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内容

所有内容

一、ALL CONTENTS(论文文献综述)

单思洋[1](2021)在《面向视频内容分发的信息中心网络缓存放置算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遍应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视频类应用,如长视频、短视频、视频直播、虚拟现实视频等,视频内容占据了网络中的大部分流量,并且依然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快速推进,视频内容在这些场景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视频内容流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用户对服务质量体验和需求的不断提升,通信网络运营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服务质量需求,减轻面临着巨大压力的网络负载,学术界近年来提出了信息中心网络架构。信息中心网络具有面向内容的命名、基于内容名字的路由与缓存等技术特点。与现有的IP网络架构相比,信息中心网络能够大幅提高内容分发效率,降低网络负载。缓存空间作为信息中心网络节点中普遍部署的资源,为用户提供了距离更近的内容副本,能够有效的提升内容分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负载。缓存放置算法对缓存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于内容视频分发业务的性能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因此,论文主要研究面向视频内容分发的信息中心网络缓存放置算法。针对当前的缓存放置算法在视频内容分发场景中存在的问题:1)局部流行度的较大差异造成的缓存性能下降的问题,2)路由范围受限导致缓存内容利用率较低的问题,3)面向新生内容的缓存放置存在滞后性的问题,论文开展了面向视频内容分发的缓存放置算法的研究工作,解决了在短视频和长视频场景中算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升了缓存性能。论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贡献如下:(1)针对局部流行度的较大差异造成的缓存内容频繁替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的短视频内容缓存放置算法。在短视频场景中,不同节点处的局部流行度分布有着较大差异,且在不规则拓扑下这种差异对缓存性能造成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更好的掌握请求分布的特征,以提升缓存性能,论文在缓存放置算法中引入了用户兴趣偏好因素。首先提出了多重维度的内容属性和用户兴趣偏好及其获取方法,并提出了缓存节点对某类内容的兴趣匹配度。而后根据缓存节点与内容的兴趣匹配度、内容局部流行度和缓存空间大小等指标,设计了一种沿路径缓存放置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章中提出的算法能够大幅降低缓存内容的替换次数,并提升缓存命中率和跳数降低率。(2)针对路由范围受限导致缓存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就近路由的长视频内容协作缓存放置算法。在长视频场景中,用户对内容分发的性能要求很高,而在传统的路由策略下,缓存内容的利用率较低。为了提升缓存利用率,提出了在不规则拓扑下的结合就近路由策略的缓存放置优化问题,而后通过近似等手段将优化问题分为两个子问题,并分别利用基于拍卖理论的算法和基于匹配理论的算法进行求解,最终提出了基于就近路由策略的非沿路径缓存放置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章所提算法在缓存节点的负载均衡度、内容传输的平均跳数和缓存命中率等方面大幅提升了性能。(3)针对面向新生内容的缓存放置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行度预测的长视频新生内容协作缓存放置算法。针对长视频新生内容场景,当前的非沿路径缓存放置算法无法快速的放置新生内容,导致无法较好的应对可能发生的瞬时大量请求。首先,提出了面向新生内容的流行度预测算法,该算法在可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较为准确的预测新生内容在特定时间后的内容流行度,并为缓存放置算法提供缓存依据。而后,提出了面向新生内容的缓存放置算法,通过求解缓存放置与替换的联合优化问题,能够以较低的复杂度快速获得针对单个新生内容的缓存放置方案以及针对已存内容的替换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本章中所提的流行度预测算法和缓存放置算法分别在预测精度、缓存性能等指标中优于现有算法,有效的解决了面向新生内容的缓存滞后性问题。

熊宇[2](2021)在《移动无线接入网中基于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普及的移动服务、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和资源密集型应用程序,移动数据流量正呈爆炸性增长。巨大的移动数据流量给移动无线接入网络及其资源部署造成负担。根据统计,很大一部分流量是通过将重复的流行数据传送到多个用户来贡献的,而且重复的数据传输主要是由流行内容的重复下载引起的。因此,在移动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上部署内容缓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幸的是,由于边缘节点的存储容量受到限制,随着内容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被缓存在边缘节点和/或用户终端设备上,因此,在移动无线接入网络中进行内容缓存优化放置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学习的方法,针对面向IoP的移动无线接入网中内容的缓存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在面向IoP的移动无线接入网络场景下,考虑一个移动用户可与多个终端设备关联,并且考虑移动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最大化设备的社交奖励值,建模了移动无线接入网中基于社会感知的主动内容缓存优化问题。为了解决上述优化问题,提出了独立强化学习、联合共享Q值强化学习、联合动作强化学习和联合回馈奖励强化学习四种基于学习的优化算法。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四种优化算法在平均社交奖励、缓存命中率和协作命中率等方面的性能。(2)在移动无线接入网络场景下,针对内容流行度预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两种内容流行度预测方法,分别为基于用户和内容联合特征的内容流行度预测方法和基于联邦学习的联合用户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内容流行度预测方法。同时,基于所预测的内容流行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本地内容流行度的全局内容放置优化方法,以便最大化系统的长期缓存命中率。最后,采用MovieLens数据集,针对上述所提算法进行了性能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内容流行度算法在预测准确率上具有良好的性能。与基线算法相比,所提出的基于联邦学习的方法在全局命中率和传输成本方面表现出色。

