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为先

企业安全管理为先

一、企业安全 管理先行(论文文献综述)

田桐[1](2020)在《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由此引发了高空抛坠物案件的频繁发生,面对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的事件,应当如何救济受害者?《侵权责任法》第87条做出了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1254条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延伸,完善了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的治理规则。(2)《民法典》的规定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中,最主要的修改亮点是规定了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的安全保障责任。然而,该条的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较弱,学术界与实务界对高空抛坠物致人受损时,物业是否承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以及承担责任时的适用条件,一直存在不少问题和争议。理论上的争议导致实务中的适用困惑,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因此,应当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妥当的解决方案,才能在高空抛坠物致损发生时,既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又实现多方之间的利益平衡,从而实现立法的规范意旨。本文除去引言共分为四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物业安保义务的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进行剖析,进而以危险控制理论、合理信赖理论、获利报偿理论为切入点为物业作为安全保障义务人的正当性进行证成。之后本部分对物业安保义务的相关学说进行综合论述,进而论证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兼具约定和法定性质的竞合义务。上述论述皆是为后文相关责任要件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定位。本部分重点讨论《民法典》第1254条第2款规定的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与《民法典》第1198条(1)规定的一般安全保障义务之间的关系。通过将上述条文进行比较,本文明确《民法典》第1254条第2款规定的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与第1198条规定的一般安全保障义务之间存在根本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实践需要决定的。因此二者虽然同属安全保障义务,却分属不同的机理,在实践中应用时适用规则也不应互相套用,这样才能在高空抛坠物案件发生时为受害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救济,更加公平地分担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损失。第三部分,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限度。首先,这一部分论述了为何要为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安全保障义务设置限定标准,明确对其作出限定的理论基础是法经济学原理和公平原则。其次,本部分将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试图提出一个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就物业服务企业是否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如何进行具体的判断?标准应设置到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依次做出分析。本文认为需要综合适用法定标准、行业标准及法官综合裁量标准,并在综合裁量过程中适用“善良管理人”及获利情况等判断标准,对安全保障义务合理限度作出较为清晰的界定。第四部分,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本部分对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时,物业服务企业与抛坠物侵权人之间的赔偿关系做以探讨,明确物业和抛坠物侵权人按照比例承担与其各自过错程度相适应的责任,但是该责任承担比例只在二者的内部有效,在对受害人进行赔偿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无法或暂时找不到抛坠物侵权人或抛坠物侵权人无赔偿能力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之后再向抛坠物侵权人追偿。本部分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完善认定物业服务企业在高空抛坠物案件中的安全保障义务,让其与抛坠物侵权人之间进行比较合理的责任分担,为受害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救济。

张爱新[2](2020)在《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人民群众职业安全健康权益,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率较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安全文化在确保良好的安全绩效以及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为了探究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绩效的影响作用,将企业安全文化划分为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四个维度;以安全意识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绩效的主因子,再引入安全氛围作为中间变量,提出22个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安全文化、安全绩效和安全氛围的影响关系模型,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再对关系模型进行修正。实证分析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各维度是否有存在影响;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各维度的影响强度是否存在差异;安全氛围在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各维度的影像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绩效存在直接正相关影响。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与安全意识存在直接正相关关系,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与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直接正相关关系。企业安全文化各维度直接对安全氛围产生正向的影响。安全氛围对安全绩效各维度产生正向影响。安全氛围在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二者关系中存在着中介作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变量的选取和维度划分上,研究了安全绩效的两个先验指标,安全意识和隐患排查整改,以往部分安全绩效研究是研究后验指标事故率。事故会存在瞒报情况,导致事故数据收集比较困难,而且,从事故预防的角度来看,研究安全绩效的先验指标意义更大。还有部分安全绩效的研究是把安全文化里的安全行为文化作为安全绩效的指标进行,把安全绩效的的安全行为分为服从安全行为和参与安全行为。这样研究存在忽视企业安全行为文化的情况,故本文对安全文化的各维度研究相对比较全面,实用性较强,可以为企业的安全文化构建,提升安全绩效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2020)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晋政办发[2020]4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2020年5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结合实际,制定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总方案及两个专题实施方案、11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陈洋[4](2020)在《煤矿员工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及管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安全生产是煤矿安全管理中不变的主题,然而各类事故却严重威胁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表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息息相关,因此若能对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加以干预与控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率。