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温气体脱氯剂的研发

新型高温气体脱氯剂的研发

一、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梁硕阳[1](2021)在《高炉煤气高选择性深度脱氯脱硫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吸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高炉煤气广泛采用干法布袋除尘技术,除尘后煤气的输送管网普遍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酸腐蚀问题,主要表现为煤气中微量的HCl、H2S导致的运输管道腐蚀穿孔、TRT叶片积盐结垢、变压吸附催化剂毒化失活以及热风炉耐火砖侵蚀开裂等。目前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依靠TRT叶片钝化和TRT后湿法除酸的被动防护,在成本较高的同时防腐效果也相对有限。对此,我们提出煤气全干法协同脱氯脱硫的思路,从源头进行选择性除酸净化治理。本论文通过对多孔载体进行物理化学改性及多元组分复合,制备了性能优良、成本低廉、高选择性的干式低温脱氯、脱硫剂,并系统研究了多孔吸附剂捕捉HCl、H2S过程的反应机理与动力学机制,旨在为工业煤气低温净化领域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参考。首先,选取活性氧化铝球为载体进行碱浸渍改性,制备了钠基多孔网络状纤维结构脱氯剂,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低温脱氯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与分析。脱氯结果表明:氧化铝负载Na2CO3纤维可以在150℃初步实现高效脱除高浓度HC1,且20wt%的设计负载量取得最佳脱氯性能,对应穿透氯容量和转化率分别高达3.56 mmol/g和0.98。其次,为强化钠基脱氯剂的低温脱氯选择性和深脱氯性能,采用超声雾化法将金属(Fe,Mn,Ce和Cu)氧化物纳米粒子复合负载至Na2CO3纤维表面。脱氯结果表明,CuOx复合对Na2CO3纤维捕捉低浓度HCl表现出极强的促进作用,最佳的深脱氯时间和穿透时间分别增加330%和50%,且Na2CO3的转化率高达0.89。经过三次解离再生循环实验,脱氯剂能维持初始90%的脱氯性能,循环再生性能良好。随后,对脱氯过程的影响因素与反应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应用随机孔模型可以对脱氯反应过程进行较准确地解释,反应初期由界面化学反应控速,后期则符合产物层内扩散控速,对应的扩散表观活化能为23.11 kJ/mol。脱氯过程中,CuOx协同强化Na2CO3脱氯反应的机理表现为:高度分散的CuO纳米颗粒暴露的吸附位点,能够快速捕获HCl分子,其反应产物CuCl2作为促进Na2CO3反应活性的新的活性中心;CuOx与Na2CO3纤维界面的非晶相过渡区有助于加快气相的扩散传质,最终实现协同高效脱氯。再次,通过水热法实现了在活性半焦表面原位合成纳米带状碱式碳酸铜前驱体,并在煅烧后得到分级多孔复合脱硫剂。通过调控煅烧温度、铜负载量和锌负载量实现了低温(150℃)、无氧、干燥条件下选择性深度脱除H2S。最佳穿透硫容量达到126mg/g,脱硫剂转化率也达到0.72以上。脱硫过程动力学遵循:转化率达到0.5前,由化学反应控速;之后,则是产物层内扩散成为限速环节。对应的扩散表观活化能为19.09kJ/mol。通过对脱硫剂的表面化学性质与形貌结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分级多孔结构、高度分散的活性CuO、Cu-Zn复合结构及丰富的氧缺陷为实现低温无氧选择性脱硫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采用Bohart-Adams模型对以上两种脱氯、脱硫材料的气固反应穿透曲线分别进行了数值拟合,预测误差分别在4%和2%以内,表明可以适用于此类固定床内吸附过程穿透曲线的精确预测,为工业规模脱氯、脱硫时对吸附剂有效寿命的预测提供理论参考。最后,基于以上两种吸附材料进行同时脱氯脱硫性能测试,并探索其合理的复合填料模式。单独填充时发现,CuOx改性Na2CO3(Cu@Na)或半焦基负载铜-锌(Cu@ASC)无法单独实现同步脱氯脱硫。因此,通过复合填充并调整填料模式,发现混合均匀填充为最优的填料模式,能够保证混合气体最有效的滞留时间,并且Cu@Na与Cu@ASC质量比为7:3时可实现同步脱氯脱硫,并达到最大的穿透容量,分别为2.63 mmol/g与105mg/g。另外温度与CO2浓度对同时脱氯脱硫过程影响较弱,但水蒸气的存在使得两种酸性气体的吸附容量有较明显的增加。综合来看,在HCl/H2S/CO2/N2/H2O多元混合气氛中,脱氯脱硫剂显示了较高的稳定性。本论文制备的多孔复合材料在低温无氧干燥条件下协同脱氯脱硫性能优异,且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在低温选择性脱除HCl、H2S领域具备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曹坤[2](2020)在《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氯化物脱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煤燃烧气化过程中,煤中氯化物会发生化学转化生成HCl,其释放到粗煤气中后,不仅会严重腐蚀气化炉,还会危害下游设备及催化剂。论文以新疆广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气化炉为研究对象,对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氯化物转移及转化规律开展研究,并开发适用于高氯煤的专用固氯剂,以缓解工业气化炉的氯腐蚀。利用高温燃烧水解法测定了新疆四个产区煤样的氯含量。疆纳产区煤样氯含量为3052.42μg/g,白石湖一、二、三采区煤样氯含量分别为326.62μg/g、138.95μg/g和2171.50μg/g。氯含量数据表明,疆纳产区煤样为高氯煤,白石湖三采区煤样为中氯煤,白石湖一、二采区煤样属于特低氯煤。同时探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煤中氯元素析出规律。对高氯煤中有机及无机氯化物进行了形态鉴定,发现高氯煤中主要赋存四氯乙烯和二氯一溴甲烷两种有机氯化物及Na Cl、KCl、Ca Cl2和Mg Cl2四种无机氯化物。利用分子模型建立软件Gauss View 6、量子化学计算软件Gaussian 16及量子化学波函数分析软件Multiwfn 3.6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四氯乙烯和二氯一溴甲烷的三维分子尺寸及最小横截面直径,且二者的分子最小横截面直径介于0.7~0.8nm之间。根据气化炉内的操作条件,对高氯煤中无机及有机氯化物生成HCl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在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各氯化物生成HCl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无机及有机氯化物均可转化成腐蚀性组分HCl。通过评价CaO、Ca CO3、Ca(OH)2、Ca(CH3COO)2、Sr CO3的固氯效果,筛选出制备固氯剂的适宜活性组分。对实验室自制的固氯剂进行了SEM、BET及XRD表征,结果表明:固氯剂具有多孔结构,晶形结构良好,内部空隙及各元素分布较为均匀,平均孔径为10.8 nm,属于介孔材料,有利于HCl扩散进入固氯剂内部与活性组分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活性组分用量、反应温度、汽氧比、固氯剂粒径等关键因素对固氯效果的影响。在考察条件范围内,当反应温度越低、汽氧比越大、固氯剂粒径越小时,固氯剂的固氯性能越好。

