前面使用抽象状态机和抽象状态机语言描述的模型和规则,构建基于SOA的服务动态扩展系统,最终将系统进行部署和运行,并对整个原型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全文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系统仍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未来进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张冬松,金士尧,陈芳园,李超[3](2011)在《基于ASM描述共享网络的实时任务可执行概率设计》文中指出利用抽象状态机(ASM),形式化描述了共享网络中实时任务接纳控制机制,提出了实时任务可执行概率设计过程的ASM模型,利用Spec Explorer给出了分析该模型的方法步骤。该模型不仅有助于验证其设计,还有利于实现实时任务接纳控制机制,并为利用ASM模型方法设计实现其他控制机制提供了范例。

李红梅[4](2009)在《智能元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现有的搜索引擎存在覆盖率低和查准率低的缺陷,无法充分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快速性与有效性要求。元搜索引擎通过调用多个搜索引擎来实现搜索,能较好解决现有搜索引擎的缺陷,但仍然存在智能化程度低、搜索结果的易用性差、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智能元搜索引擎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元搜索引擎系统结构模型,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数据挖掘能够提取数据中隐含的知识,Web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搜索引擎中,为Web信息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Agent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可有效应用于用户个性化智能信息检索中。因此,Web数据挖掘技术、智能Agent技术与元搜索引擎技术相融合,可提高元搜索引擎的智能化水平,使元搜索引擎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所述:1.在元搜索引擎中吸收了聚类搜索引擎和个性化检索的关键元素,提出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元搜索引擎系统结构模型。采用移动Agent和常驻Agent相结合的搜索机制使系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利用并行约简算法实现了常驻Agent对搜索结果的动态合并,可有效避免在结果合成Agent处产生瓶颈。给出了用户个性化模式的表示机制和更新机制,运用个性化检索和聚类浏览相结合的检索方式既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提高用户查询的查准率,又能实现对搜索结果的结构化组织,便于用户快速定位有效信息。2.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语言模型的成员搜索引擎选择算法。采用将成员搜索引擎数据库与概念相关联的技术,通过静态学习得到数据库与各个概念之间的相关度,并建立数据库的特征描述。对于用户查询,先将其映射到相关概念,然后利用虚拟语言模型计算查询与成员搜索引擎数据库之间的相关性,结合用户对搜索引擎的偏好度实现个性化的成员搜索引擎调度策略。本算法可以弥补Web信息检索中短查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高数据库选择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搜索结果的查询精度上比采用CORI算法有明显的提高。3.针对结果合成算法中搜索引擎性能不均衡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群决策的合成算法。对搜索结果的排序位置和文本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文档的相关分值,平衡搜索引擎之间的差异。利用搜索引擎的性能评价,提出改进的影子文档方法估算非相关文档的分值。考虑成员搜索引擎对用户查询意图的相关程度因素,引入群决策思想实现对搜索结果的排序,将与用户查询意图密切相关的结果排在搜索结果的前面,从而提高查准率。该算法充分利用搜索结果的信息,计算简单、易于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与成员搜索引擎相比,其平均相关性有明显提高,并且优于Round-robin、CombSum和CombMNZ三种合成算法。4.为了获得明确的聚类主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分组的Web搜索结果聚类算法。对概念分组算法进行了改进,突破了其对查询特征项的限制,利用特征词的同现文档频率来建立概念分组,进而挖掘Web搜索结果之间的语义关联,产生对查询主题的概念描述,实现对搜索结果的聚类。类别标签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特征词在类内和文档集中的重要性,使得标签具有较强的文档区分性。算法中对特征词选择进行了优化,保证了产生的类别标签具有明确的含义;通过对搜索结果的语义挖掘,实现了对Web搜索结果的主题发现,同时,具有对同义词的扩展能力。该算法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能够满足实时的、语义的、重叠聚类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聚类性能较好,明显优于K-means聚类算法,并且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与中文聚类搜索引擎比比猫相比,在聚类质量和类别标签上都与之相近,但能够产生含义更为明确的类别标签。