然而,在煤矿企业中却普遍存在着矿工对不安全行为的效仿和跟随现象,作为矿工习得不安全行为的主要途径,其会导致不安全行为在群体中的传播和蔓延,使得初始的个体不安全行为最终发展成群体性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群体安全意识的下降,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安全生产。鉴于一线矿工对不安全行为的效仿和跟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驱动机理、演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的制定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这对提升组织安全,保障组织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立足于矿工对不安全行为的效仿和跟随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概念,并以此为研究对象,依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合理地运用和借鉴安全科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以及管理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观点对不安全羊群行为的驱动机理、演化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选择偏好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分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的研究内容与结论:(1)通过文献查阅和研读,结合安全管理领域的不安全行为概念、行为金融领域的羊群行为概念以及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从众行为概念对矿工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此外,从行为发生动机的视角,在深度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并验证了不安全羊群行为的二维结构,即规范顺从和信息认同。(2)在基于深度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挖掘不安全羊群行为的驱动因素,构建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依据开发的量表收集研究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不安全羊群行为在工作年限、收入、年龄以及学历等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出显着的差异性,而在职位层级上并没有表现出差异;恢复水平和工作素养会通过感知收益的中介作用而负向影响不安全羊群行为,而任务与人际关系、群体不安全氛围以及工作要求会通过感知收益的中介作用而显着正向影响不安全羊群行为;个人特质、任务与人际关系和群体不安全氛围通过感知损失显着负向作用于不安全羊群行为,而恢复水平和组织监管通过感知损失显着正向影响不安全羊群行为。(3)基于行为效用感知的不安全羊群行为演化博弈分析。由于行为效用感知(感知收益、感知损失)在内、外部因素与不安全羊群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是影响不安全羊群行为的关键且直接因素,因此,借助演化博弈理论,进一步分析行为效用感知对不安全羊群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把握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演化规律。通过建立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对称博弈,从员工群体内部视角分析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演化路径及演化稳定策略,得出在不同行为效用感知(感知收益和感知损失)水平的作用下,煤矿一线员工的演化均衡策略,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进一步,通过构建管理者与员工间的非对称博弈,从员工群体外部视角分析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演化路径及演化稳定策略,以及相应的管理者的策略选择,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每种演化稳定策略进行数值仿真模拟。(4)考虑到行为效用感知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将内、外部因素嵌入到行为效用感知中,通过建立煤矿员工不安全羊群行为选择仿真系统,分别对比了各个因素取最优和最劣值时,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演化趋势,并通过比较得出:在单因素中,对个人特质的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最好;在内部因素(个人特质、恢复水平和工作素养)和外部因素(任务与人际关系、群体不安全氛围、工作要求和组织监管)分别取最优和最劣值时的对比中得出,对外部因素的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更佳;最后,当个人特质、任务与人际关系、群体不安全氛围、工作要求处于低水平,且恢复水平、工作素养和组织监管处于高水平的情况下,整个系统中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水平最低,所取得的干预效果最好。(5)基于实证研究、演化博弈研究以及仿真研究所得结论,分别从行为驱动、演化规律以及干预效果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和对策,为遏制煤矿企业中的不安全羊群行为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图共计68幅,表共计103张,参考文献共计326篇。

温陈伟[5](2020)在《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村级工业园是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资源、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形成、发展、演变的工业体。然而,由于村级工业园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产业形态处于低端,安全隐患突出,企业管理模式混乱,企业负责人意识单薄,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安全培训不到位。同时,政府在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中,相应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如村级工业园管理制度不完善、执法监管体系不完善、各镇街属地管理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政府执法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足、部门对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站位不够高、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以及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为了使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相匹配、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与推进安全发展要求相协调,佛山市高明区需全面推动政府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村级工业园区实行一村(居)一策,加强对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企业埋汰,通过拆除重建,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引入增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部分愿意实施提升改造的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形成一批高品质创新产业园区载体,引进安全管理模式、技术先进的企业,提升土地利用效能,形成最大化产出。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获得对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提升对策。研究发现:(1)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政府行为受四方面影响。这四方面影响包括执法监管体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联动机制、应急救援体系等4大方面。这4项原因可进一步细化为20项影响。(2)影响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因素不同。根据政府行为理论、安全管理学等理论,本文对比参照政府考核标准研究政府在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中,政府的行为是否发挥到很好的作用,有效达到安全管理目标。(3)基于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政府行为受综合因素影响角度,通过完善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救援体系等对策,以此提升政府在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水平。

