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氮污染特征分析

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氮污染特征分析

一、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氮污染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芳立[1](2019)在《基于VAR模型的赣江氮营养盐污染与流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流域最大的流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赣江水质日益恶化,使得鄱阳湖面临富营养化的威胁,已有大量关于鄱阳湖与赣江的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赣江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赣江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来源,或赣江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的印象因素探究,而缺少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宏观分析赣江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与经济的关系。VAR模型可以有效直接的分析赣江流域经济与赣江氮营养盐负荷的动态关系。为此,本研究分析赣江流域经济现状和2007-2016年的变化规律,结合赣江水文水质数据计算赣江2007-2016年入鄱阳湖氮营养负荷,利用VAR模型探究赣江流域经济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本研究以赣江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赣江沿程TN、NH4+-N和NO3--N的浓度变化,分析赣江氮营养污染现状,探究赣江氮营养盐沿程变化规律。分析2007-2016年赣江和鄱阳湖氮营养数据和水量数据,揭示赣江和鄱阳湖2007-2016年氮营养盐负荷变化特征,探究赣江氮营养盐对鄱阳湖氮营养盐的贡献度。通过分析赣江流域2007-2016年经济数据,揭示赣江流域经济近年来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分析赣江流域GDP、赣江不同产值和赣江氮入湖负荷项目的动态关系,分析赣江流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曲线,揭示赣江流域经济经济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为相关部分治理赣江和鄱阳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赣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赣江水体氮营养污染现状特征赣江水体氮TN浓度较高,赣江中下游TN浓度高于上游,枯水期TN浓度高于丰水期,NO3--N为氮的主要赋存形式。赣江水体TN主要来源城镇污水和采矿工业废水,赣南采矿工业废水对TN浓度的影响大于城镇生活废水,控制采矿工业废水排放有利于赣江水体TN含量的降低。此外,万安水库和峡江水利工程对赣江氮营养盐有滞留作用,对NH4+-N转化为NO3--N有积极作用,水量越大赣江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强。(2)赣江2007-2016年氮营养盐入湖负荷特征2007-2016年赣江与鄱阳湖流量变化规律相似,年际变化无明显规律,从月份来看,4-6月份水量较大,10-2月份水量较小。赣江与鄱阳湖氮营养负荷变化规律相似,年际变化特征为逐渐增加,月变化特征表现丰水期大枯水期小,赣江对鄱阳湖水量贡献为44.24%,负荷贡献为56.64%,赣江是鄱阳湖氮营养和水量的主要贡献者。(3)赣江流域经济特征赣江流域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第二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GDP的推动作用逐渐上升。赣江流域2007-2016年经济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持续减小,第二产值和第三产值增长速率远大于第二产值。(4)赣江流域经济与氮营养盐入湖负荷关系赣江流域GDP与赣江氮入湖负荷现呈“倒U型”关系,赣江流域GDP增长对赣江氮入湖负荷有促进作用,赣江氮入湖负荷对赣江流域有抑制作用。赣江流域不同产值对赣江氮入湖负荷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前期赣江氮入湖负荷主要影响因素为农业,中后期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业。赣江氮入湖负荷对赣江流域不同产值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第三产值>第二产值>第一产值。

