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换水应急处理方法

池塘换水应急处理方法

一、池塘水变应急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方盛仙[1](2021)在《池塘缺氧鱼类浮头的预测与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池塘缺氧是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不能满足鱼类的生理需求,进而引起"浮头",甚至"泛塘",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池塘缺氧鱼浮头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引起缺氧的因素能够预测缺氧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轻乃至避免缺氧的发生,减轻损失。

毕相东[2](2021)在《微囊藻毒素(MCs)对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频发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藻毒素是蓝藻水华对养殖动物最严重、最直接的危害,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是分布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本文综述了MCs在养殖池塘的时空分布及其在养殖动物机体内的积累特征、MCs对养殖动物的毒害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养殖池塘中MCs的科学防控技术等,并针对当前养殖池塘中MCs危害及科学防控研究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构建多营养层级的淡水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建立兼具吸收氮磷营养及降解MCs功能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水)处理模式、加强利用MCs高效降解菌(群)或高效降解酶对MCs危害的应急处置、结合MCs毒害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发靶向药物等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降低蓝藻水华对淡水养殖业的危害提供参考。

陈敏[3](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陶玥含[4](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科学文本中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以《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时代下的可持续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资源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可用水资源状况、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水资源管理措施等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时代下的可持续性》由大卫·麦克纳布所着,2017年出版,主要探讨了在日益恶劣的环境中,美国水资源管理部门如何为今世后代提供干净淡水。本翻译报告选取该书的前五章作为原文本。其主要内容为:美国的水资源状况、美国水资源面临的内部压力、美国水资源面临的外部压力(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和美国水资源管理的开端。原文本属于科学类文本,文中存在很多结构复杂的定语从句,其中大部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基于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译者分析探讨了科学文本中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根据原文本中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结构特征,译者将文本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纵向地分为三类:单一型、并列型和嵌套型限制性定语从句。译者采用分译法、合译法和转换法翻译单一型限制性定语从句,采用前置法和分译法翻译并列型限制性定语从句,采用重组法和综合法翻译嵌套型限制性定语从句,以期为科学文本中定语从句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实践报告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描述翻译任务,介绍原文本和翻译过程;第三章介绍目的论的起源、发展以及目的论的三原则;第四章简要介绍定语从句以及原文本中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特征和分类;第五章是案例分析,探讨在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即分译法、合译法、转换法、前置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第六章为结论,总结本次翻译实践的发现、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高寒[5](2019)在《组合型生态强化技术原位修复重污染水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在总结大量相关研究的成果基础上,针对某人工池塘污染程度的特点,研究了组合型生态强化技术原位修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的净化效果。通过试验室小试及中试工程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由黄花鸢尾和改良型火山石组合成的生态浮岛对水体中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部分指标降低到地表水V类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2.95%、67.45%、51.99%、77.78%。试验中发现黄花鸢尾与改良型火山石及其中生长的微生物具有良好协同作用从而对水体中的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从该试验中总结出针对不同的水质污染情况,合理搭配浮岛的组合方式可实现污染物的快速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且投资小,环境生态效益好,还能起到一定的景观效果,非常适合城镇水体尤其是居住区的静态水体的美化治理。(2)通过在水体中栽种沉水植物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治理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四种沉水植物与组合型生态浮岛系统相结合,对重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相较于单一的浮岛系统净化效果好,四种沉水植物中伊乐藻表现出的适应性最佳,该组对CODCr、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01%、85.91%、84.82%、78.72%。本地沉水植物菹草体系对氮素的去除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其长势较为凶猛,且试验后期频繁出现衰亡现象因此不宜用于中试试验。