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泵送混凝土的制备及工程应用

C60泵送混凝土的制备及工程应用

一、C60泵送混凝土的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聂思宇,杨超,高云聪,吴政刚,刘龙[1](2021)在《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配合比试验研究了砂率和粉煤灰掺量对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了泵送C60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混凝土泵送压力计算中,对比分析了现行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中的压力损失计算公式与实测压力损失结果的差异,为项目超高层混凝土泵送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王信鸽[2](2020)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及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规模基建项目开工建设,以及农村危房改造、乡村环境整治不断推进,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占比较多,如果将废弃混凝土制备成可再次利用的砂石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引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还可以减少天然矿山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骨料日益匮乏和大量砂石开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再生骨料预处理技术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调控再生骨料不同粒径的掺配比例以及再生骨料的替代率,同时结合再生骨料混凝土专用外加剂的开发技术,制备出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良好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基于再生骨料较大的吸水率和特殊的表面性质的特征,研究了饱和面干法和净浆裹石法的预处理方法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净浆裹石法可改善粗骨料与水泥石间界面层的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显着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饱和面干法处理后的骨料在拌制混凝土时对水泥浆体中的水吸收很小,从而保证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用净浆裹石法处理的再生骨料混凝土7d和28d抗压强度略高于基准组,但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差。饱和面干法可以很大程度降低骨料的需水量,新拌混凝土流动度大、坍落度损失小。饱和面干预处理再生骨料的掺量不超过45%可以配出C40等级混凝土,当掺量不超过45%时,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掺量对混凝土强度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选用饱和面干法预处理再生骨料。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自身性能,系统研究了外加剂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研究出了一种可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专用外加剂产品。在确定粗骨料预处理技术和专用外加剂的基础之上,系统研究了再生骨料不同粒径的掺配比例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5~10mm、10~20mm粒径的再生骨料,按照掺配比例1:9和5:5时,掺配后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可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要求。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掺配比例1:9时,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性能均较好。在确定了再生骨料预处理工艺、专用外加剂、不同粒径掺配比例的基础之上,改变整体再生骨料在整个粗骨料系统的替代率,研究不同取代率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水性、抗碳化性、收缩性、抗冻融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当再生骨料替代率不大于45%时,不同掺量再生骨料混凝土以上性指标均满足同等级普通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基于试验研究结果,采用C30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临潼厂办公楼主体结构,成为陕西省首例将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于主体结构的示范工程。

付晓宇[3](2020)在《黄河特细砂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式的改变给施工工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其在施工过程中无需振捣即可自流平、自填充,且不产生离析泌水的现象,因此受到建筑业、施工业的青睐,然而对优质砂石和外加剂的需求以及所造成的高成本导致其推广受阻。开封地区紧邻黄河,盛产特细砂,经过大量试验和实践积累,黄河特细砂在很多地区以不同的方式在混凝土中都有所应用,缓解了中、粗砂资源短缺且价格上涨的现状,但对于应用而言目前仍无统一的规范可循,而且黄河特细砂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基本还是空白,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运用也少有研究。所以对自密实特细砂混凝土的探究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基于对特细砂资源化、广泛开发与利用为目的,从完善天然砂颗粒级配以及改善混凝土密实度的角度考虑,挖掘黄河特细砂的潜在价值,破除黄河特细砂在建设工程中备受制约的壁垒,使对黄河砂的开采及研究不仅基于灾害性,也对其资源性进行更深一层的考量,不仅基于普通混凝土,也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探索,使黄河特细砂的运用在降低黄河灾害的同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达成互赢。结合开封地方材料供应的实际情况,本试验将黄河特细砂分别以10%、20%、30%、40%的掺量与天然砂混合配制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将未掺黄河特细砂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作为对照组,探寻黄河特细砂掺量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旨在合理利用特细砂资源并促进自密实混凝土因地制宜的发展与推广。论文分别对自密实混凝土、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和钢纤维自密实特细砂混凝土进行了工作性能和基本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如下:(1)采用改进全计算法配制的钢纤维自密实特细砂混凝土在黄河特细砂掺量为30%以内均具有良好的自密实性能,且满足C60强度等级的要求。(2)在不改变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情况下,随黄河特细砂掺量的增加,在30%及以内的掺量下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和J环扩展度逐渐下降,其自密实性能指标均维持在二级状态;当掺量增至40%时,混凝土边缘有水泥浆析出,新拌混凝土离析性不合格。