夏佰强[5](2009)在《服务网格中动态重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服务计算的兴起,以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组件为功能模块建立特定应用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服务计算作为极有前途的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它涉及服务网格、SOA、云计算、SAAS、Web服务等领域,其中以服务网格范围最广,最为复杂;在这些面向服务计算的领域例如服务网格领域,都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在用户需求,网格环境,和服务组件本身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根据需求和环境的动态变化来动态重构所建立的应用,以避免因僵硬的应用结构不具有自适应能力,而造成应用的中断、交付时间的严重推迟或者其他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一问题在服务网格领域也称作虚拟组织的动态管理,是支持网格系统对环境高度的适应能力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自主计算领域和Agent领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称为运行时重设计和计算系统自我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进行了论证和分析,但是没有人提出在用户需求、环境等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对面向服务计算的应用的结构进行自适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目的就是在研究服务网格的动态重构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重构模型,开发一系列动态重构算法和技术,该技术经修改可应用到其他面向服务计算的领域,从而使得在用户需求和环境等动态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动态重构让而向服务计算的应用可以提供连续一致的服务。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提出支持动态重构的服务组件DRC模型:本文通过分析动态重构对服务组件的需求,对可重构组件进行建模;使用ASM(抽象状态机)在接口级别分析可重构组件的行为,分析支持动态重构的服务组件应该具有的性质,提供的外部接口等,提出了可动态重构的服务组件模型DRC,使得网格服务组件支持动态重构。2提出服务网格动态重构模型DRGM:本文基于服务网格体系结构,提出动态重构网格模型DRGM;并使用ASM对其进行建模,对模型中涉及动态重构的关键功能模块实体的行为规则进行定义;设计了实现动态重构功能的实现框架,给出动态重构的过程和方法;构建了动态重构规则库。3提出动态重构算法DRA,基于DRGM模型与重构实现框架,提出动态重构算法;在重构过程中,重构粒度为服务组件级别,面向分布在网络上的众多的服务实体;该算法主要对处理重构事件,重构事件包含:组件的动态加入,组件替换,组件撤离以及应用迁移等。4模型分析及原型设计在对网格动态重构功能进行建模的基础上,分析保证动态重构服务网格系统如何保证网格应用的一致性、可靠性等。本文以青岛市科技计划基金项目DACSC为研究应用背景,基于WSRF建立可重构的网格服务,实现了一个可以动态重构的网格应用原型;通过试验,网格原型DACSC系统可以正确处理服务组件产生的重构事件,与不具有动态重构功能的网格系统相比,较大程度上保证服务组合应用的服务一致性和可靠性。

刘冰[6](2009)在《普适环境下面向服务的事务处理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后,随着Internet、无线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的计算模式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正在酝酿重大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深刻地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适环境下,用户高度移动,多种网络并存,动态性愈加明显,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由于其将可用资源封装成服务,从而实现了资源的透明性,因此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普适计算中。在应用中,用户任务往往需要多个资源设备协作完成,这就涉及到服务组合的问题。已有的服务组合机制多使用模板匹配的方式,用户需求被表述成一个需求模板,系统可以识别服务来组装需求模板内的实体。但是,普适环境下突出的动态性问题,要求在找不到精确匹配的情况下,用户需求也必须通过开发可用资源加以满足,而这类过程必须保证多个服务运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并能及时地解决运行时的各种异常,可以借助事务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事务是构建可靠的分布式应用程序中的基本概念,用来确保应用程序中的所有参与方都能达到彼此已达成协定的输出结果的机制。它是具有ACID ( atomicity, consistency, isolation and durability )特性的原子操作序列。