由于该试验周期较短,未观测到其它沉水植物后期生长状况,为防止浮岛植物生长导致沉水植物采光减少,需要合理搭配浮岛与沉水植物的栽种方式及比例。从中针对工程目标筛选出了几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都较合适的沉水植物用于中试工程。(3)通过底泥疏浚+微生物制剂+生态强化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对某人工池塘进行了工程修复试验。试验水域总面积为3200 m2,平均水深1.3 m。结果表明:在修复工程3个月后,浮岛植物及沉水植物长势都比较好。每周进行水质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常规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值相对于试验初期分别下降了83.28%、92.26%、92.42%、85%。试验期间,CODCr、NH4+-N、TN、TP显着低于对照区,水体透明度(SD)平均保持在0.8-1.2 m,整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后续整体修复和其它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彭国强[6](2019)在《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及高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面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防洪排涝设施规划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广泛展开。其中,以城市水文/水动力模型为基础的建模及模拟技术,因其在规律揭示、模拟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的重要支撑技术。但城市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特征的地理要素,即空间异质性,极大地影响到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传统方法中,为了降低建模与模拟的复杂度,以及提高模型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的吻合性,将大量简化或概化方案用于城市雨洪过程的建模及模拟中。这些简化或概化方案主要体现在,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异质性特征的输入数据和计算空间异质性特征作用下水流过程的模型结构两方面。由于对现实世界空间异质性特征的组织描述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影响下的水流运动规律揭示能力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分析揭示不同要素对城市雨洪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能力。本文以影响城市雨洪过程的要素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为视角,以要素异质性特征的表达、动力学过程建模及模拟以及地理分析为切入点,对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过程中的输入数据适配及空间离散、地表与管网水流耦合建模及模拟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城市区域,针对不同要素对城市雨洪过程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针对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所涉及的数据适配及空间离散网格生成的复杂性,研究了基于要素的耦合模型数据适配与空间离散方法。首先,在对影响城市雨洪过程的水文要素异质性特征分析基础上,从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两方面设计了数据适配模型,用于解析、存储及管理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过程所涉及的,用于表达要素异质性特征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其它相关输入数据。其次,从单要素的数据适用性特征到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以及面向地表与管网水流过程耦合模拟的数据需求,研究了面向空间离散及耦合模拟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使得输入数据更好地满足空间离散和耦合模拟的要求。最后,从多要素约束下的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生成到要素异质性特征与离散网格自动融合方法以及排水系统专题数据自动转换方法,研究了面向耦合模型的地表空间离散网格自动生成及数据格式自动转换方法,使得在充分反映要素异质性的前提下,输入数据能更方便和自动化地转换成模型适配的数据格式。基于不同类型城市区域的应用案例以及在第4、5章研究中的应用表明,在满足对要素异质性特征处理要求的前提下,该方法能提升耦合建模与模拟过程中的数据预处理及空间离散网格生成的能力。(2)针对地表与地下管网水流过程耦合模拟的需求,基于两个主流开源模型SWMM和ANUGA研究了城市地表与管网水流过程双向同步耦合方法。在耦合建模方法原理方面,该方法以两个模型之间每个模拟步中每个水流交换节点的地表/地下水流动态交换方式进行实现。用于地表水流过程模拟的浅水方程方面,采用对连续性方程源项动态修正的方式进行处理;SWMM模型管网水流输运模块方面,以各节点水流出/入流项动态设置及获取的方式实现管网水流交换的出入流过程处理。在模型系统的耦合模拟机制方面,以用于模拟地表水流过程的ANUGA模型为主循环控制,采用ANUGA调用SWMM模型管网水流输运模块的耦合方式。在耦合模拟中,运用了可操作对象式程序化方法,实现了管网系统中支持水流交换的节点及出水口水量的动态交换;还开发了多个功能接口,用于控制操作对象的工作状态,以满足耦合模拟时的不同水流交换情景的需要。以城市典型区域真实降雨事件为案例的实验验证表明,该耦合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出地表积水范围,说明基于动力学过程的耦合模拟模型能更为真实的刻画水流的运动状态和积水过程。此外,对不同类型要素异质性的考虑,能更好地分析不同要素类型对雨洪过程的作用和影响。(3)针对城市雨洪过程分析的需要,在本文建模及模拟对要素异质性考虑方面的研究成果上,基于情景分析和时空过程分析方法,结合典型研究区域,定量化研究了不同要素对城市雨洪过程的影响和管网节点运行状态的时空特征。具体来说,设计了基于情景分析的不同要素对地表总径流量及积水的影响研究和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的管网节点入流及溢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排水管网、池塘、人工绿地、建筑物及道路对城市雨洪过程有着复杂的作用机制,部分定量化分析结果提升了基于定性认知城市水文要素对雨洪过程影响及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不足。在城市雨洪过程精细化模拟已经成为重要研究热点的背景下,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本文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应用于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城市雨洪过程模拟结果分析中。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进行了管网节点入流/溢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EOF是揭示管网节点水流运动时空过程规律的有效方法。