冯建芳[6](2020)在《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保证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运营是公交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保障营运车辆的安全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最终目的,也是城市公交企业为乘客提高“安全、经济、快速、舒适、方便”乘车环境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ISM解释结构模型对邯郸市公交安全性因素进行评价与分层,为邯郸市公交的安全运营提出意见与建议。本研究从事故致因理论出发,结合近几年邯郸市公交事故发生的规律,对公交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从管理因素、人为因素、法律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车辆因素出发,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将5大类子系统细化为29个影响因子作为本文的研究因素。首先,通过对常用评价方法的分析,将评价方法定位于层次分析法用于重要度的评价,选取城市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以此为基础计算各层级的权重,最终得到S层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层次分析法中法律因素作为相对最重要的因素所占权重为0.438,这表明在安全管理中法律法规对公交事故的发生有深层的影响,对城市公交事故的发生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其次,本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五大影响因素以及29项影响因素进行模型分层及关联性,五大影响因素模型由上到下层次分别为人与车辆两个直接影响因素、管理间接因素与法律法规直接影响因素,影响公交安全的29个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分层,解释结构模型将城市公交运营安全性的29个因素分成七个层次。两个模型通过对比,最深层次的因素都是是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制约一切的主要方式,而人为因素与车辆因素是直接导致公交安全的原因。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出的权重与解释结构模型的分层结果,从公交运营的各部门提出对策和建议。

邱铁鑫[7](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刘宁[8](2019)在《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然而,近年来煤矿、石油和化工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为国家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和及其严重的社会恐慌,严重背离“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全管理程序界面不清,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全面提升和改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研究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安全为目的,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现场调研,发现国内外针对生产安全的研究起始时间不同,现均已从单一因素研究迈入成体系研究生产过程安全的阶段,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而这些管理系统大多基于一个或几个数学模型建立。其中,解释结构模型(ISM)是一个研究复杂社会问题的分析工具,能够定性的分析复杂系统的阶层关系和要素之间的本质交互关系,人们通过人机对话将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转变为自然界的二元对象,十分高效的简化针对社会复杂系统问题的研究;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基于系统管理、人本管理、预防管理和强制原理的复杂社会系统,主要以依靠人、培养人,通过人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化解风险,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本文对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进行概念界定。本文运用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和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理论,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系统因素集,通过计算,将该系统梳理成一个以PSSR、自然环境管理、绩效管理和有感领导为源头因素,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顶层管理因素的多层级递推式的复杂的动态管理系统。据此,采取加强风险识别、理顺管理系统、系统因素均衡发展、强化安全信息管理和事故事件管理的思路进行过程安全管理系统优化,并提出确定安全目标、人本管理、全员参与和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保障措施。实践证明,层级化和逻辑化以后的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系统有助于生产过程安全的把控与保障。通过实施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系统,打破三大专业的“壁垒”,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促使公司油气储运过程管理业务精益化,实现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目标。进而切实有效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谷月[9](2019)在《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及预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煤矿大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矿为主,因而煤矿安全成为重点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进步、政策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矿安全形势有所缓解,但煤矿重大事故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时有发生。据有关学者对煤矿重大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要减少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对其不安全行为进行预控。