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历史成就初探

西路军历史成就初探

一、西路军历史功绩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飞,刘芷由[1](2021)在《2019年中共党史研究及学科建设动态》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中共党史研究(简称党史研究)及学科建设,展示了新的特征和变化:新中国70年史成为研究重点;人物研究进一步深化;文献辞书不断出新;一些新概念和研究领域引起关注;学术交流比较活跃;对学科建设的探讨观点纷呈。与此同时,学界围绕新中国70年历史评价及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党史方面的重要论述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的历程、西路军历史评价、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此外,学界还对党史学科性质定位、整体性研究、研究者的学养、史料征集与使用、学术性与政治性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董汉河,吴晓军[2](2021)在《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董汉河先生学术访谈录》文中提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背景下,主要围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从三个方面作了相关访谈:一是对八十多年来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的成果分两个阶段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与分析;二是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方面的不足,为这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进行提供了引领性意见;三是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了西路军研究深入拓展的理念、立场、路径和方法。这些对西路军历史资料的征集、整理与研究的健康发展和结项有着直接重要的意义,对相关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也有启示。

成婷[3](2021)在《全媒体视域下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产物,承载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反映着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当下,正处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边界日渐模糊且相互交融,使得红色文化在全媒体的承载下传播途径更加的丰富多彩。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天然的关联性决定了在全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发挥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全媒体背景下,新的媒体生态生成,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全新的媒介生态系统,挖掘红色文化新的内涵、优化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更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的“资政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全媒体自身的特征也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红色文化传播的“碎片化”“去中心化”“娱乐化”等,进而制约了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且内涵丰富,有着潜在的传播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同时,其自身的不足如红色文化传播媒介不足,红色文化传播渠道狭窄,红色文化资源分散、红色遗迹保护不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故借助于全媒体的技术赋能,在新的媒介生态中,如何规避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应用媒介融合的技术红利,实现河西走廊红色文化的多渠道传播,充分发挥河西走廊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吴晓军,李慧玲[4](2021)在《红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历史功绩再认识》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此时此刻,缅怀红西路军的悲壮业绩,对于我们坚守理想信念,砥砺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即西路军血战河西是共产党人和红军恪守职责、负重前行的典范,西路军血战河西是国际共运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探索实践,西路军血战河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悲壮实践,红西路军将士历经苦难、千里东归体现了坚定信念和对党的忠诚,以一种新的视角阐释了西路军的历史功绩。

关泠[5](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认为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海淑婧[6](2020)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大部分主力部队撤离长江南北等地的“苏区”,历时近两年艰苦卓绝的行军后,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事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保存和壮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6日从江西于都出发,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在贵州召开遵义会议,经四渡赤水后,继续行军北上。中国工农红军先后经过江西、福建、广东等14个省,越雪山、过草地,于1936年10月底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是指以“长征”为创作主题进行的油画类美术创作作品,包括对长征中的战争、生活、会议及其他相关题材内容的油画创作作品,也包括部分油画家在长征经过沿线进行的写生作品。绪论从选题的缘由、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的初步调查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提出对该主题创作的理论研究应在革命历史画的概念背景中展开,通过归纳、整理,逐步深入,总结其系列作品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论文文本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长征的基本概况、历史描述以及对“长征精神”的总结和分析。同时还叙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的起因及创作基本分析,通过笔者采集的338幅油画创作作品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总结出该主题油画创作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里,成果卓着,数量逐步增多,语言逐渐丰富多样的整体趋势。第二章阐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具有再现和反映真实历史的历史特征;第二,具有红军文化和长征精神的文化特征;第三,具有宏大叙事和典型英雄形象的艺术特征。第三章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个案研究。对画家靳尚谊的《送别》,董希文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崔开玺的《长征路上的贺龙与任弼时》,李宗津的《强夺泸定桥》、沈尧伊的《遵义会议》《长征之路》,陈坚、李明阳的《直罗镇大捷》,孙向阳、陈树东、孔平的《大会师》等九幅该主题经典作品,进行具体内容、艺术特点、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详尽分析。第四章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第一,具有记录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成长历程的历史价值;第二,具有填补长征图像缺失的历史记忆价值;第三,具有教育人民要铭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的社会精神引导价值;第四,具有中国美术史上独特创作篇章的艺术价值,对当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第五章探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存在的问题和对该主题创作未来发展的期望。笔者倡导建设长征主题美术作品陈列馆,成立长征主题创作专项基金委员会,促使该题材油画创作持续不断,形成完整体系。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该主题油画创作的理论研究。总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是中国美术创作中,具有独立功能和多重价值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美术作品,还具有记录长征历程、弘扬长征精神等社会历史作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长征精神作为精神的引领,而承载着长征精神的主题油画创作,应更加受到重视,美术工作者更要积极进行该主题新的油画创作,努力传播长征文化内涵和革命历史观念,让一代代新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伟大的长征精神,唤起对革命征程的记忆。