梁琦珍[2](2016)在《基于遥感影像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质关系研究 ——以钱塘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水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水环境的保护与防治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河流水体水质变化受地形、降雨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影响,河岸带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也是由十人类人为因素所改变,因此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河流河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和河流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探究河流水质变化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关系,是目前研究河流两岸景观格局变化对水质影响的主要方法。主要利用时间序列上不同空间尺度的遥感影像,在结合水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流域内景观格局变化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借此来解析水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两方面来研究景观格局变化与水质的关系,一是通过研究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参数变化关系,二是利用水体透明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关系。本文中以钱塘江干流10km缓冲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4、2010、2014年四期Landsat搭载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所提供的2010年、2014年钱塘江水系的水质监测数据、浙江省环保厅所发布的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水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浙江省水质量公报和中国泥沙公报提供的数据,针对河岸带景观指数变化对钱塘江干流水环境变化的影响做出分析。利用遥感数据反演2000、2004、2010、2014年钱塘江干流的水体透明度,水体透明度作为水质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与景观格局变化做相关性分析,以此确定景观格局变化对水体透明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整体景观格局在2000-2014年的变化特征为: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形状指数和香浓多样性指数增加,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减少,即14a间钱塘江河岸带整个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变高,景观异质性加剧,景观复杂度也升高,景观连通性降低,形状不规则化,斑块呈现分散分布,不利于水体恢复。(2)2000-2014年水体面积在河岸带中增加了22.86%,从2000年的47631.78 hm2增加到2014年的58518.09hm2,聚集度指数减少了2.31%,斑块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最大斑块指数以及面积比例等景观指数都增加,说明了研究区域内水体景观的异质性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升高,景观的连通性降低,景观复杂度增加,斑块趋于分散分布,导致水体景观之间连通性不强,对水体的自净能力无法起到促进作用。(3)根据获取的水质监测数据所做的水质参数变化情况图以及分布情况专题图显示,结合浙江省环境公报和水质量通报分析,2010-2014年研究区内13个监测点的水质变化情况如下:从2010-2014年,浦阳江出口水质最差,水体污染最严重,闸口、桐庐、桐君山、青江口断面水质有所下降,兰江口和三都大桥水质有所上升,其余断面水质基本保持不变。(4)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变化对水体变化的影响,在2000-2014年期间,虽然林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连通性降低,斑块分散分布,会导致钱塘江河岸带水土的流失,水资源涵养能力的降低,增加河流泥沙量,破坏了水体环境,降低水体透明度。在14a间,耕地在2004年由于农业政策而导致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余时期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升高,斑块趋于分散分布,耕地间连通性降低,因此耕地面积的减少使钱塘江农业用水量和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有利于水体环境的恢复和自净能力的提高。建成地在2000-2014年期间,面积快速增加,斑块趋于集中分布,景观连通性提高,景观均匀化程度升高,说明了14a间研究区内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成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用地类型,因此建成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更为直接。建成地面积的增加说明了城镇用地的扩大,人类活动导致其他景观类型的减少,改变了其他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且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会直接导致河流水质污染。(5)水体透明度提取结果显示,在35个采样点所提取的SDD值与研究区的水质分布情况和泥沙数据情况大致相符合。水体透明度作为水质指标之一,与河岸带缓冲区景观格局变化的关系分析显示,可知水体透明度的变化受河岸带中不同因素的影响,林地与耕地面积变化,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主要是影响水体中的含沙量和输沙量等,而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直接影响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总体上,研究区水质关系与景观格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水环境的变化受到多个景观类型的约束。而研究中所涉及的2000-2014年14a间的钱塘江水系水质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情况依然比较严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河岸带水环境治理,需要从不同景观要素进行考虑研究,对于造成水体污染的水质指标和污染物排放制定指导性治理对策,控制城市化进程中的无序扩张,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度,以改善区域内水土流失情况与植被涵养能力,控制农业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郑洁[3](2016)在《钱塘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探讨》文中提出流域沉积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是现代地表过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择中国东部现代人类活动较强的钱塘江流域,开展了Cu、Zn、Pb、Cr、Cd、 Ni等6种重金属(总量)的沉积记录研究,探讨不同重金属流域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成因做了初步分析和解释。所用93个样品均为采自边滩的细颗粒沉积物(为对比需要,采样也覆盖了杭州湾南北两岸及甬江流域),采用德国耶拿contrAA(?)700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全量分析,同时测量了影响重金属元素赋存的有机质、酸碱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值)(粒度资料由课题组提供),收集并按不同支流整理出与重金属物源有关的人类活动资料等。初步结论如下:(1)钱塘江流域沉积物6种重金属元素超标度表现为Zn>Cd>Cu>Pb> Cr>Ni,杭州湾、甬江分别与流域内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流域内Zn:611.63 mg·kg-1, Cr:107.20 mg·kg-1, Cu:72.58 mg·kg-1, Ni:38.36 mg·kg-1, Pb:44.48 mg·kg-1, Cd:2.80mg·kg-1;其中Cd、Zn、Cu超标最严重,分别是背景值的23.22倍、9.65倍、4.51倍;杭州湾Zn:345.22 mg·kg-1, Cr:76.26 mg·kg-1, Cu:31.25 mg·kg-1, Ni:42.15mg·kg-1, Pb:26.11 mg·kg-1, Cd:0.1 mg·kg-1;甬江Zn:368.33 mg·kg-1, Cr:321.21 mg·kg-1, Cu:109.16 mg·kg-1, Ni:68.13 mg·kg-1, Pb:38.04 mg·kg-1, Cd:0.66mg·kg-1。(2)钱塘江流域内重金属含量上游较下游高,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为壶源江、渌渚江、富春江以及甬江。其中,壶源江Cu、Cd分别高达为124.63 mg·kg-1 104.7 mg·kg-1,兰江Zn、Ni分别达1727.85 mg·kg-1.43.87 mg·kg-1,新安江Cr高达164.16 mg·kg-1,富春江Pb最高,达53.39 mg·kg-1,浦阳江Ni达43.05 mg·kg-1;分水江与曹娥江除Zn属中度污染外,其余5类重金属基本无污染。此外,甬江Cr和Ni研究区中最高,分别为321.21 mg·kg-1和68.13 mg·kg-1。 Cu、Pb、Cr、 Cd在芦茨以上的新安江和富春江段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次上升的趋势,芦茨以下逐渐下降;Ni在杭州湾有缓慢增加态势。富春江Pb和Cd含量较高与其汇入的支流绿渚江和壶源江、浦阳江有关。(3)钱塘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主要是人为源。其中Cd、Pb、Zn在新安江、富春江、杭州湾及支流兰江、壶源江、浦阳江以及甬江上出现的高峰值,主要与当地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污废水有关,且Pb受到一定工厂大气沉降污染物影响。钱塘江与杭州湾各类重金属元素在整个流域中含量较低,其含量得到有效稀释,其中,Cu仅为25.51 mg·kg-1、Pb为23.54mg·kg-1、Cd为0.12 mg·kg-1、Cr为64.93 mg·kg-1、Ni为37.42 mg·kg-1、Zn为307.19 mg·kg-1,除Zn属于严重污染,Cr属于无-中度污染外,其余4种重金属皆属于无污染状,钱塘江及杭州湾沉积物重金属受到非人为因素的制约较强。(4)钱塘江流域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一级支流高于干流,且不同河段上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主要与当地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机污染物有关,流域内同时存在重金属污染及有机污染两种污染物质。流域呈中性偏碱性,基本属于中度还原环境,钱塘江流域pH值和Eh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但影响程度较小。此外,重金属元素Cr和Pb的空间分布特征受细颗粒沉积物分布的影响较显着。