高慧慧[3](2021)在《无线网络边缘内容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边缘缓存技术通过在无线网络的边缘节点缓存部分业务内容对象,可以实现部分用户请求的本地响应,减少请求内容的传输时延,提高用户体验,均衡网络负载。内容推荐技术根据各用户对不同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偏好设计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列表,引导用户对特定内容进行请求,提升用户对相关业务的依赖性和满意度。因此,将无线网络边缘缓存和内容推荐进行联合设计,能够通过内容推荐引导用户对缓存内容进行请求,从而进一步提升边缘缓存效用和用户业务体验。但是,目前无线网络边缘缓存和内容推荐在内容流行性和用户偏好模型、内容缓存和推荐效用评价指标、联合优化算法性能和成本效益折中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技术挑战。为此,本文研究了无线网络中内容缓存和推荐的联合优化方法,旨在平衡内容缓存和推荐的效用和成本,实现对边缘缓存、内容推荐和内容传输的实时管控。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总结如下:第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内容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来实现对边缘缓存、内容推荐和内容传输的实时管控。首先,本文建立了无线网络中联合边缘缓存的内容传输与推荐联合优化模型,并给出了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在无线网络中,通过综合考虑不同用户对不同内容的偏好程度、内容从中心服务器到基站的传输时延、用户请求的等待时延、回传链路负载和无线网络中的通信环境等因素,本文以最小化内容的传输时延和回传链路负载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联合优化内容缓存和推荐的优化问题。其次,为了解耦联合优化问题中的耦合变量,本文将优化问题分为几个子问题来解决。为了实现边缘动态、实时的内容缓存与推荐决策优化,本文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求解离散变量的决策优化问题,通过设计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环境状态、智能体动作和相应的奖励函数,该算法可以实现边缘动态、实时、高效的内容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决策,在每个决策单元中无需经过迭代而接近最优解。最后,本文给出了具体的仿真结果来评估本文所提出的联合优化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联合优化算法相比于现有的内容缓存和推荐方法能够在内容传输时延和回传链路负载方面取得一定的性能增益。第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请求数据感知的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首先,本文基于所考虑的无线网络场景,建立了联合边缘缓存的内容传输与推荐联合优化模型,并给出了优化问题的具体形式。其次,结合用户历史行为数据的特点,本文在边缘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更好地学习用户行为和网络特征,通过智能挖掘用户的历史请求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内容请求数据的感知。接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请求数据感知的内容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分布式协同架构,通过将部分计算任务卸载至用户端,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最后,本文给出了具体的仿真结果来评估本文所提出的联合优化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缓存效率和整体的网络性能。

夏秋冬[4](2021)在《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有效性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当下,以音视频为主的多媒体内容分发业务取代了传统的端到端通信业务,成为了目前互联网的核心业务。传统的TCP/IP架构由于在设计伊始就没有考虑过大规模的内容分发场景,使得现有网络在处理重复传输的流行内容时,容易产生冗余传输。为了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研究者开始尝试提出并设计新的网络框架来解决TCP/IP网络中的相关问题。以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ICN)为代表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应运而生。ICN网络架构创新性地将原有的命名主机模式替换为命名内容。同时ICN赋予节点网间缓存(In-network Cache)的能力,使得请求内容的兴趣包可以在网络中缓存相应内容的节点被满足和响应,从而极大地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然而,ICN网络的这些新的特性也带来了不同于传统网络的全新安全挑战。其中由于ICN网间缓存导致的内容有效性验证问题和访问控制问题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新安全问题。ICN网络中内容分布式存储使得内容在物理上不再受到内容提供商地直接控制,内容的有效性保障和访问控制也就很难由内容提供商直接提供。这些改变导致了 ICN网络的内容安全与传统网络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ICN中的内容安全主要包含两个部分:1)内容的有效性验证。由于ICN网络中节点缓存的内容都来自于其他节点的转发,攻击者有机会将污染的内容注入网络。这些内容污染节点的缓存,使得后续的用户请求也被污染内容所响应。验证缓存内容的真实性是ICN网络内容有效提供的重要保证。现有的工作只考虑如尝试在单点处提升内容有效性检测的计算效率,却忽略了单个节点的验证结果可以被其他节点所利用,从而利用节点间协同的方式来提升验证的效率。目前尚没有关于协同验证的相关方案被提出。2)内容的访问控制。基于网内缓存特性,兴趣包可能在任意节点得到满足,并直接返回内容给请求节点。这就导致了在现有的标准ICN架构和协议中,用户可以在没有内容提供商授权的前提下从网络中获取所需内容。为了保障内容的安全传输和授权访问,ICN的内容访问控制也十分重要。现有的一类方案是基于内容加密和密钥的有效分发来实现访问控制能力。然而这类方案不利于这样场景的实现:利用ICN网络在线缓存的特性进行内容提前分发,只有在指定时刻合法用于才能最终解密内容。综上,ICN内容安全的内容的有效性验证和内容的访问控制问题上,尽管已经有一些方案被提出,但在性能和功能方面都还有着一些无法尽如人意的缺陷,影响这些方案的可用性。本文针对ICN内容安全的上述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一种节点间协作的内容有效性验证框架(A Collaborative,Secure,Efficient Content Validation Protection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CSEVP)。在所提出方案中,每个节点独立计算一定的概率执行特定内容的有效性验证,从而将命中节点需要执行有效性验证按照概率分摊到内容传输路径中的所有中间节点上,且只需要其中的一个节点执行即可。其次,方案采用布隆过滤器来记录已验证的缓存内容的结果,便于在节点之间分享,从而进一步提高验证效率。(2)提出了一种提前分发场景下的内容访问控制机制(Time Sensitive,Lightweight and Secure Access Control for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TSLS)。在所提出方案中,内容提供者引入了广播加密与时间令牌相结合的机制来保护内容的机密性,只有在特定时间满足权限的用户才有能力解密和访问内容。此外,方案在边缘路由器上实现了快速轻量级的挑战-应答验证,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请求进入网络。边缘同时可以收集合法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并反馈给内容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前分发内容到网络中,提升内容分发的效率。