胡学武[3](2017)在《炉尘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高炉煤气干法除尘工艺的普及,进口高氯铁矿石的大量使用,高炉煤气中HCl对高炉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高炉煤气中HCl的超标,主要引起高炉煤气输送管道系统快速腐蚀、TRT机组叶片积盐、热风炉蓄热室格子砖侵蚀加快等问题,对高炉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研究炉尘对高炉炉顶煤气中的HCl脱除过程的影响后发现,高炉炉顶煤气炉尘中烧结矿粉尘、球团矿粉尘、块矿粉尘、焦炭粉尘和煤粉的存在均导致脱氯效果恶化,烧结矿粉尘、球团矿粉尘和块矿粉尘浓度与粒度的提高将使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效果进一步恶化。焦炭粉尘和煤粉浓度的提高会促使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效果持续恶化;当焦炭粉尘和煤粉粒度比较细时,适当提高焦炭粉尘和煤粉的粒度可以改善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效果,但过粗的粒度却不利于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效果的改善。通过研发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发现,高炉煤气专用脱氯剂配加适当比例的布袋灰、电炉还原渣、赤泥,不仅克服了高炉煤气中CO2对脱氯剂化学性能的遏制作用,并且使脱氯剂脱氯反应前后的机械强度保持了较好水平,其适宜的配比分别为8%、12%和15%;电炉还原渣和赤泥粒径适当减小,能够改善脱氯剂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其粒径应为38μm左右。布袋灰、电炉还原渣、赤泥的配加不仅降低了脱氯剂的成本,还提高了脱氯效率,与此同时开辟了它们综合利用的新途径,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姚勇,周文静,黄金兰,李舂龙[4](2016)在《加氢脱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主要综述了加氢脱氯技术的优缺点、相关催化剂、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展望等。

曹俊[5](2016)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的中高温脱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垃圾焚烧是目前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垃圾中含有较多的有机氯和无机氯,在燃烧烟气中HCl的浓度高达几百到几千ppm。HCl会造成金属的高温腐蚀损毁,制约垃圾焚烧发电主蒸汽参数,导致发电效率偏低。此外,在250~450℃,烟气中高浓度的HC1气体会导致PCDD/Fs的毒性增强,因此中高温条件下高效脱除垃圾焚烧烟气中HCl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多种吸附剂在中高温条件下脱氯性能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高温条件下现存吸附剂脱氯性能不高,一般仅适用于中低温条件等问题,参照类水滑石结构具有层间离子的可交换性,酸碱双性,热稳定性等特点,通过改变物质组成,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类水滑石(HTLs)吸附剂一-Ca-Mg-Al HTLS。并对所获得吸附剂进行热重、傅立叶红外、XRD衍射光谱分析、孔隙结构以及SEM电镜扫描,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详细表征,以获得Ca-Mg-Al HTLs自身特性对脱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Mg-Al HTLs吸附剂具有水滑石明显的特征层状结构。建立固定床脱氯特性试验系统,研究不同操作工况(反应温度、气体流速、HC1初始浓度和吸附剂颗粒粒径等)以及不同吸附剂配置条件(Ca/Mg摩尔比,配置溶液的pH值以及老化温度)对吸附剂脱氯性能的影响。当反应温度在250~6500C时,在吸附初始阶段,各温度的吸附速率相差不大,均在0.6 mg/g·min以上,而在680min后,温度越高吸附结束的越早;当气体流速在0.5~1.3L/min,吸附剂平均脱氯效率均在95%以上,其中在0.9L/min,脱氯效率可达99%:当吸附剂颗粒粒径在0.15-2mm,吸附剂的脱氯性能较好,而当粒径小于0.15mm或大于2mm时,其吸附剂的性能降低。当类水滑石配置条件为Ca/Mg=4,pH=11~12,老化温度在90℃时所得到的HTLs具有较好的脱氯特性。将Ca-Mg-Al HTLs与常用吸附剂NaHCO3和CaO分别在相同质量,相同操作工况下进行脱氯性能比较,Ca-Mg-Al HTLs的脱氯性能明显高于NaHCO3和CaO。在反应温度为250~650℃,HCl初始浓度在150~1500mg/m3范围内,Ca-Mg-Al HTLs的平均脱氯效率均在95%以上,远高于NaHCO3和CaO的脱氯效率。从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和吸附热力学角度分析了HC1在Ca-Mg-Al HTLs上的动态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在Ca-Mg-Al HTLs脱除HCl的过程中包含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其中Bangham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HCl在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过程,在吸附的开始阶段受化学吸附控制,活化能为193.498 KJ/mol;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都能够较好的预测HCl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平衡,并且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中n值大于1,表明HCl易于被Ca-Mg-Al HTLs吸附;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自由能变、吸附焓变均为负值,说明HCl在脱氯及表面吸附过程中是一个自发、放热过程。为实现中高温条件下烟气的高效脱氯,除要求有性能较优的吸附剂外,也需要与之匹配的反应器,本文提出了使用错流移动床作为脱氯反应器。搭建了错流移动床实验台,对气固流动、传热传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由3m3/h增加到5m3/h时,与固体颗粒所发生的热交换量增多,温升速率加快,但当气体流量高于6m3/h时,由于气体的停留时间过短,热量传递量减小,温升速率变慢。当进气量为5m3/h,固体颗粒的表观下料速度由12mm/s加快到18mm/s时,气体在床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颗粒与气体之间的传热,温升速率加快,但当表观下料速度升高到23mm/s时,其传热系数下降,温升速率变慢,并由实验结果获得传热传质系数。建立带有脱氯反应的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上述的实验结果,同时考虑稠密气固流动、传热传质和相内、相间的化学反应,对HCl在错流移动床中的脱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对错流移动床中气固流动进行冷态数值模拟研究,且为提高吸附剂的利用效率,保证同一床层的吸附剂可以在错流移动床中基本保持停留时间一致,通过添加内构件的方法改善床内颗粒流动。在冷态模拟的基础上,考虑传热传质并引入脱氯反应模型,研究固体下料速度、气体流速和反应温度对物料分布和脱氯行为的影响,预测不同工况下HCl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中高温条件下,Ca-Mg-Al HTLs吸附剂可以实现在错流移动床中的高效脱除HCl。且一定的气体流速可以提高吸附剂的脱氯效率,为保证吸附剂的充分利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表观下料速度。

