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旅游资源开发环境问题初探

连云港市旅游资源开发环境问题初探

一、试析连云港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仇琛[1](202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耦合机理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于茜[2](2020)在《连云港亲子游市场分析与产品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高荣荣[3](2019)在《旅游地理学视阈中江苏省“八景”景观元素分析与构成规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已发生了改变。在过去,人们对旅游景观的关注点大多在其“表面”,如看起来好看,适合拍照发社交圈;但是,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止于此,旅游景观的“内里”,即其所具有的内涵,承载的文化,也成为了人们的看点。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凡是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景观,其本身一定含有某种独特的文化价值。我国传统“八景”景观作为古代地方旅游景观,不仅是地方胜景;同时,其蕴藏着现代旅游资源开发及景观营造中缺失的对地域现存景观的重视和挖掘。如“湖桥串月”“长桥步月”,同样是桥、月两种景观,不同的地方通过运用和观察自然规律挖掘出了不同的欣赏方式,充分展现了景观的文化内涵。江苏省作为中国的旅游大省,其地旅游资源丰富,如何使这些资源有内涵,成为了当前旅游资源开发的新课题。本文期冀通过对江苏省“八景”景观的分析,对其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一定的启发。文章首先阐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现状、思路、内容及相关概念。其次对“八景”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对江苏省的“八景”景观资源进行了整理分析,将其分为自然景观元素(包括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象景观、时间景观)和人文景观元素(建筑设施景观、人类活动景观)两大类,并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在江苏省“八景”景观中自然景观占比较大,在细分的亚类当中建筑设施景观占比最大,其次是天象气象景观、人类活动景观;此外还选取了“震泽县八景”和“莺湖八景”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最后在前文分析论述的基础上归纳了江苏省“八景”景观的构景规律主要有动静结合、时空结合、虚实结合、主客结合,以及其整体特性主要有因时而变、调动多感官、指导游览等;由此引出了江苏省“八景”景观对现代旅游资源开发的启示,主要有旅游景观组合宣传增加效益、诗意命名旅游景观指导游览、运用自然规律挖掘特色景观、创新开发文化资源等。

潘自然[4](2019)在《产业集群视角下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苏北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休闲创意农业作为一种将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类型,凭借其自身紧密的三产融合性、较强的产业关联性的优势,通过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农业和旅游业的最大利用率,最大化市场和品牌效益,带来丰盈的经济增长,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在全国各地掀起建设热潮,在未来,休闲创意农业的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本次研究选择当前休闲创意农业园建设中的最为火热的花海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苏北地区作为调研地区,从产业集群视角切入,尝试探究独具地域特色与强劲产业竞争力的花海景观建设的具体方法。本文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对花海景观及其产业模式等相关学术概念进行辨析,并梳理国内外花海景观及其相关产业研究进展,对当前花海景观建设有一个总体性把握后,确定将江苏省苏北地区休闲创意农业园中的花海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苏北地区5市中建设发展情况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0处休闲创意农业园的花海景观作为实地调研对象,从花海景观的特色性、艺术性、价值性三个评价角度对园区花海景观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花海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实现对花海景观的定量评价,通过这种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的评价方法,总结出当前苏北地区花海景观构建技术与产业发展模式中可借鉴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与花海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结果,对于花海景观构建,应从花海景观效果和产业集群建设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子准则层的排序为经济效益(0.4167)>观赏价值(0.3116)>文化彰显(0.1197)>社会效益(0.0833)>生态文明(0.0686),在19个指标层因子中,排名前五的指标为投入产出比(0.1406)>景观年接待人数(0.1109)>平面表达创意性(0.0971)>花海花卉特色性(0.0872)>地域文化结合(0.0728)。可以看出在经济效益方面,花海景观实际的游客到访量以及以此为基础带来的实际收入是花海景观在经济价值评价方便最为重要和直观的两个方面,相关产业集群建设和产品深入开发能够进一步加强花海景观的游客吸引能力和实际获益能力;平面表达创意性、花海花卉特色性、地域文化结合三个指标排名靠前则表明,独特的观赏价值与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是花海景观景观效果的直接保障。目前,苏北地区只有盐城市大丰荷兰花海(14.0295)、宿迁市衲田花海(11.6370)两处花海景观在各方面建设情况较好,其他花海景观仍有待提高。所以为对经济发展薄弱地区起的花海景观构建来说,在花海景观构建方法上应从花卉选择、花海景观规划设计、花海景观养护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着重考量,本文总结出适用于苏北地区或自然条件类似地区的花海景观花卉选择名录与建设注意事项。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围绕花海景观旅游业为产业核心的产业模式推荐探究,在产业发展、产品开发、产学研深入、产业品牌推广等方面进行优化建议。并最终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在实践项目中,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对花海景观构建技术以及产业模式规划进行详细生动的说明。