陈喜春[5](2021)在《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与风险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罐装危险货物是我国铁路危险货物中涉及品名最多,运量最大的货物,也是事故涉及面最广、危险性最为复杂、衍生危害最大的货物种类。铁路罐装危险货物的安全风险来源于货物本身的危险特性,来源于货物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的全链条,来源于上述过程中的环境和应急处置等衍生环节。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有利于发现显现风险、潜在风险和关联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整体风险和规避次生风险。论文从系统安全的角度研究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和风险控制,主要研究的工作包括:(1)构建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系统整体安全的角度出发,明晰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全时空活动轨迹,界定影响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的环境、存储、装卸、运输和应急等关键环节,基于物(危险货物)—人(人员)—机(设备)—管(管理)—环(环境)的层面和视角,构建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2)构建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模型。应用可拓物元理论建立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模型,应用序关系分析法(G1法)解决指标间重要度权重问题,应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法)解决指标间关联影响问题,应用动态权重理论解决单指标值和关联指标值出现重大缺陷时的一票否决问题,应用目标等级贴近度对经典物元模型的关联度进行改进,解决经典域为固定值的算法问题和不相容指标的评价需求。(3)建立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风险控制方法体系。分析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各环节的风险演化机理,率先建立了集风险预防、风险监测、风险补偿、风险警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应急救援等为一体的风险控制方法体系。以等效应力的方式研究了高密度介质铁路罐车充装量不足时的弯道速度和制动加速度风险补偿问题,阐释了风险控制方法的应用。(4)探究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扩展规律。针对承载工具连挂性和可移动性的特点,引入事故单元燃尽时间、非事故单元失效时间和非事故单元分解时间研究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扩展条件,应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多米诺效应的扩展过程,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模拟与特征分析,为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提供理论支持。(5)构建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应急救援调度模型。基于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时间紧迫性、延续扩展性、环境不确定性和后果多重性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响应体系和救援车辆调度模型。模型以救援车辆到达事故发生地的总时刻最小和总行程时间可靠度最大为目标,应用标号修正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完成求解。综上所述,论文系统研究了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成果能够为铁路危险货物安全涉及部门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冯春艳[6](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廖心梅[7](2021)在《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足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当前各个学科教学开展科学素养的引入,已经受到各个学科教师的重视,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传授知识仍旧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以更为固定的模式来进行化学知识传递,并没有深刻思考教学模式中的内容设置是否满足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模式培养中,教师仍旧是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教师更多的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比较被动,导致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探索化学的科学素养能力不足,最终导致更多的学生对化学教学不感兴趣,从而增加了该学科的教学难度。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科学素养教学,,为此更多的化学教师都在进行努力探索,在实现课程改革与转型的前提下,力求化学教学内容与模式能够更多的体现科学素养内涵,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科学素养的发展,以大足中学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研究等方法对大足中学的高中生与化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在对科学素养内涵、结构、意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大足中学科学素养进行了现状调查,另外还对高中化学教学方面的教师进行访谈。就学生调查方面,当前的学生比较喜欢化学学科;认为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对化学的学习效果一般,学生只对化学知识掌握、实验原理与操作方面比较重视,但是对于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化学本质的探究等方面较为欠缺;学生更期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持续不断引入科学素养内容。教师方面,教师能够依照大纲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中引入科学素养内容,但是限于教学、教师个体等因素,教师在科学素养内容运用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于科学探究、学科融合、STS教育理念等也存在差异。对基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进行对策分析,认为应该从强化化学思维、加强实验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渗透STS教学理念、合理评价等几个方面来促使学生理解化学的本质、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化学分析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精神、促使综合素养发展。最后,以具体的案例对基于科学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陈剑[8](2021)在《地产型养老社区空间组织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为了解决养老市场的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国家对民间企业开发养老产品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我国低龄化的老年人口结构以及中产阶级旺盛的养老需要都给养老市场带来了机遇。通过借鉴国外养老社区的发展经验,地产型养老社区成为当前国内企业开发的重点对象。这种通过依托社区居住模式,将居家养老同机构养老联系起来的综合型居住社区产品受到当前老年人的认可。但是,目前种类繁多的产品类型给其他企业在选择社区组织模式的过程中带来了困难。其问题的根源在于,各个企业就针对不同区位特征以及不同客群选择上,开发出的养老社区在空间形态以及规模大小上都存在着异同。本文通过选取国内外养老社区案例,梳理研究对象的组织生成逻辑,获取其空间组织模式。地产型养老社区的空间组织模式是对国内外不同养老社区空间组织规律的抽象提炼,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不同区位特征下空间形态组织的表征特点,(2)不同区位特征下功能面积组织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国内外存在差异性,在相同区位特征下可能存在不同的组织方式。针对地产型养老社区的外在表征特点以及内在运作规律的研究,本论文的核心工作分为以下四个内容。首先,根据远离城市的景观旅游地区和靠近城市的城市郊区这两种区位类型来选取国内外六个典型的养老社区案例,分析案例的基本概况,并着重研究其规划结构和功能产品特征。