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控雷达抗干扰技术

火控雷达抗干扰技术

一、火控雷达中的抗干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瑛琪[1](2020)在《机载预警雷达无意干扰抑制与目标跟踪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相比于地基警戒雷达,机载预警雷达在检测敌方空中目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电子对抗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发展,机载预警雷达面临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不仅受地面(海面)杂波的影响,而且还面临着各种电磁干扰的威胁,这些强杂波和干扰信号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还导致雷达对目标的参数估计、跟踪难以进行。在机载雷达信号处理领域,虽然可以采用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波与干扰,但干扰环境复杂多变,仅靠STAP技术很难保证机载雷达在电子对抗中取得优势。在干扰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干扰抑制会消耗STAP的自由度,降低系统的杂波抑制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机载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开展机载雷达干扰抑制的其它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机载雷达数据处理领域,多目标跟踪因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突出地位和广泛应用,一直是国内外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多目标跟踪中经常出现的算法计算量大、数据错误关联是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机载雷达无意干扰抑制和多目标跟踪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不同类型干扰的检测和抑制方法、密集干扰抑制方案和机载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论文工作主要包括:1.机载预警雷达无意干扰检测方法研究。在深入分析了窄带干扰及异步干扰这两种无意干扰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对应的干扰信号模型,并根据干扰信号与回波信号在时频域的特性差异,给出三种干扰检测方法:针对窄带干扰研究了一种基于二维频率域的检测方法;针对异步干扰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压缩前数据的检测方法和一种基于脉冲相消的奇异值检测方法。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很好地检测干扰,为后续的干扰抑制研究打下基础。2.机载雷达密集无意干扰抑制方法研究。针对窄带干扰,研究了基于频域陷波和基于子空间投影两种不同的干扰抑制方法,对给出的两种窄带干扰抑制方法从干扰抑制效果和目标信号损失程度两方面进行性能评估。针对异步干扰,给出了一种对脉冲压缩前数据进行陷波和一种基于脉冲对消的奇异脉冲剔除两种干扰抑制方法,针对异步脉冲剔除异步干扰抑制方法由于脉冲相消处理造成的奇异脉冲位置模糊,提出一种奇异脉冲定位算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上述方法无法同时有效抑制两种无意干扰的问题,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机载雷达密集干扰抑制方案,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案能够很好地抑制干扰。3.对多目标跟踪理论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三种常见的基于Bayes理论的数据关联算法。针对多目标跟踪实时性和精确度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提出一种JPDA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在保证跟踪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并改善了对临近目标的跟踪性能。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王建路,戴幻尧,李金梁,曾勇虎[2](2019)在《双极化单脉冲雷达两点源干扰目标角度测量方法》文中指出干扰和目标回波同时位于雷达主瓣时,能够改变天线口面的相位波前,严重干扰雷达角度测量.为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了基于极化信息的单脉冲处理方法,将雷达改进为双极化接收,并增加相应的和差网络,得到六路带极化信息的和差信号,带入本文设计的解析公式进行解算,可以避免角度估计中因为干扰产生的耦合误差,确保准确的雷达测角及跟踪.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在干扰条件下得到正确的角度估计,使对抗拖曳式诱饵干扰的工程实现更加简洁高效,对于提升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宫新玉[3](2017)在《舰载近程防御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舰载近程防御雷达作战时电磁环境非常复杂,受到的干扰多种多样。能否较为合理准确地评估雷达抗干扰作战效能直接关系到平台末端防御能否成功。雷达进行抗干扰性能评估的基础,是建立科学的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近年来,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但是由于试验场景、试验批次、试验费用等问题的限制,研究多数还是停留在理论分析与仿真阶段,实际作战参考价值甚微。