乔薏芯[5](2014)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以咸阳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导向逐渐清晰,政府职能层面的深化改革地持续进行,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仍然在旅游业中占据显着的地位,地方政府依靠本身具有的良好信誉度、较强的货币支付能力和公共权力等因素在旅游规划、投资和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咸阳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筹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及振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赋存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债等项目资金,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然而,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片面要求以及对于资源保护缺乏认识,在旅游开发的实际操作中,常常竭泽而渔,导致对于旅游资源被破坏和开发成本激增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目前我国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咸阳市旅游开发的形势下,对咸阳旅游开发中政府角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芳[6](2011)在《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滨海旅游实证研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海洋对人类至关重要,滨海旅游是发生在海岸带的主要人类活动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群)—旅游的最传统的、主要的、也是增长最快的形式。全球变化背景下,滨海旅游开发强度日益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旅游作为双刃剑,对沿海环境的破坏与保护兼具双重作用。选择江苏滨海旅游地做实证研究,分析其旅游发展现状和背景因素,进行旅游者和社区调查,探讨江苏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定位、可行性措施、适宜模式和空间布局与时序,为江苏滨海旅游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对世界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作用。该研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实践,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对江苏滨海旅游发展进行定位。滨海旅游目的地更多的吸引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中国的境内旅游市场是海滨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绝大部分的旅游者来自离景点不远的地区。海滨自然环境要素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滨海旅游地目的地吸引物,其次是娱乐活动和特色饮食,海滨文化在吸引旅游者方面的作用最弱。追求旅游的放松的旅游者最多,其次是亲近大自然、追求身心愉悦的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有效旅游宣传来说,做好旅游本身、口碑相传,才能争取更多的客源,新兴的网络与传统的电视也很重要。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满意度是最高的,对与人有关的旅游服务评价一般。(2)江苏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旅游者和社区基础,受访者尤其是旅游者同意环境保护很重要、个人对为了可持续发展和后代的环境保护具有责任,并且承认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对海洋有亲近的需要;另一方面,受访者尤其是当地居民表现出对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期望。大多数滨海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听说过生态旅游,可见生态旅游在中国的普及和宣传是很有成效的。对未来生态友好滨海旅游发展提供建议。一是以绿色思维指导低碳旅游方式,提倡降碳减排,发碳补偿和碳经济,制定碳排放标准,征收碳税,鼓励新型节油节能科技应用和游可持续发展方式。二是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兴趣,尤其是当地社区居民旅游者和政府对全球变化的看法、态度、共识和责任感,对实现滨海旅游可持发展至关重要。(3)对江苏滨海旅游发展适宜模式进行探讨。保护区是天然的海滨博物馆,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江苏滨海自然保护区和旅游目的分布多有重合,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旅游开发并为一种开发模式:滨海自然保区-生态旅游模式。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农业和渔业发展,适宜发展乡村旅游。滨海旅游有助乡村经济发展,有了乡村旅游,滨海旅游会更加丰富而具有吸引力景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之一就是旅游文化的提升,发展江苏滨海文化-节庆旅游,弘扬特色地方文化,达到以旅游促文化保护、以保护促旅游的双赢局面另外,发展江苏滨海休闲度假-体育游、国家公园游和海岛游也是适宜的模式。(4)对江苏滨海旅游目的地布局和开发时序进行探讨。江苏滨海旅游优先发具有一定旅游基础的区域,这些区域呈斑状分布于海岸带,是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围绕核心区,向外扩散发展旅游,提高开发深度,形成江苏滨海旅游带。江苏海旅游开发不仅依靠海岸海洋资源,还要整合其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多项吸点发展滨海旅游。江苏沿海可以利用独特的位置和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流长三角和山东的旅游者,增强区域合作。江苏海上旅游线布局自北向南从青岛港出发,沿途停靠连云港港、滨海港、大丰港、洋口港和上海港。陆上旅游布局以沿海高速公路为线,沿岸圆陀角、吕泗港、洋口港、大丰麇鹿保护区、大丰港、盐城丹顶鹤保护区、滨海港、东西连岛作为节点,连接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以里下河平原为核心,结合江苏省长江沿旅游带、大运河旅游带、淮河流域旅游带建设,开辟江苏滨海水乡旅游路线。