对于黄河特细砂掺量为40%时的离析不佳,可通过添加引气剂或增大矿物掺合料的用量进行改善。(3)黄河特细砂的掺入对C60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对抗折强度影响较大。随着黄河特细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先小幅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10%的掺量下,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有0.5%、1.8%、0.8%的微小幅度提升;而黄河特细砂掺量分别为10%、20%、30%和40%时,劈裂抗拉强度依次下降了2.3%、7.5%、7.3%和9.4%,抗折强度依次下降了12.6%、26.6%、29.5%、39.0%。(4)黄河特细砂掺量的增大对C60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拉压比影响不大,相较于自密实混凝土的拉压比1/17.0,钢纤维自密实特细砂混凝土的拉压比维持在1/14.7~1/14.4的范围内,与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拉压比14.1相近。从试件破坏形态来看,随着黄河特细砂掺量的增加,试件破坏时表现出的脆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40%的掺量下,劈裂抗拉试件的破坏形态由“裂而不散”转变为“一裂即坏”。(5)小掺量(体积率0.3%)钢纤维的加入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无太大的影响,自密实性能指标维持在二级状态无变化;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着不同的增强效果,对抗压强度增强效果较小,提高了8.3%,对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增强效果显着,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了31.9%,抗折强度提高了22.5%,且增强了混凝土的韧性。

潘栋[4](2020)在《超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中的智能主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超大跨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均采用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悬拼法施工,其施工工序明确,但各工序控制要点却不相同。本文以平南三桥(主跨575m)为工程背景,采用基于GNSS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和智能液压控制系统的智能主动控制技术,对拱肋悬拼施工过程中塔架偏位和灌注管内混凝土过程高精度控制在实际施工应用上的问题展开研究。(1)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智能主动控制的原理与方法、控制状态与区间以及结构体系和框架。结合施工实际阐明了智能主动控制需要考虑的相关参数,基于抛物线理论,推导了考虑边跨作用的双吊点缆索吊装系统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桥分析了缆索吊机的使用时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下缆风初张力拟定方法,使索尽可能发挥其抗拉强度,使塔架结构刚度最大化,达到节省施工设备投入的目的。(2)针对主动调载的索力计算方法与设备拟定方案。通过运用影响矩阵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基于施工阶段影响矩阵法对拱肋悬拼过程中塔架的智能主动调载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初张力的基础上增加700k N/束的主动调载力,能将塔顶偏位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根据计算结果拟定了智能主动调载设备与方案,实测结果表明,采用该计算方法下拟定的设备方案能有效地将高200m的平南三桥斜拉扣挂系统塔架的偏位控制在25mm以内。(3)基于灌注过程的主动调载技术,从灌注过程中的结构位移、应力和灌注完成后各管的应力状态的角度出发,提出“位移最优、应力最佳”的最优灌注顺序选择思路,采用“穷举法”,进行了24个灌注方案的分析与比对,得出“先内后外,最后灌注下弦”的最优灌注顺序。根据调载前后效果分析,总结了灌注过程主动调载效果与设备方案投入情况。(4)借鉴劲性骨架拱桥的多工作面浇筑方法,结合施工阶段影响线,较完整地提出了真空辅助钢管混凝土拱桥分仓多级灌注的方法与原理。并初步探讨了真空辅助分仓多级灌注法的适用条件及其与另外两种灌注方法在稳定性和结构性能上的区别。

陈富强[5](2020)在《厦漳跨海大桥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海工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服役环境恶劣,经常出现过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跨海大桥的应用中,为了确保跨海大桥结构安全并保证其具备设计使用能力,对跨海大桥所用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材料设计和性能研究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厦漳跨海大桥桥面板湿接缝工程实例,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得出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根据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基本特征,确定其原材料、试验方法与设计技术指标,并对其进行混凝土材料设计及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满足工程使用要求,根据研究得到的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对厦漳跨海大桥桥面板湿接缝进行施工。跨海大桥服役环境恶劣,由于钢筋锈蚀、硫酸盐破坏、冻融循环破坏等因素造成海工混凝土耐久性不足,通过采用材料耐久性设计、提高保护层厚度等内部措施以及采用加强钢筋、防腐处理、电化学保护等外部措施及科学的养护管理提升海工混凝土耐久性。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配置不同于普通混凝土配置,对于原材料的要求更高。对海工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研究,确定配置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并进行技术指标测试。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以及技术指标进行现场试验。根据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使用目标和配制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原则,结合设计规程对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耐久性原则及经济性原则,最终得出厦漳跨海大桥所用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方案(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碎石:水:外加剂:膨胀剂=340:67:43:668:1134:150:7:50)。