张明,唐访良,俞雅云,徐建芬,李华,吴敏华,张伟,潘见阳[4](2015)在《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特征,应用固相萃取净化、富集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14个监测断面采集于2014年7月和2015年1月的表层水样品中16种PFCs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残留水平和分布规律.监测结果显示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水有8种PFCs不同程度的检出,包括C4和C8全氟烷基磺酸以及C4C9全氟烷基羧酸,均为中短链PFCs.ΣPFCs质量浓度范围为0.98609 ng·L-1,其中全氟辛酸(PFOA)质量浓度范围0.59538 ng·L-1,为主要污染因子,全氟辛烷磺酸(PFOS)检出浓度较低,为02.48 ng·L-1.污染物空间分布略有差异,位于上游兰江的兰江口和将军岩断面检出浓度较高,总体上呈现上游高于下游的趋势.特征组分含量比率显示流域内工业污废水排放是水体中PFCs残留的主要来源.钱塘江(杭州段)水体中PFCs污染与钱塘江流域上游产业布局密切相关,主要污染输入来自上游兰江,沿途吸纳的含PFCs的污废水对水体污染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钱塘江水体中存在着广泛的PFCs特别是PFOA污染,需要有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

杨丽萍[5](2015)在《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文中指出水污染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重视。在我国,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了解水污染的总体状况、污染分布的时间和空间特点以及污染来源的解析是进行水污染治理的前提。本研究在流域尺度上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区是浙江省2个典型流域:一个是受多种污染物质综合污染的城市代表性流域-温瑞塘河流域;另一个是受单一氮素污染的饮用水源区-合溪水库流域。对温瑞塘河流域我们从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2年间在12个水质监测站点每2月采集1次水样,共采样12次水样。在合溪水库流域我们从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28个河流点,14个地下水点,和6个水库点每2月采集1次水样并进行水质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单因子水质评价、综合水质评价以及污染指数法等水质评价方法对这2个流域的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并对这2个流域内的各个水质因子的污染状况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以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温瑞塘河流域3个不同研究区域(城市、近郊、农村)的水质污染来源进行综合解析,同时利用氮氧双稳定同位素(δ15N和δ180)和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污染源解析模型SIAR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对合溪水库的硝酸盐污染来源进行识别并计算各个污染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可为这2个流域的水质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温瑞塘河流域和合溪水库流域污染严重,其主要水质级别为较差或极差利用单因子水质评价、综合水质评价和污染指数法对2个流域研究区的水质进行评价。在温瑞塘河流域,由单因子水质评价法得知,城市区域所有水样均为劣V类水。近郊区域中所有水样均为V类或劣V类水,农村区域劣V类占农村总样品数的67%,V类水占14%。利用水质综合评价得知,温瑞塘河流域河流水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差和极差的水质级别。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功能标准限值为参考,城市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3-N)的污染指数平均值>1,其中TN和NH3-N的超标率为100%,COD的超标率为65%。近郊区域COD.TN.NH3-N的污染指数平均值>1,分别超标64.6%,100%和100%CODMn口F-分别有31.3%和18.8%的样品超出标准。农村区域的TN和NH3-N的污染指数>1,其样品超标率分别为88.9%和47.2%。另外,CODMn和COD也有样品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3.9%和19.4%。通过单因子水质污染分析和综合水质污染分析可知,合溪水库流域内的河流水和水库水的污染级别90%以上为V类和劣V类水,其对应的综合污染评价等级为极差水质。地下水中90%以上的水样污染级别为Ⅲ类,其综合污染评价等级为良好。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等级为标准,通过污染指数的计算可知,100%的河流水TN超标,5%的水库水TN超标,4%的地下水NH3-N超标。2.氮素污染和有机污染是温瑞塘河流域最主要的污染类型温瑞塘河流域受到严重的氮素污染和有机污染,其中TN污染最为严重,有91%的样品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域功能标准限值,最高的TN浓度是V类水标准的13倍。利用方差分析得知,水质参数在3个不同研究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着,城市和近郊的水质要差于农村的水质,并且城市和近郊的水质差异不显着。污染最为严重的水质参数(TN, NH3-N, COD,和CODMn)在城市和近郊的污染比农村严重。对各水质参数的年际变化分析还发现2010年的水质在2009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改善,但月际之间的变化差异不显着。3. 温瑞塘河流域受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双重影响,其中生活污水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等人为源及土壤等自然源是主要污染来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在城市区域得到4个污染源,近郊3个污染源,农村3个污染源。在城市区域,主要污染源是市政污水和商服业废水、交通和工业污染以及土壤源等。在近郊,大部分监测点受到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此外还有交通污染源和土壤源等的影响。在农村,多数监测点受到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影响,含有粪肥源的农业径流,土壤源等均为农村水质污染源。结合APCS-MLR,计算出了每1个污染源的贡献率。