而将事务引入到普适环境后,由于资源及用户的高移动性、资源异常及限制等问题,事务情境(如网络拓扑与宽带)持续变化,从而给普适事务的成功率和执行效率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普适环境下的事务模型必须屏蔽这些差异,自动适应事务情境及其变化,在用户“不知觉”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事务处理过程。本文研究了普适服务的应用模式,比较分析了相关事务处理的技术、协议及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普适环境下面向服务的事务处理模型(Transaction Processing Model in Pervasive Computing),在服务的发现、组合及运行中引入事务机制来协调管理,保证了服务组合的可靠一致性。本文讨论了模型的系统架构和各模块组成,提出了不同事务协调算法并用抽象状态机的方法形式化建模及验证,及应用实例。

熊曾刚[7](2009)在《集成P2P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算法与任务调度研究》文中提出网格计算和P2P计算都是作为解决大规模地理分布资源共享而新兴起来的下一代计算技术,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当前大多数网格系统是中等规模的,他们一般采用集中式和分层式管理方式,虽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是资源管理缺乏有效地扩展;而P2P系统主要应用于互联网边缘资源的共享,如PC机的文件共享。虽然P2P系统缺乏严格的基础设施,但是P2P采用完全分布式的资源管理模式,资源可更动态地加入和退出。正因为如此,网格计算和P2P计算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将P2P技术的一些优点应用到网格系统中,可以改进传统网格的可扩展性和动态性。然而,将P2P技术集成到的网格环境中,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面临集成P2P模式的网格资源管理体系结构、资源的组织定位机制、任务调度机制以及资源管理的安全性等研究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进程代数、Agent、Petri网等理论与技术,重点研究了集成P2P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资源发现算法以及任务调度机制等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集成P2P模式的网格资源管理体系结构,并针对此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集成Agent技术和语义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的集中式资源发现机制的弊端,用语义的方法进行资源匹配,能够提高资源匹配的准确性,优化网格资源发现。2)结合集成P2P模式的网格系统特征,利用Pi-演算建立起形式化模型,并借助Pi-演算工具MWB,对提出的P2PGrid服务系统实例进行行为推演及验证。结果表明,基于Pi-演算的集成P2P模式的网格系统具有活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有效满足网格节点的服务需求。3)针对集成P2P模式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提出了一种集成遗传和蚁群算法的混合算法来解决集成P2P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问题。混合算法利用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优点,首先用遗传算法找到P2PGrid的资源粗集,然后再用蚁群算法求资源的精确解,并与传统的洪泛算法进行了比较,证明其性能更好。4)根据集成P2P模式的网格任务调度的特性,首先利用层次颜色Petri网来描述集成P2P模式的网格任务调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网格任务调度算法。然后使用层次颜色时延Petri网来描述两阶段网格任务调度,利用Petri网的可达任务图构造算法,对Petri网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得到网格任务的最佳调度方案。最后在ChinaGrid的CGSP基础上构建了一个P2P模块,初步实现了一个集成P2P模式的网格环境。然后利用所设计的网格资源监控与分析系统(Grid Resrouce Vision andAnalysis System,GVAS)对本文提出的遗传蚁群混合算法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

周建涛,叶新铭[8](2008)在《网格工作流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综述》文中提出网格技术意在驱动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共享与协同工作.网格工作流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又一研究热点.简述了网格发展,提出网格系统层次模型,并分析总结其中的关键技术.接着,分析网格工作流的起因,概述其概念,并提出其区别于传统工作流的特点.最后,综述网格工作流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提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力图为网格工作流在描述、实现和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和依据.