其次,从形态学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将养老社区空间组织要素分为区位选择、空间结构、功能组织、交通组织以及景观组织,并着重分析六个养老社区在各个组织要素层面上的特征。再次,基于区位选择、空间结构、功能组织三者的组织关系抽象出两种地产型养老社区的空间组织模式,即康养旅居型空间组织模式和设施共享型空间组织模式。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区位市场价值、功能需求特点、组织系统特性、空间组织方法这四个层面上,总结出地产型养老社区两种功能空间组织模式的内在规律;从空间形态层面上,总结出地产型养老社区的形态组织模式;从面积配比层面上,总结出地产型养老社区的功能配比模式。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对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地产型养老社区进行总结梳理,为后续的地产型养老社区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丁斯甘[9](2021)在《《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文中研究指明《通报》(T’oung Pao)创刊于1890年,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汉学刊物,其中刊载了大量关于中国研究的论文与书评,具有很高的汉学研究价值。期刊如实反映出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沙畹、伯希和等法国着名汉学家的治学策略,是法国汉学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通过梳理期刊1890-1944年的论文、书评、纪事信息,对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作整体认识的尝试。文章首先重建《通报》的总体办刊背景,包括期刊19世纪法国在华活动、19世纪法国专业汉学的建立、出版技术的更新、交通运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文章逐一分析《通报》与其前身《远东杂志》的承接关系、《通报》的期刊定位栏目设置、期刊主编对《通报》办刊的影响、《通报》的发行情况、撰稿人群体等基本情况。从研究领域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主题索引”为依据,整理《通报》自1890-1944年的各类文章,证明《通报》对汉学各领域都有涉猎,每个领域的研究程度各不相同,专业汉学不断深入又相互隔绝的特点。从研究地区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地区索引”为依据,可以发现《通报》尤为关注西域地区和西藏地区的考察与研究,刊载的文章多以文献释读为主,通过文献进而深入其他研究领域,与法国汉学发展趋势一致。《通报》积极引入了西方历史语言学、语音学、考古学、碑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充实汉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专业汉学正如《通报》所显示的一样,研究涉及汉学领域各个方面,研究方法有了全新发展,法国专业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并对20世纪后期的国际汉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积极使用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将碑铭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引入汉学领域,积极与中国学界交往,学术自觉性不断加强,充分体现出沙畹、伯希和鲜明的个人学术特色,重点梳理沙畹与伯希和的文章、书评为法国汉学研究理清学术思路、推动法国汉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罗燕鹏[10](2021)在《边缘缓存中首次未命中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和大量的新兴应用导致了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作为解决网络流量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为了获得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不断将其缓存设备从中心网络下沉到边缘网络当中,我们称这样的内容分发网络叫做边缘缓存网络。新的场景带来新的问题,边缘缓存中,通常缓存设备搭载在基站上,这导致了缓存所能够覆盖的用户大大减少,从而使其收到的请求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YouTube请求数据集的分析,发现在边缘缓存中全局热门的内容不一定在局部缓存中也是热门内容,同时边缘缓存中局部缓存的内容热度偏度较小,大量的内容都只被访问了极少的次数。我们称缓存设备收到的对某个内容第一次请求未命中为首次未命中,通过这些分析和相关文献的查找,我们发现边缘缓存中,首次未命中对缓存整体命中率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这是边缘缓存中特有的且不被重视的问题。据我所知,本文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本文采用了主动推送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与其他文章不同,我们并不根据内容的热度来进行内容推送,因为我们发现在边缘缓存中内容热度相差较小。我们借鉴协同过滤的思想,通过缓存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内容推送。我们首先提出了最简单的广播策略,并且证明在缓存无限的条件下广播策略能够解决边缘缓存中的首次未命中问题,然后根据缓存历史收到的请求集合,计算缓存之间的Jaccard相似度,通过对缓存进行分簇的方法来限制内容推送的范围,利用图分割算法来解决簇划分问题,且进一步分析该问题具有子模性质。最后在分簇的基础上增加内容推送的概率,进一步提高内容推送的准确率。我们利用SNM模型和YouTube统计信息数据集生成了两个请求序列,并且模拟出缓存之间偏好的相似性。在仿真实验中,我们比较了本文提出的内容推送策略与最近相关研究中提出的缓存策略在边缘缓存中的性能,包括缓存命中率,缓存推送的开销,以及缓存推送的准确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内容推送策略能够在可接受的开销下很大程度的解决边缘缓存中的首次未命中问题。

二、ALL CONTEN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LL CONTENTS(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视频内容分发的信息中心网络缓存放置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成果
    1.3 论文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视频内容分发及缓存放置算法研究综述
    2.1 视频内容特征与分发技术概述
        2.1.1 视频内容特征
        2.1.2 传统视频内容分发技术
        2.1.3 未来网络中的视频内容分发技术
    2.2 ICN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2.2.1 ICN网络架构与内容分发流程
        2.2.2 ICN关键技术
    2.3 ICN缓存放置算法研究综述
        2.3.1 ICN缓存放置算法的分类
        2.3.2 基于不同类型流行度的缓存放置算法
        2.3.3 结合不同路由策略的缓存放置算法
        2.3.4 利用不同拓扑特征的缓存放置算法
        2.3.5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缓存放置算法
    2.4 视频内容缓存放置算法的设计依据与关键问题
        2.4.1 面向短视频的缓存放置算法选择及设计依据
        2.4.2 面向长视频的缓存放置算法选择及设计依据
        2.4.3 缓存放置研究的关键问题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的短视频内容缓存放置算法研究
    3.1 前言
    3.2 系统模型
        3.2.1 网络模型
        3.2.2 内容分类模型
        3.2.3 用户兴趣偏好模型
    3.3 基于用户兴趣偏好和局部流行度的沿路径缓存放置算法
        3.3.1 兴趣匹配度获取