张波[6](2016)在《高炉炉顶煤气中HCl的脱除》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炉煤气干法除尘工艺的广泛应用,高炉入炉氯负荷的逐年升高,高炉炉顶煤气中HCl对高炉生产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并日益加深。高炉炉顶煤气中HCl的超标,主要引起高炉煤气管道系统快速腐蚀、TRT叶片积盐程度加重、热风炉蓄热室格子砖侵蚀加快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炉的高效、安全生产。通过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后发现:高炉炉顶煤气中的HCl气体可以采用干法脱除工艺脱除;煤气中CO2和H2O在不同程度上减弱了脱氯剂的脱氯效果;高炉炉顶煤气干法脱氯工艺的适宜实施地点应在布袋除尘工艺后。通过对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进行研制后发现: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的适宜黏结剂为3#膨润土,3#膨润土的适宜添加量为10%;适宜的造孔剂为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的适宜添加量为9%;适宜的焙烧温度450℃,适宜的焙烧时间90min;氧化铈和氧化镧能同时改善脱氯剂的脱氯性能和机械性能,它们在脱氯剂中的适宜含量都是6%;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纯碱不仅可以克服高炉煤气中CO2气体对脱氯剂脱氯性能的不利影响,而且同时能保证脱氯反应后脱氯剂的强度;纯碱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8%;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中添加适当比例的转炉渣可以大大提高脱氯剂的机械强度,减小脱氯剂的制备成本;转炉渣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0%;转炉渣的适宜磨矿时间为25min。

张波,胡宾生,贵永亮,刘晓光[7](2015)在《高炉干法除尘后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研究现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干法除尘技术在高炉除尘系统的广泛应用,高炉干法除尘后煤气中氯离子的危害已经成为钢铁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论述了高炉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种类以及其形成机理,概括了目前高炉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应对措施,对高炉干法除尘后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研究高炉干法除尘后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滕艾均[8](2015)在《高炉炉顶煤气中HCl气体脱除的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炉喷煤技术的发展、布袋除尘工艺的推广以及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的应用都极大地促进了钢铁行业的发展。然而,煤气中HCl气体对整个高炉生产过程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煤气管道的腐蚀、热风炉蓄热室格子砖结渣、布袋除尘箱内壁结渣、TRT机组叶片结垢等,严重影响了高炉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气体脱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脱氯反应过程动力学,得出脱氯剂与煤气中HCl气体的反应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同时产物层的扩散控制也不容忽视。采用气体脱除实验装置研究了无尘条件下和含尘条件下煤气气体成分中CO、CO2、N2、H2含量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气体脱除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煤气中炉尘含量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气体脱除过程的影响。从中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高炉煤气中CO2含量增加,脱氯剂的一次穿透时间与穿透氯容量降低,煤气脱氯效果有所恶化;高炉煤气中CO含量与N2含量增加,脱氯剂的一次穿透时间与穿透氯容量增加,煤气脱氯效果有所改善;高炉煤气中H2含量对煤气脱氯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含尘条件下煤气成分对脱氯剂一次穿透时间和穿透氯容量的影响规律与无尘条件下煤气成分对脱氯剂一次穿透时间和穿透氯容量的影响规律没有明显变化,但含尘条件下脱氯剂的一次穿透时间与穿透氯容量明显高于无尘条件下脱氯剂的一次穿透时间与穿透氯容量。炉尘对高炉煤气脱氯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当高炉煤气中的含尘量处在20g/m330g/m3范围内,高炉煤气脱氯效果比较好,高炉炉顶煤气中HCl气体脱除工艺适宜的实施地点应该是重力除尘器后,布袋除尘器前。

胡堃,贾彩清[9](2014)在《用于高炉煤气系统防腐治理的干式脱氯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其他行业工业气体中HCl净化技术进行了总结,其中,基于脱氯剂吸附作用的固定床脱氯技术发展最成熟,在石化和煤气化等领域实现了工业应用。同时,结合高炉煤气中HCl的防腐治理,提出了高炉煤气干式脱氯技术,以全面解决包括TRT在内的所有设备及用户管网的腐蚀和积盐问题。基于对该技术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的分析表明,与湿法喷淋技术相比,干式脱氯技术的脱氯效果更好,并最大限度保留煤气热值,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应用价值。