盛星[9](2008)在《语义网服务框架WSMO中Choreography的应用》文中提出Web服务为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环境,然而单一的Web服务所提供的功能无法满足服务请求者的需要,必须借助Web服务的组合来构造新的服务,以提供更复杂的功能。Web服务组合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应用协作,但必须解决服务兼容性问题。语义网服务是应用语义Web技术进行扩展后的Web服务,能够提高Web服务的交互能力,增强信息的共享功能,实现Web服务的自动发现、自动组合、自动执行。迄今学术界已提出了多种语义网服务的建模框架,WSMO是其中最有成效者,Choreography是WSMO的重要组成。WSMO-Choreography从服务请求者的角度描述Web服务的行为。WSMO-Choreography概念模型可以为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交互提供形式化的语义,从而提高Web服务的互操作能力。WSMO-Choreography概念模型由四种元素组成:状态信号、状态、转换规则、非功能属性。抽象状态机的基本组成:词汇表、状态、转换规则,恰巧与WSMO-Choreography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状态信号、状态、转换规则相对应,因此可采用抽象状态机对WSMO-Choreography进行形式化描述。在WSMO模型中,服务兼容性就是指由Choreography提供的服务兼容性。服务兼容性包括数据兼容性、信息兼容性和交互兼容性。Web服务顶层要素之下的Choreography要素可满足信息兼容性,中介器顶层要素则可满足数据兼容性和交互兼容性。在Web服务执行过程中,应用WSMO-Choreography引擎和中介器是解决服务兼容性问题的可行方案。通过数码产品网上购物系统的实例可以证明,WSMO-Choreography可以有效地解决B2C电子商务系统中控制过于集中、开放性较差、系统之间不兼容等问题。

许可,王跃宣,吴澄[10](2007)在《网格服务链模型的验证分析技术及应用》文中认为确保网格应用中大规模资源共享和复杂任务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文中从形式化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状态Pi演算的网格服务链模型作为对网格中服务协作与组合进行建模和分析的理论工具.其中,状态Pi演算针对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的思想,协调了系统状态与行为间的关系,扩展了Pi演算对系统状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模型验证技术对网格服务链进行设计和运行时的逻辑性质分析.通过材料形变与断裂过程动态分析的网格应用案例,展示了采用上述方法对网格应用进行需求验证和可靠性分析的有效性.

二、基于抽象状态机的网格系统设计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抽象状态机的网格系统设计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抽象状态自动机和π演算的UML动态语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面向对象方法学
        1.2.1 发展历程
        1.2.2 主要的面向对象方法
    1.3 形式化方法
        1.3.1 软件规约的主要技术
        1.3.2 形式化方法与半形式化方法的优缺点
        1.3.3 形式化方法与半形式化方法的结合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UML形式化规格说明研究动态
    2.1 UML建模
        2.1.1 什么是模型
        2.1.2 为什么要建模
        2.1.3 UML的发展史
        2.1.4 UML的组成
        2.1.5 UML的现状及其优缺点
        2.1.6 UML模型形式化的要求
    2.2 相关的研究工作
        2.2.1 基于Z的UML形式化
        2.2.2 基于B的UML形式化
        2.2.3 基于VDM的UML形式化
        2.2.4 基于逻辑的UML形式化
        2.2.5 基于网络的UML形式化
    2.3 现有工作与本课题的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抽象状态自动机和π演算
    3.1 抽象状态自动机方法
        3.1.1 抽象状态自动机概述
        3.1.2 抽象状态自动机方法学的优点
        3.1.3 抽象状态自动机的定义
    3.2 π演算
        3.2.1 π演算概述
        3.2.2 演算的语法
        3.2.3 结构同余性(Structural Congruence)
        3.2.4 π演算的行为语义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抽象状态自动机的UML动态图语义规约
    4.1 UML语义结构
    4.2 活动图的抽象状态自动机语义
        4.2.1 UML活动图概述
        4.2.2 抽象状态自动机活动图的基本定义
        4.2.3 抽象状态自动机活动图的语义
        4.2.4 实例应用
    4.3 状态图的抽象状态自动机语义
        4.3.1 状态图的基本元素
        4.3.2 状态图的静态语义元素
        4.3.3 状态机的动态语义规约
    4.4 顺序图的抽象状态自动机语义
        4.4.1 顺序图形式化的意义
        4.4.2 顺序图的抽象状态自动机模型语义元素
        4.4.3 顺序图的抽象状态自动机模型语义规则
        4.4.4 模型的规约和验证
        4.4.5 顺序图抽象状态自动机模型实例
    4.5 顺序图与状态图的一致性验证实例
        4.5.1 电梯实例
        4.5.2 语义规约
        4.5.3 规则验证
        4.5.4 分析与层次树模型
        4.5.5 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π演算的UML动态图增量精化验证
    5.1 模型精化
    5.2 为什么采用π演算作为精化工具
    5.3 UML动态子图的π语义模型
        5.3.1 状态图的π语义
        5.3.2 顺序图的π语义
    5.4 互模拟关系
        5.4.1 行为等价性
        5.4.2 图形中的互模拟