孙京海[7](2010)在《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增长最快、发展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旅游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中存在着被过度利用和利用不足问题,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经济机制和利益杠杆,约束和调整所有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良性循环,成为当前经济理论和旅游业发展实践面临的新课题。本论文引入“旅游资源资本化”——将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本形态,与货币资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等一起投入到旅游开发活动中,进行市场化的开发、经营、运作和管理,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这种理念和方法是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旅游资源的价值性和收益性为基础、以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目的的旅游资源经营管理的,并通过分析旅游资源产权关系、货币价值和实现条件以及会计确认与计量等问题,力图说明和把握旅游资源高效配置和良性循环的基本经济规律。论文首先研究旅游资源资本化的前提基础——旅游资源产权界定。由于集体、私人和公司型的产权归属是明确的。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国家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产权关系。由于此类旅游资源具有经济性、社团性和较强的外部性,因此上述资源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所有权一元化、管理权统一化、经营权人格化”原则。旅游资源所有权国家所有;管理权统一由地方政府或其组成部门行使;在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宏观政策、计划和战略的指导和约束下,经营权由独立的法人单位具体组织实施。运用市场化指数评价模型区分旅游资源客体市场化程度,将旅游资源区分为公共旅游资源、经营性旅游资源和准经营性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评估各类旅游资源的价值问题。研究表明,旅游资源是有价值的,效用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劳动价值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旅游资源只有旅游价值,经营性旅游资源和准经营性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旅游价值,而且还具有经营权价值。以消费资本化理论为基础,运用旅行费用法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经评估,得到2008年花果山景区旅游价值为28.1亿元,连岛景区旅游价值为15.1亿元,渔湾景区旅游价值为1.4亿元,孔望山景区旅游价值为3,020万元,温泉景区旅游价值为1.3亿元。运用改进的收益法评估,得到为30年期花果山景区经营权价值为11.95亿元,连岛景区经营权价值为5.24亿元,渔湾景区经营权价值为6,131万元,孔望山景区经营权价值为3.14亿元。之后,本论文研究了旅游资源资本化的关键环节——旅游资源市场配置机制。首先是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旅游资源产权配置效率,得到的结论是,在现实中旅游资源所有权属于政府、经营权属于企业(私人)的产权配置是最优的。其次研究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影响因素和基本程序。第三,列举案例进行说明。最后,论文研究了旅游资源资本化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认为,旅游资源资本化只有最终落实到了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层面,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资本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会计确认包括两个部分:资产初次确认,即旅游资源价值类型的确认;资产的再确认,即成本确认。由于旅游资源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成本确认需考虑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综上所述,旅游资源资产是指旅游企业内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旅游资源成本。旅游资源资本化的会计计量也分两个部分:运营主体资源支出资本化会计核算和权益主体资源归属资本化的会计核算。

郭鹏[8](2009)在《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整合中的作用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中期以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并逐渐向集团化、区域化发展,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旅游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急剧扩张,产品供给大大丰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由于旅游资源的局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也由于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不断扩大,一个国家或地区难以单独成为长期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只有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及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整合,才能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为提高整体竞争实力,改善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区域旅游整合开发势在必行。在我国,由于地区、行业间割据严重,缺乏沟通和协调,旅游整合开发中不能突出整体形象和的利益,各自为政,出现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和建设等,浪费了资源并影响旅游业的整体提升。因此协调旅游地间的关系,开展有序的整合开发,既是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个突出的实践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连云港市为例,对地方政府在旅游整合中的角色定位,发挥作用的原因、形式、问题与对策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的探讨,试图对地方政府更好在旅游资源整合中发挥作用提供政策依据,并对连云港市的旅游资源整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敏[9](2009)在《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世界各沿海国家的重视。近年来,中国海洋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海洋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增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海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各滨海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海洋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缺乏对其竞争力的研究。