吕凯[10](2014)在《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热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技术和干法除尘工艺是国家推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推进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技术推广以后,高炉煤气中HCl对煤气管道腐蚀问题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简称TRT)和煤气管壁处产生大量积灰和腐蚀,由此引发TRT叶片振动、管道腐蚀、煤气泄漏和热风炉蓄热室格子砖蓄热效率降低等,严重影响高炉正常冶炼并带来安全生产隐患。因此,研究脱除高炉煤气中HCl具有重要意义。通过HSC热力学软件计算并分析了高炉煤气中HCl的生成机理与高炉煤气脱氯剂可能的活性组分。利用自制的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高炉煤气脱氯剂活性组分。试验采用穿透时间和穿透氯容量作为评价脱氯剂的重要指标,分别从脱氯剂活性组分选取、脱氯剂粒度、脱氯剂料层厚度、脱氯温度、脱氯压力五个因素对高炉煤气脱氯剂进行研究。结合轻烧对石灰石脱氯剂的影响,研究了轻烧对氯化后石灰石脱氯剂的再生作用,确定了符合高炉煤气脱除HCl需求的脱氯剂。试验结果表明:高炉煤气中HCl的生成机理主要为NaCl与P2O5、NaCl与SO2和NO2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在300~800℃、1400~1600℃区间通过化学反应生成HCl气体;根据脱氯剂评价标准筛选出脱氯剂活性组分主要有Na2CO3、石灰石和KOH,合适的石灰石、Na2CO3粒度是保障脱氯效果的充分条件,其直径范围为3~10mm。脱氯剂穿透氯容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穿透氯容量增加速度减缓;在0.10~0.14Mpa压力范围内,穿透氯容量几乎没有变化,表明压力对增加脱氯剂的穿透氯容量作用不显着,对脱氯剂脱氯效果未有明显影响;自制CHD型脱氯剂穿透氯容量较高,穿透时间较长,脱氯效果较好。说明通过合适的活性组分选取和合理的配比,采用恰当的脱氯剂造球和成型工艺,可以开发出合适高炉煤气的脱氯剂。

二、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的研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高炉煤气高选择性深度脱氯脱硫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吸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高炉煤气中的酸腐蚀
        2.1.1 高炉煤气的特点
        2.1.2 高炉煤气的酸腐蚀现状
        2.1.3 HCl、H_2S的腐蚀机制
    2.2 酸腐蚀的控制措施
        2.2.1 防腐措施现状
        2.2.2 干法脱氯脱硫工艺
    2.3 脱氯剂研究进展
        2.3.1 高温脱氯剂的研究
        2.3.2 低温脱氯剂的研究
        2.3.3 负载型脱氯剂的研究
    2.4 脱硫剂的研究进展
        2.4.1 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研究
        2.4.2 负载型脱硫剂的研究
        2.4.3 低温无氧干燥环境下脱硫剂的研究
    2.5 吸附过程动力学
        2.5.1 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
        2.5.2 穿透预测模型
    2.6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3 活性氧化铝球负载碳酸钠纤维及其脱氯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样品制备
        3.2.3 材料表征
        3.2.4 脱氯性能测试
    3.3 脱氯剂的选择
    3.4 碳酸钠负载量的影响
        3.4.1 不同碳酸钠负载量的物相组成
        3.4.2 不同碳酸钠负载量的孔道分布
        3.4.3 不同碳酸钠负载量的微观形貌
        3.4.4 不同碳酸钠负载量的脱氯性能
    3.5 低浓度脱氯性能
    3.6 本章小结
4 金属氧化物复合碳酸钠纤维强化选择性深脱氯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样品制备
        4.2.3 材料表征
        4.2.4 脱氯性能测试
    4.3 金属氧化物助剂的选择
        4.3.1 不同金属氧化物复合对脱氯性能的影响
        4.3.2 脱氯前后的微观形貌
    4.4 Cu复合负载量对脱氯性能的影响
        4.4.1 不同Cu复合负载量脱氯剂的微观形貌
        4.4.2 不同Cu复合负载量对脱氯性能的影响
    4.5 脱氯剂循环再生性能
    4.6 脱氯动力学研究
        4.6.1 动力学吸附条件的影响
        4.6.2 随机孔模型研究脱氯控速机制
        4.6.3 穿透曲线预测模型
    4.7 CuOx复合对脱氯性能强化的作用机理
        4.7.1 脱氯前后铜的价键结合形式
        4.7.2 脱氯过程吸附剂物相与微观结构变化
        4.7.3 CuOx复合Na_2CO_3协同脱氯作用机理
    4.8 Cu@Na预脱硫实验
    4.9 本章小结
5 半焦负载铜-锌复合分级多孔结构的合成及无氧脱硫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样品制备
        5.2.3 材料表征
        5.2.4 脱硫性能测试
    5.3 碱式碳酸铜纳米带前驱体的表征
        5.3.1 前驱体的微观形貌与物相组成
        5.3.2 前驱体的热稳定性
    5.4 煅烧温度对铜-锌复合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5.4.1 不同煅烧温度脱硫剂的微观形貌与物相特性
        5.4.2 不同煅烧温度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5.5 Cu-Zn负载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5.5.1 不同铜负载量脱硫剂的形貌与结构特性
        5.5.2 不同铜负载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5.5.3 不同锌负载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5.5.4 吸附选择性
    5.6 脱硫反应动力学研究
        5.6.1 动力学吸附条件的影响
        5.6.2 脱硫动力学控速机制
        5.6.3 穿透曲线预测模型
    5.7 脱硫反应机理分析
        5.7.1 脱硫前后的微观形貌与结构变化
        5.7.2 脱硫前后的表面化学性质变化
        5.7.3 脱硫机理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Cu@Na复合Cu@ASC吸附剂同时脱氯脱硫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过程
        6.2.1 材料与试剂
        6.2.2 材料表征
        6.2.3 同时脱氯脱硫性能测试
    6.3 填料模式对协同脱氯脱硫的影响
        6.3.1 单独填充对协同脱氯脱硫的影响
        6.3.2 复合填充对协同脱氯脱硫的影响
        6.3.3 协同脱氯脱硫的反应机制
    6.4 吸附条件对协同脱氯脱硫的影响