        5.4.3 强互模拟关系
        5.4.4 弱互模拟关系
    5.5 增量精化体系
        5.5.1 电话系统实例
        5.5.2 等价性分析
        5.5.3 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UML动态图形式化语义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论文及出版着作

(2)基于SOA的服务动态扩展机制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1.5 本文的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Web服务技术
    2.2 SOA技术
    2.3 服务器相关技术
        2.3.1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2.3.2 服务器集群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服务动态扩展机制研究与设计
    3.1 相关概念及定义
    3.2 服务动态扩展机制
    3.3 基于SOA的服务动态扩展模型
    3.4 服务动态扩展模块
    3.5 模型的规则和算法描述
        3.5.1 抽象状态机和抽象状态机语言
        3.5.2 基于ASM和ASML的动态扩展算法描述
    3.6 模型仿真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OA的服务动态扩展原型系统设计
    4.1 SDES系统的需求分析
        4.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4.2 原型系统总体设计
    4.3 服务资源池的设计
    4.4 服务扩展控制模块的设计
    4.5 系统服务器设计
        4.5.1 数据库服务器
        4.5.2 系统运行服务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型系统实现与测试分析
    5.1 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5.1.1 开发工具
        5.1.2 运行环境
    5.2 原型系统实现和运行
    5.3 系统测试和分析
        5.3.1 功能性测试和分析
        5.3.2 系统性能测试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ASM描述共享网络的实时任务可执行概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ASM简介
2 网络实时任务可执行概率设计
    2.1 网络资源
    2.2 网络实时任务可执行概率
        2.2.1 必要条件的判定
        2.2.2 充分条件的判定
    2.3 实时任务接纳控制原理
    2.4 计算实时任务可执行概率的设计
3 ASM模型建立
    3.1 ASM模型中域、变量及函数的定义
    3.2 ASM模型中初始条件和规则的定义
4 ASM模型应用
5 结语

(4)智能元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成员搜索引擎数据库选择研究
        1.2.2 搜索结果合成处理研究
        1.2.3 元搜索引擎的个性化和智能化研究
    1.3 论文结构安排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智能元搜索引擎技术的相关理论
    2.1 向量空间模型
        2.1.1 文档的向量化表示
        2.1.2 相似度计算
    2.2 搜索引擎
        2.2.1 搜索引擎的结构
        2.2.2 搜索引擎的分类
        2.2.3 搜索引擎结果排序
    2.3 元搜索引擎
        2.3.1 元搜索引擎的体系结构
        2.3.2 元搜索引擎的分类
        2.3.3 元搜索引擎的技术难点
        2.3.4 元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2.4 聚类浏览技术
        2.4.1 文本聚类的概念
        2.4.2 常用文本聚类方法
        2.4.3 聚类浏览技术的基本要求
        2.4.4 聚类浏览技术的分类
        2.4.5 聚类浏览技术的评价方法
        2.4.6 聚类浏览技术的发展方向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元搜索引擎模型设计
    3.1 引言
    3.2 Agent技术
        3.2.1 Agent的内涵
        3.2.2 Multi-Agent系统
        3.2.3 移动Agent与传统分布式技术的比较
    3.3 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元搜索引擎系统模型整体设计
        3.3.1 MAIME系统的ASM设计
        3.3.2 MAIME系统的Agent结构设计
        3.3.3 MAIME模型的系统结构
        3.3.4 基于Petri网的MAIME建模
    3.4 模型的技术分析
        3.4.1 移动Agent和常驻Agent相结合的搜索机制
        3.4.2 个性化和聚类浏览相结合的检索方式
    3.5 小结
第四章 成员搜索引擎选择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典型的成员搜索引擎选择算法
        4.2.1 定性方法
        4.2.2 定量方法
        4.2.3 基于学习的方法
    4.3 基于虚拟语言模型的成员搜索引擎选择算法
        4.3.1 算法设计思路
        4.3.2 基于主题概念的数据库特征描述
        4.3.3 基于虚拟语言模型的数据库选择算法
        4.3.4 算法小结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数据集合构建
        4.4.2 评价方法
        4.4.3 实验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元搜索引擎结果合成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典型的结果合成算法
        5.2.1 基于位置信息的合成算法
        5.2.2 基于分值的合成算法
        5.2.3 基于内容的合成算法