所以本文以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险程度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风险评估,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模型,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本文以不安全行为基础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与2008—2017年煤矿重大事故案例分析,筛选出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系统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与层级结构,通过计算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先行集、可达集,构建包含个体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组织管理4个方面的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了减少主观色彩,使评价结果更客观,运用拉开档次法计算指标的权重;鉴于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过程中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并存,结合集对分析理论在解决这种确定不确定系统上有很大优势,因此将集对分析理论与拉开档次法相耦合,构建基于5元联系数的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风险等级的判定及集对势和偏联系数分析,能够综合评判其风险程度及风险趋势情况。将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煤矿实际案例中,实证结果表明,评估模型的结果与实际相符,为煤矿行为风险评估与预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与思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风险预控的思想将杜邦stop系统与BBS管理引入到煤矿中,构建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预控管理模型,通过行为的观察、沟通与纠正、后续完善、再观察、再沟通与纠正、再后续完善的模式持续进行行为预控,使员工无意识的养成安全意识、习惯,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水平,并运用到煤矿实际案例中,预控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与减少,证实构建的行为预控模型合理、有效、科学。图[13]表[28]参[114]

刘鑫萌[10](2019)在《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建筑施工事故频频发生,人作为不安全行为的载体和发出者是事故致因的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预防事故的主要途径。虽然近些年我国对建筑施工企业加大控制力度,但是安全生产现状依旧严峻。基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事故结果严重的影响以及不安全行管控的严重性,本论文拟定课题为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管控研究。首先,对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从人、机、环、管及工作技能5个方面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分析,最终确定23个影响因素;然后,利用ISM法对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影响因素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划分层次关系、建立解释结构模型。通过构建ISM解释结构模型,得到“根源性因素→深层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因素”的影响层次,其中不安全行为影响根源性因素为领导因素与安全制度。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为人的感知觉和决策失效;最后,得到如下结论:想要控制建筑不安全行为要从根源性因素入手,优化施工现场环境和工作区域环境、改善工作强度、加强设备设施管理、完善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现场安全检查,从而达到预防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本研究成果对我国建筑施工人的不安全生产行为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企业安全 管理先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安全 管理先行(论文提纲范文)

(1)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安全保障责任是否具有正当性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认定标准
        (三)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承担
        (四)安全保障责任的性质
        (五)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的范围
        (六)追偿权的享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法解释论的方法
        (二)案例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基础
    一、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
        (二)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
    二、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正当性
        (一)合理信赖理论
        (二)危险控制理论
        (三)获利报偿理论
    三、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
        (一)约定义务说
        (二)法定义务说
        (三)竞合义务说
        (四)本文观点
第二章 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定位
    一、物业服务企业不属于《民法典》第1198条规定的几类主体
        (一)物业服务的小区不属于经营场所、公共场所
        (二)物业服务企业不属于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
    二、《民法典》第1254条与《民法典》第1198条的关系
        (一)《民法典》第1254条与第1198条规定的机理存在根本差异
        (二)《民法典》第1254条应独立适用
第三章 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案件中物业是否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判断标准
    一、界定安全保障义务“合理限度范围”的基本原则
        (一)“合理限度范围”的界定应当符合公平原则
        (二)“合理限度范围”的界定应当符合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二、“合理限度范围”的界定思路
        (一)判断安全保障义务“合理限度范围”的标准
        (二)判断安全保障义务“合理限度范围”各标准之间的关系
    三、对法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完善
    四、对法官综合衡量规则的完善
        (一)法官综合衡量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法官综合衡量的具体标准
    五、公平确立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四章 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
    一、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责任与抛坠物侵权人责任之间的关系
        (一)物业服务企业的安保责任不因抛坠物侵权人责任的存在而消灭
        (二)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责任与抛坠物侵权人责任的性质
        (三)物业服务企业与抛坠物侵权人的责任分配
    二、高空抛坠物中物业服务企业赔偿责任履行的规则
        (一)外部关系即履行顺序的问题
        (二)内部关系即追偿的问题
    三、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与其他可能加害人的责任之间的关系
        (一)《民法典》第1254条第1款规定的可能加害人责任
        (二)《民法典》第1254条第1款与第2款之间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安全文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安全文化概念的历史背景
        2.1.2 安全文化的定义
        2.1.3 安全文化的研究视角和模型
        2.1.4 安全文化的变量研究