        6.4.1 质量配比的影响
        6.4.2 反应温度的影响
        6.4.3 CO_2的影响
        6.4.4 水分的影响
    6.5 工艺设计及成本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氯化物脱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煤中氯元素的含量及赋存形态
        1.1.1 煤中氯元素的含量
        1.1.2 煤中氯元素的赋存状态
    1.2 氯化物的危害
        1.2.1 氯腐蚀的机理
        1.2.2 对装置和催化剂的危害
        1.2.3 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1.3 氯化物的脱除方法
        1.3.1 炉内燃烧脱氯处理
        1.3.2 炉后煤气脱氯处理
        1.3.3 有机氯化物的脱除
    1.4 现有脱氯剂研究现状
        1.4.1 国内高温煤气脱氯研究现状
        1.4.2 国外高温煤气脱氯研究现状
    1.5 煤中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1.5.1 高温燃烧水解-电位滴定法
        1.5.2 艾氏卡混合剂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1.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2 论文的研究目标
第2章 实验与分析条件
    2.1 化学试剂与分析仪器
        2.1.1 化学试剂
        2.1.2 分析仪器
        2.1.3 实验装置
    2.2 研究方法
        2.2.1 煤样中氯含量测定
        2.2.2 煤中有机氯化物的形态鉴定
        2.2.3 煤中金属元素含量测定
        2.2.4 煤中金属元素分布测定
        2.2.5 固氯剂成型
        2.2.6 固氯剂结构的表征方法
        2.2.7 固氯剂的评价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煤中氯含量测定及析出特性研究
    3.1 煤中氯含量的测定
    3.2 煤中氯的析出特性研究
        3.2.1 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的Cl-HCl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3.2.2 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的Cl-HCl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3.2.3 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的Cl-HCl转化率与氧气流量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氯煤中氯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
    4.1 煤样萃取液制备
    4.2 高氯煤中有机氯化物的定性分析
    4.3 高氯煤中有机氯化物的分子尺寸计算
    4.4 煤中无机氯化物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氯化物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5.1 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氯化物发生的反应分析
        5.1.1 有机氯化物可能发生的反应
        5.1.2 无机氯化物可能发生的反应
    5.2 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氯化物水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
        5.2.1 氯化物水解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方法
        5.2.2 标准压力下各气体组分的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5.2.3 恒温条件下气体组分随压力变化的热力学函数计算
        5.2.4 有机氯化物转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随温度的变化
        5.2.5 无机氯化物转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随温度的变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固氯剂制备、表征及性能评价
    6.1 固氯剂活性组分的筛选
    6.2 固氯剂制备
    6.3 固氯剂的表征
        6.3.1 SEM表征
        6.3.2 XRD表征
        6.3.3 BET表征
    6.4 固氯剂固氯效果评价
        6.4.1 焙烧温度对固氯效果的影响
        6.4.2 活性组分含量对固氯效果的影响
        6.4.3 反应温度对固氯效果的影响
        6.4.4 汽氧比对固氯效果的影响
        6.4.5 固氯剂粒径对固氯效果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炉尘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高炉炉顶煤气中Cl的来源
        1.1.1 含铁物料中的Cl
        1.1.2 燃料中的Cl
        1.1.3 熔剂中的Cl
    1.2 高炉炉顶煤气中HCl的危害
        1.2.1 对煤气管道系统的腐蚀
        1.2.2 造成TRT机组叶片积盐
        1.2.3 对热风炉造成侵蚀
    1.3 减缓高炉煤气中HCl气体损害的措施
        1.3.1 调整高炉操作工艺
        1.3.2 增添相关设备
        1.3.3 研发防腐技术
        1.3.4 开发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
    1.4 高炉煤气脱氯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炉尘组成种类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方案