根据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结果拌制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并成型相应的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测试其坍落度值为180mm,坍落扩展度为460mm,满足设计要求;该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水中14d限制膨胀率实测值为3.9×10-4,水中14d、空气中28d限制干缩率为1.5×10-4;7d抗压强度为62.0MPa,28d抗压强度为71.2MPa,达到混凝土试配强度的101.9%,28d抗压回弹模量为4.7×104MPa;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早期开裂性能等耐久性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结合厦漳跨海大桥服役的气候条件及工程建设要求,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贯穿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完成厦漳跨海大桥第Ⅵ合同段桥面板湿接缝施工。本文通过采用试验及工程实际相结合,得出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案,并通过相关试验对配合比设计方案得出的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性能测试,并成功运用于桥面板湿接缝施工。通过对海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并对性能进行评价,为后续海工混凝土结构物建造具有指导意义,对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骆骏骅[6](2020)在《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混凝土产业在向着商品混凝土方向发展的同时,粉煤灰和矿渣等工业副产品作为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辅助胶凝材料被广泛利用,机制砂和特细砂等新型细骨料在天然砂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物理试验研究、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由徐州地区常用配比和原材浇筑的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进行全寿命可靠性分析,在响应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研究常用无损检测技术在商品混凝土试件上的应用,间接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借鉴,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如下:1.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率方面,水胶比越小,坍落度损失率越大;水泥的矿物组成不同,则水泥的水化性能不同,水泥矿物组成中C3A和C4AF含量是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因素;粉煤灰和矿渣在混凝土拌合物形成初期主要发挥的是形态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机制砂与特细砂以合适比例混合能起到与天然中粗砂相近的良好级配效果。2.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自然养护下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增大,在7d至14d龄期内强度增长最快,60d后混凝土强度增长幅度逐渐变小;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强度发展等级越高,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强度增长幅度明显优于自然养护;粉煤灰和矿渣发挥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界面效应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的可行性是值得肯定的;机制砂与特细砂以合适比例混合可以发挥与天然砂相同的物理作用;利用数学模型建立自然养护下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和温度的关系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模型下,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实测抗压强度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而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更加明显。3.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在总材料固定的情况下,减小水胶比可以减缓碳化过程的进行,在水泥品种确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碳化速率越小;减小水胶比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减小水胶比,优化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粉煤灰和矿渣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主要分为微集料界面效应和活性效应两方面,作为辅助胶凝材料降低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增强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循环周期的发展会加剧混凝土在各种侵蚀环境下的破坏,直至完全丧失抵抗能力。4.无损检测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水胶比越小,对应的回弹值越高,声速值越大;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回弹值、声速值明显高于自然养护下混凝土的相应数值;粉煤灰和矿渣对回弹值变化、声速值变化的影响机理与对强度发展的影响机理相类似;混凝土的强度与回弹值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的关系,但回弹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和用于评价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声速值对强度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仅用声速值反映和评价混凝土强度并不成立;国家统一测强曲线并不适用于徐州地区回弹法与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该补充和完善符合本地情况的测强曲线。5.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市场调研评估徐州地区常见配比下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探索混凝土生产和应用利益最大化的可行性措施。调整水泥强度等级,推广和应用粉煤灰和矿渣、机制砂和特细砂均能带动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发展。该论文有图49幅,表42个,参考文献118篇。

陈敬,赵海红,石从黎,高艳娜,白延平,邓孝荣,杨再富[7](2020)在《C60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工程应用》文中提出该文结合现代超高层建筑、复杂结构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需要,以平衡多种性能之间的矛盾点为设计思路,制备出集高强、自密实、低气泡含量、低收缩于一体的C60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性能指标为:扩展度730mm、28d抗压强度71.5MPa、3d收缩240×10-6,该C60高性能混凝土成功应用于重庆高科"太阳座"项目钢管柱,生产泵送入模顺利,内部最高温度66.8℃,强度评定合格,混凝土与钢管壁粘结良好。

