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近视的主动补偿机制

实验性近视的主动补偿机制

一、实验性近视眼的主动补偿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何彬[1](2012)在《不同光照环境对幼猴正视化过程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实验室光照环境(全光谱灯、日光灯、自然光)对婴幼儿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八只平均年龄为100天(95天-105天)的婴幼儿恒河猴,被随机分为全光谱灯组、日光灯组和自然光组三组。光照之前及光照后的第二、四、六、八、十二周时重复测量眼球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六个参数),用以观察各时间点各组各个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观察各组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各个时间点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光照前后各时间点各组六个参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日光灯组增速较其他两组快,而以第六周和第十二周增速最快。在第八周时,三组恒河猴的晶体厚度下降速度均减缓,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之后下降速度增大至下降前水平。光照后,第四周时日光灯组恒河猴角膜曲率轻微上升,之后继续下降,十二周是增幅明显:第八周时全光谱灯组恒河猴角膜曲率增幅明显,之后继续下降;而自然光组角膜曲率一直在下降,降速亦无明显改变。结论:全光谱灯、日光灯、自然光作为照明光源,三种不同实验室光照环境对婴幼儿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无显着差异。

高蕾[2](2010)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巩膜内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在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巩膜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的表达,探讨CTGF在近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出生15~20天的豚鼠30只,检影验光双眼屈光度在(+2.50D~+3.50)D之间,相差(0~+0.50)D,雌雄兼顾。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Ⅰ组用明2s、暗2s的红色闪烁光照射,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饲养;Ⅱ组用正常自然光照射,放在四周密闭而上方开放的纸箱中饲养;Ⅲ组用正常自然光照射,放在视野开阔的笼中饲养。分别在实验前、实验8周时用散瞳检影验光法测量3组动物的屈光度,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经检影验光及测定眼轴长度后,用过量麻醉法(3%戊巴比妥钠)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去除结膜、筋膜、眼外肌、脂肪、视神经,然后用剪刀沿赤道部环形剪开眼球壁,去除眼前节组织与玻璃体,用无齿镊剥离视网膜,用小剪刀剥离并刮除脉络膜,取后极部巩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豚鼠巩膜中CTGF的表达。结果1、豚鼠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实验前,Ⅰ组屈光度为(+3.04±0.65)D,眼轴长度为(7.50±0.29)mm,Ⅱ组屈光度为(+3.10±0.52)D,眼轴长度为(7.49±0.19)mm,Ⅲ组屈光度为(+2.85±0.89)D,眼轴长度为(7.47±0.36)mm,统计学分析,3组间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8周后,Ⅰ组屈光度为(-8.25±0.78)D,眼轴长度为(8.82±0.16)mm,Ⅱ组屈光度为(+0.75±0.56)D,眼轴长度为(7.90±0.30)mm,Ⅲ组屈光度为(+1.72±0.65)D,眼轴长度为(7.78±0.54)mm,统计学分析,Ⅰ组诱导出近视,且伴有眼轴的增长,与Ⅱ、Ⅲ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相比两组间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豚鼠近视眼巩膜中CTGF蛋白的表达:实验8周后3组后极部巩膜组织中免疫组化学染色实验均能检测到CTGF蛋白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1±0.65)%、(15.04±0.59)%、(10.36±0.78)%,Ⅰ组CT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Ⅱ组明显高于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blot检测CTGF在巩膜内表达的变化:经ECL系统分析,3组CTGF蛋白与内对照β-actin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21±O.06、0.79±0.02、0.62±0.13,其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一致。结论1、红色闪烁光照射8周后,豚鼠双眼屈光度数显着下降,眼轴增长,表现为明显近视。2、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中CTGF的表达明显增强。