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具备发展海洋旅游的优势条件,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如何挖掘日照市海洋旅游的发展潜力,发挥海洋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能在众多滨海城市中脱颖而出,是当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构建了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日照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海洋旅游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找出其海洋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正文共分八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介绍了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分析了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提出28个评价指标。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最终确定26个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为日照市海洋旅游发展现状。从日照市海洋旅游开发的背景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入手,对海洋旅游景区建设、旅游设施、旅游接待和收入、旅游客源分布情况作了详细介绍。第五部分为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评价。首先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然后与青岛、烟台、威海、连云港四市进行对比。第六部分为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弱势原因分析。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处于弱势的主要原因。第七部分为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对策,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几点对策。第八部分,结语。阐释主要观点与不足,并提出后续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为:(1)在分析海洋旅游和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尝试定义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2)系统分析了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首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对比评价法对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4)提出了提升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五大对策。

王计平,伍延基[10](2008)在《连云港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中提出生态旅游是2l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是集游览观光、保护环境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连云港市有着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越条件,具有资源、区位、市场、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为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在分析了连云港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连云港市5大生态旅游产品的设想。

二、试析连云港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连云港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3)旅游地理学视阈中江苏省“八景”景观元素分析与构成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八景
        1.3.2 景观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查阅法
        1.4.2 综合归纳法
        1.4.3 跨学科研究法
    1.5 相关研究
        1.5.1 国内研究
        1.5.2 国外研究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八景”及其文化内涵
    2.1 “八景”的起源
        2.1.1 “八景”的由来
        2.1.2 “八景”产生的社会原因
        2.1.3 “八景”文化的传播发展
    2.2 “八景”的文化内涵
        2.2.1 “八景”与山水审美
        2.2.2 “八景”与绘画诗文
        2.2.3 “八景”与游览观赏
3 江苏省“八景”景观整理分析
    3.1 江苏省景观资源概括
    3.2 江苏省“八景”资源整理结果
        3.2.1 分析方法
        3.2.2 整理结果
4 江苏省“八景”景观元素分析
    4.1 江苏省自然类“八景”景观
        4.1.1 地文景观
        4.1.2 水文景观
        4.1.3 生物景观
        4.1.4 天象气象景观
        4.1.5 时间景观
    4.2 江苏省人文类“八景”景观
        4.2.1 建筑设施景观
        4.2.2 人类活动景观
    4.3 本章小结
5 江苏省“八景”景观案例分析
    5.1 震泽县(现吴江区)“八景”景观
    5.2 莺湖“八景”景观
6 江苏省“八景”景观构景规律与整体特性
    6.1 江苏省“八景”景观构景规律
        6.1.1 动静相结合
        6.1.2 时空相结合
        6.1.3 虚实相结合
        6.1.4 主客相结合
    6.2 江苏省“八景”景观整体特性
        6.2.1 因时而变
        6.2.2 自然景观为主
        6.2.3 内涵丰富多样
        6.2.4 涉及多感官
        6.2.5 指导游览
7 江苏省“八景”景观对发展旅游业的启示
    7.1 旅游景观组合宣传,全面展示地域文化
    7.2 诗意命名旅游景观,形成宣传名片和游览指南
    7.3 适时评选新景观,展现自然社会新变化
    7.4 运用自然规律,挖掘地域特色景观
    7.5 创新开发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消费
    7.6 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打造旅游精品
    7.7 搭建平台载体,助力文旅融合
    7.8 开发研学旅行,深度传播文化知识