    2.3 烧结矿粉尘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3.1 烧结矿粉尘浓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3.2 烧结矿粉尘粒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4 球团矿粉尘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4.1 球团矿粉尘浓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4.2 球团矿粉尘粒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5 块矿粉尘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5.1 块矿粉尘浓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5.2 块矿粉尘粒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6 焦炭粉尘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6.1 焦炭粉尘浓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6.2 焦炭粉尘粒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7 煤粉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7.1 煤粉浓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7.2 煤粉粒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8 石灰石粉尘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8.1 石灰石粉尘浓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8.2 石灰石粉尘粒度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
    2.9 小结
第3章 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的改进
    3.1 试验方法
        3.1.1 高炉煤气脱氯剂的制备工艺
        3.1.2 脱氯剂的评价标准
    3.2 试验方案
    3.3 布袋灰配比对脱氯剂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
    3.4 电炉还原渣对脱氯剂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
        3.4.1 电炉还原渣配比对脱氯剂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
        3.4.2 电炉还原渣粒度对脱氯剂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
    3.5 赤泥对脱氯剂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
        3.5.1 赤泥配比对脱氯剂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
        3.5.2 赤泥粒度对脱氯剂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
    3.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加氢脱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加氢脱氯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2 加氢脱氯相关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2.1 催化剂中的反应活性物质
    2.2 助剂
    2.3 载体
    2.4 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3 加氢脱氯技术工艺的应用
    3.1 含氯有机物的无害转化
    3.2 降低连续重整装置中的生产安全风险
    3.3 在氟化工上的应用
    3.4 在高温煤气脱氯剂开发上的应用
    3.5 在脱除高温煤气中的HCl上的应用
    3.6 在水溶液中2-氯酚多相催化加氢脱氯反应上的应用
    3.7 在制备三氟氯乙烯上的应用
4 加氢脱氯技术的未来展望
    4.1 相关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
    4.2 渣油生产的加氢技术的发展方向
    4.3 氟化工中有害物质的绿色转化处理

(5)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的中高温脱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HCl的控制和处理技术
        1.2.2 脱氯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脱氯剂研究现状
    1.3 脱氯反应器
    1.4 HCl脱除动力学分析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a-Mg-Al类水滑石吸附剂样品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类水滑石中Mg替代元素的选择
    2.3 Ca-Mg-Al类水滑石的制备
        2.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2 Ca-Mg-Al类水滑石的制备
    2.4 类水滑石吸附剂表征测定方法
        2.4.1 吸附剂热重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分析
        2.4.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
    2.5 HCl表征结果与分析
        2.5.1 吸附剂热重分析和红外分析
        2.5.2 吸附剂XRD分析
        2.5.3 孔隙结构分析
        2.5.4 SEM形貌分析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a-Mg-Al类水滑石吸附剂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Ca-Mg-Al金属复合氧化物吸附剂脱氯特性研究试验系统
        3.2.1 配气系统
        3.2.2 固定床反应部分
        3.2.3 气体分析部分
        3.2.4 试验流程
    3.3 不同实验工况对吸附剂脱氯特性的影响
        3.3.1 反应温度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3.3.2 气体流速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3.3.3 HCl初始浓度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3.3.4 吸附剂粒径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3.3.5 反应气氛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3.4 Ca-Mg-Al类水滑石吸附剂配制对HCl脱除的影响
        3.4.1 Ca/Mg摩尔比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3.4.2 合成溶液pH值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3.4.3 老化温度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3.5 类水滑石与常规吸附剂脱氯性能比较
        3.5.1 温度影响
        3.5.2 HCl初始浓度的影响
        3.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类水滑石吸附特征模型及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HCl在类水滑石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