毛恺程[8](2020)在《基于振动搅拌的机制砂-天然砂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双卧轴振动搅拌机对机制砂-天然砂复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涉及这种类型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和振动搅拌对此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从环保角度来看,机制砂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机制砂自身的特性,导致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较差,而振动搅拌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前人对基于振动搅拌的机制砂-天然砂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较少。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课题。讨论了机制砂的特性,并针对机制砂的缺点提出了解决方法,即采用振动搅拌技术,进而叙述了振动搅拌机理及其发展。除此之外,介绍了试验用双卧轴振动搅拌机参数。选择4因素3水平,即水胶比(0.3、0.31、0.32)、粉煤灰掺量(0、10%、20%)、砂率(39%、41%、43%)和机制砂替代率(50%、60%、70%),作正交试验,确定一组基于振动搅拌的机制砂-天然砂配合比。改变振动电机电流频率,即改变振动强度,通过施加振动和非振动的对比试验,探究振动强度的变化对此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和劈裂性能的影响以及耐久性的影响。通过改变强制搅拌的搅拌时间,探究振动和非振动两种方式制备的混凝土在达到相同性能时,振动搅拌缩短的时间量。对机制砂石粉含量进行控制,探究石粉含量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改变振动搅拌下的搅拌工艺方法,探究哪种工艺可以制备出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更好的混凝土。最后,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制备机制砂-天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双卧轴振动搅拌试验样机的优选参数,进而在工业机和工程应用中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0.3、粉煤灰掺量0、砂率43%和机制砂替代率60%时的混凝土性能较好。在三种振动条件下,振动强度5.3时制备的混凝土工作性较好;在三种石粉含量下,石粉含量7%时的工作性较好;在一次投料法下,振动搅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于普通强制搅拌;改变振动搅拌工艺后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均得到改善,劈裂强度提高更为显着,最高可提升15%,水泥裹砂石法对混凝土工作性提升更大。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振动强度越大,含气量值越大;机制砂石粉含量越多,含气量越小。

刘凯,张海政,宋正林,周辉[9](2019)在《高石粉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高石粉机制砂制备C60自密实混凝土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混凝土胶凝浆体组成进行优化,利用硅灰高比表面积特性,分散机制砂中部分石粉,确定了硅灰的最佳掺量为4.5%。研究了砂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确定砂率为42%。分析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石粉含量7%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高,石粉含量控制在8.1%以下,不会对强度产生较大影响。制备出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250 mm,扩展度695 mm,J环扩展度680 mm,3 h坍落/扩展度损失较小,倒坍时间3.4 s,T500为3.0 s,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武汉某超高层混凝土工程项目。

韩玉[10](2019)在《超大跨CFST拱桥施工关键计算理论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着名桥梁专家周念先教授认为“100m和1000m的拱桥在设计方面难度相差不大,而施工方面的难度差别非常悬殊”,可见超大跨拱桥建设的关键在于施工。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由于采用了先拼装轻质钢管拱肋后浇灌核心混凝土的先进施工工艺,为拱桥跨越更大跨度提供了可能性。但随着跨度的增加,尤其是超500米级后,拱桥施工周期长,误差累积效应明显,再加之拱肋节段长、体量大、焊接影响复杂等问题,使得拱肋制造精度低、拼装风险高、施工控制难;此外,混凝土浇灌体量大、泵送距离远、顶升高度大,脱空“病害”不易避免,也给结构的安全造成威胁。然而,随着我国交通路网的不断延伸,“天堑变通途”势在必行,钢管混凝土拱桥因结构自身优势,是跨越峡谷沟壑的理想桥型。因此,为实现国家战略发展,创新拱桥核心建设技术,巩固我国的拱桥强国地位,超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即围绕世界最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合江长江一桥(跨径530m)建造过程中的施工关键计算理论与控制方法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鉴于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钢管拱肋制造过程中,大尺度焊缝会对拱肋制造线形产生不容忽视的复杂影响与高危风险,基于单元生死技术精细化数值模拟了钢管拱肋节段的动态对接焊接过程;对比分析了对称焊接与非对称焊接两种工艺下,特大尺度钢管对接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残余变形分布规律,明确了对称焊接优于非对称焊接;针对国标中建议大跨度拱桥(超过200m)采用立式制作方法带来的施工费用高、安全风险大的难题,基于焊接缺陷分布特点,研发了拱肋“2+1”高精度卧式耦合制造技术,解决了特大体量钢管拱肋制造精度保证难的问题,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2.围绕超大跨拱桥施工过程中环境影响复杂,难以保证在设计合龙温度下合龙进而影响拱肋线形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考虑非设计合龙温度下合龙的拱肋安装线形修正方法,推导了节段预抬高及拱肋安装节点的标高调整计算方法;针对传统扣、锚索分离的定长扣索计算方法面临约束条件多、索力均匀性差等问题,提出了“过程最优,结果可控”的扣索一次张拉改进算法;针对扣、锚索一体施工方法,基于静力平衡与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考虑墩(塔)抗推刚度弹性支撑影响的单索鞍与双索鞍索力计算方法,并结合传统索鞍半径有限、摩阻损耗大的问题,优化了传统双向索鞍构造细节,提出了新型分散式扣索双转向索鞍;形成了成套超大跨CFST钢管拱肋安装线形控制方法,并应用于合江长江一桥。3.针对超大跨CFST钢管拱肋工厂制作与现场拼装过程中的各种可能误差,分析了温度变化、焊缝收缩以及制作误差等对引起的弧长变化计算方法,基于拱肋节段无应力状态下的几何连续特性,推导了不同位置处的安装误差以及拱肋节段数对拱肋高程与线形的影响规律,明确了拱肋安装节段抬高误差控制关键部位;针对悬臂拼装时因接头不能密贴而采取垫塞钢板的措施,基于节段几何坐标关系,推导了节段间垫塞钢板的坐标修正公式,详细阐述了切线拼装、节段坐标修正在有限元中的实施方法,并通过算例计算了垫塞钢板对扣索力、主拱线形及内力的影响规律;针对特大跨CFST格构型拱肋,推导了拱肋切线拼装时坐标修正公式,提出了拱肋节段带斜腹杆安装时坐标修正方法。4.针对缆索吊装法应用于超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面临的索跨大、吊装重、索塔高而稳定性差、环境复杂等难题,从受力性能、安装精度与偏位控制难易等方面系统对比了现有吊扣连接的可行性,明确了超大跨CFST拱桥“吊扣真正合一”的形式,并研究开发了塔顶偏位控制技术;基于正、倒两种索-轮单元平衡方程,构建了缆索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开发了非线性索-轮单元法,完成了缆索吊机主索几何非线性分析,进而彻底解决了传统有限元分析方法无法实现索力连续的问题;研发了回转梁式吊具进行拱肋水上起吊转向,解决了急流河段运输船不能横水流停泊的难题;保证了超500m级CFST拱桥缆索吊装系统的强健性与经济性。