        3.3.2 局部流行度获取
        3.3.3 缓存放置算法设计
        3.3.4 缓存阈值的自适应更新
    3.4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3.4.1 仿真环境设置与性能指标
        3.4.2 异质用户请求分布生成机制
        3.4.3 阈值自适应更新机制性能
        3.4.4 不同缓存空间大小下的算法性能
        3.4.5 不同流行度分布参数下的算法性能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就近路由的长视频内容协作缓存放置算法研究
    4.1 前言
    4.2 系统模型
        4.2.1 网络模型
        4.2.2 就近路由策略
    4.3 基于全域就近路由策略的协作缓存放置算法
        4.3.1 缓存放置优化问题
        4.3.2 基于拍卖理论的副本数量分配算法
        4.3.3 基于匹配理论的内容副本放置算法
        4.3.4 算法复杂度与收敛性分析
        4.3.5 缓存算法工作流程及包结构设计
    4.4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4.4.1 仿真环境设置与性能指标
        4.4.2 副本放置算法的收敛性能
        4.4.3 不同缓存网络规模下的算法性能
        4.4.4 不同缓存空间大小下的算法性能
        4.4.5 不同内容总数下的算法性能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流行度预测的长视频新生内容协作缓存放置算法研究
    5.1 前言
    5.2 系统模型
        5.2.1 网络模型
        5.2.2 缓存工作流程与就近路由策略
        5.2.3 内容请求分布
    5.3 基于流行度预测的协作缓存放置算法
        5.3.1 面向新生内容的流行度预测算法
        5.3.2 基于新生内容流行度预测的协作缓存放置算法
    5.4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5.4.1 仿真环境设置与性能指标
        5.4.2 流行度预测算法的性能
        5.4.3 缓存节点的负载
        5.4.4 不同副本数量下的缓存算法性能
        5.4.5 不同网络规模下的缓存算法性能
        5.4.6 不同缓存空间大小下的缓存算法性能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移动无线接入网中基于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工作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及其关键技术
    2.1 基于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
    2.2 基于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关键技术
        2.2.1 内容缓存技术
        2.2.2 机器学习方法
    2.3 基于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的研究现状
        2.3.1 基于学习的内容缓存策略研究
        2.3.2 基于学习的内容流行度预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oP中基于社会感知和多智能体协同强化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
    3.1 IoP范式
    3.2 IoP中基于社会感知的内容缓存优化建模
        3.2.1 物理网络模型
        3.2.2 社会关系模型
        3.2.3 内容模型
        3.2.4 内容搜索模型
        3.2.5 内容缓存优化建模
    3.3 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方法
        3.3.1 基于独立强化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算法(I-RL)
        3.3.2 基于联合共享Q值的强化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算法(JSQ-RL)
        3.3.3 基于联合动作的强化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算法(JA-RL)
        3.3.4 基于联合回馈奖励值的强化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算法(JBR-RL)
    3.4 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方法性能评估
        3.4.1 性能指标
        3.4.2 基线算法
        3.4.3 仿真参数
        3.4.4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内容流行度预测的内容缓存优化
    4.1 系统场景
    4.2 内容流行度预测和内容放置的信息处理时序
    4.3 基于内容流行度预测的内容缓存优化问题建模
        4.3.1 系统建模
        4.3.2 基于模糊聚类的UA预测
        4.3.3 基于联合特征的内容流行度预测
        4.3.4 基于联邦学习的内容流行度预测
        4.3.5 基于内容流行度预测的内容缓存优化放置
    4.4 基于内容流行度预测的内容缓存优化算法的性能评估
        4.4.1 性能指标
        4.4.2 仿真中采用的数据集及其数据预处理
        4.4.3 仿真参数设置
        4.4.4 仿真评估中的基线算法
        4.4.5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和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5.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孜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无线网络边缘内容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缘缓存
        1.2.2 内容推荐
        1.2.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无线网络边缘缓存管理和内容推荐方法
    2.1 联合边缘缓存的无线网络架构
    2.2 无线网络边缘缓存方法
        2.2.1 边缘缓存内容更新方法
        2.2.2 联合边缘缓存的内容传输方法
    2.3 无线网络内容推荐方法
        2.3.1 基于协同过滤的内容推荐方法
        2.3.2 基于内容请求数据感知的内容推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内容请求概率统计模型的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方法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2.1 内容请求概率统计模型
        3.2.2 缓存内容更新机制
        3.2.3 内容传输机制
        3.2.4 内容推荐机制
    3.3 基于DRL的内容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
        3.3.1 优化问题建模
        3.3.2 基于DRL的内容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整体框架
        3.3.3 缓存内容更新子问题优化方法
        3.3.4 推荐列表生成子问题优化方法
        3.3.5 无线资源分配子问题优化方法
        3.3.6 基于DRL的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内容请求数据感知的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方法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2.1 缓存内容更新机制
        4.2.2 内容传输机制
        4.2.3 内容请求数据感知模型
        4.2.4 内容推荐机制