    2.2 安全绩效相关综述
        2.2.1 安全绩效的定义
        2.2.2 安全绩效的研究和测量维度
        2.2.3 安全绩效的变量研究
        2.2.4 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的关系综述
    2.3 安全意识的研究综述
        2.3.1 安全意识的定义
        2.3.2 国内外对安全意识的研究
    2.4 隐患排查治理的研究综述
        2.4.1 隐患排查治理的定义
        2.4.2 隐患排查治理的实践
    2.5 安全氛围的文献综述
        2.5.1 安全氛围的定义
        2.5.2 安全氛围的研究和测量维度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构建
    3.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1 安全精神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2 安全制度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3 安全物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4 安全行为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5 安全文化对安全氛围的关系假设
        3.1.6 安全氛围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7 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
    3.2 研究框架
        3.2.1 SEM的结构模型概念
        3.2.2 关系模型假设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量表设计
        4.1.1 安全文化量表设计
        4.1.2 安全绩效量表设计
        4.1.3 安全氛围量表设计
    4.2 小样本初试
        4.2.1 项目信度和效度分析
        4.2.2 安全文化量表的预调查
        4.2.3 安全绩效量表的预调查
        4.2.4 安全氛围量表的预调查
    4.3 最终问卷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的影响关系分析
    5.1 调查结果的描述
        5.1.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5.1.2 调查数据描述
    5.2 信度分析
        5.2.1 安全文化的信度检验
        5.2.2 安全绩效的信度检验
        5.2.3 安全氛围的信度检验
    5.3 效度检验
        5.3.1 安全文化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2 安全绩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3 安全氛围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4 相关性分析
    5.5 多重共线性检验
    5.6 模拟拟合与假设检验
        5.6.1 整体模型的拟合与验证
        5.6.2 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检验
    5.7 检验结果和讨论
        5.7.1 检验结果
        5.7.2 结果讨论
    5.8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管理启示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四、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关系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煤矿员工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及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羊群行为与从众行为的关系
    2.2 不安全羊群行为概念的界定
    2.3 相关理论基础与模型
    2.4 文献综述
    2.5 本章小结
3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模型的建立
    3.1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因素筛选
    3.2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因素的界定
    3.3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所需量表的开发与数据收集
    4.1 量表开发的流程与原则
    4.2 初始题项的提取与修正
    4.3 预调研与初始量表检验
    4.4 正式施测与样本情况
    4.5 正式量表的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实证分析
    5.1 不安全羊群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及差异性分析
    5.2 不安全羊群行为各驱动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5.3 不安全羊群行为与其各驱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4 行为效用感知的中介效应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行为效用感知的不安全羊群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6.1 演化博弈理论
    6.2 演化博弈分析的适用性评价
    6.3 员工群体内部演化博弈分析
    6.4 管理者与员工演化博弈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不安全羊群行为选择仿真研究
    7.1 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7.2 Netlogo平台仿真的原理与优势
    7.3 仿真系统的构建
    7.4 不安全羊群行为选择仿真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不安全羊群行为干预的对策建议
    8.1 基于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建议
    8.2 基于演化博弈的管理者的干预建议
    8.3 基于仿真研究的干预措施选择建议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及研究
        1.3.2 国外文献及研究
        1.3.3 研究现状综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5.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工业园区与村级工业园区
        2.1.2 安全管理概述
        2.1.3 安全管理的任务
        2.1.4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2.1.5 安全隐患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行为研究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海因里斯法则
        2.2.4 安全管理3E原则
        2.2.5 本质安全化
第三章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现状分析
    3.1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发展现状
        3.1.1 佛山市高明区概况
        3.1.2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基本情况
    3.2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分布情况
    3.3 高明区村级工业园企业行业分析
    3.4 推动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3.4.1 机构设置
        3.4.2 各部门、各镇街开展村级工业园工作情况
        3.4.3 村级工业园日常监管方面
    3.5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考核评分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阻力分析
    4.1 执法监管体系不完善
        4.1.1 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业务不熟悉
        4.1.2 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4.1.3 部门关系不协调,未能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4.1.4 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不明晰