本文利用外场试验和内场仿真试验平台相结合的方法,在已有的实际工程经验基础上,研究了典型舰载近程防御雷达的对抗数学模型,提出尽可能完备、科学的抗干扰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粗糙集约简算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得到约简后的指标集更偏向于应用到近程防御雷达搜索、跟踪状态下的抗干扰效能评估。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简要介绍了舰载雷达的性能要求,在分析现有雷达干扰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雷达采用的抗干扰新技术、新手段。以美国和欧洲为例,分析了国外主流近程防御系统的现状和趋势。2.基于雷达电子战对抗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舰载近程防御雷达的典型对抗方式,分析了雷达受到的干扰样式和雷达采取的抗干扰措施,形成雷达对抗矩阵,并确定矩阵中各元素的对应关系。3.总结和提出了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无源干扰技术的指标和雷达抗干扰技术单项指标,建立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完备集。4.以典型搜索、跟踪雷达为例,建立约简后的典型对抗矩阵,提出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的抗干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粗糙集对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得到约简后的抗干扰指标体系。利用多模糊层次法对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的抗干扰效能进行了评估。

金永明[4](2015)在《舰载火控雷达的发展》文中认为本文对未来舰载火控雷达的性能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舰载火控雷达作为与舰载武器系统紧密交联的精确感知和实时控制系统,是信息网络体系中的关键信息节点和作战体系中实施火力打击的核心设备,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下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数林[5](2014)在《雷达对抗数字仿真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雷达对抗数字仿真系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对其建模仿真首先要进行方案设计,根据功能任务将整个仿真系统划分为雷达仿真子系统、自卫式干扰仿真子系统和效能评估仿真子系统。本文结合高层体系的软件结构的思想,采用分布式仿真的方式,在运行支撑框架平台上建立三个子系统联邦成员。首先,自卫式干扰子系统用来产生各种样式的干扰。基于引导式、转发式以及数字合成式系统结构,分别建立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仿真模型,并给出相应的仿真效果图。其次,雷达仿真子系统主要完成抗干扰过程。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环境中产生包含目标信息、噪声、杂波的回波信号,然后与自卫式干扰子系统产生的干扰信号叠加进入到雷达接收机中,经过复杂的信号处理模块,一方面既要提高信噪比、另一方面又要抗干扰和杂波。该系统主要采用自适应旁瓣对消、旁瓣消隐、前沿跟踪等措施降低干扰幅度,再利用脉冲压缩、相参积累以及恒虚警检测等手段来提高信噪比与信杂比。对于机载雷达来说,地物杂波信号比较强,不仅要有针对性的抗干扰,也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减小杂波对目标检测的影响,得到的探测信息经数据处理,形成目标航迹,同时把信息发送到显控平台中。最后,在自卫式干扰和雷达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效能评估子系统是衡量机载雷达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基于效能评估基本估准,分别介绍了压制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的评估方法,再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个层次清晰分明、结构相对完整的性能指标体系,在仿真中通过计算这些指标,根据指标定性或者定量评估雷达的作战效能。本文建立的雷达对抗数字仿真系统主要用于电子干扰系统的方案优化和技术改进,提高电子干扰系统针对不同对象的干扰能力,为雷达对抗装备论证、新型干扰/抗干扰技术研究、干扰/抗干扰效能评估等提供一个通用的对抗仿真实验与研究平台。

许文杰[6](2014)在《相控阵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战争中,先进的战斗机对掌握制空权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对战斗机远程打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机载火控雷达作为战斗机的"千里眼",其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人们将相控阵技术与机载火控雷达相结合,实现了战斗机探测距离的巨大飞跃。本文在简要介绍相控阵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对其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周红峰[7](2010)在《单脉冲火控雷达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常规体制单脉冲火控跟踪雷达面临着相控阵体制雷达的严峻挑战。介绍了中频数字化技术、数字脉冲压缩技术在火控雷达接收机中的应用,阐述了低功率发射机、宽带雷达接收系统的性能优势,提出了新的雷达成像技术在火控雷达中的应用,对火控雷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陈知明[8](2008)在《低截获概率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自雷达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并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开始,各种针对雷达信号的侦察与干扰手段也随之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雷达低截获概率技术是对抗这些电子侦察及干扰手段的有效手段,采用适当的低截获概率技术的雷达,在复杂电子对抗环境中将具有更高的生存率。本文对可用于机载火控雷达的低截获概率技术进行了介绍,指出实现低截获概率的两个主要方面——功率管理、使截获接收机失配。本文对机载火控雷达的各种截获接收机类型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主流的截获接收机——瞬时测频截获接收机和信道化截获接收机,对各种LPI波形通过截获接收机的结果进行了仿真,给出了数种对抗截获接收机的隐身波形。本文还提出了一种降低LPI波形数据量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双频率分集宽带线性调频LPI波形,并给出系统构成。