    4.3 基于内容请求数据感知的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
        4.3.1 优化问题建模
        4.3.2 基于内容请求数据感知的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整体框架
        4.3.3 基于NCF的内容请求数据感知子问题优化方法
        4.3.4 UE缓存内容更新和推荐列表生成子问题优化方法
        4.3.5 无线资源分配子问题优化方法
        4.3.6 基于内容请求数据感知的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算法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有效性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信息中心网络背景
        1.1.2 信息中心网络实例
        1.1.3 研究意义
    1.2 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安全方案研究现状
        1.2.1 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有效性验证方案研究现状
        1.2.2 信息中心网络中访问控制安全方案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1.3.1 节点间协作的内容有效性验证机制研究
        1.3.2 内容提前分发场景下的内容访问控制机制研究
        1.3.3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预备知识
    2.1 双线性映射
    2.2 广播加密
    2.3 数字签名
    2.4 奇普夫分布
    2.5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
第3章 节点间协作的内容有效性验证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安全假设和设计目标
        3.2.1 系统模型
        3.2.2 安全假设
        3.2.3 设计目标
    3.3 节点间协作的内容有效性验证框架
        3.3.1 方案概述
        3.3.2 内容发布
        3.3.3 基于概率验证的多节点协同机制
        3.3.4 基于布隆过滤器的ICN网络多节点协作验证机制
        3.3.5 基于边缘节点的污染内容追责机制
    3.4 安全分析
        3.4.1 数据安全性(Data Confidentiality)
        3.4.2 不可伪造性(Unforgeability)
    3.5 性能分析
        3.5.1 概率验证方案的效率验证
        3.5.2 布隆过滤器下内容验证效率的提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容提前分发场景下的内容访问控制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和安全假设
        4.2.1 系统模型
        4.2.2 安全假设
    4.3 内容提前分发场景下的内容访问控制方案(TSLS)
        4.3.1 方案概述
        4.3.2 方案流程
    4.4 安全分析
        4.4.1 数据安全性(Data Confidentiality)
        4.4.2 不可伪造性(Unforgeability)
        4.4.3 匿名性(Anonymity)
        4.4.4 DDoS攻击可抵御性(DDoS Attack Resistance)
    4.5 性能分析
        4.5.1 算法仿真
        4.5.2 网络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5)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与风险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安全评价
        1.2.2 事前风险控制
        1.2.3 事故扩展规律
        1.2.4 事故应急救援
    1.3 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创新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2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1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时空活动轨迹
        2.1.1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时间传递过程
        2.1.2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空间活动轨迹
    2.2 影响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的关键环节
        2.2.1 环境
        2.2.2 存储
        2.2.3 装卸
        2.2.4 运输
        2.2.5 应急
    2.3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3.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2.3.2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4 本章小结
3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模型
    3.1 物元综合评价模型
        3.1.1 确定待评价物元
        3.1.2 经典域与节域
        3.1.3 单一目标等级贴近度
        3.1.4 G1-DEMATEL确定指标初始权重
        3.1.5 动态权重
        3.1.6 指标评价等级吻合度
    3.2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评价指标的经典域和节域
    3.3 实例分析
        3.3.1 初始权重系数
        3.3.2 动态权重
        3.3.3 指标评价等级吻合度
        3.3.4 综合评价
        3.3.5 评价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风险控制方法
    4.1 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4.1.1 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
        4.1.2 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
    4.2 安全风险机理与控制措施
        4.2.1 环境安全风险机理与控制措施
        4.2.2 存储安全风险机理与控制措施
        4.2.3 装卸、运输安全风险机理与控制措施
        4.2.4 应急安全风险机理与控制措施
    4.3 风险控制实例应用
        4.3.1 铁路罐车充装风险场景描述
        4.3.2 弯道工况的应力和风险补偿
        4.3.3 制动工况的应力和风险补偿
    4.4 本章小节
5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扩展原理与特征分析
    5.1 多米诺效应事故扩展分析
        5.1.1 多米诺效应事故扩展基本概念
        5.1.2 多米诺效应事故扩展分析方法
    5.2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扩展原理
        5.2.1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扩展类型
        5.2.2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扩展条件
    5.3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扩展实例分析
        5.3.1 事故场景描述
        5.3.2 事故扩展时间与过程
        5.3.3 事故模拟与特征分析
        5.3.4 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应急救援