5.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剖析了钢管混凝土拱桥脱空产生原因;借助玻璃管灌注混凝土试验研究,明确了管内空气是施工阶段脱空主要成因,从而提出了真空辅助灌注工艺,并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厘清了真空情况下,空气排出流动方式,揭示了真空辅助灌注工作机理,验证了真空辅助灌注提高管内混凝土密实度的可行性;研发了“大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管内混凝土真空辅助灌注方法”和相应的“真空辅助灌注系统”,实现了超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全过程真空辅助三级连续泵送施工,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针对管内混凝土收缩导致后期脱空的问题,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不收缩混凝土+真空辅助灌注”技术,解决了困扰钢管混凝土拱桥多年的脱空问题。

二、C60泵送混凝土的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60泵送混凝土的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1.1 原材料
    1.2 试验方案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 砂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3 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4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
3 泵的选择与计算
    3.1 按泵送施工技术规程计算
    3.2 按实测压力损失计算
4 结论

(2)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的现状
        1.2.1 再生骨料混凝土国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1.2.2 再生骨料混凝土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1.3 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再生骨料加工预处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1.3.2 骨料精品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1.3.3 复合处理技术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的影响
    1.4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和掺合料
        2.1.2 骨料
        2.1.3 外加剂和水
    2.2 实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混凝土试件的制备
        2.3.2 混凝土和易性
        2.3.3 混凝土力学性能
        2.3.4 混凝土耐久性
3.骨料预处理及外加剂改性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 预处理技术
        3.1.1 饱和面干法
        3.1.2 净浆裹石法
    3.2 再生骨料预处理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1 未预处理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影响
        3.2.2 饱和面干法处理后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性能的影响
        3.2.3 净浆裹石法处理后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3 专用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3.1 原材料
        3.3.2 专用外加剂的制备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粒径再生粗骨料掺配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不同粒径再生骨料掺配比例
    4.2 不同掺配比例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
        4.2.1 搭配比例为1:9 时不同取代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2.2 搭配比例为5:5 时不同取代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3 不同掺配比例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再生骨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5.1 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5.2 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5.3 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
    5.4 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抗收缩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C30 再生骨料混凝土工程应用
    6.1 工程介绍
    6.2 原材料及配合比
    6.3 质量控制
        6.3.1 原材料
        6.3.2 运输管理
        6.3.3 生产过程管理
        6.3.4 混凝土养护
    6.4 施工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3)黄河特细砂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自密实混凝土
        1.2.1 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2.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3 钢纤维混凝土
        1.3.1 钢纤维混凝土的发展及运用现状
        1.3.2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及运用现状
    1.4 特细砂在混凝土中的发展及运用现状
    1.5 研究内容
2 试验概述
    2.1 主要原材料及性能
        2.1.1 胶凝材料
        2.1.2 细骨料
        2.1.3 粗骨料
        2.1.4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2.1.5 铣削型钢纤维
    2.2 试验方法
        2.2.1 混凝土的搅拌工艺
        2.2.2 混凝土的制备及养护
3 配合比设计及工作性能研究
    3.1 钢纤维自密实特细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2 钢纤维自密实特细砂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3.3 小结
4 钢纤维自密实特细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4.1 立方体抗压强度
        4.1.1 试验结果
        4.1.2 试验结果分析
    4.2 轴心抗压强度
        4.2.1 试验结果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2.3 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4.3 劈裂抗拉强度