蒋留兵[9](2007)在《电子对抗仿真试验评估系统中通用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对抗仿真试验评估系统,是由多个分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构成的半实物、强实时仿真试验系统,可以完成雷达对抗装备的射频注入式仿真试验任务。该系统可模拟地面、机载或弹载雷达进行抗干扰效果试验。信号处理机是整个试验模拟系统的关键部分,根据要求,要完成多种雷达体制下多种信号处理,在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各种雷达干扰设备的干扰效果评估试验。传统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基于任务的,设计者针对应用背景确定算法流程,决定相应的系统结构,再将结构划分为模块进行电路设计。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硬件平台确定会使算法的升级受到制约,由此带来的运算量加大、数据存储量增加甚至控制流程变化等问题,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系统的可重构性和可扩展性,即建立较为通用的平台。根据实际的应用要求,仿真试验评估系统中信号处理机必须基于模块化设计,可扩展、可重构,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即实现通用信号处理机。由于FPGA、DSP等性能的大幅提高,使得通用信号处理机的实现成为可能。通用信号处理机能够实现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实现多种雷达体制下多种信号处理方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满足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充分采用新技术,例如采用FPGA实现脉压、运用并行处理技术进行抗干扰处理、应用RACEway实现板间大数据量通信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本机实时性和通用性,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甘荣兵[10](2006)在《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及目标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侦察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以及干扰条件下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目标信息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雷达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个课题背景下,本文旨在解决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的相关问题,并以此为线索研究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及图像预处理技术,干扰及抗干扰技术,以及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技术。对部分现有的技术作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方法和算法。 首先分析了SAR成像和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提出了基于盲反卷积处理的SAR图像自聚焦方法和基于图像全变差最小准则的自聚焦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自聚焦算法在解决二次相位误差方面优于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 然后分析了SAR图像的统计特性,为SAR图像滤波和目标检测打下基础。提出了基于分布特性的自适应窗口滤波技术,并将之与固定窗口滤波技术以及基于相干斑分布特性的自适应窗口滤波技术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能较好地保持点目标的信息,有利于目标检测。 接下来分析了SAR干扰和抗干扰的基本方法,指出了SAR干扰和抗干扰的利弊,总结了干扰和抗干扰的研究思路。根据这个思路研究了几种SAR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包括:一般干扰及抗干扰技术、伴飞式干扰技术、储频干扰及抗干扰技术、弹射式干扰及抗干扰技术。在干扰的研究中提出了随机时延的弹射式干扰、随机时延叠加的储频干扰、储频欺骗干扰的快速算法。在研究抗干扰技术中提出了从多普勒频域抑制弹射式干扰(包括提高脉冲重复频率、部分频谱成像)、双天线对消抗弹射式干扰、双天线对消中的干扰信号相位误差估计算法、距离压缩后限幅抑制储频干扰。 最后研究了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技术。首先从未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的研究入手,提出了基于目标分布特性的目标检测技术,推导了几种分布假设条件下的目标检测算法。然后在干扰条件下,研究了噪声干扰后图像的分布特性,提出了基于广义似然比和目标分布特性的目标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基于目标分布特性的目标检测算法性能优于传统的双参数恒虚警检测算法。提出了两种干扰条件下的目标变化检测算法:基于置信区间的目标变化检测算法;基于广义似然比检测的目标变化检测算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适合干扰条件下的雷达目标变化检测,填补了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及目标变化检测的空白。