8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产业集群视角下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苏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
        1.1.2 休闲创意农业园建设热潮
        1.1.3 休闲创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1.2.1 花海景观相关理论
        1.2.2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1.2.3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花海景观
    1.3 国内外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研究进展
        1.3.1 国外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概述
        1.3.2 国内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概述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江苏苏北地区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建设概况
    2.1 苏北地区概况
        2.1.1 地理环境概况
        2.1.2 自然资源概况
        2.1.3 社会人文概况
        2.1.4 区域经济概况
    2.2 苏北地区休闲创意农业与花海景观概况
        2.2.1 苏北地区休闲创意农业发展概况
        2.2.2 苏北地区花海景观发展概况
第三章 江苏苏北地区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调研与分析
    3.1 调研内容
        3.1.1 调研对象选择依据
        3.1.2 主要调研内容
    3.2 分析内容
        3.2.1 花海景观植物造景特色性分析
        3.2.2 花海景观艺术性分析
        3.2.3 花海景观价值性分析
    3.3 调研结果
        3.3.1 调研样地基本概述
        3.3.2 研究样地调研结果总结
    3.4 调研分析
        3.4.1 花海景观植物造景特色性分析
        3.4.2 花海景观艺术性分析
        3.4.3 花海景观价值性分析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苏北地区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综合评价
    4.1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4.2 评价对象
    4.3 苏北地区休闲创意农业花海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4.3.1 花海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3.2 判断矩阵的构建
        4.3.3 权重确定与一致性检验
        4.3.4 判断矩阵与权重结果排序
    4.4 苏北地区休闲创意农业花海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花海景观构建方法与产业模式推荐
    5.1 花海景观构建
        5.1.1 花海景观构建目标与原则
        5.1.2 花卉选择策略
        5.1.3 花海景观规划设计
        5.1.4 花海景观养护管理
    5.2 花海产业模式推荐
        5.2.1 产业发展鼓励跨界融合
        5.2.2 产品开发丰富体验层次
        5.2.3 产学研深入强调科技含量
        5.2.4 产业品牌推广注重文化主题宣传
第六章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淮安市白马湖菊花生态园花海景观优化
    6.1 项目基本概况
        6.1.1 上位规划
        6.1.2 现状分析
        6.1.3 项目SWOT分析
    6.2 规划定位
        6.2.1 项目定位
        6.2.2 景观主题定位
        6.2.3 产业提升规划
    6.3 花海景观构建
        6.3.1 功能分区
        6.3.2 花海景观总平面
        6.3.3 花海景观种植设计
        6.3.4 景观小品设计
        6.3.5 景观节点设计
        6.3.6 花文化产品设计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专家打分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项目

(5)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以咸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工具
    2.1 公共产品理论
    2.2 交易成本理论
    2.3 程序正义理论
3 咸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政府角色现状分析
    3.1 咸阳市旅游资源开发政府行为的现状分析
        3.1.1 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景区管理水平不对称
        3.1.2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景区周边环境有待提升
        3.1.3 旅游产品中休闲、娱乐旅游功能缺失
        3.1.4 会展和节事旅游产品匮乏
        3.1.5 旅游衍生资源开发不足
    3.2 咸阳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实际作用分析
        3.2.1 咸阳市政府充当旅游资源开发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3.2.2 咸阳市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扮演监督者角色
        3.2.3 地方政府是部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直接参与者
        3.2.4 地方政府是旅游资源开发获利的再分配者
    3.3 咸阳市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行为效益分析
        3.3.1 政府主导型资源开发成果显着
        3.3.2 政府推动型资源开发优势明显
        3.3.3 企业主导型资源开发方兴未艾
        3.3.4 自主开发型资源开发星火燎原
4 旅游资源开发中咸阳市政府“角色失当”研究
    4.1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执政理念陈旧落后
        4.1.1 资源开发难以深化,本位主义倾向明显
        4.1.2 开发过程中的保护不足,造成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损毁现象严重
        4.1.3 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整个咸阳的旅游业发展
        4.1.4 开发过程中,融资不足仍然是难题
        4.1.5 开发思路不明确,缺乏前瞻性,重复建设严重
    4.2 地方政府的权利界定模糊不清
        4.2.1 行政权力的边界设定不够充分
        4.2.2 政府分权概念模糊