        5.2.4 重叠文档在结果合成中的处理方法
        5.2.5 实际应用中元搜索引擎的合成算法
    5.3 搜索结果合成的预处理技术
        5.3.1 无效链接检查
        5.3.2 查询结果消重
    5.4 基于群决策的结果合成算法
        5.4.1 相关分值的规范化
        5.4.2 非相关文档的相关分值估算
        5.4.3 相关分值合并
        5.4.4 算法小结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数据集合构建
        5.5.2 评价方法
        5.5.3 实验结果
    5.6 小结
第六章 搜索结果聚类算法研究
    6.1 引言
    6.2 典型搜索结果聚类算法
        6.2.1 传统聚类算法的应用
        6.2.2 典型Web Snippets聚类算法
    6.3 基于概念分组的聚类算法
        6.3.1 概念分组技术
        6.3.2 概念分组算法的改进
        6.3.3 Web搜索结果聚类算法的步骤
        6.3.4 算法小结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评价数据集合构建
        6.4.2 评价方法
        6.4.3 实验结果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5)服务网格中动态重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主要贡献
    1.6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研究回顾
    2.1 网格动态重构研究现状
        2.1.1 网格领域研究现状
        2.1.2 Agent领域研究现状
        2.1.3 硬件方面FPGA研究现状
    2.2 服务组合领域研究现状
    2.3 重构系统的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理论综述及本文应用分析
    3.1 服务网格
        3.1.1 网格的简介
        3.1.2 Web服务技术
        3.1.3 开放服务网格体系结构
        3.1.4 网格服务
    3.2 ASM简介
        3.2.1 ASM
        3.2.2 ASML
    3.3 小结
第四章 可重构服务组件研究与设计
    4.1 服务组件
        4.1.1 传统组件
        4.1.2 服务组件
    4.2 网格服务组件
        4.2.1 可重构服务组件DRC模型
        4.2.2 可重构服务组件原型构建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OGSA的动态重构模型DRGM
    5.1 动态重构网格定义和基本性质
        5.1.1 动态重构服务网格基本概念与定义
        5.1.2 动态重构网格基本性质
    5.2 基于OGSA的动态重构网格模型
        5.2.1 基于OGSA的动态重构网格模型
    5.3 动态重构模块功能设计
        5.3.1 动态重构流程
        5.3.2 重构相关实体描述
        5.3.3 支持动态重构的算法GSLA
        5.3.4 网格动态重构算法DRA描述
        5.3.5 网格动态重构算法语义测试
    5.4 模型和算法分析
        5.4.1 模型性质分析
        5.4.2 算法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动态重构在原型系统DACSC中的应用
    6.1 应用定制与服务组合DACSC系统描述
    6.2 动态重构模块实现策略
        6.2.1 动态重构模块内部模块
        6.2.2 动态重构模块执行过程
    6.3 原型系统实现与测试
        6.3.1 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6.3.2 系统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普适环境下面向服务的事务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WEB 服务
    2.2 服务组合
    2.3 普适计算环境
    2.4 形式化方法
        2.4.1 基本概念
        2.4.2 抽象状态机
    2.5 事务处理技术
        2.5.1 WS-C/T
        2.5.2 WS-CAF
    2.6 小结
第三章 模型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普适计算的概念
        3.1.2 普适环境的特征
    3.2 模型的体系结构
    3.3 上下文感知层
        3.3.1 上下文感知原理
        3.3.2 上下文感知层设计
    3.4 服务层
        3.4.1 普适服务的概念
        3.4.2 普适服务的特征
        3.4.3 服务层设计
    3.5 事务层
        3.5.1 普适事务的原理
        3.5.2 事务层设计
    3.6 小结
第四章 模型功能及实现
    4.1 模型概述和特点
    4.2 服务层实现
    4.3 事务处理层实现
        4.3.1 BTP、WS-C/T 与WS-CAF 比较
        4.3.2 模型事务协调
    4.4 事务算法实现
        4.4.1 原子事务协调算法
        4.4.2 功能事务的协调算法
        4.4.3 聚合事务的协调算法
    4.5 小结
第五章 形式化模型及分析
    5.1 抽象状态机方法原理
    5.2 协调算法建模
    5.3 事务定义
    5.4 基准模型
    5.5 小结
第六章 模型应用
    6.1 应用背景
    6.2 模型应用实例
        6.2.1 应用场景
        6.2.2 模型应用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本文研究工作
    7.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符号与标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7)集成P2P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算法与任务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引言