二、火控雷达中的抗干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控雷达中的抗干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机载预警雷达无意干扰抑制与目标跟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机载雷达无意干扰特征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窄带连续波干扰及其检测
        2.2.1 窄带连续波干扰信号模型及特征分析
        2.2.2 窄带连续波干扰检测方法
        2.2.3 仿真分析
    2.3 异步短脉冲干扰及其检测
        2.3.1 异步短脉冲干扰信号模型及特征分析
        2.3.2 异步短脉冲干扰检测方法
        2.3.3 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载雷达密集无意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窄带连续波干扰抑制方法
        3.2.1 频域陷波干扰抑制方法
        3.2.2 基于投影矩阵的干扰抑制方法
        3.2.3 窄带干扰抑制方法性能评估
        3.2.4 仿真分析
    3.3 异步短脉冲干扰抑制方法
        3.3.1 时域陷波干扰抑制方法
        3.3.2 异步脉冲剔除干扰抑制方法
        3.3.3 仿真分析
    3.4 机载雷达密集干扰抑制总体方案
        3.4.1 方案综述
        3.4.2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杂波环境中的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多目标跟踪的基本理论
    4.3 杂波环境下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方法
        4.3.1 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4.3.2 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4.3.3 仿真分析
    4.4 改进的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4.4.1 T-CJPDA
        4.4.2 改进的T-CJPDA算法
        4.4.3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双极化单脉冲雷达两点源干扰目标角度测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拖曳式诱饵对单脉冲雷达测角的影响分析
2 两点源干扰下的双极化单脉冲雷达角度测量方法
    2.1 双极化单脉冲雷达接收通道设计
    2.2 极化解耦角度估计方法
3 角度估计步骤和实验
4 结 论

(3)舰载近程防御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近程防御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舰载雷达的性能要求及新技术
        1.2.2 国外近程防御系统现状
        1.2.3 国外舰船近程防御系统发展
    1.3 雷达抗干扰指标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近程防御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2.1 近程防御雷达系统的性能
        2.1.1 雷达系统的战术性能
        2.1.2 雷达系统的技术性能
    2.2 雷达干扰技术研究
        2.2.1 有源干扰
        2.2.2 无源干扰
        2.2.3 组合干扰
        2.2.4 雷达干扰技术分析
    2.3 雷达系统中常用的抗干扰技术
        2.3.1 抗有源干扰技术
        2.3.2 抗无源干扰技术
        2.3.3 抗组合干扰技术
        2.3.4 雷达抗干扰技术分析
    2.4 雷达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对抗矩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程防御雷达抗干扰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3.1 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抗有源干扰技术指标
        3.2.2 抗无源干扰技术指标
        3.2.3 雷达单项抗干扰技术指标
    3.3 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归纳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近程防御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
    4.1 雷达抗干扰体系约简方法
        4.1.1 近程搜索雷达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对应矩阵
        4.1.2 近程搜索雷达抗干扰指标集与约简
        4.1.3 近程跟踪雷达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对应矩阵
        4.1.4 近程跟踪雷达抗干扰指标集与约简
    4.2 雷达抗干扰性能的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
        4.2.1 多层次模糊评估法
        4.2.2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试验设计
        4.2.3 近程搜索雷达的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