        4.2.3 公权力对于私权的侵犯现象屡禁不止
    4.3 政府职能仍未扭转,本位主义倾向明显
    4.4 权利寻租和政府短视效应显着
5 旅游资源开发中地方政府角色设定的建议
    5.1 国外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分析借鉴
        5.1.1 政府再造理念的深入
        5.1.2 适度分权,地方政府享有更多的决策空间
        5.1.3 新科技大幅提升地方政府行政能力
        5.1.4 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
    5.2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边界设定
        5.2.1 厘清旅游资源开发中市场和政府的边界
        5.2.2 理顺地方政府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责任和权属
        5.2.3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性分析
        5.2.4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内部性诉求分析
    5.3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角色设定的建议
        5.3.1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5.3.2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金融扶持模式
        5.3.3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监督角色实现
        5.3.4 地方政府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约束机制
        5.3.5 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
        5.3.6 地方政府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滨海旅游实证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江苏滨海旅游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2.1 海岸海洋科学
        2.1.1 学科界定与研究范围
        2.1.2 海岸海洋科学在滨海旅游中的应用
    2.2 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2.1 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
        2.2.2 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滨海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和居民研究
    3.1 调研点
        3.1.1 调研点选择与调研内容
        3.1.2 调研点滨海旅游环境概况
    3.2 滨海旅游旅游者研究
        3.2.1 调研点旅游者概况
        3.2.2 客源地
        3.2.3 旅游者海滨旅游熟悉程度与旅游倾向
        3.2.4 旅游者旅游信息源与行程特征
        3.2.5 旅游者滨海旅游动机
        3.2.6 旅游者满意度
        3.2.7 旅游者的环境与旅游感知
        3.2.8 旅游者生态旅游认知
    3.3 滨海旅游当地居民研究
        3.3.1 滨海旅游地社区概况
        3.3.2 当地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
        3.3.3 当地居民海滨经济收益变化与海滨环境变化感知
        3.3.4 当地居民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知
        3.3.5 当地居民对海滨开发的选择
        3.3.6 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和海滨旅游的熟悉度
        3.3.7 当地居民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感知
        3.3.8 当地居民对滨海旅游主要服务重要程度的感知
        3.3.9 当地居民对旅游和环境的感知
        3.3.10 发展滨海旅游当地居民关心的问题
    3.4 江苏滨海旅游发展定位
        3.4.1 江苏滨海旅游旅游者定位
        3.4.2 江苏滨海旅游客源地定位
        3.4.3 江苏滨海旅游旅游产品定位
        3.4.4 江苏滨海旅游旅游地营销定位
        3.4.5 江苏滨海旅游旅游服务定位
    3.5 江苏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3.5.1 江苏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者基础
        3.5.2 江苏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基础
        3.5.3 江苏滨海旅游可持续开发与管理的一般性建议
第四章 江苏滨海旅游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研究
    4.1 自然环境状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质地貌
        4.1.3 气候
        4.1.4 水文特征
        4.1.5 生物区系
    4.2 江苏滨海旅游发展的问题和机遇
        4.2.1 区域经济
        4.2.2 旅游资源
        4.2.3 旅游发展
        4.2.4 区位条件
        4.2.5 自然条件
        4.2.6 滨海环境
        4.2.7 政策导向
        4.2.8 交通条件
    4.3 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4.3.1 世界滨海旅游市场现状和趋势
        4.3.2 中国旅游市场
        4.3.3 江苏滨海旅游市场
    4.4 江苏沿海整体开发现状
        4.4.1 江苏沿海开发概况
        4.4.2 江苏沿海主要开发方式
    4.5 江苏滨海旅游主要的适宜开发模式探讨
        4.5.1 滨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模式
        4.5.2 农业乡村旅游模式
        4.5.3 海洋文化—节庆旅游模式
        4.5.4 滨海度假休闲-体育游模式
        4.5.5 滨海国家公园旅游模式
        4.5.6 海岛旅游模式
    4.6 江苏滨海旅游开发空间布局和时序
        4.6.1 江苏滨海旅游空间布局和时序
        4.6.2 江苏滨海旅游发展区域合作
        4.6.3 江苏滨海旅游线路空间布局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经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提出问题
    1.3 选题意义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案
2 旅游资源资本化理论
    2.1 资本和资本化理论
    2.2 旅游资源产权理论