1 网格及网格服务概述
    1.1 网格的定义
    1.2 网格的发展
    1.3 网格的分类
    1.4 网格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网格体系结构
        1.5.1 五层沙漏结构
        1.5.2 Web Services
        1.5.3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
        1.5.4 WSRF 框架
    1.6 网格资源管理
        1.6.1 网格资源管理的定义
        1.6.2 网格资源管理的特点
        1.6.3 网格资源管理系统模型
    1.7 本章小结
2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
    2.1 网格与 P2P 比较
        2.1.1 目标社区和动机
        2.1.2 资源管理
        2.1.3 应用领域
        2.1.4 扩展性和容错性
        2.1.5 服务和基础设施
        2.1.6 安全性
        2.1.7 可连通性
        2.1.8 访问服务
    2.2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资源管理常见模型
        2.2.1 底层采用 Grid 模式, 上层采用 P2P 模式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
        2.2.2 底层采用 P2P 模式, 上层采用 Grid 模式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
        2.2.3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中间件资源管理模型
    2.3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集成 Agent 和语义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
    3.1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
    3.2 Agent 技术
        3.2.1 Agent 的概念
        3.2.2 Agent 属性
        3.2.3 Agent 间的通信
    3.3 语义知识
        3.3.1 XML 语言
        3.3.2 RDF 的概念
    3.4 用 Agent 技术和语义发现网格资源
        3.4.1 GridPeer 内部框架
        3.4.2 转换本地 XML Schema 到全局 RDF 本体
        3.4.3 集成 Agent 和语义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
        3.4.4 应用实例
    3.5 本章小结
4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形式化建模
    4.1 相关理论
        4.1.1 进程代数概论
        4.1.2 Pi-演算基本概念
    4.2 基于 Pi-演算的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形式化建模
        4.2.1 相关工作
        4.2.2 网格节点与 Pi-演算之间对应关系
        4.2.3 利用 Pi-演算对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系统进行建模
        4.2.4 利用 Pi-演算对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系统进行推演和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集成遗传和蚁群算法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
    5.1 基本遗传算法
        5.1.1 基本遗传算法的概念
        5.1.2 基本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
    5.2 蚁群算法
        5.2.1 基本蚁群算法的概念
        5.2.2 基本蚁群算法的数学描述
        5.2.3 基本蚁群算法的实现步骤和流程
        5.2.4 改进的蚁群算法
        5.2.5 最大最小蚁群算法
        5.2.6 蚁群算法的优缺点
    5.3 遗传和蚁群算法相融合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
        5.3.1 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动态融合的基本原理
        5.3.2 假设条件
        5.3.3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环境中的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衔接
        5.3.4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环境中的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实现步骤
        5.3.5 算法复杂性分析
        5.3.6 仿真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任务调度模型与分析
    6.1 Petri 网基本理论
    6.2 基于 Petri 网的两阶段网格任务调度模型与分析
        6.2.1 相关工作
        6.2.2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两阶段任务调度模型
        6.2.3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两阶段任务调度算法
        6.2.4 层次颜色 Petri 网对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任务调度模型建模
        6.2.5 网格任务调度模型性能分析
        6.2.6 一个简单的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任务调度实例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集成 P2P 模式的网格资源监控与分析系统