        4.3.1 试验结果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3.3 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4.4 抗折强度
        4.4.1 试验结果
        4.4.2 试验结果分析
        4.4.3 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4.5 弹性模量
        4.5.1 试验结果
        4.5.2 试验结果分析
        4.5.3 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超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中的智能主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概况
        1.2.1 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概况
        1.2.2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施工方法
        1.2.3 钢管混凝土拱桥灌注方法
    1.4 本文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大跨CFST拱桥施工智能主动控制方法
    2.1 引言
    2.2 智能主动控制原理与方法
        2.2.1 被动控制原理
        2.2.2 主动控制原理
        2.2.3 控制状态与控制区间
        2.2.4 控制系统体系与框架
    2.3 智能主动调载参数拟定
        2.3.1 缆风初张力拟定方法
        2.3.2 缆索吊装法计算理论
    2.4 索长计算与千斤顶拟定
    2.5 小结
第三章 超大跨CFST拱桥塔架智能主动调载计算与实测
    3.1 引言
    3.2 塔架参数计算
        3.2.1 缆索吊装系统
        3.2.2 斜拉扣挂荷载
        3.2.3 风荷载
        3.2.4 缆风初张力
    3.3 塔架智能主动调载计算方法
    3.4 平南三桥调载设备拟定与实测数据
        3.4.1 有限元数值模拟
        3.4.2 施工阶段划分
        3.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4 平南三桥调载设备布置
        3.4.5 实测数据
    3.5 小结
第四章 超大跨CFST拱桥拱肋灌注分析
    4.1 引言
    4.2 钢管混凝土模拟方法
        4.2.1 统一理论
        4.2.2 换算截面法
        4.2.3 钢混合一法
        4.2.4 双单元法
    4.3 灌注影响因素分析与拱肋结构状态变化规律
        4.3.1 调载索的选定
        4.3.2 索的弹性模量
        4.3.3 时间依存性材料系数
    4.4 基于智能主动调载的灌注顺序拟定
        4.4.1 灌注方案比选评价方法和指标
        4.4.2 计算模型与结果分析
    4.5 智能主动调载效果与分析
        4.5.1 位移调载效果
        4.5.2 应力调载效果
        4.5.3 灌注过程稳定系数变化
        4.5.4 设备方案
    4.6 小结
第五章 超大跨CFST拱桥分仓多级灌注方法
    5.1 引言
    5.2 真空辅助分仓多级灌注法原理
        5.2.1 影响线分析理论
        5.2.2 算例
    5.3 分仓灌注及其效果与分析
        5.3.1 方案布置
        5.3.2 效果与分析
    5.4 分仓灌注法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
        5.4.1 线弹性有限元分析
        5.4.2 非线性稳定问题近似求解
        5.4.3 算例分析
    5.5 分级计算方法与适用条件
        5.5.1 影响管内混凝土分级施工因素
        5.5.2 不同产能条件下的灌注分级数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5)厦漳跨海大桥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基本特性
    2.1 混凝土结构主要病害
        2.1.1 混凝土病害
        2.1.2 钢筋锈蚀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2.2.1 耐久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2.2.2 耐久性不足导致的后果
    2.3 提高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2.3.1 内部措施
        2.3.2 外部措施
    2.4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要求
第三章 原材料、试验方法与设计技术指标
    3.1 原材料
        3.1.1 水泥
        3.1.2 细集料
        3.1.3 粗集料
        3.1.4 外加剂
        3.1.5 粉煤灰
        3.1.6 矿粉
        3.1.7 拌合用水
    3.2 试验方法
        3.2.1 坍落度试验
        3.2.2 抗压强度试验
        3.2.3 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
    3.3 设计技术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1 设计目标
    4.2 基本要求
    4.3 设计方法
        4.3.1 水胶比确定
        4.3.2 胶凝材料用量
        4.3.3 砂率确定
    4.4 C60 海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4.1 设计要求
        4.4.2 配合比设计
        4.4.3 配合比设计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评价
    5.1 试验与检测
    5.2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物理性能研究
        5.2.1 膨胀收缩性能
        5.2.2 和易性能
    5.3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5.3.1 抗压强度
        5.3.2 抗压弹性模量
    5.4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5.4.1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5.4.2 抗早期开裂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工程背景
    6.2 工法特点
    6.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3.1 工艺流程
        6.3.2 施工要点
    6.4 现浇带界面处理
    6.5 现浇带混凝土施工
    6.6 质量控制
        6.6.1 钢筋、预应力管道
        6.6.2 混凝土主要指标
        6.6.3 混凝土均匀性标准
        6.6.4 密封胶质量标准
        6.6.5 密封橡胶条
    6.7 首件工程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粉煤灰、矿渣和混合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3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现状
    1.4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5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现状