    6.1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应急救援分析
        6.1.1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特点和救援要求
        6.1.2 铁路罐装危险货物事故救援策略
    6.2 应急救援调度模型
        6.2.1 问题描述
        6.2.2 行程时间及可靠度
        6.2.3 应急救援调度模型
    6.3 算法设计
        6.3.1 救援可行路径确定
        6.3.2 救援车辆路径选择
    6.4 求解算例
        6.4.1 单时段情况
        6.4.2 跨时段情况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指标重要度权重专家打分排序比
附录B 指标影响度权重专家打分汇总矩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概念
        (三)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三、 研究取向
        (一)质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
    四、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转变理论
        (二)知识结构理论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三、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制定行动计划
    四、 行动实施
        (一)系统提取
        (二)揭示前概念
        (三)激发元认知
        (四)抽象概括
    五、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六、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五、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研究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二、 研究建议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三、 研究不足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研究展望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足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科学素养
        2.1.1 科学素养的概念界定
        2.1.2 科学素养的要素
    2.2 高中化学科学素养
        2.2.1 高中化学科学素养内涵
        2.2.2 高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2.3 教学模式
        2.3.1 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2.3.2 教学模式的结构
3 高中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对象分析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3 指标及模型设计
        3.3.1 指标来源
        3.3.2 模型原理
    3.4 实证分析
        3.4.1 信用和效度分析
        3.4.2 相关性分析
        3.4.3 结果分析
4 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4.1 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模式目标
    4.2 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模式条件
    4.3 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
        4.3.1 强化化学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本质理解
        4.3.2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
        4.3.3 整合化学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增强科学分析能力
        4.3.4 渗透STS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精神
    4.4 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模式评价
        4.4.1 多样化评价的必要性
        4.4.2 设计与构建多样化评价方式
5 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5.1 教学模式目标分析
    5.2 教学模式条件要求
    5.3 教学模式案例内容分析
        5.3.1 案例特点分析
        5.3.2 案例学习内容分析
    5.4 教学模式评价
        5.4.1 教学考试评价
        5.4.2 教学量表评价
    5.5 教学模式实践分析
        5.5.1 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5.5.2 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科学素养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科学素养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测试试卷附录
附录4 大足中学测试成绩表
致谢

(8)地产型养老社区空间组织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1.1.2 政策背景: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
        1.1.3 社会背景:养老机构的供需不平衡
        1.1.4 市场背景: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
        1.3.1 养老社区发展相关研究
        1.3.2 养老社区空间相关研究
    1.4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1.4.1 地产型养老社区
        1.4.2 空间组织模式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地产开发型养老社区相关内容研究
    2.1 形态学理论
    2.2 地产型养老社区相关理论基础
        2.2.1 健康社区的构建
        2.2.2 共居生活的理念
        2.2.3 持续的医护服务
    2.3 地产型养老社区开发的重难点
        2.3.1 地产型养老社区开发的重点
        2.3.2 地产型养老社区开发的难点
    2.4 地产型养老社区的客群特征
        2.4.1 客群类型
        2.4.2 客群需求
        2.4.3 客群服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产型养老社区国内外案例研究
    3.1 国外养老社区案例分析
        3.1.1 美国高山草甸退休社区
        3.1.2 美国拉尼尔湖持续照护养老社区
    3.2 国内养老社区案例分析
        3.2.1 杭州随园嘉树养老社区
        3.2.2 合肥佰和佰乐养老社区
        3.2.3 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
        3.2.4 杭州大清谷养老社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产型养老社区空间组织要素分析
    4.1 区位分析
        4.1.1 区位选择要素
        4.1.2 区位选择价值
    4.2 空间结构特征
        4.2.1 递进式结构
        4.2.2 共享式结构
        4.2.3 集中式结构
    4.3 功能组织特征分析
        4.3.1 养老社区居住设施
        4.3.2 养老社区服务设施