    7.1 相关工作
    7.2 ChinaGrid 公共支撑平台 CGSP
    7.3 CGSP 中的通用运行服务 GRS
    7.4 网格资源监控与分析系统 GVAS
        7.4.1 GVAS 总体架构
        7.4.2 GVAS 开发与运行环境
        7.4.3 GVAS 系统功能及算法验证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网格工作流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网格技术
    1.1 网格起源、概念和发展
    1.2 网格系统关键技术
2 网格工作流起源、概念和特点
    2.1 网格工作流起源
    2.2 网格工作流概念和特点
3 网格工作流研究现状
    3.1 网格工作流描述语言
    3.2 网格工作流系统分类和典型实例
4 网格工作流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4.1 关键技术
    4.2 发展方向
        (1) 标准化:
        (2) 自动化:
        (3) 支持广泛的集成:
5 总 结

(9)语义网服务框架WSMO中Choreography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Choreography概念模型的比较
    1.4 Choreography术语的汉译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2章 WSMO-Choreography概念模型
    2.1 理论基础:抽象状态机
        2.1.1 抽象状态机的发展及应用
        2.1.2 抽象状态机模型
    2.2 基于抽象状态机的WSMO-Choreography概念模型
        2.2.1 抽象状态机在WSMO-Choreography概念模型中的应用
        2.2.2 状态信号的本体表示
        2.2.3 转换规则的制定以及规范化表示
第3章 WSMO-Choreography的形式化描述方法
    3.1 WSML-Flight的逻辑表达
    3.2 应用WSML-Flight的WSMO-Choreography的形式化描述
第4章 服务兼容性:WSMO-Choreography和中介器解决方案
    4.1 服务兼容性的定义与类型
    4.2 WSMO-Choreography和中介器的应用
        4.2.1 不匹配情况的种类
        4.2.2 中介器类型定义
        4.2.3 WSMO-Choreography和中介器的应用
    4.3 服务兼容性问题的解决过程
        4.3.1 组件间的交互过程
        4.3.2 WSMO-Choreography引擎及其执行过程
第5章 WSMO-Choreography在B2C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5.1 数码产品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
        5.1.1 存在的问题
        5.1.2 系统架构设计
        5.1.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2 数码产品网上购物系统的WSMO-Choreography概念模型
        5.2.1 WSDL文件中抽取状态信号
        5.2.2 转换规则的分析与设计
    5.3 数码产品网上购物系统的部署运行
        5.3.1 应用WSMO Studio建模
        5.3.2 应用IRS-III的系统运行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10)网格服务链模型的验证分析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工作
2 状态Pi演算
    2.1 状态定义
    2.2 状态操作语义
    2.3 扩展操作语义
    2.4 状态互模拟关系
3 基于状态Pi演算的网格服务链模型
    3.1 服务描述
    3.2 活动描述
    3.3 服务选择
    3.4 服务流程描述
    3.5 异常处理与补偿
4 网格服务链模型的自动化验证
    4.1 网格服务链的验证与实现
    4.2 设计时模型验证
    4.3 运行时模型验证
5 总结

四、基于抽象状态机的网格系统设计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抽象状态自动机和π演算的UML动态语义研究[D]. 周翔.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2]基于SOA的服务动态扩展机制研究与实现[D]. 樊程. 青岛大学, 2013(S1)
  • [3]基于ASM描述共享网络的实时任务可执行概率设计[J]. 张冬松,金士尧,陈芳园,李超.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1(09)
  • [4]智能元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D]. 李红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5]服务网格中动态重构机制研究[D]. 夏佰强. 青岛大学, 2009(10)
  • [6]普适环境下面向服务的事务处理技术[D]. 刘冰.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7]集成P2P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算法与任务调度研究[D]. 熊曾刚. 北京科技大学, 2009(10)
  • [8]网格工作流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 周建涛,叶新铭.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9]语义网服务框架WSMO中Choreography的应用[D]. 盛星.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2)
  • [10]网格服务链模型的验证分析技术及应用[J]. 许可,王跃宣,吴澄. 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7(04)

标签:;  ;  ;  ;  ;  

基于抽象状态机的网格系统设计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