        4.1.5 法律法规建设不适应
    4.2 属地管理责任不到位
        4.2.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4.2.2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3 职能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
        4.3.1 执行联动机制的相关立法不完善
        4.3.2 有协助义务的单位缺乏协助执行的意识和积极性
        4.3.3 参与执行联动部门的法定义务缺乏制度性保障
        4.3.4 参与联动部门担忧秘密隐私泄露
    4.4 应急救援体系不到位
        4.4.1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
        4.4.2 相关企业主体责任
        4.4.3 应急演练
        4.4.4 应急救援保障
        4.4.5 应急预案救援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经验借鉴
    5.1 国内经验介绍
        5.1.1 佛山市顺德区村级工业园
        5.1.2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工业园
        5.1.3 广州市花都区村级工业园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政府行为若干建议
    6.1 合理设定标准,完善执法监管体系
        6.1.1 合理设定验收标准,加大违法处理力度,保持整治效果
        6.1.2 建立督察考核机制,实施安全生产绩效考评机制
        6.1.3 同步改革、大胆创新,加强未来谋划与配套设施支持
    6.2 强化组织领导和建立领导挂点示范项目机制,加强属地管理责任
        6.2.1 坚持“计划指引、示范先行、政府统筹”的方针
        6.2.2 建立领导挂点示范项目机制,加强属地管理责任
    6.3 加强部门信息数据连接、建立部门联动的协商和宣传机制
        6.3.1 在前期摸底调查基础上,做好信息化管理
        6.3.2 重视事故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明白卡制度
        6.3.3 建立部门联动的协商和宣传机制
    6.4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强化应急救援体系
        6.4.1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应急预案管理
        6.4.2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熟悉应急救援训练
        6.4.3 加强实时事故信息报送,加强应急救援训练
    6.5 安全生产验收标准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安全管理现状
        1.3.1 国外城市公交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1.3.2 国内城市公交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 事故理论
        2.1.1 事故特性
        2.1.2 事故危险性
    2.2 事故致因理论
        2.2.1 事故致因理论发展总结
        2.2.2 事故致因因素系统模型
    2.3 安全管理理论
        2.3.1 系统原理
        2.3.2 人本原理
        2.3.3 预防原理
        2.3.4 强制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现状
    3.1 邯郸市公交行业概况
    3.2 邯郸市公交安全现状
    3.3 邯郸市公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部门安全监督问题
        3.3.2 公交企业安全管理问题
    3.4 影响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因素重要度评价
    4.1 常用重要度评价方法剖析
        4.1.1 基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数据的评价
        4.1.2 基于综合模型的评价
    4.2 基于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指标分析及选取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影响因素选取及分析
    4.3 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及计算
        4.3.1 构造判断矩阵
        4.3.2 S层总权重的计算
        4.3.3 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因素重要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因素关联分析
    5.1 ISM解释结构模型基本原理及工作步骤
    5.2 基于ISM城市公交运营安全性五大因素分析
        5.2.1 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性因素分析
        5.2.2 建立邻接矩阵A
        5.2.3 建立可达矩阵M
        5.2.4 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5.3 基于ISM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具体因素分析
        5.3.1 城市公交运营安全性因素分析
        5.3.2 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性可达矩阵的构建
    5.4 模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对策
    6.1 法规建设
        6.1.1 标准法规建设
        6.1.2 安全监管机制建设
        6.1.3 企业资质监管
    6.2 运营环境保障
        6.2.1 主管部门
        6.2.2 客运企业
    6.3 营运车辆管理
        6.3.1 部门监管
        6.3.2 企业管理
    6.4 企业安全管理
        6.4.1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6.5 从业人员管理
    6.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8)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1.2.1 国外安全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安全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论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2.2 系统安全管理理论
    2.3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概念界定
    2.4 解释结构模型
        2.4.1 解释结构模型(ISM)的工作步骤
第3章 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现状
    3.1 GX石化公司简介
    3.2 公司油气储运安全管理运行现状
    3.3 公司油气储运安全管理问题和不足
        3.3.1 基于安全的自然环境管理因素分析
        3.3.2 基于安全的内部管理因素分析
        3.3.3 非管理因素不足之处
第4章 构建油气储运过程管理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4.1 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因素确定
        4.1.1 确定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系统因素集
        4.1.2 安全管理系统因素集剔除工作
        4.1.3 安全管理系统因素合并工作
        4.1.4 安全管理系统因素增加工作
        4.1.5 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系统因素
    4.2 建立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因素表
        4.2.1 建立因素邻接矩阵A
        4.2.2 计算可达矩阵M
        4.2.3 级别划分
        4.2.4 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分析
        4.2.5 管理因素传递路径和机理分析