    1.6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7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1.8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原材料性能和研究方案
    2.1 原材料性能
    2.2 研究方案
3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和易性
    3.3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与发展预测模型
    4.1 试验方案
    4.2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4.3 抗压强度发展预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
    5.2 抗碳化试验
    5.3 抗冻融试验
    5.4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
    5.5 耐久性评估
    5.6 本章小结
6 无损检测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
    6.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
    6.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
    6.3 试验方案
    6.4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6.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6.6 本章小结
7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原材作用机理及经济效益分析
    7.1 混凝土原材作用机理
    7.2 经济效益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C60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C60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与制备
    1.1 C60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思路
    1.2 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3 C60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1.3.1 选择原则
        1.3.2 原材料检测指标
    1.4 C60高性能混凝土试配试验
    1.5 C60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
    1.6 C60高性能混凝土硬化性能
2 C60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及目标混凝土分析
        (1)工程概况
        (2)目标混凝土
    2.2 工程用C60高性能混凝土验证试验
        (1)工作性能
        (2)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
    2.3 混凝土应用
    2.4 实体检测
        (1)实体温度检测
        (2)脱空检测
3 结语

(8)基于振动搅拌的机制砂-天然砂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机制砂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凝土搅拌机械与振动搅拌理论
    2.1 混凝土及其搅拌机械
        2.1.1 混凝土
        2.1.2 混凝土搅拌机械
    2.2 振动搅拌理论与设备
    2.3 振动搅拌影响因素
    2.4 振动搅拌工艺
    2.5 试验样机介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3.1 试验材料的选取
        3.1.1 机制砂
        3.1.2 天然砂
        3.1.3 粗骨料
        3.1.4 水泥
        3.1.5 矿物掺合料
        3.1.6 外加剂
        3.1.7 水
    3.2 试验方案与配合比设计
        3.2.1 试验方案
        3.2.2 配合比设计
    3.3 混凝土制备与试验方法
        3.3.1 混凝土的制备
        3.3.2 试验方法
    3.4 混凝土工作性分析
        3.4.1 试验结果分析
        3.4.2 工作性极差分析
    3.5 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3.5.1 试验结果分析
        3.5.2 抗压强度极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振动搅拌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具体实施方案
        4.1.1 试验仪器
        4.1.2 试验内容与测试方法
    4.2 振动搅拌对混凝土工作性分析
        4.2.1 振动强度对工作性的影响
        4.2.2 石粉含量对工作性的影响
    4.3 振动搅拌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4.3.1 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
        4.3.2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分析
    4.4 振动搅拌对混凝土耐久性分析
        4.4.1 对含气量的影响
        4.4.2 对电通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振动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 试验方案
    5.2 振动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工作性分析
    5.3 振动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5.3.1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5.3.2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5.4 振动搅拌工艺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5.4.1 对含气量的影响
        5.4.2 对电通量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高石粉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1.2 测试方法
2 高石粉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
    2.1 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提升技术
    2.2 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2.2.1 胶凝材料组成的影响
        2.2.2 砂率的影响
        2.2.3 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影响
3 高石粉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4 结论

(10)超大跨CFST拱桥施工关键计算理论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跨度CFST拱桥发展历程
        1.2.2 焊接作用对大跨度CFST拱桥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2.3 大跨度CFST拱桥钢管拱肋制作研究现状