利用PMF模型对3个不同研究区域的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等自然源、工业污染源、市政污染排放源以及地表径流污染源为城市区域的4个主要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地表径流以及生产生活污水为近郊区域的3个主要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水源、土壤源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源为农村区域的3个主要污染源。同时PMF模型还给出了各种源对各个水质参数的贡献率。就模拟结果而言,2种模型得出的污染源在3个研究区域均有差异,其中城市区域的解析结果较相似,在近郊和农村,2种模型解析出的污染源差异较大。从PCA方法得到的共同度以及PMF模型的决定系数可以看出,在本研究区,2种模型对污染源的拟合结果较好。4.含氮化合物是合溪水库流域的主要污染物质,其分布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在合溪水库流域,氮素为最主要的污染物质。通过对氮素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得知,TN,NH3-N和N03--N的浓度在流域内表现为湿季高于干季。TN和N03--N在流域内的河流水和地下水中呈现出上游(US)浓度高于中游(MS)高于下游(DS)的趋势,而在水库水中则上游浓度低于下游。5.合溪水库流域在干季主要受粪肥污水污染,而湿季主要受化肥污染本研究结合水文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δ15N和δ18O)以及SIAR模型对干湿2个季节的3种水体类型的氮素源进行研究,计算研究区水体中硝氮来源得知,粪肥污水、大气沉降源在12月份贡献率高于5月份,化肥、土壤源贡献率5月份高于12月份。在12月,粪肥污水贡献率最大,最高在地下水中,达到61%,而化肥在5月份贡献率最大,流域均值达到37%。大气来源在4种氮污染源中贡献率最低。

韩晓霞[6](2015)在《沙河水库氮素主要来源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溧阳市沙河水库是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典型的大型人工水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库水质逐渐趋于富营养化,保护水库水质刻不容缓。氮是沙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其污染源以流域来源为主,为了进一步认识流域开发对水库水质的影响,本研究从沙河水库上游的土壤到河道再到库体对氮素来源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其对库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对沙河水库上游中田河沿河岸土壤氮素特征的分析发现:中田河沿岸土壤氮素主要为有机氮(99.14%),而无机氮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此外,鉴于土壤的利用类型,园地和耕地相对于林地是氮素流失的主要风险区,茶园是水环境最大的威胁,最易径流流失而成为氮源。结合降雨的季节波动特征,对河流和水库水体氮素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和水库氮素的季节变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活动密切相关,农业施肥是氮素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在降水的作用下易流失,从而成为河流水体氮素的主要来源;上游流域的氮素通过河流的输送、迁移,最终汇入沙河水库成为氮素的主要来源,并对水库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产生重要影响。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包括氮营养)的相关分析表明:气候条件是调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最主要因子,同时氮营养盐的驱动作用也不容忽视,藻类生物量与氮营养水平显着正相关,其中生物量最大的硅藻与铵态氮密切相关。水库氮营养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开发总量大,开发布局不合理。从源头上削减营养盐水平,控制外源氮素输入,是保护水库水质的根本。有计划地在流域实施污染减源,严格控制地面生态破坏等扰动,控制农业肥料投放量和时间,是改善水库水质的重要措施。因此,沙河水库水质保护不能忽视氮素营养盐的全面控制,以调控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王奕奕[7](2015)在《钱塘江水体中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钱塘江作为杭州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杭州近年来频发的水体有机物污染事件,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因此加强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独特的环境行为和致病机理,对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可能产生重大威胁。本文通过对钱塘江水体中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等有机物的监测分析,初步掌握了钱塘江水体中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等有机物的种类、分布情况、浓度水平,进行了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等的健康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措施。本文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方法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钱塘江水体中检出的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共有43种,主要污染因子包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二甲氧基甲烷。检出率最高的前3种主要挥发性卤代烃污染因子为二氯甲烷(最高检出浓度为8.4μg·L-1)、三氯甲烷(最高检出浓度为2.9μg·L-1)和1,2-二氯乙烷(最高检出浓度为1.1 μg·L-1)。2、项目开展期间,钱塘江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检出频率较2012年有明显的增加。总体看,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较低,远低于相关的标准限值,点源污染特征明显。3、钱塘江水体中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等有机物污染导致人体健康风险尚在可接受范围内,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范围为0-82.9×10-3和致癌健康风险指数范围为0-1.7×10-6。