        4.2.4 近程跟踪雷达的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
    4.3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舰载火控雷达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舰载火控雷达的发展
    1.1 向适应三高一低目标跟踪的方向发展
    1.2 向多功能、多维域、多源综合化发展
    1.3 向提高环境适应性、抗干扰方向发展
    1.4 向协同探测和协同武器控制方向发展
2 舰载火控雷达的特点
    2.1 智能化
    2.2 隐身化
    2.3 通用化
    2.4 网络化
    2.5 数字化
3 舰载火控雷达技术展望
    (1)探测分布化
    (2)平台一体化
    (3)流程智能化
    (4)协同体系化
4 总结

(5)雷达对抗数字仿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雷达对抗数字仿真系统方案设计
    2.1 仿真系统总体构成
    2.2 仿真子系统设计
        2.2.1 自卫式干扰子系统建模
        2.2.2 雷达子系统建模
        2.2.3 效能评估子系统建模
    2.3 HLA仿真系统构架
        2.3.1 系统联邦结构及执行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卫式干扰仿真子系统建模
    3.1 干扰系统结构
    3.2 压制性干扰模型
        3.2.1 射频噪声干扰
        3.2.2 噪声调制干扰
    3.3 欺骗性干扰模型
        3.3.1 距离式假目标
        3.3.2 速度欺骗干扰
        3.3.3 角度欺骗干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雷达仿真子系统建模
    4.1 机载火控雷达构成
    4.2 发射机反对抗模型
        4.2.1 频率捷变
    4.3 天线反对抗模型
        4.3.1 旁瓣消隐(SLB)模型
        4.3.2 旁瓣对消(SLC)模型
    4.4 接收机反对抗模型
        4.4.1 对数接收机模型
    4.5 信号处理反对抗模型
        4.5.1 相参处理模型
        4.5.2 恒虚警检测(CFAR)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雷达对抗数字仿真系统搭建与验证
    5.1 雷达对抗系统软件设计
        5.1.1 仿真平台pRTI
        5.1.2 仿真场景设计
        5.1.3 仿真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5.2 机载火控雷达对抗仿真验证与评估
        5.2.1 无干扰仿真与评估
        5.2.2 压制式干扰仿真与评估
        5.2.3 欺骗式干扰仿真与评估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相控阵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相控阵技术简介
3.相控阵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作用
    3.1 相控阵技术对提高机载火控雷达作用距离的意义
    3.2 相控阵技术对提高多目标跟踪能力的作用
    3.3 相控阵天线对提高机载火控雷达生存能力的影响
    3.4 相控阵技术对提高雷达可靠性与可维护性的好处
4.总结

(7)单脉冲火控雷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数字化中频接收信号处理机
    1.1 中频数字化技术
    1.2 数字脉冲压缩技术
2 低功率发射机
3 宽带雷达接收系统
4 成像技术
5 总结展望

(8)低截获概率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论文的结构
2 低截获概率技术简介
    2.1 低截获概率雷达概念
    2.2 功率管理
        2.2.1 尽量减少雷达辐射时间
        2.2.2 采用超低副瓣天线
        2.2.3 采用无源探测工作方式
        2.2.4 功率管理的控制逻辑
    2.3 使截获接收机对雷达信号失配
        2.3.1 发射宽带信号
        2.3.2 波形参数随机化
    2.4 小结
3 截获接收机
    3.1 常规截获接收机
        3.1.1 超外差式频率搜索接收机
        3.1.2 晶体视频接收机
        3.1.3 信道化接收机
        3.1.4 瞬时测频接收机
        3.1.5 压缩接收机
        3.1.6 声光接收机
    3.2 数字化截获接收机
        3.2.1 数字信道化接收机
        3.2.2 单比特截获接收机
    3.3 小节
4 对主要截获接收机的分析
    4.1 对瞬时测频截获接收机的分析
        4.1.1 线性调频信号通过瞬时测频截获接收机
        4.1.2 相位编码信号通过瞬时测频截获接收机
        4.1.3 频率编码信号通过瞬时测频截获接收机
        4.1.4 频率分集信号通过瞬时测频截获接收机
    4.2 对数字截获接收机的分析
        4.2.1 短时傅里叶变换
        4.2.2 信号经短时傅里叶变换的结果
        4.2.3 多相滤波器
    4.3 小结
5 LPI波形设计
    5.1 LPI波形设计的基本准则
    5.2 频率分集波形
        5.2.1 同时发射接收频率分集系统
        5.2.2 分时发射接收频率分集系统
        5.2.3 低噪声多频率分集信号的产生
    5.3 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及其展宽处理
    5.4 离散相位编码信号
        5.4.1 巴克码及组合巴克码
        5.4.2 补码及多相补码
    5.5 其它类型的LPI波形及 MIMO雷达
    5.6 LPI信号处理的工程实现问题
        5.6.1 窄带信号与宽带信号的等效问题
        5.6.2 系统实现
    5.7 小节
6 机载火控雷达LPI的工程实现
    6.1 实现 LPI对机载火控雷达的硬件需求
    6.2 一种可能的机载火控雷达 LPI系统构成
        6.2.1 LPI波形的选取
        6.2.2 系统构成