胡敏[3](2007)在《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模型的建立及视网膜视蛋白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视眼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它在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一些病例性近视眼常合并有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病变、视网膜变性和/或脱离、后极部葡萄肿以及弱视等并发症,严重危害视觉健康。研究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是全球公共卫生工作和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近视眼发病机制的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确立了两种实验性近视眼的模型—形觉剥夺性近视和光学离焦性近视,虽取得一定成果,但近视眼形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不能很好指导近视眼的防治。屈光状态的发育依赖视觉,只有干扰正常的视觉环境才能引起近视。视觉包括光觉、形觉和色觉三部分,形觉剥夺性近视可认为是影响了光觉,光学离焦性近视可认为是干扰了形觉,色觉是视觉体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辨别和感知物体特性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应该在近视眼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研究,本课题围绕色觉与近视眼之间的关系,研究色觉在近视眼中的作用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研究与两种视锥细胞吸收光谱波峰值相同波长(长波长530nm、短波长400nm)的单色光对豚鼠眼球屈光系统发育的影响,建立一种新的近视眼动物模型,探讨色觉与近视眼之间的关系。方法:60只出生3天豚鼠随机分为绿光(530nm)照射组、紫光(400nm)照射组、戴—1.5D镜片(补偿色像差)紫光照射组、戴0D镜片紫光照射组、弱光照射组、强光照射组6组(n=10),分别在处理后2周、4周、6周、8周测量各组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并进行对比比较,统计分析。结果:1、紫光照射组与戴—1.5D镜片紫光照射组及戴0D镜片紫光照射组屈光度之间在各个时间点和总体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别(F=2.152,P=0.1786);弱光照射组强光照射组之间在各个时间点和总体相互比较也无明显差别(F=2.606,P=0.1817)。2、绿光照射组与弱光照射组除干预前以外其余时间点屈光度均有明显差异,明显向近视发展(P<0.01);紫光照射组与弱光照射组第6周时出现显着差异,第8周达到高峰,保持远视状态(P<0.01)。3、绿光照射组与弱光照射组眼轴长度在第4周以后有明显差异(P<0.01);绿光照射组与弱光照射组玻璃体腔深度在第2周时有明显差异(P<0.01),随后差别逐渐增大。结论:1、长波长单色光引起豚鼠明显近视,并伴随眼轴延长,玻璃体腔深度增加;去除了空间限制、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因素,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近视眼动物模型,因与色觉关系密切,所以称之为色觉失衡性近视眼动物模型。2、色觉失衡性近视的形成可能与长波长与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信号对比有关。第二部分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中的视蛋白表达变化目的:研究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中视蛋白表达变化,探讨视蛋白表达与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之间的关系。方法:60只出生3天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置于绿光(530nm)、紫光(400nm)、弱光(2.2mmol/m2/秒)、强光(5.6mmol/m2/秒)照射8周,各组于上午10—12点钟取材,通过电镜观察光感受器细胞的亚微结构改变,视网膜平铺片免疫细胞化学观察视锥细胞数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观察视蛋白mRNA的变化,Western-blot观察视蛋白的变化,并进行对比比较,统计分析。结果:1、绿光照射组背侧与紫光照射组背侧视网膜相比,光感受器细胞外突长度减少,外节膜盘部分空泡化,内节线粒体丰富,光感受器细胞核大;绿光照射组腹侧与紫光照射组腹侧相比,光感受器细胞外突长度增加,外节膜盘完整,内节线粒体稀疏,光感受器细胞核小。2、视网膜背侧绿光照射组长波长敏感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增多,紫光照射组长波长敏感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减少,强、弱光照射组之间无明显区别;视网膜腹侧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荧光染色显示各组间无显着区别;绿光照射组共表达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增多,紫光照射组共表达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减少,强、弱光照射组之间无明显区别。3、各组之间短波长敏感视蛋白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F=3.61,P=0.0649);长波长敏感视蛋白mRNA的表达弱光照射组和强光照射组之间无显着区别(P>0.05);绿光照射组比弱光照射组长波长敏感视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紫光照射组比弱光照射组长波长敏感视蛋白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4、各组之间短波长敏感视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F=3.34,P=0.0764);长波长敏感视蛋白的表达弱光照射组和强光照射组之间无显着区别(P>0.05);绿光照射组比弱光照射组长波长敏感视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紫光照射组比弱光照射组长波长敏感视蛋白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1、绿光(530nm)照射组背侧和紫光(400nm)照射组腹侧光感受器新陈代谢加强。2、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长波长敏感视锥细胞明显增多,长波长敏感视蛋白表达升高,这可能是光感受器细胞对单色光照射环境的一种代偿性反应。3、视蛋白表达可能参入了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的形成。第三部分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性豚鼠近视眼的视蛋白的表达变化目的:研究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性豚鼠近视眼视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视蛋白表达与试验性近视眼之间的关系。方法:20只豚鼠随机分为形觉剥夺组和光学离焦组(n=10),形觉剥夺组豚鼠出生3天后单眼2周戴半透明(半透明薄膜贴于平镜表面)RGP镜片,光学离焦组豚鼠出生3天后单眼戴-4DRGP镜片,另一眼为对照组。2周后各组分别测量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并于上午10—12点钟取材,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视蛋白mRNA的变化,Western-blot观察视蛋白的变化,进行对比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形觉剥夺组和光学离焦组相对于对照组短波长敏感视蛋白及长波长敏感视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结论:1、视蛋白表达可能在试验性豚鼠近视眼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2、视锥细胞可能是感受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信息的部位。

毛俊峰,刘双珍[4](2003)在《实验性近视眼的主动补偿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人类近视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的研究表明 ,实验性近视眼的发生是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刺激眼球主动生长的结果。眼球的主动生长过程主要表现为巩膜的生长重塑和脉络膜厚度变化 ,因此对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机制作一综述。

二、实验性近视眼的主动补偿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性近视眼的主动补偿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光照环境对幼猴正视化过程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巩膜内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化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TGF在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巩膜内的表达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模型的建立及视网膜视蛋白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眼中的视蛋白表达变化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性豚鼠近视眼的视蛋白表达变化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试验性近视眼的作用机制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实验性近视眼的主动补偿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巩膜生长重塑
    1.1 细胞成分改变
    1.2 基质代谢改变
        1.2.1 合成代谢:
        1.2.2 分解代谢:
2 脉络膜厚度变化
    2.1 脉络膜血管系统变化
        2.1.1 血流因素:
        2.1.2 毛细血管通透性:
    2.2 脉络膜血管外成分变化
    2.3 房水葡萄膜巩膜外流变化
3 小鸡与哺乳动物实验性近视眼巩膜和脉络膜变化的比较

四、实验性近视眼的主动补偿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光照环境对幼猴正视化过程影响的研究[D]. 何彬.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红色闪烁光诱导豚鼠近视眼巩膜内的表达[D]. 高蕾. 山东大学, 2010(09)
  • [3]长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近视模型的建立及视网膜视蛋白表达研究[D]. 胡敏. 复旦大学, 2007(06)
  • [4]实验性近视眼的主动补偿机制[J]. 毛俊峰,刘双珍. 眼视光学杂志, 2003(04)

标签:;  ;  ;  ;  ;  

实验性近视的主动补偿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