唐访良,张明,徐建芬,陈峰,许燕冰,吴敏华,李华[8](2015)在《钱塘江(杭州段)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采集于2013年5月、7月和11月的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水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进行了分析,初步明确其组成特征及来源,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钱塘江(杭州段)水体中检出5种微量的OCPs,检出频率最高的是β-HCH和δ-HCH.14个采样点均有不同浓度检出,钱塘江干流∑OCPs的浓度范围在1.316.68 ng·L-1,属低污染水平,3条主要支流∑OCPs的浓度范围则是1.324.23 ng·L-1.钱塘江(杭州段)水体中OCPs污染空间分布各异,上游兰江点位及桐庐县、富阳市境内各点位总体浓度相对较高.通过特征组分比例可确认HCHs污染主要源于农田中使用有机氯类农药的降解残留及新的林丹污染输入,且非固定污染源输入.利用EPA推荐方法对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摄入钱塘江水体中OCP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介于8.56×10-51.82×10-3,根据评价标准均未超标;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在3.96×10-81.93×10-7,均位于可忽略风险范围内.结果表明钱塘江(杭州段)作为饮用水水源,其水体中OCPs残留引起对人体产生的致癌、非致癌健康危害可忽略.

辜勇[9](2013)在《钱塘江杭州段深槽水质监测分析与中心排放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其水质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氮、磷等营养盐的输入,使钱塘江流域在2004年出现大面积的蓝藻水华,严重影响了流域范围内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钱塘江水体的水质监测分析显得尤为必要,分析结果将为钱塘江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在2011年5月和9月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实验两种方式对钱塘江杭州段水体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钱塘江杭州段水体蓝绿藻、叶绿素a和相关理化指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底泥样品中总磷、总氮和总有机碳的沿程分布规律;对叶绿素a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5月叶绿素a与蓝绿藻、总磷、总氮、pH值等指标相关关系显着,而9月叶绿素a仅与蓝绿藻、pH值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与总磷、总氮相关关系不明显;还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钱塘江水体水质状况进行了一定的评价,结果显示水体总氮浓度严重超标。此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钱塘江水体水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水体的主要污染为营养盐输入导致的藻类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生物污染。下游闸口和七堡断面污染最为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中,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排出的污水量超过了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受纳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污染物在受纳水体中通过迁移、扩散及转化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合理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充分利用排放过程与河流、海洋等水体之间掺混稀释效果,以及水体的自净能力,则不仅能有效降低污水排放处理的费用,同时又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对动水环境下的污染物排放流场问题的试验研究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对静止和来流环境下中心排放的三维流速进行测定,比较了静止和来流环境下流场矢量图和各方向流速分布,分析了水槽来流对中心排放与环境水体掺混效果的影响。

王硕硕[10](2013)在《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边滩水质监测分析及岸边排放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利用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手持式ADV等先进的测试仪器,对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的水质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同时,将采集的水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另外,在实验室中通过多功能水槽,对污染物的岸边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通过实时监测获得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重要的水质数据,其中利用多参数水质测定仪现场取得溶解氧,叶绿素a,蓝绿藻等数据;利用手持式ADV获得流速数据;通过取样在实验室中分析了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和总磷的浓度以及底泥中总有机碳、总氮和总磷的含量,给出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水质状况的沿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采用三种水环境评价方法,即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标识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的水环境进行了评价,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设计了三种实验室中模拟污染物在河流中岸边排放方案,分别是静水情况,来流情况和波浪情况;利用Micro ADV测得岸边排放时的流场分布;利用Matlab软件绘出流场矢量图。通过三种方案流场分布的对比与研究,探讨了污染物在河流中迁移、扩散的规律,找出有利于污水扩散的排放方式。