    2.3 旅游资源价值理论
    2.4 旅游资源资本化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
    2.5 旅游资源资本化内涵及相关问题
3 旅游资源产权关系界定研究
    3.1 旅游资源产权界定的必要性
    3.2 旅游资源产权主体与内容界定
    3.3 旅游资源产权客体界定
4 旅游资源货币价值评估研究
    4.1 旅游资源效用价值量评估
    4.2 旅游资源经营权价值评估
5 旅游资源经营权交易研究
    5.1 旅游资源产权配置比较
    5.2 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确定
    5.3 旅游资源经营权交易的主要方式
    5.4 旅游资源经营的典型模式
6 旅游资源资本化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6.1 旅游资源资本化会计研究的框架和内容
    6.2 旅游资源资本化的会计确认
    6.3 旅游资源资本化会计计量
7 旅游资源资本化在江苏省研究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应用
    7.1 江苏省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概述
    7.2 云台山名胜区旅游资源产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界定
    7.3 云台山名胜区旅游资源效用价值评估
    7.4 云台山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经营权价值评估
    7.5 经营权资本化方式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3 主要创新点
    8.4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拓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整合中的作用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本文视角、理论工具和特点
    四、本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旅游资源整合中的地方政府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地方政府
        (二) 旅游资源
        (三) 旅游资源整合
    二、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思考
        (一) 政府的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 战略联盟理论
        (三) 产业集群理论
    三、连云港市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 连云港市旅游资源概述
        (二) 连云港市旅游业现状分析
        (三) 连云港市旅游行政管理结构
第三章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整合中的作用
    一、旅游资源整合中的地方政府结构体系
        (一)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
        (二) 现阶段我国旅游行政管理结构
        (三) 地方政府整合旅游资源的原因
    二、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整合中的角色定位
        (一) 地方政府是旅游资源整合的引导者
        (二) 地方政府是旅游资源整合的组织者
        (三) 地方政府是旅游资源整合的协调者
    三、旅游管理中政府与其他专业部门的互动
        (一) 旅游协会内涵、性质和职能
        (二) 旅游协会在旅游资源整合中的作用
        (三) 旅游协会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第四章 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地方政府作用旅游资源整合的缺位及其表现
        (一) 管理混乱
        (二)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三) 景点建设冷热不均
    二、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整合中缺位原因分析
        (一) 体制障碍
        (二) 行政区划障碍
        (三) 利益竞争障碍
    三、整合的对策和路径
        (一) 打破体制障碍束缚,优化组织结构
        (二) 建立旅游利益分享机制
        (三) 制定统一的旅游发展政策
        (四) 完善地区间合作规则
第五章 连云港市旅游资源整合总体设想及建议
    一、连云港旅游资源整合的总体设想
        (一) 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二) 重点开发,分步实施
        (三) 注重旅游可持续性开发
    二、连云港市旅游资源整合的现状分析
        (一) 连云港市旅游资源整合现状
        (二) 连云港市旅游资源整合潜力分析
        (三) 连云港市旅游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三、连云港市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和建议
        (一) 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提升资源整合的权威性
        (二) 明晰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完善资源整合的协调性
        (三)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性
        (四) 共同开拓旅游市场,拓宽旅游宣传的联合性
        (五) 吸收多方资金,加强旅游设施建设的基础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海洋旅游研究进展
        1.2.2 旅游竞争力研究进展
        1.2.3 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洋旅游
        2.1.2 城市旅游竞争力
        2.1.3 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
    2.2 理论依据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1 旅游资源
        3.1.2 区位条件
        3.1.3 辅助设施
        3.1.4 人力资源
        3.1.5 行业支持
        3.1.6 城市环境
        3.1.7 政府支持
    3.2 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2.1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3.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3.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3 评价方法
4 日照市海洋旅游发展现状
    4.1 海洋旅游发展的背景条件
        4.1.1 自然地理条件
        4.1.2 社会经济条件