陈欢[7](2018)在《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安全问题也从社会领域扩展到中小学校。保障校园安全是开展各种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关系每个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四川是教育大省,在中小学风险防控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随着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体制深层次改革、社会加速转型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风险也在不断向中小学校园传导和渗透,校园安全风险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以“风险管理”为视角,提出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不仅仅指风险防范,还应该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以四川省中小学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识别的指标体系,对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以风险防范为切入点,提出“建立两个机制、推进两个建设、完善一个体系”的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模式,即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预警和整治机制,推进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和校园安全“心防”建设,完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从而,为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阐述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安全风险防控是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强调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归纳整理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校园安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不足、风险防控被动滞后、风险责任模糊的问题。第三,通过分类法、调研法,确定13个一级风险指标、53个二级风险指标,对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进行识别,梳理出229个安全风险点,最终得到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清单。第四,采用RAC法形成相应的风险等级评价矩阵,通过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将识别出的风险与四川省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统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综合判定、划分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指数,得到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地图,并开展风险评价,分析找出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的规律、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第五,基于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孙书静[8](2016)在《池塘水变应急处理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池塘养鱼常会遇到泛水和水变两种情况。水变通常伴随着泛池,甚至引起池塘鱼类死亡。近两年来北方地区68月份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绝大多数池塘水体交换量少,有的23年没有换水,水质总体条件极差。2014年,由于水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增多,后来,通过电话或现场处理了多起水变病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徐小雅,徐广宏,刘学光[9](2015)在《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实用操作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受市场价格调节,北方池塘养殖鱼类冰下越冬的比例越来越大,通常占到养殖面积的80%以上,随着池塘渔业的集约化发展,养殖密度和鱼产量逐年增加,辽宁渔区的鲤鱼产量大部分突破了单产2500kg,越冬鱼的死亡比例也逐渐增大,常常导致渔民1a的养殖成果毁于一旦,严重制约了池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实用操作技术。

乔军旗,刘霞,蒋燕[10](2014)在《池塘养殖水体管护及病害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1池塘养殖水体管护措施1.1池塘修整养殖池塘首先保证进排水方便,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四周池埂牢固坚实,底部不漏,对老旧池塘做好淤泥清理。清淤最好在冬季进行,干塘清淤后经过暴晒、冰冻一段时间,有利于消除残存的病原体和鱼类敌害。修整池塘是改善池塘水环境的保障措施之一。1.2池塘消毒在池塘中,除养殖鱼类外还生存着其它生物。它们有的本身就是鱼病的病原体,有的是病原体的承载体,有的是鱼类的敌害,因此必须在养殖初

二、池塘水变应急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池塘水变应急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池塘缺氧鱼类浮头的预测与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池塘缺氧鱼浮头的预测
    1.1 季节
    1.2 天气
    1.3 水质
    1.4 鱼类吃食
    1.5 光合作用
    1.6 鱼的活动
2. 池塘缺氧的预防
    2.1 做好清塘
    2.2 合理放养
    2.3 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2.4 停止施肥,控制投饵量
    2.5 机械增氧
3. 池塘缺氧浮头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3.1 减少对池塘的惊动
    3.2 增氧
    3.3 使用增氧剂
    3.4 使用凝水剂