二、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氮污染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氮污染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VAR模型的赣江氮营养盐污染与流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第3章 赣江氮营养盐污染和经济现状
    3.1 赣江氮营养盐沿程分布特征
    3.2 赣江水体氮营养盐丰枯水期对比分析
    3.3 赣江流域经济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赣江近年氮营养盐入湖负荷及流域经济状况
    4.1 赣江与鄱阳湖水质水量状况
    4.2 赣江与鄱阳湖负荷特征分析
    4.3 近年赣江流域经济增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赣江流域经济与氮营养盐入湖负荷关系
    5.1 流域经济与氮营养盐入湖负荷关系
    5.2 流域不同产业与氮营养盐关系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基于遥感影像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质关系研究 ——以钱塘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景观格局与水质关系分析的研究进展
        1.2.2 水质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环境状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景观格局指数及计算方法
    2.3 数据获取及处理
        2.3.1 影像数据获取
        2.3.2 数据预处理
        2.3.3 水质数据和泥沙数据的获取
第三章 景观格局与水质关系不确定性分析
    3.1 钱塘江主干河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3.1.1 遥感图像分类
        3.1.2 区域整体景观格局变化
        3.1.3 各土地类型景观格局变化与水体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3.2 钱塘江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
        3.2.1 钱塘江水环境质量现状
        3.2.2 钱塘江水环境时空变化分布
        3.2.3 钱塘江水文情势
    3.3 景观格局变化对水环境变化的影响
        3.3.1 林地景观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3.3.2 耕地景观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3.3.3 建成地景观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钱塘江水体透明度提取
    4.1 提取水体透明度
    4.2 水体透明度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不确定性分析
        4.2.1 SDD值的获取与处理
        4.2.2 SDD值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钱塘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重金属总量和空间分布研究现状
        1.2.2 重金属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状况
        2.1.2 地质构造背景与土壤环境
        2.1.3 社会经济状况
        2.1.4 河流概况
    2.2 样品信息
        2.2.1 样点分布与采集
        2.2.2 样品编号
    2.3 研究方法
        2.3.1 主要实验仪器
        2.3.2 实验试剂
        2.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理化指标及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3.1 理化指标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3.1.1 原理与方法
        3.1.2 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3.1.3 小结
    3.2 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3.2.1 含量分布特征
        3.2.2 空间分布特征
        3.2.3 重金属污染评价
        3.2.4 小结
第四章 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成因探讨
    4.1 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4.1.1 主成分分析
        4.1.2 人类活动对重金属的影响
        4.1.3 小结
    4.2 理化指标对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
        4.2.1 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研究
        4.2.2 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
        4.2.3 pH、Eh对重金属的影响
        4.2.4 粒度对重金属的影响
        4.2.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标准样品与试剂
    1. 2样品采集与处理
    1. 3色谱分析
    1. 4质量控制与保证
    1. 5统计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 1钱塘江水体中PFCs污染水平
    2. 2钱塘江水体中PFCs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2. 3 PFCs各单体之间的相关性及来源分析
3结论

(5)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流域水污染综述
        1.1.1 流域水污染现状
        1.1.2 水体氮素污染研究
        1.1.3 水体氮素污染的来源
        1.1.4 水体氮素污染的危害
    1.2 水体污染源解析综述
        1.2.1 源解析方法综述
        1.2.2 几种源解析受体模型
    1.3 氮氧稳定同位素在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
        1.3.1 氮氧稳定同位素特性
        1.3.2 水体硝酸盐来源的同位素值
        1.3.3 硝酸盐氮氧稳定同位素的测定方法
        1.3.4 氮氧稳定同位素在氮素污染源解析中的研究现状
        1.3.5 氮氧稳定同位素在氮素污染源解析中的不足
        1.3.6 硝酸盐污染源贡献率分摊的发展
第二章 研究区的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区的选择
        2.1.1 温瑞塘河流域
        2.1.2 合溪水库流域
    2.2 研究内容的确定
        2.2.1 温瑞塘河流域和合溪水库流域的水质评价
        2.2.2 温瑞塘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分布及源解析研究
        2.2.3 合溪水库流域氮素污染时空分布及源解析研究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4 主要研究方法
        2.4.1 主成分分析(PCA)
        2.4.2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
        2.4.3 同位素源解析模型(SIAR)
第三章 两个典型流域的水质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水质评价标准
        3.2.2 水质评价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温瑞塘河流域水质评价
        3.3.2 合溪水库流域水质评价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温瑞塘河流域水体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域与数据获取
        4.2.2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流域水质参数描述统计分析
        4.3.2 流域水质参数空间分布特征
        4.3.3 流域水质参数时间分布特征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温瑞塘河流域水体污染源解析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区域与数据获取
        5.2.2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水质与气象数据相关分析
        5.3.2 PCA结合APCS-MLR法用于污染源解析
        5.3.3 PMF污染源解析研究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合溪水库流域氮素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研究区域概况
        6.2.2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水文化学特征
        6.3.2 流域氮素时间分布特征
        6.3.3 流域氮素空间分布特征
    6.4 讨论
    6.5 结论
第七章 合溪水库流域氮素污染源解析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采样与保存
        7.2.2 氮氧稳定同位素测定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水文化学特征分析
        7.3.2 硝酸盐来源识别
        7.3.3 硝酸盐来源贡献率计算
    7.4 讨论
    7.5 结论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2.1 揭示了两流域污染现状、污染时空分布特点及污染来源
        8.2.2 多种源解析方法和技术的综合运用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