刘晶莹[7](2020)在《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历史见证和生动载体,对于诠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促使其时代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兰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展活动的最早地区之一,拥有较为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留下了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基于此,本文选择兰州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研究客体,在理清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时代价值等基础上,分析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首先,本文明确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分类与时代价值,尝试把红色文化资源阐释清楚。其次,本文对兰州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整体把握,系统梳理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总结近年来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成效。再次,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与问题,从政策倾向、网络媒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强市建设等方面阐释其机遇所在,从红色文化认同、管理体制、保护力度、资源整合度、开发利用主体和方式、专业人才等方面阐释其问题所在。最后,本文在综合考虑面临的机遇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基本理念、健全管理体制、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石仲泉[8](2019)在《西路军与红军长征》文中研究指明红军长征可分两个层面来认识:一是红军主体的长征,即到达陕北4支部队进行的长征;二是作为全过程的红军长征,即红军主体长征的延伸。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是往后延伸的长征,主要原因是,西路军肩负着继续执行长征会师过程中中央给予的新的重要使命;重要原因是,组建为西路军的两万多名将士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西路军远征河西是红军长征历史的继续。西路军至少有五大功绩:消灭了马家军25000余人;牵制国民党中央军,策应了河东红军作战;策应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一次在河西走廊建立了中共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权;保存和培养了部分军事骨干。这些历史功绩是"不可替代""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西路军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仲泉,李东朗,王新生,于化庭,吴琼,刘波,姚丹,谢烈,胡滨江,陈曦,周善平,刘竞英,徐南征,蔡小心[9](2019)在《铁血西路军 丰碑永矗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回望”座谈会笔谈》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80多年前,西路军转战河西、奋勇作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在纪念馆内,习近平详细了解了当年战斗历史和感人事迹。他强调,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1月12日,本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回望"座谈会,特邀部分西路军后代和西路军历史研究学者围绕西路军精神展开讨论,现将发言纪要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卢朕[10](2019)在《西路军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率五军、九军、三十军等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这是中央长期酝酿并与共产国际协商的一次打通国际交通线的军事战略行动。因战局形势有变,渡河部队据中央指示组成西路军,孤军奔赴河西,担负起在河西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打通国际交通线的任务。西路军两万余将士们,大都是经历过长征考验的威武之师,面对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等部数十万敌人的猛烈攻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始终顽强战斗四个多月,给敌人以重创,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广大指战员始终牢记宗旨、不忘使命、顾全大局、服从命令、严守纪律、敢于牺牲、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我党我军历史上最为悲壮的英雄诗篇。西路军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甘肃、青海、新疆这些西路军将士们曾经战斗过的的地方,我们还可以看到记录历史的战斗遗迹,听到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感受到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些都是西路军将士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利于新时期推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传承红色文化。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重难点及创新点等。余下四部分为正文。第二部分:西路军革命精神的形成。主要分析了西路军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文化源流及西路军革命精神孕育、生成、发展的过程。第三部分:西路军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特质。通过对大量的西路军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提炼出西路军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重现西路军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得出其精神特质。第四部分: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传承。在走访甘肃、青海、新疆这三地的部分西路军纪念馆后,整理出西路军革命精神在这三地的文化资源表现和宣传教育表现。第五部分:西路军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虽然西路军的征程以失败告终,但广大干部战士由失败而推到极致的献身精神和革命精神,是党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时代价值。