        4.2.1 HCl在吸附剂上的表观吸附动力学
        4.2.2 HCl脱除本征动力学实验研究
    4.3 HCl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
        4.3.1 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
        4.3.2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
    4.5 HCl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热力学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错流移动床中气固流动与温度变化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装置及方法
        5.2.1 实验装置
        5.2.2 实验物料
        5.2.3 实验步骤
    5.3 传热模型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当移动床为空床时,不同气体流量对床内各点温度的影响
        5.4.2 当床中满料静止时,不同气体流量对床内各点温度变化的影响
        5.4.3 传热参数的求定
    5.5 传质系数求定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双流体模型错、流移动床中高温脱氯数值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 数学模型
        6.2.1 模拟对象及初始条件
        6.2.2 数值计算模型
        6.2.3 化学反应模型
    6.3 模拟结果与分析
        6.3.1 气固曳力
        6.3.2 摩擦应力
        6.3.3 碰撞恢复系数
        6.3.4 内构件对卸料速度的影响
        6.3.5 试验验证
        6.3.6 内构件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6.3.7 反应温度的影响
        6.3.8 气速的影响
        6.3.9 不同固体表观下料速度的影响
    6.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之处
    7.3 论文不足之处及今后需要开展的工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资助文/基金
致谢

(6)高炉炉顶煤气中HCl的脱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高炉炉顶煤气中氯元素的主要来源
        1.1.1 含铁原料中的氯元素
        1.1.2 高炉燃料中的氯元素
        1.1.3 高炉熔剂中的氯元素
    1.2 高炉炉顶煤气中HCl的危害
        1.2.1 造成煤气管道系统的腐蚀
        1.2.2 引起TRT叶片积盐
        1.2.3 造成热风炉蓄热室格子砖侵蚀
    1.3 高炉炉顶煤气中HCl危害的应对现状
        1.3.1 调整高炉操作工艺
        1.3.2 增加相关设备
        1.3.3 开发煤气管道和TRT叶片防腐技术
        1.3.4 开发高炉煤气脱氯剂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2章 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方案
    2.3 煤气主要成分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2.3.1 高炉炉顶煤气中HCl体积浓度对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2.3.2 高炉炉顶煤气中CO2对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2.3.3 高炉炉顶煤气中H2O对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2.3.4 高炉炉顶煤气中炉尘对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2.4 温度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2.5 空速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2.6 小结
第3章 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的研制
    3.1 实验方法
        3.1.1 脱氯剂的制备过程
        3.1.2 脱氯剂的评价方法
    3.2 实验方案
    3.3 黏结剂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3.1 黏结剂种类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3.2 黏结剂含量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4 造孔剂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4.1 造孔剂种类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4.2 造孔剂含量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5 焙烧工艺参数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5.1 焙烧温度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5.2 焙烧时间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3.6 小结
第4章 活性添加剂对高炉炉顶煤气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法
    4.2 实验方案
    4.3 稀土金属氧化物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4.3.1 氧化铈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4.3.2 氧化镧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4.4 纯碱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4.5 转炉渣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4.5.1 转炉渣含量对脱氯剂性能的影响
        4.5.2 转炉渣的磨矿时间对脱氯剂脱氯性能的影响
    4.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高炉干法除尘后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炉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种类
    1.1 高炉煤气中氯离子对煤气管道系统的腐蚀
    1.2 高炉煤气中氯离子引起TRT叶片积盐