(2)微囊藻毒素(MCs)对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Cs结构特征
2 MCs的时空分布及机体积累特征
    2.1 MCs在养殖池塘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2.2 MCs在养殖动物机体中的积累特征
3 MCs对养殖动物的毒害效应及作用机理
    3.1 MCs对养殖动物胚胎发育的毒害效应
    3.2 MCs对养殖动物组织器官的毒害效应
        3.2.1 对肝脏(或肝胰腺)的毒害效应
        3.2.2 对肾脏(中肾)的毒害效应
        3.2.3 对免疫器官的毒害效应
        3.2.4 对鳃组织的毒害效应
    3.3 MCs毒害养殖动物的作用机理
4 养殖池塘中MCs防控技术
    4.1 MCs危害的生态防控技术
        4.1.1 生态养殖控藻
        4.1.2 定向培育有益藻抑制蓝藻生长
    4.2 MCs降解技术的研发
        4.2.1 MCs高效降解菌群及特异性降解菌株
        4.2.2 基于微生物降解MCs分子机制的MCs降解酶
    4.3 采用营养调控/药物治疗提高养殖动物对MCs毒害作用的抵抗力
        4.3.1 营养调控技术
        4.3.2 药物治疗技术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5.1 淡水养殖池塘MCs危害科学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5.2 未来研究应用展望