二、西路军历史功绩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路军历史功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中共党史研究及学科建设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史研究及学科建设新的特征和变化
    (一)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中的地位受到极大关注
    (二)新中国70年史成为研究重点
    (三)党史人物研究进一步深化
    (四)党史研究的文献辞书不断出新
    (五)一些新概念和研究领域“映入眼帘”
    (六)以纪念活动带动的学术交流活跃
    (七)对学科建设的探讨观点纷纷呈现
二、学界对于党史研究及学科建设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
    (一)正确评价新中国70年历史的研究
    (二)以习近平总书记党史方面的重要论述指导新时代党史研究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研究
    (四)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的研究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的历程研究
    (六)西路军历史评价研究
    (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研究
三、学界对于党史研究及学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一)关于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
    (二)关于党史整体性研究的问题
    (三)关于提高党史界研究者学养的问题
    (四)关于党史资料征集及应用的问题
    (五)关于处理学术与政治关系的问题

(2)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董汉河先生学术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八十多年来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的概况
    (一)第一阶段(1937—1978):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结论性意见、共产国际的意见和陈昌浩的检讨等
        1.当年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结论性意见,及其相关的次生观点
        2.毛泽东两种长期被忽视的看法
        3.共产国际不同意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审查
        4.陈昌浩在第一份检讨中认为,“西路军绝对是在中央领导之下”,“坚信西路军……是执行中央的路线”
        5.程世才《关于西路军的材料》(后文简称《材料》)的重要史料价值及经验教训方面的价值
    (二)第二阶段(1979—2020):西路军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西路军资料征集、整理方面的丰硕成果
        2.对西路军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1)对西路军形成原因的研究。
        (2)西路军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研究。
        (3)西路军的民族统战工作研究。
        (4)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及返抵延安研究。
        (5)对西路军失败原因的研究。
        (6)西路军的功绩、历史地位和意义研究。
        (7)对西路军的营救研究。
        (8)西路军与长征的关系研究。
        (9)对西路军战俘及流落将士的研究。
        (10)西路军与共产国际之关系研究。
        (11)权威着作对与西路军相关内容的修订。
        (12)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研究。
        (13)对西路军的主要敌人“马家军”的研究。
二、西路军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方面的不足
    (一)相关电报、文档和文献的不足
    (二)相关研究论文的不足
    (三)有关西路军回忆录的不足
    (四)西路军研究的不足
        第一,在研究观念、立场及理论基础方面,时有偏颇与缺失现象发生。
        第二,西路军的政治工作尚无研究。
        第三,在人物研究方面,存在不全面、欠完善的缺点。
        第四,在西路军史的研究方面,主要缺点是欠全面与深入。
        第五,在西路军学术史研究方面的缺失。
三、深化西路军研究的理念、路径和方法
    (一)深化研究的理念及立场与方针
    (二)深化的路径和方法
        第一,历史资料征集的路径和方法。
        第二,资料整理的路径与方法。
        第三,对西路军进一步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3)全媒体视域下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四章 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优化的思考
        一、提高河西走廊红色文化传播主体的新媒介素养
        (一)提高传播主体运用全媒体技术传播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
        (二)提高红色文化传播主体运用全媒体技术的议程设置能力
        (三)提高传播主体合理运用网络语言的能力
        二、构建河西走廊红色文化传播多渠道融合体系
        (一)建立多元化的传播平台,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二)打造“政府——媒介——公众”交互型传播主体
        (三)建设红色教研基地实现红色文化育人长效化
        三、坚持河西走廊红色文化开发中经济与思想价值的融合
        (一)发展红色文化事业,注重思想价值
        (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
        (三)拓展红色文化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的结合方式
第一章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全媒体概念的界定
        (二)红色文化概念的界定
    二、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接受理论
        (三)网络传播学“把关人”理论和“议程设置”理论
第二章 河西走廊红色文化传播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河西走廊主要红色文化谱系呈现
        (一)“西路军精神”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实质
        (二)“载人航天精神”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实质
        (三)“铁人精神”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实质
        (四)“八步沙刘老汉治沙精神”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实质
        (五)“莫高精神”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实质
    二、全媒体时代河西走廊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
        (一)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红色情感
        (二)增强民众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三)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培育时代新人
        (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产业整合
    三、全媒体时代河西走廊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红色文化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载体
        (三)红色文化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四)红色文化内化有育人效果和塑人作用
第三章 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的困境
    一、全媒体传播特征对“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的反噬
        (一)全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的“去中心化”
        (二)全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碎片化”
        (三)全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解构化”
        (四)全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娱乐化”
    二、河西走廊红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功能的冲击
        (一)红色文化的分散性使教育价值的发挥受到掣肘
        (二)红色文化传播形式的程式化弱化了其教育吸引力
        (三)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供给不充分,消解了红色文化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红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历史功绩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西路军血战河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恪守职责、负重前行的典范
二、红西路军血战河西是国际共运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探索实践
三、红西路军血战河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悲壮实践
四、红西路军将士历经苦难、千里东归体现了其坚定信念和对共产党的忠诚