    1.3 高炉煤气中氯离子对热风炉蓄热室格子砖的侵蚀
2 高炉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应对措施
    2.1 降低高炉氯负荷和减少高炉炉顶打水
    2.2 增加除氯设备
    2.3 开发煤气管道和TRT叶片防腐技术
    2.4 开发高炉煤气脱氯剂
3 结语

(8)高炉炉顶煤气中HCl气体脱除的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高炉炉顶煤气中氯的主要来源
        1.1.1 来自含铁物料中的氯
        1.1.2 来自燃料中的氯
    1.2 氯的主要赋存状态
        1.2.1 氯在铁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1.2.2 氯在煤炭中的赋存状态
        1.2.3 氯在焦炭中的赋存状态
        1.2.4 氯在高炉煤气中的赋存状态
    1.3 高炉炉顶煤气中HCl的主要危害
        1.3.1 对煤气管道的危害
        1.3.2 对布袋除尘的危害
        1.3.3 对TRT的危害
        1.3.4 对热风炉的危害
        1.3.5 对环境的危害
    1.4 煤气脱氯技术的发展
        1.4.1 脱氯的反应机理及脱氯技术
        1.4.2 国内外煤气脱氯技术的发展
        1.4.3 脱氯剂研究现状
    1.5 高炉炉顶煤气脱氯的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HCl气体脱除的动力学研究
    2.1 脱氯反应动力学模型
    2.2 确定动力学参数的数学描述
    2.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2.3.1 数学模型下的参数确定
        2.3.2 脱氯剂的试验参数确定
    2.4 小结
第3章 煤气成分对高炉炉顶煤气脱氯过程的影响
    3.1 试验设备
    3.2 试验过程
    3.3 试验方案
    3.4 CO_2含量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3.5 CO含量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3.6 N_2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3.7 H_2对高炉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3.8 小结
第4章 含尘条件下煤气成分对高炉炉顶煤气脱氯过程的影响
    4.1 试验过程
    4.2 试验方案
    4.3 CO_2对含尘高炉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4.4 CO对含尘高炉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4.5 N_2对含尘高炉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4.6 H_2对含尘高炉煤气中HCl脱除过程的影响
    4.7 小结
第5章 炉尘含量对高炉炉顶煤气脱氯过程的影响
    5.1 试验过程
    5.2 试验方案
    5.3 炉尘含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热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高炉内氯的来源
    1.2 氯的赋存状态
        1.2.1 氯在铁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1.2.2 氯在煤炭中的赋存状态
        1.2.3 氯在焦炭中的赋存状态
        1.2.4 氯在高炉煤气中的赋存状态
    1.3 高炉煤气中 HCl 的危害
        1.3.1 高炉煤气中的 HCl 对管道及设备的影响
        1.3.2 高炉煤气中的 HCl 对干法除尘过程的影响
        1.3.3 高炉煤气中的 HCl 对环境的影响
    1.4 应对高炉煤气中 HCl 腐蚀的方法
    1.5 物料中氯的测定方法
        1.5.1 艾斯卡法
        1.5.2 硝酸溶解法
        1.5.3 电位滴定法
        1.5.4 荧光分析法
        1.5.5 电化学分析法
    1.6 脱氯剂研究现状
    1.7 脱氯剂的制备方法
第2章 高炉煤气中 HCl 生成与脱除的热力学计算
    2.1 HSC 软件简介
    2.2 高炉煤气中 HCl 生成热力学计算
    2.3 高炉煤气中 HCl 脱除热力学计算
        2.3.1 脱氯剂活性组分的选择
    2.4 小结
第3章 高炉煤气中 HCl 脱除的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法及设备
        3.1.1 试验设备
        3.1.2 试验方法
        3.1.3 脱氯剂的评价指标
    3.2 单组分脱氯剂的研究
        3.2.1 单组分脱氯剂化学反应性对比
        3.2.2 脱氯剂粒度对高炉煤气中 HCl 脱除过程的影响
        3.2.3 脱氯剂料层厚度对高炉煤气中 HCl 脱除过程的影响
        3.2.4 温度对高炉煤气中 HCl 脱除过程的影响
        3.2.5 压力对高炉煤气中 HCl 脱除过程的影响
        3.2.6 脱氯剂使用后的再生
    3.3 自制 CHD 型复合脱氯剂的研究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的研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炉煤气高选择性深度脱氯脱硫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吸附机理研究[D]. 梁硕阳.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2]高氯煤燃烧气化过程中氯化物脱除研究[D]. 曹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3]炉尘对高炉炉顶煤气中HCl脱除的影响[D]. 胡学武.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4]加氢脱氯技术研究[J]. 姚勇,周文静,黄金兰,李舂龙.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6(07)
  • [5]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的中高温脱氯研究[D]. 曹俊. 东南大学, 2016(01)
  • [6]高炉炉顶煤气中HCl的脱除[D]. 张波. 华北理工大学, 2016(03)
  • [7]高炉干法除尘后煤气中氯离子危害的研究现状[J]. 张波,胡宾生,贵永亮,刘晓光. 材料导报, 2015(21)
  • [8]高炉炉顶煤气中HCl气体脱除的动力学研究[D]. 滕艾均. 华北理工大学, 2015(03)
  • [9]用于高炉煤气系统防腐治理的干式脱氯技术[A]. 胡堃,贾彩清. 2014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文集, 2014
  • [10]高炉煤气中HCl脱除的热力学研究[D]. 吕凯.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新型高温气体脱氯剂的研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