    4.2 海洋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
        4.2.1 国内顶级的“3S”资源
        4.2.2 山东省最大的沿海防护林
        4.2.3 海洋民俗特色
        4.2.4 水上运动特色
        4.2.5 港口优势
    4.3 海洋旅游开发情况
        4.3.1 海洋旅游景区建设情况
        4.3.2 旅游设施情况
        4.3.3 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4.3.4 旅游客源市场分布情况
5 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
    5.1 模糊评价
        5.1.1 评价指标集的确立
        5.1.2 评价指标权重的归一化
        5.1.3 确定模糊评价矩阵的数据来源
        5.1.4 数据处理
        5.1.5 评价结果
    5.2 对比评价
        5.2.1 对比城市概况
        5.2.2 旅游业业绩对比
        5.2.3 竞争力影响因素对比
    5.3 小结
6 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弱势原因分析
    6.1 客观原因
        6.1.1 建市时间晚,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业起步晚
        6.1.2 经济发展缺乏相应国家政策扶持,土地、资金制约严重
        6.1.3 旅游区位上的“屏蔽”效应
    6.2 主观原因
        6.2.1 城市整体旅游形象不够鲜明
        6.2.2 旅游发展观念滞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6.2.3 旅游商品开发缺乏力度
        6.2.4 旅游企业力量薄弱,经营方式粗放
        6.2.5 旅游行业管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滞后
        6.2.6 旅游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乏
7 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
    7.1 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7.1.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展现滨海城市风光
        7.1.2 重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造知名城市景观
        7.1.3 采取多元化宣传模式,提高形象传播效度
    7.2 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7.2.1 拓展产品类型,建立多元化产品体系
        7.2.2 挖掘地方特色,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
        7.2.3 提高产品品位,加强旅游品牌建设
    7.3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整体旅游环境质量
        7.3.1 完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提高城市通达度
        7.3.2 加大星级酒店培育力度,提升旅游接待与服务水平
        7.3.3 加快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7.4 参与区域合作,实现旅游一体化
        7.4.1 整合资源,海陆联动,加强本市区域内合作
        7.4.2 营造旅游大环境,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
    7.5 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7.5.1 完善相关的行业法规
        7.5.2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7.5.3 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
8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连云港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条件分析
    (一) 旅游资源优势
    (二) 区位优势
    (三) 旅游市场条件
    (四) 社会经济条件
    (五) 政策优势
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一) 旅游产品开发层次偏低
    (二) 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三) 产品特色不够鲜明
    (四) 文化旅游产品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五) 旅游产品的组合有待完善
三、连云港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一) 海岸生态景观旅游
    (二) 山岳森林景观旅游
    (三) 海洋历史文化景观旅游
    (四) 滨海城镇生态景观旅游
    (五) 滨海乡村文化景观旅游
四、结语

四、试析连云港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耦合机理与实证研究[D]. 仇琛.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连云港亲子游市场分析与产品开发研究[D]. 于茜. 东南大学, 2020
  • [3]旅游地理学视阈中江苏省“八景”景观元素分析与构成规律[D]. 高荣荣.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4]产业集群视角下休闲创意农业园花海景观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苏北地区为例[D]. 潘自然.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以咸阳市为例[D]. 乔薏芯. 西北大学, 2014(10)
  • [6]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滨海旅游实证研究为例[D]. 王芳. 南京大学, 2011(10)
  • [7]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 孙京海.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5)
  • [8]地方政府在旅游资源整合中的作用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D]. 郭鹏. 苏州大学, 2009(S2)
  • [9]日照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研究[D]. 杨敏.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10]连云港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 王计平,伍延基.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  

连云港市旅游资源开发环境问题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