(5)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概况
    第一节 长征概况及长征精神
        一、“长征”概况
        二、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二节 长征主题油画创作基本分析
        一、创作年代分析
        二、创作内容分析
        三、创作手法分析
第二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特征
    第一节 历史特征
        一、再现历史的特征
        二、反映真实的特征
    第二节 文化特征
        一、红军文化的特征
        二、长征精神的特征
    第三节 艺术特征
        一、宏大叙事的审美特征
        二、典型的英雄形象特征
第三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个案分析
    第一节 靳尚谊作品《送别》
    第二节 沈尧伊作品《遵义会议》《长征之路》
        一、作品《遵义会议》
        二、作品《长征之路》
    第三节 李宗津作品《强夺泸定桥》
    第四节 艾中信作品《红军过雪山》
    第五节 崔开玺作品《长征途中的贺龙与任弼时》
    第六节 董希文作品《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七节 陈坚、李明阳作品《直罗镇大捷》
    第八节 孙向阳、陈树东和孔平作品《大会师》
第四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的价值
    第一节 历史价值
    第二节 历史记忆价值
    第三节 社会精神导向价值
        一、历史教育价值
        二、精神弘扬价值
    第四节 艺术价值
        一、独特的创作篇章
        二、多样的创作手法
第五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的思考
    第一节 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的几点思考
        一、艺术性和精神性
        二、历史性与真实性
    第二节 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的未来展望
        一、不断发展,形成体系
        二、理论指导,持续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附件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图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时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四)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价值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
        (四)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
        (五)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第二章 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呈现
        (一)大革命时期的兰州红色文化资源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兰州红色文化资源
        (三)全面抗战时期的兰州红色文化资源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兰州红色文化资源
    二、兰州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效
        (一)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得到优化
        (二)红色文化学术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三)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四)红色旅游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五)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处于起步阶段
        (六)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宣传初具规模
第三章 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一、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
        (一)党和政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引
        (二)网络媒体为红色文化传播拓宽空间
        (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红色文化传承搭建平台
        (四)“一带一路”为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开辟思路
        (五)“文化强市”为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契机
    二、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一)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共性问题
        (二)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个性问题
第四章 新时代加强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三)坚持协同发展理念
    二、健全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
        (一)改进党委政府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
        (二)加强相关部门、单位及社会间的联系互动
        (三)不断完善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法规
    三、优化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一)加大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
        (二)深化对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
        (三)系统开展兰州红色文化教育
        (四)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
        (五)创新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方式
    四、加强兰州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提高现有红色文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二)依托高校优势培养红色文化从业人员
        (三)完善红色文化从业人员选拔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西路军与红军长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当理直气壮地将西路军血战河西作为红军长征的延伸
二、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历史功绩“不可替代”“不可磨灭”“永载史册”
三、红军长征精神无疑包括西路军血战河西的革命精神
四、习近平高度评价西路军,为党史工作者作出了榜样