        1.2.4 大跨度CFST拱桥钢管拱架设与线形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5 大跨度CFST拱桥管内混凝土灌注与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工程概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尺度焊缝对超大跨钢管拱肋线形的影响机制及控制方法研究
    2.1 大尺度钢管拱肋焊接残余变形与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研究
        2.1.1 大尺度钢管拱肋焊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2.1.2 温度场分析结果
        2.1.3 应力场分析结果
    2.2 超大跨钢管拱肋焊接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2.2.1 修磨焊缝
        2.2.2 焊接变形控制
    2.3 卧式制作
        2.3.1 筒节制作
        2.3.2 单元件制作
        2.3.3 卧装组焊
        2.3.4 法兰盘制作
        2.3.5 拱铰轴制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大跨CFST拱桥钢管拱肋安装线形控制计算研究
    3.1 CFST拱肋安装目标线形的确定
        3.1.1 节段预抬高的确定
        3.1.2 拱肋安装节段的标高调整
    3.2 扣、锚索分离的扣索力计算
        3.2.1 传统扣索力计算方法
        3.2.2 超大跨CFST拱桥斜拉扣挂施工索力改进计算方法
        3.2.3 锚索力计算
        3.2.4 超长扣索和锚索的模拟
    3.3 扣锚索一体的拱肋安装高程控制算法
        3.3.1 单个转向索鞍的模拟方法
        3.3.2 单索鞍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3.3.3 考虑墩(塔)抗推刚度的弹性支承刚度计算公式
        3.3.4 双索鞍结构中拉索的模拟
        3.3.5 扣塔上双转向索鞍的有限元模拟
    3.4 合江长江一桥拱肋安装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工误差对拱肋线形及索力的影响分析
    4.1 拱肋制作与安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温度变化引起的拱肋弧长变化
        4.1.2 焊接收缩
        4.1.3 拱肋放样弧长量计算
        4.1.4 温度变化对拱肋安装线形的影响分析
    4.2 安装误差对拱肋高程的影响
        4.2.1 设计状态下各测点高程几何关系
        4.2.2 各测点高程计算
        4.2.3 算例分析
        4.2.4 拱肋节段数对拱肋安装线形影响
    4.3 垫塞钢板对扣索力及其高程的影响
        4.3.1 节段间垫塞钢板的几何坐标修正公式
        4.3.2 节段间垫塞钢板对扣索力与主拱线形的影响
        4.3.3 节段间垫塞钢板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4.3.4 算例分析
    4.4 格构型拱肋坐标修正与拱肋带斜腹杆安装的模拟
        4.4.1 实腹式拱坐标修正
        4.4.2 格构式拱肋截面坐标修正
        4.4.3 公共斜腹杆的模拟
        4.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缆索吊机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
    5.1 吊扣塔合一的缆索吊装系统整体设计
        5.1.1 前言
        5.1.2 吊扣塔合一,中间设铰
        5.1.3 吊扣塔真正合一
        5.1.4 吊扣合一中间设铰与否的二者差异
        5.1.5 缆索吊运系统位移控制技术
        5.1.6 小结
    5.2 缆索吊机主索几何非线性分析
        5.2.1 非线性索-轮单元法
        5.2.2 索-轮单元滑移平衡方程推导
        5.2.3 承载索的几何非线性计算程序
        5.2.4 算例分析
    5.3 拱肋水上起吊转向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大跨径CFST拱桥拱肋管内混凝土灌注与控制
    6.1 钢管混凝土施工阶段的脱粘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6.1.1 管内混凝土脱粘脱空机理
        6.1.2 管内混凝土脱粘脱空的数值分析
        6.1.3 避免钢管混凝土脱粘脱空措施
    6.2 钢管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6.2.1 材料选择及技术性能要求
        6.2.2 试验原材料
        6.2.3 自密实混凝土评价方法和指标
        6.2.4 密实骨架堆积法设计配合比
        6.2.5 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
    6.3 钢管混凝土真空辅助灌注工艺试验
        6.3.1 真空度和抽真空设备的确定
        6.3.2 管内混凝土灌注工艺试验
        6.3.3 工艺试验小结
    6.4 超大跨径CFST拱桥管内混凝土分级连续真空辅助灌注与控制研究
        6.4.1 总体方案
        6.4.2 超大跨径CFFST拱桥管内混凝土分级连续真空辅助灌注
        6.4.3 超大跨径CFST拱桥管内混凝土分级连续真空辅助灌注控制
        6.4.4 实施效果与经济性分析
    6.5 拱肋钢管混凝土质量检测
        6.5.1 超声波检测
        6.5.2 钻孔调查
        6.5.3 小结
    6.6 新型自密实、无收缩管内混凝土制备与应用
    6.7 管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智能调载技术研究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C60泵送混凝土的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技术[J]. 聂思宇,杨超,高云聪,吴政刚,刘龙. 工程技术研究, 2021(15)
  • [2]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及应用[D]. 王信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3]黄河特细砂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D]. 付晓宇. 河南大学, 2020(02)
  • [4]超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中的智能主动控制研究[D]. 潘栋. 广西大学, 2020
  • [5]厦漳跨海大桥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D]. 陈富强.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D]. 骆骏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C60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工程应用[J]. 陈敬,赵海红,石从黎,高艳娜,白延平,邓孝荣,杨再富. 重庆建筑, 2020(04)
  • [8]基于振动搅拌的机制砂-天然砂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 毛恺程. 长安大学, 2020(06)
  • [9]高石粉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J]. 刘凯,张海政,宋正林,周辉. 混凝土, 2019(11)
  • [10]超大跨CFST拱桥施工关键计算理论与控制研究[D]. 韩玉.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C60泵送混凝土的制备及工程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