    6.3 小节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电子对抗仿真试验评估系统中通用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论文的结构
2 通用信号处理理论
    2.1 通用信号处理概述
    2.2 并行处理
        2.2.1 并行处理简介
        2.2.2 处理单元
        2.2.3 并行处理机网络结构
        2.2.4 并行算法
    2.3 信号处理模块化
        2.3.1 信号处理机模块化的必要性
        2.3.2 模块化雷达信号处理机的特点
        2.3.3 雷达信号处理机模块化技术方案
        2.3.3.1 技术途径及实现方法
        2.3.3.2 主要模块
3 信号处理器介绍
    3.1 概述
    3.2 DSP处理器特点
    3.3 FPGA特点
    3.4 基于DSP和FPGA的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3.4.1 DSP+FPGA结构
    3.5 数据传输与互联技术
4 通用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
    4.1 概述
    4.2 通用信号处理机设计思想
    4.3 通用信号处理平台选择
    4.4 通用信号处理平台组成
    4.5 工作原理
    4.6 硬件模块
        4.6.1 中频宽带接收模块
        4.6.2 通用处理模块
        4.6.3 RACEway
        4.6.4 高速数字并行I/O
        4.6.5 定时器
    4.7 软件模块
        4.7.1 软件模块分类
        4.7.2 软件模块与处理模块的对应关系
    4.8 雷达信号处理抗干扰措施
        4.8.1 概述
        4.8.2 脉冲压缩
        4.8.2.1 实现方法
        4.8.2.2 加权抑制技术
        4.8.3 单脉冲测角体制
        4.8.4 脉冲多普勒
        4.8.5 MTI
        4.8.6 MTD
        4.8.7 恒虚警
        4.8.8 旁瓣对消
        4.8.9 旁瓣匿影
    4.9 关键技术实现
        4.9.1 中频采样和数字下变频技术
        4.9.2 数字脉冲压缩
        4.9.3 通道间同步
    4.10 信号处理、测距、测速一体化设计
        4.10.1 概述
        4.10.2 一体化设计的实现与系统调试
5 结论
    5.1 研制总结
    5.2 信号处理发展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及目标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雷达电子对抗的发展历史
        1.2.1 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过程
        1.2.2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过程
        1.2.3 SAR对抗的发展历史
    1.3 雷达对抗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雷达干扰的研究现状
        1.3.2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SAR对抗研究现状
    1.4 SAR图像增强研究现状
        1.4.1 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研究现状
        1.4.2 SAR自聚焦研究现状
    1.5 SAR图像目标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6.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6.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2.1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
        2.1.1 回波模型
        2.1.2 距离-多普勒算法
        2.1.3 成像处理增益
    2.2 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
        2.2.1 循环移动
        2.2.2 加窗处理
        2.2.3 相位误差估计
    2.3 盲反卷积自聚焦
        2.3.1 SAR图像降析模型
        2.3.2 反卷积处理算法
        2.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4 基于图像最小全变差的自聚焦算法
        2.4.1 SAR图像二次相位误差与全变差
        2.4.2 SAR图像全变差范数与二次相位误差的关系
        2.4.3 基于最小全变差的自聚焦算法
        2.4.4 算法复杂度分析
        2.4.5 仿真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AR图像处理基础研究
    3.1 SAR图像的统计特性
        3.1.1 SAR图像的相干斑
        3.1.2 SAR图像分布特性
    3.2 SAR图像相干斑抑制技术
        3.2.1 最大似然估计
        3.2.2 多视处理
        3.2.3 MMSE方法
        3.2.4 Gamma最大后验概率滤波
        3.2.5 衡量相干斑抑制效果的指标
    3.3 自适应加窗滤波算法研究
        3.3.1 基于相干斑分布的自适应窗口
        3.3.2 基于分布变化检测的自适应窗口
        3.3.3 实验及结果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成孔径雷达干扰与抗干扰基础
    4.1 一般雷达的干扰技术
        4.1.1 雷达干扰的分类
        4.1.2 噪声干扰分析
        4.1.3 雷达干扰方程
    4.2 一般雷达的抗干扰技术
        4.2.1 典型的抗干扰措施
        4.2.2 抗干扰的基本思想