(6)沙河水库氮素主要来源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湖库水资源保护的意义
        1.1.2 氮在湖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1.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1 水体氮污染来源的研究
        1.2.2 水体氮营养与浮游植物关系的研究
        1.2.3 水体尿素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品采集与测定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2.2 水样的采集与测定
        2.2.3 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与鉴定
    2.3 数据资料收集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中田河沿岸土壤氮素分布特征分析
    3.1 采样点布设及划分
    3.2 结果分析
        3.2.1 中田河沿岸土壤氮素含量及组成情况
        3.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素含量的比较
        3.2.3 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沿岸土壤氮素含量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中田河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1 采样点布设
    4.2 结果分析
        4.2.1 中田河水质总体概况和氮素组成
        4.2.2 中田河不同形态氮的时间变化特征
        4.2.3 中田河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化特征
        4.2.4 中田河氮素来源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沙河水库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5.1 采样点分布
    5.2 结果分析
        5.2.1 沙河水库水质污染现状
        5.2.2 沙河水库氮素组成
        5.2.3 不同形态氮的时间变化
        5.2.4 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化
        5.2.5 沙河水库氮素来源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沙河水库尿素含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6.1 采样点布设
    6.2 结果分析
        6.2.1 沙河水库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6.2.2 沙河水库尿素氮在氮营养盐中的贡献
        6.2.3 沙河水库尿素与其他水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氮营养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研究
    7.1 结果分析
        7.1.1 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结构
        7.1.2 沙河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时空变化
        7.1.3 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7.2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7)钱塘江水体中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污染与危害
        1.1.3 钱塘江水系水文情况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定义
        1.2.2 挥发性卤代烃(VHCs)的定义
        1.2.3 国内外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前处理分析技术
        1.2.4 国内外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检测方法
        1.2.5 钱塘江水质情况及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1.3.1 研究内容和目的
        1.3.2 技术要点与路线
        1.3.3 技术重点和创新点
2 实验方法与装置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仪器工作条件
        2.3.1 色谱-质谱条件
        2.3.2 吹扫捕集条件
        2.3.3 标准谱图
        2.3.4 方法校准曲线
        2.3.5 方法检出限与测定下限
        2.3.6 方法精密度
        2.3.7 方法准确度
3 布点与采样
    3.1 布点
    3.2 采样
    3.3 质量保证
4 挥发性有机物(VOC_s)种类、浓度水平分析
    4.1 检测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_s)种类
    4.2 浓度水平与分布特征
        4.2.1 3月采样期污染物浓度水平与分布特征
        4.2.2 5月采样期浓度水平与分布特征
        4.2.3 7月-8月采样期浓度水平与分布特征
        4.2.4 2013年12月-2014年1月采样期浓度水平与分布特征
    4.3 水环境质量评价
    4.4 小结
5 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的健康风险评估
    5.1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5.2 风险水平的分级与比较
    5.3 钱塘江水体中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等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1.1 主要检出污染物为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含量较低,尚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6.1.2 项目开展期钱塘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水平较2012年同期有增加
        6.1.3 点源污染及时间分布特征明显
        6.1.4 检出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6.2 建议
        6.2.1 加强源头控制,减少有机物排放
        6.2.2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预防和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6.2.3 将有机物控制指标逐步纳入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钱塘江(杭州段)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Introduction)
2材料与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样品采集
    2.2样品预处理
    2.3标准样品与试剂
    2.4色谱分析
    2.5健康风险评价
3结果与讨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钱塘江水体中OCPs残留污染特征
    3.2来源解析
    3.3钱塘江( 杭州段) 水体中OCPs健康风险
4结论( Conclusions)