(3)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框架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动态
        2.1.1 文献综述
        2.1.2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3.1 发展历程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3.2 比较分析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3.3 需求分析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3.4 基本特征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3.5 阶段特征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5.2.1 基本类型
        5.2.2 有效性分析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5.3.1 基本类型
        5.3.2 有效性分析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5.4.2 主要特点
    5.5 调查数据分析
        5.5.1 抽样调查分析
        5.5.2 典型调查分析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8.4 算例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4)目的论视角下科学文本中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以《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时代下的可持续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2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2.1 Introdu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2.1 Pre-translation
        2.2.2 While-translation
        2.2.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3.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3.2.1 Skopos Rule
        3.2.2 Coherence Rule
        3.2.3 Fidelity Rule
Chapter Four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ttributive Clauses
    4.1 About Attributive Clauses
    4.2 Features of 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 in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Five Case Analysis
    5.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Single 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
        5.1.1 Division
        5.1.2 Combination
        5.1.3 Conversion
    5.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Coordinate 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
        5.2.1 Pre-position
        5.2.2 Division
    5.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Embedded 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
        5.3.1 Recasting
        5.3.2 Synthesis
Chapter Six Summary
    6.1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6.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x1: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ppendix2:Term List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组合型生态强化技术原位修复重污染水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水污染来源及危害
    1.3 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2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3.3 生态浮岛修复技术概述及研究现状
        1.3.4 生物生态联合修复技术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组合型生态浮岛原位修复重污染水体的研究
    3.1 试验装置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水体CODCr的变化
        3.3.2 水体NH4_+~-N的变化
        3.3.3 水体NO_3~-N的变化
        3.3.4 水体TN的变化
        3.3.5 水体TP的变化
        3.3.6 黄花鸢尾生长状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种沉水植物联合组合型生态浮岛对重污染水体适应性研究
    4.1 试验装置
    4.2 试验方案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处理组植物生物量的变化
        4.3.2 水体中TP的变化
        4.3.3 水体中氮素含量的变化
        4.3.4 水体中CODCr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水环境建设背景分析
        5.1.2 项目概况
        5.1.3 水体现状
    5.2 施工方案及材料
    5.3 研究方法
    5.4 结果分析
        5.4.1 水体中pH、DO的变化
        5.4.2 水体中CODCr的变化
        5.4.3 水体中氮素的变化
        5.4.4 水体中TP的变化
    5.5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试验室小试
        6.1.2 工程应用
    6.2 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预处理及空间离散
        1.2.2 城市水文模型及其对城市空间异质性要素的处理
        1.2.3 城市雨洪过程模拟结果分析内容和方法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
第2章 城市水文学基础理论与要素异质性特征分析
    2.1 城市水文学基础理论
    2.2 面向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的要素异质性特征
        2.2.1 空间异质性概念
        2.2.2 要素异质性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要素的耦合模型数据适配与空间离散方法
    3.1 整体框架
    3.2 数据适配模型构建
        3.2.1 概念模型设计
        3.2.2 逻辑模型设计
    3.3 面向空间离散及耦合模拟的数据预处理
        3.3.1 面向空间离散的单要素数据适用性特征分析与处理
        3.3.2 面向空间离散网格生成的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研究
        3.3.3 面向地表与管网水流过程耦合模拟的数据预处理研究
    3.4 地表空间离散网格自动生成及数据格式自动转换方法
        3.4.1 多要素对象约束下的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生成
        3.4.2 要素异质性特征与离散网格自动融合方法
        3.4.3 排水系统专题数据自动转换方法
    3.5 应用案例
        3.5.1 基于城市居民社区的应用案例
        3.5.2 基于城市公共服务区域的应用案例
        3.5.3 基于复杂城市区域的综合应用案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地表与地下管网水流过程双向同步耦合方法
    4.1 模型简介
        4.1.1 SWMM模型简介
        4.1.2 SWMM模型EXTRAN模块计算原理
        4.1.3 ANUGA模型简介
        4.1.4 ANUGA模型基本计算原理
    4.2 地表与地下管网水流过程双向同步耦合建模方法原理
        4.2.1 地表水流经入孔出流
        4.2.2 管道水流经入孔入流
        4.2.3 建筑物屋顶水流汇入管网
        4.2.4 耦合下渗模型
    4.3 ANUGA和SWMM模型系统的耦合模拟机制
        4.3.1 SWMM模型封装及调用
        4.3.2 ANUGA模型的入流与出流操作对象的实现
        4.3.3 以ANUGA模型为主控的双向同步耦合模拟流程
    4.4 应用案例
        4.4.1 实验区域概况及基础数据
        4.4.2 耦合模拟实验设计
        4.4.3 模拟结果积水范围验证与讨论
        4.4.4 基于要素的统计结果分析与讨论
        4.4.5 基于不同模型的淹没范围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要素的城市雨洪过程情景分析和时空特征研究
    5.1 基础实验设计
    5.2 基于情景分析的要素对地表总径流量及积水影响研究
        5.2.1 情景分析方法介绍与模拟情景设计
        5.2.2 考虑不同要素的模拟情景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5.2.3 考虑不同要素的模拟情景对地表积水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5.3 基于EOF的管网节点入流及溢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5.3.1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背景介绍及基本计算流程
        5.3.2 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安全、风险及其关系
        2.1.2 校园安全与校园风险
        2.1.3 校园安全风险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2.2.2 公共治理理论
        2.2.3 风险管理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现状
    3.1 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的进程
        3.1.1 启动法治化进程
        3.1.2 启动素质教育进程
        3.1.3 启动公共治理进程
    3.2 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的趋势
        3.2.1 从“被动”到“主动”
        3.2.2 从“单一”到“多元”
    3.3 小结
第4章 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识别
    4.1 风险指标的选取原则
        4.1.1 代表性原则
        4.1.2 全面性原则
        4.1.3 区域性原则
        4.1.4 及时性原则
        4.1.5 可靠性原则
    4.2 风险指标的选取依据
        4.2.1 依据学生综合特征
        4.2.2 依据教育教学环节
        4.2.3 依据已发生的安全事故
    4.3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指标的选取
        4.3.1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指标选取的调研设计和实施
        4.3.2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指标分析和选取
        4.3.3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清单
第5章 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评价
    5.1 校园安全风险评价
        5.1.1 风险评价方法—RAC法
        5.1.2 校园安全风险评估
    5.2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5.2.1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参考指数
        5.2.2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地图
    5.3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分析
        5.3.1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特征
        5.3.2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规律及变化趋势
        5.3.3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存在原因分析
第6章 基于风险评价的防控策略设计
    6.1 建立校园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6.1.1 校园安全风险评估主体的确定
        6.1.2 校园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
    6.2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预警和整治机制
        6.2.1 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6.2.2 健全校园安全风险整治机制
    6.3 推进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
        6.3.1 推进校园安全防范标准化
        6.3.2 推进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
    6.4 推进校园安全“心防”建设
        6.4.1 健全校园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6.4.2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6.5 完善校园安全风险责任体系
        6.5.1 划分风险责任界限
        6.5.2 加强责任主体的能力建设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池塘水变应急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变与泛塘
2. 水变的过程及实质
3. 水变前的征兆
4. 处理方法