    4.4 交通空间组织特征
        4.4.1 交通空间类型
        4.4.2 车行交通体系
        4.4.3 步行交通空间
    4.5 景观空间组织特征
        4.5.1 景观空间类型
        4.5.2 景观空间结构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产型养老社区空间组织模式研究
    5.1 康养旅居型养老社区空间组织模式
        5.1.1 社区的市场价值受到景观环境影响
        5.1.2 功能需求高于一般居住社区
        5.1.3 组织系统具有独立性且多样化特点
        5.1.4 康养功能主导空间组织方法
    5.2 设施共享型养老社区空间组织模式
        5.2.1 社区的市场价值相对较高
        5.2.2 功能需求偏向持续性社区照护
        5.2.3 组织系统具有开放性或独立性特点
        5.2.4 共享服务主导空间组织方法
    5.3 养老社区空间形态组织模式
        5.3.1 居住建筑形态组织
        5.3.2 配套建筑形态组织
    5.4 养老社区各类功能面积配比模式
        5.4.1 居住配套比
        5.4.2 居住功能面积配比
        5.4.3 配套服务功能面积配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通报》创立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文化格局
        一、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活动
        二、19 世纪后期的实践性汉学家
    第二节 19 世纪法国本土的汉学格局与《通报》的创立
        一、19 世纪法国专业汉学机构和汉语教学
        二、《通报》的创立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通报》概况
    第一节 《通报》的前身——《远东杂志》
        一、考狄的《远东杂志》概况
        二、《远东杂志》的文章梳理
        三、《远东杂志》与《通报》
    第二节 《通报》概况
        一、《通报》的关注范围
        二、《通报》的栏目设置
        三、《通报》的历任主编
        四、《通报》的发行情况
    第三节 《通报》的作者群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报》的内容(上)——《补充索引》中的主题研究
    第一节 《通报》目录索引中的研究主题分布
        一、《通报》目录索引
        二、《通报》的主题内容与研究领域分布
        三、《通报》汉学主题分类
    第二节 《通报》的文献学研究
        一、语言比较研究
        二、碑铭及各种考古材料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报》的内容(下)——《补充索引》的地区研究
    第一节 《通报》西域地区研究
        一、西域地区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域史地探险纪事
    第二节 《通报》的“Tibet”研究
        一、“Tibet”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藏探险纪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报》的发展与20 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汉学
    第一节 《通报》汉学地位的确立
        一、《通报》的撰稿人特征
        二、《通报》的汉学定位
        三、开放的汉学交流平台
        四、《通报》的影响力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
        一、专业汉学范围的专精
        二、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
        三、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持续加强的学术自觉
        四、法国学界与中国学界的交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边缘缓存中首次未命中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本章引言
    2.2 内容分发网络
        2.2.1 P2P——CDN混合网络
        2.2.2 ISP自建的CDN网络
        2.2.3 移动边缘缓存
    2.3 软件定义网络
        2.3.1 SDN体系结构
        2.3.2 SDN控制器
        2.3.3 OpenFlow协议
        2.3.4 SDN在边缘计算中的应用
    2.4 请求生成模型
        2.4.1 Zipf定律
        2.4.2 独立参考模型(IRM)
        2.4.3 散粒噪声模型(SNM)
    2.5 图分割问题
        2.5.1 最大流-最小割问题
        2.5.2 图分割算法
    2.6 子模函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容分发网络缓存问题的建模
    3.1 本章引言
    3.2 边缘缓存中的首次未命中问题
        3.2.1 数据集
        3.2.2 数据集分析
        3.2.3 问题提出
        3.2.4 问题重要性分析
        3.2.5 问题复杂性分析
    3.3 问题建模
        3.3.1 问题场景
        3.3.2 问题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容分发网络预取策略
    4.1 本章引言
    4.2 背景知识
        4.2.1 边缘缓存中内容的热度
        4.2.2 多播技术在CDN中的应用
        4.2.3 缓存之间的相似性
    4.3 基于广播的内容推送策略
    4.4 基于分簇的内容推送策略
    4.5 基于概率的内容推送策略
    4.6 网络状态感知的推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5.1 本章引言
    5.2 请求序列生成与分析
        5.2.1 数据集
        5.2.2 请求序列生成
        5.2.3 映射规则
        5.2.4 请求序列分析
    5.3 实验设置
    5.4 仿真结果分析
        5.4.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ALL CONTENTS(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视频内容分发的信息中心网络缓存放置算法研究[D]. 单思洋.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 [2]移动无线接入网中基于学习的内容缓存优化[D]. 熊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无线网络边缘内容缓存与推荐联合优化方法研究[D]. 高慧慧.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有效性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研究[D]. 夏秋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5]铁路罐装危险货物安全评价与风险控制[D]. 陈喜春.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1)
  • [6]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足中学为例[D]. 廖心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8]地产型养老社区空间组织模式研究[D]. 陈剑.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9]《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D]. 丁斯甘. 兰州大学, 2021(09)
  • [10]边缘缓存中首次未命中问题的研究[D]. 罗燕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所有内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