(9)钱塘江杭州段深槽水质监测分析与中心排放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资源现状
    1.2 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1.2.1 国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1.2.2 国内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1.3 水体的富营养化
        1.3.1 水体富营养化定义
        1.3.2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3.3 叶绿素a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水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4 中心排放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野外监测和室内实验设备
    2.1 水质监测
        2.1.1 监测断面的设置
        2.1.2 采样时间和测定指标
        2.1.3 野外监测和样品的处理
    2.2 多参数水质测定仪
    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4 多功能钢化玻璃水槽
    2.5 中心排放实验装置
    2.6 SONTEK ADV声学多普勒测速仪
第三章 钱塘江杭州段水质指标的分布特征
    3.1 蓝绿藻和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
        3.1.1 蓝绿藻
        3.1.2 叶绿素a
    3.2 基本理化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
        3.2.1 溶解氧和pH值
        3.2.2 水温和电导率
        3.2.3 浊度、透明度及流速
    3.3 营养盐的沿程分布特征
        3.3.1 总磷、总氮
        3.3.2 氨氮、硝酸盐氮及生化需氧量
    3.4 底泥中总磷、总氮和总有机碳沿程分布特征
        3.4.1 底泥中总磷
        3.4.2 底泥中总氮
        3.4.3 底泥中总有机碳
    3.5 水体中氮磷比的变化规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塘江杭州段水体水质分析
    4.1 叶绿素a与部分监测指标的关系分析
        4.1.1 叶绿素a与蓝绿藻
        4.1.2 叶绿素a与营养盐
        4.1.3 叶绿素a与流速
        4.1.4 叶绿素a与pH值
    4.2 单因子水质评价
        4.2.1 单因子评价概念
        4.2.2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4.2.3 水质类别评价
    4.3 主成分分析法
        4.3.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4.3.2 主成分求解过程
    4.4 钱塘江杭州段水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4.4.1 水质指标标准化数据
        4.4.2 相关关系系数矩阵
        4.4.3 主成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来流对中心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5.1 关于中心排放试验流场区域确定
        5.1.1 流场网格划分
        5.1.2 坐标系的设定
    5.2 静水与来流环境下三维流场矢量图的比较分析
        5.2.1 两种情况下xoy平面流场图的对比分析
        5.2.2 两种情况下xoz平面流场图的对比分析
        5.2.3 两种情况下yoz平面流场图的对比分析
    5.3 静水与来流环境下流速分布的比较
        5.3.1 xoy平面上w分布的比较分析
        5.3.2 xoz平面上u分布的比较分析
        5.3.3 yoz平面上v分布的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获授权专利

(10)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边滩水质监测分析及岸边排放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钱塘江边滩流域水环境现状
        1.1.2 水环境评价概述
        1.1.3 钱塘江流域岸边污染物排放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监测仪器和实验设备
    2.1 监测仪器
        2.1.1 多参数水质测定仪
        2.1.2 声学多普勒测速仪(Micro ADV)
        2.1.3 手持式ADV(FLOW TRACKER)
        2.1.4 瓶式水样采集器
        2.1.5 紫外-可见光分光计
    2.2 模拟污染物岸边排放的实验装置
        2.2.1 多功能水槽
        2.2.2 转子流量计
第三章 研究河段监测数据分析
    3.1 监测过程简介
    3.2 水质状况数据分析
        3.2.1 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数据特征分析
        3.2.1.1 水体中溶解氧(DO)的特征分析
        3.2.1.2 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特征分析
        3.2.1.3 水体中蓝绿藻浓度特征分析
        3.2.1.4 水体pH值特征分析
        3.2.1.5 水体盐度特征分析
        3.2.2 水体水质特征分析
        3.2.2.1 水体中氨氮特征分析
        3.2.2.2 悬浮物中总磷特征分析
        3.2.2.3 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特征分析
        3.2.2.4 水体中总磷浓度特征分析
        3.2.3 底泥中碳氮磷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3.2.3.1 底泥中碳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3.2.3.2 底泥中总氮含量特征分析
        3.2.3.3 底泥中总磷特征分析
        3.2.4 水体中BOD_5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河段水质状况评价
    4.1 单因子评价法
        4.1.1 X_2的确定
        4.1.2 X_3的确定
        4.1.3 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底水体中溶解氧指标水质评价
        4.1.4 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底泥中总磷指标水质评价
        4.1.5 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底水体中氨氮指标水质评价
    4.2 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4.3 内梅罗指数法
        4.3.1 内梅罗指数法简介
        4.3.2 内梅罗指数法评价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水质状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岸边排放的实验研究
    5.1 静水状态下水排放口射流的特性分析
    5.2 来流对岸边排放的影响
    5.3 波浪对岸边排放的影响
    5.4 流场矢量图分析
        5.4.1 静水情况下流场矢量图分析
        5.4.2 波浪情况下流场矢量图分析
        5.4.3 来流情况下流场矢量图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获授权专利

四、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氮污染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VAR模型的赣江氮营养盐污染与流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谢芳立. 南昌大学, 2019(02)
  • [2]基于遥感影像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质关系研究 ——以钱塘江为例[D]. 梁琦珍. 浙江师范大学, 2016(02)
  • [3]钱塘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探讨[D]. 郑洁.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4]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J]. 张明,唐访良,俞雅云,徐建芬,李华,吴敏华,张伟,潘见阳. 环境科学, 2015(12)
  • [5]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D]. 杨丽萍. 浙江大学, 2015(10)
  • [6]沙河水库氮素主要来源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析[D]. 韩晓霞.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钱塘江水体中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估[D]. 王奕奕. 浙江大学, 2015(01)
  • [8]钱塘江(杭州段)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 唐访良,张明,徐建芬,陈峰,许燕冰,吴敏华,李华. 环境科学学报, 2015(11)
  • [9]钱塘江杭州段深槽水质监测分析与中心排放试验研究[D]. 辜勇.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10]钱塘江桐庐至七堡段边滩水质监测分析及岸边排放试验研究[D]. 王硕硕.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氮污染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