(9)铁血西路军 丰碑永矗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回望”座谈会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西路军和红军长征
西路军研究应站在更广阔的角度
对深入研究红军西路军史的几点建议
关于中共中央全力援接西路军的基本情况
西路军的形成是中央打通国际路线解决生存发展危机的战略要求
从历史合力的角度看待西路军的失利
铭记那些冒死营救西路军的爱国民主人士
西路军被俘同志们在监狱里秘密成立党支部
西路军将士处处顾全大局
西路军将领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是永远值得铭记的
陈云的讲话鼓舞了抵达星星峡的将士
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是革命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一袋小米见真情
不忘初心,聚力同行

(10)西路军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西路军革命精神形成的背景与过程
    (一)西路军革命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1.中共中央打通国际交通线的战略方针
        2.宁夏战役计划的发布与执行
        3.西路军正式组建
    (二)西路军革命精神形成的思想文化源流
        1.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
        2.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
        3.中国革命精神的延续
    (三)西路军革命精神形成的过程
        1.西路军革命精神孕育于各组成部队的早期革命实践
        2.西路军革命精神生成于西进之后的革命斗争
        3.西路军革命精神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4.中央领导及学者对西路军革命精神的表述
二、西路军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与特质
    (一)西路军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
        1.牢记宗旨、不忘使命的革命精神
        2.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的担当精神
        3.严守纪律、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4.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二)西路军革命精神的特质
        1.坚定的信念
        2.顽强的意志
        3.崇高的气节
三、西路军革命精神在甘肃、青海、新疆的传承
    (一)西路军革命精神在甘肃地区的传承
        1.西路军革命精神在甘肃地区的文化资源类型
        2.西路军革命精神在甘肃地区的宣传和教育表现
    (二)西路军革命精神在青海地区的传承
        1.西路军革命精神在青海地区的文化资源类型
        2.西路军革命精神在青海地区的宣传和教育表现
    (三)西路军革命精神在新疆地区的传承
        1.西路军革命精神在新疆地区的文化资源类型
        2.西路军革命精神在新疆地区的宣传和教育表现
四、西路军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西路军革命精神历史意义
        1.西路军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西路军革命精神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红色精神资源
        3.西路军革命精神为抗战时期新疆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精神力量
    (二)西路军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1.强化理想信念
        2.延续革命传统
        3.推动当前新疆发扬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四、西路军历史功绩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中共党史研究及学科建设动态[J]. 刘海飞,刘芷由.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1(04)
  • [2]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董汉河先生学术访谈录[J]. 董汉河,吴晓军. 甘肃社会科学, 2021(04)
  • [3]全媒体视域下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 成婷.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4]红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历史功绩再认识[J]. 吴晓军,李慧玲. 甘肃政协, 2021(01)
  • [5]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研究[D]. 海淑婧.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刘晶莹. 兰州大学, 2020(01)
  • [8]西路军与红军长征[J]. 石仲泉.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9]铁血西路军 丰碑永矗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回望”座谈会笔谈[J]. 石仲泉,李东朗,王新生,于化庭,吴琼,刘波,姚丹,谢烈,胡滨江,陈曦,周善平,刘竞英,徐南征,蔡小心. 炎黄春秋, 2019(12)
  • [10]西路军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 卢朕. 新疆大学, 2019(10)

标签:;  ;  ;  ;  ;  

西路军历史成就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