(9)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实用操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生长期的健康养殖管理
    1.1 做好水质调节工作
    1.2 强化投饲管理
    1.3 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2 做好越冬鱼类安全检查
3 做好越冬鱼病害防控工作
    3.1 纤毛虫类疾病
    3.2 蠕虫类疾病
    3.3 粘孢子虫病防控
    3.4 烂鳃病
    3.5 嗜水气单胞菌病
    3.6 维氏气单胞菌病
    3.7 诺卡氏菌病
    3.8 鲤春病毒血症
    3.9 锦鲤疱疹病毒病
    3.1 0 营养性疾病防控
4 适时修复养护越冬鱼栖息环境
5 加强封冰期管理
    5.1 遇到“雪封河”处理
    5.2 要及时清理冰面积雪
    5.3 坚持每天冰面巡塘
    5.4 避免震动与噪声
    5.5 适时冰下补水
    5.6 监测冰下溶氧
    5.7 应急增氧措施
6 做好池塘解冻后处理
    6.1 冰层解冻期间越冬鱼异常处理
    6.2 解冻期冰下补水
    6.3 解冻后换水
    6.4 做好解冻后池塘消毒

(10)池塘养殖水体管护及病害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池塘养殖水体管护措施
    1.1 池塘修整
    1.2 池塘消毒
    1.3 池塘水质调控措施
        1.3.1 溶解氧
        1.3.2 水色
        1.3.3 pH值
        1.3.4 氨氮含量
        1.3.5 亚硝酸盐的含量
    1.4 池塘日常管理措施
2 病害防治
    2.1 准确诊断鱼病
    2.2 准确计算药物使用剂量
    2.3 用药时间和方法
    2.4 合理确定用药疗程, 定期更换药品
    2.5 分清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池塘水变应急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池塘缺氧鱼类浮头的预测与处理方法[J]. 方盛仙. 渔业致富指南, 2021(17)
  • [2]微囊藻毒素(MCs)对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J]. 毕相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04)
  • [3]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4]目的论视角下科学文本中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以《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时代下的可持续性》为例[D]. 陶玥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5]组合型生态强化技术原位修复重污染水体的研究[D]. 高寒.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6]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研究[D]. 彭国强. 南京师范大学, 2019
  • [7]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D]. 陈欢.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8]池塘水变应急处理方法[J]. 孙书静. 渔业致富指南, 2016(17)
  • [9]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实用操作技术[J]. 徐小雅,徐广宏,刘学光. 农业与技术, 2015(01)
  • [10]池塘养殖水体管护及病害防治措施[J]. 乔军旗,刘霞,蒋燕. 河北渔业, 2014(06)

标签:;  ;  ;  ;  ;  

池塘换水应急处理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