    4.3 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基础
        4.3.1 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
        4.3.2 合成孔径雷达的抗干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技术研究
    5.1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一般干扰模式
        5.1.1 一般干扰模式的模型
        5.1.2 一般干扰模式的信号分析
        5.1.3 一般干扰模式的功率分析
        5.1.4 仿真结果及小结
    5.2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储频干扰
        5.2.1 压制式储频干扰
        5.2.2 欺骗式储频干扰
        5.2.3 储频干扰仿真实验
        5.2.4 储频式干扰小结
    5.3 合成孔径雷达的伴飞式干扰
        5.3.1 伴飞式干扰的数学模型
        5.3.2 伴飞式干扰的信号分析
        5.3.3 伴飞式干扰的功率分析
        5.3.4 伴飞干扰模式小结
    5.4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弹射式干扰
        5.4.1 弹射式干扰的模型
        5.4.2 固定时延的弹射式干扰
        5.4.3 随机时延的弹射式干扰
        5.4.4 弹射式干扰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6.1 对噪声干扰的抗干扰技术
        6.1.1 提高脉冲重复频率抑制噪声干扰
        6.1.2 仿真实验分析
        6.1.3 抑制噪声干扰小结
    6.2 脉冲干扰的抗干扰技术
        6.2.1 抗脉冲干扰的原理
        6.2.2 抗脉冲干扰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6.2.3 抗脉冲干扰的仿真实验分析
        6.2.4 抗脉冲干扰小结
    6.3 弹射式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6.3.1 提高脉冲重复频率抑制干扰
        6.3.2 方位部分频谱成像抑制干扰
        6.3.3 双路对消抑制弹射干扰
    6.4 储频干扰的对抗技术
        6.4.1 抗干扰的原理
        6.4.2 抗干扰仿真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技术研究
    7.1 SAR图像目标检测基础
        7.1.1 目标检测基础理论
        7.1.2 双参数恒虚警检测
    7.2 无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研究
        7.2.1 无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模型
        7.2.2 CFAR算法推导
        7.2.3 基于目标分布特性的检测算法
        7.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7.2.5 无干扰条件下目标检测小结
    7.3 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研究
        7.3.1 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模型
        7.3.2 干扰条件下SAR图像的分布特性
        7.3.3 基于目标分布特性的检测算法
        7.3.4 CFAR与DBCFAR性能比较
        7.3.5 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检测小结
    7.4 干扰条件下的目标变化检测研究
        7.4.1 目标变化检测模型
        7.4.2 基于置信区间的检测
        7.4.3 基于广义似然比的检测
        7.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本文的研究成果
    8.2 今后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博期间研究成果

四、火控雷达中的抗干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机载预警雷达无意干扰抑制与目标跟踪方法研究[D]. 王瑛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双极化单脉冲雷达两点源干扰目标角度测量方法[J]. 王建路,戴幻尧,李金梁,曾勇虎. 电波科学学报, 2019(06)
  • [3]舰载近程防御雷达抗干扰指标体系研究[D]. 宫新玉. 中国舰船研究院, 2017(02)
  • [4]舰载火控雷达的发展[J]. 金永明. 现代导航, 2015(02)
  • [5]雷达对抗数字仿真系统[D]. 李数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4)
  • [6]相控阵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J]. 许文杰. 电子世界, 2014(12)
  • [7]单脉冲火控雷达技术研究[J]. 周红峰. 舰船电子对抗, 2010(02)
  • [8]低截获概率技术在机载火控雷达中的应用[D]. 陈知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2)
  • [9]电子对抗仿真试验评估系统中通用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D]. 蒋留兵.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
  • [10]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及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 甘荣兵. 电子科技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火控雷达抗干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