        4.2.6 过程安全管理系统实施困难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系统运行问题对策
    5.1 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系统问题应对对策
    5.2 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系统实施保障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GX 石化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因素关系调研表

(9)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及预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不安全行为基础理论
        2.1.1 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2.1.2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2.1.3 不安全行为产生模式
    2.2 事故致因理论
        2.2.1 事故频发理论
        2.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2.2.4 轨迹交叉理论
        2.2.5 3类危险源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3.2 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研究
        2.3.3 不安全行为预控研究
3 基于ISM的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构建原则
    3.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3 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初选
        3.3.1 文献研究
        3.3.2 煤矿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3.3.3 影响因素的拟选
    3.4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4.1 影响因素关系的分析过程
        3.4.2 影响因素的层级划分
        3.4.3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4 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及实证研究
    4.1 拉开档次法
        4.1.1 拉开档次基本原理
        4.1.2 拉开档次法优点
        4.1.3 拉开档次计算指标权重的过程
    4.2 集对分析理论
        4.2.1 集对分析基本原理
        4.2.2 联系度与多元联系数
        4.2.3 集对势
        4.2.4 偏联系数
    4.3 基于5元联系数的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3.1 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3.2 风险评估准则
        4.3.3 计算指标体系的联系数
        4.3.4 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综合风险程度评估
    4.4 实证研究
        4.4.1 实证研究对象
        4.4.2 计算评估指标权重
        4.4.3 计算指标体系的联系数
        4.4.4 综合风险程度评估
        4.4.5 评估结果分析
5 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预控管理研究
    5.1 杜邦Stop系统
    5.2 BBS管理理论
    5.3 构建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预控管理模型
        5.3.1 行为预控计划
        5.3.2 行为观察与沟通
        5.3.3 行为分析与管理
    5.4 实例研究
        5.4.1 预控管理实施准备
        5.4.2 行为观察与沟通
        5.4.3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与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阐述
    2.1 行为
    2.2 不安全行为
    2.3 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1 人的因素
        3.1.1 心理层面
        3.1.2 生理影响因素
    3.2 工作技能因素
    3.3 机器设备因素
    3.4 环境因素
        3.4.1 工作区域环境缺陷
        3.4.2 生产环境
        3.4.3 群体影响
    3.5 管理因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在ISM模型中的体现
    4.1 ISM法理论介绍
        4.1.1 ISM法定义
        4.1.2 ISM法工作程序
        4.1.3 ISM法应用步骤
        4.1.4 ISM法在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可行性
    4.2 ISM模型构建
        4.2.1 构建影响因素有向关系图形
        4.2.2 建立邻接矩阵
        4.2.3 计算可达矩阵
        4.2.4 划分层次关系
        4.2.5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4.3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ISM模型分析
        4.3.1 ISM模型路径分析
        4.3.2 ISM模型层次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管控对策建议
    5.1 领导者与领导行为与安全制度制定管控对策建议
        5.1.1 领导者与领导行为管控对策建议
        5.1.2 安全制度管控对策建议
    5.2 不安全行为深层间接影响因素管控对策建议
        5.2.1 工作区域环境及生产环境方面建议
        5.2.2 安排用人方面建议
        5.2.3 工作强度方面建议
        5.2.4 设备设施管理方面建议
        5.2.5 现场安全检查方面建议
        5.2.6 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建议
    5.3 操作者个体因素与工作技能管控对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1、主要内容及结论
    2、研究不足及展望
    3、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企业安全 管理先行(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中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D]. 田桐.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3)
  • [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的关系研究[D]. 张爱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6)
  • [4]煤矿员工不安全羊群行为驱动机理及管控研究[D]. 陈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温陈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邯郸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优化研究[D]. 冯建芳.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7]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8]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GX石化公司油气储运过程安全管理因素研究[D]. 刘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9]煤矿重大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及预控管理研究[D]. 谷月.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10]建筑施工领域不安全行为管控研究[D]. 刘鑫萌.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企业安全管理为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